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扶植日本的戰略考量有哪些?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徹底落敗,日本喪失了明治維新後所取得的全部擴張成果,國內工業基礎也被大幅摧毀,現實國力跌入谷底。

如果擊潰日本,並掌控戰後東亞局勢的是蘇聯,那日本十有八九會就此亡國。因為蘇聯和日本一樣,都是東北亞國家,而與日本不同的是,蘇聯同時還是世界級地緣板塊的擁有者,是現實中的超級大國!

如果日本是蘇聯打敗,那蘇聯肯定會藉此機會徹底征服日本,以完善對東北亞地緣板塊的控制,打開東出太平洋的戰略通道。

但打敗日本的主要是美國,掌控東亞局勢的也是美國,這就決定了日本依舊可有生機。

蘇聯的龐大體量,以及地緣關係的疏離,決定了美國雖然能對它保有優勢,但卻無法徹底征服。既然如此,日本的機會就來了。

首先日本位於東北亞海上,是蘇聯通向太平洋的重要門戶。美國控制日本,就把扼住了蘇聯向太平洋投射地緣影響力的脈門。

其次,作為海島國家,日本與蘇聯的地緣關係相對疏離。雖然在工業時代,海洋的地緣屏障作用大幅削弱,但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日本阻斷來自大陸的影響。

再次,雖然作為一個國家,日本地緣實力有限,但作為美國遏制蘇聯的前方戰略根據地,這個有三十八萬平方公里、一億人口的列島還是十分足夠的。

以上都是從美國視角出發的。而從日本視角出發,由於美國遠在太平洋彼岸,地緣關係的更加疏離,決定了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力,必然遠遜於蘇聯,更不可能將其吞併。

甚至,為了更好的發揮牽制蘇聯的作用,美國不僅要在政治上給予日本相當的自主權,經濟上還要加以扶持。

總而言之,雖然戰敗後的日本,已經擺脫不了任人魚肉的命運,但賣給美國,卻遠比賣給蘇聯要好過的多。兩害相權取其輕,日本故而願意親美。你情我願之下,日美同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是從地緣政治角度來分析戰後日美親近的必然性。而在現實層面,中國內戰的結束和朝鮮戰爭的爆發,更大大加快了二者進入蜜月期的速度。

隨著中國內戰的結束,新中國加入蘇聯陣營,東方大陸徹底成為美國的敵人。(49年中國選擇一邊倒的利益考量,會在將來美國篇和俄羅斯篇中詳細說明)在這種情況下,扶植日本就成了當務之急。而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這種扶植又進一步強化。

日本由此鹹魚翻身!雖然政治和軍事上依舊受美國控制,但在經濟上,憑著自己的二流工業國老底和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東風,日本在戰後一躍而起,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級經濟大國。

當然,不管日本在經濟上多厲害,政治和軍事上依舊得唯美國馬首是瞻。不過,由於日美現在同時面對蘇聯這個大敵,二者的利益還是在相當程度上一致的。在70年代時,由於冷戰格局變為蘇攻美守,美日面對的壓力空前增大,二者均對與中國和解展現出極大的熱忱,以期望這個貧弱的地緣大國能分擔來自蘇聯的壓力。

這種和諧的局面一直持續到80年代。

到80年代時,美國逐漸轉變態度,開始對日本展開有限度的打壓。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日本已經坐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位置,雖然政治和軍事上仍受制於美,但在經濟層面,已經對美國經濟構成較強衝擊;其次,此時美國經濟仍然問題多多,但又必須加大冷戰投入,以給蘇聯最後一擊,所以也希望通過洗劫日本這頭圈養的肥羊,撈點銀子花花;最後,冷戰漸入尾聲,蘇聯敗局已定,日本在遏制蘇聯上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無需再過於扶植。

因此,美國開始了對日本的洗劫和打壓。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日本被迫承受美國洗劫,經濟陷入低迷。

《廣場協議》是戰後數十年間,日本受到的最大挫折。而中國的崛起,更加劇了日本的危機。

日本是一個工業大國。工業製造是維繫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日本的本土工業受到越來越強的衝擊。

由於中國體量遠遠超過日本,隨著工業化的深入,中國工業體系的規模優勢逐漸顯現,再加上中國適合發展工業的低地平原眾多,勞動力減價,以及體制對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這種種因素,導致其後來居上,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奪走原先屬於日本的份額。

家電、重工、電子儀器、鋼鐵,一個又一個日本的支柱產業,在中國的高性價比同類產品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當然,憑藉巨大的先發優勢,日本仍在一些中高端產業和關鍵技術上保有優勢。但技術上的領先不是永恆的。隨著中國產業的升級,這些優勢也在逐漸縮小。(雲石微信公眾號:yunshi911)而且,有龐大工業體系做支撐,中國企業在技術升級方面要相對容易的多。而失去了普通製造業支撐的日本高精尖行業,猶如被抽走了根基的空中樓閣,再往前走步履維艱。

地緣實力的懸殊差異,決定了一旦中國與日本在工業領域產生競爭,前者擁有極大的天然優勢。儘管日本的先發優勢同樣巨大,但一旦中國走上正軌,那日本早晚會敗下陣來。

文明發展水平的差距是後天的,可以改變;地緣實力的差距則是先天的,不可改變!

其實日本人並非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當年才拼了老命侵略中國,希望憑藉在向工業文明轉型過程中獲得的先發優勢,擊敗仍陷於農耕泥沼中的中國,從而佔領東亞大陸,徹底改變地緣實力上的天然不足。

只是,隨著二戰的失敗,日本的歷史性機遇已經喪失。後來雖然借著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東風東山再起,但由於政治和軍事已被美國控制,國際形勢也大有不同,日本再也不可能重複明治維新後的侵華故事。

隨著中國回到正軌,東亞大陸的地緣實力迅速變現,所釋放出的能量,足以讓日本膽戰心驚。

現在,輪到日本害怕中國了。

日本害怕中國,首要的自然是擔憂中國報近代侵略之仇,但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那麼這些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6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有趣,自問自答還能被推到「發現「里,破乎服!

二戰後,只要不是社會主義陣營的,你見到哪個國家沒被美國扶持嗎?


通過朝鮮戰爭 美國敏銳的發現了 從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來 首次 元氣大傷的日本 不再是東北亞最強的力量 取而代之的是東北亞的兩個大陸國家 蘇聯 中國 前者攜二戰勝利之威 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 後者完成再次統一 依託龐大的體量 成為了東北亞的決定性力量 因此 為了保持東北亞的均衡 美國的政策轉向了扶持而非限制日本的發展


養肥公眾號可不能靠自問自答啊


這難道不是推廣公眾號


對付中國,遏制中國崛起?


其實二戰後,美國一直想扶植的是中國,不過是中國的KMT政府,所以羅斯福在不顧丘吉爾等人的反對,堅決要把中國拉入聯合國五常,在美國的構想中,戰後,中國將成為防止蘇聯南下的重要防線,將來,中國將和英國、以色列一樣,成為美國在東亞的重要戰略支點。

然並卵,KMT轉戰台灣去了——美國的構想遭到了重大挫折——但是美國依然需要一個東亞的戰略支點,所以就選擇了日本,事實上美國很擔心日本體量不夠,不足以對抗蘇聯和紅色中國,所以還拉上韓國、在東南亞構築同盟來遏制紅色洪流。

其實,如果當初中國真成了美國在東亞乃至亞洲的重要盟友,蘇聯就會被遏制在北亞和中亞而無法南下,整個東南亞和東亞都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對於東亞來說,中國將成為東亞霸主,而日本則會逐漸淪落為二流國家,最好的結果是成為德國這樣的經濟大國,最壞的結果將和奧斯曼土耳其一樣,國土被肢解,只限於日本四島,長期被中美蘇英駐軍佔領。


推薦閱讀:

有沒有冷戰時期關於美國的笑話?
為什麼朝鮮和韓國在互不承認對方合法性的同時,接受自己的邦交國承認另一政權的合法性?
1962 年 10 月 27 日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真的是離熱核戰爭下的普遍滅絕,只有幾個小時嗎?
如果「古巴導彈危機」導彈真發射到美國,歷史學家會如何解釋原因?
T-64和T-80兩種坦克對比如何?

TAG:日本 | 東亞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美蘇冷戰 | 美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