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柴榮如果不早死中國會如何?

每次看書看見郭威柴榮二人就可惜!每人都多活五年也許就不一樣了!特別柴榮經濟政治搞得都很好,軍事上對契丹也沒有慫。總感覺被老趙撿了便宜!


不早死可能就沒有宋朝了,但也保不準還會出現新的改朝換代。但並不會影響歷史的走向,汴梁政權依舊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北方的契丹或者女真或者蒙古或者其他什麼蠻族會入主中原,可能變化的就是時間的提前或推遲。在汴梁政權內潰前入主中原,就是靖康之變;在汴梁政權內潰後入主中原,就是清軍入關。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本就是十年前郭威黃旗加身的重演,正如北宋替後周承擔了高梁河慘敗和靖康亡國的恥辱。前後兩個汴梁政權的命運並沒有什麼不同。

後人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稱為五代,從統治者來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是一個系統,姑且稱為沙陀集團。這幾個政權如果追根溯源,是唐末為朝廷平叛而進入中原的一支沙陀武裝,性質是一支蠻族僱傭兵。這個僱傭兵集團最終在黃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政權,堪稱東亞的馬木留克王朝。最後也和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一樣,由於統治集團的腐化墮落而衰亡。

也是這個原因,所以有人聲稱後周和北宋亦有沙陀血統。這實際上是對後周和北宋的褒揚而非抹黑。因為現實中的郭威和趙匡胤在這個沙陀集團中從一開始就是外圍的邊緣人物。像郭威「少賤,黥其頸上為飛雀,世謂之郭雀兒」,以及趙匡胤,關於他們早年的市井生涯、江湖經歷在三言二拍這樣的讀物里是見的太多了,幾乎就是朱溫這樣流氓無產者的出身。從這點來看,後周、北宋和後梁的開國君主,實際上是階級兄弟。郭、趙一開始都是在沙陀集團里打雜的,這一點和隋唐的統治者不同。楊堅、李淵的先祖就是西魏的十二柱國之一,等於是關隴集團的股東,隋代周、唐代隋不過是董事長發生了更換。而郭威的後周取代後漢卻是奴才篡奪了主人的權力。

所以,從郭、趙的兩次黃袍加身的兵變來看,說明:

1.沙陀集團的衰落。

沙陀集團和歷史上的很多蠻部落一樣,像之前的五胡、之後的八旗,他們入主中原後戰鬥力是不斷下降的。在唐末的時候,他們能夠打垮黃巢的流民武裝,之後又推翻了本是黃巢部下的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然後在中原建立了一系列王朝。但是我們看到,這個僱傭兵集團最終還是被郭威、趙匡胤這種和黃巢、朱溫一樣出身的人篡奪了政權,這就是一種顛倒秩序的反征服。反征服之所以成為可能,就是因為塞外蠻族武士軍事集團的輸入經過N多代人的嬗遞以後,秩序生產能力已經嚴重削弱了,以至於他們自身的質量優勢已經鬥不過中原漢人流氓僱傭兵的數量優勢了。同時,像後晉「兒皇帝」現象的出現,表明舊一輪輸入的蠻族(沙陀)在新一輪輸入的蠻族(契丹)面前的差距。這不是因為契丹有多強,而是沙陀進入中原後戰鬥力不斷地下降了。這也預示著未來靖康之變、八旗入關等各種落後挨打的悲劇:中原王朝無法抵抗新興的塞外征服者。

2.後周、北宋的虛弱。

正是因為這是一種奴才對主子的反征服,所以這兩個政權來的名不正、言不順。郭威篡奪劉家的天下,是五代幾次篡奪中間最脆弱的一次,所以在汴樑上台以後,同時就面臨東部、北部、南部三方面的叛亂。最後北部的叛亂形成了北漢政權,而後周始終沒有能力消滅這個政權。北漢雖然被後世文人列入「十國」之內,但它實際上是被郭威推翻又沒有被徹底推翻的後漢政權的延續。後周等於是又回到了後梁的形勢:黃河南北兩岸同時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政權。朱溫的同仁加階級兄弟雖然又復辟了汴梁政權,可他們還是控制不了沙陀集團的河東根據地。按照王朝政治的邏輯,推翻別人又推翻得不徹底,這是最窩囊最危險的事情。與汴梁政權對立的太原政權始終構成對後周和北宋政權合法性的威脅,所以趙匡胤同樣一上台後就「欲收太原」,在趙普勸說下才定為「先南後北」的方針。在佔有了南方的資源後,最後才進攻北漢,太原之戰的慘烈程度也遠高於平定南方的任何一場戰爭。北宋在控制河東後拆除了太原的堅固工事,並且極力打壓河東這一支沙陀武士的遺脈。《楊家將》其實反映的就是這一段歷史。

周世宗的北伐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只是細枝末節上的事情,並不改變汴梁政權與太原政權、契丹政權依然南北對峙的局面。相比之下,北宋建立後,從對南方的作戰到攻克太原收復河東,一直到宋太宗高梁河慘敗前,都是一路所向披靡的,兵鋒直指遼國的南京,彷彿幽雲十六州唾手可得了。周世宗如果不早死的話,繼續向北挺進,到了幽州附近的時候,遼軍主力肯定會出來,這時候,高梁河的慘敗會不會提前上演,是很難說的事情。鑒於高梁河慘敗是在宋朝已經獲得了巴蜀和江浙的很多經濟資源以後,又杯酒釋兵權,把禁軍重新整編了一下,削弱地方強藩集權中央之後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指望,柴榮如果不死的話,繼續打到高梁河去,他的下場能比宋太宗好多少。他們之間實質上的區別就是在於:宋太宗雖然打了敗仗回來,但是宋朝的中央政權還不會因此而動搖;柴榮如果打了敗仗回來的話,那麼軍事政變很可能就會發生,後周會立馬滅亡,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是基本沒有的。甚至不好說還會重演張彥澤輕騎入汴、耶律德光在汴梁登基的那一幕。也就是說,靖康之變也提前了。

所以理順了前後整個歷史脈絡,你就會發現從948的耶律德光汴梁登基,到1127的靖康之變,到1271的元朝建立,再到1644的清軍入關,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公元1127年的征服就是對公元950/960年的反征服的撥亂反正和歷史修正。周世宗的神話和歷史上很多名人如諸葛亮、王猛、岳飛、袁崇煥等等後人發明出來的神話一樣,就是製造出一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幻覺,想像他們如果不死,歷史就要如何如何改寫。這實際上都是不可能的事。他們這些人其實死得恰逢其時,剛好保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沒有乾貨,我來吐個槽。

趙家皇帝其實挺倒霉的。真的。

人家只是厚道了點,或者說是對手下寬鬆了點,沒讓手下人給後周二帝抹黑,摸著良心給了人家不錯的評價,甚至由著史官給周帝臉上貼金,結果就是居然被評價不如人家,後人惋惜著二帝怎麼死那麼早怎麼就輪上你們姓趙的了?

天理何在啊……

郭威柴榮之後的那個皇帝叫趙匡胤!他不叫李煜,不叫耶律璟,也不叫趙佶好嘛。這有什麼可可惜的!周太祖早亡,於郭家可惜,但因為世宗豪傑,於後周算不上可惜。同樣的,世宗早亡,於後周可惜,但因為後來有宋太祖,於中原百姓,也算不上多可惜。

何況趙家後人也算爭氣,太宗雖有好大喜功的評價,但整治內政絕對一把好手,比五代大部分君主都高出不止一個段位。真宗雖然是膽小怕事,但人家到底也還是上了前線,咬著牙把檀淵之盟簽下來了。仁宗千古儒家君王典範,雖然哪哪都不出彩,但也基本哪哪都不掉鏈子,生的恰逢其時,絕了。

要是後周政權可以平穩過渡給柴宗訓,柴家後人能有這個能耐嗎?

不好說。但是起碼要出太宗那般人物,難。

至於說對契丹,慫不慫的不是你喊著要打,頭幾陣都打贏了就叫不慫的(實際上世宗伐遼,還好幾陣都打輸了。並且北漢這個釘子自始至終都沒拔掉)。人家太宗一樣高喊著伐遼,頭幾陣一樣贏,什麼勢如破竹望風歸附這種詞人家也能用,最後被罵得狗血淋頭呢……

而且就說契丹,郭威、柴榮、趙匡胤,哪個真對付契丹有一手?郭威對北漢置之不理,柴趙玩命啃也沒把北漢啃下來,還說什麼燕雲、契丹?蕩平北漢兵指幽雲的是據說好大喜功、軍事白痴的趙光義!我們講點理行不?就算說趙光義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那也不能前人功績就靠想像證明一定就比小趙要高吧?

何況最高票答案說得好,太宗北伐失敗,不過是元氣大傷國立受創,但說到底敗則敗矣。世宗當年北伐,國內驕兵悍將未曾整頓,南唐後蜀亦都是背後大患,大敗,就擺明了要亡國了啊。

當然我個人還是十分惋惜世宗早亡。一是因為契丹,世宗和宋太祖的時運不錯,那段時間契丹正忙著政變內亂,未必無隙可乘,耶律休哥和後來韓德讓等人也還沒出現呢;這個北伐的時機一錯過後面契丹國運越來越好,趙家也只能徒嘆奈何了。二是世宗早亡沒來得及處理好國內的人事關係,後周第一猛將李重進註定不能和趙匡胤相容,算是可惜了人才。內鬥消耗也是不小。不過宋初名將迭出,也不差他一人二人。

說到底也沒什麼註定影響局勢、特別可惜的。

至於宋太祖嘛,真心覺得說他撿便宜太不公平。

歷史又哪裡能這麼假設?柴榮不死固然他趙匡胤是上不了位,可這世上若無趙匡胤,誰又能保證柴榮的功業就能那麼順風順水?談不上誰撿誰便宜,時也命也。

另外要真說到假設,郭柴一人多活五年天知道會出什麼事!隨便做個假設,郭威當年無子,柴榮沒軍功又一直沒有正式的太子名份,這個名義上的儲君能不能領兵?領兵,會不會出事乾脆死在戰場上?不領兵,那麼五年絕對會導致李重進野心膨脹未必能臣服柴榮,鬧不好柴榮一繼位就要現在國內干一仗……郭威早亡,長遠看,也未必不是成全了柴榮。

再說假設,郭威多活五年,那柴榮繼位的時候王朴就已經死了!柴榮於王朴是真正當其時,逢其主。反過來若沒有王朴的輔助,柴榮這皇帝會當成什麼樣,誰知道呢?(王朴才是死得真可惜。他死後無人能比其才不說,還導致他兒子沒爹管教迅速上位,冤孽……)

同樣的,柴榮看不上趙普,他多活五年,趙普絕沒機會上位。而沒有趙普,誰又知道中原之後的制度會怎麼樣呢?

少一個名臣/名將足以改變歷史命數嗎?

如果不能,那又憑什麼以為改一個皇帝的壽數,就能改變歷史呢?

都是些後人牢騷罷了。

補充一點,老調重彈,再說一遍,所謂「柴榮不死如何如何」這個議題一開始就是梁啟超先生提出並煽動起來的,後人讀資料時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受了這個影響。

梁先生當年卯著勁要變法,他要找前人模範,要效仿王文公,就拼了命地說趙家的祖宗家法這裡不對、那裡不好,通通都是錯的。

訂下祖宗家法的太祖陛下自然是錯中之錯。

會心一擊就是說太祖根本就不該上位,後周多好多好,世宗若不死中原一定比他趙家的中原要強。順便再說太祖做出來那點成績都是世宗給他打的基礎balabala,他就撿了個便宜——這話你說太宗還湊合,說太祖真不是逗我?

也虧得北宋史官對周帝手下留情沒什麼黑料給了梁先生足夠的理論基礎。

世宗不死?世宗真不死估計這議題就得變成「後漢劉知遠若是不死中原歷史會如何」了。

……反正祖宗家法都是錯的嘛。

咱又不變法,就實在不必順著這個邏輯往下走了。


軍事政治上因素就不說了,柴榮起碼是在趙大趙二之上。更重要的一點是柴榮如果一統中國,將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商人背景的大一統開國君主。自小就做茶貨生意的柴榮其重商程度是其他所有農民出身,或者地主出身的開國君主不能望其項背的。從柴榮滅佛的魄力,各種鼓勵商業發展的政策上,我們彷彿看到了一絲使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轉向的契機。而這意味著什麼,想必也就無需多言了,能使中國慢慢轉變重農抑商的社會氛圍,這個歷史意義,就不是區區收復個幽雲十六州能相提並論的了


大漢出現之前有個牛逼到沒朋友的秦,

大唐出現之前有一個潛力股的隋,

大宋出現之前有個出現兩任好皇帝的後周,

大明出現之前有一個很能打的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之前有一個有槍有炮的中華民國,

好奇怪,

這幾個很屌的朝代出現之前的王朝命都不長,

看見沒,大王朝出現之前都有個緩衝期,

所以,這倆人才必須死。。。

咦,話說怎麼沒有清?


郭榮實在是太可惜了,哪怕能多活一年,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幾率也大多了。

郭榮北伐時,後周禁軍實力正處於黃金期,趙匡胤,李重進,韓通等猛將正值壯年。再加上燕雲地區被割讓不過20年,漢人人心不附。遼國國政也不穩,睡王當政,耶律休哥,耶律斜枕一些名將還未成長起來。遼南京留守蕭思溫弱雞一枚,遼史載「僚佐皆言非將帥才」,聞郭榮來攻,遼人都嚇得跑到西山去躲著。若郭榮身體無恙的話,打下幽州可能性非常非常大。

而等到趙二北伐時,禁軍連番作戰,精銳折損許多,士兵得不到休整,士氣又不高。用的宋渥,崔彥進,孟玄喆等將領能力要水得多。燕雲地區彼時已割讓給遼逾40年,長在遼旗下的漢人將領韓德讓可以忠貞不二,據幽州死守不降(若是蕭思溫的話,趙二基本上就攻下幽州了,耶律休哥再來救也也意義不大)。其對上中興之主遼景宗和手下一批名將。打敗仗是正常的。


說一些比較玄的。

柴榮收復燕雲地區,超過了歷史局限,因此,在北伐時重病,也就不奇怪了。

同理,岳飛不死會怎麼樣?答:必死,歷史特性。

我們看到的,都是已經發生的,因為有原因,所以發生,不確定因素只是本質的體現,本質上是一定的。就如同崇禎皇帝一上台西北就一直天災,只是歷史規律令明朝滅亡。


我認為,郭榮自身能力沒有問題,他如果在位時間長,未嘗不可有朱元璋一樣成就。後周不穩定,契丹也好不到哪裡去,不要拿宋初局勢來說,完全是趙二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郭榮最大的問題是繼承人問題,因為是養子,所以只能依靠功臣宿將或者文官系統(還不成熟)來維持,玩得好就是漢初、劉備,玩不好就是北齊、北魏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後續者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就不會小,況且大亂已久,人心思定,後續王朝必定是一個穩定強大的王超(趙宋穩定但不強)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特別是上古中古時期,君王喜愛的美食有哪些?
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是哪個?
中國歷史第一個朝代是夏朝還是商朝,真正可考證的不是商朝么?
有觀點認為明朝受到白銀流入的衝擊,為什麼清朝沒有?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崇拜的英雄都是失敗的?比如關羽,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

TAG:中國歷史 | 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戰爭 | 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