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葯的藥效對比原研葯如何?有哪些優缺點?
這裡只說化葯,中藥類似,仿製葯一般是指註冊分類里的3.1類(已在國外上市銷售的製劑及其原料葯,和/或改變該製劑的劑型,但不改變給葯途徑的製劑)和6類(已有國家藥品標準的原料葯或者製劑),仿製葯與被仿葯(原研葯)的結構一致、給葯途徑一致,但製備工藝、劑型可以不同。藥效方面,會因為製備工藝的不同導致生物利用度、溶出等特性(固體製劑,其它劑型也會因工藝不同而有影響)不如原研葯,使得藥效不如原研葯,但仿製葯相比原研葯而言所需的投入較少(尤其是6類,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就能得到批件,而原研葯一般都是新葯1.1類,需要在藥物篩選、非臨床、臨床研究上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因此,仿製葯的售價要比原研葯便宜很多。仿製葯中由於生產企業技術水平、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差異,療效與價格也是有很大差異的,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用原研葯或比較大牌的企業的仿製葯,那種不知名的小廠子的仿製葯就算了吧。
謝邀。
藥效:按照法規規定,仿製葯是和原研藥物具有完全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含量、相同的藥效。藥效相同指的是即不能明顯低於原研藥物的藥效,也不能明顯高於原研藥物。雖然仿製葯不需要像原研藥物那樣做臨床試驗,但是也需要做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將仿製葯的藥效和原研葯進行對比。
有的同學說仿製葯比原研葯藥效好的,那不是仿製葯而是新葯。仿製葯比原研葯藥效差很多的,那是劣葯假藥。至於拜耳的艾力達根本不是萬艾可(偉哥)的仿製葯,萬艾可的專利還沒有到期。如果是仿製葯,結構式應該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只要是正規葯監部門批准通過的仿製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但是鑒於中國目前的環境,建議大家盡量選擇知名藥廠的產品,相對來說比小藥廠質量控制要好一些。
優缺點(相對於消費者來說):
最大的優點就是價格,仿製葯的價格往往只有原研葯的一半甚至更低,引用一張美國消費者協會的報告。美國每年的醫療開支越來越高,所以他們非常鼓勵患者購買仿製葯降低醫療開支。缺點實在想不出來,還是那句話盡量選擇知名藥廠的產品。發達國家進口藥物整體上比國產葯質量控制更好(前提是你能承受價格),但是國內很多大廠質量控制也是不錯的。藥效方面:大多數仿葯藥效和首研葯藥效差不多,但有一些就會差一些,而首研葯藥效穩定;因為純度關係,仿葯有時副作用會大些。價錢方面:仿葯沒有研發成本,價錢可能會便宜些。
平時我們在新聞或者朋友的談論中都聽過「仿製葯」,有不少人聞仿色變,認為仿製葯就等於「毒膠囊」、假冒偽劣。
其實不然。
仿製葯是相對於原研葯而言的,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美國。
當一個公司發明一種新葯(原研葯)之後,可以申請專利保護。藥物的專利保護期通常是20年,扣除藥物研發、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的時間,該藥物正式上市大規模應用的時候,專利年限通常只剩10年,這段時間裡藥廠可以獨佔該藥物市場。
當藥物專利到期之後,其他公司一旦得到葯監局批准,就可以製造並銷售此葯的仿製品(仿製葯)。由於仿製藥廠家節省了藥物研發和市場推廣的費用,所以仿製葯基本上都比原研葯便宜許多。原研葯和仿製葯通常具有相同的通用名,不同的商品名(比如大名鼎鼎的「偉哥」,「萬艾可」是它的商品名,通用名叫「西地那非」,最近專利剛到期,國產的西地那非「金戈」就立馬跟上)。
按照法規規定,仿製葯與原研葯必須具有完全相同的活性成分,相同的含量、相同的藥效。這意味著,仿製葯是經過審批的、法律許可的,不等同於食品或家用品當中很多「低質低效」的仿製品,更不是假冒偽劣。對於很多負擔不起昂貴的原研葯的患者,仿製葯的出現使得他們也能享受現代醫學進步的成果。
有人會說,既然仿製葯這麼好,為什麼不能早點允許生產?這是因為,研製新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原研藥廠商的利益得不到維護,失去了研發動力,醫藥行業的進步也將停滯。所以現在的專利年限是綜合考慮藥廠和病人利益的結果。
所以,以後聽到醫生給自己開的是仿製葯,就不要大驚小怪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旦旦醫學,每天推送一條靠譜又逗比的醫學科普。)謝邀~
1.仿製葯保留原研葯發揮藥理作用的主要骨架,有相同的活性成分,而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如@talich所舉的偉哥的例子,其仿製葯艾力達,只是多了一個甲基(—CH3),但其活性成分仍然是西地那非,所以藥效相同。2.仿製葯的生物利用度與原研葯相比允許有+/-20%的誤差,由於原研葯是經過嚴格的臨床四期實驗的,而仿製葯只需證明與原研葯在適應症、給藥方式、劑量等方面等效即可,不需要經過大規模的臨床實驗,所以仿製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當然不排除仿製葯在改變非主要成分的基團、添加其他內在成分之後會使藥效增加的可能,但這是以患者服用後風險增加為代價的。3.仿製葯最大的優勢就是相對於原研葯來說價格便宜,因為不需要投入巨額研發費用,而且接著原研葯的品牌優勢可以很快的拓展市場。這個模式適合發展中國家製藥業起步階段,像印度的仿製葯就非常發達。但隨著目前新葯研發投入越來越大而產出越來越少的瓶頸期,2010年全球只有21種新葯推向市場,是1997年以來的最低值,因為之前的新葯尤其是流行葯都是以有確鑿科學依據的疾病為對象的,普通疾病大部分已經攻克,現在新葯開發大都面對的是疑難雜症,發病機理複雜,研發成本高、風險大、周期長。之前過期的專利葯利潤對於製藥巨頭來說是蠅頭小利,他們會投入到新葯開發中去,而把過了專利期的藥品市場讓給仿製葯。現在卻不一樣了,像2011年11月專利期滿的輝瑞製藥的重磅炸彈立普妥,採取了降價的策略來與仿製葯抗衡。所以仿製葯的價格優勢並不能作為葯企不主動創新的保護傘。
4.仿製葯的缺點也非常明顯,由於沒有專利的限制,所有人都允許仿製新葯,這樣會引起低水平仿製和低利潤的惡性競爭,而這也是目前我國仿製葯市場的狀況。仿製葯價格便宜的優勢也恰恰成為了劣勢,因為仿製藥廠之間打價格戰,利潤非常低,然後又會使研發投入不足,進入惡性循環。優點是便宜。
其他都是缺點....國家局給的標準是出廠葯檢濃度為純品的10%範圍。也就是90%到110%。仿製葯到這標準就算合格。原研目前我看見的COA上這個數字都在5%甚至3%。
生物等效性么,最近國家局剛斃了一波仿製葯做BE的項目不全是做圖譜的時候涉嫌PS的~什麼原始記錄不全/混亂:丟失/沒有證據支持數據沒被修改過(audit trial不全)之類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IxMzY2MA==mid=400903234idx=5sn=3b4b7149fa35c41eaaf06da9a4f6f082scene=0#wechat_redirect
再加上當年剛上班做的第一個立普妥的大IV期試驗,哪個國產葯和試驗葯的不良反應率差異簡直記憶深刻~
這玩意反正我是不信~維生素ABCDEFG之類的吃吃仿製的也就罷了,疫苗和慢性病葯能開原研絕不買仿製葯,寧可換個醫院去開~謝邀。
仿葯有個名稱叫「me too」類藥物,這類藥物的特點就是相對於首研葯來說,結構上的改動不大。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保留相同骨架,取代基團有所不同的結構改造模式。藥效學上來講,一般我們研究的目的要麼是為了提高藥效,要麼是為了改善葯動。當然在結構改造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因為基團改動而造成的藥效降低或者乾脆消失的衍生物,這類化合物的作用一般是用於總結構效關係。
所以優點就是較為全面地探索了某類骨架的化學取代空間,探討了各種基團的潛在影響,以及作為可推廣的備選藥物解決可能的耐藥性問題。
主要的缺點是交叉耐藥性的問題。因為化學結構非常相似,所以首研葯的耐葯細胞株可能對me too類藥物也會有耐藥性或者很快產生耐藥性。還有就是是否能跳出首研葯的專利保護範圍,一般申請專利的時候都會申請一個較大的範圍防止別人抓漏洞撿便宜。
接評論補充:我這裡說的和@talich貼的圖都屬於從科研角度來說的仿葯,按我國標準仍然屬於一類新葯。老趙的想法似乎是想問三類新葯,這種一般科研院所是不做的,藥廠做的比較多。
「三類 已在國外上市銷售但尚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藥品:
(1)已在國外上市銷售的製劑及其原料葯,和/或改變該製劑的劑型,但不改變給葯途徑的製劑; (2)已在國外上市銷售的復方製劑,和/或改變該製劑的劑型,但不改變給葯途徑的製劑; (3)改變給葯途徑並已在國外上市銷售的製劑; (4)國內上市銷售的製劑增加已在國外批准的新適應症」從合成的角度來說,這種就是合成一樣的結構,基本是要重現原研結構的。從合成工藝上來講,路線成熟的情況下不應該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實際操作上來說,溶劑殘留和其他雜質的標準上依據的標準可能不同,因而造成藥效上略有差異。這種引進的方式優點就在於擴大生產可降低該原研葯的價格或者拓展用藥範圍,但如果出現耐藥性也是一樣沒法解決的。上面說的都差不多,補充下自己整理的資料,背景是當時負責輝瑞旗下的希舒美(阿奇黴素干混懸劑)產品銷售,定價40多,國產同類基本為10塊以下,出於對工作的高度負責任態度,回去學習了一下
首先是價格對比,這個是患者和醫生最直接的感受
通常過了專利保護期後,原研葯公司會選擇延長專利時間或者與仿製葯公司進行專利訴訟等途徑去延緩仿製葯的上市。其次是藥效的比較,這是我們最關心的,藥品是特殊的商品,你再便宜但對病情沒療效也沒用
目前全球通行的做法是:要求仿製葯必須與原研葯進行質量對比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而不需要做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如圖所示雖然仿製葯的主要成分與原研葯一致,但輔料成分、製作工藝並不完全一樣,不同仿製藥廠家之間的仿製能力也有差異。以上差異可能導致仿製葯的生物等效性符合法規要求,但生物等效性並不等於臨床等效性至於臨床上使用哪種原研葯或仿製,要根據你的病情輕重、經濟能力、病人依從性等進行全面考慮。這個不懂,上個圖吧:
上面的是輝瑞的偉哥下面的是拜耳的艾力達仿製葯唯一的優點就是便宜,極少能做得比原研葯好。即使70%的療效但50%的價格還是很有市場的。
藥罐子來現身說法啦鐺鐺鐺~
從小身體欠佳,生下來差點燒掛了,5歲得面癱7歲慢性胃炎,去牙科診所比去外婆家都勤快;後在母親悉心調養下好了很多;大學畢業進入某工作強度奇大著稱的企業,一年半後基本垮了一半;遺傳偏頭痛;每年扁桃體發炎支氣管炎3次以上;可能是公司換病曆本最勤快的員工。
鋪墊完了。
先說消炎藥。因為嬰兒時期為了救命就用上了消炎藥,導致長大後廣譜抗菌藥物就是糖豆,阿奇黴素阿莫西林紅霉素青黴素那都是啥?從頭孢一代吃到頭孢三代,沒管制吊瓶那會兒直接跟醫生說打先鋒吧,其它沒用。不是我濫用藥物,曾經在國外有次上呼吸道感染,醫生用藥很保守(國外沒有國內這麼濫用抗生素),然後我打了兩周吊瓶也沒退燒,最後約5周方痊癒,人瘦了十幾斤,從此留下凡扁桃體發炎必發作支氣管炎的毛病。
回國之後,在杭州某小醫院,還是上呼吸道感染,醫生照例開的仿製頭孢拉定。最終以病兩周打三天吊瓶解決。再然後我學乖了,去三甲醫院。那次是結膜炎+上呼吸道感染。醫生開了一瓶參天眼藥水,一盒gsk的西力欣,都是原研葯。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原研葯,結果是,兩天痊癒,支氣管炎居然居然居然沒發作!虧我之前聽說GSK事件還心有抵觸!回來後和我另外一個藥罐子朋友交流,她說:原研葯臨床效果好太多!
再然後我就只去這家醫院了,因為我發現他們幾乎開的全是原研葯,而且重要的是:原研葯並不貴!西力欣6粒三天量只要27如果用了醫保就沒幾塊錢!(上次參天眼藥水+6天西力欣自費賬戶只刷了4.7元)。我從前以為進口原研葯都是不進醫保的貴的要死的,可是看看外面藥店三天量某國產廠家的頭孢都是30多啊!
再說偏頭痛。我的偏頭痛在國外期間嚴重到了每周發作2-3次的程度,且睡覺休息根本無法緩解,沒日沒夜的吐。醫生諮詢了我的經濟能力後,開了zomig,曲坦類(還是佐馬坦?忘記了)的原研葯治療,陸陸續續服用了約兩年後,發作降低到了每月一次(姨媽無可避免)。回國後尋覓此葯不得,遂用了國產的兩種仿製葯,欣渠和歐力停,結果從1粒有效吃到3粒有效,然後怎麼都無效了。沒錯,價格是只有zomig的1/3,但是特么吃了三倍份量也沒用是怎麼回事啊摔!我吃zomig兩年都沒抗藥性,咋換成你們了抗藥性半年就100%了?最後只能托朋友從otc管制不嚴的國家給我背zomig回來,還是一粒有效,恢復到了1月發作1次的水平線。
總之,如果醫院有原研葯,我是再也不會去吃仿製葯了。
諮詢了在醫院做主任的姐夫和化學製藥女博士的高中同桌,獲知兩件事:非三甲醫院愛用仿製葯不是因為它便宜(事實上非罕見的常用藥價格是差不多的),而是國產葯回扣多;還有就是,就算配方一模一樣,但是原料質量、生產過程質控差距甚大:畢竟很大一部分成本都用在「渠道」上了,生產水平也達不到原研葯的標準。
總結就是:能去大醫院,能開原研葯,還是用原研葯吧。至少我用過很多的常用原研葯,都有醫保的。上面關於偉哥的分子式,對比圖咪唑轉了個位置……
其實藥效都是通過實驗對比出來的,結構上看不出來。一個葯出來,申請專利公布以後,仿藥廠商就會想著在不違反專利的情況下做出類似的東西。這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按原來的結構加點減點或者換幾個原子。修改後藥效是否還在,是變好還是不好,只有基礎的一些理論來猜測,而並不像程序那麼精確。
類似上次有人嘗試買來macbook的各個配件自己組裝,理論上就是應該沒問題,但結果最後穩定性還是不行。
所以這種東西,只能是定一大批不同的改造計劃,然後做出來一個個實驗,把有效果的拿出來繼續總結實驗。至於最後能不能拿出比原來效果更好的東西,一要看運氣,二要看樣本(也就是原葯的流行程度,這決定了多少人願意來山寨),三要看時間
比原藥效果好的仿葯,我知道的有青黴素/頭孢之類的各種抗生素系列、器官移植用的抗排異藥物等。凱芙拉縴維近10年也被仿出不少改良品種原研和仿製,前面談得大多是政策法規規定的仿製和原研的關係,我來說說具體的。我不是藥學專業的,不準確的地方請大家一起探討,不要罵人! 先說說原研和仿製最大的區別。舉個例子,你買一包速食麵,包裝上會有配料表,標明各種成份,你可以拿著配料表去自己做出來速食麵嗎?一般原研和防止差別最大的就是工藝,一般專利藥品大多會有自己的專利工藝,也就是說,工藝,你要麼需要拿到授權,要麼換另外一種去加工。而且你不可能拿到原研葯的詳細生產技術的,你只能自己摸索,然後只要達到國家規定,就可以生產銷售了。就像陝西人愛吃拉條子,你知道了拉條子的配料,你能做出來嗎?你自己摸索,做出來了,味道怎麼樣? 一般,原研的要比仿製的效果要好,所以,我建議盡量買原研的。
從國家局的定義上來說,艾力達絕對不是萬艾可的仿製葯。
作為仿製葯,是在原研廠家的專利到期之後,其他廠家做出來的分子式完全一致的藥品(此處專指化葯)。也只有這個意義上的仿製葯,仿製的廠家才會有利可圖。做出來的仿製葯,所有的標準都參照原研標準或者是國家標準,大多數範圍的仿製葯都不需要做大臨床。甚至注射劑的仿製葯,生物等效性試驗都不需要做(確實也沒有辦法做)。從而,仿製藥廠家節省了一大筆的臨床費用,以及免去了當初原研廠家的研發費用(原研在英文中分innovator和originator,如果originator不是自己研發而是買來的藥品或者是技術,那也必須是一大筆非常可觀的費用).仿製藥廠家依靠originator打開的品牌效應,只需要照著originator之前的路子走,並且也佔據了極大的價格優勢,從而對originator有壓倒性的威脅。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國內非常多的originator趕在藥品的專利到期之前就馬上引進新的適應症。一旦新的適應症被國家局批准,其專利將會被延長,便能緩解仿製葯的威脅。
作為仿製葯,如果其臨床前階段所參照的標準嚴格執行原研廠家的標準(鄙人以為國家標準不值得參照。當然,除了某些別有用心的原研廠家故意提高其標準導致難以仿製),並且生產工藝水平能與原研廠家並駕齊驅,在經過嚴格的生物等效性試驗之後,其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並且價格也大幅下降,也算是造福貧困人民。問題是,很多仿製藥廠家急於求成,只是象徵性的做出文件,GMP也只是打個幌子應付檢查。這樣的廠家做出來的仿製葯,當然是安全性堪憂的。總而言之,在國內法規不甚完善且國內行業風氣並不算太正的情況下,除了一些非常老的藥品,其防治水平已經與原研無二,如果您經濟條件較為寬裕,還是建議您用原研葯吧。鄙人是菜鳥,如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感激不盡!在仿製葯一致性評價之前,中國的仿製葯與原研葯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過這幾年國家葯監局CFDA正在開展一致性評價工作,106號文提到計劃2018年年底前完成所有基葯的一致性評價,到時候通過的仿製葯就和原研葯藥效差不多啦。
這個要看仿製藥廠商的工藝,在美國仿製葯的雜質控制要求比原研嚴格,即要不比原研差。但是在中國實際情況是差不多,或者稍差,也有比原研好的。至於優點,那肯定是價格便宜啦。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一般都是仿葯要合適點,畢竟價格便宜,雜質副作用也都一樣。除個別藥物例外,特比萘芬酊就是原研比仿製好很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麼多人去香港買葯?
※去藥店買白加黑居然還要身份證?這是為什麼?
※不濫用抗生素,到底該用什麼?
※國內免費發放的治療艾滋病藥物與國外先進藥物相比療效如何?
※什麼樣的藥片可以切割保存,什麼樣的不能?如何判斷何種藥片可以切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