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與國內眾音樂產品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之前問題描述的有些歧義,經修改後如上。

題主喜歡spotify帶有主觀因素,一方面產品界面簡約,交互舒服,另一方面bigger夠了。國內個人最喜歡的就是網易雲,雖然被說沒蝦米bigger高。無所謂,我是真情懷。


前陣子,朋友發了給我一篇奇文:《外國音樂App這麼差,是等著被中國音樂平台打擊嗎?》,文中說到:

我們不僅驚訝於Spotify、Apple Music等國外主流音樂流媒體服務平台的用戶體驗之差,也為所有海外留學黨感到同情。畢竟,海外華人現在想聽歌還得掛個vpn翻回來,真的不容易。

此文作者智障號「音樂先聲「。和所謂的「產經媒體」一樣,這些號的從業者們,沒有實操經驗,更沒有前瞻高度,對音樂一竅不通,純屬門外漢。按理來說,其根本沒資格被我點名吊打,但這翔實在太美味了,必須撈起來親自喂到煮翔的人嘴裡,以正視聽。

其文的其他奇葩言論,來聽聽看吧:

已經2017年了,居然還有音樂App無法實現聽歌識曲功能?新聞聯播誠不我欺,外國友人生存環境的確水深火熱。

請問為什麼音樂APP要有聽歌識曲?如果你所說的音樂APP是指音樂流媒體APP的話(對,你們中老年人喜歡用播放器),扎紮實實地做好曲庫運營,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別的都是添頭。像Shazam、SoundHound這樣術業有專攻的,他們在探索歌曲這塊的深耕……好吧先放過,我們接著看。

(Spotify)對於付費用戶來說,它們可以解鎖的許可權有:去廣告、無限制地切歌、下載離線音樂、播放任何一首歌曲以及高音質音樂。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免費用戶可以隨機播放,但有廣告,不能切歌、不能下載、播放受限及僅能播放普通音質音樂。

作者表示,Spotify你們吹到上天,但我覺得它真他媽就是垃圾啊?別說下載了,你他媽連點播(播放指定的那首歌)都做不到?

對於國內用戶來說,剛接觸Spotify時會覺得這是反人類的。但這不怪Spotify,而是因為國內的資本市場競爭,為了獲得用戶,慷慨仗義地消化了用戶應為音樂所付出的成本,讓我們再一次感謝馬化騰爸爸和馬雲爸爸。但實際上,你聽一首歌,就應該付費,不管你是流媒體還是本地下載。

Spotify的邏輯,其實是電台邏輯,即過往的唱片時代,你不想買唱片但你想聽歌,你就去聽電台吧,但你無法確定你接下來會聽到哪首歌。在全球版權市場里也是一樣的,如果是電台式的、歌曲只是會隨機出現在播放列表中的,其所需要的版權費用會低很多(當年豆瓣FM的版權費是很低的);但如果你是點播,你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版權費用。這很合理。

而這篇奇文的作者又很雞賊地忽略了:在PC端的Spotify裡面,免費賬戶也是可以進行點播的。在IOS的iPad版裡面,免費賬戶也是可以點播的(腎我不知道,我沒腎)。

道理人人都懂,但國內並不會有任何一家音樂App敢在現階段一刀切地閹割免費用戶的許可權。用戶早已習慣了免費的午餐。這樣做,即是自殺式趕客,為競爭對手送人頭。

對啊,所以Spotify在中國大陸是沒有開放服務的。手動微笑。

Spotify最出彩的功能,便是兩個智能歌單: Discover Weekly和 Fresh Finds。前者以周為單位挖掘新人新作,後者把 KOL 口味和個人行為整合到一起,從而推薦更高質量的歌曲。

作為一個此前征戰美國服、後來去了瑞典服、當港服開了之後又投奔我大港服的死忠Spotify用戶來說,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此文作者根本啥都不懂,Discover Weekly是Spotify最出彩功能這種話都說的出來……

在智能推薦這一塊,目前Spotify最強的功能,是Your Daily Mix。

我在之前說過很多次,發現音樂,是目前所有流媒體APP的重心。但在各種推薦的邏輯下,有一點總是被忽視的:我們其實更願意聽我們熟悉的音樂、我們近期反覆在聽的音樂。

即我們喜歡排行榜上的音樂。

只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行榜罷了。

而Your Daily Mix就是你的個人熱門歌單。你近期喜歡聽的歌曲,都會在這裡。

如果只是把過往播放累積堆到一起,那也未免太無聊。發現了嗎?我的Daily Mix其實有不同的歌單。Spotify會按照風格,把你最近聽的歌曲分門別類。像這裡它就粗略地幫我分了:歐美大流行、華語大流行、J-POP、華語indie、Hip-Hop、歐美indie,共六個類別。

而當你點進去其中一個類別的時候,也會隨著你的聆聽記錄,再給你夾帶它的推薦,而這個推薦,可想而知非常精準。保證我聽的音樂是連貫的,不會被打斷的。

而智能推薦只是Spotify一個側面。

對於一個需要接觸大量音樂的人來說,Spotify有著全球最大的曲庫。無論是爵士樂、古典樂、電子樂,這是專業級的for學習+工作的訴求,只有在這兒才能找到我們需要的歌。如果你平日里只是聽周杰倫的,當然不覺得有什麼了,我舉個栗子,除了平日大家在微博看到我分享的,我還是一位法國流行樂的愛好者,我現在想找Jean-Louis Murat,這已經是一位法國當代樂壇的天王型的獨立創作人了(這麼說,有點類似beck吧……但我覺得作者不聽beck哈哈哈),他在2017年的新專輯Travaux sur la N89,國內的APP就聽不到。

可能對於國內99.99%的用戶來說,我的這個需求都不重要。但是,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成為Spotify無腦吹的理由。

每一個聲音都有被聽到的權利。Spotify給我的是這種價值觀。它讓我感受到了音樂人被賦予的尊重。

對了,如果說Jean-Louis Murat非英美世界你們覺得非主流,說個世界級的,Bill Evans,作為他的腦殘粉,Spotify里收錄他的專輯數量也是最高的。至於內容版本的分類這些進階型的我們就別提了。

Spotify是一個完全內容向的產品。他是真正for愛樂人的。所以會有這麼高的付費率。太正常了。

如果你感受不到它的美,只能說你根本不熱愛音樂。

當然了,現在所謂寫「產經」的,呵呵噠。

一句話:


用了大半年的 Spotify Premium 了,我還是更新下吧。

我相信類似 Spotify、Neflix、Oyster 的訂閱的商業模式最後一定會成為互聯網服務最主流的商業模式的。

很有先見性的一篇文章 :http://www.nytimes.com/1999/04/18/business/economic-view-is-mr-gates-pouring-fuel-on-his-rivals-fire.html。

首先我不認為國內有什麼與 Spotify 類似的音樂服務(網易雲音樂截至到上一次我用的時候還沒有類似 Rdio 的功能),或者說能夠做到類似水準的音樂服務.

題主簡單的說「個人感覺spotify真的是比國內很多流媒體音樂軟體好很多」,哪些方面好?

這是 Spotify 現在的 Mac 客戶端的主界面,我們來看一看它有哪些主要的功能。

其實我主要想注意兩個部分,Devices 和 Your Music。Devices 提供在設備之間傳輸音樂的功能,你能通過你的電腦將音樂傳輸到 iPod 或者手機上(前提是你擁有這些音樂的離線版本)。 而 Your Music 則是你的整個音樂庫,包括你在 Spotify 上喜歡的音樂,添加到自己播放列表的音樂,還包括你的設備上本來已經存在的音樂文件。

Spotify 是想成為你管理你全部音樂的一個平台,而這個平台是完完全全構建在雲端的。客戶端也好,下載/離線音樂也好,都只是這個平台的一種擴展。

Spotify 是什麼?如果今天來看,這個有著社交屬性的音樂平台在國內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追隨者——網易雲音樂 發現好音樂。基本上,Spotify 的音樂社交被完完整整的搬到了中國,只是 Facebook 變成了新浪微博等一眾本地服務。但我認為網易也僅僅實在 Spotify 的方向上邁了一小步,「步子太大, 容易扯著蛋」這句話絕對適用於此:用戶可以覺得音樂社交很不錯,但是你要完完全全挑戰用戶下載音樂,然後播放的使用習慣?拜託,這是在中國。

可能我說的還是不清楚,在我眼裡,Spotify 是一個合法(有版權)的發現,獲得和管理你的所有音樂的地方。有了 Spotify,你不再需要 iTunes,你找到你喜歡的音樂(Radio、Browse、Discover whatever),然後點個贊或者加個星,然後他們被添加到了你的加星歌曲列表,喜歡的歌曲列表或者是自己創建的歌曲列表。想聽了,點擊就行了。很明顯,Spotiy 是建立在雲上的,下載音樂/離線音樂只不過是一種補充, 一種高級功能,所以它是收費的。要知道即使你將音樂下載到了你的設備上,你並沒有像從 iTunes 上購買音樂一樣擁有它。你只是擁有離線使用它的權利(而且是有時限的)。我們看到網易也嘗試著這麼做,你試圖下載一首歌曲,你是需要將它添加到你的某個列表裡去的,下載只是方便你離線去訪問它.但是因為是國內的產品,版權的壓力較小,競爭的產品也註定了它必須能夠提供下載,自然,它也只能這麼做。所以我說,網易在 Spotify 的道路上邁了一小步。

這也就是國內用戶不使用 Spotify 的最大的原因:試圖管理你的全部音樂卻非常強硬的挑戰用戶一直以來下載音樂管理的習慣。是的,豆瓣 FM 沒有提供下載功能,但是豆瓣 FM 給自己的定位卻一直是幫你發現/遇見好的音樂,不是作為管理你全部音樂的平台。嘗試用豆瓣 FM 作為自己的全部音樂來源的人(也就是對下一首歌是什麼, 聽什麼歌沒有確切要求的)人會使用 豆瓣 FM Pro 的。這個付費服務為豆瓣 FM 在移動設備上帶來 1.2 G 的緩存音樂。

Spotify 可以說是在走向雲端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了, PC 平台上可能有機會做到一直在線的狀態, 但是移動平台上確實, 用流量聽 Spotify 讓我很苦惱。但是也是因為在雲端化的道路上的激進帶了 Spotify 的優勢, 相對低廉的版權價格(中國人民又笑了)。

中國的用戶目前還是沒有太強的為音樂付費的意願與習慣,Spotify 在版權方面的相對好的案底讓它不可能為了進入中國而涉足盜版(國內聲稱的正版大多是不可信/不嚴謹的,除了豆瓣和哪家公司不大記得了)。如此看來, Spotify 沒有進入中國的意願, 自然也就會存在著中文歌缺乏的問題。但是 Spotify 已經進入了香港, 所以還是會有很多港台歌曲(大陸歌曲也有)。

就體驗來說, Spotify 的根據歌曲/列表 Start Radio 從功能上和實現效果上遠遠超過國內任何的 FM 服務, 任何的「猜你喜歡」功能。

回到問題本身, 為什麼國內用 Spotify 的人很少? 首先我不知道題主如何得到了這個結論, Spotify 絕對不是主流, 但是國內用它的人我認為應該不會很少(當然, 多與少是相對的)。為什麼 Spotify 根本就沒有進入主流用戶的眼界里? 正如我上面所說, 第一, Spotify 從根本上挑戰國人對於音樂管理平台的使用習慣/認知。國人不願接受。第二,Spotify 自己沒有進入中國的意願。談戀愛男的不喜歡女的, 女的瞧不起男的, 自然走不到一塊去。至於其它的歌曲少啊, 等等種種, 都是結果, 不是原因。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擴大一點, 為什麼國人很少使用國際化的互聯網產品?

答:我們活在大中華區域網里, 充斥著流氓與小偷, 絕大部分人也沒有反抗的意思。


我也來更新一下吧

  • Spotify曲庫大,歐美歌曲不再那些主流,小眾歌曲很多很多;
  • Spotify軟體界面設計就不多什麼了,很簡單,設計思路是為用戶舒服單純得享受音樂,不像眾多音樂軟體僱傭那麼多產品經理,瞎弄許多老闆公司的需求,在公司眼中,用戶是金礦,用戶是一群animal,是「需要」他們去引導的,是大多數品味低俗,粉絲劃分為韓粉日粉鳳凰傳奇周杰倫粉等,消費能力是土豪、較好、一般、屌絲等等,其實歸根到底我們只是想在上班途中、或者在家閑暇時刻能有一個比較好方便的聽音樂軟體,我們並不真的需要一些音樂商店賣雜貨簽到等等扯淡功能,真的只需要一個能「曲庫大;聽歌方便;界面設計優雅」的軟體;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也別不把自己不當回事。這也是Spotify的好處,它把我們定位於單純享受音樂的用戶,而不是私有的金礦;
  • Spotify問題(對於大陸):未進入市場、載入歌曲很卡、中文歌曲曲庫很少、premier價格不是很便宜、普通用戶要14天內翻牆去刷一下、普通用戶不能無限次切換歌曲、偶爾還有點廣告。不過就算有這麼多缺點,我還是愛Spotify,於B格無關。
  • -------------------------------------分割線------------------------------------------

這個估計主要還是VPN,中國大陸IP根本不能註冊用戶,聽都聽不了


Spotify

優點:簡單

缺點:太簡單

他鄉的月一點都不明


  • 首先Spotify的華語歌曲資源太少。決定了國內不可能有人喜歡用。Spotify格調未必高,推薦的歌曲也大多數是西方版的鳳凰傳奇。
  • 其次訂閱費對於國內人民而言還是太貴。但在國外真的很便宜,我發現一個特點,國外訂閱軟體,比如Adobe CC, Office 365, Netflix,Itunes,收費都是月費10刀左右,正好相當於一頓快餐的價錢,而在國內,月費50人民幣就是一頓大餐了,考慮到消費水平差異,軟體月收費15-20人民幣最合適。
  • 界面對中國人熟悉的播放器軟體而言,操作不夠友好,尤其是下載,歌單等模式比較陌生。依據我在國內的時候做PPT的經驗,國內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審美和西方還是有極其大的分歧的,類似酷狗,酷我,QQ音樂這種播放器的設計絕對更適合大多數國人
  • 網速問題吧,身在國外,不知道spotify在國內會不會卡。

這問題很奇怪,歪果人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的也少啊。都是播放器嘛,哪個順手用哪個。聽鳳凰傳奇和用Spotify聽古典,也不見得誰比誰好。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是網易雲音樂的忠實用戶,原因顯而易見,在天朝這是最優秀的音樂播放 App, 沒有之一。然而隨著 2015 年國家版權局「最嚴版權令」的頒布,大批的音樂被下架。這時候網易雲用戶也達到了很大的一個規模,一些之前不明顯的問題開始出現,廣告越來越多,評論區灌水撕逼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終於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糾結後,轉用了 Google Play Music, 最終切換到了 Spotify。

坦率的講直到現在,網易雲音樂依然比其它的國內音樂平台優秀很多,作為第一批的用戶看著現在 2 億多的用戶,不知道是開心還是有些傷感,畢竟一個產品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或多或少的取捨和平衡,而其中出現的問題,很多時候是不可控的。

Free vs. Premium

Spotify 採用了 Freemium 的商業模式,允許免費用戶使用有限的功能,促使他們轉化為付費用戶,免費用戶只能隨機播放音樂,不能查看正在播放的播放列表,有跳歌次數限制,有廣告等等,當支付 9.9 刀每月訂閱 Premium 用戶後,就可以享受全部的功能。此外,Spotify 還有每月 4.99 刀的學生訂閱(天朝無法享用)以及每月 14.99 刀的家庭訂閱,可以最多讓六個人一同享用 Premium 的全部功能,互不影響。

曲庫

因為自己只聽英文歌曲,所以當初訂閱的時候毫無疑問的選擇了美區,Spotify 宣稱擁有 3 千萬的曲庫,實際體驗的時候,絕大數歌曲都能找到,一般情況下因為版權問題沒有的音樂,基本上出於這幾個原因:

  1. 專輯中的某首單曲在一個平台獨佔,比如 Sia 的 This Is Acting 這張專輯中的 First Fighting A Sandstorm 和 Summer Rain 兩首歌是獨佔 Target 平台的,也就是只有在它那裡買實體專輯才能聽到。
  2. 整張專輯在其他流媒體平台首發,這種情況大多在幾個月後出於打榜的需要,最終上架各大流媒平台。比如侃爺西(貌似只有我這樣叫他(:з)∠))的 The Life of Pablo 最初就只上架到了 Tidal, 兩個月後才能在 Spotify 上才能聽到。
  3. 整張專輯最初只能購買(實體或數字)才能收聽。處於打榜的需要可能逐漸把單曲上架流媒,最終上架整張專輯。這種通常是為了保證首發的實際銷量,比如阿獃的 25。
  4. 歌手決定永遠不上架流媒體或某些平台獨佔。比如 Taylor Swift 的 1989, 或者在 Apple Music Festival 上表演的 Live 版本,都是獨佔 Apple Music, 別的平台無法聽到。

優點

Spotify Connect

Spotify Connect 可以在不同的設備上接力播放,比如我在外面時使用手機聽歌,等到回到宿舍,我可以讓電腦從我當前聽的位置繼續播放我現在聽的音樂,此時手機變成為了遙控器,拖動進度條可以控制桌面端 Spotify 的播放進度,音量鍵也用來調整桌面端的音量。因為是雲端同步播放進度,所以響應速度取決於網路的質量。絕大多數情況下,體驗非常順暢,而配合支持 Spotify 的音響設備播放,則可以把手機客戶端或者桌面客戶端直接用作遙控器來使用。

歌曲推薦

選擇流媒體服務而不是通過 iTunes 和 Google Play Music 購買和下載音樂,顯然是為了用低成本來尋找收聽新的音樂,幸運的是,Spotify 提供了十分優秀的尋找新音樂的體驗。

點擊 Browse (瀏覽) 進入發現音樂的頁面。除了 Overview (摘要) 和 Concerts (演唱會) 外,Charts (排行榜), Genres Moods (曲風與情調), New Releases (新發行) 和 Discover (發掘), 來供用戶發現新的音樂,其中 Genres Moods (曲風與情調) 標籤下有 40 多種不同的風格,每一種風格提供了多個不同的歌單。這些歌單通常由 Spotify 官方以及合作夥伴提供,質量很高。相比與網易雲音樂用戶自主分享歌單要優秀的多,作為一個鄉村音樂的腦殘粉,看著網易雲上用戶分享的標記為鄉村的歌單里堆滿了民謠,不知道說什麼好。

在 Discover (發掘) 標籤下,Spotify 會根據你的偏好推薦你可能喜歡的專輯和音樂。其中 Discover Weekly 歌單是每周根據你的播放記錄推薦的音樂列表,Release Radar 則是給你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新發布的歌曲,這對於我這樣喜歡新歌的非常方便。

在 YOUR MUSIC 下 Your Daily Mix 根據最近收聽的不同和風格分類別推薦歌曲電台,相對於網易雲的電台功能一股腦盲目的推薦,Spotify 會列出幾個風格的 Mixes 供選擇,比如之前在網易雲聽了些電音,又聽了很長時間鄉村後,這時期望網易雲音樂的電台能推薦電音幾乎是不可能了。網易雲只能一個風格取代另一個風格,不能做到多種風格共存推薦。但是我們每個人不是只聽一種類型的音樂啊。(:з)∠)

多人共同編輯播放列表

不過當多個人一同決定一個活動或項目需要的音樂的時候就非常有用了。不過說實話因為身邊 Spotify 用戶不多,多數情況下用不到這個功能。

Crossfade Songs

這是 Spotify 的一個小細節,你可以選擇在音樂切換過程中有數秒的過渡,音樂切換沒有那麼突兀。這個可以在 設置中開啟,不過這個好像只出現在官方創建的播放列表中。

不足

說到不足,很多人會提到 Spotify 在天朝的種種使用限制,很多情況下對於 Spotify 是不可控的,實際上如果你的梯子穩定(準確來講目前至於要第一次登陸攜帶梯子,之後就不需要了),並且只聽英文歌曲的話,絕大多數的體驗相比於國內和服務是及其優秀的。不過對於 Spotify 來說依然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多平台體驗不統一

在 Android 客戶端和桌面端下 Browse (瀏覽) 裡面的內容是有區別的,Android 客戶端下所具備的 Podcast 和視頻在 桌面段是不具備的。如果打算在桌面端顯示歌詞(你不是日區用戶)或者想在桌面端聽 Podcast, 或者想在 Android 客戶端上顯示歌詞以及歌曲背後的信息,對不起,不行。雖然 Podcast 和歌詞功能 Spotify 都具備,但是在不同的地區和設備上,體驗是不同的。所以這就是 Google Play Music 的優勢了:想看歌詞?沒有!甭想了,哪兒都沒有。

下巴

如果你說在 Android 上採用底部導航 (Bottom Navigation) 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你這樣就不合適了吧……不多說,直接看圖。

更智能播放列表

當你的 Library 有大量的歌曲時,整理播放列表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任務,十分羨慕 iTunes 的智能播放列表,可以通過設定條件來收集符合條件的音樂在一起。

歌詞

因為每首歌的歌詞是分在不同作者的手中,很多平台是沒有全部的歌詞版權的。Spotify 也不例外,因此 Spotify 選擇同 Musixmatch 合作,當時在 Spotify 桌面版是有歌詞的,後來合作到期,Spotify 自然也取消了歌詞。而在 Android 上面一直也沒有歌詞。

因此現在的解決方案只能是在桌面端和 Android 上使用單發的 Musixmatch 應用顯示歌詞。問題是桌面端經常出現 Bug 無法正常顯示歌詞,Android 上廣告慘不忍睹,去掉廣告需要訂閱,每年 14.99 刀。

貌似最近 Spotify 在和 Genius 合作……但願有生之年有一個好的歌詞體驗吧。

總結

我會繼續用下去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Spotify 物有所值。我會推薦它給身邊的人使用嗎?不會,作為一個沒有進入國內的服務,Spotify 使用成本同國產應用相比要高很多,而其所具備的優點也提供不了足夠多更換到 Spotify 的動力。同 Apple Music 和 Google Play Music 相比,Spotify 的國產音樂曲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對於用戶來說,可能會因為沒有一個歌手,就會導致用戶換到別的平台。歌詞功能基本上沒有,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我們來說肯定不是個小問題。同 Google Play Music 相比,具備桌面客戶端和 Connect 功能是 Spotify 的優勢,但是現在特別懷念當初訂閱 Google Play Music 附贈的 YouTube Red, 這才是真正戳中 G 點的東西啊!此外,因為自己有聽電台的習慣,iHeartRadio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是 Spotify 無法替代的。不過有機會的話,這應該是之後的一篇文章的事情了。目前 Spotify + iHeartRadio + MusiXmatch 是我收聽音樂的方式,並且會堅持下去。


話說用了Spotify以後我就沒聽過中文歌曲了。小時候聽周杰倫林俊傑長大的,那種感覺很好。記得前幾年流行李榮浩,TFboys之類的歌手我都沒怎麼關注。後來高中迷上了日本文化,開始聽日文歌。日文歌曲有很多優點啊,填詞很美,意境脫俗,還有各種舒緩人心的純音樂。

話說Spotify上面發現上面中文歌曲挺少的,但是小時候最喜歡的周杰倫林俊傑之類都能搜索到,真的是很滿足。然後現在也慢慢喜歡上了英文歌曲和鋼琴,聽到了許多久聽不膩的歌曲,T認識到了別的國家的文化和歌手,Tom Waits,Bob Dylan,Leonard Cohen等等。很喜歡Spotify上各種Playlist,最喜歡Deep Focus,挑選的音樂能讓我的心情平復下來,身心一空的感覺很棒!

網易雲音樂也在使用,但真的很少用。他的歌單本地化不錯,但是一個區域聽多了看多了發現總是那麼些歌曲。網易的電台是真的爛,我一直認為它是把評價999的歌曲無腦的全放上去。我改不了下載聽歌的習慣(這一年我只下載過一首歌),網路不是任何地方都會有,而且Spotify月費很貴如果15塊左右我肯定直接放棄網易雲音樂了。

聽歌這種事終歸是自己決定的,喜歡過中文歌,追過韓流,唱過粵語歌,愛上日文歌,直到現在對純音樂、古典音樂無法自拔。音樂已經是內心的一塊凈土,聽一下午自己喜歡的Podcast也比不上音樂帶來的心靈平靜。要是真論情懷,聽的歌遠比用什麼聽更重要,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


最大的優點是沒有評論區,眼不見傻逼心不煩。


瀉藥。這兩個軟體我都使用過比較長的時間,在此寫些個人的感受。

1.首先說明我認為網易是國內做的最好的流媒體平台,比蝦米qq音樂都好;

2. spotify相比網易來說最大的優勢是同樣不付費(spotify premium前三月0.99刀)的音質更好主流歐美歌手的曲庫更全。注意,我這裡用的是"主流"歐美歌手:因為本人聽歌的量大、範圍廣,會碰到spotify上搜不到自己想找的歌,而有時候碰巧能在網易和蝦米上搜到,很讓我感到意外,估計是冷門歌手還沒有找網易版權的麻煩哈哈。個人認為apple music的曲庫是做的最全的。

3. 兩個app的推薦功能都不夠好(或者說就沒有一個app能夠很好地很准地推薦)。對我來說,無論是spotify在discover的recommended,還是網易的每天推薦和私人FM推薦的歌里絕大部分都不喜歡。其實推薦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兩點,一個是曲庫的好壞(包括完整度,分類),一個是演算法(用各種方法,包括波形、text mining、用戶access history等,目前還沒有能做到盡善盡美的)。實在要對比,spotify對於音樂genre的區分做的更到位(是否是因為曲風劃分是人工的?還是演算法比網易更高級?),所以在基於"風格"上的推薦做的還不錯,相比之下網易的分類簡直一團糟...

4. spotify畢竟是國際上使用範圍很廣的app,因此對於全球各種charts,music trend的實時反饋比較好,用戶可以比較及時方便地了解各個區域的榜單情況(比如我就喜歡看UK榜)。

5. 網易的音樂社交可以說完爆spotify。這一點估計也是由於國情不同導致的... 網易每首歌下面有評論,可以相互交流感受,可以給別人普及音樂知識和關於這首歌的故事,最重要的可以通過評論區找到與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最後這點非常好,因為你可以通過查看他的歌單找到自己喜歡的又沒聽過的歌,有的時候那種幸福感簡直爆棚。spotify我就不說什麼了,連接fb的功能真的沒太多卵用...

6. 喜歡聽中文歌的朋友不要用spotify。

綜上,本人其實是更喜歡網易的,但是因為大規模歌曲下架的原因無奈轉投spotify了。希望網易有一天能徹底解決版權問題完善曲庫!

本文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或被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對待同胞如對待 ?「你這麼愛國怎麼不滾回來?」我在知乎聞到了惡臭的氣味。聽到這種話,真的為那些堅持不入國籍的華僑的堅持而感到遺憾。

搞笑,你覺得Spotify 在海外成功了嗎?

前面一大堆聽音樂聽出優越感的人,動不動就是大中華區域網。

不在國外,卻張口閉口國外環境國外社交。

我14歲來的加拿大,現在我在Spotify上邊通過facebook關聯的賬號里也沒有多少同學真正地在用。大多數只是有一個賬號罷了。

前邊某些逼格高的人,說什麼訂閱模式最終成為主流商業模式。

那我這麼告訴你:「主流商業模式」現在正在死

Spotify 是這麼死的:和 Apple Music 無關Spotify 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公司,它還沒有贏利,距離贏利也還很遠。為了滿足唱片公司不斷增大的胃口,它還在繼續燒風投給的錢。

假設這種局面繼續下去的話,唱片公司會把 Spotify 榨乾,直到這家公司燒光錢或是被一家大公司吞併。

最近的一份數據顯示,去年估計在 Spotify 或 YouTube 上免費收聽歌曲的 4 億用戶所帶來的營收只有 6.1 億美元——全部來自廣告收入。

所有的軟體都是西方來的好嗎?只有你自己沒出過家門才會這麼想。我個人覺得,網易雲音樂等國內的音樂軟體已經做得很好了。社交連接,評論,音樂雲盤,分享。如果只看音樂軟體功能,那麼國內音樂軟體絕對不比北美軟體差,甚至說,強得多。北美音樂軟體、視頻網站,主要講究的是純粹,可是代價就是功能會略少。就商業模式而言,現在世界音樂軟體都沒有真正說成為主流並且盈利的,所以不能說哪一種商業模式更好。

可是,我就是看不慣你什麼都不知道英文不會幾句沒有任何依據的說:中國的不如外國的。


1.有已經可以滿足主流用戶需求的產品

2.速度對比下並不是很理想

3.註冊起來麻煩,要用VPN

4.付費或有廣告

5.中文歌少

6.即使英文歌也根據版權分區,美國賬號聽不了很多英國新發行的

7.互動、交流不符合國人習慣

8.不是for中國推出的,在大陸沒做過什麼宣傳

上述幾點,對比下蝦米,再看看中國普通網民的狀態,有什麼理由讓選擇spotify呢?


Spotify Premium 付費用戶。從去年中旬國內版權大戰開始,就漸漸被迫在手機上裝了QQ音樂,蝦米,網易雲三個軟體,喜歡的歌手分散到三個平台,聽歌還要切換平台簡直無法忍受。Spotify正好送三個月免費Premium,然後就一直付費到現在。

因為Spotify,我現在基本都在聽歐美歌曲。
Discover weekly每周一根據你的曲庫推薦適合你的口味的新歌,Release Radar每周五刷新30首近期發布的新歌。雖然很像蝦米猜的功能,但是推薦出來的歌曲質量真的很高,簡直像人工篩選出來的一樣。每周都會出現5-6首非常符合我的口味的好歌。

如果這些新歌還是覺得不夠,你還可以根據單曲/專輯/歌手/歌單建立一個radio。這個radio開始推薦類似的歌曲,你通過點喜歡或者不喜歡,漸漸改善成一個你私人口味的電台,而且無限推薦新歌。

我並不同一會些回答里說的Spotify功能太少。我反倒是覺得習慣了Spotify回去用蝦米百度雲覺得功能過多。當然這個也比較主觀。對我來說聽歌軟體就應該為聽歌服務,能收藏喜歡的歌,找到熱門新歌,推薦符合口味的歌,曲庫龐大,這些就足夠了。對比下,蝦米每次更新,總是要推出一點新東西,社交功能之類的,對我來說反而是累贅。

這樣的好軟體真的願意付費支持,希望它好好活下去,保持著聽歌純粹。


spotify的古典樂庫不要太美。。正在淚流滿面中。。TAT。。


對於許多人來說,「需要翻牆才能聽」這一逼格加成應該是最大的優點


我也想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以前念大學時主要用QQ音樂,用QQ的副產品,那時候豆瓣FM剛興起不久,說實話體驗不是特別好,可能那時技術還不太成熟吧。過了些年感覺突然音樂播放軟體一下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這跟互聯網的普及是協同發展的。蝦米、網易雲等都用過,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差別。再後來到美國,國內的音樂播放器很多都用不了,網易雲確實能用,所以就一直用這個,但後來很多歌曲在美國區也是無法下載的,在拉丁美洲有些國家經驗證是可以下載的。

坦白說我也算網易雲的深度用戶,如上面的回答和評論所說,功能確實很多,每日推薦有時也確實不錯,評論有時確實會有音樂知識和創作背景的普及。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太多的垃圾或者說冗餘評論,經常是些「小眾的才是好」「評論999」「啥啥啥觀光團」,神經病啊,誰有時間看這些無病呻吟的評論,浪費時間。所以漸漸的我就很反感這些評論,可能個人見解不同。

在美國除了使用網易雲,有時也會用itunes,但主要還是用Spotify,免費用戶一次只能聽半個小時,開場還會放廣告的。但無所謂,做個飯,打掃個屋子,放個音樂這不挺好嘛。聽個音樂那那麼多事兒。坦白說美國Billborad那些流行音樂很多其實也是口水歌,只是比咱們國內的口水歌水平高些(我們大多都是口水歌)。但Spotify上面很多隨機或者系統給你選擇的歌曲確實挺好聽,如果你在國外多參加些音樂會啊,小型音樂節啥的,你的音樂品味會顯著提高的,你涉及的音樂類型會更廣泛的。

還有上面加村的朋友說Spotify用的不多的,可能北美兩個國家還是有差別吧。在美國Spotify大家還是廣泛使用的。至於下載,說實話有wifi和流量誰願意下載啊,浪費空間,這必然是發展的趨勢。問題在於提高網速和降低流量費而已。

還有我特別討厭哪些不知道哪兒來的所謂的逼格和優越感,使用個啥軟體聽個啥歌就有優越感啦,那是得多自卑找存在感。

國內繼續使用Spotify和網易雲。


同時使用網易雲和spotify的說一句 網易雲敗在界面了 spotify的UI真是太酷太高級 用回網易雲會不自覺的嫌棄…(不過我對美觀的要求算是非常苛刻了 點菜都是看長相的…)曲庫也是很大的問題 我在spotify上的一個50首歌左右的歌單 導入到網易雲只有6首(還導入失敗了) spotify還有個優勢是可以和lastfm連接 這點真是大加分

網易雲的優勢是評論 用慣網易雲再會spotify習慣性的想打開單曲看看大家的評論…最終只能跑到lastfm上嘟囔兩句…另一個優勢是和聯通合作的那個免流量收聽 免流量真是太爽了 公車上隨便聽 不過就是聽得很沒成就感因為沒法記錄到lastfm


因為國內有QQ音樂百度音樂等等XX音樂...他們更適合國內市場...

感覺spotify根本沒必要打入內地

這麼酷的軟體還是在國外瀟洒風流吧


用premium快一年

之所以付費了

一個是因為有學生discount

還有主要原因是

外國那種電影廣告還是電視劇廣告

有一次可能是一個有一點驚恐懸疑的英劇在做廣告

然後聽歌聽歌突然 很可怕的尖叫聲

而我膽子有特別小

哈哈哈哈

於是就乖乖交錢了

現在想想也是一種手段吧

說一下Spotify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用法

就是他有設備切換

我已經快兩年沒用qq音樂網易

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有這個功能

但是對我來說真的很方便

我沒有買speaker

所以躺在床上就控制電腦放歌

而且是一秒切換設備

放到哪一句切換哪一句

真的非常好用

缺點的話

可能是沒有定時關閉吧

所以我就設置電腦定時睡眠

然後中文歌比較少吧

今天同學和我提一個民謠歌手

但是上次看到說Spotify其實是李嘉誠的產品 但是沒有大陸市場


有linux版本(對世界上就還存在這麼一小眾群體)還很好用和mac版基本沒區別

Spotify for Linux

就沖這一點也買10刀一個月的premium資瓷!


用了1年,一開始覺得不如酷狗齊全很想卸載,卻卸載不了。後來發現spotify 設計上非常人性化。成了spotify的腦殘粉。

它會按照不同的音樂主流進行分類,你可以根據你想聽的類型進行選擇專輯跟播放。 中文歌曲也一直有的,現在港台用的人也多了。只要你輸入中文基本都可以找到很多不錯的音樂可以聽。 現在連內地歌手的最新專輯都會每天推送。

跟其他播放軟體的區別:

VS. 網易音樂

可以說國內的播放器裡面,網易音樂的光碟播放設計很人性化,不過聽了一段時間發現選擇很局限,如果要進步還有很大很大的空間。

VS. 酷狗

酷狗可以說是最開始用的播放軟體,專輯推薦做的很一般,比如音樂流派的推薦也很雜,占內存也很大,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文歌曲庫真的很齊全。

VS. 豆瓣音樂

豆瓣音樂現在越做越好,最大優點就是占內存空間小,音樂曲風也很多元,就是略小眾。


推薦閱讀:

網易雲有哪些評論過萬的音樂?
網易雲音樂怎麼刪除創建的歌單?
我常想如果知乎發布一款只裝知乎的電紙書或者網易雲發布一款音樂播放器(硬體),會不會火,這種想法可行嗎?
網易雲音樂私人FM推薦的歌曲,你的紅心率有多少?
你的 2016 網易雲音樂日曆是什麼樣的?

TAG:Spotify | 蝦米音樂網 | 音樂產業 | 流媒體 | 網易雲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