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聲優文化發展不起來?

和動漫的低迷有關么?


謝邀。上面的回答都提到了,實際上沒有「聲優文化」這回事,日本那叫「聲優市場」。而「聲優市場」發展起來的日本反而是特例。

日本的問題在於,其他國家的動畫大部分是做給小朋友看的,只有日本發展奇怪,是做給青年人看的,甚至還發展出色情動畫,真是太奇葩了。

而另一個問題就是,日本動畫的受眾實在太單一太少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動畫基本上都是製作給御宅族的。這就導致了製作費要想方設法在有限的作品中找出無線的賺錢點。

聲優偶像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而且聲優生存環境惡劣,除了少數極有名的,都過的很苦,基本上除了配音還有另外打工才能活,所以有機會當偶像上位就都很積極。

年輕人嘛。大部分愛追星。影視行業都差不多,電影電視不也有偶像劇,一個性質。唱歌的也有偶像派,歌唱的不怎麼樣,照樣大把大把來錢。

但是影視行業起碼還有其他類型的,不光有偶像劇,因為還有其他不追星的觀眾。日本動畫就基本只剩偶像劇了——你不做偶像劇誰看呀?


1,聲優文化是源自大量影視作品無法使用原聲,比如日本發達的動漫產業,必須要有聲優(配音演員)。而現代大陸也好歐美也好,更主流的影視作品形式還是演員表演的形式,配音演員變得不那麼重要,即使有,也必然被前台演員搶走鋒芒,而退居幕後。

2,其實大陸也有聲優文化的時候啊,如上一點所說。在中國國產影視作品貧乏的時候,譯製片一直是中國上一輩人重要的影視娛樂內容來源。童自榮,尚華,劉廣寧,這些聲音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化。誰說我們沒有聲優文化?那個年代就有。

3,時至今日,影視明星開始泛濫,前台的人都曝光不足了,就更難以輪到幕後的人風光。這個明星泛濫的年代,更多的譯製片、動畫作品,開始流行直接用影視演員做配音了,畢竟,他們也是專業演員,擁有合格的台詞功力。

4,各種原因下,中國不可能出現日本那種動漫文化,因此,也就難以重現當年的配音演員受萬人矚目的狀況了。


國內動畫面向對象過於低齡是一個原因,年紀小的時候都顧著看劇情,根本不會在意cast表一類的東西。

日本的聲優行業已經產業化了,有很多專門的聲優學校來培養人才,而且經過激烈的競爭淘汰,現在能站在一線的聲優都可以說是精英部隊,自然能力不再話下。

而且聲優之所以受到fans們喜愛,也不僅僅是因為聲音或者在某部作品中的出演,看幾場event你就會發現聲優們的個人魅力所在,口才(比如昌叔、卡米亞)、智慧(比如DABA廢校脫出里的立花和潤2)、性格、才藝等等,方方面面的結合,才成就了每個聲優的高人氣。


聲優也就是國內的配音演員,有沒有聲優文化其實看的是有沒有聲優市場,這就需要去對比中日的發展差異。

日本的聲優浪潮開端於1970年代的進口片與電視劇配音,而後沉寂了近十年,伴隨著80、90年代日本動漫走向巔峰而誕生。其中更多的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動畫的宣傳中,幕後人員的出鏡率和知名度相對較低,而動畫作品每年產量巨大,使用知名藝人配音作為宣傳點得不償失。而動畫宣傳又需要將二次元產品三次元化,這時候聲優就成為了商人們考慮的重點。而且聲優相對其它藝人來說,神秘感更強,身價更低,但在核心觀眾群體中知名度也足夠,也就成為了宣傳中最具性價比的存在。

反觀國內,一方面90年代以前出身的一代對於譯製片(電影、動畫、電視劇)都有很深的記憶,如上海譯製片廠、遼藝等。但為何走向了沒落呢?

影視行業的改革滯後於整體經濟的,90年代才開始動廣電系統,2000年之後才開始動電影系統,在這近十年的時間內,一方面文化內容引進相對放寬,國內需求增加,但相關的國內配套內容沒有跟上。例:假設90年代前一年引進10部作品,有三家配音。2000年之後,引進100部作品,還是三家配音。這就導致了兩個結果。

1、為了追趕進度,配音質量下降。

2、配音質量下降,觀眾去尋求原版觀看。

縱觀世界,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家本國放映的影視作品必然是譯製版佔主流,而在大陸,各位想想去電影院有多少人會挑選譯製版來觀看。這基本就註定喪失了聲優文化的土壤。儘管近幾年老一批的配音演員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但更多的是懷舊情結而不是一種文化。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泛濫的盜版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80、90年代開始,盜版的出現時橫掃了所有視聽產品:動畫、電影、電視劇。而2000年之後開始擁有消費能力的一批人從小就是看著原版視聽產品長大的,對於觀看譯製版反而有種天生的抵觸。

配音所佔的重要部分:動畫。則是另一個讓人心寒的事例。

伴隨著廣電制播分離的開始,中國動畫原本是可以走上與電視劇相似的電視台收片的道路的。但這個時候出現了三件事:

1、體制改革之後,動畫製作公司對於未來的迷茫,導致人員流失,動畫質量降低。

2、盜版泛濫。

3、玩具廠商購買國外動畫片版權,低價甚至免費送給電視台播放。

三個原因的聯合打壓下,90年代國產動畫歸於沉寂。原本我們這一代80年代、90年代的人到現在是可以成為國產動畫的主力消費群體,也就有可能出現聲優市場。但90年代的沒落、21世紀網路的發展,讓國產動畫無奈之下只能去做低齡市場,而要從21世紀開始重新培養觀眾來創造完整的動漫產業則又是幾十年的過程。

這個問題如果延伸開來講涉及到的內容太多,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總體可以從兩方面考慮:

1、譯製片

2、動漫

以上。


聲優文化是什麼……如果是日本那種聲優偶像化的做法,我不覺得國內有任何走這條路的需求。

和動畫產業低迷沒有關係,美國也不吃這套。這是只有在過度製造動畫消費主義盛行的日本才會出現的現象。國內配音演員會隨著動畫發展而越來越專業,但即便是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也不過是形成加拿大那樣,專業配音學校--專業配音團體/配音工作室--Cartoon Network這樣三角循環互促的網路,完全沒有走向前台的必要。

我非常反感聲優偶像化,還是匿了算了,有興趣自己查這方面資料吧。


因為沒有錢。

一個文化的發展,跟時代背景有著必然的聯繫。流行音樂也好,宅文化也好,本質上都是在解決普通人的娛樂問題。

80年代,由於改革開放等等的原因,國內被封閉已久的娛樂消費需求終於被釋放出來。而那時候人們的經濟條件並沒有到達很高的消費水平,與幾十塊錢才能看一場電影相比,10塊錢的卡帶就能反覆享受流行音樂所能帶來的樂趣。同時還能直接滋養這個產業背後的整個唱片行業。於是成就了當時流行音樂的空前繁榮。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盜版和MP3的出現使資金鏈出現了斷層。唱片工業無法向以前那樣賺錢了。於是直接造成了人才的大批流失,至少在國內的情況是,優秀的流行音樂越來越少,但需求依然存在,於是利用網路表達自我的草根一代成為時代的主流走向台前。他們廉價,同時也種類繁多。在客觀上似乎是餵飽了市場的需求。

而回到動漫產業上看。其實這個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過。曾經在80年代欣賞過大批優秀的引進動漫的少年們逐漸變成了社會的主流。以喜洋洋和灰太狼為代表的低齡國產動畫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而在08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整個國內就業市場異常激烈的競爭和網路數據傳輸量的快速增長孕育了宅文化的興起。

優質免費的內容培養了大批忠實的日漫粉和美慢粉,甚至同時也在這種情況下刺激誕生了字幕組這種極具互聯網精神的逆天存在。但是,至今為止,市場的主流文化其實還是在以消費內容為主。處於動漫產業下游的手辦文化,偶像文化,COS文化,聲優文化等等,在沒有成熟的經濟公司運營炒作的前提下,依然是以一種小眾娛樂的模式存在的。

換句話說,因為喜歡動漫,而掏錢買東西的消費者還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沒有被培養出付費的習慣。無論是單純的在網上看漫畫,還是買手辦,追聲優。付費成為了一個門檻。而這些還是針對於內容已經非常成熟的日漫美漫。而環顧國產漫畫。除了目前在商業領域依然走的磕磕絆絆的《魁拔》系列。委實難以找到一個把國產動漫做出影響力的商業公司(有妖氣還要加油)。而沒有這樣的公司,就無法啟動後續的商業計劃。不僅僅是聲優文化,連起碼的拍個自主盈虧的動畫產品都無法做到。只能寄希望於國家的扶植。

可是在國家扶植下能做出什麼東西,不用我說,大家都瞭然吧……


我覺得與現當下沒有專業的聲優培訓有關。很多人都是靠著興趣去參加網配,都是沒有報酬的。其實如今配音界已經有很多人從幕後走到了台前被很多人喜愛與識別。像阿傑,山新,寶木中陽什麼的。也有各路明星在動畫電影中客串。其實也是缺少宣傳。我覺得大陸的動漫在一點一點走向少年而不是幼年。


  在前些年的時候,中國的宅人們往往是單方面地接收來自於日本等地的ACG信息。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媒體也逐漸開始關注起我國的相關情況了。近日,就有日本媒體對於中國的聲優現象進行了報道。

  近年來,如果說到日本動畫在中國的主要播出形式。那麼無論是否正版,大多數都是通過非吹替、直接用日語原聲的形式在網路上擴散。而為了避免觀眾看不懂日語,作品中也會加入中文字幕。利用這種方式,中國觀眾也就理所當然地注意到了為作品配音的聲優們。並且,在如今的中國,聲優已經成為了宅人界當中必備的常識,同時大家也對於聲優感到了強大的魅力。於是乎,對於日本聲優產生興趣的熱心粉絲自然如同雨後春筍般地登場。

  而說到中國的聲優粉絲,根據調查,「比較狂熱一些的粉絲大多數為女性」。由於這樣的特徵,目前也出現了「在中國,人氣比較高的日本聲優往往是男性」的傾向。

  那麼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傾向的發生呢?目前流傳著下面這些說法:「在中國,女性宅人們往往都擁有很好的日語能力,因此可以充分享受聲優所帶來的樂趣」「流入中國的宅人系作品當中,女性向作品的相關周邊往往會讓聲優走到台前來,另外所謂的BL系作品也非常多,很多觀眾就是因為這些作品才迷上聲優的」。不過不管理由如何,只要是關注聲優粉絲活動以及相關專屬活動的盛況,我們都會發現中國的聲優粉絲當中,女性佔據了大多數。

  當然了,雖然說女性聲優裡面也有不少人在中國擁有很高的人氣,但是畢竟女性宅人們更容易狂熱地追逐自己的聲優偶像,因此在當地的一些專屬活動也能吸引很多觀眾入場。而她們追捧的自然就是男性聲優了。

  考慮到中國存在著大批熱衷於日本聲優的粉絲,因此最近在中國也頻繁地舉行一些邀請日本聲優參加的專屬活動。此外,一些中國當地的動畫、漫畫類活動當中,日本聲優經常會以嘉賓身份出場。不過總體而言,效果最好的還是專門針對當地粉絲的聲優活動呢。

  根據調查,聲優活動在中國宅人界的興起,似乎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時,北京的相關主辦方邀請山口勝平跟成田劍兩人參加活動,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該專屬活動的內容是以兩名聲優上演談話秀的形式展開。活動內容包括聲優之間的互動、接受粉絲們的提問、根據當地粉絲要求現場表演一些知名台詞、短片小劇場等等。

  此外,在當地粉絲的心目當中,最為神聖的活動莫過於「握手會」和「簽名會」了。並且如果是在簽名會上的話,粉絲們往往會提出「請在這張彩紙上簽名」「希望你能怎麼怎麼」之類的要求。

  因為粉絲們的要求,主辦方方面也往往要付出非常艱辛的努力。並且目前中國並沒有使用彩色紙的習慣,導致了他們很難為粉絲提供用來簽名的彩紙。這麼一來,有時候主辦方還會專程從日本引進簽名用的彩紙,將它們帶到現場供大家使用。

  並且自今年以來,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動向:「中國方面針對當地宅人製作的節目當中,會邀請到日本聲優出演」。

  關於這方面的動向,最近也有一件事情在中國宅人界引發了話題:一家配信日本正版動畫的網站專門製作了一檔由小野友樹和小野賢章兩人主持的節目。並且面向網友們進行配信。

  這兩人因為《黑子的籃球》等作品的關係,在中國也擁有很高的人氣,並且還在中國當地舉辦過一些專屬活動。不過中國的動畫網站能夠針對本國觀眾製作聲優節目,並且公開配信……這樣的新聞還是讓中國的聲優粉絲們感到欣喜若狂。

  而這檔節目還有一點頗為玩味:「日本的工作室會利用互聯網同中國進行合作錄音」。聲優並不需要來到中國,在日本就能主持針對中國的節目,這樣就能起到低成本、低風險開展聲優相關節目的妙用,可以說如果今後還有機構想在中國宅人界展開相關活動,那麼這也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針對中國智能機用戶市場開發的人氣遊戲《崩壞學園2》也因為邀請到了釘宮理惠等人氣女性聲優,在圈內引發了轟動。

  在上文當中介紹中國狂熱聲優粉絲的時候我們曾經提到過:由於男性聲優更受歡迎,因此專屬活動沒有男性聲優參加就會面臨不少尷尬。但遊戲軟體方面因為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人都能輕鬆入手,因此跟專屬活動不同,類似山新這樣的新一代女性聲優一樣能佔據有力的位置。

我是阿里嘰嘰------只出沒於動漫圈的水怪


要是冷泉出碟我肯定買買買

------------------------------------------------------------------------------------

國內主流動畫的受眾年紀還是太小,不可能立刻變現

國產3d動畫、網路動畫雖說面向青少年,可青少年也不怎麼關心聲優是誰啊

關心聲優的是看電視劇的那群人

而像我們這樣的人喜歡並願意掏錢的聲優肯定不是配電視劇電影那一群,

而是haser山新冷泉圖特哈蒙這樣有親切感的

企圖像日本一樣追捧聲優還是得看受眾範圍和經濟能力啊

--------------------------------------------------------------------------------

去年口口口口開直播,本來我也想去表示一下心意,不知道哪個sb一上來就520,自己開心了,別人怎麼辦?

我肯定出不了520啊

到現在我都覺得聲優這東西,小眾向問題多,根本推廣不開

--------------------------------------------------------------------------------

為什麼不當做梗用呢?【想當國內某知名聲優的粉絲嗎?起步價520】


葉倩彤


大狗子


推薦閱讀:

國內的galgame市場是怎麼樣的?
《神奇寶貝》中大木博士和小智的媽媽有沒有關係?
如何編寫一個fate裡面的從者人設?
日本的輕鬆熊,凱蒂貓等動漫形象被全世界人所熟知和喜愛,現在國內的動漫形象有能做到像前者的嗎?做到的條件有哪些?
日本動漫在國內的盛行是否是一種文化入侵的表現?

TAG:動漫 | 配音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