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水缸嗎?

馬未都在《我是先生》這個節目中反駁一個北大教授,認為司馬光砸缸是假的,原因是迄今未發現過宋代直徑1米的大水缸。


如果以壁畫這種間接材料來看,北宋晚期南宋早期的湖北襄陽檀溪宋代壁畫墓中的壁畫有水缸形象(下圖)。

我覺得淹沒個小孩子不在話下。

我的觀點,壁畫可以用作證據證明生活中儲水大缸的存在。水缸這種大體量的日用器物很難完好保存到現在,所以考古出土的多為殘件,譬如山東膠州板橋鎮北宋遺址就出土過口徑達1米的陶缸殘器。

如果視野拉開一點,新疆出土唐代的大陶缸,高1.68米,腹周長3.5米,口徑0.42米。如果追求年代早,盤龍城遺址出土過高1米+的大陶缸。其實大陶缸在歷史上從未缺席,只是不同時代的作用不同罷了。

不過要用考古材料完全的證明「司馬光砸缸」,則需要在宋代生活遺址中發現完整的大水缸,這個條件是比較苛刻的。

至於同體積不同作用的大陶缸,則常有發現。杭州白馬巷南宋製藥作坊出土過口徑1米,深0.8米的水缸;宋代窯址的釉缸普遍都在50厘米口徑×50厘米深度以上。可惜都是手工作坊儲水用,無法100%日常生活中也用如此大缸。揚州唐城在灶台遺址邊出土過深達1米的大缸,可惜無法進一步證明的確是儲水所用。

滿足山石德褒所說的能收集並儲存雨水,並能長時間儲水的北宋大缸是存在的,但由於不是在院落中發現的,無法進一步證明北宋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這樣的大缸。

但是,馬未都所言「迄今未發現過宋代直徑1米的大水缸」則是錯誤的。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元末·阿魯圖《宋史》

這是有正史記載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馬先生是文物專家,主要依據文物而非文獻來判斷歷史,這是他的工作習慣和工作需要。

不過我不太贊同他的意見,根據原文描述,那就是個普通的大缸,體積大,也沒啥工藝特色,這種東西別說宋代了,明代清代也沒幾個能傳下來的——又不值錢又重,還不如重新做一個。光因為沒有考古發現就直接否認,未免太過武斷。

如果這樣,我豈不是可以說「負荊請罪是假的,現在沒有發現先秦時代的荊條」?


大家應該知道「請君入甕」這個成語吧?這個成語的背景是唐朝武周時期,唐朝已經有了裝得下大活人的瓮,宋朝為什麼不會有容得下一個小孩的大瓮?


太坑爹了,沒有發現出土文物,就斷定沒有,誤人子弟,拉低智商下限。

宋朝有沒有水缸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去判斷:

1、如果有出土文物,則有。

2、如果有文字或圖畫描述,則可能有。

有文字或圖畫,而需求上沒有,或技術達不到,又或者這玩意是一個新產品思路或者創意的產物,那麼仍然有可能沒有(僅是一種想像)。

然而,造個大水缸的技術在宋朝是有的,需求是有的,而且造這玩意不需要創意,因為瓮這種東西之前是有的,現在只要把它做大,形制上修改一下,就有缸了。那麼還有什麼理由懷疑這個東西存在呢?

恰如前面某答主說,沒有發現春秋戰國的荊條,所以可以否定「負荊請罪」的存在?


沒見過不等於沒有,馬未都這個偽專家說的話竟然也有人信


兩種方法論的交鋒,個人感覺討論本身的意義大於問題實際的答案。

個人感覺馬未都對此案提出的質疑可以理解為:

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北宋或以前,有明確的露天儲水作用,體積大到需要小孩登入的大缸」出土。(原文為登入),馬未都「有可能」指的是瓷器,但是沒說清。

馬未都拿司馬光砸缸說事兒,說到底,是考據學在文獻和文物發生衝突的時候,優先哪個的問題。一般來講是優先文物,但是此案中可供討論的細節不少:

1.北宋前期以前是否真的沒有這麼大的缸出土?

2.有出土的話,作用是否確認為儲水而不是儲物或儲糧?司馬光是眼看小夥伴要淹死在水缸里了才出手砸的缸,如果那時候證明有缸,但其作用不能被證為儲水,那也應存疑。

3.出土物的胎質和釉料,這個關係到吸水率(是吸水率不是滲水率,謝 @螺旋真理 指出),陶器吸水率超高哦。

4.就瓷器來講,北宋以前我確實沒見過這麼大的缸(在博物館裡)。陶器應該是有的。

5、農村裡以前經常有(其實現在也不少)露天儲水用的大缸,平時接接雨水和部分生活廢水(比如洗菜水等),用以澆水澆菜清潔等用。從司馬光砸缸的上下文看,在院子里的這口缸(瓮)應該也是起這樣的日常露天儲水器的作用,這樣的大型器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a、能收集並儲存雨水 ,這點小型器不滿。

b、能長時間儲水。這點無釉的陶缸就不滿足了,幾天過去水只剩了一半,不符合儲水的初衷。

而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大型器,目前考古出土是存在缺失的。

——————————————————————

補充一下,這次國慶假期去走了絲路,在陽關博物館裡發現了漢代的(博物館標註年代)陶制儲水瓮,應是當地軍屯所用。說明陶器雖有吸水性的不足,古人拿陶器來做儲水器的例子還是有的。這一點上 @螺旋真理 是對的,馬未都一定是把司馬光砸缸理解成了砸瓷缸。

——————————-——————————

查了一下@螺旋真理 說的新疆出土的唐代大陶缸。從其粘土質,沒有釉料的情況看,似乎也很難解釋成用來儲水。

@李典 的答案里說:

光因為沒有考古發現就直接否認,未免太過武斷。

如果這樣,我豈不是可以說「負荊請罪是假的,現在沒有發現先秦時代的荊條」?

如果不是這樣,「漢代玉凳」可以認為是「可能」存在的嗎?網友吐槽漢代沒有凳子也僅僅是因為考古尚未發現不是嗎。


為了流量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很多人百度了半天,其實連最基本的瓮和缸都沒區分開來。。。而且就算以宋史記載正確的話,砸的也是瓮呀。缸的體型較大,壁呈坡形,底部到口逐漸張開。由於應力向外,所以很難燒制。而瓮是大肚敞口,底部和口部都向內收縮,燒制時應力向內,沒有後來的缸堅固。這說明了司馬光當年砸的是瓮,而由於後世缸瓮不分和順口的關係,說成了司馬光砸「缸」。


上面這幫人連瓮和缸都沒分清楚,就來這BB了,難道知乎真的藥丸?


東營現沙質灰陶質地古代水缸 或為西漢時期文物

看,隨便百度一下古代水缸都有類似的文物出土的新聞。

很多古籍記載的東西都沒有文物出土,但是很多已經是確定存在的,不能就靠有沒有文物出土來判定有沒有把。這一點,馬未都先生說的太絕對了。


馬未都?呵呵,初中畢業了嗎?還專家?推薦你們去看一部電視劇,「霧裡看花」,看完你們就明白了,古玩圈裡的都是一群什麼人。要想混得好,先要學會騙。


馬末都說得沒錯的,廣口的叫缸,身大口小的只能叫瓮


難道司馬光砸的是個玻璃杯嗎?


二重證據法

如果文獻記載有,考古發現有,那麼認定為真

其餘情況,信哪個?作為考古專業畢業的,我覺得考古發現始終是有局限的,現在社會對考古阻撓甚多,負面聲音極大,如果要說正史記載而考古沒有發現就證明沒有,那夏朝也不存在了,商朝也不存在了(殷墟沒有「商朝」之說),元代皇帝們都曝屍荒野不下葬的。


真傻假傻啊,「迄今未發現過宋代直徑1米的大水缸」的原因不是很明白了嗎,當然是為了不再發生此類悲劇,被司馬光砸光了呀,當然也可能是司馬遷……


馬未都當然是個有名的專家,在考古方面十分有名。

但是這不能代表馬未都在各個方面都是專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屬於白痴,比如在樓主說的這個問題上。

同時在此也對那些所謂的「專家」們說一句,人們尊敬你,叫你一聲專家,那是給你面子,如果你認為這聲「專家」就讓你成了權威,那就什麼也不是了。


推薦閱讀:

宋代平民階級家常小炒能吃到什麼?
歷史中的楊家將是怎樣的?楊繼業到底有幾個兒子?兒子的下場是什麼?楊延昭排行第幾?
關於宋朝和清朝,有沒有萬曆十五年這樣的分析書籍?
為什麼通常把鄧廣銘先生叫做宋史主要奠基人?
洛陽開封哪個古迹保護好一點?

TAG:考古 | 中國古代歷史 | 文物 |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