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名叫《天漫·輕小說》的雜誌是如何慘死的?
說這本輕小說雜誌慘死是不對的。
因為它本身從發行開始就沒有多少活的跡象,這本書最開始是和國輕那一批小說一起出來的,抱著不會更糟的心態我買下了4本第一批國輕,其中有一本《最終之鑰》,是起點某作者的,讀完以後我完全不知道這本小說的故事說了些什麼?1、一個不斷跟讀者灌輸「我好弱」的男主角。
2、一個看起來明顯有漏洞的泛用系招式。
3、NPC們紛紛表示男主角大有來頭,很好很強大,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讀完這本小說,因為缺乏基本的起承轉合,讓我這個讀者一直處於雲里霧裡的狀態,甚至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要發生的邏輯都不清不楚。
這樣的小說算是這批小說里的下限了,另外兩本耳食者和洛伊絲算是各自作者的風格之作,沒有特別出彩。
於是,你可以想像編輯在選擇這批小說的決策上的失誤,轉移到雜誌上發生什麼。
這本《天漫·輕小說》的雜誌最開始主推的是一個帶有萌系、變身要素、中西風格混雜得有些不良的故事《靈刻師》,讀完前面幾本連載,我都不明白這個故事到底在講什麼,基本的發展、矛盾衝突在哪裡?
而讀者(包括我)紛紛表示這本雜誌最好看的故事是《皇帝的學院》,所以花費大力氣宣傳主推的作品並不是最好看的,可想而知。
《皇帝的學院》的特色是生活和漫畫設定連接在一起的故事,第一部的主線邏輯思想還是挺好看的,很清晰,然而第二部加入了更多的設定以後,故事包含了更多更多的萌系要素,使得主線完全淹沒在五顏六色的二次元設定中,讓讀者無從讀起,主線和思想的源頭找不到,想要切入地讀卻發現好像隔了層次元之壁,完全讀不懂。
於是第二部,卒。
——分割線——
添加:仔細回憶了一下,我想起了這個時間點上的第二批國輕小說,我當時因為考慮到第一批的影響,就只隨機買了一本《花美男明星事件簿》,這大概就是我徹底放棄天角國輕的原因,雖然無意黑這本小說的作者,但是這本小說真的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起承轉合,連矛盾衝突化解得如此簡單,不過寥寥數筆之間就解決了恩怨情仇,沒有大的矛盾點,筆法之簡單讓我感覺編輯挑選這本書出版無非是為了嘗試各式各樣的風格來試探讀者的口味。
這本書的作者的其他作品,標題行文風格無非就是我們中學時期很常見的少女地攤文學,帶有天真浪漫和愛情因素,筆法稚嫩,且人物形象單薄,我不得不懷疑這是編輯將雜誌定位在中學生群體所挑選的試水之作,對於編輯挑選作品的標準也隨之失去了信心。
我覺得文筆是很重要的,文筆不好使得讀者的閱讀體驗非常糟糕,由於支持國輕的想法,這兩批作品在文筆上我並沒有要求太多,但是這兩本毫無營養的作品讓我感覺對不起購買它們的軟妹幣。
實話實說,直到現在,我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文筆非常紮實的《浩瀚之錫》、《蜻蜓姬》。
——分割線——
發展到這個時間點,這本雜誌上基本不剩下什麼長篇連載的作品了,反而跟市面上的各種廉價小說雜誌一樣,加入大量的短篇文,這使得「國輕小說雜誌」獨特的連載性失去了,既然沒有我想看的故事,也沒有連載發展的動力驅使我去買,於是我也就不管這本雜誌了。
再後來,它要從紙媒改向平台了。
這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畢竟紙媒縮水是個大環境,而且「馬後炮」地說,現在16年手機APP蓬髮也是個大環境,跟上潮流是個好事,但是基於它是個傳媒類公司,沒有手機APP的開發、運營經驗,所以我完全不看好這件事,也反對這次改版,後來由於平台體驗太糟糕,它定位的中學學生大部分沒有辦法使用手機平台付費,也沒有網路,在做了幾期之後不了了之,宣告失敗。
最後,是不再舉辦一年一屆的輕小說大賽。
雖然說的有點直白,但是《天漫·輕小說》除了讀者購買來閱讀的刊物以外,還承載著一個期待,就是「成為輕小說作者」的期待,許多人並不單單是想看輕小說,而是想知道怎麼樣才能成為輕小說的作者,懷抱這樣的夢想去跟上這樣一個平台,去閱讀那些已經是輕小說作者的文,
畢竟成為寫手最開始的就是需要閱讀量。
而當這個平台不再存在,那麼這本雜誌也就失去了另一個核心意義,失去了因為夢想而追逐這本雜誌的讀者。
《天漫·輕小說》由於是中日合資,本身就背負著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關注,而大環境下輕小說寫手的實力層次不齊、紙媒大幅度衰退,這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天漫的編輯似乎並沒有在細節上做好的準備,所以越來越多的漏洞使得它原先並不屬於自己的生命力不停地流失。
這本雜誌的兩個核心用戶,讀者和想要成為作者的讀者,一個並不滿足這本雜誌的作品,另一個失去了夢想,於是這本從開頭的基礎就沒有做好的雜誌,也就結束了它本身脆弱的生命周期,淪入歷史的海洋了。
而天聞角川,也因為「插邊球」插畫的原因吃了一大虧,最近也沒有力氣復甦的跡象。
我的結論是,夢想存在於夢裡就好,現實還是要實幹,太多的情懷、期待並不會轉化成生產性的能量,也不會幫人補失誤的漏洞。
——分割線——
再來隨便寫點吧:
一本雜誌,作為雜誌這個載體,它本身就需要讀者有不斷購買的動力,也許是某個固定作者的插畫也許是某種小類型也許是連載的故事,以天漫推出的BL風雜誌來說,天漫輕小說相比於某藍的定位更加不明確,輕小說畢竟是一個小說框架,而不是一個更加明確的類型小說框架(比如隔壁光明正大打著男♂孩子類型的),缺乏特定風格的連載作品,久而久之各種短篇魚龍混雜,就會打擊讀者持續購買這本雜誌的積極性,從「我怎麼知道看了這個封面就能揣摩出有沒有我喜歡的東西」-----》「買雜誌的習慣逐漸被不買雜誌的習慣取而代之」這樣發展。
偶爾有一些不錯的文章,但是要麼是短篇,要麼是短期連載,基本上這本小說就缺乏撐得起雜誌格局的長期性連載作品,紙媒縮水的環境下,養一批固定的讀者是很重要的。
在ACG圈子裡第一個毀滅自己固定讀者群體的例子,就是漫友文化,他們曾經有一本《少年super》的雜誌,這本雜誌起碼有3部以上可以撐得起門面的漫畫,而且故事風格非常硬,足夠撐得起讀者的興趣。
而因為知音漫客一時的銷量與成功,漫友文化就自降格局把自己本身比較成熟的雜誌轉化成所謂比較流行的「四拼一」,「16開」,讓原先的固定讀者進入非常難受的「妥協局面」,慢慢將自己培養起來的作者和讀者一個個摧毀,黑白漫畫和彩漫各有各的好,一個是通過黑白網點展現的分鏡藝術,另一個是顏色的質感,對於掌握到深邃的大師,都能不約而同地帶給我們視覺享受,但是很顯然,這是兩個不同的專研領域,強迫作者砍掉自己的擅長領域去連載,從壞處講,使得作品的生命力曲線一波三折,從長處來講,堅持下來的人多學習一點技術也不是壞事,不過對雜誌來講,對想看原先作品風格的讀者來講,這樣做實在有些浪費了。(笑)
而那幾個原先本來非常有希望進行大格局連載產出IP的故事,也因為種種沒有準備好的常識而進入了波折的生涯。
腰斬快速結局的,失去連載平台的(《妖狐小紅娘》,算是運氣不錯動畫化了),年產一章的(《長安督武司》),遠離這個圈子的(某月餅大俠)。
如今16年互聯網時代的前進,紙媒繼續縮水,當年那些所謂的「成功」也不再是成功了,不得不嘆息。
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
因為天漫無論是漫畫雜誌還是輕小說雜誌,都有格局性的問題,將上面我列舉的幾個時間點歸納下來,即——
1、主力的作品並不滿足讀者的需求面,且作品格局太小,撐得起作品的門面連載太少太少,最初的《天漫》給我的感覺是個各種圈內人的企劃同人,主力漫畫是個偏向於少女卻有少年血統的漫畫,《天漫·輕小說》是個皇帝的學院+各種奇怪的短篇文,上面偶爾換一些文章,但是就是沒幾篇我想看的,或者說即時是黑貓姐的好文,也是那種看兩期就結束的短篇,有點曇花一現的味道,我還不如買實體。
2、《天漫·輕小說》的改版很匆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雖然大部分人反對,但是一般而言公之於眾的信息都是經過公司討論,板上釘釘的計劃,所以不太可能有變數,可以想像當時這本小說雜誌已經沒有多少力氣說得上話了,進行平台的改版或許是最後一搏,但是真的太快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本好的小說雜誌,應該從最開始就準備完善,而不是一步一步將元氣耗盡,再來補救,回天乏術,所以我才會說,從一開始買它開始,我就沒覺得這本小說雜誌有活下去的跡象,我一直在等,等著這本雜誌有那麼幾點我能看到值得活下去的地方,可惜直到最後,也不過是飛逝而過的流星。
3、只有愛是不夠的,也許有人會說不要黑漫友和天聞角川,但是真心想維護的人不能光光只是說它過去曾經擁有的輝煌。看隔壁有個話題說的好,追求情懷不是錯,錯的是只有情懷。
4、我記得墨熊當時在NGA發那個獲獎的帖子,我是真心替他高興,也有過這是個好開頭的念頭,但是後來買小說和雜誌不停地在澆我冷水,失望之情一覽無餘。
5、藍色賣得好挺正常的,說實話我抱著試讀的心態買過一本,贈品和插畫很有趣,質量好歹滿足需求,所以不要單純地說腐女的市場大。《天漫 輕小說》 生於2011年9月,死於2013年6月。
是的,我沒有計入轉成電子版之後的幾期時間。因為那甚至不是某位答友所說的「無奈的選擇」而單純只是續命而已。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曾詢問天輕的編輯:「電子版看著雖好,但必定會導致讀者大量流失,這似乎得不償失啊。」得到的卻是頗為凄涼的回答:「那也總比紙質版賣一本就多賠一本要好啊。」
其實,天輕的悲劇並非是領導層的方向問題或是編輯部的戰鬥力不夠足。而完全是國輕現狀的折射。一開始出的四本試水(如果算上綠壩娘是五本)感覺完全不對,雜誌上連載的小說大部分戰鬥力缺乏。獲得稱讚的作品唯有《浩瀚之錫》《皇帝的學園》《蜻蜓姬》《無用神力》寥寥幾部。這些讀者都能看出來的問題,天輕自己自然也能看出來。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作為一個從龍空時代就追著九州看的老讀者,天朝如今國輕寫的最好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江土豆的《龍族》(是的,儘管江南的作品越來越媚俗,龍族還是可以吊打四方)。但土豆之下呢?翻翻小說繪的目錄就知道,《龍族》只是特例,這一塊發展的凄慘度也就比徹底後繼無人的天朝科幻圈好一點。或者我們再擴大一些,如今天朝非起點網文類的作者里,能寫出精彩的娛樂小說的,說幾十有點少,但說一百肯定是多了。那麼,在這樣一個產量有限的環境下,天輕拿著不多的資本,實際上根本拉不到一線的作者。那麼走低端路線呢?顯然也拼不過更有本地優勢的意林系。
天輕自身的優勢,一是背後所擁有的版權,二是每年一屆的比賽。但是版權幫不上國輕雜誌的忙,比賽也最終因為根本篩不到優秀的種子而停辦。當然,這並不是說投稿中沒有優秀的作品。就像小說繪的MKT比賽。能留到最後的必定都是戰鬥力不錯的作者。可鑒於天朝這個悲劇的市場和悲劇的稿費。這些作者要不然本身就是兼職寫作(還不是主要寫國輕),要不然畢業後也會投入更有前途的行業。寫小說這種生產周期長,回報慢,回報率低的令人髮指的事情。在如今的天朝,國輕想形成穩定高質的稿源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天輕的結束並算不上慘死,而只是惡劣環境下的一種必然。看到現在很多聲音表示紙媒乙烷。我想說,一本雜誌/一種文化的衰落,其根源一定不是載體的變遷。而是本身的核心競爭力的衰減。不信去看日本和美國的文化市場,人家紙媒依舊一大堆。不信去看國輕最近新冒出來的幾個網文站,一樣是各種戰鬥力不足/感覺不對。只不過二次元之前還在被資本青睞。拿到的投資謹慎點燒,也能撐個一兩年。
好在長遠來看。二次元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已經比我年輕時大了很多。假以漫長的時日,相信讀者群體的口味和購買力,最終還是可以達到一個足夠供養優秀作者的地步的。而等到那時,大概才真的是國內ACG原創者的春天。第一次被邀請,謝謝。
答案很簡單……
天輕的推出是為了發展華文輕小說市場,不過那時候雖然他的引進版輕小說很受歡迎,但是在這些最核心的讀者群中看好華文輕小說的並不多。很遺憾不得不承認我購買天輕的刊數還不夠一年份,而且如果某刊號上有日輕的先行連載的話我的興奮度是跟看華文輕小說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事實上起初幾刊連載的華文輕小說確實並沒有幾個太出彩的作品。到現在華文輕小說冷門這種情況仍然沒有被改變,就如同這個問題慘淡的人氣一樣。
其次就是雖然有著比漫畫雜誌還好看的封面,但是一大本全是小說實在限制讀者群。天角本身覺得這本雜誌面向學生,但是大部分初中生高中生顯然是更喜歡漫畫的,因為直觀,因為快餐。(你看隔壁天漫能活到現在,還變成了紅藍雙壁)
銷量不夠勢必只有轉型或者腰斬兩條路可走,於是天角選擇將天輕轉為數字發行。
然而發行平台卻是自家維護程度並不高的電子閱讀平台,以及自家app與運營商應用。只可惜以上平台都不是什麼有人氣的平台,而且購物體驗(涉及各類驗證,且不支持直接支付寶購買,需要先充值自家電子錢包)也並不好。因此也不能斷言他做的很好……實際上,在我的見聞里,大部分天輕老讀者都覺得紙質更好。而且在13年,雜誌這個載體雖然有些過時了,但是並沒有沒落。只能說天輕轉型為電子版本身就是失敗,雖然是無奈的選擇。總結:
1.沒有足夠吸引力的內容增加核心讀者2.提供的內容與定位用戶的需求錯位3.轉型後錯誤的平台與糟糕的體驗PS:有時候覺得天角不得不將日輕讀者跟國輕讀者當成兩種人對待的狀況感到有些諷刺和好笑。
PS2:還會覺得只能在這說風涼話的自己也有點令人發笑(扶額表面上看:主要原因是輕小說本身出版死一地的情況(chu小說 親小說等等雜誌),本身就是輕小說主要閱讀群體和作者群和網路難以割斷的聯繫。加上整個16-23歲雜誌的整體衰落以及現在閱讀網路化的潮流。網路雜誌確實是更好風險更少的選擇。重要原因:著名你我都知道但是不能說名諱的某作者親自題詞的刊物。能活三年已經是奇蹟了。
覺得原因還是挺簡單的,這裡把天輕和停刊的天漫,龍漫少年放在一起說說
1.版權意識,買個軟體和正版漫畫都會被嘲諷的社會環境下,會有多少人為輕小說雜誌花錢呢?2.產品定位, 「16-23歲」 拋開你宅自己的社交圈,這個年齡段有多少人看漫畫?有多少人花錢看漫畫?有多少人花錢看輕小說?答案是基本沒有。就算有也是以動畫化後的日輕話題作為主。何況是國輕,想分一杯羹真是難。3.價格,個人覺得12塊並不貴,不過有十幾塊錢的話還是不如送盜版碟的資訊志和五塊錢的全彩國漫雜誌有競爭力吧哈哈願望總是美好的。
在研究起點文走向英語世界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知乎題目,真是感覺百感交集……
以前真的超級喜歡看然後現在回想起來好多文章都找不到了
推薦閱讀:
※書籍裝幀設計師在國內出版界的地位如何?
※廣西師大出版社近期一些列新書(如圖)的出版社一欄為什麼有「群言出版社」?
※美國有消費者集體訴訟蘋果和五大出版社操控電子書價格,從法律上應該如何理解這件事?這官司能打贏嗎?
※關於自費出書評職稱、學術出版相關注意事項?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文學書籍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