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8月1日巴鐵在北戴河首次試跑成功?

如題,在知乎上大家普遍認為這是個圈錢的項目,那麼此次試跑到底是什麼情況?是否有可操作性?

手機網易網


相信我們大家每個人都已經聽說過「e租寶」事件。這個當年被各大主流媒體熱捧的融資平台,打著年收益平均14%的驚人數字,成功忽悠了大量普通的中國人給他投資,結果血本無歸!其中90%的受害者,都是老年人,損失的都是他們的養老金!

可今天,我們卻看到很多媒體並沒有吸取教訓,又在吹捧一個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e租寶」的產品。

這個產品,就是所謂的「巴鐵一號」。

「巴鐵」,是一種橫跨兩條街道,行駛在小轎車頭頂上的大型「立體巴士」。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見過下面這張最為直觀形象的「巴鐵」概念圖了。

看著確實挺唬人的吧?其實早在三個月前,乃至早在6年多前,當中國一些主流媒體的記者看到了這個概念時,也都被唬住了,甚至不遺餘力地給這個項目做起了推廣。

可同樣是在3個月前,耿直哥卻曾揭露過這個所謂的「中國最前沿的黑科技」的一些內幕全國媒體都在熱捧的這個酷炫中國製造,我們必須提醒大家小心 比如:

1、這個項目在2010年時就曾炒作過,當時是因為這個項目的「概念」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當年的全球50大最佳發明。可是,「巴鐵」的實用性卻一直飽受各種專業人士質疑,特別是中國極為複雜的路況。而且在過去的6年里,「巴鐵」項目也一直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沒有任何實質的突破。另外,「巴鐵」的總設計師宋有洲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巴鐵」總設計師宋有洲

2、美國人其實早在1969年就構想出過類似於「巴鐵」的概念,但同樣因為實用性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即便在美國這樣一個敢於發明和嘗試新事物的國家,也沒人真的願意去實現這個構想...

3、雖然「巴鐵」曾經在宣傳材料中宣稱項目得到了「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可行性認證。可交大方面卻一直不想與這個項目有任何聯繫,而且還一直想撇清關係,甚至透露這個項目只是學院的教授帶著幾個學生做的「私活」,而且論證的過程主要還是學生來操作的。

4、最重要的是,「巴鐵」項目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做網路金融P2P的理財公司在運作,而且該公司一直在吸納投資人的存款,並承諾回以高額利息,但其資金鏈風險很高..

所以,當時耿直哥就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地被一些主流媒體影響,太過「輕信」巴鐵的報道,一定要謹慎——特別是普通的百姓家庭,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錢去投資這個項目。

不幸的是,我們的報道似乎並沒有引起某些媒體同行的注意。結果,今天當「巴鐵」搞出來的一台模型車在河北的秦皇島市舉行了一個所謂的「路面測試」後,幾個月前吹捧這個項目的主流媒體又都紛紛跳了出來,繼續鼓吹起這個項目來...

可是,根據耿直哥的觀察,以及我的一位曾經親自去現場參觀過巴鐵項目的同事透露,今天的這個「模型車」的水平,根本就是遊樂場的水平。其中我那位上個月剛去「巴鐵」的模型車上參觀的同事就說,當時她看到的車內沒有任何新的科技,就是生搭出來的一個模型車,而且甚至連輪子和軌道都沒有。

▲圖為7月我們的記者去「巴鐵」項目實際探訪時拍攝

而且,我們的記者當時就問了「巴鐵」項目人員很多專業的問題,比如過去6年「巴鐵」都進行了什麼工作,當時工作人員回答說我們進行了「技術的優化」。可當我們的記者進一步追問是哪些技術的優化時,對方就答不出來了...

甚至之後工作人員讓我們的記者不要再問這些在他們看來與項目「無關」的問題了...

所以,在耿直哥看來,今天這個「巴鐵」模型車和一個月我們記者看到的相比,恐怕唯一的進步就是在他們的模型車上裝了輪子和軌道。然後在下面塞了兩輛小轎車,從而營造出了一個概念圖上的樣子,在觀感上可以忽悠忽悠「吃瓜群眾」罷了。

▲有網友說,巴鐵其實就是一個大號的龍門吊,龍門吊也可以開動。

▲巴鐵一號的行走機構和龍門吊是不是很像?

除此之外,我們都沒有看到這個「巴鐵」有任何創新之處,也看不到這個「巴鐵」如何適應中國複雜的路況,更別提它如何確保下方的車輛不會超高;如何應對事故;以及如何避免遮擋下方行駛小轎車的視線等更為細節的問題了...

不過,「巴鐵」項目的那個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總設計師宋有洲卻表示,這些問題在1年-1年半就可以解決。可就在那篇耿直哥3個月前所撰寫的文章中,我就已經和大家說過,一般這樣的項目,從研發到初步實驗就需要大約5年的時間,而從初步實驗到投入市場,同樣需要大約5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就當所有人都被「巴鐵」的噱頭所忽悠之時,我們卻注意到那家「巴鐵」背後問題不斷的P2P理財公司「華贏凱來」,已經在出售捆綁了「巴鐵」項目的投資理財產品了!!!

為什麼說華贏凱來問題不斷?就拿這兩年的報道來說吧,比如在2015年11月的一篇報道中,《北京商報》的記者就曝出這家公司許諾給投資者過高的年收益回報,從10%-13%不等,可該公司投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一家來自「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

而更神奇的是,這家企業的老總與華贏凱來老總,還是同一個人!——這也就是說,一旦該公司發生跑路事件,那麼從法律方面來看的話,該公司的理財項目一般都會被界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而搜狐財經今年4月28日的一篇文章更指出,華贏凱來為了忽悠錢財,成立了一個名為「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的社團,然後就到處找人繳納數百萬的「會費」。至於好處,按照華贏凱來的說法,就是承接他們手上「上千億」的地方政府的工程不用再走正規的招投標,僅僅需要走個「形式」就可以拿到項目,無需任何審核。

可就是這個忽悠人繳納數百萬會費的「社團」,卻在搜狐報道刊發的當月,就被民政部認定為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山寨社團」!!!

另外,在知乎上,也有曾經在該公司工作的網友表示:「華贏凱來」隨時都會成為下一個E租寶。請廣大投資者慎重!

還有網友向耿直哥爆料:「自己家裡人就有曾在那家公司供職的,作為技術人員。本來被忽悠過去也是因為覺得希望中國汽車工業能進步所以去了。到了之後第一個項目還可以,比較腳踏實地的做汽車,也拿到了中字頭的企業投資。後來轉空巴項目後他就異常失望。領導決策層都是在討論如何忽悠風投砸錢,根本不考慮技術可行性。技術研發人員待遇差也就算了,廠房裡做設備和調試,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都沒有,現場涉及到電氣這塊沒有專工,還有不少大學畢業生被騙過去做項目,連實操經驗也沒有。很多帶電操作都很危險,但是現場連雙絕緣鞋都看不到,去年實在看不到希望就跳槽了。空巴項目前後忽悠了兩輪投資。這次是第三輪了。」

恐怖吧?!

▲近日最新的「巴鐵」試跑圖片

所以,耿直哥今天必須要得罪同行了:我請你們不要再給「巴鐵」做宣傳了,不僅因為這個項目太不靠譜,更因為這個項目所捆綁的理財公司太讓人難以信任,漏洞一扒就是一大堆!

如果你們真的很看好眾多專業人士都不看好的項目,那麼請你們自己去投錢,但別讓老百姓拿自己的養老錢去冒險!

我更希望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把這篇文章轉給你的朋友和家人,尤其是家裡的老人!因為這種「理財產品」專門喜歡拉輕信媒體的老人來「投資」!

緊急擴散!今天在再大的媒體上看到這條大新聞,也不要信!

http://weixin.qq.com/r/oXXB2VnEbQQSrR269yC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補充2:許多回答和評論說到轉彎。我以自己僅有的點點軌道線路知識隨便算了算。——昨天拿紙畫了個6車道,簡單模擬了一下轉彎。結果表示其半徑最大也就不超過30m。而作為鐵路從業者,表示見過的最小曲線是在地鐵車輛段,150m,那段10m長的曲線不站在遠處根本看不出弧度。實際上即使車輛段這麼局促的地方怎麼也得300m半徑的曲線,在十字路口就按4分之一個圓算471m,還得在這個圓曲線兩頭加上一定長度的緩和曲線,保守估計300m。也就是說這個彎道得超過1000m長,然後在車輛段通過這種超小半徑曲線通常限速5公里。當然我這是隨便算,無責任瞎說啊。

補充:

在華西都市報對 " 立體快巴 " 發明人宋有洲的一次採訪中,他提到了一個信息:

秦皇島試運行其實是將一個 1:1 製造的模型車進行 1 公里載人測試的過程,動力、牽引等很多核心技術並不會在這次測試中使用。

——————————————————

什麼都說明不了。許多老鄉拿自來水管、塑料布加摩托車引擎造飛機也能飛個幾百米。真要說也算試飛成功,但能叫發明了新式飛機嗎?之前報道和圖片表示是模型車,現在叫做實驗車了。然後後本來宣稱跑2公里,後來改成300米。至於時速、過彎、制動這些還沒看到消息。關鍵的載人、救援、逃生、過路口、下方車輛通過等等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或者有沒有。如果成功的定義是能動,那也算吧。


1.既定的1公里測試路段是純直線段,沒有轉彎,沒有路牌,沒有信號燈。即使是這樣,巴鐵的員工們還是從晚上20:00開始修整,一直拖到半夜兩點才勉強以15碼的速度滑行了300米。這是一次成熟的軌道交通測試嗎?這純粹是胡鬧。房子裝上輪子可以平移,紙飛機可以飛幾百米,但那並不等於交通。

2.宋有洲在採訪中,他提到了一個信息: 秦皇島試運行其實是將一個 1:1 製造的模型車進行 1 公里載人測試的過程,動力、牽引等很多核心技術並不會在這次測試中使用。 那你告訴我你到底在測試什麼?過家家嗎?

3.軌道交通確實是國家大力扶持的一個項目,但並不意味著什麼牛鬼蛇神都可以進來分一杯羹。白志明的底知乎早都已經扒個夠了。這樣一個交通創新項目,不是中鐵、中電建、中鐵建、中車來牽頭、甚至不是地方軌道交通公司來指導,純粹一個金融公司就異想天開,聽說過路權嗎?聽說過行調嗎?

4.從項目初始我們就不斷提問:如何解決路權分配,如何轉彎,如何進行牽引供電,走行軌如何導向(8月1號的這次測試甚至壓根就沒有走行軌!)。發生事故時人員如何疏散,如何對車輛清障。時至今日巴鐵不但不對這些問題進行回應,反而硬著頭皮強上,那對不起,我們不能認同。

————————————————————————————————————————

頭一次在知乎拿贊,多說幾條吧。

5.中國對於應該支持的公眾交通項目從來都走在其他國家前面,遠到地鐵BRT,近到高鐵有軌電車,對於有實用價值的項目,中國從來不願意走在別人的後面,包括試驗性質的磁懸浮,該做的事情中國一樣不會落,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的人口基礎太大,對公眾交通的需求缺口根本無法飽和,不儘力者必為千古罪人。

6.評論里有些朋友可能認為巴鐵與現行軌道體制有衝突,事實上這個項目即便是可行的,它也不可能跳出現行交通體制管轄的範圍,對於新事物國家從來都是歡迎的,仔細想想吧,就在6年前中國還沒有高鐵,而現在這個國家已經因為高鐵發生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谷歌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做的是很熱鬧,但中國的企業也從沒丟下過這一塊,前不久世界首個全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區域就設在了中國蕪湖。

7.巴鐵存在的問題,大家都已經提了很多,而巴鐵方面的回應,也可以給大家看看。

對於這樣的回應,我給他大概總結了下:「巴鐵是完美的,其他一切事物都要適應巴鐵的存在,天橋擋了路,拆。公交過不去,讓道、停運。涵洞不夠高,往下挖半米嘛」反正都要讓著它巴鐵,這麼一來,整個城市現有的交通格局勢必遭到打亂,建設成本將遠遠高於新建已經技術成熟的輕軌或有軌電車。

而到了關鍵的轉彎半徑和導向軌鋪設,宋先生就開始避重就輕,我們可以看一看8月1號測試的軌道:

即使你沒有路軌基礎知識,看到這樣的軌道也應該能明白,一個36噸的龐然大物根本無法通過這種走行軌進行限制走向,更勿提轉向。

巴鐵的外殼,請注意地上各種鋸末,是的,你可以說這是一部模型車,那既然是模型,又何談試驗甚至還上路試驗?創新是受鼓勵,但創新也是有限制,套用老郭的那句話:你一個廚子用尿壺炒菜說是創新,那誰敢吃啊?

8.科學之所以是科學,就是因為它要通過反覆的試驗讓人信服,就是需要它能應對無論怎樣的質疑都屹立不倒,無論你怎麼質疑,1+1就永遠=2 ,水一定是在100℃沸騰。這才是科學的態度,現在有些朋友就覺得這個東西是國產的啊,我們應該支持啊,怎麼老是質疑啊?對不起,科學也沒有國界,美國的膠囊超級高鐵從提出到現在我們也從沒停止過對它的質疑,到現在高鐵很多細節設計依然飽受質疑,諸如現行的高速轉向架,交直交傳動,再生制動系統,都是在質疑中不斷改進不斷進步。你一個新上來的項目不讓別人質疑,還不斷忽悠各路投資人投資,讓這樣的東西上路,罪在千秋啊。


我這個人,懂的東西不太多,但我知道,不懂就要多學,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很多東西一搜就來。

巴鐵能不能動,怎麼動,我不太關心,但現在這麼多媒體都報道這個東西是治堵神器,是未來的交通方式,這一點,我就不太苟同了。

我們都知道,一項工程要立項動工,首先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可行性論證,沒有可行性分析,是不可能動工的。那麼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個新型的城軌交通方式,又該如何進行可行性論證呢?作為一個好學生,我當然不會空口白話,於是我Google了一下關鍵詞,找到了一份通知,這份通知是由發改委簽發的,鏈接再這裡: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發改基礎[2015]49號) 裡面有個文件《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和評估大綱》正好給我們詳細描述了如何進行城軌交通的可行性論證的內容。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一)項目建設背景
項目建設背景是項目實施的邊界條件,包括項目概述、上位規劃研究、建設必要性、工程建設條件等。

(二)項目技術條件
項目技術條件是項目實施的總體原則,包括客流量預測、總體技術標準等。

(三)項目建設方案
項目建設方案是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在總體方案基礎上,
詳細研究土建工程方案、設備系統方案和組織實施方案。

(四)項目適應性分析
項目適應性分析是項目實施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銜接、社會穩定、節約能源、環境保護、文物保護、安全評估、防災與人防等,並根據外部條件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反饋。

(五)項目綜合分析
項目綜合分析是對項目投資、效益、風險等方面開展全面研究,明確結論與建議。

同時,文件裡面也提到了評估原則,依據等等,感興趣的可以自己下載來詳細讀一讀。

那麼,巴鐵這個東西,有經過詳細的可行性論證嗎?有,不過,進行論證的不過是交通大學的一位教授和幾個學生而已。這裡是《南方周末》當年的報道:

最終上海交大出具的評估結果認為,「立體快巴」從車輛本身來看是可行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基本可行」。當時,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承接評估工作的教授張建武表示,「這份報告並不是很完善,在技術上還是有一些問題,但是立體快巴公司催得比較急。」

今年6月,張建武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巴鐵」就是曾經的「立體快巴」。6年前上海交大評估報告中評估的兩項核心技術,6年後也似乎沒有任何進展。張建武還指出,巴鐵如果不改變現在的投資方式,不想著向研究開發投資,估計也會像以前一樣,「十三五」期間情況不容樂觀。「誰來做風險很大的核心技術?沒有成熟的核心技術的市政項目,可行性就成了問題。」張建武表示。(來源:上海交大教授:巴鐵核心技術幾年來似無進展)

根據發改委給出的文件,巴鐵當年的可行性論證只進行了一小部分,很多部分並沒有充分認證,包括設備系統方案、組織實施方案、交通銜接、節約能源等等。而且認證機構也並不權威,當事人自己也說報告並不完善。

在連一個基礎的可行性方案都沒有,只有一輛所謂的工程車,幾個概念視頻的情況下,這麼多媒體甚至包括人民日報都大力宣傳,請問,你們有腦子嗎?

我們再來看一下專家的意見。

同濟大學交運輸工程學院教授陳小鴻稱,不能因為一個非常小眾的系統,而對既有的設施設計做大規模的調整,這也要考慮到現實和實用性,如果你要把安全問題都解決掉,對道路空間的問題都解決掉,我相信能解決,但是解決的代價很可能對於道路空間的節省,已經是得不償失了。它是一個好的思路,但是並不具有可實施性。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研究院教授殷承良也稱,從科學的態度上來說,還是需要比較慎重的,「這些科學論證也不是一日之功,同時也應該是真真正正有資質的第三方,並不能夠是某個學校、某個人講幾句話就OK的。」(來源:「巴鐵」稱將在秦皇島試跑遭當地政府否認,專家稱代價太大)

有意思的是,澎湃新聞似乎忘記了他們曾經諮詢過的這些專家,也加入了對這個所謂立體巴士的宣傳行列中。

最後再講兩句,科學這種東西,不是過家家,一個東西出來,肯定是要接受質疑的,離開質疑的科學不是科學而是偽科學,還記得愛因斯坦與波爾等人的大論戰嗎?沒有愛因斯坦、薛定諤等人的質疑,量子力學能迅速發展成一門真正的學科嗎?在這起巴鐵事件中,很可惜,很多人都被所謂的創新、國產迷惑了眼睛,不肯接受別人的質疑,說別人看不得國家厲害,說我們想到的,專家也一定想到了。我想請問,你們的專家是一名小學畢業的人還是我上面列舉的那兩個大學教授呢?

我不知道這件事背後,到底隱藏什麼樣的秘密,但我忘記不了當初的漢芯事件,蟻力神、e租寶等等,我也希望,某些媒體能稍微有點節操,不要見風就是雨,不思考,就搞個大新聞。


再補充一位相關專業人士關於轉彎半徑的看法:

作為鐵路軌道線路從業人員表示,車輛段基本也是盡量設計300以上的。即使是地鐵車輛段,我也只見過一天150半徑的。作為鐵路從業者,表示見過的最小曲線是在地鐵車輛段,150m,那段10m長的曲線不站在遠處根本看不出弧度。實際上即使車輛段這麼局促的地方怎麼也得300m半徑的曲線,在十字路口就按4分之一個圓,還得在這個圓曲線兩頭加上一定長度的緩和曲線。也就是說這個彎道得超過1000m長。按3.5米一股道的設計標準的話會佔用多少股道呢?另外在車輛段通過這種超小半徑曲線通常限速5公里。當然我這是隨便算,可以當我瞎說。

最小半徑確實有150到300的,但那基本只出現在車輛段限速5公里即將到存車線的地方。與火車的關係更多的是考慮運行速度和車體重量,也就是說越慢越輕可以越小。6車道的話正常路口的曲線半徑怎麼也不超過30m。而如果按300半徑,那麼這個彎道大概得有1km長,還得限速10以內。按3.5m寬一股車道的設計標準這個路口得多大我都懶得算。另外轉向架和火車不一樣不代表能解決轉向問題,火車轉向架有多穩固。而是這種門型的結構導致承受轉彎造成的慣性都作用在上部左右兩個點上,轉向架幾乎是實心的,汽車底盤不是整塊也是左右相連的。「巴鐵」那種焊接的鐵架子受得了多大的拉扯?轉彎重心全部集中在上方是什麼效果。如果沒理解錯其「轉向架」在轉向時相當於是整排擺動的,這麼一排前後導輪加中間的三個腳輪怎麼也有3米長。如果只有幾十米的轉彎半徑,擺動起來下面還能過車么?

補充:

查了查,中國的火車的軌距是1435mm,最小轉彎半徑800米。整個巴鐵相當於一個大的轉向架,軌距不清楚,寬度7.8米。估計軌距也差不多,是火車轉向架的5倍多。轉彎半徑至少是千米級甚至幾千米。這東西如果要轉彎,十字路口要拓寬成什麼樣子啊?

火車轉彎原理

火車車廂和轉向架

火車轉向架

假設巴鐵的轉彎半徑是1000米,一個十字路口會有多大呢?

十字路口的尺寸,估計會和故宮博物院差不多。當然,有人也許會說,可以按照把鐵的拐彎路線重新建設城市。問題是,這要多大面積的拆遷?哪個城市經得起這麼大規模的拆遷?何況1000米轉彎半徑很可能還是低估的。想想就酸爽得很。

****************************************

騙子年年有,今年尤其多。

這極可能就是一個圈錢的項目。在「萬眾創業、全民創新」的旗號下,民科發明家和民間集資合流,某些地方政府積極配合,新浪、騰訊、新華網等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給這樣的項目站台。

巴鐵的技術可行性,許多工科朋友已經分析過了,一個變形的龍門吊而已,大家可以自己去找。

說點對交通的影響。提高交通流速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讓相同速度的車走一個車道,因為車流的速度取決於車流中速度最慢的車的速度。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讓同一個方向(左轉、右轉)的車,走一個車道,因為拐彎會影響車流速度。

首先是對路面的要求。

這東西上路至少三個半車道。因為這東西下面兩個車道,壁厚半個車道。此外,還至少要給巴士、貨車、SUV、商務車、van、留出一個車道。這些車擠在一個車道上擁擠不堪。

這些從它下面跑不了的車,不論速度,是否左右轉向,都要被擠到一個車道上去,這個車道的速度肯定會非常慢。

按照目前公開的照片,這東西一上道,所有車高在2米以上的汽車就都不能開了,能跑的也就只有轎車了。占著兩條半車道,還把其它2米以上的非轎車都攆下去。

那些非轎車要走,就要全面拓寬馬路,拓寬以後,也是擁擠不堪。

這東西下面的車,也快不起來。下面的車要直行,後面有輛巴鐵超過來。然後拐彎並道,下面的車的司機怎麼辦?加油門超過去?踩剎車?還是跟著一塊拐過去?下面的車要拐彎並道,頭上的巴鐵要直行,你怎麼辦?加油門超過去?踩剎車?還是不拐了?

在城市路面上走,怎麼可能沒有十字路口,下面的車怎麼可能全部和巴鐵同一個方向,一站到底?

這東西轉彎半徑需要多大?大家可以猜一猜,火車的車輪可以與車體形成夾角,這東西的設計決定基本不可能採用火車的轉向方式。這東西的轉彎半徑肯定會非常驚人。換句話說,要麼為了通行巴鐵大規模拆遷,極大地拓寬十字路口,要麼只能走直線路線。

此外,估計還上不了立交橋,過不了橋洞,小心過街天橋,所到之處,所有交通設施都要大規模重新拆改。

過街天橋全部要加高。

隧道全部要加深、拓寬。

更要命的是立交橋:

大多數立交橋都是雙車道,巴鐵自己要佔兩個半車道。所以,幾乎所有的立交橋都要拆了重建,拓寬以後,才能讓巴鐵通過。

單向三條半車道,外加一條非機動車道,幾乎拆改所有的十字路口、過街天橋、隧道和立交橋。實際效果還要擁擠不堪。巴鐵真的能緩解交通擁堵嗎?

更大的問題是巴鐵的安全隱患。

巴鐵的側面幾乎是完全封閉的,那麼下面的車輛一旦發生事故,機會被封閉在巴鐵下面。巴鐵下面的車輛的成員,很難逃生。

這些問題和潛在隱患,巴鐵設計者、主流媒體餓記者們,真的看不出來嗎?

是智商問題還是別的原因?

一般來說,當一些人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時候,就是有見不得人的利益在其中。

「巴鐵」基金預期年化率高達12%?投資方董事長矢口否認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每輛巴鐵,從政府哪騙2400萬!!!然後賣物業,每平米計劃賣6萬,一個站台10000平米!!!每個城市修200個站台!!!每張票8元!!!!

什麼樣的城市能有那麼多橫平豎直沒有十字路口的街道,能修200個站台?!

每個站台除了比較的設備以外,還有10000平米,這是什麼概念?這是多麼大的站台?

每張票8元,現在優步多少錢?!

把稻草說成金條,地方政府背書,主流媒體站台,這要幹什麼?要當新時代的約翰勞?!!

當年密西西比騙局吹噓密西西比遍地有黃金,法國政府為止站台,許多法國人競相購買約翰勞的股票,結果許多人破產。

密西西比畢竟在大洋那邊,地鐵、公交和公交就在大家眼前,所以,許多人自然會有疑問。

對這些疑問,巴鐵設計師怎麼解釋呢?

一般來說,騙子都是到死嘴不爛的。

當然,這不是說宋有洲先生是騙子。

而是說,這個項目不切實際,沒有多少商業價值,有圈錢的嫌疑,宋有洲先生是知情人。

一般來說,類似的項目急急可可上馬,地方政府積極背書,主流媒體大力宣傳,就是為了要圈錢了。上馬、背書、宣傳,都是有成本的,這些成本都要從圈錢過程中獲得補償。

最後,建議大家捂緊錢包,不要輕易上當。


王洪成,哈爾濱一名普通司機。僅僅讀過四年書。

1983年4月,王洪成宣布發明了「水變油」的方法——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進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進少量配置的「洪成基液」(或稱「水基燃料膨化劑」)就可以變成「水基燃料」,一點即燃,熱值高於普通汽油、柴油,且無污染,成本極低。這項「發明」受到不少權威人士肯定,被全國幾十家新聞媒體炒得火熱,宣揚為重大科學成就,對解決世界能源短缺有重要意義;

1985年冬天,王洪成從大慶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甚至一些中央領導也親臨現場觀看;

1987年,中國國家計委撥款60萬元人民幣給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勝利客車廠生產燃料;

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澎化劑有限公司」成立,有300多家鄉鎮企業拿出上億元資金給他搞共同開發,把他當成財神爺。王洪成獲得了數以億計的錢財。《經濟日報》發表《水真能變成油嗎?》的文章,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

1993年初,公安部和物資部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單位停止宣傳;

1995年全國政協八屆會議上,何祚庥、郭正誼等4位科技界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籲調查「水變油」的投資及對經濟建設的破壞後果;

1996年,王洪成被收容審查;

1997年11月14日,王洪成被哈爾濱中級法院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判處十年徒刑。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然而不能吃一塹長一智,就是我們的錯了……_(:з」∠)_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這是今天騰訊新聞彈出來的信息,鏈接地址為「空中巴士」巴鐵試驗車路面測試 可載客300人

我首先注意到巴鐵兩側的軌道鋪設,通過肉眼判斷,這段軌道並沒有進行路基改造,而僅僅是兩條並行的金屬軌,非常類似於學校和機關門口的自動門軌道。

而巴鐵的車輪是這樣的。不知道設計方是如何在這樣的軌道和車輪上進行導向和防脫軌設計的?而從這張圖的細節上來看,車輪組與巴鐵之間的並不存在轉動軸,橙色部分更像是液壓軸承,那麼貴巴鐵是打算不考慮轉彎而專註於直線運輸了嗎?

這張圖更清晰一點,看起來是4個車輪為一組,前後增設一個輔助輪用來跟軌,想來巴鐵設計方的垂直傳動技術應該是國內領先水平,就是不知道最大時速是否能達到上路標準。其次,從圖一可以看出,巴鐵底盤與下駛機動車之間的高度空間非常有限,新聞中表示:

「下層鏤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駛高度2米以下的車輛」

這意味這什麼呢?意味著巴鐵運行之後,中型載貨車輛,旅遊小巴,甚至全尺寸SUV,就不用想在有巴鐵運行的路線上通行了,堪稱史上最嚴限高。而如果必須在巴鐵線路的一側增設中大型車道,以中國城市道路規劃現狀來看,怕是難以有這樣多車道的路段來滿足巴鐵和其它車輛的正常行駛。

總而言之,在明確動力係數,轉彎能力,路面承重要求,現有交通系統並軌方案和乘用安全之前,拋出的任何炒作都是耍流氓。


你們看問題為甚麼都這麼消極呢?為什麼呢?

對待美好的新事物你們怎麼就不能以寬容的眼光先去發現它的優點而不是惡毒的先去抨擊它!

想想看,巴鐵一旦全面投入使用:

路上將不再會出現隨意變道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亂停亂放的車輛

違規佔用道路的攤販將消失在滾滾的巴鐵車輪之下,城管從此成為歷史

將不再有隨意闖紅燈的行人和電動車,巴鐵的社會主義鐵輪對待他們與攤販並無二致

身高超過兩米的將不再會隨意出現在街上給個子不高的吃瓜群眾造成心理壓力

給吃瓜群眾造成巨大人身財產威脅的瘋狂拉土車因為超過兩米,從此成為歷史

…………好處多的簡直說都說不完

順便說一句,要是公交卡忘記帶了,這樣去單位就可以了,才兩米呢,安全,快捷,還響應了全民健身的口號,完美 ╮(╯▽╰)╭

這簡直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前進的一大步!

感覺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就要因為巴鐵而實現了呢 ╮(╯▽╰)╭


總結放在前面:「巴鐵」並不能徹底解決城市擁堵問題,而且它需要極大的成本來改造城市以適應它的存在。這麼大的付出,又沒有足夠的回報,所以從技術上是不值得、不可行的。

作為一名工科生+交通愛好者,一直以來對這個所謂的「巴鐵」真的一直是不看好的。然而看了一下微博評論,也只能說大多數人只是跟風而已,更多地是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理智的看待問題。

首先這東西真的很難稱為一項重大的發明,因為它原理簡單卻又不現實。我們對它不看好,不是不創新,不熱愛發明,恰恰相反,是太尊重創新和科學,才會對這樣的發明產生質疑。

最初看到這個「巴鐵」,我的大腦里立刻出現一堆疑問:

1,這東西如何轉彎?轉彎的半徑一定非常大,不會跟普通公路重合,更難以通過十字路口的直角彎。那麼它所聲稱的不影響地面其他車輛交通,如何實現?難道打算只走直線嗎?

2,這東西看起來最少有2層樓高,那麼城市那麼多現有公路的限高也要跟著它改變嗎?而且,它行駛的路段,是打算直接禁行客車、卡車等大型車輛嗎?

3,理論上這車的走行部要窄到跟分道線一樣粗細,才能不影響地面其他交通。可是實際上圖片里它的走行部已經有最少半米寬了吧,再加上限界,是打算佔用多大的空間給它行駛?這樣的話,相當於白白浪費了路面空間。

4,設計者對國內的交通秩序這麼有信心嗎?!

以上四條,就足以限制它在城市裡的應用了。然而還有一堆小問題等它去克服,比如:

一組車應該多長?太長了的話,車站如何處理?太短了,載客量有限,相比公交車/有軌電車的優勢又在哪裡?

車站該如何設置?要不然就是路中央,要不然就是路邊。路中央的話,整條路都要重新規劃?路邊的話,如何處理非機動車道和各種小的支路等因素?

動力哪裡來?最可靠的是接觸網,可是這麼高的車再加上接觸網,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目前來看,它最適合的情況是:新城區里長且直的新建公路,整條路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巴鐵」的存在,並且配備了整套適合的系統(路口,車道,車站,限高等等),而且這條路只允許自動駕駛車輛駛入。


貌似巴鐵很想在知乎做公關啊?

見這個問題本身和回答下面的評論

如何看待巴鐵一號模型開動? - 軌道交通

說是試跑成功,可是為什麼我看到圖片中,輪對都是沒有落軌的?


對於那些巴鐵吹,我想說,我列了一萬個不可行的理由,你卻只跟我講創新,講未來,講愛國情懷。

嗯?exo?


等比例模型,掌握核心科技。

加幾組輪子,輪轂內置電機,速度像蝸牛

現有道路轉彎半徑,這車開上去對旁邊車和內部車來說就是災難

類似的設想早在1969年就提出了


巴鐵又叫立體快巴,是一種採用電力驅動的新型大運量公共交通工具,我國原創發明。車身分為四節,每節長12米,可謂是公交巨無霸。車體設計長度為58至62米,寬度7.8米,行駛時需橫跨兩條機動車道。

寬軌火車中最大的軌距才1676mm

設計人考慮過轉彎半徑嗎?

如果想讓大車從巴鐵下方通行,高度可以加高,兩側加強、加厚,還可以使用趙州橋那樣的∩拱形設計。

只要花大成本改變道路交通、行駛規範,無論是高度、轉彎半徑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但是為了不浪費一碟醋,去買三斤螃蟹回來,有誰家會這樣做?

用懸掛式或跨座式的單軌鐵路,不比這個巴鐵更划算嗎?


更新剛剛看到的一個軟文。

http://zhuanlan.sina.cn/article?id=54196ch=techvt=4pos=108wm=5312_0010

異想天開,竟然說高速公路,人家「發明家」都說了,巴鐵設計速度60km/公里。不討論安全問題,光說這篇軟文,大哥你和宋總串好詞兒再來!

--------------------------------以下原答案

仍然堅持原有觀點:巴鐵像巴神一樣,不靠譜。

ps.我所看到的,給道路帶來的是負擔和隱患。至於它所謂的空間充分利用???運量優勢?城市道路運輸靈活性?與道路,還有其他路面交通工具的兼容性?

反正我沒看出來什麼優勢。哎哎,是不是資本運作需要接盤俠,忽悠必須到位呀…


世界上載人最多的龍門吊誕生了!!!!

到目前為止,這玩意只解決了能動的問題,其餘更有價值的問題一個都沒解決。你能讓我能怎麼看?

1.十字路口怎麼過?這麼大傢伙,讓整個路口的車都停下來等巴鐵先過嗎?城市擁堵不僅僅是車多的問題吧,還有路口紅綠燈長短,是不是變相增加擁堵等待時間?

2.過彎的時候,還在巴鐵肚皮底下的小車怎麼辦?誰在下面誰倒霉。

3.只能過2M以下的車,那大車怎麼?消防車過不去,市政救援車過不去,道路強修車過不去,大客車貌似也過不去吧……好了不說了,消防車以後走人行道。

4.巴鐵肚皮底下車輛與巴鐵發生車禍怎麼辦?這特么不等於徹底封掉一條路嗎?

5.在路口轉個彎,路都不一樣寬,固定寬度的巴鐵怎麼辦?很多城市,車道寬度也都不統一,你到底打算占幾個車道。

6.巴鐵一側轉向制動系統就特么佔了半個車道(等於廢了一個車道,來回等於廢了兩個車道),是不是對道路資源的浪費?二線城市中心幹道一個車道五分鐘的車流運輸量都完爆巴鐵運力吧。

7.巴鐵這麼高,在路口擋了小車的視線,造成車禍怎麼辦?

8.南京絕對不能修這麼個鬼東西,不然徽京人引以為傲的法國梧桐全特么得砍,常凱申都能從海峽那頭氣活過來。當年的季建業想砍,現在他的牢房門口的草也有一尺多高了吧。

9.青島重慶也不能修,不然搞得和坐過山車一樣。

綜上所述,我覺得BRT都能完爆巴鐵。


很高興看到騙子可以被及時的揭露,也希望互聯網上的各大媒體平台可以在宣揚自主創新的報道上保留一些理性,一些質疑,一些態度,不要動不動就想弄個大新聞... 寫新聞稿不帶腦子。凡是揚言自己的創新要顛覆些什麼,八成都不怎麼靠譜

這件事讓我想起不久前大洋對岸的超級高鐵,被媒體吹的如何如何牛逼,要顛覆傳統鐵路之類的,瞬間科技新聞版塊就被刷屏,果然人類的希望還是大美利堅啊,評論里我國的高鐵被黑的一文不值,彷彿超級高鐵分分鐘就將要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了,結果拉出來實驗,就擺了幾根鋼管,連真空都沒有,裡面跑的試驗車也基本上是玩具車水平,呵呵。

很少在知乎回答,得到了這麼多的贊也是受寵若驚,此答案完全屬於一拍腦袋的想法,其中也有本人每天都要冒著滿身的臭汗擠在八通線列車車廂角落裡上下班的原因。要說如何解決北京交通的擁擠,也許並不是糖多加水,水多加糖這樣的思路就可以解決的,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社會資源集中,工作機會高度聚集,路網密度過低,公共交通發展滯後,小區式的高密度集中居住模式等很多因素造成的。為此北京還在繼續挖隧道建地鐵,發展衛星城,企業外遷,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外遷...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緩解交通擁擠的問題吧。

---------------------------------------------------------------------------------------------

我在想,對於巴鐵這種軌交方案,可不可以換個思路。

大多數答案只是在擔心這個東西如果出現在普通道路上會出現很多對既有路面帶來的影響,比如限高,比如平交道,比如轉彎,還有很多安全隱患。但是有沒有人覺得,這個東西其實更適合去做輕軌的既有線擴容?輕軌上也許比城市路面上更適合它,比如在北京的童鞋都知道八通線和13號線,是急需擴容的線路,但增加並行的新線路成本會很高,如果利用這個空中快巴的原理去做地面輕軌的擴容是不是也是一種思路呢?

比如下圖的北京地鐵八通線和13號線:

八通線

13號線

以下是本人以拙略的手法用畫筆工具畫的簡陋示意圖,不知道可不可以表達這個思路。

比如上圖,是現有的雙線上下行的輕軌列車

可以在原有線路上覆蓋巴鐵線路,當然了,單跨和雙跨都可以,要看原有線路條件。

車站站台設計也需要考慮是單跨還是雙跨。

這裡解釋一下以上所說的單雙跨,單跨指的就是與原有線路一下區分上下行,上行巴鐵跨著上行列車走,下行巴鐵跨著下行列車走。雙跨指的就是我圖上畫的這個樣子,一列巴鐵跨過整個上下行列車,所以這樣就只能單向運營。

這是因為我覺得在八通線或是13號線這種城郊輕軌更適合這種單向大運量列車,上下班擠地鐵的童鞋都懂的,高峰時段上下行的客流對比是壓倒性的。運營模式可以是單向短距的慢速區間車,憑藉龐大的單列運量,重點解決上下班時段的客流高峰。

目前八通線早高峰是這個樣子的

13號線早高峰是這樣的

感受一下....

並且這種方式相比增加並行線路會節省很多土地,相比新增高架輕軌也會節省更多成本,運量也可以得到保證。

------------------------

以上就是頓時腦袋抽筋想到的一個思路,本人不是此類專業,只是作為軌交愛好者閑扯一下自己的想法,請各位看官見諒。


重新定義成功


很多城市領導已經漠視規則到了極點

這個車沒有許可證沒有上目錄,連產品技術鑒定都沒有,就讓上路了……

等著很快被群體吧。


巴鐵:車輛轉彎,請拉好扶手

下面私家車:握草,勞資要直行啊 =????(???*)


秦皇島人回復你,只能證明它會動,不是模型騙錢的。


推薦閱讀:

香港為什麼不大規模開發新界?
中國最具蒸汽朋克質感的城市是哪裡?
一個有前途的小城需要什麼條件?
山東的少有中心大城市而各縣市發展較為平均的發展結構有何利弊?
上海有哪些夜生活?

TAG:城市 | 城市規劃 | 交通 | 軌道交通 | 立體快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