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北京生活得有歸屬感?


本人北京土著,2003年非典的時候,本人在廊坊大學城的讀書,當時聽到說北京要封城了,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讓家裡人開車來把我接回去,因為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北京!!!

好了,來說說歸屬感的問題。

你想在北京有歸屬感,那麼你先要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了解她的文化,然後去接受她,如果因為某些規劃的問題導致她受到傷害時,你會傷心,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有了50%的歸屬感,當你有了跟我一樣的想法時——死也要死在北京時——恭喜你,你有了120%的歸屬感。

比如,當聽到將崇文併入東城,宣武併入西城後,很多北京孩子,尤其是70後、80後這一代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沒了,四九城沒了!如果您有這種感覺,那麼您肯定是有歸屬感啊,這沒跑兒啊


有歸屬感和城市好壞無關,和城市裡的一些人,一些事情相關的。

有了在乎的人,在乎的事情,你就和這個城市有了歸屬感。也許是北京,也許是上海。弱水三千,就是這樣的。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但是不知道出處及原文作者,文章內容如下:

《如何在一個城市待下來》

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地理不熟,語言不通,工作不順,物價不平,居住不安,口味不適,朋友不多,心理孤獨到孤寂的地步,你會開始念「歸去來兮」。

你的內心就是一個城市。你不是住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你是住在你的心境里。城市只是你的內心折射:你柔軟,城市就柔軟;你剛硬,城市就剛硬;你開放,城市就豐富;你孤獨,城市就封閉;你熱情,城市就友善;你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

如何在一個城市呆下來,把心放下,像家一樣?如何在別人的城市裡迅速找到並建立自己的主場,享受城市的情誼和快樂,從「我能適應這個城市」,到「這個城市需要我」?錢不是問題——這裡,有一份異鄉生活和交際指南供你參考。

●買一份城市地圖,然後走通它。開車、打車、坐車、騎車或徒步,都行。

●想快速熟悉本城地標,就報名參加本城一日游。

●把手機號換成本城的號碼,印在名片上,並知會所有熟人。

●在本城的銀行開一張實名存摺,你在本城的財富積累從此起步。

●如果居住在這個城市的外來人口都被規定需要辦暫住證,就儘早辦吧。

●找一份工作。至少你從此有了一個收信地址。

●若暫時沒找到工作,或想休息一陣,就去附近郵局租個專屬於你的郵箱,這樣也能有固定的通信地址。

●把本城明信片發往各地,然後收到天涯海角的明信片回復,落款是你的本城地址。

●在外旅行時,把旅行點的明信片寄給本城的朋友,也記得寄一張給自己的本城地址。

●安裝一部固定電話,讓你的家人和朋友在你手機關機時,也可以找到你。

●經常性地跟家人和故鄉密友通電話,告知你在本城的近況和進步。

●上街去,找到對味的時裝店、餐飲店、運動場所、休閑場所,並不時光顧幫襯;它們有機會成為你的精神能得到休息的「第三空間」。

●街拍城市,即使不能發表在報刊上,也能放在網上。

●在當地日報上發表文章,即使發在副刊版或讀者來信版。

●結交閨蜜或死黨。往往,你能傾聽就行了。然後,找閨蜜逛街,找死黨喝酒。

●參加同行的聚會。不是為了跳槽,而是讓你在專業上不落伍。

●參加當地家庭教會的聚會。那裡能遇上一些無私助人的人和生活哲學愛好者。

●與人合租房子時,把室友的朋友也變成你的朋友。

●在住處開一場派對,哪怕是睡衣派對。別怕事後收拾房間,圖個熱鬧好玩。

●培養業餘愛好,以愛好來交友,如上新東方的課,打羽毛球或高爾夫,唱K或唱地方戲。

●練熟臧天朔的《朋友》和周華健的《朋友》兩首歌,在KTV點播時你能融入合唱。想家的時候可以唱《常回家看看》。

●把每次在不同場合跟人的合影照片,貼在牆上,一年下來,那面牆上全是你在這個城市的歡顏。

●去圖書館、英語角、相親聚會、明星演唱會,找到跟你一樣情趣和心境的異鄉人,跟他們玩。

●去古玩市場、舊書攤、市民廣場、街心花園、晨練場上結識中老年者,他們是睿智並有耐心的聊天對象,儼然是城市的化身,能告訴你關於城市的歷史掌故。

●參加本城的義工組織,為殘疾人、兒童和有需要的人義務服務。

●去本城的城市歷史博物館逛逛,那裡擺著城市的過去;去本城的城市規劃展覽館逛逛,那裡擺著城市的未來;你像城市的主人一樣,把城市的格局和面貌看看清楚。

●給市長熱線打電話,反映你體會到的城市問題。在市長接待日,抽空去跟市長聊聊。

●報名參選你所居住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積极參与樓盤管理,維護自己和鄰居們的權益。

●每次出差回來,給同事帶手信,帶可以在辦公室分享的外地特產美食。

●有了新同事,別忘舊同事。

●學習本地方言,與當地人用哩語開玩笑。

●抽本城的煙,喝本城的白酒和啤酒。

●跟當地女孩拍拖。

●跟街坊、鄰居、保安、房東、店員、公司前台……及所有為你服務的人打招呼,記得感謝與讚美。

●準備好紅包,參加當地朋友的婚禮。

●建立幾個圈層:同事圈,本地朋友圈,異性圈,愛好圈,專業圈,損友圈,街坊圈,消費圈。

●不建議參加老鄉會,那裡的確有同鄉同語同味覺的溫情,但容易蛻化為利益小團體,且不適宜你對本城的融入。

●開一個本城生活博客,寫城市生活心得,你會獲得意外的鏈接。

●在城市論壇發帖子,參加城市話題論戰,為本城辯護,或寫雙城對比帖。

●嘴饞時,留意搜房網上小區BBS的FB活動召集。

●沒節目時,上豆瓣的本城小組找節目,或發起節目引人參與。

●沒事別呆在網吧里。2元/小時、5元/包夜的上網費雖然便宜,但把你一天的大好光陰以二三十塊的價格寄存出去,真是不抵。

●借錢給朋友,江湖救急。別把他推給高利貸公司。

●幫朋友搬家,做點體力活。別把他推給搬家公司。

●為陌生人指路,贈他一面之交的溫暖。

●請外地朋友吃飯,並為他們當導遊。

●有條件的話,把你的父親母親也接來,哪怕只是小住一陣。他們能感受到你的成熟、擔當和「地主之誼」。

●在本城買一份意外人身保險,受益人寫你的父母。如果你萬一有事,保險金也算遊子如你對父母的孝心。

●抵押你在這個城市的未來,預支你對這個城市的信心,按揭買一套房,哪怕只有三四十平米,哪怕是二手房,也算是你在這個城市的永久性的立足之地。

●最後,在本城完成就業、發展、買房、定居、結婚、生子諸事宜。這樣,你就不再是一時的過客,而是在你的第二故鄉,成為了理所當然的市民。


如果單獨看北京的很多因素可能確實不是一個宜居城市。但我也相信,即便你再特立獨行都一定能在這找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這個城市本身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東西。


剛開學那會兒,有天晚上我一個人坐公交坐過了站,在薊門橋附近迷了路。

當時百度地圖導航很不理想,於是我略帶無奈的沿著橋漫無目的走著。

一抬頭忽然看到不遠處的天空隱約有六個紅色的大字:北郵科技大廈。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麼是所謂歸屬感。


可以坐在衚衕餐館裡毫無違和感的聽下海里秘聞。鹵煮趁香,排叉趁酥,挑點刺兒找個優越。你看到了北京的繁華,可是它的歸屬感都在衚衕蒼蠅館子缺角的粗瓷碟子里。


心若無處安放,走到哪裡都是流浪


從心理上先接受北京人,不要認為北京人佔了優勢,然後再把自己當個北京人那般去生活,從而不去歧視外地人。


推薦閱讀: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生活在北京二環內的衚衕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北京的地理位置都以XX橋的東南西北做劃分?
去看故宮博物院9月的《石渠寶笈》特展,需要提前做什麼功課呢?
北京月子會所哪家好?
北京最適合情侶逛的地方有哪些?

TAG:北京 | 生活 | 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