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專業讀研是在國內和國外讀各有什麼利弊?

本人在是土木工程的大二本科生,一直在準備出國讀研。但聽說很多一直在國內讀書,讀研讀博下來的人發展前景也很好。所以想問下上述問題。


謝邀。

鄙人研究生階段就讀於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結構工程專業,恰逢臨近畢業準備回國就業,而平時一直跟國內外的碩博同行有所交流與接觸,所以結合自己的經歷大概談談。因為我自身的海外經歷局限於荷蘭,可能與其他國家地區有所不同。因此下文所指的國外主要代表歐洲大陸的情況,英國美國不在其列,但是應該有相似之處。拋磚引玉,望知友補充。

首先,答主在問題評論下提到"國內都比較浪費時間「和」國外讀留下可能性又不大「,我個人覺得這個是非常講究個體情況的結論,不能一概而論。國內大學三六九等,國外亦然,因此在不同的學校的體驗是非常不同的。下面我將就 專業設置與培養計劃, 學術氛圍與環境,就業與職業發展,這三方面談談國內外的差異與利弊。主要針對碩士,PHD方面只談談自己從好友處得到的信息。

專業設置與培養計劃方面

徐騰飛老師在另一篇橋樑與結構工程的聯繫是什麼?問題下已經提到了,我國的土木專業劃分是分為了工民建,橋樑與道路,岩土隧道大概這三個方向的。而國外的土木首先是有一個大土木的概念,因此像水管理和水工結構也是劃分在土木下面的,這個對結構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接下來會講到這點。而按照中國的小土木定義,可以歸類為土木工程類的一般有為結構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和岩土工程(geo-enginnering).

因此,雖然國內是把工民建和橋樑分開算為兩個專業的,而在國外這個統一划分到了結構工程下面。而我們學校結構工程這個大方向下,也沒有劃分為建築結構與橋樑結構,而是分為了鋼結構與木結構(steel and timber structure), 混凝土結構(concrete structure) 和 結構力學(structural mechanics)等細分方向。而不同的細分方向主要體現在專業課(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上的不同,而還有很多公共課程(結構動力學,桿繫結構分析)是一起上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國外比較強調對於結構這個大概念的理解,以及解決通用問題的能力,因此像我學鋼結構的畢業以後也可以去做offshore那塊,因為基於鋼結構的一些拉壓問題,穩定問題,疲勞驗算其實是通用的。而國內至少在本科這塊,強調不同結構形式的差異,對同一結構形式的研究可能更加細化深入一點。

而在培養計划上,荷蘭這邊的碩士教育一方面作為博士研究的預備,強調一定程度的自主科研能力,更多的側重於理論與實際結合,強調實際應用能力。我們學校土木是2年修滿120個學分(相當於國內80個學分),其中課程(包括上課,課程設計)60學分,實習加上小論文20個學分,畢業論文40學分。一般情況下是一年的時間修完理論課程與實習之類的,一年時間用來做畢業論文。而理論課程的學習是直接與實際應用掛鉤的,譬如鋼結構設計等課程是結合歐洲規範並按 ESDEP (The European Steel Design Education Programme)的統一標準來講的。計算能力並不強調,但比較強調對於概念的理解和規範的調用能力。因為荷蘭的junior engineer一般是做結構分析計算的,基本不從事畫圖工作,所以畫圖的能力也不被強調。總之培養上比較側重結構分析能力,對於各類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同時據我所知,歐洲碩士基本沒有採用國內的導師制度,因此不存在幫導師幹活的問題,但是第二年做畢設的時候需要自己聯繫由學校老師以及畢設公司負責人組成的4到5人的答辯委員會。

同時需要強調是,歐洲這邊一年是4個小學期,每個學期6到7周的課程學習,1周的考試準備,2周的考試周,我們專業掛科率一般在40%到60%之間。大部分課程有兩次考試機會(本學期期末和下學期期末),同時課程每年都是可以選,對於一個2年修滿學分畢業的人,雖然考試難度相對較大容易掛科,但是基本上也有4次考試機會。同時考試形式比較多樣,一般有筆試,口試,小組作業,各類報告和presentation.,穿插平時還有不同類別的作業,總之學習強度還是比較大的。

因此就這個方面而言,歐洲碩士這邊的優點是學習強度大,側重解決通用結構問題的能力,側重工作中處理實際工程問題,寫報告和作報告的能力以及團隊溝通協作能力,而缺點是缺乏對不同結構形式(建築,橋樑)的深入學習,缺乏實驗室經驗,同時主要側重的是當地的規範和情況,因此在回國就業上會面臨一定的問題。

----------------------------------------------------------9.11晚餐時間更新-----------------------------------------------

學術氛圍與環境

學術氛圍和環境其實是一個相對抽象而主觀的概念。我就大概說說自己的感受和從各類朋友處得到的信息。就我個人的理解所謂的氛圍與環境,可以理解為由周圍同學的素質,以及老師的學術水平尤其是授課水平以及對待學生的態度,還有學校整體配備的硬體設施構成。

我本科就讀於某土木為非重點專業的985,而研究生在TUD。就同學這塊我個人感覺是目前同學的整體素質,包括學術能力,個人修養和獨立思考能力等的平均水平,是要高於本科同學的平均水平的。尤其是在國外碰到的學霸的數量是高於國內的。我想這可能取決於首先我本科土木為非強勢專業,所以導致很多同學如我一樣當年是調劑到土木的,因此對土木既談不上熱愛也談不上是就業上的第一選擇,而研究生這塊大家經過了再選擇,無形中就篩選出了一批願意在本行業繼續做的人,同時TUD比較奇葩的一點是除了卡GPA和語言(雖然標準並不高),在篩選申請的時候,是只招收國內211大學的畢業生(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個情況),雖然這對很多非211學校的牛人不公(估計他們也懶得來TUD倒是),但是還是不得不說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但是就橫向比較而言,我自己的觀點是土木國內外,以土木為強勢學科的學校的同學素質應該差別不大。甚至個人覺得清華同濟在讀碩士的整體水平,是高於大多數海外土木碩士的。從幾位在同濟讀書的朋友反饋在看,他們的學習強度,競爭壓力一樣的非常大。同時必須得指出的是,中國的土木行業是一個比較強調人脈積累的行業,因此同濟清華碩士的校友優勢,我覺得是任何海外土木碩士都無法比擬的(注意是碩士,PHD另當別論)。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有熟悉同濟清華的朋友補充。

而就師資力量而言,國外確實相對有數量較多的國際上知名的學者,搞不好給你上課或者帶你畢業科研的某個老頭子就是行業的大牛,然而教授的學術水平與其授課水平未見得是直接掛鉤的。至少對於TUD,並沒有覺得老師的授課水平有多高,甚至有部分大牛給我感覺明顯是在混課。而對待學生的認真程度上,差別也比較大,有特別認真負責,一字一句改論文的,也有馬馬虎虎比較敷衍的。因此教師這塊,至少TUD沒有給我感覺是有多大的優勢。這裡也是給期待出國就能獲得精彩的課堂體驗和師生互動體驗的潑了點冷水。因此師資力量就碩士教育我認為國內外同等級別學校基本沒有太大差別,不要過分美化國外的師資教育質量。

但是平心而論,國外的博士教育質量,我覺得國內哪怕是清華同濟比起來,應該還是存在差距的。一方面科研資金在國外比較綽綽有餘,相應的實驗室等硬體設施也配備得比較完善,另一方面國外學者間的交流相對頻繁,尤其是歐美學者間的,PHD作為科研從業人員,處於這種比較前沿的氛圍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就行業發展速度而言,歐美國家基本過了大興土木的年代了,有些工程也就是小打小鬧,跟國內動不動就上百上千億投資的大項目是完全比不了的。而科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產需求推動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目前舉國都追求高層超高層大跨結構,這些「超」「大「對行業前沿科技的發展,無疑是有很強的推動作用的。至少我個人覺得中國的高層抗風抗振這一塊的研究水平已經超過了荷蘭了,當然荷蘭一沒有什麼地震二不追求高層,自然也就沒有相關研究的必要。國內目前主要的研究議題我不大清楚,但是我們專業幾個教授基本就是在做高強度鋼,新型材料,鋼筋混凝土複合結構以及疲勞之類的,追求的是結構優化和加固,高層大跨之類的基本是空白。所以我覺得土木領域國外的硬體設施和科研能力領先國內,但是發展速度應該沒有國內快。

總之,就這學術氛圍環境而言,我覺得碩士這邊國內外不分伯仲,甚至清華同濟的整體實力優於國外很多學校,但是博士這塊能夠出國讀,還是會更好一點。

-----------------------------------------------------9,12晚餐時間更新----------------------------------------------------

就業與職業發展

忙了一天,晚飯時間把最後一部分寫完。就業與職業發展,我想應該是題主主要想了解的,這也是很多土木學子真正關心的問題。而於此同時,也這是在不同論壇包括知乎這種地方爭議比較大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非常的不同,可能適合A的職業規劃對B而言卻非常不適用。所以這部分我將分為,國內就業和海外兩個部分來談談土木專業出國的利弊。

根據我自己找工作的經驗,就是土木歐美碩士對於回國進入設計院這類的單位實際上是沒有太大幫助的,甚至在有些時候還會做負功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大環境是,不管是不是土木專業的,包括整個工程領域,單純的一個海外碩士學歷已經不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點了。中國的海歸越來越多,而很多HR自身也是有著留學背景的,因此整體的趨勢是越來越看實際的能力,而所謂的學歷,哪怕再耀眼很多情況下也僅僅只是獲得面試機會一個敲門磚而已。

而回歸到土木行業,情況會更加特殊一點。首先,土木領域國內的龍頭企業主要還是國企,而國企在用人上會相對僵化並保守一點。據我所知,現在很多大型的設計院對土木的海歸基本是沒有什麼概念的,有一半是好奇,但更多的是由於未知而導致的不信任。因此他們在用人上,會更加趨向於使用國內土木名校的畢業生。這也是我最近在找工作的一點體會。再者,很多設計院,招聘採用的是應屆畢業生提前實習的手法。譬如14年夏天入職的員工,他們會提前一年或者半年錄一些應屆的實習生,然後根據實習表現和面試等來決定是否錄用。極端一點的情況是只在實習生裡面招聘。這就導致有意回歸就業的碩士在找工作上,會面臨很多麻煩。譬如時間上沒法協調,或者溝通不方便(我自己就打過很多次skype電話)。

其次,土木行業另一大特殊性是由於國內外土木發展的大環境導致的。中國有中國的一套規範,而歐洲用的基本上是eurocodes.縱使基礎理論知識差不多,但是規範的轉換會有一個需要適應的過程。再者,如我前文談到的,歐洲的土木碩士教育非常強調的是結構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畫圖能力並不強調,因為他們的結構諮詢公司的畫圖工作一般是交給類似於職高的畢業生做的。而中國的設計院剛進去的新人主要還是畫圖狗。所以也是會有些許不適應。(不過聽國內的朋友說,他們接受畫圖的訓練也比較少,主要還是看個人自學什麼的).

而在國外的就業,我只知道荷蘭建築結構和道路橋樑這塊,從08年以後,外國學生基本很難找到工作。我認識的學長學姐,其中很多比較優秀的,基本都轉到offshore那邊做鑽井平台結構設計之類的去了。因此可以對於一個志在做建築橋樑結構的國內土木出身的學生而言,國外的工作機會會相對少一點。當然這是針對大環境,不是針對個體情況。同時,我相信很多出國讀書的朋友,都是想在國外積累一兩年經驗再回去發展的,那種實打實一開始就打算移民的我很少見。因此這就面臨一個問題,如果回國工作還是想考結構岩土之類的證,要從事建築橋樑結構設計的人,在海外轉行做offshore等臨近的專業,對於回國就業的幫助其實是不大的。這是我一個在國外工作了三年的學子給我說的原話。畢竟中國講究的是小土木,設計院一開始做的事又非常的細化,所以沒有相關的行業經驗而只是空有一個海外的背景,無論是個人職業發展,還是針對公司錄用你時候的考量,幫助都不會太大。當然這是我覺得針對土木的情況,換個行業,譬如做產品設計,或者IT金融類,我覺得國外幾年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大部分情況下是加分的。一來國內外行業模式差別不大,以後回國就業銜接度很高,而國外起步工資是高很多的,二來這些領域國外的發展還是領先中國很多的,幾年的前沿經驗對於自身職業成長非常有幫助。

另外我在題主的回復看到他提到「國外讀書留下的可能性不大,最終還是要回國工作的」的話,我想這也反映了很多想出國讀書的同學以及周圍評判他們的人的一個心理狀態即 出去讀書,留在當地即是成功的一種體現,而如果讀完回國或者最終要回家發展,是因為沒法留,是一種失敗的體現。

其實當年出來讀書前,我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但是在隨著年齡增加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不是應該這麼簡單的用留不留什麼來判斷留學價值的。所以現在有時候碰到不明白情況的親戚朋友說留下來多好呀回來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啊之類的,我一般都是笑笑不做太多解釋。這個話題展開來講比較宏大,可能又扯到知乎一度很火的什麼移民不移民之類的問題了,但是這裡還是多言幾句簡單談談自己看法:

我覺得,出國讀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應該以學習知識和增長眼界,鍛煉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為第一要務,至於讀完以後留不留這種東西,可以大概規劃一下,但是最好不要以此作為自己的首要參照標準。除非是真的覺得在中國完全活不下去了,打定主意出去就是要移民(在我看來真正發生這種情況的極端少),一般情況下,對於讀書後的去留有個大概規劃即可,至少在出去前不要拘泥太多。我出國前就拿工作移民問題問過幾位學長,他們告訴我的也是類似的答案,2年過去了,我也慢慢明白他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人其實是環境的產物,而人的思維也是會受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動態變化的,而出國就是一個周圍環境的大變動,所以很多想法真的是會變的。我忘了在知乎一個什麼問題下,看到有人說 出國留學,是一個以平等的姿態去另一個地方學習,所以留也好,回也好,對於強者而言,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所以他們在覺得該留的時候會義無反顧,也或許會在適當的時候選擇回去,這些是不分優劣的。作為一個在海外生活了兩年也接觸過不少優秀前輩的人,對這句話深以為然。

最後回到本題來,排除了出國是以留為參照標準這個條件後,我覺得作為一名土木從業者,從綜合能力發展來講,出去讀書一兩年,是比在國內讀個普通學校的土木要好的,但是如果有機會進入國內的一流土木院校,而自身又明確規划了以後國內的入職考證的事情,那我覺得應該首先選擇同濟清華這樣的學校。畢竟這類大學出國交流的機會也很多,碩士或者本科期間,利用交流的機會,出去看個半年自身體會一下再做決定也是不會錯的。其實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不會選擇在TUD讀碩士,而是會選擇盡量去國內的一流土木名校,學習期間來TUD交流個小半年即可。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後悔什麼的,畢竟TUD真的是個非常不錯的學校,自己各方面也成長了不少。只是選擇在國內讀土木會更加符合我目前的職業規劃,也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

總體而言,土木在國內讀研的利是能夠積累一定的人脈,並更加熟悉國內的行業操作,在國內求職上名校具有很大優勢,同時同濟清華基本也雲集了中國土木最優秀的人才,對於留在行業內發展是非常有校友優勢的。而弊或許就是可能要花時間給導師幹活打工。

出國讀研的利是能夠更加專註的學習知識,同時增長眼界,全方位鍛煉個人能力,並獲得海外工作的一塊敲門磚,弊是失去了國內的部分人脈聯繫,回國求職上可能會面臨一定的不方便,同時缺乏特定結構的對口經驗,學習內容相對寬泛一點。

大概就這麼多了,謬誤之處望指出。

以上。


這個事情我也糾結了很久,問了挺多人的,自己也去了伯克利交流了一個學期。不多逼逼,總的結論是,出國了就別讀土木,趕緊換專業。


對就讀國內土木的了解並不深刻,就重點分析一下國外土木的利弊吧。

一般來說土木工程專業在國內外都有一些細分的方向,如橋樑、隧道、結構工程、建築工程管理、交通運輸等,就申請而言,結構工程、工程管理是申請人相對較多的方向,而後者申請難度相對較低。

下面我從工作內容來幫大家區分一下結構工程和工程管理這兩個方向。

結構工程主要是負責設計工作,畫圖紙什麼的,一般是辦公室辦公,很少去工地。

工程管理是經常去施工現場的,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工作內容主要是協調圖紙和施工的關係。

這個方向在美國想進大公司有一定難度,而且基本是本土居民壟斷。因為這個職位基本是在工地管理工人和協調合作各方事宜,交流需求頻繁,所以語言和融入當地文化風俗的能力至關重要……並不是什麼種族歧視。

在美國大學,土木工程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結構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大地工程(GeotechnicalEngineering),

交通工程(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水利工程(WaterEngineering),

建設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材料科學(MaterialScience),

測量學(Surveying),

城市工程(UrbanEngineering)。

以哥大為例,哥大的項目是修夠10門課就可以畢業,其中有6門課要求必須是土木相關的,另外4門只要是工學院開設的就可以,即使是CS的課也行。

個人建議這4門課可以選CS相關的,如果畢業後不在土木行業就業,轉行的話會很有幫助。4門CS的課程修完之後就可以申請CS學位,再修足CS剩下的課程就可以畢業了。我也聽說過一入學就申請轉專業的,這需要學生自己關注,多了解。

如果在國內修過CS的課程,經學校認可後,也可以抵學分。另外6門土木限選課建議大家職業目標明確的話可以少選力學分析、有限元分析等這種理論的課程,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基本用不到或用得很少。砌體結構、鋼結構、木結構、混凝土等等這些方向的知識都要會,實際工作都會遇到,而且工作中沒有隻偏重哪一種,都很重要。

大家可以多選些實用性強的課程。哥大土木沒有特別突出的方向,哥大的土木有十多個professor,差不多一半來自業界,一半專做學術研究。每個professor的研究領域各有千秋,偏重不同方向,比如有的關注材料、有的專註地震,還有的在做有限元分析等理論研究。

美國的土木工程專業排名與美國工程學院排名基本上保持一致,UCB(美國地震都集中在加州,所以加州的大學在抗震這個方向都不錯)、UIUC、斯坦福大學、GIT等學校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傳統名校,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CMU、賓州州立大學等學校也非常強,但是在這裡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大家在選擇學校時要全方位考慮,地理位置是對就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對土木專業來說,好的就業前景還是要以大城市為依託,畢竟大的工程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哥大的土木專排不是特別靠前,但是哥大在紐約就是業內No.1,紐約大部分同行都是哥大畢業的。而且哥大的整體環境很好,相當有錢,導師很多業界大牛,有不少大公司的高管。而且校友推薦很容易,美國的企業文化是很鼓勵內部推薦的。

哥大有一些校友與在校生的見面會,找工作時可以利用一下。「土木在美國已經是夕陽產業」的說法明顯片面,總的來說,工程類專業在美國的就業形勢是很不錯的,視具體專業有所不同。但留在美國不一定比回國機遇多,這是因為美國很少再建大房子了,很多公司接的項目大部分是七八層的樓,基本不再有高樓大廈。

相比之下,橋樑的發展前景比較好,項目的錢也多,而且都是大公司在做。但是干同樣的工作美國的待遇比國內稍微高一點,而且不怎麼加班,在美國加班費是按小時計算的,而這一行加班在國內是家常便飯。

此外,遇到經濟危機時容易裁員,而且被裁掉之後國際學生就沒有工作簽證了,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經濟形式會影響土木工程專業就業,在經濟低谷之後會出現對就業需求的大幅增加,因此,社會對於土木工程專業就業的需求趨勢相比於全國經濟發展趨勢,有滯後性。說到薪酬,剛畢業時平均年薪大概$50,000,在同一個公司干到10年一般會到manager的水平,稅前年薪大約$100,000。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創業。跳槽可以作為漲工資的一種途徑,跳一次工資能漲大概20%左右,有的人為了漲工資會選擇從一家公司跳出去再跳回來。跳槽難度因人而異,看你的技術水平和經驗積累。

找工作主要有三種渠道:校招、海投(推薦Linkin)、內推。

來哥大校園招聘會的公司都挺好的。但是因為用人公司招國際生需要付大約$2000/年的F1B費用,大家都知道現在H1B的競爭幾乎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態,所以僱主會比較猶豫,一般不會當場錄用。而海投是找工作時一定要走的步驟。

上面也提到過,美國是比較鼓勵內推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校友和老師這些業內資源。如果有機會去大公司實習也挺好的,實習生的工作和正式就業後的工作內容基本一樣,還可以提前了解這個公司對發放H1B的態度。

實習也可以走內推的途徑。哥大土木的畢業生基本都去了紐約地區的大公司。Parsons Corporation(做橋的)、柏誠集團 Parsons Brinckerhoff(橋樑、房屋、岩土、地基都做)、還有Thornton Tomasetti(超高層建築)等等。

以個人的經驗來看,申請土木的master,硬體方面,GPA最重要,其次是TOEFL,最後才是GRE,有GRE考得很差的都能被錄,當然GPA很高。土木工程專業不像CS那樣看重實習和科研經歷。如果想在本科生階段熟悉一下研究生經常用到的軟體,不妨學一下SAP2000或ETABS,這兩個換湯不換藥,掌握一個就夠了,SAP2000在國內大學有應用,我當時學了一周就搞定了,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

另外,哥大對中國學生比較友好,此外,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考慮女生。哥大土木女生佔一半,這是不符合這個專業的男女實際比例的,可見哥大對女生的錄取政策有多友好。有人擔心哥大是否控出身,這個我不敢苟同,美國人最多也就是聽說過中國排名前5的大學,再往後根本不了解。而且來自瀋陽建築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北建工等學校的學生都有被錄的。"


利弊很難講清楚,加上這些年國內的好的高校上升勢頭明顯,科研水平不比國外一般學校差。但是有一點要清楚,人應該多出去走走看看。即使在國內讀研,也可以分出一個學期去國外交換。或者本科的時候也可以這麼做,如果條件允許。

再者,如果國內不能順利保研,與其掙破頭去那些名校,還不如考個英語申請國外的學校呢。


歸宿一般是:1.去業界,2.繼續做學術. 畢業後生活的地方:3.國內,4.國外

選擇組合:

1+3: 國內讀研.

pro: 1. 學習中國規範 2. 積攢人脈實習各種社會經驗 3. 考證

con: 1. 可能眼界沒有留學的開闊,不過只要努力,照樣能夠出人頭地.

感覺個人導向是畢業後直接工作,並做土木相關的工作.在國內讀研比較靠譜,一步一步,只要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情,最後都可以生活得不錯.當然要在一個很好的學校讀碩士,領導會比較重視

2+3: 國外讀博

pro: 1. 國外的對比在國內的同學,國外的訓練強度普遍大.課程難,內容多,通過率低,還要把外語學好.國內可能有來自導師的壓力,要幫老師做各種研究,雖然也能鍛煉人.但是只是眼睛很狹窄的一塊.

2.國外的研究普遍比國內做的好

3.不同文化,開闊視野.接觸到不同的人,思維更活躍

con:1.費錢費時 2.都在農村,不如國內豐富多彩 3.很多事情都要自己解決

缺點都算不上缺點.如果立志做一個純粹的學術狗,這些都看得比較淡,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專業中

2+4: 同上,也是國外讀博士

1+4: 國外讀研

pro:要想在國外工作,當然要在國外讀研

就土木行業而言,最大的市場還是國內.如果硬著頭皮想找土木行業的工作,傳統的設計可以選,最好還是能夠懂一點其他的東西,比方說建築,管理,編程,機械,電子.就業面更廣一點

我自己的經歷:

我是本著以後想長久留在國外才出國的.但是在國外,如果繼續讀土木,覺得是越做越窄.就業方面,工作不好找,工資也不高.研究方面,傳統的土木結構基本上沒有新礦,前沿的都是要麼偏力學計算,要麼偏材料.基於這些考慮,我小小地轉了一個方向,在國外讀計算力學,以後實在沒飯吃,就去當程序猿.

總之,把自己的能力提上來了才是關鍵.


目前國內在讀博士,岩土工程專業,工作室里有出國讀博的,也有認識出國讀碩的人。關鍵不在你在哪裡讀書,而是你讀完書後想幹嘛,回國還是在國外工作直至換國籍,從事的工作是一線工程單位、研究所還是高校,這才是最該好好考慮的吧(苦笑臉)。身邊看過好幾個國外畢業回來做老師,各種水土不服,國內出去的一開始也是各種隔著幾萬公里獨自痛苦糾結。

以自己和身邊人的經歷為例,畢業進單位的話,國內讀碩完可以去設計院和一些甲方,但是起點和工作強度都不會很理想(排除關係戶),國內讀完博士可以去政府(自己百度深圳羅湖區招博士),去甲方(上一屆畢業的去的某單位年薪開20W+,並且上升通道和普通碩士不一樣,清華的博士工資還要再漲),去一線單位但起點不一樣。

要進高校的話,現在競爭非常殘酷,並且普遍歧視土鱉(未出國人的自嘲),大多都需要出國搞點名堂,拿個頭銜回來從副教授開始,拿基金干項目進入正軌,否則以後高校變成合同制,沒了鐵飯碗日子,冷暖自知

工作室里一個博士說的一句話非常贊同,無論做什麼一定都要早做準備,不能混過去

之前有和一個本科的小學妹也聊過這個,作為半個過來人(請別鄙視我裝逼=-=),學弟你自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以上,共勉


國內的土木專業學生申請國外的土木碩士和博士學位時,一般會有兩個困惑:

1、申請方向

國內大學土木專業和國外的設置不同。國內是小專業制,在本科期間就對土木下面若干專業有細緻的劃分,如建工,橋樑,地下,水利,岩土,道路交通等專業,一個道路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能完全聽不懂橋樑和岩土專業同學在聊什麼。

而美國土木專業本科只會在最後一年左右分方向,而且可以自由修選其他方向的課程,因此大部分美國本土的土木專業的學生,背景知識一般包括各種數學和基礎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等,還有工程科學類課程和人文社科課程,很少有更細緻的專業課程。

國外土木專業的研究生項目,一般設置在工學院下面的土木工程系,也有的會單獨設立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一般包括9個細分方向:

? 結構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交通工程(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水利工程(Water engineering)

? 建設工程(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

? 測量學(Surveying)

? 城市工程(Urban engineering)

專業排名第一的ucb設置了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已從傳統的土木工程理論研究逐步擴展到了包括環境工程、管理學、地球科學、材料學、運籌學等多個交叉學科研究領域。

斯坦福的土木環境系擁有著建築設計、大氣與能源、建築工程管理、環境工程與科學、環境流體力學與水文學、結構工程與地質力學等六個方向,其也是為數不多的將建築設計放在土木系底下的學校。

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施工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建築材料(ConstructionMaterials);

環境工程與科學(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Science);

環境水文學與水利工程學(Environmental Hydrology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學(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結構工程學(Structural Engineering);

交通運輸工程學(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八個方向。

GIT設有獨立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目前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

結構工程學、機械與材料(Structural Engineering,Mechanics andMaterials);

地理系統工程學(Geo-systems Engineering);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學(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環境流體力學與水資源(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and Water Resources);

環境工程學(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建築工程學(ConstructionEngineering);

密歇根安娜堡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包括

施工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環境與水資源工程學(Environmental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岩土工程學(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結構與材料工程學(Structural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四大研究方向。

CMU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包括四大研究方向:

高級基礎設施系統(Advanced Infrastructure Systems);

環境工程、科學與管理(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cience,and Management);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

機械、材料與計算機(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omputing);

由此可以看出,國外的土木工程專業大體設置相同,不同學校各有其特色,通常國內橋樑、岩土、水利專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對應國外的結構、岩土和水利方向,另外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生也有對口的方向,而其他任何方向都可以申請材料、建設工程和施工管理類方向,只需要滿足其先修課要求即可。

2、將來在國內國外的出路如何

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量大,土木專業本科生較容易找到工作,一般工作領域包括:城市建設、公路建設與維護、鐵路建設與維護、機場建設與維護。工作單位包括建設單位(甲方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質量監督站等。

一般情況下,監理單位接受建設單位的委託,對工程項目進行監理,以協調組織建設單位之間及其他監理單位之間的良好協作,推動項目順利進行。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以本科生為主,研究生一般進入甲方、設計院和質量監督站。

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因此很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會面臨從技術崗轉為管理崗的挑戰。

另外,由於土木工程專業涉及材料、力學、建築、計算機等多學科融合,新技術的掌握也是未來職業發展迅速的必備條件,如計算機模擬模擬,信息技術,智能控制,智能交通,虛擬現實,全球衛星定位,遙感,感測技術,智能材料等。探索太空、發展太空人類居所也離不開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領域目前在美國有將近30萬個崗位,佔美國所有工程師崗位的17%。這個領域內的薪水更多的是跟工作經驗掛鉤。

從業崗位主要有:建築師、土木工程師、施工經理、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大家可以參考下圖中美國勞工部的數據。

這幾年來看,土木工程國際生就業形勢樂觀,3-5年前國際生還很難找到工作,現在結構工程方向的同學反應在美基本上都能留下來,環境方向的難一些。加州的就業優勢明顯。在讀期間可以關注一些考取EIT(engineering in training)的信息,積累工作經驗後考取PE。對環境專業的人來說,相應要考取的是LEED證書,最好能考到AP級別,就業上絕對很有優勢。

一名結構、岩土或環境工程師,2016年在灣區的年薪約5-8萬美元不等,如果在美國中部,約3-5萬美元,每年有2-6%的增長。有20年工作經驗的年薪大約20萬美元。

土木工程師整體來說是個比較穩的職業,雖然收入比軟體工程師要低,但積累的經驗越多收入越高,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申請Tips:

申請時托福、GRE和GPA,與其他理工科差異不大,只是對學生在土木行業中的實踐要求更高,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包括:

1、研究經歷

本科或研究生階段已經做過的科研項目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助研經歷,獨立研究經歷及相關論文發表,特別是在國際期刊上發表。

2、實習和工作經歷

土木工程專業與實踐聯繫緊密,如果欠缺研究背景,專業工作經驗也能夠起到很大的補充作用。如果申請者參與或從事過工程設計和管理工作,也較容易獲得名校青睞。

3、注重與教授的溝通

對土木工程專業來說,過去經歷與申請方向的契合度也很重要,如果申請者可以跟相關方向的教授進行有針對性的聯繫和溝通,也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增加被錄取的可能。

* 和創留學王麗麗原創內容,版權所有,轉載請私信。


除非想搞科研或者一心肉身翻牆,否則切勿留學讀土木。

話止於此,其他都是扯淡。


沒有國內讀土木經驗所以沒法給比較 不過談點自身經驗 給在國內的同志們用來自行比較。 本人女 加拿大土木本科畢業 這裡經驗比學歷重要 雖然學歷會加分 但感覺還是經驗來的實際 所以大部分人如果不是奔研究 基本不會讀研讀博 念書期間實習過會對畢業後找工作很有幫助。 土木畢業生比其他工程系畢業生數量要大 競爭也會大吧。 曾經和TA聊畢業就業問題 他說土木畢業半年找不到工作是在正常不過的 不過一畢業就能成入門級中產階級了 這裡沒有很多很多考證的需要 每個省都自己的一套申請專業工程師職稱的體系 主要是需要滿足兩部分 一是滿足要求的專業工作經驗 而是考過職業道德考試。


如果土木留學去加拿大讀碩士,能推薦去哪些學校啊!請教前輩們指點


出國讀碩士太費錢

土木工程基本上是沒有獎學金的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能留下來工作賺回來

否則還是不要出國讀碩士了

但歐洲土木工程非常不景氣


@馬也,讀了你的長篇留學經驗,我受益匪淺,出國留學是求知的手段,而非以最終留下來為目的,而對於我這個學校為優勢土木學科,211畢業本科,但碩士只考入了優勢土木學科但非211的學碩(算是普通院校吧?國內綜合排名160左右,土木排名19左右),你說我是出國讀碩還是國內讀碩呢?


國內吧,如火如荼的,幹嘛去外面,除非你轉行


推薦閱讀:

國內哪些土木工程期刊較好?
關於土木工程一些感想?
有沒有天生就熱愛土木工程的人?
作為一個土木工程人,你是如何在工作後找到女朋友的?
土木人的職業軌跡是何模樣?

TAG:土木工程 | 結構工程 | 土木工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