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不是在珍珠港事件前就已經意識到了艦隊的核心將是航空母艦而不是戰列艦?
這個思考其實是從珍珠港陰謀論發散到的。
支持陰謀論者經常會把美國在空襲前調走了全部航母作為一個重要依據。反對者當然也會強調當時全世界依然沉浸在巨艦大炮主義中,航母核心論是在數次海戰後才得以確認。但是作為美國戰爭中期的海軍中堅,大批服役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其實最早的11張訂單(CV9~CV19)都是在1940年9月前因為日美局勢緊張就已下達。當時距離珍珠港事件有整整一年多時間。而同期的籌備中的戰列艦卻只有四艘速度奇快,能跟上航母編隊的衣阿華級。只聽得見風聲的蒙大拿級就不說了。從這個海軍擴軍計劃可以看出,如果太平洋戰爭不爆發的話,美國將在幾年內擁有一支近20艘航母的龐大航母編隊。而同期的其他國家卻並沒有在航母上花如此多的精力。作為主要假想敵的日本還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跟不上航母速度的超級戰列艦大和級上。這是不是說明美國其實比其他國家更早發現艦隊的核心已經是航空母艦了?ps:我本身也是一個反對珍珠港陰謀論者,當然反對的原因有很多也不在這裡展開了。
要回答題主的疑惑「埃塞克斯級航母最早的11張訂單(CV9~CV19)都是在1940年9月前因為日美局勢緊張就已下達。」
那麼,最好先討論一下美國艦隊的擴張。歷史環境是,美國在戰爭初期雖然保持了中立姿態,但還是為戰爭做好了準備,但主要方嚮應該是歐洲戰場。1941財年戰艦建造計劃在1940年已經經正常立法程序批准並宣布。這個計劃最初由1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2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8艘潛艇組成。計劃只包括21艘船,反映出謹慎的樂觀,即認為德國在征服波蘭後可能停止侵略。然而,隨著法蘭西淪陷,合眾國現在發現它數量不足,不再反映自己所處的戰略形勢。為應付合眾國以某種形式捲入衝突不斷增長的可能,1940年5月,1941財年計劃引人注目的擴大,追加了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9艘輕巡洋艦、3個不同級別45艘驅逐艦和28艘潛艇。
羅斯福在德軍佔領巴黎的同一天(1940年6月14日)簽署《海軍擴軍法案》成為法律。法案在1938年第二次文森—特拉梅法案規定的合眾國海軍總噸位上限基礎上顯著增加總計167000長噸,並進一步分配給以下各級戰艦: (a)航空母艦79500長噸,使總授權噸位達到254500長噸。 (b)巡洋艦66500長噸,使總授權噸位達到479024長噸。 (c)潛艇21000長噸,使總授權噸位達到102956長噸。 並規定前述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潛艇總噸位可以變更合計33400長噸,只要這些艦種總噸位之和沒有超出這裡的授權。進一步規定本法案和其他法案用來描述計劃種類艦艇所使用的術語不應理解為受到其他任何現在失效的條約包含定義的限制或控制。法案還為建造所授權增加戰艦的必要基礎設施撥款。它向總統提供最多3千5百萬美元用於支出「海軍設施中建造和舾裝船隻的船台、船塢和關鍵裝備、設施,」並進一步撥款6百萬美元生產裝甲和武器「可以租借、出售或以別的方式處理,由海軍部長決定,不再要求在海軍合同下使用。」
1940年7月11日,羅斯福提名的弗蘭克·諾克斯(從業42年的前新聞業者)正式擔任海軍部長。7月19日,議會通過了《兩洋海軍法案》。此計劃目標是建立兩支獨立均衡的艦隊,一支以太平洋為基地,另一支以大西洋為基地,負責在歐洲作戰。此計劃將艦隊規模增加70%,預計耗費40億美元,將用整整八年時間完成建造。法案特別授權在6月14日海軍擴軍法案外進一步增加1325000長噸給以下各艦種:
(a)主力艦,385000長噸;(b)航空母艦,200000長噸;(c)巡洋艦,420000長噸;(d)驅逐艦,250000長噸;(e)潛艇,70000長噸。並規定主力艦、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噸位的前述增加每一種可以上下浮動這裡授權總增加噸位的30%,只要沒超過這裡授權的這些艦種增加噸位總和。 撥款限額在法案第三節規定,授權造船業支出提高到1.5億美元,軍械和彈藥生產提高到6千5百萬美元,裝甲生產提高到3千5百萬美元。此外,為重視戰爭迫近的威脅,需要停止通過退役、出售或租借削弱艦隊實力,法案第七部分規定:「現在合眾國海軍服役、正在建造或將要建造的任何船隻、艦艇(除了艦載艇)因此都不得經出售或其他方式、租借或拆毀處置掉,除了現在通過法律規定的。」7月末,1941財年計劃在7月末擴軍法案通過後同一月再次以激進的方式擴大,再追加228艘戰船。包括:4艘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6艘重巡洋艦、25艘輕巡洋艦、151艘驅逐艦和37艘潛艇。總體上,最初的1941財年造船計劃(21艘)加上兩次追加現在總計343艘戰船。
於是在攻擊珍珠港那天,美國海軍的實際狀況是:
大體上,1940到1941年這個階段最顯著的影響因素是法蘭西淪陷在軍事感知上的轉變,導致1941財年造船計劃大規模擴大。
諷刺性的是,這個擴軍法案本來預定用於歐洲。當戰爭來臨時,1941財年造船計劃的艦艇將組成太平洋艦隊的主體,經過5個年頭戰爭將打退日本人。那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好回答了,雖然埃塞克斯級下餃子一樣下了11隻,但是同期美國其實還有15隻在建造計劃中的BB(南達科他級,BB57-60,衣阿華級,BB61-BB66, 蒙大拿級,BB67-BB71),雖然在之後因為戰爭局勢、海軍航空兵理論的實踐以及新型艦載機的開發,所有的埃塞克斯級都服役了並且還追加了很多訂單,但BB很多被砍單了,但在戰前,美國海軍的思路很明顯還是以戰列艦為主力。
資料參考來源:
《1933到1941年合眾國海軍戰艦建造計劃幕後影響因素分析》 約翰·M·巴雷特 [美國],2005維基百科================================我是分割線====================================然後對於「作為主要假想敵的日本還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跟不上航母速度的超級戰列艦大和級上。」,我認為完全不是。要討論這個問題,不如看看當時IJN的配置(說到IJN就熟悉多了,不像上面說USN還得不停谷歌)
一樣以珍珠港(1941/12/7)為分界線,看看IJN服役、建造中、改造中的艦隻比例:此時日軍戰列艦有:金剛型(4隻,1913年服役)扶桑型(2隻,1915年服役)伊勢型(2隻,1917年服役)長門型(2隻,1920年服役)大和型(3隻,在建,大和1941年12月16日服役,武藏1942年8月5日服役,信濃預計45年3月完工)日軍正航輕航有:鳳翔(1922年服役)赤城(1927年服役)
加賀(1928年服役)龍驤(1933年服役)蒼龍(1937年服役)飛龍(1939年服役)翔鶴型(2隻,1941年服役)祥鳳型(2隻,瑞鳳1940年12月服役,祥鳳1940年11月開始改造,1941年12月服役)龍鳳(1941年11月開始改造,1942年服役)飛鷹型(2隻,飛鷹1941年1月開始改造,1942年7月服役;隼鷹1941年6月開始改造,1942年5月服役)雲龍型(1941年11月立案,預計1隻,後改為16隻)大鳳(1941年7月動工,1944年3月服役)
(中途島損失4隻正航後,又改了一批船如水上機母艦、潛艇母艦、民用船隻為空母)以上,我覺得很難說IJN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和級身上。不請自來難說「意識到了艦隊的核心將是航空母艦而不是戰列艦」,但絕對意識到了「航母在艦隊中的價值」。至少在1928年中結束的美軍「艦隊問題9」演習中,對航母和海軍航空兵給出的評價如下:
美國艦隊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CinCUS)Harold Wiley上將在「艦問九」結束報告中的最後一句評語:「航空兵已經在艦隊里找到了位置,其角色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但是關於『艦問九』的分析尚無力動搖以下結論:戰列艦才是海軍命運的終極裁判者。」
演習內容不是重點,在此不做過多敘述。
上述內容基本代表了美國海軍以及美國軍方的觀點,至於後來的優秀航母指揮官米切爾,還在搬磚……確實如此,深入人心的觀點,不是幾次演習就能被打破的,世界所有海軍在看到航母光彩的同時,依然對其實戰能力抱有很大懷疑。《紐約時報》1930年的一篇文章推斷了戰列艦的未來,作為立論的基礎,文章引用了多次海軍演習――包括「艦問九」的信息,以及不久前退役的Eugene Wilson的觀點。雖然該文熱情洋溢地讚揚了航母的作用,文中還是寫道:「只要敵人還在建造戰列艦,戰列艦就不會過時,因為飛機的鼓吹者們沒有宣稱他們可以使無畏艦失去戰鬥力。」
「……將戰列艦視為打擊主力的觀點在海軍中是如此地廣為傳誦、深入人心,以致於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去接受以下觀點:如果情況需要,真正的打擊艦隊可以基本上完全由一支得到適當支援的空中力量組成。」
在另一篇文章《關於航母和巡洋艦設計的若干問題》中,海軍少校福雷斯特?謝爾曼(Forrest Sherman ),未來的海軍作戰部長,同樣主張為航母空中力量賦予攻擊性的角色。和里夫斯一樣,謝爾曼認為航母需要護航艦艇提供保護。他同時認為,對敵方艦隊主力發動空襲是航母的一項重要職責,「薩拉托加和列剋星頓號具有較高的持久航速、重火力和大載機量,十分適合從事此類任務。」謝爾曼也預料到了此後美國航母設計的不同分支,他分別稱作「空中力量」航母、「戰列線」航母和「偵察」航母;另外還有一種他稱之為「航母巡洋艦」的東西,將重巡洋艦艦體和航母甲板混為一體。這種軍艦裝有若門8寸炮,但只能裝30至40架飛機。在謝爾曼的描述中,列剋星頓級屬於最大最強的空中力量航母,而他鼓吹的戰列線航母相當於突擊者號。
從此處我們可以判斷得出,美軍由艦隊問題演習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對航母的運用絕不在日本之下,而日後的偷襲珍珠港,日本人也借鑒了後來美軍進行的「艦隊問題」演習中的經驗(這也是所謂「美國人自導自演了珍珠港的來源」)。
「在大決戰之前,用飛機進攻以取得優勢的做法似乎言之成理,前提是不能完全無視本身的安全。與被束縛在一個巡航編隊中、承擔某種多少有點消極的艦隊防空任務、等敵人攻過來相比,航空母艦在從事「攻過去」的任務時比較不容易被發現。」
艦隊問題12演習結束後,海軍的結論依然是,「戰列艦將是海戰中的中流砥柱」(海軍作戰部部長William Veazie Pratt)。
「雖然空戰技術的進步和空中艦隊的優異性能在剛剛結束的演習體現無疑,海軍軍官們仍指出,厚甲重炮的戰列艦,這種唯一能夠在給予打擊的同時承受住打擊的軍艦,仍是艦隊的中流砥柱,她們在未來多年內將一直存在,除非因為國際條約而在萬國海軍中一同廢止。」
以上,從第9次艦隊問題演習直到戰前的多次演習,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認識仍然是「在海戰中,航空母艦是不可或缺的」,而非「艦隊的核心將是航空母艦而不是戰列艦」。題主的觀點,更像是後人縱觀二戰總結的,因為在中途島的斯普魯恩斯和萊特灣的哈爾西,無不是對巨艦大炮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眷戀(或許日本人認識到的更早,所以才會讓小澤帶著殘存的航戰隊發起誘敵衝擊)。
-------------------------------------------分割------------------------------------------------至於珍珠港陰謀論,這基本上就是陰謀論者腦補,美國人早在1930年代,就對進攻珍珠港做過很多次演習。比如第四次聯合演習(GJE4)和多次艦隊問題演習。
早在1931年3月(GJE4之前近一年)的一份備忘錄中,海空聯合攻擊就已經被認為是針對夏威夷群島的最可能的攻擊方式。雖然有這一警告在先,海軍仍在GJE4和1938年「艦問十九」中兩次使用航母成功空襲了瓦胡島。
咱們不能說,之前演習過,之後挨打了,就說這其實我們早就想到了,是苦肉計之類的吧……至於美國開始備戰,想想39/40年歐洲已經那個樣子,羅斯福早就坐不住了。
至於說事前把航母調出珍珠港,那真的只是有任務啊,企業好像是去給威克島運野貓……_(:з」∠)_而美日將要開戰,早就是人盡皆知了。我覺得沒有,蒙大拿級40年開始設計,43年才全部取消的,這2.3年就是太平洋戰爭中對航母作戰的研究和試驗階段,不然為什麼要等43年才取消掉呢?
估計美日開始對航母作戰都是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到底如何使用大家都沒底,打了一兩年,都發現戰列艦實在沒用,不同的是美國有錢的多,所以可以埋頭猛造新船,日本沒辦法,只好拿別的船改裝,弄出了信濃號這種怪胎出來。其實你說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在戰前已經下了大量的訂單,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便宜。
轉一個未經考證的二戰美軍軍艦造價表: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滿排約34000噸,7400萬美元;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7688萬美元;
衣阿華級戰列艦,1.1億~1.25億美元;蒙大拿級戰列艦,2億美元(預算);巴爾的摩級重巡,3300萬美元;弗萊徹級驅逐艦,1000萬美元;小鯊魚級艦隊潛艇,330萬美元;埃塞克斯級航母,3800萬美元(不包括艦載機)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1200萬美元。
可見,埃塞克斯級的造價差不多就是一艘重巡,或者三到四艘驅逐艦的水平。
反倒是珍珠港後,美國依然沒有立刻取消掉2億美元的蒙大拿級,還堅持造阿拉斯加級,顯示美國在當時(41年低),並沒有把重心轉移到航母為核心的特混艦隊上。從擴軍計劃及準備來看,首先衣阿華級1940年下單建造的數量是6艘而不是4艘,其次題主沒有注意到戰前美國海軍戰列艦-航母的數量比
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之前,美國海軍服役中的戰列艦一共有15艘條約戰列艦以及服役但是尚未形成戰鬥力的北卡和華盛頓,此外還有正在建造中的4艘南達科他和4艘衣阿華(2艘已向船廠下單),其「未來幾年」的潛在戰列艦數量加起來是25艘(當然我並沒有說如果戰爭不爆發,所有這些戰列艦都會處於服役狀態);而航空母艦方面,戰前只有CV2-8已經服役,總共7艘 所以說1938年海軍擴張法案(不知道怎麼翻譯)一下子批准了11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的這個舉動,在我看來並非代表美國海軍或者國會意識到了航母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性,更多的是為了平衡艦隊的戰列艦-航母的數量,同時也是為了在與日本的軍備競賽中不落於下風最後一點是即使戰爭不爆發,11艘埃塞克斯級全部建成也需要很長時間,且建成以後,美國海軍不會保留所有已經建造的航母,顯而易見的是突擊者號和黃蜂號由於「過小」,很可能不會列入現役。同時新建的快速戰列艦服役後,海軍也不會保留那些古老、低速的條約戰列艦,估計只有賓夕法尼亞及以後的7艘會得到保留,而且也將隨著蒙大拿的服役而引退。
再補充一點略微無關的,從後繼艦的建造計劃來看,航母規劃的是中途島級,分配了舷號的有4艘,命名並建成服役的是3艘,而規劃中的5艘蒙大拿雖然都命名了,但是全都在鋪設龍骨以前就被取消了。
從艦隊構成及使用方面來談會是個大題目,我找不到1934年及以後的艦隊問題演習的資料,只能從1929-34年的幾次演習中模糊感覺美國海軍對航母的使用比較有新意,但並非將其作為艦隊中堅,就不展開說了航母的作用難道不是首先由英國人的皇家海軍給帶頭示範出來的嗎:塔蘭托港大捷!
沒有,事實上當時幾乎所有海軍軍人都是大艦巨炮主義者,真的深諳航母價值的沒有幾個,在珍珠港當日根本沒幾個人意識到航母有多重要
一方面是經濟原因,還有一方面戰列艦全嗨在珍珠港了,只能先用航母上,然後。。。。
我說一下,手機不好碼字,美軍戰前進行了多次艦隊問題系列演習,演習期間列剋星敦和薩拉托加已經像美帝海軍眾官員上演了好幾次驚天大逆轉和常規艦船神特么帶路黨系列。然而誰說只有ijn和ija才是馬鹿,海軍造艦依舊主力艦為主,直到珍珠港……
其實不只是美國,應該是幾大海軍強國都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意識到了航空母艦的重要性。
尤其是海軍假日時期,隨著主力艦噸位限制,英、日、美都對航空母艦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然而那又如何呢?有人意識到並不代表大眾(指海軍的大眾)都贊同;就算大家都贊同,也不代表大家都覺得這事迫在眉睫;就算這事迫在眉睫,也不代表就要把之前的東西全部放棄啊。
就算美國政府決定放棄戰列艦走航母路線,也不可能白讓你去炸了吧。其實你可以想想咱們國家說了多久的經濟轉型,都知道要轉型,那你把勞動密集型企業一下全部關了吧。在此之前就意識到了
推薦閱讀:
※越南武元甲大將水平到底怎麼樣,和國內哪些將領能比較?
※抗日戰爭時如果國軍在正面戰場採取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式,抗戰效果上會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中國沒有娃娃兵的存在?
※steam上的insurgency(叛亂)在擬真上做的如何?
※如何看待日本計劃從韓國撤僑六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