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第三人稱寫作變得更真實自然?
從小寫作文和日記通常都以第一人稱來記敘一件事,並通過第一人稱的視角表達出對這件事的理解情感和想法。
而對於構架偏大的小說寫作第一人稱存在局限性,但通過第三人稱去記敘一件事時,自己都會感覺寫的很假。並且感情上也無法很自然的融入其中。有什麼技巧或方法可以另第三人稱的寫作更加真實,情感的流露更加自然?
我個人建議如果能用第一人稱寫的話還是用第一人稱寫。第三人稱敘事雖然看起來很自由,沒那麼多局限性,但其實更容易把小說寫壞。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第三人稱寫作更容易不自覺地使用陳詞濫調。舉個例子:「他是多麼痛恨這該死的暴風雪啊!"這種句子以文學小說的標準來要求就是根本不及格的,我猜想你說的」不自然「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想在使用第三人稱敘事時避免這種做作的、陳詞濫調的、不自然的文風,有一些簡單的方法:盡量通過動作和對話來表現人物內心;直接的心理描寫盡量少用。另外在敘事時盡量少用副詞(xxxx地),尤其那種直接表現人物內心狀態的副詞,如「他欣喜若狂地接受了。」、「她很傷心地說道」。如果作者想表現人物的」欣喜若狂「或」傷心「,他需要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的描寫讓讀者自己體會出人物此時的心情,而不是直接告訴讀者。同理,很多類似的形容詞也應該避免。還有就是盡量避免使用陳詞濫調的成語、習語——「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聽了她的話他感覺如沐春風。」。
我說的這些都是按照文學小說(所謂「純文學」)的標準來要求的。暢銷書里充滿了爛句子,但也能暢銷。就看你用什麼標準來要求自己了。
不能完全同意比目魚的說法。正所謂「真正的小說家寫別人」,第三人稱的確容易把小說寫壞,但並不是因為第三人稱敘述本身有什麼缺陷,而僅僅是因為第三人稱需要更高級的寫作技巧。 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簡單地讓自己囿於現代主義的一般審美標準之中,包括所謂「有限制的第三人稱視角」,看看《卡拉馬佐夫兄弟》里隨便挑出的一段:「他是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而哭泣,他甚至在為深不可測的太空中向他發光的這些星星哭泣,而且並不羞於表現這種狂態。這些不可勝數的星星一個個都是上帝創造的世界,星光猶如無數條線一下子全部交織在他心頭,他的整個心靈因接觸到別的世界而戰慄。他想寬恕所有人、所有的事,也想得到寬恕。」這可曾讓陀思妥耶夫斯基顯得不真實、不自然?並沒有,關鍵在於作者如何選擇並始終把小說控制在一定的基調上。作為多年的文學編輯,我見過大多數失敗的第三人稱小說,其病灶大多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寫第三人稱,傾注了過多的注意力在主角身上,而忽略了對環境、事件、背景的描寫,就好像攝像機鏡頭正在緊緊貼著主角的後腦勺拍攝。第三人稱的鏡頭還是應該放得高一些。 至於「敘事時盡量少用副詞」,這點非常同意,正如斯蒂芬金所說,在寫作上「通向地獄的道路,是由副詞鋪成的」。
@fading 說得很到位咯。我只補充一點小技巧——對於以第三人稱展開的小說,偶爾切換到第一人稱會產生意料之外的趣味。比如:
那女人仍在契而不舍地做著心肺復甦(第三人稱)。
停下,停下!你壓得我疼死了,你這娘們(第一人稱)——他的神志正在迅速恢復(第三人稱)。
反之亦然。
再來一段以第一人稱展開的小說中穿插的第三人稱段落:美國總統發布演說之後,中國和俄羅斯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表明本國政府與「獨立日事件」沒有任何聯繫,那些以伊朗為首的中東國家也忙不迭地與這件事撇清關係,聲稱絕不為此事件負責,朝鮮依舊保持沉默,只有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說這是「天譴」,是「資本主義滅亡的徵兆」……(第三人稱)
但沒有人吃到美國的核導彈,那些足以把世界毀滅數十次的導彈依舊靜靜地豎在發射井裡。(第三人稱)
總統情報室的每一個人都告訴米特·羅姆尼同一句話:我們沒辦法對任何一個對象展開報復行動,因為這次攻擊來自全世界。(第三人稱)如果你按下紅色按鈕,那這個世界就真的要毀滅了。(第一人稱)別這麼做。(第一人稱)什麼都別做。(第一人稱)然而美國人民需要一個答案,全世界都需要一個答案。(第三人稱)兩周之後,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發布了一份聯合調查報告,報告中稱一個叫做「米萊達赫亞」的世界性激進環保組織為「獨立日事件」的始作俑者。(第三人稱)激進環保組織?你相信那些擅長用化肥做炸彈的傢伙能讓美國全年五分之一的GDP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么?鬼才會信!(最後這兩段顯然帶有第一人稱意味)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寫作,應該都沒有什麼限制才對!
你已經發現第一人稱的局限性和第三人稱完整性,已經很好了。但你依舊沒有發現第三人稱對個人描寫未必不能有情感和想法。實際上,第三人稱優勢就是能表達眾多人物的情感與想法。
我給幾個對比吧。
1983年冬天,我看見王家衛走出屋子,他是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他臉上的表情可以判斷他對暴風雪是多麼的痛恨。
1983年的冬天,1個身材高大的男子走出屋子王家衛從來不在意暴風雪家衛痛恨暴風雪他是多麼痛恨這該死的暴風雪啊
後者毫無疑問表達更好,因為在其心理過程描寫中可以襯托出王家衛的情感,而用第一人稱講述別人時候很難有這麼強烈的情感表達。
那麼怎麼把第三人稱寫的自然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第三人稱當成第一人稱來寫,這樣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豐富情感和想法,同時也可以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她走進房間
這是最簡單的第三人稱
她走進這個漆黑色的小房間,很害怕,不知道什麼東西等著他
用第三人稱描寫第一人稱的情感和想法
安拉從壁櫥里拿起手槍,慢慢走進這個漆黑色的小房間,很害怕,不知道什麼東西等著他
加入其它敘述,使小說更真實完整
安拉從大廳的壁櫥里拿起她丈夫的銀灰色小手槍,慢慢的走進這個漆黑色的小房間,她很害怕,不知道什麼東西等著他
完整版,已經很不錯了。
另外說一句,第一人稱局限性其實只適用於情節比較充分,故事很大人物很多情況下。如果故事不長,第一人稱的優秀作品也是不少的。另外,郭敬明的《幻城》,,用第一人稱,穿插第一人稱的回憶錄敘述補充情節。這種新格式,也很有意思。第三人稱,嚴格來說,應該比第一人稱要難寫(大致的,我上學時候寫作文就喜歡用第三人稱寫小說大唱主旋律,比如台灣同胞翹首以盼回歸祖國,網癮少年深刻反省自己錯誤之類),郭敬明這種第一人稱加第一人稱,起到了表達多人感情,完成情節和故事的作用,又不是第三人稱,是個取巧的方法。漫畫有個好處就是場景跳躍,第一個畫面A做主角,就可以用A心理感情主觀描寫,第二個畫面轉到B,B 心理感情主觀描 描寫也可以表現出來,估計郭敬明就是從漫畫中偷師而來。說到底,第一第三人稱都是表達方法,我一直認為情節和價值觀才是一部作品的靈魂。
第三人稱同樣可以寫的很真實,前提你要站到該人物的角度,從他的性格、立場去描述,以他的眼睛去看整個世界,這也是塑造人物的必要條件。樓主可能習慣於將自己帶入進故事中,或者樓主寫的故事帶有自傳性質,也就是說故事中的主角身上帶有濃重的作者個人特色,所以導致你用第三人稱去寫和你自身不相符的人物時會產生隔膜感和虛假感。
第一人稱難寫,但是一旦寫好會很驚艷。格局小,小而美,視角單一,極度難寫。
第三人稱簡單,適合格局大的作品。開始會比較容易些,但往往落入俗套。
其實第三人稱就是比第一人稱多幾部攝像機而已。有時候同樣是一個人,這個人的差別通常只是一個人稱的稱呼。你可以嘗試在抒情時將多部攝像機切回一部上(用第一人稱方式寫完再改成第三人稱也是可以的,這適合那種寫慣了第一人稱的寫手。)不過在抒情上,第一人稱並不比第三人稱佔多少優勢,第一人稱只是側重於「直接」上。所以,你可以試試海明威那種的側面描寫。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呢?
※網路小說是否需要文學性?
※有哪些像「天心已厭玄黃血,人世尤爭黑白棋」這樣內涵豐富又霸氣的詩句?
※如何把平常的事物寫出恐怖的感覺?
※如何寫好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