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獨立服裝設計師現狀怎樣?

RT


中國時尚界里首先最不值錢的是編輯,其次是設計師。

按理來說兩者都是時尚圈裡最具有影響力的兩種職位,但我泱泱大中華從來都是以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為先,只要你能打鐵鍊鋼開飛機使大炮,穿不穿衣服都是全國勞模。

全中國只要Peng媽媽穿得美麗得體就好了,老百姓Fashion不Fashion什麼的從來都不放在眼裡。

所以說在這電子工科往前排,藝術時尚向後靠的大環境里,時裝設計師在社會上的地位和收入,總是莫名其妙地被拉低,這導致了價格低廉的設計師們的工薪回報比論斤賣還要便宜。

雖然時裝設計師本來就是一項強姦不成反被次奧的爛職業,但是中國人口這麼多,腦殘人口的數量也就跟著上去了。

如今,我大中華依舊每年都有大批熱愛美麗的女人和跪舔時尚的基佬聯合少數不明狀況的直男前仆後繼地擠進時尚圈坐等被次奧,撕逼裂婊,張開雙腿大喊歡迎。

但現在時尚圈裡人人都能做設計師,一磚頭砸過去死一片,並不是每一位加入時尚圈群P隊伍的設計師,都能享受到完美無缺的高潮的。

老是有些在時尚圈裡無法得到霸道總裁們垂憐也無法獨自與時尚圈摩擦曖昧的年輕設計師們總是埋怨家裡祖墳埋得位置風水不好,自己命途多舛人生不易。

於是,高潮經驗豐富的答主在彌留人間之際總結了幾點大多數時裝圈裡的小婊砸經常容易犯下的錯誤,基本上就是這些錯誤阻擋了你和時尚市場之間的水乳交融。好好跟自己對比一下,免得你們自己都覺得自己能夠名正言順的做一個時裝設計大師了。

「你是獨一無二沒錯,可是那麼丑,誰他媽CARE?」

要不是時裝設計師們都太把自己當回事,時裝圈怎麼會養出這麼多的小婊砸?

常有國外畢業的年輕設計師剛剛回國,心高氣傲,不可一世,總覺得自己做了個中等偏上的畢業設計就能夠叱吒時尚裝,在時裝界的曲苑雜壇上大放異彩,但實際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個地方居民聯歡會的級別。在同一所高等院校里畢業的設計師往往沒什麼校友情誼,多半都會彼此漠視,同門廝殺的慘案屢屢發生。常有許多服裝設計科回國的「新銳設計師」大肆鄙視世界各方的設計同門,可是看看他們自己的設計,基本都能用「呵呵」二字概括。

真是天下一般丑,還烏鴉笑豬黑。

老設計師也是如此。多半前半輩子一失足間歪打正著做了什麼一石激起千高潮的事,就傍著這個豐功偉績的大腿蹲在時尚圈賴吃賴喝不撒手了。要麼就不願與時俱進設計日風見下,要麼就自詡前輩根本就沒把心思投入在作品裡。但凡別人露出懷疑之色,還要振振有詞:「我可是開創了獨一無二的風格!」是啊,你是獨一無二沒錯,可是那麼丑,誰他媽CARE?

時尚就是一盤水,處處相通才能清澈鮮活,不能總是往前奔流就不靠岸了。年輕的設計師別太把自己的思維當回事,多抬抬頭看老人家的歷史;年長的設計師也別太把自己的功績當寶貝,多低頭看看新鮮人的想法,整日低頭就是設計抬頭就是天,也不怕哪天脖子給折了。

整天想致富,你做個屁設計!

要麼就是土豪做獨立設計做成了大土豪,要麼就是土豪做獨立設計做成了大窮逼。大窮逼剛開始就白手起家做獨立設計成功翻身的可能性小於或等於零;窮逼們就別讓我給你算這筆起步資金有多龐大了,老老實實先領你的三位數實習工資,別去操人家花六位數的心了。

時尚界里混的都是大窮逼,而設計師是窮逼里的大苦逼。你們捫心自問,每日熬夜通宵勞累身心,為了做場發布會趕出一個個人系列連靈魂都賣了,靠工資和毛利十年內能在大北京五環買套單身公寓不?我也不想告訴你人家同等職位搞電商地產的可能拼個七八年就差不多了。你呢?租個二手房取個冤大頭生個傻兒子就知足吧。

我就想跟你們設計師說:在時尚圈裡談錢,呵呵,多!俗!氣!

現在動不動就遇到些設計師叫苦連天,想著怎麼才能讓設計更暢銷一些,怎麼才能把營銷搞上去——那麼想賺錢?那你就不要混時尚圈了。捫心自問你們當初有誰選擇了時裝設計這條路是出於想成為致富經里的典範人物的?沒有吧?還不是為了女性和gay心中按捺不住的時尚饑渴和直男們不肯妥協的執著才選擇了這條路。請你跳出自己的世界來到現實社會看一看,這本來就不是一條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別整天想著致富,先想想設計,設計好了自然能打動人心,心動了就會掏荷包。錢夠用就好,也不知道多少人做設計最後變成了一個單純為了賺錢而去行動的機械工作,還沒成個人樣,就先把自己給丟了,俗!

市場一定不會把你的靈魂賣了

「我到底是要為了市場和金錢出賣我的靈魂做那些我厭惡的設計呢?還是要守住我最初的夢想堅持我的風格到底?」這個問題我都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小婊子們總是不明白,融合主流審美讓大眾去接受你的風格是不用出賣你的靈魂的,想讓你的風格遺臭萬年,被大眾接受是唯一的退路!不要以為你們的設計作品只有自己欣賞,別人不能接受就是孤芳自賞高處不勝寒,實際上原因基本都是你的設計已經丑到只有你自己可以忍受而已,畢竟美麗的東西不管實用與否,總會有人欣賞。

所以身為設計師的你們就不要苦苦在市場和個人風格之間掙扎,找到大眾接受之路是你唯一的途徑;你要覺得希望渺茫,看看祁剛的設計丑成那樣都會有人買,也能讓你寬心許多。

還有些略有才華的獨立設計師總喜歡負隅反抗,即使一個系列的製作資金連基本的面料起訂量都難以滿足,也不願接受投資公司「無私的關愛」,好像簽了契約就會為奴十二年似的,奔赴戰場英勇犧牲的壯士氣息相當強烈。

好的設計和才華就應該被分享,就應該能夠實在落地,別總覺得被人牽著鼻子走,活著那麼傲骨,最後還不是得進棺材;只有把你的好分享大眾灑向市場,別人才會在你死了之後還給你燒高香。

至於那些前期不足經驗未到的設計師,你們就別跟我談論設計靈魂和市場腐蝕的拉鋸戰了,多看幾本書吧,不然都快蠢得把你那薄弱的小聰明叫做靈魂了。

鑽注做設計的人都沒有好果子吃

狡辯兩點:

1.標題沒有錯別字。

2.鑽注的人就是沒有好下場。

我還沒見過哪個只懂得設計的人能夠把設計做好了。遠的不列舉,國內獨立設計師里,FAKE NATOO熱愛動物所以設計處處充滿靈性;「雲遊」出身道教所以經緯間仙風道骨;

SANKUANZ有事沒事就玩嗨的,把非主流亞文化玩的淋漓盡致;

BANXIAOXUE做慈善做到連衣服都充滿了母性的光輝,更別說博覽群書的老佛爺和吃喝玩樂樣樣通的王大仁。

你說說,好的設計師們哪個不是不務正業的小婊砸?多出去走走看看,別一把剪刀一匹布就控制了你的活動範圍,一條捲尺一立人台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軌跡。看看有的設計師,沒日沒夜操勞,看過的款式上百,分析過的趨勢千萬,但最終做出來的作品總是帶著許多人的影子,絲毫窺不見半分自我;原因沒別的,就是見識短。

專註固然是好事,但是專註的過了頭,你就鑽進地道里出不來了。你說你要挖了口井自己往下跳,能不坐井觀天就已經2333了,還跟我談什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無論丑不醜,多讀書總是沒錯的;沒這個耐心那就多出去玩玩,多吃個茶葉蛋都能豐富你的人生經歷給你的成長畫下一筆絢爛的光輝呢。

像我這樣徘徊在時尚圈外的毒舌也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至於我說這些根據在哪?其實沒什麼根據,都是我做一個旁觀者瞎鄒的,反正時尚圈本來就是這麼任性調皮瞎起鬨,我說什麼你都信,都覺得有道理。不然你說呢?


我也是學生這個問題挺難說,從我認識的學姐學長和同學來講,基本畢業以後大部分人都有一顆想轉業的心,打算做幾年設計師然後往服裝產業的其他職位發展,理由很簡單,太辛苦,經常通宵,但是做的產品無非就是抄襲,改一改,組合一下,基本沒法發揮個人的設計想法,當然,組合的好是個人設計能力的體現。有一部分想自己出稿做想做的東西的能力比較強的學長,有自己創業做設計工作室或者品牌的,因為能力比較強也得到了一定的投資,但是做了幾年目前看來也是沒花頭,遲早要放棄的感覺。。。我覺得是國內環境太差了吧,看不到做這一行的未來,自然大家都改道了,如果前景好,其實有能力的不在少數把。


    隨著中國熱的升溫,在服裝圈的中國設計師也受到更多世界各地媒體的追捧。 擁有個人品牌本就是許多服裝設計師的夢想。早期由於創業門檻太高所以大多數設計師選擇了為商業品牌公司做設計,或者就乾脆放棄了設計師夢想。
而如今電子商務特別是淘寶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創業門檻;在融資方面,八零、九零後的父母更願意讓自己的獨子或獨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對子女的創業慾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提供了資金支持;隨著金融體系與政策的發展,國內的專業投資渠道也日趨成熟,而近幾年日益受到追捧的眾籌模式,都使得資金籌措不再像以前那樣遙不可及。
另外,近幾年就業市場的艱難,
也客觀上逼著更多的年輕學子走上創業之路,而國家為了緩解畢業生就業困境,更願意鼓勵畢業生創業,並為此提供了諸多創業優惠條件。在諸多原因的帶動下,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創立自己個人品牌幾乎成為一種潮流,
而這些設計新秀也成為當下流行的「獨立設計師」的主流隊伍。

    在了解究竟什麼是獨立設計師之前,首先應當了解何為設計師品牌。特別是隨著設計師品牌的火熱,自稱為「設計師品牌」的越來越多。
在學術界及實踐中,
比較廣泛的認知為設計師品牌更講究以創意為主導設計策略,與之相對的是以市場需求為主導設計策略的商業品牌。毫無疑問這並不意味著設計師品牌一定沒有商業性,
商業品牌就沒有創意。
只是哪一方更佔主導地位的問題。對於設計師品牌而言,主創設計師角色在企業佔有戰略地位作用,而對於商業品牌而言,設計師更多地服從於市場需求。在商業規模方面,設計師品牌因為更講究設計的獨特性,消費群體的受眾性相對商業品牌比較小眾,因此其商業規模也就無法與商業品牌相比。以時尚圈兩個大佬級集團公司為例,收購了諸多設計師品牌的法國奢侈品集團公司LVMH及快時尚之鼻祖西班牙的INDITEX集團——ZARA的母公司為例,LVMH近百年歷史,旗下時尚類品牌約15個,根據其2014年財務報告,時尚類產品線年銷售收入約為174億歐元(其另外的產業包括酒類與地產不包括在內);而INDITEX旗下8個品牌,40餘年歷史,其2014年銷售收入為181億歐元。雖然兩者年收入規模相差不大,
但是LVMH旗下時尚類品牌幾乎是INDITEX的兩倍,而且歷史更加悠久,因此可以推算出其單品牌收入遠低於INDITEX。然而,即使非專業設計師可能也可以將LVMH旗下品牌的主創設計師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但是少有人會關注ZARA背後的設計師是誰,因為它是典型的以複製時尚,而非創造時尚為其設計策略的品牌公司。

   從實踐來看,主創設計師的設計創意風格商業規模有一定的矛盾性。 當設計師品牌成長到一定規模,如何繼續保持穩定的業績增長與此同時堅守個人設計理念與風格是每個設計師品牌必須面臨的挑戰。
因為業績成長就意味著需要擴大消費受眾群體,
擴大消費受眾群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多考量更廣泛的消費者的品味與穿著習性。
當受眾群體很小時,
設計師個人風格比較容易找到類似風格的群體;但當受眾群體需要不斷擴大時,個人風格就可能影響受眾群體規模,此時,設計師就需要重新找到個人風格與商業規模之見的平衡點,而且很有可能是必須更加傾向於市場接受度而非個人設計風格表達。

獨立設計師上官喆的SANKUANZ,圖片來自其官網。

對於獨立設計師的概念,學界並無統一或者明確的定義。但比較約定俗成的理解是設計師為自己的品牌做設計,對品牌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其投資可以來自於設計師本人,也可以來自於合伙人。
通常以工作室形式進行,無論是商業規模還是人員規模都屬於微小型,通常就只有數人而已。商業模式即可零售亦可是批發、代理,也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設計服務。

雖然獨立設計師的誕生看似是近幾年的事情,但若以以上概念上來定義獨立設計師,中國80年代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設計師。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獨立設計師逐漸銷聲匿跡,退出設計圈,一些則已經發展為上億規模的設計師品牌。
國內改革開放後不久,80年代初就有不少服裝設計師嘗試設立自己的工作室,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
比如早期北京的馬羚,上海的葉紅,
廣東的劉洋。 這些設計師即建立自己的品牌直接在商場開店,也為客人提供定製服務。
不過對於這批最早的創業先鋒,
絕大多數的商業成果都如浮雲般短暫。這也是為什麼新生代設計師幾乎不了解中國八十至九十年代也曾經有自己的設計師。原因即複雜也簡單,「生不逢時」是最直接、最簡單的答案。
彼時無論是整體的商業系統,包括市場分銷體系、品牌建設、市場傳媒,
還是消費者的習性、能力與品味,
都未達到足以消費設計師品牌的能力。
而設計師本人也完全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大無畏地探索著市場,幾乎沒有任何前人經驗的借鑒。在對於設計的理解方面,無論是概念還是眼界,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多比較閉塞與單調。當時設計師創業的另一挑戰在於,由於對商業體系理解的欠缺,將品牌成功與否的所有壓力都置於主創設計師一人,
忽略了成就一個成功的品牌需要的是專業團隊的配合,即使設計師再出色,沒有營銷、傳媒、零售等專業團隊的支持,設計師是無法單人成就一個出色的品牌的。

雖然獨立設計師似乎是近年才出現的名詞, 其實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有了先鋒獨立設計師。 圖為劉洋1990年作品。 圖片來自其本人。

服裝設計師最幸運的年代起於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期,最關鍵的因素是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真正發展的開始。 目前幾個在商業上已經發展到上億規模的最早同樣以工作室形式誕生的設計師品牌,比如例外,天意,素然與吉芬,均誕生於這個時期。
這恰恰再次印證,設計的本質脫離不了商業。良好的商業環境是所有品牌成功的優先條件。當然,相對於80年代就創業的設計師,這個我稱之為「第二代」設計師的一代,無論是對設計的感悟能力,還是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把握,均在商海中被歷練得更加成熟。消費者的品味也逐步脫離了原先單一、隨波逐流的習性,體現「個性」開始形成主流。這一切,都為第二代獨立設計師成長為品牌創造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而相比於前期的設計師,如今中國的獨立設計師即面臨更多機遇,也面臨更多挑戰。

在機遇方面,毫無疑問對於國內設計師最大的機遇便是「中國」二字。 特別是在媒體關注方面。 無論是行業媒體、消費者媒體或者是學術界,都隨著「中國熱」的升溫而對中國設計師關注更多。
在行業媒體方面,
國際著名的行業時裝媒體WWD在2013年邀請洪晃做了一系列的關於中國設計的專題報道;Vogue中國版在2005年登陸中國時率先報道了數位新銳設計師(雖然為什麼選擇這幾位設計師的邏輯遭到質疑),就總體而言,無論是海內外時裝雜誌都給予中國青年服裝設計師更多的關注與報道;
學術界對中國服裝設計師的關注更是前所未有。
最新的學術出版作品來自於Gemma A. Williams所採訪的40餘位中國新銳設計師,這些設計師目前幾乎都處於獨立設計師狀態。
此前我本人2009年通過英國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時尚:與服裝設計師對話》,是第一次以英文向海外讀者系統介紹中國服裝設計師的書作。本書分別在2011與2013年通過香港大學出版社及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海外華語版及內地簡體中文版。
此書能夠在海外上市並且再出中文版,很大程度應當歸功于海內外讀者對中國服裝設計師的好奇與期盼。而四大時裝周,自2006年謝峰首次代表中國內地設計師登陸巴黎時裝周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有中國設計師身影的出現。
在教育方面,國際一線設計院校倫敦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與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錄取的中國留學生年增比例也開始逐步超過原來以日本、韓國為主的留學生比例。
這一切都表明,中國服裝設計師在國際舞台正變得越來越活躍。

設計師張卉山的中山裝作品。 圖片來自其官網。

然而,「中國」二字是把雙刃劍。設計師們需要體會到,目前對國內設計師的關注大多僅局限於媒體——毫無疑問這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10年前幾乎很難找到關注中國設計師的海外媒體。但是正如前所述,設計需要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來支持,否則獨立設計師只是一個虛名或者一片浮雲。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才是真正的王道。海內外媒體可能因為設計師來自「中國」而給予不同尋常的關注,但是有錢的買家絕對不會僅僅因為「中國」二字而捨得掏腰包。如何將媒體關注轉化為有效的購買行為,是目前已經在媒體上獲得認可的獨立設計師需要面對的實質性問題。也因此,我反對一些媒體對新生設計師虛浮誇張的吹捧。對於這些新秀,我個人一向建議千萬不要被這些媒體的宣傳所迷惑。太多的年輕設計師曾經因為媒體的追捧而自以為自己真得離大師不遠。
然而現實商業的殘酷性又常常將他們折磨的痛苦不堪。腳踏實地,忠心服務好自己的消費者才是王道。特別是現時時裝零售業在全球範圍內表現總體都很低迷。

即使是一向財大氣粗的奢侈品牌,無論是在新店拓展還是人員招聘方面都更加謹慎。
這些負面表現目前在規模較小的獨立設計師層面尚反應不出來。待這些小眾設計師品牌成長到一定規模,這些挑戰都會逐一顯現。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設計師只能是設計師,而不能成就一個設計師品牌。而現在許多國內青年設計師過於急功近利也讓商業市場更加混亂,其表現之一就是在設計上依然以模仿抄襲為主。
就連設計風格、畫冊拍攝風格都及其相近:設計上一律的都有些「例外」風——素色調,
結構上不對稱,寬鬆形態;
拍攝畫冊時一律都是東方的一種靜態與含蓄美感,模特面無表情也沒有任何錶現力, 取景要麼一面白牆要麼東方庭院,整體很安靜很素雅。期初看,還讓人有驚喜,但一旦看到所有的風格都是如此,就令人生厭。
就連給品牌取名字也都帶著有一股「哲學風」。最早期「例外」與「天意」應當說開了這種「哲學風」。在此前國內諸多品牌喜歡取「洋」名。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人知道這個「洋」文究竟是什麼文和什麼意思。對於「例外」和「天意」,取這樣的名字在當時既是一種創新,同時也非常符合其東方品牌氣質。
然而,近幾年這種取名潮流開始有泛濫的趨勢,幾乎新誕生的品牌,除了用設計師自己的名字取名外,幾乎都採取了這一東方哲學似的取名策略。
雖然從技術層面而言,設計上確實有時很難鑒定「抄襲」與「靈感借鑒」之間的區別,而且大品牌之間的抄襲案例也常有見,
但是過度的群體性抄襲只會讓消費市場更加混亂,讓設計師之間進入惡性的價格競爭,對任何設計師及其事業發展都沒有益處。

相對於前期設計師的發展,如今的獨立設計師發展另一個最大的特點則是開始創業之際便可以立足於一個國際舞台。
在此前期的設計師,幾乎全部專註於國內市場的發展。其發展邏輯也幾乎是先立足國內,再拓展國際市場。
以當時的商業環境來說,這個選擇是非常符合自然規律的。
而如今的商業環境已今非昔比。
首先互聯網完全縮小了世界的距離,
讓世界進入一個真正地球村的階段,物流的發達,資本流動的便利性,文化差異的縮小,使得拓展全球版圖都不像從前那樣遙不可及。而如今的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國際主流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佔領中國市場,本就意味著佔領了部分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以買手店(SPECIALTY STORES)為主流的成熟分銷體系,使得當今中國設計師可以一開始就可立足於國際市場的拓展。

這並非說,獨立設計師必須成長為有一定規模的設計師品牌才有希望。 其實獨立設計師有兩個選擇,一類是永遠只做個小眾的獨立設計師。堅守個人風格,
在商業上只求可持續發展,不求做大賺多。
這類設計師雖然不一定具備傳統意義上的成功的商業規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成為不了出色的設計師。
比如2010年去世的Alexander McQueen, 其實在商業上不算很成功,但是其個人在設計歷史上卻是毫無疑問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果McQueen不被Gucci(如今的Kering)集團收購,而是安心做個獨立設計師,他很可能不會早逝。許多獨立設計師期盼著專業資本的投入,認為只要有錢,再加上個人設計才華,一定可以成功。事實上,許多品牌的失敗也恰恰是專業投資人的介入。
專業投資人的工作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利益最大化,其投資目標很簡單——「盈利」。
一旦專業資本介入,
設計師就必然會在個人設計風格與商業資本中搖擺不定。這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
因此,在邀請投資人介入時,設計師應當界定清楚自己未來的定位。
對於獨立設計師而言,
或許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設計師品牌是大多數人夢想,只是在此過程中,設計師本人需要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昂貴的。夢想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設計師應當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麼,又需要為之付出什麼代價。
一旦清晰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師應當做的就是「堅守」。

冷芸,獨立時尚撰稿人及商業顧問。其撰稿媒體包括《周末畫報》,搜狐時尚,及《BoF時裝商業評論》。2013-14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訪問學者;美國政府富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Scholarship)獲得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裝營銷管理碩士。曾就職於耐克、百麗及利豐集團。所從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銷售、運營、產品開發、商品管理、市場拓展及總經理等職務。 主要著作《中國時尚:對話中國服裝設計師》,《時裝買手實用手冊》。冷芸也在康泰納仕時尚培訓中心及唯品會授課。

冷芸也為企業及個體創業者提供諮詢與培訓。如果你在服裝界創業、或者你的企業在買手、商品管理、零售運營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私信聯絡。請務必自我介紹,本人不答覆任何沒有自我介紹,上來就直接要答案的私信。

申明:本人不做義務諮詢與培訓。伸手黨者請勿聯繫。

http://weixin.qq.com/r/1kN4YO3ELLBTrakD9xbE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個人覺得一旦加上「獨立」兩個字,要麼很牛逼,要麼就很慘。


抄襲為主,模仿為輔。


淘寶上的"原創"店鋪算嗎?感覺很賺錢的樣子啊

各種風格都有一大堆皇冠店


玩藝術賣不過國外大牌

玩銷量玩不過淘寶特價


一將功成萬骨枯,冰火兩重天


轉行吧~"原創"服裝設計你要想玩的很成功除了有宏厚的家世背景去支撐(適合富二代~還是千萬級的那種,現在百萬級的已經不值錢了)~還要有不錯的設計實力和從小熏染的時尚品位,這點,如果你從小在國內長大,就別較勁你怎麼厲害怎麼好了,你以為你去過幾次旅遊家裡從小也逛品牌店啊,那種根本不夠……以為自己還有天賦了?至少我現在還真沒看到哪個品牌的很不錯~~別說我潑冷水煞筆答主黑心眼一點都不勵志~別傻了~看這麼多雞湯真的好嗎?那是你還沒見識什麼叫好的設計~別BB中國有些獨立設計師也挺不錯~我看過的除了國外海歸那堆是有點那麼設計的意識,還差很遠呢~對中國服裝未來發展是挺不錯的~但是要改變服裝市場,普遍大眾人民品位還有點難~再說,現在有多少好的是打算在國內發展的!?,連工作室都搬去國外了~是中國市場做原創真的很難!為什麼淘寶天貓都是那些品位的貨,你們有想過嗎~而且現在大把大把國外的設計師設計能力也不是很好~有很多渾水摸魚的~~

交際能力也很重要,還有堅持品牌發展的能力,品牌商業運營能力~沒有十分確切要付諸一生去實現的話~你還是做做批發,抄抄爆款,相信我,在深圳南油做高檔女裝批發的都比獨立設計賺錢,而且還是幾十倍的那種~或者去品牌公司做買手挑國外設計的款再設計幾件類似的~

少談夢想,多賺點錢就真……別再要求你那年邁的父母為了你的門面你的夢想還要供你讀聖馬丁……欠下一堆貸款…不要高估自己的設計能力……多想點實際的……

你看完這段文,如果沒有一絲動搖猶豫的想法,就堅持做下去吧。


中國獨立服裝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

文章轉載自學時尚app,感覺或許有些幫助,另外看樓主文章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由於高大上時裝媒體的宣傳,我們似乎隱約有一條設計師品牌的成功路徑,大致是這樣的:從歐洲名校畢業,在大牌做幾季實習,推出自己的系列在四大時裝周走場秀,獲了一個設計比賽獎,得到某媒體大咖讚賞,進入某家頂級買手店銷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其實這個是童話故事,能否舉出一個近年來現實的在商業上成功的例子?大概是沒有的,或者說是不具備普遍性的。

我們常說No Business No Show,因為Fashion是一門Business。

現實是這樣的,國外有才華的設計師先在大牌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創立自己的品牌,當名聲建立到一定程度,到大品牌去做創意總監,自己的品牌順道做起來。這是國外設計師的生存路徑,在中國這是行不通的。我們的獨立設計師再出名也不會被中國的大型商業品牌請去做全職創意總監,因為一不具備商業眼光,二沒有操盤能力,所以中國獨立設計師不能遵循歐洲設計師的路徑。

我們也不必羨慕韓國設計師,其實我們應該同情他們,他們的境遇比中國更滑稽。那邊是純純的Show Business,因為那邊沒有足夠的買手店支撐他們品牌按照時裝的周期發展。你只要數一下你知道的韓國城市,就可以想像那裡有多少家買手店了。那邊有熱鬧的東大門,但是首爾時裝周上這些走秀的品牌雖然都是在東大門設計中心走秀,但是卻沒有一個希望在東大門銷售,這是怎樣奇怪的現象,或許全世界都是受到時裝媒體的蠱惑。

還好韓國有娛樂產業,設計師品牌可以與韓國明星結合,走出去的是K-Pop,不是K-Fashion。首爾時裝周秀後沒有Showroom,因為沒有足夠買手,所以不需要Showroom。那邊的設計師品牌自己開一家小店,在一些網店寄賣,賣掉多少做多少,是手工作坊模式。去韓國的買手也沒多少是去買貨的,是去街拍的,是去直播的,是去吃炸雞啤酒的。

那麼中國獨立設計師是否沒有出路?當然不是,而是要看你想走在哪條道路上。就在上海時裝周期間,「江南布衣」在香港上市了。在招股說明書上,「江南布衣」稱其佔據了中國設計師品牌市場10%的市場份額。那麼我們的獨立設計師們是否認為他們和「江南布衣」是在同一個戰場上呢?如果是,那麼你需要面對真正的市場競爭;如果不是,甚至對之嗤之以鼻,或者望而卻步,那麼you are not in this business,你要對你的「小確幸」感到滿足。

「例外」今年在北京的時裝周慶祝品牌創立20周年,「素然」也走過了10多年,他們是伴隨著中國百貨店的崛起一同起步的。同期啟動的很多成功品牌,我們稱之為「大淑女裝」,大家走了不同的風格同樣的路徑。「例外」和「素然」保留了自己設計師品牌的基因,「ICICLE」則倡導舒適、環保、通勤,其核心都是為中國中高端女裝市場輸出產能。

獨立設計師品牌面向的消費者難道不應該也是這批中高端消費者么?她們逛JOYCE,逛連卡佛,逛SKP,逛港匯恆隆,或者出國掃貨。她們不就是為了買中高檔女裝么?誰能高效供給,誰就能贏得市場。而且大批8090後開始入市了,她們厭倦了快時尚,她們懂大牌,她們很識貨,打動她們,其實並不難。

講到這裡說一下坊間曾經公認在上海做女裝品牌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或許能有所啟示。夫妻創業(股東關係牢固),一個設計一個銷售(分工明確),在梅龍鎮伊勢丹有店(樣板店,有業績,當年還沒有恆隆),然後就有可能複製放量了,至於後來的事情那是後來的事情,在此不表。



對此我很想呵呵,周圍同學有多少最後陷入了自娛自樂的情況。

不過我要補充,雖然現狀不好,但是還是有未來的,因為包括我在內,學服設的人大多還是內心有火的。未來環境變好了,相信會有一批人冒出來。


能問出來這個問題,說明你都不知道他們怎麼樣…

但你知道各大一線品牌設計師的生活吧,嘿嘿。


有能力的都去做時裝了,沒能力的都在用t恤換各種圖的「潮牌」


我在溫州做服裝設計。已經9年了。

只是沒有做獨立服裝設計師的勇氣。

首先,國內做服裝。最重要的是產業鏈和生產。其次才是設計。雖然溫州在設計方面還是很注重的。即使是溫州,也不存在獨立設計的土壤。

首先,製造業利潤低。服裝行業成本透明,本來不具備一年銷售幾千件衣服就能維持一個獨立工作室的預算。

我自己也開過工作室。第一年接單8Q。然後,就虧本了。

其次,設計師的思路被市場約束。你的設計總歸是要人買單的吧。那麼你看看那些買你衣服的人是些什麼樣的人就明白了。

就溫州地區而言,能買3Q以上一條褲子,5Q以上一件上衣的。只有兩種人。

企業老闆。

政府官員。

別指望月薪2W內的人會有這樣的消費程度。

企業老闆基本上都是買「歐貨」。就是GUCCI DIOR AMANI PRADA之類進口貨。這邊很多歐貨店。

政府官員基本都是本地服裝企業定製。

做獨立設計師其實就是服裝廠里的開發部門獨立出來。另外一種是創立獨立品牌,自己運營,自己開訂貨會。第一種可以在低投資的情況下開始。第二種就不是一點點鈔票能解決的了。

就像最高贊的說了。設計師不值錢。

你會設計,只是服裝行業里的一顆螺絲釘,可能是稍微粗一點的螺絲釘。你還得會銷售,陪客戶喝酒KTV,你還得對付得了面料商,加工廠,你還得會拉得來投資(在投資回報那麼低的情況下)。

當然,設計師有自己的思維,能設計出引領市場風格的服裝,當然是有的。我想說的是,現在的環境很難讓你成為獨立設計師。法國人浪漫,義大利人風情,中國人實在,所以你只要設計出便宜又好看,又耐穿,又好搭配的衣服來,自然好賣。至於你想獨立,賣弄設計風格,建議去上海,北京那種大城市,畢竟那種地方才有包容性,整理好供應鏈,實實在在的控制成本,還是有飯吃的。

另外:行業大廠。報喜鳥老總當年騎著自行車批發褲子,某魚老總是放下殺豬刀才開服裝廠,這樣的事兒在8-90年代都是很常見的。


自娛自樂


非服裝專業,也不懂服裝。憑我現有的一點點審美來說,淘寶上的「原創」設計服裝大多都不太好看,款式大多模仿歐美,用料不怎麼樣還有點貴。

相比與韓系的青春活力,日系的甜美可愛,我真心希望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們能在不遠的未來做出與韓系,日系不同風格的,具有特色的,適合中國女性的服裝品牌。


謝邀

打工的一般般,做老闆的還行。


不怎麼樣。但是要有熱情才能堅持。天分審美上進堅持!很難的。

我都畢業三年了才做淘寶,家裡根本很難支持。只是奔著喜歡熱愛目標。

能力第一。再者混進圈子也要先有錢。先有錢得先掙,掙之前要靠團隊掙,要有團隊得用錢。沒一點資本耗不起的。

獨立設計師相當於創業了。吃得飽就好。團隊人脈必須有。

希望有夢想的人不要妥協~本人正在努力中

據我所了解的,希望有更多經驗的人補充

基本步驟1開工作室,至少一個版師樣衣師。(工資房租)

2

開店面(有錢就給店租等)或者找買手店寄賣訂貨會合作。

3開淘寶。

沒錢開工作室參加比賽得獎或者存錢。

有點名氣的都走秀進商場了

對了我店鋪名叫佐錄做得也不咋地質量還是很保證的。


DolceGabbana合作設計師Anna Lottersberger中國開講!

飽滿的色彩、精緻的刺繡、華麗的皇冠、巴洛克式的蕾絲……DolceGabbana完美詮釋了義大利風情,並憑藉精妙的設計驚艷各大時裝周。

無論是時尚街拍亦或是紅毯現場,混跡時尚圈的人無一例外地選擇了DolceGabbana的服裝。趙薇、范冰冰、楊冪這些大牌明星都是DolceGabbana的忠實擁躉。

范冰冰身著DolceGabbana拍攝雜誌封面

范冰冰、趙薇、倪妮、張慧雯身著DolceGabbana出席活動

那麼像DolceGabbana這樣華麗麗的美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呢?來聆聽DolceGabbana合作設計師Anna Lottersberger女士的講座吧!

2017年5月14日,義大利多莫斯設計學院時尚系主任、DolceGabbana合作設計師Anna Lottersberger女士將親臨廣州,舉辦主題為「從獵酷到流行趨勢分析」的公開課。歡迎報名參加!

公開課現場,Anna Lottersberger女士將解析DolceGabbana等義大利一線品牌的成功案例,並指導你洞悉和預測潮流趨勢。

參與活動的同學,可零距離對話Anna Lottersberger女士,並獲得一對一作品集指導的機會!

主講嘉賓


Anna Lottersberger
義大利多莫斯設計學院時尚系主任
時尚品牌IL SISTEMA DEGLIOGGETTI聯合創始人
2009年與DolceGabbana合作

?Anna Lottersberger作品欣賞

▲作品發表於新加坡版《時尚芭莎》

活動內容

1.時尚公開課:從獵酷到流行趨勢分析
2.作品集製作技巧
3.互動答疑

活動安排

◆線下講座
時間:2017年5月14日 15:00-17:00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82號廣州輕紡交易園區G區3棟2021
乘車路線:地鐵8號線中大站C出口

◆線上直播

5月17日,Anna Lottersberger女士還將在鬥魚直播平台進行公開課在線直播,並分享作品集製作技巧,歡迎不方便參加線下活動的同學參與。

時間:2017年5月17日 19:30-21:30
直播平台:鬥魚直播【歐名藝術留學】直播間


推薦閱讀:

有哪些藝術設計和繪畫相關的網站適合非專業人員用於自學和培養?
Dribbble 上有哪些業界頂級設計師?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插畫師?現代的又有哪些?有哪些很好的插畫作品集推薦嗎?
設計師如何打發無聊的時光?
畫畫的時候找參考,外形畫的一模一樣,但是顏色換掉,增加一些細節算不算抄襲呢?

TAG:設計 | 設計師 | 衣服 | 服裝設計 | 服裝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