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懂好多國語言的人在一起相處交流是一種怎樣場面?

一群懂好多國語言的人在一起相處交流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很好奇,想像不出,真心羨慕懂好多種語言的大神,你們是怎麼做到的啊?

很多人都是各種語言換著用,甚至一句話里有幾種不同的語言,對於一種語言的辭彙經常忘了這個那個,不能用一種語言表達了,只能各種語言混合著一起用的,那麼考試寫論文等時候怎麼辦的啊,多國語言混雜的就真的可以嗎,不然還能怎麼辦啊?


我到了西昌就開啟回到西南官話模式,因為雖然朋友們也都說彝語,可是我的彝語方言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比較接近標準彝語,而且我明顯漢語更好。然後,我們也沒必要在一起講英文吧。結果高潮來了,遇到一個西昌學院的哪國人忘了,講法語的,英文一般。有一個朋友是在法語區留學的,所以就開始對法語了,我這種法語渣,開啟亂猜模式。就在我瞎猜的過程中,那位外國友人突然驚呼 vous êtes Yi? (法文是不是這樣寫的,,,)然後就在我的眩暈中開始飈彝語。。。。伊是來西昌學院研習彝語的。然後,她口音比我標準多了,我是方言彝語,伊學的是標準彝語(只是聲調總有問題)。最後,我被迫和他們一同硬說標準彝語。

這件事讓我受了1000點傷害,所以我見到同鄉就講這個事情。有一次有同鄉在魏公村大規模聚會,我加了會兒班,半途去喝一杯。上了桌一看,三省六大彝語方言的同鄉這桌全有,我只好開普通話。接著一個同鄉是有點醉了,開始飈涼山彝語,桌上漸漸只剩涼山同鄉了,然後桌上又轉成涼山彝語,我又開始蹩腳地說標準涼山彝語了。這時,我看見有一個我不認識的同鄉一直在桌上,話不多,但是很開心的樣子。我輕輕用彝語問了句,????????.(這位兄弟我不認識嘛。)他用彝語回我:?????。我愣了一下,他好像是說「我是什麼什麼人」。然後,他用普通話回我:我系樂本岩。我立刻受到10000點傷害。從此,我相信天下沒有小語種。。。。


暑假小夥伴們一起在越南旅行加上社會實踐。

自己會英日(能交流)德(簡單的閱讀)越(基礎),外加吳語區兩種方言。

同行的小夥伴會英法俄哈滿……(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這些是能交流的),外加吳語和關中方言。

一、在河內某旅館

老闆會英西法中越。對話如下:

我們:Xin chào.

老闆:Xin chào.

我們:R?t vui ???c g?p b?n.

老闆:Nice to meet you. Where are you from?

我們:Trung Qu?c.

老闆:Oh, welcome to my hotel, my 中國朋友們!

……此後全程80%英文, 10%中文,10%越南語,期間小夥伴還說了幾次法語然而我沒聽懂

二、在河內鎮國寺

遇到一群日本遊客在越南導遊帶領下參觀古迹。於是混了進去:

我們:こんにちは?

日本人:こんにちは、初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我們:ところで、この寺は、歴史は何年ですか?

ガイド:約千年です。あのう、その木は、インドの大統領が數十年前にインドから持ってくれてきたんですね。ベトナムは昔多くの中國の跡がありましたが、現在ではその影響が寺や歴史スポットの漢字と漢方薬だげ殘っているんです。(一大串越南如何英勇抗擊中國侵略者的故事blabla)

我們:そうですね?Day là l?ch s? c?a Vi?t Nam kh?ng?

導遊:What? You can speak Ti?ng Vi?t!!! Ng??i Nh?t B?n d??c hi?u và nói…

我們:いいえ、ベトナムの歴史と文化が大好きなので、私たちは中國から修學旅行していますよ。

ガイド:(黙る)

三、在堤岸唐人街

發現一家中餐館,打算問問明鄉會館在那裡。開門出來一個大伯

我們:(普通話)您好,請問明鄉會館在哪裡?

老伯:#¥%@……

我: Xin l?i, Minh H??ng H?i Quán là ? dau? (明鄉會館自己瞎猜的說法)。

老伯:#¥%@……(應該是越語,因為有ph?i,trài然而太快聽不懂)

小夥伴:(廣東話)您好,請問明鄉會館在哪裡?

老伯:早說不就好了嗎?先往前走再右拐,左拐後就看見了唄 ?!(廣東話)

語言水平有限,如果有什麼錯誤請多指教!


會發現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不是隨便說說的。

#打倒英語霸權刻不容緩#


講英語唄

你會中英日

他會德英法

她會英法西

第四個會英意葡

有交集的還是英語所以當然還是用英語聊咯


有一位朋友 J 是國務院裡面的外籍語言專家。專門翻譯領導人的講話、出版等等。他負責漢-法這一塊。

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父親是比利時人,會講(按熟練程度排序)法語、西班牙語、德語、英語、荷蘭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漢語、希臘語、芬蘭語、丹麥語、瑞典語、俄語,而且都達到口語精通的程度。拉丁語、古希臘語就是基本功了。(這個列表裡漢語算是他的專業、老本行,因此可以拿漢語的位置做參照。)

他這個單位每一門語言都聘請了外籍語言專家,給他們統一安排的住所在西城區中京畿道一個院子的一棟樓里,我這個朋友 J 住這棟樓的頂層。有一次等電梯,有七八位專家,開始大家用漢語聊天,隨著樓層向上,人越來越少,交流語言也發生了變化:漢語 - 西語 - 法語 - 英語 - 俄語。直到 J 送走最後那位俄語專家到家,他才轉過頭用漢語問我晚上想吃什麼。

每次我和 J 一起出現在他們專家樓里或單位門口,無論遇到誰,J 總是用對方的母語與對方攀談。

J 說,他希望多聽到對方表達的豐富性、層次和細微之處。這是他總用對方的母語發起談話的原因。以為畢竟每個人對母語最得心應手。

我第一次和 J 通電話時,以為他是北京人。


在日本,和一個多米尼加小伙去一家墨西哥酒吧。

小伙和墨西哥老闆的母語是西班牙語,我也學過一些。又都在日本,所以我們三人都會日語,西班牙語,英語。

所以打招呼、點酒的時候講西班牙語(本人水平所限 笑),聊學校的事情的時候講日語,聊複雜一些的數學、編程概念的時候就直接用英語了。

因為語言水平不在同一層面上,為了傳達必要的信息,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還是很依賴於對話情景的。聊到某一話題時會自動切換到該話題更常用更偏好的語言。

聊天時基本上是intersentential轉換,即一句話用一種語言,切換會整句切換。但有時突然想不起來某個詞怎麼表達時也會intrasentential(比如這句 笑)。此外,我比較受不了日語外來語的發音,所以有時候會直接用英語的發音說,穿插在日語的句子內。


08年從柏林去慕尼黑,住在朋友的宿舍里,朋友出去旅行去了

宿舍一共四個人

一個是台灣駐拉丁美洲一個小國『大使』的兒子,從小在拉丁美洲長大,母語是中文和西班牙語,在慕尼黑讀法律,同時會說非常好的英語和德語

另一個是西班牙人,只會說英語和西班牙語

最後一個是本地德國人,會說8國語言,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文拉丁語義大利語還有葡萄牙語

他們三個人在一起講西班牙語,和我講英語或者很慢的講德語

聽說我是中國人,那個德國人很激動,用中文說他在杭州住過四年,很喜歡中國,接著很激動的問我說,最近我在看一本中文書,有一個地方不太懂你能不能幫我解釋下

接著

從他包里拿出一本

『金瓶梅』

呵呵,作為一個中國人沒有涉獵過這本書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感覺還是要來怒答一記~

曾經在土耳其(就是前段時間鬧政變有點火的那個)參加過一個為期兩個月的土語學習夏令營,一起參加這個夏令營的還有我同學(也是學土語的)、阿爾巴尼亞姐姐、韓國姐姐、俄羅斯小哥、埃及姐姐、摩洛哥姐姐、德國小哥、阿爾及利亞小哥、馬其頓姐姐、克羅埃西亞小哥、波蘭姐姐、羅馬尼亞姐姐、日本小哥、喬治亞姐姐、兩個羅馬尼亞姐姐、匈牙利姐姐、白俄羅斯姐姐、拉托維亞姐姐、伊朗小哥、葉門小哥以及三個俄羅斯姐姐,於是作為曾經的世界地理小白就這麼愉快地認識了各種國家的人(。不過我們還分初級中級兩個班,和我一個班的只有我同學、阿爾巴尼亞姐姐、韓國姐姐、俄羅斯小哥、埃及姐姐、摩洛哥姐姐、德國小哥、阿爾及利亞小哥、馬其頓姐姐、克羅埃西亞小哥,其他人只在上課以外的時間一起玩耍。

兩個班的老師都是土耳其人,我們班的老師還會英語和一點法語,不過除了前兩節課一般上課都講土語。因為我們是初級班,這個夏令營也帶點玩票的性質,大家土語水平都參差不齊,比如有完全零基礎的韓國姐姐、會一點土語的阿爾巴尼亞姐姐、俄羅斯小哥、德國小哥、阿爾及利亞小哥、和土語水平相對比較好的摩洛哥姐姐、埃及姐姐、馬其頓姐姐、克羅埃西亞小哥還有我和我同學。不過除了阿爾巴尼亞姐姐和俄羅斯小哥英語也不太會比較杯具之外,大家都會英語,韓國姐姐還會中文,北非的同學當然還會法語和阿語,德國小哥也會法語。於是一開始的時候上起課來,就好玩啦,老師一個語法講下來,用土語英語各種解釋幾遍之後,可能還是只有我和我同學還有摩洛哥姐姐理解了,於是我和我同學用中文或英語夾雜著給韓國姐姐解釋一遍,北非三人組內部一般用阿語交流,但是碰上德國小哥,就會用法語了。其他情況下一般用英語。這樣似乎英語還沒有土語好的俄羅斯小哥和阿爾巴尼亞姐姐在課上就只能努力聽老師的解釋了,不過畢竟是專業學土語的,理解力棒棒的。 哦對,俄羅斯小哥背後還有很多中級班的俄羅斯同學以及開了掛會說俄語的日本小哥做外援,所以問題不大。這樣子達到的效果就是,老師講完一個語法,下面就用各種語言交流了起來,然後迷之就都理解了,老師也覺得我們是要上天的節奏。

上面說的是上課的情況,下課以後,我們一般還是說土語的(驕傲臉),因為畢竟是土語學習夏令營嘛,大家還是抱著來練習土語的目的,特別是有點強迫症的德國小哥,然而由於水平有限,英語、法語、阿語、漢語出現的幾率也不小。另外,克羅埃西亞小哥和馬其頓姐姐好像因為巴爾幹語言聯盟的關係,能互懂一點對方的語言。

但是隔壁中級班的歐洲同學下課似乎土語說得倒是比較少,(這其實也是挺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土語說得很溜,而且這是土語夏令營,但是我就是懶得說)一般也就在有老師在場老師也是談話對象的情況下,同學間交流是拉托維亞、白俄、俄羅斯人間說俄語,羅馬尼亞人間說羅馬尼亞語,其他都是英語。當然因為日本小哥、葉門小哥、俄羅斯的兩位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的姐姐英語不如他們的土語好,所以一般其他人碰到他們還是會自覺轉換成土語。

然後兩個班同學放學後在混住的宿舍區,還有一起出去浪的時候,人一多,要一起聊天,大家還是傾向於英語。小團體聊天的話,大概有俄語圈、阿語圈、法語圈、土語圈、漢語圈。可能是因為隔壁班的歐洲姐姐們在第一次和我還有我同學說話的時候,發現我們居然首先是想到使用土語而不是英語,以為我們也是英語不太好,所以也列入需要用土語交流的list啦,實際上當時我們應該是英語口語好一點,不過感謝這個誤會,讓我們加對了技能點(。

這個夏令營結束一年之後的暑假,韓國姐姐和日本小哥來中國玩耍,當然還有我同學,於是我們決定一起去內蒙古大草原(額是有點迷。。。)因為韓國姐姐土語依然不太會,日本小哥英語還是沒那麼好,於是我們一路上都在中英土語碼轉換。。。成功引起了全團人的圍觀(。

稍微總結一下,在存在大於一種大家都懂且達到基本能用來交流水平的語言時,究竟使用哪一種語言,其實還是看當時交流的目的,或者哪一種目的佔上風。比如摩洛哥姐姐給德國小哥講解語法的時候比起兩人也都會的英語還是用法語多,是因為在講解學術問題的時候,她還是對法語比較自信。阿語圈講阿語,俄語圈講俄語,是因為這樣顯得比較親密。中級班的同學們在大家土語也都會的情況下下課講英語,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英語比較適合朋友間的聊天,而土語在這個語境下是作為一個被學習的語言存在的,都下課了誰還一本正經地練習上課就在學的語言。而我們初級版的同學則是因為大家土語水平都不夠好,比起下課休閑聊天的目的,我們選擇了繼續練習土語。

p.s. 當時那麼多外國人在的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基本無障礙交流,自從讀了某個奇怪的專業以後,現在都是中國人的情況下,都隨時需要中譯中八級翻譯的舍友在場了呢,手動再見。


最後更新一次, 剛剛重新讀了一下問題, 發現沒有回答最後一個問題,考試論文的時候語言混亂怎麼辦? 論文就不用說了,寫的時候是根據資料安排的 (資料最好用論文的語言讀), 然後有各種翻譯軟體什麼的。基本不會有問題。

考試嘛,因為考試前一直是用考試用的語言複習的,所以腦子裡關於考試主題的辭彙邏輯都挺多的。因為之前你一直在接觸著那個。準備充足比什麼都好。

我覺得,在學校里,努力和成績真的是成正比的,那些任務 (考試與論文等等)被設計時就是讓大部分,average智商的人完成的。 當然,傑出很難,要有天賦。不過及格… 你天生對那門課有困難的話就花多一點時間去摸透它,找到它的規則,找到能讓自己過關的方法。

~~~~~~~~~~~~~~~~~~~~~

居然快過百贊了,真開心 哈哈

剛剛我弟回家,和他聊天時想起這個答案,就來更新一下~

我和他的日常聊天:

基本上我們是怎麼順口怎麼說的,我一般葡語和中文夾著說,我弟經常夾著英語因為在學校太習慣和他朋友說了(他在讀英式教育)。 他5 歲前不是很會中文,所以我爹媽在他6 歲時把他扔中國了,一個人在一住宿學校學了一年。 回來後就會說會寫會讀普通話了。之後上了2 年的葡語學校,我媽又覺得他應該好好學英語, 所以又把他放在了我們那邊的英國學校…

也是一倒霉孩子,每次進一新學校就進入一個不熟悉的語言環境,好不容易從一誰都不認識的學渣進化成有一群好兄弟的學霸後 有要被逼著換學校。 當年他知道我媽要給他轉學到英式教育後還破天荒的鬧過呢。不過,基本上在我母上大人大人的決定,是不會管你意見的。 嗯,他現在挺好, 我弟弟個性挺溫和的,也特別容易交朋友。

~~~~~~~~~~~~~~~~~~~~~~~~~~~~~分割線~~~~~~~~~~~~~~

以下是原文:

昨天剛和高中同學聚會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用大家共同會的語言交流。

從小在歐洲一小國家 (就稱A國吧)長大,高中讀的是那裡的一國際學校,當時我的班級只有10 個人 :

除了4 個人是本地人外,有一個德國人,1 法國和葡萄牙混血 ,一比利時人,2 個西班牙人,一個我,和一個俄羅斯人。

大家都是精通我們父母的語言和a國語的。所以在一起的時候都是說當地語言的。 有時候碰到誰打電話說一些我們完全聽不懂的東西也見怪不怪,有些出現率特別高的詞還會記住,比如他們一聽我的電話響了,就會異口同聲的大喊:喂~! 感覺到德國人要掛電話就會說:chuse (一種親昵的道別,肯定不是這樣寫的,我只能寫個讀法)等等。

我們還有一個共同語言就是英語(必修課)所以我們聚會時有人帶自己的小夥伴來,ta又不會說a國語時 我們會全程用英語交流,這樣新的小夥伴就不會覺得被孤立啦。

比如昨天的聚會那個法國女孩帶了她的表妹來玩(表妹來度假的,所以只會說法語和英語)所以她在的時候我們是用英語交流的。 我的同學們他們初中也學過法語,所以他們和她單獨聊時也會炫一下他們蹩腳的法語。

在這個國家英語是5 年紀到高中畢業都是必學的,然後初中除了英語還得學一門語言,會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里選一門。

他們在看下

他跳下來了

偶爾我們會給大家普及一些關於我們自己國家的小知識和文化,大家都會關注自己國家的新聞和趣事。偶爾也各種挖空和黑彼此的國家 然後各種爭論。 不過我們又一個共同的敵人:美國!

比如我的德國朋友會說中國人實在太多,然後很污染地區 (前段日子那個關於中國那麼多養豬場然後很污染什麼的)然後我們就開始各種撕逼

或昨天烤肉的我朋友時候突然跟我說一句,抱歉啊,沒有買到狗肉給你。這時候我一般簡單粗暴一巴掌扇過去

總結就是,因為大家都接觸過挺多不同文化的,所以一般都會比較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然後一般交流是選彼此都能聽懂的語言, 不行就上英語。

關於學語言

個人感覺: 其實歐洲人學英語會比中國人學英語有優勢很多。第一因為整體文化挺相似的,而文化真的是語言的靈魂。第二是語系相同。

關於文化:

歐洲各國歷史(特別是一些大國)都有一點大同小異, 而且互相交錯的。比如從15 世紀葡萄牙開始的海上征服(Portuguese discoveries) 展開的絲綢之路和殖民統治:發現非洲和美洲後,大量的黑人奴隸,鑽石,金銀,印度香料,咖啡,白糖等等通過葡萄牙湧進歐洲,讓葡萄牙富的流油。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看的眼紅,紛紛加入想分一杯羹。然後開始各種海上探險然後殖民。(哪個國家先發現新地方那個地方就是他們的)。 所以現在的非洲和美洲的母語分配基本上都是因為那時的歐洲的殖民統治。比如安哥拉,巴西等國家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現在的母語是葡萄牙語。美國當初是英國的殖民地,拉丁美洲說西班牙語的國家也都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 (我是不是太啰嗦了? )

歐洲經濟增長和衰退基本也是同步的,15世紀和16 世紀因為殖民地的輝煌,到17 世紀開始的衰退和經濟危機。 科技和藝術也是差不多同步的。

之後就是2 個世界大戰啦! 然後第二世界大戰後放殖民地自由,整個歐洲也都毀的差不多啦,變成一片廢墟後,有錢的美國和俄羅斯冷戰,牛轟轟的給錢給資源,分分鐘成西歐老大啦!之後就是重建,科技各種發展等等你們都知道的,變成現在啦。

總結:歷史相似,所以他們的文化和三觀很相似,因此學彼此的語言時,不會有很多思維模式上的隔膜 (也不知道怎麼表達這個意思 希望你們明白了我想表達什麼 )表達方式也不會差太多。

關於語系:

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羅馬尼亞語,法語和義大利語是5個拉丁語系語言,也就是說他們有同一個「根」。 還有英語,它英語幾乎是一半源於拉丁語一半源於germanic,所以母語是拉丁語系的人彼此學起來會容易很多:

他們的grammar 和語言的構成和運用的邏輯很相似!還有單詞也有很多特別像的 (比如:複雜,精緻這個形容詞 葡萄牙語是sofisticado, 西班牙語是sofisticado ,法語是sophistiqué,羅馬尼亞文是sofisticat, 英語是sophisticated).

你們知道有時候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里代表的意思是很不同的,在學一門外語時這是個很傷腦筋的事。可是對於對於母語是「同門」語言的人來說,我們潛意識就知道這個詞在這裡的作用是什麼,代表什麼意思 (我是會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所以有時候會碰到這種狀況,下面會給個例子。也接觸過義大利和法語,義大利語我沒有學過,運氣好的話我也能多少從一句話的重點詞里大概知道一些他們想表達什麼)

我目前在英國讀書,一天和小夥伴在圖書館時她指著一個詞 (就是上面的sophisticated )問我知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掃了一眼說是複雜的意思,她馬上一臉崇拜看著我,其實我當時的內心是這樣的: 滿滿的心虛啊啊! 然後她重新讀了讀那段話,說, 我還是不是很明白這個詞在這句話里的意思。 然後我讀了一遍,解釋這個形容詞在這裡表示那個設計很精緻奢華的意思,有時候也能形容很有針對性和有很多細節的機器或設計。嗯,然後她看我的眼神讓我有種裝逼成功的感覺

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很多中國人(從小到大沒有過中國同學 ) 所以今年在英國發現中國同學英語學起來比較困難。比較難駕馭一些結構比較複雜的句子。我想了一下,發現主要是他們不熟悉語言的「邏輯」和…感覺 :比如怎麼和諧流暢的連接各種想法。

我說的感覺就是,有時候一句話明明詞的意思和grammar 都應該是對的,可是你讀起來就是覺得這樣有點彆扭。這個連接處改成這樣會優雅很多的感覺。

怎麼get到這個技能?根據我這幾年來學語言的經驗就是:閱讀閱讀閱讀! 真的,掌握一門語言沒有捷徑。只能靠日積月累。而閱讀是最有效的方式。雖然它的效果是慢慢體現出來的。 就算你每天被迫和當地人用英語交流,你閱讀量不夠的話,你還是不能流利的運用語言的,因為我們日常的交流是很片面的的,用的是一門語言里最基礎的詞和技巧。

我怎麼學的葡語:

我出國時,剛讀完國內小學2 年紀,8 歲。記憶有點模糊,不記得我什麼都聽不懂的日子了,可是記得我的葡語是怎麼一步步好起來的! 我媽逼我每天早上7 點起來背書! (這邊學校9 點上學)。 不是背單詞,而是背一整篇文章,而且意思要會解釋給他們聽 ,所以每天早上的我家的畫面就是: 屋子靜悄悄的,我一個人在陽台上翻著一本比我頭還大的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抄下來,然後背下來。一整天除了上課吃飯做家務睡覺都這樣。不能看電視,不能出去玩 (想玩也沒夥伴一起玩呀 )。 晚上有時候會哭鼻子,想中國的爺爺奶奶,無憂無慮和小夥伴玩捉迷藏的日子。 那時候完全沒想過反抗! 好乖! 基本上爸媽說什麼都服從

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成績就比同班同學都好了 應該是3 年以後。然後就開始了我的學霸之旅 (實在是因為在學校比待在家裡開心舒服太多了 ) 特別感謝後來遇到的老師,教會了我要自信,要敢於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勇敢爭取自己想要的。退縮和偷懶都太容易了。

然後英語:

其實我一開始英語很不好。 我高中去那個國際學校的時候英語水平比同班同學都低,可是那時候我已經跨過害怕犯錯害怕被笑的心理狀態了。不知道怎麼的就變成一個沒心沒肺厚臉皮+ 一股謎之自信的開朗少女 所以每節英語課,他們用英語討論什麼事情時,我聽不懂就問,不同意什麼觀點或想補充什麼就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夾著葡語說。然後被糾正多了就慢慢記住一些詞了。感覺最讓我進步的是我們每個學期都要準備一個30 分鐘的演講 (一年有3 學期)。因為第一次聽他們的演講覺得他們太牛逼了,所以抱著我也不能比他們差的想法 ,接下來我準備自己的演講時會把要說的全部背下來! 甚至連要開的玩笑都在背下來。

查資料時大部分用英語查,什麼不懂谷歌翻譯。寫稿時反覆讀,避免任何的語法錯誤。背時,把所有不確定的發音都打在谷歌翻譯上,然後跟著它念,之後一段一段的背。內容背好後,開始練語氣。一邊大聲背,一邊錄著,然後決定每段話應該用什麼語氣說。 反正就是不能讓人發現我是把要說的提前背下來的! 結果就是一般我的英語成績都是最好的之一。

就這樣,3年的高中下來我發現我的英語倒是溜很多了,反正開口說是沒啥心理負擔了。後來為了去英國留學去考了雅思,買了本雅思攻略,自己在家複習後去考的,考了6.5 .

剛到英國時讀書本和論文有點吃力,每讀一段就要去查幾個單詞! 特別枯燥!讀著讀著就困了的那種! 後來因為要寫各種論文,所以要查大量資料,而且還得是學術資料,就被逼著讀咯。這裡讀一段,那裡掃一頁,然後自己按照了解到的東西把所有信息分布安排在論文上,一年下來,末期考啃書的時候居然突然發現我讀的速度比剛開學那會快很多了! 考試寫答案時發現自己能把英語駕馭的更好了,會不自覺的運用之前讀過的一些表達技巧。

現在, 中文!!

啦啦啦 作為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學歷的人,中文還那麼好 (我知道這樣誇自己很不要臉 )真是多虧了當初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言情小說啊啊啊啊!

上面說過我小時候不能看電視不能玩的對吧? 實在是無聊到爆啊啊啊,10 歲左右吧? 還是12? 無聊瘋了就拿起了我媽媽亂放的那些一點插圖都沒有的小書本 (10 年前的那種手掌大小的總裁文 ) 之後就入了小說的坑,開啟了我之後10 年的閱讀之旅。

很多字一開始不認識,出現的幾率多了就知道它的意思了。 後來我媽的收藏被我偷偷的讀完了,我家又剛好加了電腦 就開始讀 「小說閱讀網」里的小說了!讀的類型也從一開始短一點的總裁文到後來的穿越言情,然後穿越和重生豪門的勾心鬥角長篇小說。連男生長篇小說都讀過幾部 日積月累就無師自通的學會讀各種字了

當然後來長大了一點後也能看電視和玩電腦上網啦。後來去中國玩也認識了一些中國小夥伴,偶爾會和他們聊聊天 那時候還是是用qq。

不過因為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我中文還是有很多硬傷的,你們感受下:

古文啥的,每個字分開我都認識, 怎麼它們一連起來我就什麼都看不懂了? 沒文化真可怕

中國歷史我也沒學過,什麼三國演義,紅樓夢,鴉片戰爭,都沒學過

然後今年去英國發現有好多中國人啊啊啊啊 哈哈哈 然後給我安利了微博怎麼一個東西 一開始進入每天一刷模式 有種學了好多又什麼都沒學到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然後就就沒一開始時那麼愛刷了

可是! 一個月前我下載了知乎! 感覺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啊啊啊 哈哈哈 每天的模式是這樣的:卧槽 大神啊! 哇,好有道理哦。天 太牛了! 等等

其實我本來就想當個沒事逛下知乎的小透明的,結果看到幾個問題沒忍住就來吧啦吧啦一大堆了

看在我寫的那麼用心的份上,要不你們點個讚唄~~ (一個大大的笑臉)


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我的倆鄰居,一個是突尼西亞人,會德語和法語;一個是哥倫比亞人,會英語和法語。我自然是德語和英語。我們仨人在廚房聊天,結果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哥倫比亞小哥跟我用英語聊天,然後用法語給突尼西亞小哥翻譯。

我跟突尼西亞小哥聊天,我用英語給哥倫比亞小哥翻譯。

突尼西亞小哥跟哥倫比亞小哥聊天,突尼西亞小哥用德語給我翻譯。。。。

聽著有點暈。可是任何倆人聊天,另一個人是聽不懂的。。。。


這個問題我太深有感觸了,答主剛到澳洲五個月,在讀語言學校,身邊都是英語不好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每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的是英語,同學溝通交流也用英語,然而英語都不是很好,所以經常會出現幾個人英語聊天聊天就莫名其妙的說起各自的語言。

最搞笑的是,好多外國人的腦迴路都迷之不正常(也可能是我不正常哈哈哈,然後會中文的就會用中文討論(罵)他,然而他們也聽不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雖然說我們也經常感覺外國人在用他們的語言罵我們(???????)

還有就是每天上課的時候,老師只會英語,學生們都最起碼會兩種語言(英語和本國語言),所以學生在下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哇哇哇哇哇,老師只能一臉懵逼的看著,然後用崩潰的語氣說:「please keep English!!!」

每天在學校聽的最多的就是 keep English 幾個中國人聊天的時候,旁邊人就會很好奇的過來聽,然後模仿著說中文。

順便一說,好多外國人都喜歡學一些簡單的中文,比如說現在我們整個IEC的外國人都會說 傻逼 而且也知道意思,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爆粗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還是很文明的girl),更有厲害的會說 cao ni m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是我教的)

還有兩個外國人見面打招呼用中文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個場面太好笑了,兩個外國人一臉恭敬的對對方說「你好嗎?」 「我很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超怪異(跑題了不好意思)


互相覺得對方都很exciting。


豆瓣找的圖。

  • 經韓國《非首腦會談》正版授權,《世界青年說》由江蘇衛視和好看傳媒聯合製作,該欄目是一種談話類節目,《世界青年說》將於4月16日登陸江蘇衛視,每期節目擬邀11國型男代表和一名明星嘉賓出席,圍繞當下中國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展開討論,融首腦會談的莊重儀式和輕鬆詼諧的談話氛圍於一體,力求以全球性眼光審視議題,探求答案。

沒看過這個節目,但是微博上關注了其中一個長得比較帥的。

11個國家的青年一起交流,絕壁是「一群懂好多國語言的人在一起相處交流」 ,想看的趕緊搜了看唄。不開玩笑,論及交流,這群人在一起才真是交流。但凡交流,得有專門的話題討論、表達觀點、還會爭論,才叫交流。否則那叫侃大山,嘮嗑。以前看了個網路節目,兩個姑娘在節目里號稱自己會12國語言,然後說了12句不同版本的「我愛你」,我簡直跪了。會說英語不一定就懂西方文化,正如會說中文的好多連簡單的歷史常識都不具備。跑題了,反正覺得這個答案能滿足題主了,不要太感謝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助人為樂的活雷鋒。


我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認識了一個妹子,中國人,朝鮮族,大學本來報的志願是西班牙語,結果被調劑到了日語專業。於是她就會漢、朝、英、日、西五門語言。

後來她去了西班牙,我去找她玩。我、她和她老公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說西班牙語,我跟她敘舊的時候說漢語。因為她老公也能聽懂一些漢語,所以當她說起一些並不想讓老公聽懂的事情的時候,就換成了日語……


曾經在聯合國實過習,我本身會四種語言,又沒什麼生僻的語種,很容易找到共享一兩門語言的人。

於是經常聊著聊著遇到一個用一種語言不好表達的詞,開切另外一種,於是對方也自然而然用那一種語言繼續接下去,聊完後就看周圍朋友同事一臉蒙圈。

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樣吧,喔對,還有說話自帶加密,然而還是中文最保險:)


我們這研究所簡直是各國移民大雜燴(不過澳洲本來就是各國移民大雜燴),印巴尼泊爾,中日韓,越南新加坡大馬印尼,俄國人有兩個,歐洲白人很多看名字和口音就知道不是英國裔,有法意德西,也有東歐的。有幾位看外貌是中東裔,還有幾位黑人,不過看英語口音不像是非洲國家的,也許是美國和英國黑人。

印巴本身就有一大堆語言,印地語和和烏爾都語差不多是一回事,但是還有泰米爾語、梵語等一大堆,中日韓不提,越南人講越南語。印尼和馬來語差不多是一回事,華人還講南洋腔的漢語,包括國語、粵語、閩南語。俄國人當然是俄語,法意德西分別有自己的語言,還往往互相通曉鄰國的語言,東歐斯拉夫語族的搞不太清楚,只知道也有很多種,中東阿拉伯語不同方言差異大得跟獨立語言一樣。所有人還同時講英語。

以前部門director有個秘書,名是Guillermina,姓也很長,就不放了,我們都給這麼長的名字看呆了,反正沒人讀得起來,都是喊昵稱Guia。笑起來特別甜的白人妹子,講英語帶著微微的一點點口音,後來查名字才知道是西班牙人。我們實驗室大老闆的秘書姓是Sladic,她還跟我說本來C上面應該有個符號,讀成ch,現在大家都讀成k她也懶得管了..........這明顯是東歐的姓。

最終結果就是都講英語唄。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就都是英語了。私下裡中國人之間會講漢語,俄國人之間私下會講俄語,別的似乎從沒見過私下講其他語言,都是英語交流,比如兩個印度人相遇往往是講英語。不過因為對他們來說我自己就是外人,可能只是沒看見而已。

去年全所開年會,從世界各地也邀請了不少人來。經過各種口音的報告洗禮,我終於覺得我的英語聽力化蛹成蝶了......從此什麼腔調都不怕了......法國人講英語似乎有點咕嚕咕嚕的,聽起來感覺黏糊糊不很清楚,但絕不是口齒不清。德國人正相反,把每個輔音都一板一眼吐到低,尤其是p, t, k,全部誇張地重讀。西班牙義大利給我留下印象的只有那個大舌R,義大利人還偶爾會把一些不發音的閉音節讀成發音的。俄國人喜歡把J這種的複輔音拆開來,變成дж。


這不就是我們上語言班的場景么。。

一般學生都會至少三門外語,德語,英語,母語。。嗯哼,我還會方言,算第四門么2333

然後大家就英語德語混在一起說啊,哪個方便說那個。。。

為我國外交事業做出微小貢獻。。。


偏個題,這問題居然讓我想到了很多很久年前做過的大量題目,比如

1、已知關於人員a,b,c,d,e,f的下述事實:

a說漢語、法語和日語;

b說德語、日語和俄語;

c說英語和法語;

d說漢語和西班牙語;

e說英語和德語;

f說俄語和西班牙語.

試問是否能將這六人分成兩組,使同組中沒有兩人能互相交談?

2 、甲、乙、丙、丁4人分別掌握英、法、德、日四種語言中的兩種,其中有3人會 說英語,但沒有一種語言是4人都會的,並且知道:

(1)沒有人既會日語又會法語;

(2)甲會日語,而乙不會,但他們可以用另一種語言交談;

(3)丙不會德語,甲和丁交談時,需要丙為他們做翻譯; (4)乙、丙、丁不會同一種語言。

根據題干條件,以下哪項是4人分別會的兩種語言?

A.甲會英語和日語,乙會英語和德語,丙會英語和法語,丁會法語和德語

B.甲會英語和日語,乙會英語和法語,丙會英語和德語,丁會法語和德語

C.甲會英語和德語,乙會英語和日語,丙會英語和法語,丁會法語和德語

D.甲會英語和德語,乙會英語和法語,丙會法語和德語,丁會英語和日語

3、某工作組有12名外國人,其中6人會說英語,5人會說法語,5人會說西班牙語;有3人既會說英語又會說法語,有2人既會說法語又會說西班牙語,有2人既會說西班牙語又會說英語;有1人這三種語言都會說。則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比一種語言都不會說的人多( )

A、1人

B、2人

C、3人

D、5人

4、甲乙丙丁四個人,每個人只會英、法、德、漢四種語言中的兩種。沒有一種語言大家都會,但有一種語言三個人都會。另外,甲不會法語,但當乙與丙交流時需要他當翻譯。乙會漢語,丁雖然不懂但他們能交流。沒有一種語言甲乙丙三人都會。沒有人既懂德語又懂漢語。 據此可以推知,三個人都會的語言是:()

A、英語

B、法語

C、德語

D、漢語


班上七八個留學生,分別來自俄羅斯、韓國、加拿大、法國和哈薩克等地,其中一個俄羅斯小哥會說漢語、英語和俄語;韓國小哥會說中英韓;法國小哥中英法;加拿大妹子最厲害,精通英文和中文普通話、粵語和四川話2333

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基本都用中文,偶爾夾雜一些奇怪的別國語言


經常把一些商標用古怪的漢字音強行讀出來,譬如新浪微博是シナビハ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無法用家鄉話談戀愛」?
為什麼老的台灣演員大多沒有台灣腔,而新一代演員幾乎都有?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拉丁語入門教材?
如何糾正說話時「n」和「l」不分?
如何看待 Reaktor Hello World 衛星將搭載 node.js 程序?

TAG:語言 | 外語 | 語言學習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