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了 6000 多集《海螺小姐》 是一部什麼樣的動畫?


謝葯、葯,切克鬧……咳咳。沒事幹的時候看過幾集,不是我的菜,試著答一下。

問題比較大,因為《海螺小姐》(以下簡稱《海螺》)可以看作是日本二戰後當代家庭的縮影,慰藉了社會巨大變遷和高速經濟建設下給日本國民所帶來的心理失落感。從平成元年(1989 年)1 月至平成 20 年(2008 年)11 月,平均收視率達到 22.3%,遠超其他動畫,甚至比大多數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還要高。在周日晚上,日本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有著邊吃晚飯、邊準時收看《海螺》的習慣。

2013-06-17 ~ 2013-06-23 日本電視動畫收視率(關東地區)

名  稱 電 視 台 播出日期 收視率% 比前回

海螺小姐 富士電視台 06-23 日 17.0 ▲+1.1

=====================【 15 % 】=====================

櫻桃小丸子 富士電視台 06-23 日 11.1 ▲+1.4

=====================【 10 % 】=====================

哆啦A夢 朝日電視台 06-21 五 9.7 =

蠟筆小新 朝日電視台 06-21 五 9.7 ▼-0.7

海賊王 富士電視台 06-23 日 7.5 ▼-0.5

名偵探柯南 日本電視台 06-22 六 6.4 ▼-1.0

目前在播的日本動畫如果按國民程度排名,大致也就是這樣了。《海螺》牢牢佔據第一階梯(15%以上)一枝獨秀;《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新》緊隨其後,《哆啦A夢》經常也會進入這一階梯(10%以上);再然後才是《名偵探柯南》和《海賊王》,兩部作品互有勝負,經常也會對第二階梯造成威脅。

隨手自製的收視率走向圖,請不要吐槽我的渣製圖水平……

《海螺小姐》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到了什麼程度呢——可以用《海螺》的收視率「預測」股市走勢!我真不是在扯淡,前幾年還有日本學者吉野貴晶寫了本《海螺小姐與股價的關係——行為經濟學導論》呢。這其實和美國經濟學學者拿好萊塢票房來研究經濟景氣是一個道理,又類似香港那邊的「丁蟹效應」;只不過日本人拿《海螺》來代替好萊塢,多霸氣,國民漫畫 / 動畫可不是白叫的。

我盡量長話短說,從題主所問的「火了六十多年」這個說法聊起。

《海螺》的電視動畫首播於 1969 年 10 月 5 日,但其形象是早在漫畫版連載時就已經火起來了的。《海螺》最早於 1946 年 4 月 22 日連載在西日本新聞社的《福日晚報》(夕刊フクニチ)之上,一開始只是在福岡本地小有名氣,要說火起來,更多是在作者長谷川町子移居東京之後,主要是兩個時間點。

圖為 1946 年 《福日晚報》上刊登的《海螺小姐》

一是 1948 年 3 月起開始在學童社的《漫畫少年》雜誌上連載,這本雜誌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我說這是手塚治虫後來連載《森林大帝》的雜誌,應該就明白了,這本雜誌是戰後諸多漫畫家的搖籃。同年 11 月 21 日,《海螺》開始在東京的《新晚報》(新夕刊)上刊登,該報紙可以說是日後《東京體育報》的前身。這一時期,《海螺》實際上是同時給 3 家媒體供稿,人氣也逐漸高漲。

二是 1949 年 11 月 30 日,《朝日新聞晚報》創刊並開闢《海螺》連載專欄;兩年後,《海螺》接替美國漫畫《Blondie》的位置,轉移到發行量更大的《朝日新聞》早報,從此開始成為日本眾所周知的漫畫形象。

圖為 1963 年 4 月 22 日《朝日新聞》早報上刊登的《海螺小姐》

無論從哪個時間點算——初次連載時間、同時在 3 家刊物連載的時間還是登上《朝日新聞》的時間——反正怎麼算,「六十多年」這個說法是不會錯的。

--------------------------------------分割線--------------------------------------

要了解《海螺小姐》是一部怎樣的動畫,我們必須得從漫畫開始說起,因為我要重點強調一個概念,日漫並不是只有戰後開始興起的故事漫畫。我得花一點篇幅來講這個以避免錯誤的聯想理解。不然等會我說到《海螺》是講述家庭生活的漫畫,你聯想到《蠟筆小新》;我提到《海螺》是四格漫畫,你又想起《幸運星》——那我就白廢口舌了,我說的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碼事。

我們大多數人對日漫的認識都是通過八十年代以後引入中國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多數是來自三大漫畫出版社(講談社/小學館/集英社)針對特定年齡群和喜好製作的少年漫畫、少女漫畫、青年漫畫等等。對日漫再有興趣一點的,或許會往上追溯到手冢所開創的故事漫畫時代。再往上,赤本漫畫可以認為是日本現代故事漫畫的來源,然後就沒了。我們對日漫的認知,都停留在戰後漫畫的階段。

但是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幾乎可以說是兩碼事。因此,我需要各位看官先把對日本動漫的一切常識先丟開,用經驗來判斷《海螺》是沒用的。雖然同為國民級漫畫,但《海螺》和《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不一樣,和《烏龍派出所》不一樣,和其他我們看的日本漫畫更不一樣,與之類似的漫畫國內都不怎麼引進的。

長谷川町子和手塚治虫是日本戰後初期最有名的兩大漫畫家,但兩人風格截然不同。當今大多數國人只知手冢而不知《海螺》,其實是因為手塚治虫這個「日本漫畫之父」的頭銜,準確應該為「日本現代故事漫畫之父」。從日本漫畫史的角度來看,手冢是革新者;而長谷川的《海螺》從許多意義上,可以說是日本戰前漫畫的繼承者。

認識日本漫畫,二戰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戰前漫畫和戰後漫畫的區別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連載載體。英文里對漫畫的分類有著「連環漫畫(comic strip)」和「漫畫書(comic book)」之分,日本漫畫也是如此。戰前的主流漫畫都是連載在報紙上,即「報紙漫畫」(新聞漫畫)。雖也有漫畫雜誌,但當時的漫畫雜誌上刊登的和報紙沒有兩樣。戰後隨著赤本漫畫的盛行,長篇故事漫畫開始崛起,才真正湧現出現代意義上的漫畫雜誌 / 漫畫書。之後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Sunday》、《Magazine》、《Jump》三大漫畫雜誌的出現。載體的差異決定了戰前、戰後漫畫的諸多特性。

二,題材。大多數國家早期漫畫總是伴隨著報紙而生,因此漫畫也總是以諷刺漫畫(風刺漫畫、caricature)為主的。這一類漫畫圍繞著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新聞話題,類似於文學中的雜文。日本戰前即是以諷刺漫畫為主,之後在美國漫畫《教教爸爸》(Bringing Up Father)和麻生豐作品《樂天派老爸》(のんきな父さん)的影響下,主流報紙開始大批連載家庭生活題材的連環漫畫。在二戰臨近和戰爭期間,隨著日本軍國化的管制,諷刺漫畫遭到打壓,而家庭漫畫則淪為戰時宣傳的工具。這一期間,長谷川町子也加入了當時的新日本漫畫家協會,合力製作國策宣傳漫畫(翼賛漫畫)《翼賛一家》系列,以描寫戰爭期間的日本模範大家族來鼓舞民眾,宣傳愛國報國之心。至於戰後,大家都熟悉的,什麼題材都有,當然最主流的是冒險、戰鬥漫畫。

三,篇幅格式。同樣受限於報紙版面,戰前漫畫多為單頁漫畫、一格漫畫、四格漫畫和八格漫畫。戰時四格漫畫走向低迷,而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是戰後第一部四格漫畫,象徵著第二次報紙四格漫畫浪潮的興起。而且戰前四格漫畫只是諸多報紙漫畫格式中的一種,排列方式並不固定,橫排、豎排和田字型都有,戰後《海螺小姐》這一批四格確立了豎排四格漫畫的標準形式,也是受到物資短缺、紙面縮小的影響。報紙連載豎型四格的傳統也一直延續至今。至於戰後主流的故事漫畫……格數是什麼,能吃嗎?

圖中早期四格漫畫所舉的例子為麻生豐作品《樂天派老爸》

四,目標群體。報紙漫畫的主要群體永遠是大眾家庭,而且觀看這一類漫畫的觀眾雖然多,時至今日一些報紙漫畫的知名度都要超過各種少年漫,但是商業價值並不高,《海螺》其實只是少數特例。究其原因,恐怕還是這類漫畫依舊屬於新聞的附屬品,缺少核心讀者。當時的報紙也有婦女欄和兒童欄的漫畫,但對群體需求並無研究,和家庭漫畫沒啥區別。而日本漫畫開始真正走向世界,形成單獨的產業鏈,也是從戰後把目光轉移向兒童向和少年向開始,手冢確實功不可沒。到今天,日本的漫畫市場已經根據各種年齡階段、各類讀者的需求和口味,將市場劃分的非常細緻了。

五,畫風技巧。一直以來我們說現代日本漫畫起源受歐美畫風的影響,但傳統歐派(不是那個可以揉的「歐派」喔)畫風和迪斯尼以後的美派畫風也是不同的,美國三十年代之前的畫風技巧也全來自歐洲。日本二十世紀初的漫畫受法國和比利時漫畫(バンド?デシネ,Bandes dessinées)影響較大。一直到三十年代以田河水泡為代表的漫畫家才開始受美國迪斯尼動畫的影響,再到戰後五十年代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傳統歐派走向沒落。田河水泡創作了日本戰前最著名的故事漫畫《野良犬黒吉》(のらくろ),是長谷川町子的老師,也是手塚治虫的崇拜對象,不過有趣的是,作為弟子的長谷川畫風倒是偏傳統歐派,反而手冢這個野路子長期臨摹之下反而畫風更似田河,田河和迪斯尼的畫風影響了戰後第一批漫畫家。

當然,我圖中《丁丁歷險記》的例子並不恰當,只是比利時漫畫大家比較熟悉這個

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幽默與敘事的側重點。二戰對於日本漫畫改變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此,凡是討論日本漫畫史的都逃不過這兩個概念——笑話漫畫(ギャグ漫畫,gag cartoon)和故事漫畫(ストーリー漫畫,story manga)。所謂「ギャグ」,其實就是英語里的「gag」,類似於哏、包袱、笑料之類的概念。對幽默和敘事何者為重是一個重大的分歧點。《海螺》就是一部典型的笑話四格漫畫,按照「起、承、轉、結」的結構把包袱一步步抖出來,視角一般不會發生變化。手冢和他之前的田河水泡,所繪的大多是故事漫畫,偏重故事情節,而手冢所採用的將電影鏡頭融入漫畫之中的手法,是現代故事漫畫的基本技巧。手冢的《新寶島》也因此成為現代故事漫畫上的一個重要旗幟作品。

手冢的《新寶島》,注意漫畫中模擬的電影鏡頭感

以上,將每個概念解釋過之後,我再來說《海螺小姐》是一部什麼樣的漫畫就容易多了。這是一部連載在報紙之上的、面向大眾家庭的家庭漫畫、四格漫畫、歐派畫風的漫畫、笑話漫畫,因此《海螺》雖然是戰後第一批漫畫作品,我還是認為各種意義上它是對戰前漫畫的繼承。手冢從漫畫史的角度功績無疑是大過長谷川町子的,但長谷川的《海螺》這一單部作品,沒有任何其他作品的人氣可以與之比擬。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如果非要讓我找一個例子來幫助你理解的話,日本漫畫我說了也沒幾個人認識,不過王澤的《老夫子》或者朱德庸的漫畫倒是與之類似。嘻嘻,所以其實上面也可以看成是廢話啦。

順帶一提,三大日本報紙到今天還在連載著家庭四格漫畫,《朝日新聞》上當今連載的是《野野子》(ののちゃん,前作是《隔壁家的山田君》),要說在日本的知名度絕對是超高的,但是國內肯定也不會有幾個人知道嘛。現在的年輕人不都是看漫畫雜誌么,誰還看報紙這種老古董啦。

--------------------------------------分割線--------------------------------------

說完了《海螺小姐》的性質和歷史背景,再說內容。《海螺小姐》漫畫的內容主要分兩大塊,日常生活笑料中夾雜著一些社會諷刺幽默,是緊貼當時日本社會現狀的作品。我看《海螺》不太多,這一部分內容以引用為主。

什麼現狀?嗯……我們從主角的名字聊起。《海螺小姐》中磯野一家人的名字都是以海鮮命名,據說就是因為戰敗後食物短缺的原因……呃,這理由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姑且一聽吧。

《海螺》在連載早期,有幾類話題是經常出現的,如物資短缺和戰後配給制,如治安混亂和盜竊橫行,如女性地位的提升,如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等等,都是戰敗後日本社會亂象的真實寫照。

舉個例子,海螺小姐經常拿家中物品與農夫交換食物,以物換物頗為盛行。有一次她和弟弟鰹去鄉下換食物,路上鰹的注意力被街邊一個魔術師所吸引,他把手帕變成蘋果的行為讓鰹艷羨不已。海螺對弟弟說「等著瞧,這我也會」,然後就把一件和服變成了一袋大米——當然是通過和農夫交換來的。另一個例子,海螺因為對竊賊不厭其煩,在家裡安置了一個「新式防盜陷阱」——一個深坑旁擺著一架梯子,結果真捉到了賊。

(因為我找不到漫畫下載,所以這兩個例子來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書的介紹。)

《海螺》的漫畫確實是涉及到社會諷刺的,但這種諷刺並不辛辣,而是更為幽默平和。她在面對苦難時所體現出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善良品質是日本戰後最為需要的,因此連載後就大受歡迎。讀者很容易從海螺的故事裡聯想到自身的困境,而《海螺》漫畫的幽默使得他們在面對困境時更輕鬆開朗的去面對,而不是太過焦慮。

除此之外,《海螺》也展現出美軍佔領期間所出現的婦女解放運動,以及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45 年女性獲得平等的教育權,46 年戰後憲法讓日本女性獲得同等的投票權,一系列的法案使戰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海螺》中的海螺這一女性角色因此也和戰前頗為不同,就目前的眼光來看海螺算是頗為保守的女性,但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舉例說明,有一次漫畫里,兩個新女性在路上邊走邊聊政治話題,鰹和他的朋友剛好聽到了,然後評論道「現在的女人越來越沒女人味了」,這時,畫面轉向兩個中年男子剛購完物在聊腌菜和土豆價格——而中年男性在傳統上是被認為應該對政治感興趣才對的。

(這個例子同樣來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書的介紹。)

到了六、七十年代,《海螺》開始體現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里的種種現狀。引用一段旅日學者劉迪《漫畫與中流意識》中的一段:

例如1962年1月14日這天刊登的漫畫饒有趣味。

  第一格:全家外出休假,唯獨母親舟留在家中看門。第二格:一家人郊遊,在一風景明麗處席地而坐野餐,但弟弟鰹卻手舉作業本嚷道「我的作業還沒做呢」,頗煞風景。第三格:海螺小姐一直忙著打毛線,似乎心中覺得不妥,嘴裡念叨「我快織完了」,父親磯野波平則嘟嘟囔囔道,「這和坐在家裡吃飯又有啥不一樣」。第四格:妹妹裙帶菜對全家吼道:「真沒意思!」

  我們知道,1962年正是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兩年之後東京奧運會開幕,新幹線通車。那個時代,日本人剛剛開始感覺到可以從戰後廢墟中脫身,但整個社會高速運轉。這組漫畫表面上看,是諷刺日本人不會玩、不懂休息,只知拚命工作,但在更深層意義上,這組漫畫反映了高速增長對日本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早期海螺是作為一個性格分明的新女性存在的,隨著連載,結婚後就變得更居家了。海螺的丈夫是倒插門入贅的,這被一些漫畫評論家認為是戰前女性解放意識和傳統家庭概念之間的妥協。不過拋開初期有些女性主義的話題不談,社會話題對於《海螺》來說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海螺》對家庭概念的塑造。

說起傳統日本家庭,日劇 / 動畫看得多的,應該馬上會聯想到,一個有些頑固而威嚴的一家之長老父,整日料理家務的母親,丈夫平日早出晚歸沒什麼存在感,妻子留在家裡除了家務也就是和鄰里八卦長八卦短。這個大眾印象就是源自日本 60 年代經濟飛速發展期,而《海螺》的就是在描述這樣一種傳統家庭,後期大量篇幅都是在圍繞著家庭瑣事展開。拿美國家庭漫畫《Blondie》作比較,《海螺》在初連載時就是被稱為「日本版的《Blondie》」的,從兩部漫畫中可以一窺美日、甚至說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異:《Blondie》圍繞著夫妻之間展開,而《海螺》更注重三代人之間的親情互動。

到了 69 年動畫版播出的時候,本來是打算做成類似《貓和老鼠》一樣的笑話動畫(ギャグアニメ,gag anime)的,角色設計也接近原作,性格更為強烈,動作也非常誇張。從 75 年起,動畫版風格更變為完全反映家庭生活的居家戲(ホームドラマ,home drama = domestic drama)。從這一階段起,角色的性格其實已經不像常見的情景喜劇里那樣優缺點分明,個性強烈了,而是更為強調家庭身份和家庭職責。庵野秀明在提到《海螺》的時候也評論道,「以前的《海螺小姐》還是挺有個性的」、「現在也越來越圓滑了」。(附,其實這段是在評宮崎駿,只是順帶提了《海螺》)

視頻封面sazae 01視頻

海螺小姐第一回,然後你可以隨便找集最近的,對比之下就很容易發現風格的變化了

但《海螺》能保持長壽卻正是得益於此,這樣做的用意其實是淡化角色性格而強化家庭定位。根據日本門戶網站 http://goo.ne.jp 的一項調查,在面對《國民的動畫母親角色,如果你能挑選母親的話會選誰?》這一問題時,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海螺小姐的母親磯野舟,以 4 倍於第二名的成績登頂,同時河豚田海螺(海螺小姐)自己排在了第五位。順便,二、三、四名分別為野原美冴(蠟筆小新母親)、櫻菫(小丸子母親)、野比玉子(野比大熊母親)。同樣,如果有國民級父親角色的投票,我相信也會是磯野波平,他們其實是代表了日本理想家庭概念中父母親的定位。

日本第一代的團塊世代(出生率非常高的時期,嬰兒誕生浪潮下出生的一代人)正是伴隨著這樣的家庭體驗長大,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懷舊情結和傳統禮儀,也是他們理想中家庭應該有的面貌——三代人和睦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互幫互助,男人務工女人顧家,晚飯時聊聊各自一天中經歷的瑣碎趣事,孩子也禮貌懂事。甚至,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海螺一家卻依然是老式裝修,也不看電視,更沒有汽車,完全過著傳統的生活。

《海螺》播放到今天,其本身已經成為了傳統文化的傳承,除了對家庭的定義以外,還定義了作為日本人而該遵照的傳統。例如每到日本傳統節日,《海螺》里經常會出現對節日慶祝方式的解說,對於老一代來說是懷舊,對於新一代來說則是教育。《海螺》里的小孩和當今不同,更熱情於參與傳統節日,如日本春分。有一集中,鰹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春分習俗,而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經不知道了,而鰹向他們演示了如何撒豆子驅鬼,意味著他接過了保護傳統的擔子。有意思的是,在漫畫版里鰹還嘲笑父親波平相信真的有鬼、撒豆能帶來好運是缺乏主見的表現,把父親的積極性都給打擊了一通。

《海螺》在向當今的日本人展示現代社會裡日漸消失的文化傳統,是日本人心目中理想家庭、理想社會形象的投影。但是《海螺》真的會一直火下去嗎?未必。

隨著日本的少子化,每戶家庭平均人口也從 60 年代的每戶 4 口人降低到了 90 年代的每戶不到 3 口人,現代的日本家庭其實早已經不是《海螺》中所展示的那樣。因此才會誕生《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新》。這三部作品,其實依次反應是的 50 年代、70 年代、90 年代(三次團塊世代)的傳統、現代、後現代家庭結構,因而當今也只有這兩部作品能夠威脅到《海螺》的收視率。

雖然《海螺》常年保持收視冠軍,但有兩年是被其他超過的,其中 90 年就被《櫻桃小丸子》打敗,日本動畫歷史上的最高收視率 39.9% 也是由《櫻桃小丸子》所創造,《海螺》在 79 年創造的 39.4% 被迫屈居第二。90 年代初期《櫻桃小丸子》的強勢正好是 70 年代人成長婚育的時期,而這樣的現代化家庭更符合他們的家庭體驗。

《海螺》可能在下一次團塊世代後走向沒落,又或者能夠一直作為傳統和理想家庭的縮影保持下去。誰知道呢?

--------------------------------------分割線--------------------------------------

嚶嚶嚶……說好的長話短說呢TAT


謝@顧惜朝 邀。

這篇回答會扯出很多沒用的東西……

第一次知道《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也譯為《蠑螺小姐》《阿螺》)是因為《銀魂》,原作空知猩猩特別喜歡在自己作品裡捏他(也就是借(e)鑒(gao)、引(zao)用(ta)啦)各種名作,漫畫 281 訓標題為《說到海怪腦中卻只會不斷浮現出海螺小姐的我真是個笨蛋》,而「海螺小姐模式」更是在動畫中多次直接被製作組拿出來說事。所謂的「海螺小姐模式」(サザエさん時空)就是單元劇中無論劇情如何發展,主人公年齡永不變的劇情模式——沒錯,最致命的小學生柯南也把這一手法運用到了極致,在漫無止境的時空里年年過節、出遊、戀愛,從不上課,從不長大。要不是走哪死哪,多少三次元人士會嫉妒死。

《海螺小姐》最早是四格漫畫,原作長谷川町子,1946 年開始在福岡報紙連載,後來轉至朝日新聞到 1974 年連載結束,共 6477 話。主要描寫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有趣的是這家人名字都跟海鮮有關:

主人公河豚田海螺,磯野家長女,24歲,職業主婦,開朗,髮型很特別。

她老公河豚田鱒男,28歲,上班族,憨厚。

她兒子河豚田鱈男,3 歲。

她爸爸磯野波平,54歲,大家長,較古板,頭頂有呆毛。

她媽媽磯野舟,50-52歲,主婦,很傳統。

她弟弟磯野鰹,磯野家長子,11歲,非常調皮,經常和海螺打鬧。

她妹妹磯野裙帶菜,9歲,存在感較弱。

從形象和內容上看,和《老夫子》《櫻桃小丸子》類似,樸素中略帶誇張,全年齡向輕喜劇風格。由於是四格單元劇,每話關聯度不高,拿起任意一話看都能入坑。漫畫親切幽默的風格贏得了日本國民喜愛,銷量節節攀升,大獲成功後又被改編為動畫、電視劇、舞台劇、電影、音樂劇。這時候又得扯回「海螺小姐模式」說事。這個模式有兩大好處,一,不管讀者年齡幾何,在三次元怎樣變化,劇中人物卻可以一邊永遠不變老,一邊過著緊貼現實的生活,代入感十足。二,這種模式拉長劇情十分容易,也方便其他改編作品保持風格,原作 1974 年就停止連載,但是至今都在不斷被改編,不斷自主原創內容,反正沒有主線,單元劇把握好人物性格和風格就可以,和美劇等等注重成長性的劇目完全不同,可以永不完結。

《海螺小姐》從1969 年改編為動畫,播放至今,已有 6900 多集(2200多回,一回放 3 集),為世界第二長的動畫,最近剛迎來 2200 回和 45 周年紀念。收視率爆表,最牛的是 1979 年 9 月 16 日創下的高達 39.4% 的收視紀錄。動畫固定在富士電視台每周日晚 6 點半黃金時段播放,贊助商都十分大(xiong)牌(can),包括東芝、日清食品、寶潔……富士電視台本身也是傳奇,連續數年多個時段收視全日本第一,動畫都是國民級別,還有《櫻桃小丸子》《海賊王》等等大熱作品。

《海螺小姐》動畫如此成功,卻並不商業。有個判斷日本動畫流行程度的標準,很有趣:一等動畫賣冰棍,二等動畫賣小人,三等動畫賣碟片。由於日本動畫高度商業化,往往採取多種方式圈錢(這裡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EVA 及其衍生品在數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如此成功,除了藉助 EVA 作品本身,商業運作上還有什麼特別之處?),例如各種周邊衍生品。所謂賣冰棍,意思就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物件,比如印有動漫人物形象的冰棍,賣小人則是手辦,賣碟片就是 DVD、藍光碟等。越流行的動畫,傳播影響的範圍越廣,從用於死宅收藏回本的 DVD (如普通的新番)到開發很需要錢的手辦(如 Jump 系人氣動漫)是一個飛躍,從手辦到大眾化商品(如 EVA)又是另一個飛躍。《海螺小姐》絕對是一等作品,卻並未開發商用,甚至連 DVD 都不發行,最大的原因是尊重原作者長谷川町子。她本人不希望動畫淪為商品,這部動畫也因此並未出口海外。(參考日本國民動漫《海螺小姐》在日本火了六十幾年卻堅持不向國外出口,國民也很配合不外傳,這是怎麼做到的?)跟日本動畫界特別是庵野痞子之流比,真業界良心啊!

正式回答題主問題:《海螺小姐》是一部註定要記入史冊的傳奇作品,漫畫銷量破 8600 萬,動畫雖然並未發行 DVD,但收視率專治各種不服,日劇也很成功。多少新作品出道時被捧為「神作」,但是都無法維繫如此長時間的輝煌,無法全平台制霸,多少號稱「國民作品」「現象級作品」的動漫對著《海螺小姐》只有致敬景仰的份,做到這個地步,不得不感嘆,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才是真啊。

最後,打得我手都酸了,騷年,還是你親自感受吧。

漫畫下載: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3%A4%B9%C8%B4%A8%EE%AE%D7%D3%C1%AC%BB%B7%C2%FE%BB%ADfrom=classformat=

B 站在線觀看:【長篇】海螺小姐2199 (2013.03.24)【丸子家族】


很好奇竟然會有人關注這部動畫,負責任的說這部動畫可以說沒有內容,無非是菜米油鹽醋家庭瑣事,穿插一點時事,唯一我覺得有特點的是片中人物全部以海產品命名,海螺、金槍魚、三文魚、秋刀魚等等。

問如何保證所有年齡段都能看懂,一來雖已播了6000集,但片中時間跨度很小,幾十年家裡也就多了一個小嬰兒,內容也是一些家常話題,所以並沒有一般動畫所謂主線劇情這麼一概念。二來,其實真沒什麼人關心在放什麼內容,只是這個時點一般是家族一起吃飯的時點,サザエさん是必備的背景音樂,你可以理解為過年要看春晚一樣。

既沒啥內容,也放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在播?理由只有一個,習慣了。周日晚上六點半,特別對40歲以上的人來說,サザエさん很多時候是一種寄託,只要一家人周日能聚在一起吃頓飯,一起看サザエさん,對普通的日本百姓來說,也是一種平淡的幸福。


我來打個醬油~

日本的心理學家將抑鬱症的一種亞型稱為「海螺小姐綜合征」(又譯作「蠑螈女士綜合征」),是指遠離家人獨居的年輕女士,因為缺乏像海螺小姐那樣的溫馨家庭的支持,在周末看到新一集《海螺小姐》便會分外孤獨,從而每到星期一就感覺到頭痛、噁心、無力、上班沒有動力的癥狀。

對這部分女士來說,豐富多彩的休息日便很重要,應多發展一些愛好,擴大社交。病情嚴重時最好回家休養。

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海螺小姐》在日本國民心中有多根深蒂固了~


這個和烏龍派出所類似吧,作者都換好幾批了,劇情都是與時俱進的,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犀利點評一下,每天都有新題材,天朝不也有部連續劇這麼播了上萬集了么...


這學期在上日本文化選修課,老師是一個很喜歡這部動畫的日本萌妹子,所以可以簡單談一談。具體的介紹部分樓上諸位已經答得很詳盡了,因此只說一說為什麼這部動畫會如此受歡迎。老師給出的理由是(大概意思):「海螺小姐是家長們小時候就很喜歡看的,而且劇情方面是可預期的,也就是不會突然出現太嚇人(舉了鬼太郎做例子)或讓人悲傷的場面,孩子們周日晚上看完不會因為太興奮而睡不著,可以很安心地入睡。因此家長們給孩子們看海螺小姐的時候會覺得很放心,同時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們一起看,很溫馨。此外海螺小姐中這種三世同堂的家庭形態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狀態(雖然在日本並不常見),一大家子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十分討人喜歡。」

我自己也看了幾集,並沒有十分喜歡,但是心情煩躁的時候看一看還是挺好的,溫馨的家庭生活真是相當治癒。有興趣的童鞋們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對外國人來說,這部動畫只是一些家庭瑣事,而對於日本人,它讓他們想起了那年夕陽下的奔跑~

P.S. 這部動畫的片頭曲據說幾十年來一直沒改過~

以上。


類似於櫻桃小丸子這種很生活化的動畫片,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很貼近日本人的生活。


海螺小姐症候群,主要是說放映時間總是每周日晚上,很多工薪層一看到這個節目開始了,就立刻條件反射的想到第二天就是周一要上班了,因此悶悶不樂。本人曾經聽一位主婦這樣形容老公:「每周日到晚上一聽到電視里傳出海螺小姐主題歌,就立刻萎靡不振,嘆一口氣…」。


推薦閱讀:

日本動畫的價格為什麼那麼高?
如何評價動畫《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鯉魚王是淡水魚嘛?
如何評價東出祐一郎?
如果pokemon成為現實世界,你的家會在哪裡?

TAG:動畫 | 日本文化 | 日本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