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BIM 在國外發展得這麼好,在國內卻很難?


大四畢業生忍不住要回答這個問題了。

今年三月份被導師忽悠入了bim.坑,畢設做了tekla詳圖深化的課題。沒人會用沒人教我全程靠自學資料自己收集也就算了。最讓我不可思議的事,中期答辯在座的老師都興趣寥寥,打斷我準備了好久的自述→_→,他們認為我做的東西沒什麼卵用:(

算了,自己做自己的事吧,反正都能畢業,我還是太天真

前天被抽中校查進度,我帶著中期答辯的ppt和寫了一半的論文去了,抽查的過程才是最讓我氣憤的 ,抽查的老師一個勁問我我的計算在哪裡,我做圖紙深化你讓我給你拿計算?我要做框架計算一個表格一星期就能算完,再來一個星期抄下來,這樣的東西你們就這麼看重?你怎麼不問外語院的同學要畢業計算???

全程各種看不上我的畢設,說我根本沒有做多少東西,當然是拐彎抹角的說。

我多次勁強調,做設計並不是把數值算出來就行,我課題中解決的是除了數值之外的一切問題,然而卵用沒有,老師聽不進去。好吧,我也不爭辯了?_?

校查的尾聲,老師說了一句,我覺得我學會了這個軟體,建模也就需要兩三個星期,用不了幾個月的時間。

(⊙_⊙)。。。

建模確實簡單,我整個模型也就做了不到一個月,但是學軟體不用時間?收集規範不用時間?模型是別人做好的照著扒下來就行?我特么模型做了四五遍現在還是有瑕疵,你跟我說你幾個星期就能做完我的課題?

抽查結束之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學院答辯時對我們工作室的同學都是「毫無興趣,綠燈放行「,「自述不要說了,趕緊講正事」,「行了行了,了解了,你拿張紙把你的回答都寫下來」

我們工作室有個學院院長參加(就是把自己帶的學生放進來),如果沒有院長在工作室鎮著,學院答辯的時候我們自己院的老師估計也會說出「你這個也沒做多少東西啊」這種話吧。

———

其實這篇文字吐槽多於回答,bim就設計這方面來講對傳統方式是一個衝擊,bim講求的是設計採購施工管理等等一致化,一個模型大家一起用,避免出現「這裡沒法干啊,大鎚掄不開」,「這裡這不是瞎畫么,現場情況他們仔細查過沒有?」

對於高校來講,應該是走在行業發展的前列,專業老師們對於新事物尚且懷著排斥的心裡,bim在中國推廣緩慢也是意料之中。

前面的回答中有人提到英國國家強制推行使用bim,我也聽說在中國也有類似政策,例如上海地區強制招標使用bim等,真假不知。我們導師每天在群里發各種新聞,鼓勵我們做下去。

bim是一種新的趨勢,發展普及是必然的,對於做畢設的大四狗來說,涉及到bim的課題以後肯定還會更多,雖然我的課題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有人可以成功。

答案經過修改,改了一些錯別字(ˉДˉ)ノ

知乎最長的一個回答,打字好累T_T

————

補充

評論里好多前輩都給了我很多意見,有批評也有肯定,怎麼說呢,實話來講我的畢設說沒想過要得優秀畢設,我也是混畢業等工作。

如果說我一心想著「我這麼厲害,別人做計算,我做建模,這麼牛逼你們竟然沒有誇獎我!你們這群老師不懂創新,故步自封,還打擊進步學生(ˉ口ˉ)!!!」這樣屬於自負,有看不起老師的嫌疑。

但是我的情況是,真的付出了許多時間與精力,真的做一些東西。如果說真的偏離了本科畢設的初衷,那麼希望老師說一句「孩子你很努力,但是你跑偏了。」這就足夠了。然而,我只得到了「你也沒做多少東西啊,你是不是投機取巧混日子呢。」

我並不是因為老師說「你這個不算優秀」而氣憤,我是因為老師說「你沒做任何東西」而氣憤。


Hi 你好,本人在英國這邊從事BIM對市政的工作研究。英國這邊標準化推行強制力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芬蘭除外)比較明顯,BSI體系下的BIM規範不論從設計協同,施工管理還是業主需求有著非常詳細及統一性的表達。這一良好的BIM應用規範為各個企業解讀和應用BIM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正向分析你的問題個人感覺,首先1.我國的建築業由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管理缺乏良好的協同規範,對信息的傳遞以及客戶的需求沒有統籌的整理(法律意義上)在施工運營上各自為政,設計機構也是往往的在BIM應用上採取消極的態度(畢竟要多花費金錢和時間在BIM應用上,並且這新鮮的BIM應用平台在第一時間影響工作效率,設計院BOSS在權衡收益下所以大多數只是以BIM為口號實際卻不應用)然而施工階段BIM軟體的應用和企業平台卻相比於設計階段成熟很多,並且擴展至大型公建以及交通建設中。運營階段目前很少有企業涉及到100%應用BIM的企業管理,老實講,這一方面就連美國英國也在探索之中。隨著BIM信息化的多維化以及更高效的傳遞客戶的信息,BIM在企業運營管理方面成為大趨勢。

2.從反向解釋問題(吐槽lol):BIM的應用也相對意味著施工各方協同的越發透明化,從選料採購到運輸用水用電等等等等,有些違背了那句「悶聲發大財」的中國建築業的固有模式。這一點上也沒法多說..比較複雜。

總之,個人認為BIM是毫無疑問的大趨勢,並且正在慢慢地撼動中國建築業協作模式,但針對於國家的不同國情,採取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美國)的BIM應用才是BIM良好發展的前提,沒有前提,BIM的應用只能是魚龍混雜,各自為政。

個人愚見 希望能幫到你


同學裡有在設計院做這個,我自身為了發展也接觸過國內幾家在進行BIM軟體開發的公司,簡單扯幾句:

1,對於設計院來說,BIM對他們不是助力而是重負。

按照BIM軟體的邏輯來說,設計者在進行製圖時應該直接使用BIM軟體進行繪製,但現狀則是使用CAD繪製完成後再進行翻模——重複勞動造成了設計院在人工和設備投入上的雙重浪費。

再者,專業工程通常都需要專業分包進行深化設計,導致設計院給出的模型根本不具有實用價值。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如說碰撞檢驗就可以在建模後初步完成。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點,設計院在將模型交給甲方後,設計院的BIM團隊也基本不會提供模型維護服務。這方面不太清楚具體原因,我自己的猜想是設計院並不擅長這種參與到整個工期進行統籌管理的工作。

2,甲方有使用BIM技術的動機,但看不到增加投入帶來的優勢。

我翻看過幾篇一些BIM試驗項目的結論文章,最好的結果也是最普遍的結果是施工成本節約部分抵消掉增加的BIM相關費用,實際實際建設費用並沒有減少,或許甲方為了協調新環節還會增加未算在總費用內的其他費用——我不知道甲方怎麼想,反正我看完的想法是:你在逗我?——這導致甲方在未來很可能在再次使用BIM時猶豫。

3,對於施工方來說,BIM是一把雙刃劍。

施工方使用BIM進行施工管理的優勢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相對於前段賣吆喝的設計院不同,在足夠詳細的模型和施工中及時進行模型數據更新的前提下,BIM技術對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上的優勢可以說是很大的。

但與此同時,BIM技術導致各個細節的數據都被擺在了檯面上,導致很多原本施工方原本可以在數據上動手腳來獲得的隱性收入被拿上檯面,使得施工方實際收益下降。

4,政策制定者對BIM技術不了解,政策與實際脫節。

這點我是在近兩年被長輩帶去幾個國家舉辦的BIM相關會議的體會。這些會議基本上都是幾家做過或者正在做BIM項目的企業領導者在上面吹吹水,國內在進行相關軟體開發的公司上來打打廣告,領導在開頭結尾說點誰都知道的現狀和不知所謂的總結。通常會期幾天的成果是:又認識了幾個同行大佬,不錯;跟某某領導搭上話了,但願給他印象不錯以後好說話……但卻很難在會議上看到上面對BIM發展方向的明確把握。

而政策制定者對方向把握不明確,就導致了政策雖然被制定出來的結果就是政策基本上在BIM技術在工程周期介入的一些關鍵點上無法給出足夠的政策支持,而一部分BIM技術需要介入的點上又被一部分既有政策所限制無法發揮作用,這使得原本就不太有優勢的BIM技術(現狀如此)在運作中還要被政策拖後腿,更加不具有優勢。

(感覺還有些可以說的,但一時想不到先發這麼多)


沒有實際干過工程項目的說不到點子上,不要說什麼軟體或者技術方面推廣的難度,那都是扯淡。以前干工程尺子鉛筆照樣干,那時候來說cad是不是也很難啊,會電腦的都沒多少,還用來畫圖?但是現在呢?

新技術的推廣是必然的。不會的心虛排斥,建模有什麼卵用?不懂的也害怕,我干工程這麼多年了,建模這種東西沒什麼實際用處,花架子~

總的來說,有那麼一大部分人就認為bim就是個隨便誰都能學會的建模而已(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會去學)。這些人還是這種態度,終究會被淘汰掉。

其實很簡單,懂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國內只有超大型項目才用得上bim,或者說,強制用bim。因為錢啊!

現在政府在慢慢強推bim,希望不管項目大小,都能用上bim,還是因為錢啊!

沒有經濟這個因素背後驅動,誰搞創新?就算有,也成不了氣候。

bim面向的是整個工程項目的生命周期,特別是在施工單位,所有的工程相關的東西,都可以整合在一個模型里,比如我們馬來西亞一個超大鋼構項目,老外業主就是用的bim,我們施工的時候,必須照著模型去做,精確到每一顆螺栓的程度,完全不存在因為調整施工圖紙產生變更的情況,或者做工程量的時候×個1.2係數的情況,因為業主的bim模型是經過驗算完全正確的,你做不好,完全是因為你施工水平差,返工你自己掏錢,要不告你違約!

那麼如果業主是國家呢?是你呢?你願不願意用bim?

我想這麼好的工程反腐利器都不用,那是管理者傻逼。

所以推行的阻力在哪裡,在錢,在現在工程項目灰色利益既得者的身上。


設計費不夠


我覺得還是推廣阻力太大。

首先現階段能夠熟練運用BIM的人太少,這個東西在國內還屬於高端應用,概念也就是這幾年才出來的。

其次從甲方來講,BIM的使用成本、使用收益、運行模式都是問題,而且對總包方強制要求使用的話,也會受到不小的阻力,原因很多回答都說了,BIM會使施工成本透明,施工方在合同簽訂階段可能就不會同意使用BIM,而且目前國內甲方和總包,大分包很多都存在戰略合作關係,並不能完全市場化。

再有就是從分工角度來講,BIM是將管理、技術、成本融合在一起的模式,這在現有施工中是分屬三個部門的工作,想要完美結合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們公司現在在嘗試用BIM,技術部主導,商務部和工程部配合,說實話,感覺蠻扯淡的,三個部門,考慮問題的方向完全不同,技術自己要考慮規範,工藝;商務提出考慮成本,現金流;工程部又要讓兼顧現場施工方法,進度,人員安排等等,很難融合在一起,除非有個三方面都精通的人,然而這樣的人多數都四五十了,哪有勁頭去學BIM。

最後一點就是,BIM模式會完全打破現有建築及其相關行業的格局,很多依附於建築的行業會消失,這些行業必然會對BIM的推廣形成阻力。舉個例子,BIM可以使成本的透明度得到極大的提高,而且工程量在模型建立階段就可以形成,設計在出圖的同時就能給出詳細的工程量,這就對工程造價行業形成了衝擊,算量人員完全被替代了,而成本把控方面,也因為工作難度的減小造成人員縮減。目前中價協組織了麾下的諮詢公司成立了個什麼資料庫(作用應該是輔助甲方和施工單位做項目全程式控制成本管理的),來應對廣聯達BIM推廣的,當時跟著領導去開會,聽會上的意思,就是BIM完全推廣的那天,就是在坐各位失業的時候,所以要萬眾一心,阻止BIM統治市場。


這是將下一代先進技術引入本代落後生產關係的結果,參考:BIM雙軌制 - 知乎專欄

那些軟體也是為國外的情況而開發的,不是為國內。


先看看行業的大環境,和同學聊到實習的問題,很多人都說去設計院第一天,師傅就問他會不會天正,會不會su,基本上這兩個東西在很多設計院都是必備技能,而且使用率和佔有率極高。

有同學學過revit,很自豪的和師傅說,結果設計院的人告訴他你一個人會也沒用,別人不會。

挺無奈的。說到BIM,我覺得普及率太低,且很多老師傅對其接受度很低,因此也難以推廣。

雖說現在國內建築行業的主力軍還是本科,除開那些特別好的或有遠見的高校,很多學校的教育模式及其古板。

這一點可能有點偏見,至少我的學校挺糟糕的,大一到大四一直做一樣的課題,基地大多都是老師自己YY出來的,學很多舊的表現法,真的在電腦輔助方面的課程少之又少,都靠自己摸索很多人走了彎路。大概畢業之後,我們這批人也不會成為行業的先鋒部隊(廢話)。學校裡都沒學過BIM,工作以後可能用得更少吧。

最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bim公司做翻模,提到了bim為什麼不好推廣,他的意思是設計的時候把所所有的工序都記錄清楚了,那經手的人就沒有什麼油水可拿了。但是他還是覺得bim終歸會在中國發展起來。

以上一點拙見,如有錯漏,歡迎批評。

(有時間會改成簡體)


首先,出資方,決策方對bim的認知度不夠,導致設計,施工單位自己掏錢搞bim,所以力度有限。其次,bim軟體的不落地,我們用的基本都是國外的三維軟體,標準都不適用,需要大量的二次開發。再次,各個單位領導的支持力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點:目前從事Bim的設計人員比較少具有5年以上的現場經驗,這就導致在做Bim深化時考慮實際施工問題不仔細,有所遺漏,一旦遺漏,後期現場施工就會出現問題,此時對於一門新的技術而言,就是災難性的認識,多數人會覺得比技術還不成熟,有待發展,阻礙了新技術的推廣,及大眾的認可。

第二點:BIm設計人員並非建築工程中所有專業都懂,往往只懂那麼幾個專業,而實際需要綜合設計的專業是所有專業都在前期Bim深化時確定,這樣後期施工問題較多。

第三點:就是有的答主提到的透明化,無修改的問題咯。目前國內投標基本靠低價中標,後期都會想辦法做變更,增加賬。業主方也會在招標階段故意留出模糊空間,以便後期靈活操作,如果一切都透明化,做到施工過程無修改,大家還玩個什麼勁?


你BIM都設計優化好了。我們還怎麼做變更?


Bim發展不起來是多方面的原因,個人感覺主要是下面幾點:

1,建設方,還沒有看到bim帶來的好處,而投入又是顯而易見。沒有足夠的動力。

2,設計方,前期階段大量的修改導致bim就是個累贅,後期施工圖說不準什麼時候甲方就要改圖更不爽,從業人員水平也導致推廣困難。最關鍵的,用bim也加不了設計費啊!!!

3,施工方,本來就是要靠變更掙錢的,你讓他用bim?


做了一年多現場,大半時間和BIM打交道,BIM這東西的收益主要在於整個管理過程,是隱性的!所以在現在看重直接效益的環境來說BIM就被很多建築界老人看成雞肋。

BIM現在國內也好幾個省在推行了,上海最先開始強制執行。不過估計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出效果!

BIM在畢竟是從國外引進的,他們的體量都沒國內動不動幾個億幾十個億這麼大!而且國外規範監管執行比較到位,國內業內規範做得不夠,畢竟施工方是要賺錢的。用BIM就直接把整個工程都數據化了,太透明,不利於施工方。

還有一點,現在BIM運用比較多的,還只是入門級別的建模,然後管線綜合,碰撞處理!整個生命周期的運用還是比較少,很難體現出它的價值。


以剛工作一年的情況來隨便聊一下。

作為在西南從業的一名建築狗,壓根兒基本不用BIM,除了我西安公司自主研發還用的多一些。

最大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沒有甲方願意為這個多出來的更方便的設計買單。而作為設計方來講,我們的BIM小組的頭一直就說的問題是,公司也不放資深的從業人員來學習BIM,很多剛工作一兩年的來學習BIM也就淪為專門去學習軟體的人,很多規範也不熟悉導致配合困難,更不用說整個過程還需要水暖電來配合。整個BIM組在作圖的時候配合也很困難。(我們用的REVIT),於是我們公司的BIM組一般就是在翻模,拿建成的過來練手。

作為前期來講,方案現在在公司層面根本不可能來推行BIM,我出概念用BIM建模,再推翻,再重新建模,而作為REVIT來講,反而延長了設計周期,在彙報層面不現實。

綜上所述,我們公司大領導一直說的就是,BIM確實是趨勢,也提倡大家學習,但是什麼時候正式開展,可能還是要政府出台政策才能夠大力的實行(國家有政策說是2020年報建圖紙必須要用BIM,不知真假。)

合作的單位中,像華潤、萬達已經開始著手用BIM了。公司還是看重的是利益,能賺多少錢,至於這個軟體問題,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去招人~但是現在來看,有的話是優勢,沒有也影響不大。因為甲方也不會多給錢。

剛工作接觸的還不是很多,請大家見諒~


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國外BIM 應用和發展比國內更好的情況的,只是國人習慣性認為國外新技術領域總是發展比國內更快罷了。還有,在國內推廣BIM 的企業,包括什麼ABC公司等等的,總是基於國內外信息不完全對等的情況,有意識在國內擴大宣傳國外的一些案例吧。他們到A 地宣傳時,說B 地如何好;改天他們到B 地時又會重點宣傳A 地的案例的。

建議大家在網路上查找看看交通運輸部專門組織的對美國各州各層面對BIM 應用與發展的調查報告吧!可以充分證明本人的觀點。《交通部赴美開展公路BIM學習調研總結報告》。

實際上,今天和過去的幾十年,土木工程行業的技術發展和進步,必然是集中在國內的,因為只有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項目和投資的!


bim不可否認,就和當年的cad一樣,是一種技術的變革,時間久了,遲早會普及。

每一項新技術的普及,總是需要一批新人來推動。

待這一期新人推動起這一場技術變革,老人們自然會學習。

但是,現階段bim還是有很多問題。

需求,需求是什麼?

業主希望bim能夠推動工程的有序化進行,能夠按照既定目標節點實現,將進度,造價按照最初的目標進行下去。但是如前文所說,如今的bim,在造價上提升,但是實際使用效果不甚理想。

施工方就更不談了,現在施工方對於bim大多數僅僅用於商務上。反而對於真正該使用的進度和碰撞並不熱情。

需求無法對等,貌合神離的事情,如何推廣?


土木在校生,關注bim三年左右。

從大一來的時候,朋友介紹了bim這麼一個東西。當時給的理由很現實,容易就業。然後自己關注了三年,中途也去學了很多東西。開始的時候,很感興趣。覺得這東西很牛嘛。簡直是從頭到尾一站到底,直接就是行業福音。中間的時候,也知道現在的推廣很難,普及程度不是很高。現在,就打著多學點的主意在關注著。

下面談談自己關於推廣難的一些看法。

1.社會環境的遏制。bim最大的核心價值是提供了一個直觀的參考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在施工階段能創造的最大經濟效益就是控制成本。但是在中國現有的社會環境下,控制成本代來的負效應是不可想像的。

2.既得利益獲得者的阻礙。中國的土木相關行業的從業者保有數量是相當大的。要打破常規重新劃分蛋糕的阻力可想而知。

3.只是部分人的一廂情願。推動bim發展的人可以說是獨立的,不是一個行業由上而下的在用力。同時bim的運用是需要強調團隊合作精神的,在這嚮往個人英雄主義的環境里實施難度可想而知。

4.搞錯事情的本質。很多人學習Bim就是為了建模而建模,盲目追求軟體的學習和掌握,而忘記學會怎樣運用模型來開發價值。

答案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不定期修改。


我想知道題主從什麼渠道了解的國外BIM發展的很好的信息?題主回答這個問題後咱們繼續探討。


我是被公司分派培訓了這個,BIM確實是未來的趨勢,國內很多地方都還沒普及!我覺得現在玩得6的未來都很吃香!!


BIM目前還處在發展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是一旦流行起來,絕對會成為建築業的大勢,未來還是很看好BIM的。


推薦閱讀:

現在是 2017 年了,你們覺得中國 BIM 的這條路走對了么?
中國建設教育協會與中國圖學會哪個bim證書比較好?
學土木工程的有必要學 BIM 嗎?
如何系統的學習Revit二次開發?
BIM 在隧道中的有哪些應用點?

TAG:建築 | 土木工程 | 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