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巡?
閑坐安居高闊談,說時容易做時難,倘使清談能退敵,張巡何須死睢陽!
我曾作過兩首詩,也能算是評價吧南霽雲 邊庭微末起倉皇,遠赴孤城為國償。
曾將嚙指乞師旅,怎奈屈弓射佛堂。
鐵馬郊丘尋遺勒,老藤枯冢話睢陽。男兒有節當懷烈,豈效沽名作賀郎! 雙忠廟 皓月空山寂雍丘,睢陽零落一堂收。 關河無奈橫敵騎,幸有忠節赴遠州。 慷慨祠下風霜勁,百年胡運任漂流。而今千載曾別客,不取聲名萬古酬。ps:此賀郎指賀蘭進明。參見:張巡。
我的總結:張巡屬於典型的英雄級人物。
張巡的出身應該是個「富二代」,但他青少年時有追求,有理想,且為此好好學習,為人有原則。有理由相信他在年輕時是積累了很多技能,因為打仗是靠的不僅僅是運氣。所以,他是個很努力的富二代。在關鍵時刻,他能挑大樑。從這點上講,他的價值觀念很堅定,品格高大。剩下的就是能力了:1,首先,他應該是明確知道睢陽在整個大唐的戰略位置的重要程度,所以才死守;2,起兵是只有千人,前前後後轉戰三城,成功牽制敵軍近兩年。未經訓練有這樣的軍事指揮能力,不是天才是什麼。(雖然最後張巡殉國、睢陽失守,但也僅僅是十天之後就被收復)睢陽之戰,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面臨強敵,臨敵應變,屢屢制勝。從757年1月開始,到757年10月陷落,張巡用不足萬人守軍,在睢陽苦守了十個月,有力地牽制了燕軍;若算上在雍丘之戰、寧陵之戰,則共與燕軍共對抗了二十一個月。史書載,共經歷大小四百多戰,斬叛將三百餘人,累計殲敵人十餘萬。由於張巡的堅守,阻擋了燕軍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區得以保全,保住唐朝的稅賦重鎮;此外牽制了大量叛軍,又為唐軍組織戰略反攻贏得了寶貴時間。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翰等人認為: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他的功勞就是概括的那句話,守一城而捍天下。此後大唐搖搖晃晃達百餘年,北方一直在打仗,哪來的錢,都來自南方的稅賦沒斷了,從這方面上來說,張巡當時阻止叛軍南進,是挽救了大唐一百年吶。
至於睢陽殺妾食人事件,我沒有身臨其境,真不好說什麼。真夠勵志。倘若地下有知 當撫胸而言曰 此心光明 夫復何言
一個「神人」。
在德行上,純粹到了極致,甚至有點義烈過度,這是他能做軍隊思想工作的基礎。
在才能上,文武雙全,雖然是進士出身,但軍事能力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他善於做軍隊思想工作,善於出奇制勝、以少勝多,已達到《孫子兵法》中「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在當時的名將群中也屬罕見。可惜的是,直接掌握官軍太少,否則必然會有更精彩的表現。
與他最類似應該是岳飛。
功勞是大,吃人卻一定是錯的,即使他的選擇是對的。憑他的智商一定會知道後人對他的評價,所以說他是個狠人,無論對人對己。反正惡全有他背,我只管冷眼旁觀。
張巡吃了三萬人是為了守護背後的三千萬人,沒毛病。總有些人用一副道德婊聖母婊的口氣來質疑人都被吃了守的是誰,腦子呢?
引用樓上一句話:閑坐安居高闊談,說時容易做時難,倘使清談能退敵,張巡何須死睢陽!
張巡是一個官員,是封建階級統治者的一員。算了,張巡深受皇恩,願意以身殉國很正常,但那些百姓和普通的士卒沒有這個義務,以現在觀點,他無權要求別人去為了什麼天下大義去送死。是誰造了這樣糜爛的局勢?帝國的統治者們,然而現在,他們仍然高居廟堂,卻讓最底層的百姓用血肉去填補他們造的孽。憑什麼?捍一城而衛天下,不知捍衛的是誰家天下?當然這個事情也是有積極意義的,起碼它維護了現有的秩序,沒有讓混亂擴大下去,儘早的結束了戰爭,也算功德吧。反正對於蒼生來說,是沒有選擇權的,他們只是勝利者的附庸。從來沒有上過牌桌,又怎麼能贏呢?
軍人典範,有血性的典型代表,讀史莫以現代史觀去揣測當年,吃人於情可原,但於理難容。
死國英烈,吃人畜牲。光輝無法被遮掩,黑的也洗不白,流芳千古夾雜著遺臭萬年。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這個人 所有寫唐史的都避開他不敢多談 甚至直接不提。但卻是應該深度剖析的人和事件。一如猶太人的巴比倫之囚。如果我們不能經過百年的深度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歷史,我們文明想要新生無異於一個幻想。
忠犬,不算英雄,以殺死自家百姓聞名的將領算什麼軍人。
張巡為了睢陽付出那麼多,其實都沒有意義,也不值得提倡。畢竟睢陽城還是破了畢竟破城後敵軍沒有屠殺我軍畢竟破城三日後援軍就到了畢竟援軍迅速收復了睢陽…………張巡為了守城殺活人吃,說到底也沒什麼意義啊!
何況我們這些P民又不吃國家俸祿,敵人也不會怎麼著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被友軍殺了吃了讓人情何以堪啊!
怎麼著也得等我們餓死以後再吃屍體,吃活人太不像話。推薦閱讀:
※對歷史基本處於一無所知的人,應該從何學起?
※襄樊之戰的經過是怎樣的?襄樊之戰與之後孫吳襲取荊州有什麼聯繫嗎?
※如果召喚中國的歷史和神話人物來進行一場聖杯戰爭,會有怎樣的展開?
※秦始皇應叫趙政還是嬴政?
※如何看待武則天立無字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