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同款手機的國際售價通常比國內售價高嗎?為什麼採取這樣的定價策略?

新聞背景:華為新機最高版標價8999元,稱希望用戶體驗超過蘋果

華為上一款主力機型P9,與徠卡公司合作開發了雙攝像頭。這次Mate 9,華為推出了三個系列,其中Mate 9普通版價位在3000-4000元,Mate Pro在4000-5000元,與保時捷合作的Mate 9保時捷版定價則高達8999元。

這一定價已經較歐洲版調低了一千多元。華為在歐洲開售的Mate 9保時捷版售價為1395歐元,摺合人民幣10460元。據稱,同類機型國內售價低於國外售價也是華為的一貫策略。


謝邀。

為求客觀,挑了目前在澳洲國內兩地價格較為穩定的兩款老機型:華為P9,OPPO R9作比較。沒有挑最新機型的原因:一是海外可能還未完全鋪貨;二是新機型價格跳水時有發生,直接拿來比有失公允...

選了兩家比較大的電商,一家是咱們國內的某東,另一家是澳洲比較大的線上線下連鎖商JB HIFI(價格有效至北京時間2017年1月6日)。

今日(1月6日)澳元人民幣匯率是1:5.0482,這麼算下來,澳洲在售的華為P9價格為4033.5元(已含10%GST),OPPO R9價格為2418元(已含10%GST)。去除消費稅以後的價格為:

國內:華為P9 2468元, OPPO R9 2316元

澳洲:華為P9 3667元, OPPO R9 2198元可見,並不是所有國產機型採取的都是海外高定價策略。華為之所以把價格定這麼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推廣、鋪貨成本較高,如JB HIFI賣場拿的點

2. 華為其他業務(非手機業務,如跟各大ISP合作的無線網卡等業務)薄利,需要通過手機業務的高定價策略來彌補

3. 先入為主打造高端品牌。不同於中興的策略,華為在澳洲是很少做預付費的那種運營商定製手機的,如下:

如有疏漏,還請指正。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說好的歐洲手機競爭壓力不大可以把手機賣貴點,是如何體現的呢 ?

OPPO簡直喪心病狂!國內價格比歐洲貴一倍多 - 安卓手機 - 安卓中文網


轉自

作者:草芽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41636/answer/1322207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以下幾點分析:

1、從成本上看,國內銷售成本本身低於國外市場。華為手機在國內在線銷售省去了渠道成本,因此可以將價格降低。而國外是和合作夥伴合作銷售,所以在價格方面必須保證夥伴的利潤,華為在保證自身利潤的情況下加上經銷商利潤給出售價,並不是華為單方面的產品價格。並且營銷費用不同,歐洲營銷費用要遠高於中國地區數倍,而這種營銷費用成本最終要通過提高售價的方式轉移回來,所以歐洲地區採取了稍高定價的方式。
2、從品牌定位上看,每個品牌在不同市場的影響力和品牌認知度不同,華為在歐洲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華為方面認為,與國內消費者對iPhone的瘋狂追捧不同,歐洲等地區消費者除注重品牌外,更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與性能,消費者更為理性,故而國外的高定價是基於其自身的海外品牌定位的。而在國內,一方面是國產品牌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是一直和小米焦灼的華為自然也就被歸為到和小米一樣的品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定價更多的也是在通過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營造一種品牌影響力。
3、從營銷策略上看 ,可以總結為歐洲賺噱頭,國內走銷量。」一直以來,國內市場都有一定程度的「牆外開花牆內香」的現象。一款產品在海外火了之後,再「出口轉內銷」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甚至連一些新聞報道都是外媒報了之後,國內再來一輪熱炒。按照一般用戶的心理,「比歐洲便宜那麼多還能買到這麼好的手機,華為可謂良心企業,買來一定超值。」


謝邀。

汗顏本人實屬外行,只得摘幾句外行看得懂的:

「搜一下國際主流購物網站」

「華為已經是國外能找到的高端機中最便宜的了」

"有實力,有自己牢固的根據地,能更輕鬆的走向世界。華為敢說沒美國市場不影響自己發展,谷歌敢從中國撤出。國外老乾媽一瓶幾十,國內幾塊"

「比歐洲便宜那麼多還能買到這麼好的手機,華為可謂良心企業」

「歐洲人賺錢跟搶錢一樣」

均貧富的硬漢史跡(包括老乾媽陶華碧那麼瘦小的女漢子)在地球上的好多地方早已有之,他們不算"喪心病狂"吧?


謝邀,結合新聞和我的個人理解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1、從成本上看,國內銷售成本本身低於國外市場。華為手機在國內在線銷售省去了渠道成本,因此可以將價格降低。而國外是和合作夥伴合作銷售,所以在價格方面必須保證夥伴的利潤,華為在保證自身利潤的情況下加上經銷商利潤給出售價,並不是華為單方面的產品價格。並且營銷費用不同,歐洲營銷費用要遠高於中國地區數倍,而這種營銷費用成本最終要通過提高售價的方式轉移回來,所以歐洲地區採取了稍高定價的方式。

2、從品牌定位上看,每個品牌在不同市場的影響力和品牌認知度不同,華為在歐洲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華為方面認為,與國內消費者對iPhone的瘋狂追捧不同,歐洲等地區消費者除注重品牌外,更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與性能,消費者更為理性,故而國外的高定價是基於其自身的海外品牌定位的。而在國內,一方面是國產品牌的認知度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是一直和小米焦灼的華為自然也就被歸為到和小米一樣的品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定價更多的也是在通過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營造一種品牌影響力。

3、從營銷策略上看 ,可以總結為歐洲賺噱頭,國內走銷量。」一直以來,國內市場都有一定程度的「牆外開花牆內香」的現象。一款產品在海外火了之後,再「出口轉內銷」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甚至連一些新聞報道都是外媒報了之後,國內再來一輪熱炒。按照一般用戶的心理,「比歐洲便宜那麼多還能買到這麼好的手機,華為可謂良心企業,買來一定超值。」


有實力,有自己牢固的根據地,能更輕鬆的走向世界。華為敢說沒美國市場不影響自己發展,谷歌敢從中國撤出。國外老乾媽一瓶幾十,國內幾塊,愛買不買,反正只要中國市場就能活的很好。反面教材聯想,沒實力,有自己牢固市場,又想走向世界,國外自能便宜賣。三星,有實力,自己家小,那個市場都挨捏。


謝邀。

理解如下:

1.購買力問題。單純地通過匯率換算手機定價是不科學的,因為其中涉及到匯率問題和購買力問題。簡單地舉個略微不嚴謹的例子感受一下,前幾天我們的同事去了趟美國出差,在美國曼哈頓買了一份麥當勞,一個漢堡+薯條+可樂售價5美元,以現在的匯率算是34.46元人民幣。而同樣的套餐在中國售價為25元人民幣。

2.成本和貿易壁壘。華為在國內的營銷渠道鋪設較為成熟,營銷渠道的運營成本自然較低。而歐洲地區的營銷費用本來就較中國地區高,手機如在歐洲組裝就必須承受當地較高的人力成本,而選擇國內組裝發往歐洲則需要克服貿易壁壘,以上眾多因素均會影響手機的最終定價。

3.營銷策略。以中低端價格打開市場並佔領市場之後,國產廠家手機定價普遍發力上探,是要擺脫中端手機的品牌定位。賺歐洲噱頭,國內走銷量,占點洋氣,對塑造高端品牌也有所裨益,而海內外價格差也容易給消費者造成「實惠心態」,國貨情懷也自然能好好培育一下。

最後,提一點,即便是iphone,放在歐洲賣也不是最便宜最實惠的價格,附iphone6s、iphone7全球定價圖,感受一下歐洲的力量


如果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建議搜一下國際主流購物網站上華為各款手機的價格,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


不是手機,但是應該算案例。

總結就是看銷量:

華為的平板電腦matebook,國外原價是比國內貴,但是因為評價一半,有點賣不出去,打折之後比國內便宜很多。(國外亞馬遜 v.s.國內亞馬遜和淘寶)

但華為的智能手錶做的真的很好,出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一點折扣沒有的,出來很久也沒見特別厲害的折扣(相比之下蘋果表都狂降價)


為了讓你還是中國人

不買不是中國人


想想本來很簡單運營成本稅率成本的一個問題到海軍口中就變成華為民族企業就賺老外錢有良心諸如此類,真心噁心。 @鵬翱九天 你司營銷部該解散重組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鐵未來商賽?
雪球是否比知乎商業價值更大?
在平價眼鏡店遍地開花的今天,寶島等大型眼鏡店卻仍能維持高價,其競爭優勢在哪裡?
加多寶是怎樣一步步逼退王老吉的?
最近正在著手寫一本財務方面的圖書,幫助讀者學習財務。想了解下,大家想學哪些財務知識呢?

TAG:智能手機 | 商業 | 華為手機 | 定價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