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8 年 1 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一萬億元?
對於貴州茅台而言,今天無疑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就在剛剛,貴州茅台股價創下歷史新高799.06元,逼近800元關口。與此同時,市值突破萬億大關。圖解突破萬億市值的茅台:相當於貴州2016年GDP的85%_財經_騰訊網
相關問題:
如何看待 2017 年 11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已經突破 9000 億元?www.zhihu.com如何看待 2017 年 10 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 7000 億元?www.zhihu.com
茅台要健康發展,產品能夠正常流通、市值穩居萬億之上,需要解開兩個結:奢侈品身份確認及渠道重構。
奢侈品身份確認
2011年,茅台提價20%,53度飛天終端零售價為959元。時任茅台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在「兩會」期間表示「我從來沒有把茅台定義為奢侈品」「我一直的主張都是要讓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
季克良的話不僅成為「廠訓」,被袁仁國、李保芳等茅台高管在重要場合一次次重複。也固化了相當一部分人對茅台的認識:「茅台不是奢侈品,老子要是喝不起或者買不到,那這個世界就有問題」。季克良的思路是「就現在中國百姓的消費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費得起茅台酒的」,所以茅台不算奢侈品。對奢侈品Luxury一詞相對準確的解釋來自韋氏詞典:something adding to pleasure or comfort but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奢侈有三個顯著特徵:第一是品質高,能夠給人帶來喜悅和舒適;第二是超高品質帶來的喜悅和舒適是非必需的;第三願為非必需的高品質掏錢的消費者不介意多掏錢,而且圖的就是「名貴」,所以奢侈品一定要貴。
通過觀察,我們還可以補充兩個特徵:毛利潤率超過90%和「手工打造」。每瓶成本80元的茅台出廠價為969元,毛利潤率92%,遠超賓士。物以希為貴,在全自動流水線生產不出奢侈品,許多國際大牌都強調「手工打造」,而茅台酒諸多生產環節都大量使用人工。高品質、非必需、名貴、毛利潤率超過90%、手工打造,茅台酒都佔全了。不肯大方承認奢侈品身份是件很擰巴的事,而且對茅台未來發展不利。茅台對自己的奢侈品身份總是半遮半掩,與社會輿論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更準確地說,茅台高管與眾多國人一樣從骨子裡厭惡奢侈品。當自家產品被消費者愛戴、價格一漲再漲仍供不應求時,以「遠遠比不上動輒幾千上萬甚至十幾萬的紅酒和洋酒」 「百姓喝得起」為茅台撇清奢侈品身份,與「讀書人竊書不算偷」意思差不多。其實,奢侈品對一國經濟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國寶」,茅台是能夠扛起民族奢侈品大旗的唯一「選手」。
對內,奢侈品與稅收、慈善一樣改變了財富的分配。
釀造一瓶茅台要用5斤高粱米,加上人工、能源、水電及包裝材料總成本約80元。花1500元的消費者相當於「捐獻」了1420元,這瓶酒不過是「榮譽證書」。2017年,貴州茅台(600519.SH)營收超600億,這筆錢分為三大塊:消費者喝掉的酒成本不到60億,這些錢大部分是3萬多個工人家庭的勞動報酬,其餘買了高糧米、酒瓶、紙箱;國家收了244億稅;股東(其中國有法人股佔比62%)享受近300億凈利潤。當某人遇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用1000丹麥克朗買了一盒火柴,誰會罵他「窮奢極欲」?當有人花1000元向賣冰棍的老大娘買了一根冰棍,誰會說他「暴殄天物」?為什麼花1500元喝了5斤高粱米釀的酒,就有人義憤填膺?對外,出售奢侈品是名副其實的一本萬利。幾塊牛皮、手工縫製的包包能換回幾萬甚至幾十萬,省水、省電、無污染、增加就業……對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來說,奢侈品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更是與「新貴」美利堅抗衡的法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獨特的中國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大批世界級奢侈品?假如「茅台」屬於法國,會像眼睛一樣被愛護,每瓶賣你一萬歐元!前者在虎嗅提出這個觀點,有網友說「別人的奢侈品,是賣給外國人,掙人家的錢,這才是有本事。」這就是吹毛求疵了,按他的思路「向外國人收稅,這才是有本事」。不過,奢侈品做好了還真能「向全世界收稅」,這正是中國奢侈品的奮鬥目標。國人應當愛護比鳳毛麟角還稀缺的民族奢侈品牌。如在國內得不到起碼的尊重,被罵得象狗屎,屁股上踹一腳就讓人家出去「為國爭光」了?茅台一度成為公款吃喝、請客送禮的替罪羊承擔公眾的憤怒,但國寶無罪。當茅台隨「八項規定」的落實撤下公務宴請的餐桌,有些人認為茅台這下完蛋了。但國寶就是國寶,深厚的群眾基礎托起茅台的萬億市值。其實作為民族奢侈品的唯一「種子選手」,茅台只管釀好酒,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形象,不必把「百姓買得起」這個「結」套在脖子上。#還不夠14億百姓每人嘗一口#
傳統渠道商成囤貨商,而線上也非坦途
中國酒類主要分銷模式是多級分銷模式,全國總代理或省市總代理從廠家直接進貨(有些品牌還有地市級代理甚至縣級代理)。除歷史原因,酒類做為商品的三個特點使多級分銷成為主流:
第一,商品笨重、易碎、對儲藏條件有較高要求。因此物流成本高、風險大。酒廠自建渠道成本高、風險大。
第二,酒類是嗜好性消費品,消費者對品牌、口味都非常敏感。特別茅台、五糧液、劍南春名酒都有忠誠的擁躉,因而生產品牌溢價。決定一瓶酒零售價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成本、不是口味而是品牌。因此知名品牌對控制渠道有一定的自信。第三,酒類屬快消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消耗快、重複購、頻次高,消費者習慣就近購買。
各級經銷商作為品牌溢價的受益者以酒廠為盟主形成一個金字塔,具有分散成本、阻斷風險的作用,對酒企資金周轉及存貨風險分擔有極大益處。誰家渠道覆蓋地域廣,終端直抵消費者是王道,所謂「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酒企的命脈」。在很大程度上,中國名酒的成功都是渠道的成功。
處在酒廠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所有商家——代理商、批發商、經銷商、零售商……可以統稱為渠道商。通常渠道是厭惡囤貨、喜歡「走量」的,只有一種情況例外:明確知道價格會上漲。茅台酒廠給了渠道商這種信念。
普通商品的價格隨供求關係圍繞成本上下浮動。成本10元的商品零售價20元,廠商趨之若鶩、價格迅速回落,甚至暫時跌破成本價。因此普通商品的定價原則是「成本+行業平均利潤」。如果是知名品牌、廣告「轟」得猛還可以加點「品牌溢價」。
奢侈品定價與成本、行業平均利潤率沒多大關係,而取決於目標人群的支付能力和心理價位。茅台酒的零售價與80元生產成本無關。
2017年,茅台執行出廠價、零售指導價分別為819元、1299元。由於供不應求,願出高價者大有人在。漲價預期明確,渠道商成了囤貨商,千萬百計多囤少賣,致使茅台更加供不應求,漲價預期更加強烈。
本應充當從廠家通向消費者的渠道商,現在成了「無底洞」。通過財報分析發現茅台酒廠確實留了一手(20%~25%產能未釋放),但即便把這點產能放出來也是杯水車薪。這樣下去,茅台酒有可能成為單純的投資品。已有媒體警告「茅台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
茅台的對策一是將出廠價提高18%,二是提出「將線上銷售佔比從30%逐步提升至60%」,降低對傳統渠道商的依賴。
提價前建議零售價為1299元,實際賣到1800元;提價後建議零售價是1499元,終端價或將突破2000元。可見提價最大的效果是提高酒廠業績,對整治價格亂象作用有限。茅台真正需要解開的「結」是如何對等傳統的線下渠道商。首先,線上絕非坦途,早有黃牛「重兵把守」,2017年茅台運用包括阿里WAF蟻盾、騰訊天御及茅台電商自有異常用戶識別模型,覆蓋了機器、貓池、社交、故意偽造等多個方面,對用戶下單前進行了嚴格的甄別篩選,攔截黃牛用戶48.7萬人、關閉異常訂單5.32萬筆。其次,茅台更擔心的是失去線下渠道,會對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形成重度依賴。茅台今天的火爆來之不易,經銷商功不可沒。遠的不說,2012年、2013年茅台酒銷量激降,廠商要求專賣店必須按照以前的數量提貨、自行消化。正是在2012年、2013年主打產品銷售不暢的背景下,茅台加大了醬香系列酒的力度,除王子酒、迎賓酒等中低檔產品,還推出面向年青女性的「悠蜜系列果酒」(有藍莓、菊花、玫瑰等6種口味)。儘管經過歷年擴產,茅台基酒產能達到6萬噸,但2017年茅台基酒產量為4.27萬噸,「不敢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也是造成「飛天」難求的原因之一。線下門店對酒類零售不可或缺,它們是重要的展示平台和「流量入口」且無論「自提」還是店家就近送貨都遠比電商平台時效性強。2018年,提價後的茅台業績將更為靚麗,但是兩個「結」短期內看不到解開的希望。
最近一次漲價,網友質問「忘記讓百姓喝得起的承諾嗎?」「更喝不起了!」為什麼沒有網友抱怨買不起法拉利呢?看來茅台酒正大光明地宣示奢侈品身份還任重道遠。對傳統經銷商,無論回顧歷史還是展望未來,茅台都不敢徹底放棄。關於茅台業績提升潛力、萬億估值是否合理,請見虎嗅《財報透露的真相》專欄今早(2018年1月16日)發布的《茅台市值一萬億,高不高?》。
由於國家隊的強力干預,股市出現了較大變化,具體就是大盤績優股漲得比較厲害,比如茅台。其實也不是大盤績優漲得厲害,是國家隊入駐的股票漲得厲害,只不過國家隊喜歡大盤績優罷了。沒有國家隊入駐的,即使業績好,照樣下跌。比如一些醫藥股,業績很好,不漲還下跌。還有地產股,業績也都不錯,因為政策調控也是不漲,直到最近傳聞一些城市放鬆調控,這幾天才漲了點。
國家隊入駐,就是國家坐莊,既然有人坐莊,肯定就有人跟庄,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跟國家隊的庄賺錢的把握比較大,一幫基金經理肯定也是跟著國家隊建倉,這樣茅台之類的股票就被炒上去了,像茅台這種高價股,一手就要好幾萬,一般散戶是不會買的,拉高了也不用擔心散戶拋售。
至於以後會怎樣,很難說。一般莊家坐莊拉高後都是要出貨的,但國家隊有維穩發新股的政治任務,估計短時間內不會撤退,一幫基金經理也拿著,起碼賬面上有個好看的業績。但不知道這種局面能維持多久,一但有人開始兌現利潤,就不好說了。
謝邀。
我覺得別的答案都不用看了,這裡有點得罪人。但大部分答案,基本都是在隨著性子瞎扯淡,無證據無根據,基本都是經驗回答。
這個問題,我在12月初寫過一篇文章,但放在了公眾號上沒放在知乎。
我把鏈接放在這裡,裡面基本對眾多的誤解進行了解釋,我不在這裡複製粘貼了。
談談人民群眾對於白酒的誤解
我覺得很多人在茅台股價的問題上,都是經驗主義。問問自己,看到茅台股價漲那麼多,第一反應是憑著個人經驗去抨擊,還是先去問問為什麼,通過自己去研究找答案。
起碼,如果你要抨擊我的觀點,先把上面我的文章看了再有邏輯地抨擊。
市場,終究要回歸到看利潤,看估值,不是一個故事會。散戶沒跟上,或者被小盤股害慘了,自己想想你對你自己買的股票有多了解,你自己了不了解自己的股票值多少錢,你是否還抱有幻想,相信著併購重組借殼坐莊。
白酒的觀點之爭,實際上是市場新老風格以及政策新舊交替之間,讓投資者感到了不適應。
自己買的股票老跌,以前看不上的股票都漲瘋了,這不是市場現在錯了,是以前錯了。
現在的市場,叫糾錯,學術點就叫價值重估。
如果老百姓自己轉變成舊觀念改買藍籌股,早就掙錢了。
什麼叫做騙老百姓?如果上市公司有做假賬,虛假上市,違規減持,惡意炒作股票等一系列違法行為,這才是騙老百姓。
市場里不可能全是贏家,輸家永遠有。要改變命運,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今天的市場,一定比五年前乾淨,更是比十年前乾淨,以後會越來越乾淨。
我在公眾號發了這麼一段文字:
今天白酒大漲,希望大家沒忘記我12月1號寫的關於白酒的話題。
茅台的這次漲價,其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也希望更多人能明白出廠價和一批價的區別,不要被網上很多所謂的軟文帶跑,帶有邏輯的思考相當重要。
今天也有很多人指出,白酒漲不利於A股,不利於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怎麼能讓白酒漲那麼多,應該要讓科技股漲上去。
我對此的態度是,白酒漲,才是真正尊重市場。
的確,科技發展對於經濟發展很重要,但科技股普遍七八十倍甚至超過百倍的PE,你還要讓科技股再漲,卻要讓利潤增長非常好,但明年PE可能不到25倍的白酒下跌?白酒跌到10倍pe才是對經濟好么?
這其實是對市場的不尊重。一個好的市場,不該戴有色眼鏡,有增速有估值的就是應該漲,沒有估值只有故事的,就是應該跌。
當然,我也希望科技股能漲志氣,就像現在的京東方A一樣,讓大家都明白自己不是騙子。
再講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互聯網助推了中國經濟,但馬雲、劉強東、馬化騰、周鴻禕等互聯網大佬,還不是都喝白酒......
今年因供給側改革掙了大錢的鋼廠,如今還不是餐餐白酒......
時至今日,茅台已經不僅僅是一瓶酒
實際上它已經具備了金融衍生品的一些特質
甚至有了抗通脹的屬性
任何事物存在當然有一定的道理
只要不斷有人買,那股價就不會下來
但是只要是泡沫就一定有裂的那一天
大家可以回憶下人類記錄的第一次泡沫《鬱金香泡沫》
不謝邀。股票價格和市值都是指數級增長的,基數高的情況下增長自然更加明顯,不要總是試圖搞個大新聞。畢竟一個跌停下來,就是一條「震驚,貴州茅台一日內市值蒸發千億,相當於貴州2016年GDP的8.5%」,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
此外,市值是個存量概念,而GDP是個衡量國民經濟產出的年度流量指標,這兩個數據直接比較沒什麼實際意義,不要因此就想說明貴州茅台的市場非理性高估。而且市值這個概念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是一個用流量計算的存量指標,對市價和成交量很敏感。關於市值方面的理解,具體可以參見我之前寫過的一些答案,不再贅述。
沒什麼好看市值的,很多人還在扯茅台漲是因為他獨有配方問題,那我建議你把白酒股全部看一遍,茅台根本不是這一年白酒股里漲幅最大的。
五糧液,山西汾酒去年漲幅都超過茅台,前年還是ST的水井坊難道沒暴漲嗎?漲幅也不遜色於茅台啊!
白酒除了次新股里的金徽酒,兩個安徽的迎駕貢酒以及金種子酒,完全沒漲,甚至還跌,酒鬼酒小幅上漲,其他白酒全部幾乎翻倍的上漲。
所以這和茅台本身是不是唯一和獨特我覺得沒有絕對關係。
就是白酒被大量的機構和外資所親睞。
還有不要拿市值完全套用在GDP上,這是完全不對等的東西。二級市場的市值本身就是有很大溢價在裡面,他市值也包含了市場情緒等各個因素,但是GDP是個可以確切衡量的。
謝邀。
1月15日,貴州茅台盤中創下799.06元的高位,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市值相當於貴州省2016年GDP的85%,憑這一市值,躋身中國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第11位。
茅台成為A股最高股價或標杆,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
在歐美髮達國家,作為股市標杆,一般都是高科技、新業態、互聯網公司,或是金融企業,因為只有它們,才能代表著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從而引領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新方向。茅台真是一瓶醉生夢死的黃金液體。
為何飛天茅台真的能飛天?
茅台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企業,一隻股票,而是一個經濟現象的濃縮,濃縮出來的精品。
茅台是一個長期的有安全邊際的投資品,還有宏觀稀缺的現金流。
茅台已經不是一瓶酒,而是一種金融投資品了。
房價為什麼能漲上天,看租售比根本不合理,還是因為房子的金融屬性,比特幣也是差不多這個邏輯。現在茅台的購買已經嚴重限購,而且要預約,一種商品真的緊俏到如此地步?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但如果銷量沒有用於餐桌消耗,那隻能被作為投資品囤積。
當然,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就是茅台是中國第一牛股。無論價值投資,還是年年業績增長與分紅,都是一流的。茅台股價走牛當然離不開業績的支撐,沒人能否認茅台靚麗的凈利潤、毛利率。
茅台股價從2014年1月低位76.98元漲到2018年1月799.06元高位,已經翻了逾10倍。但是,茅台現在的動態市盈率36.44倍了,這已經是合理估值區間以上。所以不要再說什麼白酒沒有泡沫,啤酒才有,醬香型的白酒用力搖一搖也會有泡沫的,股價有沒有泡沫高位高強度震一震就知道了。
就歷史上的經驗來說,漲幅巨大的股票,在高位放巨量後一旦轉勢向下,90%都將出現起碼一次50%以上的深幅調整。另外10%會做橫盤調整,跌幅也起碼20%。
茅台是好企業,投資者要珍惜。但是漲幅太嚇人了,炒作要適當,別走火入魔。別以為酒是拿來炒的,不是用來喝的。
如果任由茅台爆炒必然有崩盤的一天,物極必反,到時候會引發藍籌股集體下移估值,不知到時候GJD辛辛苦苦人設的假牛市會不會瞬間崩塌?
謝邀。我看有些評論講泡沫、市盈率,講成本,其實都有些形而上了。但凡商品,本質上都是供需。茅台的漲和中國的房地產一樣,不是由成本決定的,是需求遠遠大於供給。每股八百很多人覺得太貴了,但你怎麼知道它不會上一千?謝國忠零幾年就開始講樓市有泡沫,十幾年過去了,又漲了多少倍?中國這種體制加人口數量,註定是西方現有經濟學經驗解釋不了的。
茅台走了個 即使在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裡也未必能走的到的股價
茅台還是那個茅台
這是有預謀的
現在市場上茅台很難買
花個200億搶光市場上茅台 過幾年還是幾年陳
至少跑贏通脹沒問題
再撬動股價 收割幾十倍收益
赤裸裸的攪亂市場 操縱股價證監會不管 工商不管
說明有高人在裡面
膽子大的幫忙抬轎的時候吃塊肉
運氣差的接了最後棒裝死的話 估計和兩年前40買中國中車 差不多了 當時中國中車比波音加空客市值還高我覺得貴州省才是最受傷的,一家酒企的市值相當於全省2016年雞滴屁的85%……這分明就是百畝蘿蔔地里長出一顆七兩人蔘哪。
暗自腹誹一下,我估計貴州人民可能是人均全國最少能喝到他們家鄉特產的群體。相比之下,北京的二鍋頭簡直仁義,無論牛欄山還是紅星,至少85%的北京人都可以買得起。最後讚美一下俺們那旮瘩的肖爾布拉克,便宜實惠,惠而不貴。PS:質疑我拿市值和GDP並論的同學應該多看新聞,很多年前就有媒體報道拿企業市值和GDP比較以直觀顯示了,這些年更為普遍。品牌利基的力量
我各種名酒都喝過 個人以為沒太大區別
這酒喝了無法保證長壽 該何時死還是何時死
和中華煙一樣致癌一樣
從這點說所以肯定是泡沫
多說兩句吧。
當恣意奔流的資本沒有穩定的投資途徑,那就必然像做局開賭檔一樣展開欺騙——誰跟風割誰。數字貨幣還是茅台都是一個意思。
穩定的發展下,資本相對溫和;發展停滯,多餘資金無處安放,樓市進不去股市不敢進生活基本物資需求不讓進,你想讓它去哪兒?它必然走上坐莊炒作之路。炒茅台股票跟炒蒜炒姜炒豬肉並沒有大的區別。只不過割一波貪圖小利愛跟風的有錢人比割老百姓的豬肉剛需更不容易被當局管控罷了。
畢竟多餘的貨幣也需要蒸發掉,當局何樂不為。
——以下原答案——
謝邀。
早早就提示過了,盡量不要投機。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就要早進早出,沒這個判斷能力,就不要跟風。債務違約大爆發的時代,韭菜跟風不僅容易被割,而且容易被連根拔起。
看看最近的新聞,我就說會更精彩嘛,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什麼說唱歌手啊什麼的,烏煙瘴氣。
海航集團資金平台債務違約。海航什麼規模大家看看。
內蒙天津gdp也承認不實,這是什麼意思大家看看。最近的食品價格只是受到春節的影響么?那因為去產能直接導致的原料上漲間接導致的化肥漲價又是幾個意思?我會密切關注樓市和信貸方面的消息,以及3400點的股市究竟還能守多久。
這波大戲剛開始,還是那一句,我們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工作守好,現金藏好,板凳拿好,花生瓜子茶水準備好。巴菲特其實不是什麼股神,因為他沒有經歷真正意義上的牛熊循環。但是他深諳一個投資的終極秘密:他知道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國家並做對的事情——持有,他賭的是國運。
茅台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一個盛世的中國,還有什麼比持有一個具有歷史底蘊、知名並且又是生活必須品的股票更能闡述投資一詞的呢?
1. 白酒可以儲藏
2. 品牌定價權3. 漲價預期4. 二級市場與實體經營的聯動5. 兩年前開始的市場風格切換很多人感受到第五點,但其實前四點產生的疊加效果可以超乎你想像。
試想,茅台公司和渠道的經銷商都是持股人,對於白酒這樣儲存期超長的品種,只要能形成一致的漲價預期,各方會做什麼反應?二級市場捂股,實體渠道惜售,這樣既能推高股價,又能坐實茅台的財務數據,經銷商手裡的存貨還能升值,構成了不斷強化的正向循環,市值當然上天。
其實不單是茅台,近半年白酒行業巨頭的股價都有大幅上漲。除了品牌溢價不如茅台,上面說的邏輯對其它白酒企業也適用。
我不認為茅台的上漲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的布局,但隨著賺錢的套路慢慢浮現,有人看懂了就進場干,也再正常不過。
當然,以上猜測只是個思維遊戲,本人沒有任何證據,也不負任何責任。這個問題我早就答過了呀!
漲高了的股票不買哦,這是我幾千萬的學費得來的
好吧,這個話題我也表達下作為茅台股票持有者的看法。
目前為止,這個提問的下面的回答基本都是扯淡!
茅台值不值10000億市值。
我想問,阿里值不值3w億市值,騰訊值不值3w億市值。
阿里,騰訊只是平台。
其產品並沒有核心技術,靠的是市場壟斷性。
阿里17年3季度凈利500億,2017年收入是1500+億
騰訊17年3季度凈利500億,2017年收入是1500+億
茅台17年全年凈利預報400+億,年收入是700+億
茅台營收是騰訊阿里的一半,凈利只略低100個億
但茅台的毛利率是90!
冠絕全中國!
什麼樣的企業的毛利率可以高達90的?
因為茅台擁有絕對的核心技術釀酒配方。
這是茅台在市場中可以長久處於壟斷地位的核心護城河。
很多人質疑茅台的未來銷售。
1,茅台的銷售對象人群一直以來就是中產以上人群。
2,茅台的銷售人群的年齡一直以來都是30以上人群
3,茅台的現貨供應一直趨於緊張
我很奇怪,現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的產品,為什麼很多人就是要質疑它的銷量呢?
這是什麼邏輯?
茅台18年開始進軍多元化,目前看到的公開信息是將大舉進入金融業。
當然茅台的股價的確有一定的泡沫,但A股市場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存在泡沫。
以茅台在同業中的壟斷性地位,給予一定的溢價估值過分嗎?
畢竟,連華大基因這種不明不白的所謂基因檢測公司,股價都能達到200以上。
茅台實實在在的業績擺在那裡,哪怕享受高達50倍pe又如何?
茅台其實到了要擴張其股本的時候了,問題是國企搞高送轉比較麻煩。不然10送30後各位還會覺得它股價高嗎?
茅台的股票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價格了,其價值已經延伸到衍生品。以茅台的股份你都能拿去券商做質押套現了。不信,去試試?看看有沒有人接,800的股價,你以700的價格去做質押,你看有沒有人接盤。搶!
如果有人問我茅台的股價可以看到多少。
套用一句某私募基金經理的話:到茅台酒降價的時候,那茅台的股價也到頂了。
另外,還有個風險。
就是茅台酒廠的采水源地出現環境問題。
不然,你們想它跌?
這白酒怕是已經成了啤酒了。
缺月梧桐:2018 年哪些股票值得現價買入,持有一年?為什麼?
我明天就去入茅台。
咳咳咳咳,
1949年加入國民黨了?
==========
1949年加入國民黨了
存在即合理
推薦閱讀:
※五糧液的1+8+9工程是什麼?為五糧液帶來了什麼樣的轉變?
※如何看待 2017 年 11月貴州茅台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已經突破 9000 億元?
※小曲酒生產各階段的用水要求是什麼?
※中國白酒怎麼排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