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優步中國會合併嗎?
滴滴新融資73億美元,優步也在持續融資,其中中國市場是一個投資最為嚴重的市場。那麼,這種消耗戰還需要多久?滴滴和優步中國有可能合併嗎?
從商業的角度,兩家合併可以節約上百億的補貼成本。如果優步中國和滴滴合併,中國的打車市場基本可以說是塵埃落定。如果不合併,兩家在短期內都無法擺脫這種惡性燒錢競爭。但從市場戰略的角度,如果合併了,也會有很多問題。比如,如果滴滴僅僅和優步中國合併,那滴滴在國內大概率主導。但很可能在合併時受到各種限制,比如海外擴張。滴滴已經投資了Lyft、OLA等,如何調和和優步在海外的關係。從技術層面,優步願意向滴滴讓渡技術方面的優勢嗎?Uber方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合併後,基本就讓出了國內市場的主導權,大概率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身份。固然在補貼方面止血了,但也無法將中國納入戰略版圖了。所以,滴滴和優步會合併嗎?
******補充於Aug 1*******
上周五下班時和朋友說,周末可關注外媒,看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消息。無他,之前一周又被闢謠過,但合併的事情嗎,無風不起浪。
順手補充一下對這次交易的看法。
首先,滴滴的說法是收購了Uber China的全部業務包括資產。其中,Uber Global擁有合併後公司17%左右的收益及5%左右的股權。這個應該是典型的A B股結構。可以看出,Uber Global安於在中國做財務投資,放手滴滴在中國經營。
其次,滴滴說會保留Uber的品牌獨立運營。對此,我持有極大的保留。直接點,我認為不可能。因為互聯網的市場沒必要保持雙品牌、雙系統、雙app。唯一的可能是打通後台,讓Uber的海外客戶可以在中國通過滴滴叫車。這一點如同滴滴已經和Lyft操作的一樣,技術上已有先例。
第三,最有看點的是滴滴是否還出海。我認為大概率事件不會。畢竟,在海外Uber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優勢。唯一焦灼的是印度和東南亞還有兩個對手。但Uber抽身中國後,依靠巨大的資金實力,應該可以勝券在握。而滴滴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印度、東南亞等和中國並不友好的國家運營,政策風險很大,更別說在美國和歐洲。要知道,滴滴可以掌握客戶信息和地理位置....
第四,Uber為什麼要合併呢?應該不僅僅是在中國獲勝很難了。其實,無論是Uber還是滴滴,放眼若干年後,心腹之患應該是Google等在無人車上有巨大優勢的公司,可能還包括特斯拉。這方面,Uber的遠慮應該更勝,畢竟中國還有404屏蔽著。專車的市場,最大的命門是無法掌握供給,不得不依靠吸引司機。而這個供給的邊際成本無法像傳統互聯網公司一樣接近於零。像Google這種既有錢又有技術的公司,一旦有一絲機會,對Uber的打擊是巨大的。
還是應該恭喜滴滴以及背後的投資者。無論在運營方面還是融資角度都技高一籌。與其說滴滴在市場上戰勝了Uber,不如說最新一輪融資奠定勝局。滴滴是最有可能成為BAT之後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公司,程維也是80後創業者的標杆。但是,與其說是技術和創意的勝利,這次合併,更充分驗證了資本的力量,包括阿里和騰訊在國內的支配性力量。但一個更加壟斷的互聯網市場未必值得興奮。
誰還在易道和神州充值了,快點用吧。
***********以下為原答案,June 18************
合併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問題是怎麼合併。滴滴和優步中國都是開曼結構,都未上市。因此,從合併層面難度很低。而且很多股東是重疊的,合併後產生的成本節約是巨大的。按照優步一年補貼15億美元,滴滴一年補貼20億美元估算,每年的合併效應就成產生超過20億美元的節約。
從優步的角度,目前看在中國戰勝滴滴的可能性很小了。因為滴滴坐擁100億美元現金和超過80%的市場份額,背後有阿里和騰訊。歷史上沒有一家外資互聯網公司能在中國的成功。而且,優步全球估值已經很高,再融資已經不容易了。從新聞看,優步已經開始發債。雖說有改善資本結構的考慮,但也說明其融資不會像以前那麼順利。從全球來看,除了中國市場還有很多待投資地區,且沒有資金、技術強大的對手。因此,從中國抽身未必是壞事。何況,如果通過協議,相當於杜絕了滴滴出海的可能,鎖定一個強大的對手把戰火燒到中國境外,何樂而不為?
從滴滴的角度,雖然國內實力強大,但畢竟是完全依仗融資。雖然滴滴號稱在某些市場盈利,但估計是沒有扣除各項運營費用的。和優步耗下去未必划算。如果合併,必然取得中國市場的主導權。考慮到現在的市場形勢說不定還能談一個好價錢。
滴滴雖然號稱要出海,但歷史上也沒有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境外成功過。而且,美國、歐洲基本是優步已經佔優,滴滴殺出去只能依靠巨額補貼搶奪市場,其資金很難支持。所以,滴滴目前通過投點小錢給優步的境外對手比如Lyft,噁心一下優步。實際效果恐怕極為有限。所以,合併還能一定程度上劃定勢力範圍。畢竟在各自地盤上還有一些零星對手,以及出租公司需要對付。
換個角度,如果不合併呢?那這個市場恐怕還要燒一到兩年。對優步來說在中國騎虎難下。不繼續燒之前的投資就打水漂了,而且據稱中國份額已經佔到優步全球很重要的比例。怎麼給投資人交代?怎麼講上市的故事?對滴滴來說,即使獲勝也要有巨大的消耗。按照去年估計兩家投入35億美元來計算,再消耗兩年,考慮市場增長,100億美元的投入也不是沒有可能。兩家總估值才多少?
至於要在新三板掛牌的神州和樂視的易道,就看你們誰脫手快了。
*******************
隨手再補充一些:1. 這次滴滴的新股東出現了螞蟻金服,也就是支付寶的母公司。估計優步會噁心的睡不著覺。因為優步的支付手段裡面就有支付寶。按照用戶習慣,支付寶估計占相當份額。這樣,優步基本是裸體和滴滴打仗。滴滴很容易推算優步的經營情況,甚至可以細緻到每一個城市。別講什麼螞蟻金服為客戶保密的義務。中國的事情嗎....
2. 合併了之後,最爽的是誰?我認為是滴滴的程維。如果說哪家公司有潛力挑戰一下BAT,滴滴算一個。但滴滴面臨一個強大的對手,現在必須依賴阿里和騰訊,可如果合併了,會進一步削弱阿里和騰訊的影響,滴滴的獨立性無疑增大很多。因此,雖然程維在一次報道裡面說當年拒絕了優步,但今昔不同往日。那時是優步趾高氣揚的來收購,現在基本是滴滴收購優步中國。
3. 對股東來看,阿里基本左右逢源,反正現在兩家都有合作。騰訊對滴滴的影響無疑會削弱。百度指望優步拓展其支付和地圖業務的戰略恐怕要落空。
4. 滴滴消滅了肘腋之患,剩下的也就是出租公司了。這麼大的資金實力,除非法律政策有變,基本就剩下招降納叛了。如果合併給了滴滴經營層更大的獨立性,那滴滴甚至可以像優步在海外一樣,開展快遞、送餐等業務。很有可能在BAT之後成為一家獨立的力量,某種程度上改變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格局。
當然,對於消費者,雖然打車方便了很多,但以後要多花錢了。抽屜里的交通卡還找得到嗎?Uber在華業務與滴滴出行合併,重磅活久見啊,這又讓我想起了許巍的那首《曾經的你》:
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
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走在併購合作的路上~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
有妥協也有感慨~每一次打車的時候
就獨自看一看人海
總想起被黑車拒載猥褻的朋友
有多少正在等候
一切都處在歷史的進程中,商業戰場真是風雲莫測,前腳還撕逼呢,後腳就滾床單了。
此時聽聞該消息的朝鮮,深情地望了望韓國。而聽聞該消息的台灣,也同樣深情地望了望海峽對岸。最後,這也讓我想起了許巍的另一首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收購的嚮往。」先匿一下,儘管最近有闢謠,但是從闢謠的措辭+broader landscape來看,近期合併還是很大概率事件。
合併後,雙方都可以努力提升profitability,去公開市場融錢,這麼大的體量,private market很難再圈到了。
如果真的在做合併,肯定有保密協議禁止任何形式的披露,所以公關上否認是很正常的。滴滴和UBER合併可能涉嫌違反反壟斷法?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的行為屬於經營者集中,需要向商務部申報。而何謂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一)經營者合併; (二)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三)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根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但基於目前專車市場基本是靠融資燒錢,此次合併也可能是許久未 營利而形成,因此,個人認為滴滴和UBER的營業額達到20億可能還是未形成的局面。因此無須申報。但是,《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也規定了,經營者集中未達到本規定第三條規定的申報標準,但按照規定程序收集的事實和證據表明該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調查。而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專車市場趨勢預測報告》,去年滴滴專車、Uber與神州專車始終佔據行業三甲位置,四季度三者服務訂單量佔比分別為79%、8.7%和7.8%。2016年Q1段,滴滴的市場份額報道稱可能達到了85%以上,故總體上在網約車市場,兩者合併後也是有可能形成排除競爭的效果的。但是,商務部要不要揮這把寶劍,就完全看商務部心情了,當年滴滴和快的合併,商務部也是例行說沒有收到他們的經營者集中申報,也沒有調查,就這麼不了不之了。還有,在網約車領域,如果界定市場範圍,最令人頭疼了。是網約車市場,出行市場,專車市場?這也是當年QQ和360反壟斷案中最核心的爭議點,如果大家都不在一個市場里,就不存在競爭,也無申報必要。如滴滴說是共享經濟,而神州專車其實可能是偽共享經濟,算作一個市場么?我覺得從整個網約車合法後市場來看,商務部發言人到時估計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商務部已經注意到了滴滴和UBER的合併案,我們高度關注」,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畢竟柳家姐妹大團聚終是件可喜之事,硬拆人家總不好。
===============================================
以下二更:滴滴和UBER合併後的反壟斷考驗,以及網約車新規下的陰謀?
近些年互聯網界合併案件異常活躍。在傳統領域的實業公司往往是通過壯大業務實力來彰顯市場地位,而互聯網模式下,很多遊戲規則都已然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市場地位的彰顯再無需業務實力說話,而轉由用戶數量說話,用戶數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蠶食業務內容之一。在這種思路的引領下,互聯網企業往往不看重企業營利問題,而是靠投資人不斷添柴加火,用金錢「買」下用戶數量後,爭取跑步到第一或第二,然後停下來喘口氣。
互聯網改變了部分遊戲規則,也欲改變互聯網界的反壟斷審查遊戲。商務部的反壟斷局幾首每天都會發布並處理一些簡易的反壟斷案件(經營者集中)申報,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在這些申報案件中,很少有互聯網企業的申報及處理。這似乎暗示著我們以往大談特談的互聯網和互聯網萬千創業,相比於傳統領域,其規模其實根本微不足道,也根本無法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最近幾年的互聯網界,各大互聯網「巨頭」的合併案每每均引發市場動蕩和震驚。2015年2月,滴滴快的兩大出行巨頭宣布合併,為此易到用車還向商務部舉報該合併違反壟斷法,要求商務部查處,不過滴滴快的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合併後的營業額遠未達到《反壟斷法》以及國家相關規定設定的標準,因此雙方尚不具備主動申報壟斷的資格。2015年4月,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前者以4.122億美元現金加3400萬股新發普通股的方式購買趕集網完全稀釋後的43.2%股權。更早的是優酷土豆網進行了合併,其亦表示合併沒有佔據壓倒性市場份額,優酷+土豆的年收入不超過20億人民幣,不需要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
但,真的不需要反壟斷審查嗎?
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的行為屬於經營者集中,需要向商務部申報。而何謂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經營者合併;(二)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三)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但並不是所有的經營者合併或股權資產收購都需要進行經營者集中主動申報。
根據《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在該類條件下,經營者才需要主動申報。
在主動申報領域,目前最為出名的案例就是沃爾瑪收購1號店,在此反壟斷審查中,商務部於2012年作出了《關於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沃爾瑪公司收購紐海控股33.6%股權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決定》,要求在未獲得增值電信業務許可的情況下,紐海上海在此次收購後不得利用自身網路平台為其他交易方提供網路服務。這是基於當時增值電信業沒有向外資開放的情況下而作的的決定 ,而2015年6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比限制的通告》,規定在全國範圍內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此後,商務部於2016年5月30日,終於解除了沃爾瑪收購紐海控股33.6%股權經營者集中限制性條件。
除了經營者主動申報外,經營者亦有可能進行被動申報,《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也規定了,經營者集中未達到本規定第三條規定的申報標準,但按照規定程序收集的事實和證據表明該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調查。
因此,在經營者集中申報全靠財務數據的條件下,在出行領域,滴滴和UBER似乎該因為自己沒賺錢,甚至虧錢而慶幸,畢竟專車市場基本是靠融資燒錢,此次合併也可能是許久未營利之結果的最好詮釋,因此無須主動申報。那商務部為什麼就不能援用被動申報,以該合併具備「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為由主動進行調查呢?似乎未能……
原因是,這個條款自反壟斷法成立以來,從來沒有被使用過,是一個典型的殭屍條款。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專車市場趨勢預測報告》,2015年滴滴專車、Uber與神州專車始終佔據行業三甲位置,四季度三者服務訂單量佔比分別為79%、8.7%和7.8%。2016年Q1段,滴滴的市場份額報道稱可能達到了85%以上,故總體上在網約車市場,兩者合併後也是有可能形成排除競爭的效果的。怎麼就不能讓該合併審查案成為互聯網界喚醒殭屍條款的第一案呢?
然後,接下來,你會非常驚恐地發現,原來這裡似乎有一個好大的坑,早就等著被填埋。
喚醒殭屍條款的前提是什麼?是相關市場的界定!是相關市場的界定!是相關市場的界定!在騰訊和360反壟斷第一案中,360就希望把相關市場界定為即時通訊領域,而騰訊卻希望把相關市場界定的更寬,這樣QQ所佔的市場份額才會降低,才有可能不被認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在本案中,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就需要有相關市場的界定,包括商品或服務市場以及地域市場兩個維度。如果滴滴和優步不處於同一市場中,或不處於同一上下游關係中,那就不會存在競爭關係,沒有競爭關係,何來商務部審查?
前方高能陰謀論來襲,開始一本正經說胡話……
7月2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和《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大家看明白沒?網約車屬於計程車行業,它不是獨立的市場競爭者地位。說白了,出租汽車是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補充,為社會公眾提供個性化運輸服務。出租汽車服務主要包括巡遊、網路預約等方式。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如果想對滴滴和UBER合併進行經營者集中立案審查,就要評判滴滴UBER合併後的市場份額,而一旦將網約車納入計程車服務市場,則即使滴滴UBER合併後佔網約車的100%份額,其在整個計程車市場所佔份額可能仍然非常有限。
所以,在網約車新規發布後,滴滴出行第一時間表示,《暫行辦法》從國家法規層面首次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對我國交通出行行業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滴滴似乎也第一時間嗅到了網約車新規的價值,甚至將競爭市場擴大到了「交通出行行業」,而其早就將滴滴打車名稱變更為滴滴出行,你說這到底是不是陰謀?
從整個網約車合法後市場來看,商務部發言人到時估計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商務部已經注意到了滴滴和UBER的合併案,我們高度關注」,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畢竟柳家姐妹大團聚終是件可喜之事,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互聯網這個小寶寶,要愛,還得好好愛!至於消費者會不會因為此次合併事件而受到權益損害,畢竟一枝獨大了,對此,我們還是仍些希望吧。
M 律l 互聯網法律領域深度觀察的律界工匠微信號 mclawman l用點滴思考匯聚大流
封面圖片來源:CC0協議授權
文章圖片來源:百度 圖片庫
忍不住還是要再扯一點,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我想說uber中國,800人的團隊,還有實習生,能發展迅速,真的非常厲害,而且uber的文案,創意,運營,策劃等等方面真的比滴滴強太多,下面放幾張uber的海報吧!真心看著舒服,尤其是最後一張!
相信今天大家都被滴滴和UBER中國刷屏了,竟然還敢搶建軍節的頭條!!!
首先
今天8月1日
祝你們結婚快樂!
就在下午4點多,滴滴出行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其他媒體,都宣布了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的新聞。
(滴滴官微)
下面這個滴滴的官方聲明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標誌著中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 程維表示,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滴滴出行和Uber 在中國這片創新的賽場上不斷過招比拼,相互學習砥礪。作為植根中國的科技領袖,滴滴出行希望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改變人類出行的未來。與Uber的合作,將讓整個移動出行行業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此次合作後,滴滴出行將繼續與監管者、廣大用戶和各界夥伴一起不懈努力,為解決城市的交通、環保和就業挑戰貢獻力量。
據悉,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未來,優步中國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性,司機和乘客繼續獲得穩定服務。滴滴出行將整合雙方團隊在管理和技術上的經驗與專長,在用戶資源、線上線下運營和營銷推廣等層面共享資源、協同發展。同時,滴滴出行亦會倡導內部競爭和相互促進,以更加精細化、多元化的創新服務,滿足消費者日趨豐富的出行需求,持續提高司機收入。滴滴出行還將與監管機構緊密合作,持續進行市場培育;創造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轉型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超過一千五百萬司機和三億註冊用戶已經加入滴滴社群,共同搭建將人、車、交通和生活方式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生態圈。優步中國人才和經驗的加入,將讓我們能更好服務中國人的需求。滴滴也將繼續積極拓展國際化策略。我們期待與海內外夥伴深入合作,為行業、乘客和司機創造更多價值。
同時,滴滴出行也將加快「揚帆出海」和國際化步伐,從人才結構、技術儲備和業務布局上全面開始走向全球化。除將繼續與全球夥伴合作打通本地優勢資源外,滴滴還將進一步推進進入其他海外新興移動出行市場,如港澳台地區、日本、韓國、歐洲、俄羅斯等地。而為了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領域能夠和全球競爭,滴滴已經在矽谷建立了矽谷研發中心,並考慮在英國、俄羅斯建立類似的研發中心,在全球招攬世界頂尖人才。
7月28日,中國交通運輸部等7部委發布《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宣布網約車合法,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一部國家級的網約車法規。滴滴出行表示,此次歷史性的合作將成為中國移動出行行業把握機遇、實現澎湃增長動能的新起點;滴滴出行將致力於進一步發展「潮汐戰略」,通過大數據的深入挖掘與應用,智能調配體系連接多種交通工具,不斷提昇平台效率,降低成本,讓出行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時,滴滴出行已經構建了一個世界領先的智能交通雲,希望通過與相關公共部門和科研機構合作,為城市的交通體系和城市發展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中國正在進行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在國家「互聯網+」和鼓勵創新的政策激勵下,共享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創新業態,互聯網分享經濟通過大數據驅動的創新科技,革新了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環保問題和就業挑戰的重要力量,中國的移動出行市場已經展示出無可比擬的巨大潛力。以滴滴出行為例,目前該平台提供了超過1300萬靈活就業機會,直接充分就業超過100萬,日服務乘客達1600萬人次。「然而相對於八億的城市人口規模,滴滴目前的滲透率亦僅為1%左右,整個移動出行行業才剛剛起步,滴滴期待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攜手共贏、創造未來」。
先說說今天上午吧,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的博客在朋友圈瘋傳。
(Travis Kalanick)沒過多久,就有人闢謠,說是假的,然後到了下午,就是大家看到的那樣。最先發布的是彭博社的報道,滴滴出行將與中國優步(Uber)合併,就差雙方正式宣布。
關於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的新聞都可以堪稱是年度大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似乎只要有滴滴、UBER合併的新聞,雙方的當事人就會出來闢謠。
7月21日,就有新聞透露,Uber的投資者正向管理層傳達是時候結束和滴滴在中國的戰爭了的信息。據知情人士透露,投資者希望Uber與滴滴簽署合作協議。
此外,雙方股東已經開始協商潛在的交易可能性, 一位匿名Uber股東稱其已進行10次會議和電話商討和滴滴達成協議。投資者也提出了將Uber中國併入滴滴,而Uber成為滴滴小股東這一方案。
然而消息遭到滴滴方面和uber方面的雙雙否認。
中國優步給予了以下回復:
1.對謠言和揣測一向不予置評。
2.優步始終專註於為用戶提供最佳產品和體驗,作為唯一一個覆蓋全球的出行平台,幫助用戶在全球450多個城市一鍵順暢出行。全球化的優勢也使Uber在全球及中國範圍內收穫了許多優質合作夥伴資源。
3.2016年二季度,優步在中國發展非常迅猛,下沉式戰略推動優步加速增長,增城奪地,在過去半年多運營城市數已翻了幾番達到60多個城市,並已在多個城市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整體每單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有些城市每單成本比競爭對手低 20%至30%。
4.運營效率持續提高和戰略級產品拼車業務的快速增長,是優步在中國實現快速增長的秘訣。優步拼車產品人民優步+ (uberPOOL) 每月在中國15座城市的訂單總量已超過3000萬單,已在一半的城市取得盈虧平衡,包括在多個一、二線城市盈利。
而7月22日晚間,滴滴戰略負責人朱景士再次明確否認,稱該消息純屬謠言。
朱景士表示,今年4月10號滴滴第一次突破1000萬單一天,而到目前日訂單已突破1600萬單,一個季度增長60%速度迅猛。同時,目前滴滴四百餘個城市中已有近三百個盈利,很快將整體盈利。在幾乎中國所有城市,滴滴都領先競爭對手,在出行行業中,滴滴一定會成為唯一勝出者。
現任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也在朋友圈裡闢謠。
(柳甄朋友圈7月22日回應傳聞)每當有雙方合併的傳聞,雙方似乎很有默契的一致否認,以至於大家都相信,只是當事人不承認而已。
7月28日,《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外公布,網約車的合法地位獲得明確,成為中國里程碑事件。
還是把時間拉回來,其實不要太在意他們的闢謠,畢竟從今天開始就不會了,只是在現實面前,贏的是資本家,現在還不好說坑的是消費者,現在放一些操心的網友評論。
重點來了
柳青柳青—柳傳志之女,200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12年,晉陞為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是高盛歷史上最為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一。
2015年2月4日,出任滴滴公司總裁。
2015年《福布斯》亞洲商界權勢女性的50位榜單,位於2015年值得關注的亞洲女性高管。
柳甄柳甄—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侄女,大學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她赴美國加州伯克利法學院繼續學法律。
加入Uber前,她在美國矽谷做律師已近十年,主要做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法律諮詢。Uber創始人兼CEO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就是她的客戶之一。2015年8月12日,以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首次公開露面,被譽為Uber中國的「一姐」。
三者關係亮點來了
看看網友對滴滴投資UBER中國的評論吧。
「傳言總是成真,而否認都是套路,會玩!」——@大栗子
「對於用戶來說,沒有競爭就沒有實惠」——@61
「都一支獨大就行了,沒有競爭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消費者」——@方十三
「我只關心以後還能不能打3塊錢的5公里」——@陳先生
「麻蛋,前段時間的煙霧彈原來是懸念營銷,差評!」——@auto look
「農夫與蛇的故事即將上演」。——@A大衛
熱點來了
今天這麼火的新聞,當然少不了跟熱點的,給大家看看一些大神的P圖和一些公司的文案吧。
(講真,追熱點我只服杜蕾斯)
(現實版桃園三結義)
收購之後,取什麼名呢?總結
1.Uber側面搞定Lyft 成滴滴最大股東
2.滴滴清掉在華最大對手
3.騰訊阿里受益 百度卻成最大失意者
4.其他出行平檯面臨巨大壓力
5.反壟斷呼聲最高,神州、易道利弊相遇
6.補貼是否停止?
……
---------------------------------------------本來是7月22號發的,今天新聞一出,被好多人再下面評論,說打臉了,我承認是打臉,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們開心就好!今天8月1日,上午又有傳滴滴和uber合併了,主要是這張圖但是沒過多久,就被否認了。據美國多位互聯網公司內部員工透露,該圖是假的,所以散了吧!為什麼人家當事人都不急,大家一個個這麼急呢?—---------------------------------------下圖是7月22日的,不是今天的!!!柳甄朋友圈的回應,應該可以回答問題了吧!優步中國是柳甄的 滴滴是柳青的 都是一個老大
結論:畢竟過了燒錢的階段,政策也已經明朗,而且新政表明滴滴們已經被收編,剩下和zf 打交道的事還是本土企業更擅長,所以合併也算水到渠成了1.資方推動,停止燒錢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優步中國和滴滴都在不斷的融資以補貼市場,滴滴公司每周要花7000萬到8000萬美元,每年花40億美元來補貼司機;Uber則在中國市場投入超過10億美元;兩家瘋狂燒錢讓投資方看不到盡頭。
出行市場經過滴滴和優步的瘋狂補貼和多年培育,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在政策落地以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消失,是時候握手言和,收割這塊市場了;滴滴和Uber的投資方都擁有貝萊德、高瓴資本、老虎基金、中國人壽4家的身影,也為此次合併奠定了基礎。
而合併之後,雙方就可以減少補貼,從而降低成本,而這一部分對於兩者而言可是不小的開支;其他方面,比如大數據分析等資源共享,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節省開支。
2.政策落地
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曾在博鰲論壇上表示,「不會通過投資或併購進駐海外市場,一方面因為同行的其他公司估值過高;另一方面是Uber希望通過競爭而不是併購來獲取市場份額。」從當時的表態可以看出,Travis Kalanick還是對優步的發展非常看好,拒絕併購的決心是非常堅決的,但是隨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布實施,優步的最後一根稻草似乎被壓斷。意見稿中雖然肯定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但是細細研讀不難發現,其實最終的結果是網約車被收編,互聯網專車納入預約出租汽車管理,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約計程車」,主管單位也成了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且地方正度有很大的自主權;在政策落地以後,滴滴們需要更多地與地方政府打交道;雖然優步在運營上一直玩的很溜,但是在政府關係方面,顯然滴滴更有優勢;
相比滴滴在專車上的步伐,優步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多份第三方報告都表明滴滴專車的訂單量至少是中國優步的7倍;《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提出,「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政府認為有必要實行政府指導價的除外」、「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低於成本的價格」等。在新規之下,雙方需要接受各地方政府的指導,很有可能沿用相同的價格,不能採用任何高補貼的形式搶佔市場,這對於優步來說不但無法擴大市場份額,還有可能逐漸被滴滴甩開,失去了進一步和滴滴競爭的意義;當下握手言和還能保住估值,不失為好時機;
不會合併。
目測,滴滴的戰略應該是和中央緊密合作,逐步擠垮全國各個地方性計程車公司。將原來計程車公司躺著收到的錢,通過對滴滴公司的稅收等其他方式收歸中央財政。
原來各個地方上的蛋糕,就被中央以滴滴的方式拿走了。
很明顯看到,中央對滴滴等約車平台從來沒有什麼態度。而全國各個地方,卻經常會有滴滴司機和計程車之間的衝突,你以為這衝突是司機們的個人恩怨嗎。
優步作為外資企業,性質上不會和滴滴合併。
如果合併,那可能是為了大數據。大數據就需要一家獨大才能構成,形成效益。除非大數據的利息非常吸引人,否則合併可能性不大。默默支持優步的普通人
也號召周圍朋友用優步原因很簡單,這個市場國家不會給一家外資公司,所以滴滴有先天優勢。唯有保持競爭,作為消費者才能獲得最大利益,所以支持優步。滴滴可能與Uber中國合併的消息傳來,業內沸騰,不過,滴滴以及Uber中國不約而同並且非常堅定地否認了該消息。滴滴副總裁朱景士明確表示,合併消息純屬謠言。中國優步高級副總裁柳甄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合併一事「純屬謠言,增長很快,我們很忙,無暇回復」。
互聯網有許多合併故事,均是先透露給媒體,放風出來探路,否認或曖昧回應,旨在摸清彼此意願,以便之後的談判討價還價。通過媒體,隔空喊話,這是慣例。
從目前滴滴與Uber堅決否認的態度來看,好像這次套路與往常不同。
首先,按照消息傳播路徑來看,這個「投石問路」的合併消息,是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表述的,這條消息說,Uber投資者兼公司董事、Benchmark合伙人Bill Gurley幾個月之前曾與滴滴總裁柳青,在美國一次會議上簡短交流,並且柳青今年還與Uber高級副總裁Emil Michael見過面。
這些片段並不能確認雙方合併的意願,只能表明,有些Uber投資人確實按捺不住了。答案也簡單——Uber中國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現有市場格局,乃至雙方融資規模等情況來說,Uber中國,只有兩條路:投降或戰死。
但是滴滴願意在這時候把Uber中國收過來么?目前,滴滴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覆蓋了全國400多座城市,日處理訂單4月便超過1000萬單,目前日均訂單1600萬,更重要的是,400座城市裡有200座城市已經盈利,滴滴整體盈利也指日可待。
目前滴滴牢牢掌握了市場主動權,但對它而言,合併Uber中國,也沒有什麼必要——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團購大戰的時候,美團需要合併拉手、窩窩團么?根本不需要,等到戰爭結束,用戶自然是自己的。彼時美團超過了50%的市場份額,而滴滴佔據了超過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對於滴滴而言,Uber中國的存在,在監管層面,更是好事,滴滴並不需要發力,便可以守住市場,假以時日,Uber中國日益式微。
所以說,京東不需要合併新蛋中國,京東也不需要合併亞馬遜中國。滴滴也不需要合併Uber中國。
那麼對於Ube來說要不要合併呢?r其實也是艱難的選擇。如果合併,Uber高估值將有可能會收到影響。因為Uber中國佔據了Uber全球30%的以上的業務,成都、上海、廣州等城市都是Uber全球十大業務量的市場,而滴滴出行的處理量已經超過了Uber全球。
事實上,滴滴不止在中國市場,它在美國投資了Uber的競爭者Lfty,在印度投資了Ola,在東南亞投資了Grab,在東方市場,滴滴的戰略聯盟,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對Uber而言,要與滴滴達成戰略上的妥協,它還可能得依樣畫葫蘆,與Ola、Grab達成合作。
這聽起來,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當下難度太大。Uber需要更巧妙的辦法,才能突破滴滴全球範圍內對它的戰略圍城。
對於滴滴而言,它需要的僅僅是,做好自己,靜待時日——一切跨國巨頭,都是紙老虎,至少互聯網是這樣的:京東不需要合併新蛋,京東也不需要合併亞馬遜中國。
此前的互聯網案例告訴我們,只要滴滴不開口合併Uber中國,Uber中國要麼等死,要麼戰死。滴滴所需要的,僅僅是時間。今年年初國內的"對話"節目中,Uber CEO Travis Kalanick明確表示過不會為了利益和滴滴合併。
滴滴收購uber中國已經宣布了..問題可以終結了
先說美國互聯網企業的中國化的後果
如果二者合併,根據市場份額來看,肯定是滴滴佔主導,Uber的品牌必然被弱化,數年之後這個品牌在中國內地必然是無人知曉。作為一個靠全球投資者投資的實業公司,而且正處在靠品牌造夢階段的實業公司,這無異於自廢武功。而作為一個全球化公司,Uber一但作出被合併的姿態,他的全球化戰略和全球品牌效應一定會受到巨大衝擊。對其估值,他的全球投資者一定會紛紛看空。你能想像如果當年穀歌中國被百度收購是什麼結局?所以說美國互聯網公司中國化成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試圖進入中國這個市場,那麼只有成功或者退出,絕無合併這條路可以走,退出了你依然可以獨佔中國以外的世界,一旦和中國本土企業妥協,那麼必然企業文化被稀釋,海外市場必然受各地本土品牌挑戰,講故事失敗,夢想破滅,最後被全球投資者拋棄。 (實話說Uber進入中國就是在冒險)再看國內市場的合併經驗根據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經驗來看,還沒有哪次合併產生了壟斷,並大獲其利益,相反只有創新盈利模式或許能帶來壟斷的利益。否則同質合併只能1+1<2。其中一個品牌必然被稀釋。據說,當年互聯網視頻的大哥和二哥優酷和土豆合併前分別佔市場份額的40%+和30%+,但是合併後的現在,土豆網已經被人們徹底忘記,新的優酷土豆占視頻網站的流量份額也只有50%+,並沒有實現預期的90+的壟斷。而愛奇異和樂視等一堆小弟因為新的盈利模式又佔據了半壁江山。所以,大哥和二哥燒錢火併,小弟們因為會被誤傷,所以都很慘。但大哥和二哥一旦合併山頭,有的小弟則會趁機佔據新的山頭成為新的二哥。所以說合併後,Uber品牌被弱化,必然得到的全球融資會大幅減少,滴滴妄想的沒有了Uber內耗,還會有每年額外十億資金來消滅剩下的打車軟體,就是個笑話。你別看神州和易到現在活的很艱難,但是一旦Uber品牌退出,這幾家必然會重新得到資本的青睞,擠掉其退出後的市場份額。 然後熬到國家政策解綁,逐步大大方方的擠占和瓜分計程車行業的數千億市場,直到盈利模式開始出現。綜上所述,私感覺Uber不會輕易妥協。而且這則新聞明顯就是滴滴放的煙幕彈。而且可以看出滴滴壟斷國內市場和向財團獨立的野心已經不可遏抑,但其摸不準Uber的抵抗意志。===================陰險的心理戰啊。這一切彷彿當年曹操徐州城下給呂布的承諾:你若歸降朝廷,我保你做兵馬大元帥,由你統領我的全部兵馬一統天下,建立不世功勛。
果然當年用這一招:滴滴吞併快滴。
===============這次曹操再次放出大新聞:孤承皇命 奉天伐罪旌旗所向 劉琮束手荊襄九郡 望風來歸今統雄兵百萬 戰將千員欲與足下會獵於江東共擒劉備 永結盟好盼足下順天輯首以免自誤=====================殊不知,這次,Uber不是呂布而是孫權。=====靠,給他說了這麼多好話,才發現我高看Uber了。這種企業被兼并活該。Uber和滴滴合併後叫U滴,再和神州專車合併後叫U滴神(柳滴神)!反正都是柳家的!
只想問,聯想當年的柳總尚能飯否?而今楊總何人知曉?
這是有可能的,互聯網企業邊際成本低,所以壟斷是一個提升效率的方法。現在每年uber虧15億美元,滴滴虧20億,最多再過兩年,應該要合併或者一家推出中國市場。要不然虧的本要好多年才能賺回來,投資者也不願意等呀!
兩者市場定位都完全不一樣,為什麼這裡的知友還沒有看見呢?什麼合併,簡直就是雞同鴨講。一圖解萬言:
優步是技術、市場雙高端的拼業務滴滴出行是技術、市場最低端的約
唉,看來中國這個網路出行市場真是沒人啦。經過幾輪資本絞殺,讓人感覺滴滴出行終於開始氣短了!
同意這個精闢的結論:看過《大空頭THE BIG SHORT》的就知道為什麼滴滴出行已經類似金融風暴中的雷曼公司。現在放出這個風是內心極度的恐懼表現。恐怕只是Uber看在眼裡繼續加大融資一旁冷笑不已。- 這個就是滴滴出行身上的 B 即滴滴出行平台毫無核心技術且級別太爛
三天前在反壟斷法課堂上做的展示題目叫【滴滴Uber合併可行性反壟斷法分析】我不止一次的強調這是一個imaginary case可能是柳青的朋友圈誤導了我同樣的票圈聲明也誤導了我的教授,加州資深反壟斷法檢察官但無疑,除卻所有橫向併購方都會提出的效率抗辯外,剛剛公布的新的網約車運營規範是促成併購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這意味著網約車市場可能存在即時,迅速,全面而有力的新競爭者,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這場併購的anti-competitive effect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經營者集中審查會開展,滴滴出行和uber也必須拿出證據量化出pro-competitive effect拭目以待事情正在起變化
合併後易道崛起,在合併,神州崛起,在合併,,,,崛起,,,合併
推薦閱讀:
※有易到的員工嗎?好奇為啥這個收費規矩隔幾天就漲價?是什麼原因呢?坑人啊?
※專車和計程車的矛盾在哪裡?
※專車未來前景如何?
※你坐過最豪華的專車是什麼?
※碰到查專車的人,乘客怎麼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