現在都什麼樣子的人移民呢?感觀?

出於好奇 身邊慢慢的有人開始談起移民 孩子教育 環境的問題

有錢的沒錢的都想移民出去 有能力有學歷的早早靠著自己技術辦完了 稍微差點的 有的弄了Jia文件也出去了 結婚的也好擔保的好 感覺都混的人模狗樣的 聊天的時候吐槽各種各樣的好 還有一種大土豪 花個投資不在乎的就要個安穩 有時候也覺得 跟圍城似的 有人出去後悔 有人感覺良好 對於普通家庭的生活 出去真的就好么 由於年齡也大了 會考慮的多一些 一方面為孩子的 一方面賺錢的都在國內 真出去了自己還能幹啥呢

這東西更追風似的 之前留學 到現在海外生子 真的就那麼好么 有時候也覺得 就算現在給了一個綠卡永居身份 又能怎樣?老人都在國內 幹嘛都需要錢 出去了不賺錢也不行啊 有可能是老了 想的多了 也許有一天自己也為了孩子移民了 還不知道幹什麼呢

那天路過幼兒園 買煎餅早上 和旁邊送孩子的爸爸聊起來了 說他們家孩子國外生的 直接護照 以後上學便宜 說給孩子選擇權 國內大環境不好 但事業在中國又一時走不了 我就納悶了 那為的什麼呢?能走的時候老了 孩子一句英文不會?

本人是比較提倡孩子獨立 國外的孩子很早去打工掙錢 當然了 在安全的環境下 但如果在可以和國內收入水平持平的前提下 我覺得還是可以考慮出國看看的 但也是一種選擇和放棄的關係 不代表立場 就是大夜裡感觀一下 希望別被罵


不同國家完全不同吧!

對青少年移民:

去美國能留下的基本都是精英,包括清北畢業的,或者普通學校gre考的高的。

學習成績不好的,專業不緊缺的,在美國留學後也很難混,首先過不了抽籤這一關。當然還有結婚一條路,也不容易。

加拿大移民主要就是家庭比較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擔心治安不願意去美國的。謠傳的富豪真的非常少。加拿大技術移民非常難,但是留學生移民還沒有那麼難。

澳洲留學的嚴重兩級分化,一部分留學生非常富裕,真是富豪。一部分特別窮,要靠打各種工來賺取學費,吃基本靠教堂免費餐。澳洲留學移民非常難。

去法德的其實也是精英,考過法語德語,去法德留學免費,還發一部分生活費,等於美國全獎,真不容易。德國比較容易留下。


謝邀 我不是中介,國外念過書,回國在一線城市工作也有兩年了,也在國內接觸到一些想翻牆的人。

目前我見過的有這幾種:

1最常見的是一線中產及二三線小土豪家庭,主要是為了下一代,希望孩子在空氣好點,壓力小點,人均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念書,不以成績定論,能適度按照自己興趣發展成長,不一定要孩子出人頭地;

2再常見的是有英語基礎有一定知識技術的年輕人,常見理由有:

(1)工作生活嚴重不平衡;

(2) 工作性價比低;

(3) 一線買房無望或置業性價比不高;

(4)大齡難嫁,壓力山大

(5)酒桌文化

(6)過於集體主義,同時又需要對上級較高的服從性(典型東亞文化,可能日本比我們更突出)

(7)喜歡大自然,喜歡國家公園

(8)過敏鼻炎,經常打噴嚏(就是我了,桑心)

這類99%都是走人才通道,念master然後美國工簽轉、加拿大EE、PNP等,牛一點的直接去找工作或者申請所在外企調回總部。

3英語不佳、無多少知識技能但非常能吃苦的沿海數省村民及縣城居民,一般多少有親戚已在外開中餐館或做工

一般我所說的第二三類的生活質量有不同程度提升,第一類家庭中較土豪的,多少有心理落差,一個是沒有強大的人際關係網來跨越規則搞定擺平一些事,一個是事業上沒有什麼空間。很多豪一直在華人圈生活,住了近10年了英語都不會說,甚至交個罰單還會找我們年輕人翻譯(我也排隊交罰單,旅遊的時候租的小車車超速了,被搭訕求翻譯)。這類人其實非常適應國內文化,畢竟是生意場上的佼佼者,到國外反而會覺得生活極其單調無聊。

第4類是電視上看到的一些生意人和曾經的演藝圈人士,前者求安全感,後者想要安寧淡泊不被打擾的生活(這類人我沒接觸到,動機是我揣摩的,哈哈哈哈哈)


我大部分客人是為了自己和家庭多一個選擇。

移民沒有好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自己不走一次都是空談。好在我們國家現在實力強了,出來走一圈也不用傾家蕩產的。很多客人來了第二天就開始看房買房,這在10幾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其實是你現在接觸的準備移民的人太少太少了。確實,移民這麼隱私的事情一般人也不會跟別人說的。即使完成移民了,很多人都是不願意被別人知道。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真正在移民的人都是哪些人。

我也是幾年前才開始做一些移民的準備工作的。那時候一個人都不知道怎麼弄,網上查的都是廣告。也是後來進了一些移民的群,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跟我一樣的想法。裡面還有很多人跟我的條件都差不多,還有很多人都是已經移民過去了,來跟我們這些準備移民的人傳授經驗來的。

大部分人移民最多就是想換一個生活環境,很多國家的環境都很好,起碼不會有霧霾,也不會這麼擁堵。

很多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尤其是河南山東的,孩子累死累活估計連個一本都上不去。天天還有那麼多作業和補習班。去了國外都是為了想孩子有個更健康的更順利的生活。有錢的辦了移民又不一定出去住,國內國外兩頭跑,享受兩種生活的。

順便說一句。很多國家的護照在國際旅行社時候都比中國護照好用,各種免簽落地簽的。你是沒天天泡在群里不知道準備移民的這些人的生活狀況。

我覺得你還是進加拿大移民群,看看群裡面的人都是在說什麼,肯定對你有啟發和幫助。


謝邀

現在想移民的人很多不是為了改善物質生活,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會兒了。現在想移民的人主要是 1-想保住自己的財富,2-為後代創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3-養老善終.

原因1的:賺了1000萬rmb,在日本,澳大利亞,美加都可以過上體面生活了。帝都魔都都只夠買一套公寓的,連物業費還要自己去賺...

原因2的:不想自己家孩子回家玩兒命寫作業背誦理論價值觀的....

原因3的: 五幾年那會兒公私合營可是有前科的...


人過一百,形形色色。

什麼人移民的都有,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對國內有些東西不滿意,也改變不了,甚至說也說不得。


謝邀,不是中介,國內本科畢業後工作多年,後來美讀了碩士,在美國工作,最近調動到加拿大工作。

感覺移民這個事兒真是見仁見智,如果是純粹跟風,完全沒有必要,在別的答主的回答里看到過一句話,移民就是產品經理砍需求,深以為然,一定要弄清楚對你最重要的是什麼,你為了達成這個最重要的「什麼」,願意付出多大的努力。

比如我自己,對霧霾實在無法忍受,並且因為霧霾天氣喉嚨生過東西,動過手術,那麼對於我,能痛快喘氣,不用天天看著空氣質量指數,糾結要不要戴口罩,不用天天開著凈化器(出國前每年冬天凈化器都24小時開),可以想開窗戶換氣就換氣,這個需求就非常非常重要;但這個需求對於有的人的優先順序就沒這麼靠前;

同時,我和先生都是獨生子女,對國內老齡化程度以及隨之帶來的醫療很可能乏力非常擔心(有過親身經歷,所以感觸頗深,也比較悲觀),所以認為給以後父母安排一條退路很重要;另外,我們都在國內工作過不短的時間,都是非常努力工作,力求上進的人,但是對於國內認為「加班理所當然」的氛圍實在不敢苟同,我們都認為人生一世,除了工作,還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也希望生活在一個可以認同我們這種觀念的社會。

綜上,以上三條是我認為對於我自己,以及家庭最重要的。所以雖然我們在一線城市有穩定的工作生活,有地方住,有車開,父母親戚也都在同一個城市,但還是決定通過讀書搬到另外一個國家居住生活。

對於什麼樣的人移民,因為沒有數據支撐,我只能結合觀察給出答案。身邊能接觸到的大部分留在美國,加拿大的人都是通過讀書-工作-技術移民這條路,經過zheng zhi 避難來的也接觸過但接觸的數量很有限(儘管在美國這部分人群比技術移民的人數要多的多,但我自己生活中接觸得很少),接觸的途徑都是去唐人街剪頭髮,吃飯遇到的。

下面就分類討論下:

第一類,美國的技術移民,通過讀書-工作-拿綠卡的,也就是常見的Eb2/Eb3類別,以及比較少的EB1

在國內完成了本科教育後出來並最終可以找到工作留下的,絕大多數(根據身邊人目測,超過70%)本科畢業於985/211,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畢業於北清復交;像我一樣工作過再出來的,基本都目標很明確,或者為了鍍金或者為了留下,後者都是帶著孩子一起過來;一線城市普通中產家庭出身和強二線城市,如杭州,中上產(如父母是醫生或者銀行副總)居多或者各地區小土豪也不少;對於本科甚至高中就來美國讀書的人群,大概有一半已經拿到了綠卡,且多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一般是剛來時沒有綠卡,在讀書期間拿到),家境普遍優渥,畢竟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只能就讀美國私立高中,一年學費4-6萬美元不等,不是一筆小花銷。

第二類,zheng zhi 避難

部分畢業於三本院校或者職高/中專,部分高中畢業,家庭多為三四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工薪階層(我遇到的十多個人裡面,確實沒有一個家庭在北上廣深的);絕大部分有一技之長,比如美容美髮,且相當能吃苦;出國的錢有的是借來的,有的是家裡千辛萬苦湊的,一下飛機馬上找律師申請避難,隨後開始呆在唐人街打黑工,幾個月拿到綠卡後工資會有所上升,開始給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申請綠卡,(在美國必須拿到綠卡滿五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後,才可以給父母和兄弟姐妹申請綠卡,大陸出生者,兄弟姐妹排期是十幾年),一般幾年的時間就一家團聚(主要指配偶和孩子到美國)。這類型的人一般都不喜歡離中國人聚集的唐人街太遠,因為英語普遍不好,選擇城市也選擇有大量華人,不用說英語可以正常生活的城市,比如洛杉磯。他們的父母一般拿到綠卡過來就享受美國政府的低保,看病免費。

比較有趣的是,最近發現一線城市中產/中上產(在一線城市有幾套房子且工作穩定)來美國加拿大的人,越來越多,無論通過讀書工作還是投資移民。

Zheng zhi避難和技術移民部分都僅限於美國目前的情況,其他諸如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的技術移民我沒有接觸很多,除了自己通過Express Entry技術移民打分系統,十九天拿到加拿大楓葉卡外,並不了解其他類別的技術移民,沒有發言權。

以上回答只限於自己觀察,難免偏頗,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因為霧霾


哈哈,以前我們經常開玩笑講:缺心眼的都移民了,但這不是貶義,是指出國的人相對比較容易接觸,好理解,可能是有過相同經歷更能相互理解吧!

其實對於什麼人適合出國,我覺得沒有辦法回答,但是我對待諮詢我的人,我都是這麼回答的,別跟風出國,別羨慕別人出國,你想出國的話,就看看自己,問問自己為啥要出國,國外有自己想要的嗎?最初出國的苦,任何人都受過,你能接受那種心理落差嗎?打個比方:如果你在國外餐館刷盤子,對於你的朋友你會難以啟齒嗎?如果你會,請你慎重!

我舉這個例子很現實。很多出國後悔的人,其實是沒辦法承受心裡的落差,又無力改變現狀。最終轉為了後悔。。。

國外不是天堂,是要從地獄走一遭,最終能不能走到天堂,是看你能不能堅持和面對!


說說我認識的移民的人吧。

2016年我辦完了加拿大的技術移民。

從提交到批准,整個過程13個月,這期間認識了一大群同一個項目技術移民的人。

年齡從28-40,北上廣深的申請人是主力,其他城市有個別申請人。

大家來自各行各業,銀行中層,外企中層,醫院主治,私企中層,高校教師,研究所研究員,全部是有專業技能的。

至少本科學歷,碩士最多,有幾個博士。

在我看來,他們選擇走的最大原因是,無論他們將來再如何發展,有一些他們很在意卻無法改變的事情存在。只能選擇逃避了。

20171220

昨天看到另外一位知友說,中層以下的想留在國外,中層以上的想回國,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那些飛友,其實在已經算是人生贏家了,但是他們還是堅決的選擇走。

所以其實並不能簡單的用階層去判斷一個人的去留。但不可否認,越高的人,資源越豐富,選擇權力也越大。


在北歐七年半,留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念書的時候就找到了還可以的工作,然後買房買車都還算順利,就留下了。前兩年的時候非常想回國,但正好趕上北上深房價大漲,我的經濟水平無法負擔這麼神奇的房價,所以就只能繼續呆下去。其實可以說到底意難平吧,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回國工作生活。


每個人環境不同,接觸的也不太一樣。

我的感受是能真正留下來的都不容易,如果能過上比國內不差的生活,其實 都有兩把刷子(有自我吹捧嫌疑,面壁。)

例如,我們周日在多倫多大學八個神學院之一聚會,那天選舉新一屆的執事會,就是聖餐的時候給大家端過去,還有平時負責發單頁和其他雜事。一個六個人上去,執事會主席略微介紹了一下,發現其中有四個博士,一個教授,後來我搜了一下他們名字,發現還有人主持過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我在多倫多有個網路高中,可以給國內孩子開學分課和安省高中畢業證書,我們請了一位阿姨來幫忙做教務,她老公在國內是神舟工程發動機的某總工。。。

去年買房,我的中介是個大媽,後來閑聊,我說你在國內幹啥,她說我78年上本科,83年讀精密機械的研究生,後來在航天工業部做工程師,然後來了這邊賣房子。。。

我考車牌的教練每年自己開車去打獵,以前在國內是國家級電器研究所的高工。。。

覺得博士和博後非常苦逼,他們也覺得自己苦,例如在好的餐館會經常碰到多大的博士端盤子,非常專業。這都很正常,其他民族的移民,牛人也很多很多,於是大家都很習慣。


什麼樣移民的人都有。

我在加拿大,現在工作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各個國家移民來的,就我自身而言我就想安生點過日子,不喜歡國內酒桌文化,無視法律法規,空氣太差鼻子不透氣,現在還沒拿到身份,但是在努力中,非常希望自己能留下來。


說點自己認識的實例:

1. 國內一線城市修理工,45歲,老婆是車工,希望能出去賺美金,賺幾年再回來(賺錢)

2. 國內一線城市小生意人,50歲,開了個小飯館,外郊有房,沒傳統學歷和技能,因為學區每月花銷很高,希望為了孩子的教育和自己以後的醫療保障移民南歐(缺錢)

3. 退休生意人,因為空氣食品安全等問題希望移民(健康)

4. 生意人,服裝行業,30歲,希望移民歐洲拿綠卡旅行做展會看潮流趨勢方便(事業)

其實移民這個事就跟餓了做飯吃飯一樣正常,是一種工具,而且以上都不打算放棄國籍。


謝邀。

我覺得是否移民肯定都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深思熟慮才作的決定,誰能捨得放棄熟悉的環境熟悉的親人朋友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呢。其實我覺得移民的人都很勇敢,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後代也好,當然還有一些跟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家想移民並且有能力移民不管結果好壞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至於有人說移民好,有人說移民不好,到底移民好不好只有經歷了才知道,但是我想沒有人會移民去一個比之前的生活環境更差的地方,有能力的人自然追求更好的生活,這無可厚非,別說什麼移民就是不愛國之類的話,就是你在中國待一輩子也不見得你能為祖國做哪怕一絲絲的貢獻。人各有志,尊重別人,顧好自己就行。


謝邀。

目前有一部分的人,是移民不移居,有時候也是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很多ABC的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雖然是在國外環境長大,但是在家裡的時候都會要求說中文,所以有大部分的ABC都還是會講中文的。國外的教育比較靈活,娃娃的時候也不需要跟太多身邊的同齡人競爭,這樣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等等都會與眾不同,很多家長也是看中這樣的成長環境,希望把孩子送出國。

如果本身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出國是不需要擔心是否跟國內收入水平是否持平的哦。本人覺得,是金子的,到哪裡都會發光

希望樓主可以好好想想自己是否需要移民,為的是什麼原因,希望你能早日做到自己希望能做到的事^-^


謝謝邀請回答。

我本人已移民2年多。技術移民。國內本科二本建築工程管理專業。

普通家庭出身。一線城市。屬於中等偏下層次的中產階級??不太知道國內的標準。獨生子女。

媽媽總是很自豪我只花了她70萬人民幣。其餘的都是靠我自己在兩年內讀了碩士順利考過雅思得到PR。

目前在澳排名前十的建築公司上班。做政府的工程。月薪稅後收入5千4澳幣。

移民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大環境的不滿意,二是個人的發展原因。

大環境的原因我就不必說了。估計該說的多數人已經說完。我就不再疊述。

就從自私自我的個人原因角度說吧,說兩個最重要的點吧。第一 因為家裡都是做建築的所以太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雖然家裡有能力讓我也有機會進入國內大公司工作,可是工資太低。

我媽媽曾經說,如果在國內,以你的資歷,月薪絕對不超過1萬RMB。還是稅前工資。如果我留在國內,這樣的工資,我勢必必須要在市井之內分毫必爭。即便我不爭,我父母會逼著我爭,生活也會逼著我爭。而我偏偏真就不願意。

第二,我本人非常不喜歡空間狹小的地方。偏偏在一線城市長大的我,儘管可能外人看來很好,家住市中心,三房一廳的。也算過得去吧。可是真的還是小吖。對我來說真的就是不夠大不夠好 我想要有試衣間,大的浴室浴缸,雙人床。

我就是喜歡別墅 前後帶花園那種 我還需要它在好地段 可是我是真的在國內買不起吖 尤其在一線城市 還要是好的地段里。那個價格更加讓我望而卻步。憑藉我個人之力…臣妾做不到啊。

或者說我沒辦法在國內躋身於富豪階層去實現我的願望,所以我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努力去某個我可以實現這個私人願望的地方去努力。事實上,我可以。對哪怕僅憑我個人之力。不靠父母。

所以,某種意義上你可以說我是個利己主義者。

在海外的感觀,我並不覺得國外就比國內好。

很多方面其實都還不如中國,比如醫療,比如效率、比如blablabla。 可這不是人人都該懂的道理嗎?這個世界上哪有事事都能佔好的?只要你能權衡好什麼是你可以讓步的,什麼是你不能讓步的,你就會發現你最想要走的路是什麼樣的路。這些都不過是個人追求權衡利弊。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到你吧。


終究其公司有原因三點,第一國外的教育好,教育水平比國內來說不知道高了多少個級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內有公司有家族企業的人,都會把小孩放到國外去學習管理經驗然後回來就接管公司。只要稍微有點資本的人都會選擇國外教育,這不是跟風,沒有其教育的優勢和開放的模式是不行的。馬爾他愛爾蘭都是英式教育,有愛爾蘭的護照可以免費就讀當地公立學校,愛爾蘭的學校還會提供學生每年去旅遊的費用,本地身份非常便利,我們知道國家都會保護本國公民的權益,學校會優先錄取本地人,這和北京人讀北京大學是一個道理,國際留學生錄取分數線高,學習期間可以工作,畢業後也可以留下來就業,這就免了畢業後想留下來又沒有居留權對的尷尬。第二享受國外的優厚福利,比如說什麼出生補助育兒津貼這些都有,那麼工作以後呢如果想繼續讀書的話公司也是不能解僱員工的,還會發放工資,這和孕婦有產假一樣,孕婦懷孕期間的檢查住院生產費用都是免費的。第三,對於高資產人士來說,擁有海外身份方便公司海外上市,這是一個功能性的需要,有的吃瓜觀眾會說不愛國云云,並不是說入了國外國籍就不愛國,還沒有上升到民族和國家層面。我們知道中國稅收比較高的,貿易壁壘 反傾銷等 那公司需要尋求海外發展,企業要更加具有競爭力,員工需要發工資,這就需要一個第三國的身份。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瀉藥

不是很清楚,不過10,20年前那些移民澳洲得普遍後悔了。


換個人少地圖刷怪


推薦閱讀:

紐芬蘭魚場還存在嗎?
澳大利亞、加拿大怎麼沒能成為美國那樣強大的國家?
在加拿大留學生是否該買道奇charger?
丰田陆地巡洋舰作为越野之王畅销全世界,为什么在美国却不成气候,在加拿大甚至都没有销售?
現在把中國和加拿大互換一下會怎麼樣?

TAG:美國 | 出國 | 加拿大 | 移民 | 加拿大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