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出國移民了是否就會過上比在國內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是不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出國移民的想法?
【搬運評論區】希望移民國外的,或者在國外長期生活過的人來回答下,以切身體會來說明。謝謝。
作為一個2004.8.2開始澳洲留學,2007.4.13取得綠卡,2010.5.30取得澳洲國籍,2010.7.28重回祖國懷抱至今還沒回去的人,我經歷了留學,移民,入籍,回國一個整整的循環過程!對於中國人是否出國了就過上比國內能受尊重,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這個問題,我做如下回答:
1,出國前家庭背景一個來自中國最普通家庭的孩子,父親是初中教師,母親在90年代初停薪留職賣服裝,平均每年也就賺個4萬塊錢吧,2000年家裡還買了一套商品房,02年開始在國內讀大學2年又花去家裡不少錢(這個「不少」指的是想對我們家的收入來說)出國的時候我身上出去學費以後就剩下6000澳幣了,出國的資金擔保是親戚湊得!2,到澳洲以後的留學生活
澳洲的課程設置很有意思,基本上來說每個學期每個學生四門課,每門課3個小時,你們沒看錯,就三個小時!而且兩個小時是大課叫leceture,一個小時是小課叫tutorial,小課有老師提問,點名,大課么,全靠自覺了!我當時上學的學校叫victoria uni,澳洲所有公立學校里排名倒數的一個學校,因為和遼寧大學聯合辦學才上的這個學校,因為排名低所以學費也低,每門課1600澳幣,不過現在也貴了不少了,大概最少2000吧,這樣的話每學期就需要6400澳幣的學費,每個月吃飯,交通,電話,上網,租房,其餘我算是最省了,大概1000澳幣的花銷吧!具體我是怎麼從到澳洲只有6400到後來沒怎麼和家裡要錢而順利畢業請參照我的這個答案:
到澳大利亞求學,能邊求學邊打工養活自己嗎?
3,怎麼移民的?
我當初上學的時候只要是學會計都能移民,就這麼簡單,我本科學的是國際商務,後來為了學移民碩士學的是會計:我大學的同學只要是本科學會計的,在2006年底畢業的人,(當時移民政策沒改),都是畢業就移民,有的還是自己辦理的,大部分是找移民代理!我本科的課程在移民局打分差5分移民,我諮詢了移民代理,具體政策不說了,研究生第一個學期以後,我也以會計課程的緊缺專業取得了綠卡!!
4,怎麼入籍的?當時澳洲移民法規定,凡是取得了綠卡的人,取得綠卡之後,五年內呆滿24個月就可以申請入籍!(現在政策也變了),我湊夠了日期也就入籍了!5,是否在國外就過得比國內就更有尊嚴?入級之前需要一個入籍考試,我了解到了澳洲的短暫歷史,因為祖上許多人都是囚犯的原因,澳洲有一種精神叫「peer spirtit"(大概這個意思),就是誰也比看不起誰,往上倒三輩誰也不好!,所以人和人之間基本上也就是平等交往,這裡我指的是平民之間,但是在移民局我沒入籍之前辦理續簽的時候,遇到過很和藹的官員,也遇到過帶有色眼鏡的官員!但是不會出現我是掌權者我就要壓你一頭的事情,因為你可以投訴!題主提到的更有尊嚴,這個問題我做如下回答:1,在國外絕大部分情況是大家彼此都是平等的就是說你去政府職能部門辦理事情,你是辦理人員,他是工作人員,他做好他的本職工作,不卑不亢,你辦好你自己的事情,不急不躁,一切都按規矩來,他服務,你接受,就這麼簡單,一般不會因為英語不好歧視你,但也有脾氣急的降低語速也能讓你感受到他們一點異樣的態度!但基本不會出現公務人員居高臨下的態度,頂多是不冷不熱!但也有類似下列情況:有一次我的朋友開車被撞了,因為第一次遇到這個情況,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就和肇事者一起去警察局,恰好肇事者也是個中國人,在辦理案子的時候,朋友的車停在警察局外,佔用了車道,來了一輛警車,要求把車開走,我當時不會開車,那個警察很不耐煩和我說 just tell ur friend moving the fucking car off!還有一句髒話,我忘了!請自行判斷是否警察罵了一句算是沒有尊嚴或者算是和國內相同,或者不涉及尊嚴問題!
還有一次,我朋友的家被盜了,打電話給警察,大概是3個小時以後來的,隨便看看之後,走了,臨走告訴我朋友說,這個區已經出現了4.5起類似的案子里,自己注意安全吧,之後沒有下文了!這是澳洲常見的案件處理狀態,你說這算什麼呢?以上的情況指的是官民交涉時的狀態
再舉幾個生活,生活中的栗子
工作的時候老闆交代的任務沒怎麼出色完成,澳洲本地老闆罵了你一頓:你說這算是有辱國人形象損失了尊嚴還是全球大同情況?還有個栗子:你去商場買東西,服務員因為你英語不地道竊竊私語兩句被你發現了,你說,這算不算丟了韓梅梅和李雷的臉?你去租房子的時候,和你一起在 application list上有許多當地人,就是不租給你怎麼地吧,你說這咋算?你去當地夜店玩,口語不行,舞姿彆扭,別的abc都在抱著辣妹,你曬在當場很挫,這感受不好吧?當地同事叫你去吃飯,大家各種豬腰子臉,鞋巴子臉的笑話,各種澳洲葫蘆娃故事,凱莉米洛,梅爾吉布森,妮可基德曼的緋聞,對了你知道科威爾的英語怎麼讀么,KWELL,第一次讀標準的我特佩服你,(就念Q,沒錯!)!這時候你覺得融入不了社會,不合群,想起了國內的發小,炮友,小夥伴們,這種生活算不上更有尊嚴和更受尊重吧?當然了,也有我的朋友在澳洲醫院打工做會計,把她們的主管會計告倒的振奮人心案例,也有我同學力挫好多澳洲人獲得最受歡迎員工的高光時刻!
以上是工作生活時的狀態!
其實我總結,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出國移民,和政府機構辦事的時候沒人刁難你,這一點大部分時刻可以保證,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你想比國內更有尊嚴和更受人尊重,說實在的,你必須有實力,我認為,在世界任何地方,更受人尊重的前提不是你在哪裡,而是你自己的實力是啥樣的!沒有過硬的本領,我不知道為什麼別人更尊重你!不尊重你,何談尊嚴?資本主義社會,更講究資本,請掂量一下自己的各種資本,包括你帥不帥,身材好不好!而社會主義社會,更講究怎麼混社會!
如果你是個在國企,政府機關或者關係勝於實力的地方懷才不遇的人,只要您英語夠好,自身實力夠強大,只要運氣不太差,應該移民比在國內有發展,這也要看機遇和運氣,真心話!國外也有潛規則和各種辦公室政治!
如果你在國內混的就不怎麼樣,老覺得自己有才但是又干不出什麼真東西的眼高手低的人,你還是呆著吧!
6,是否生活更有品質!
負責的說,是這樣的!澳洲的物價,房價,車價,飛機票,油價,奢侈品價格按照當地的收入來算都很便宜的!上栗子:
物價:吃, 牛腩2.5澳幣一斤,牛肉分部位,也不貴,澳洲大banana蝦,我忘記具體價格了,不貴,一盒子三文魚切片11(10年,珀斯)澳幣,沾點醬油和芥末,好吃,牛奶,要帕爾瑪牌子的,人家的牛奶是放在冰箱里賣,新鮮的,不是我們喝的盒裝的,防腐劑的!掛一漏萬穿,阿瑪尼專賣店裡的T恤200多一件,你覺得200多人民幣在國內能買什麼?如果你把澳幣換成人民幣買淘寶,你就爽翻了!
房價,看房子距離市中心(city)多遠吧,自己可以搜索一下澳洲的房價網站,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車價,寶馬三系也就5萬多澳幣吧,我覺得按照我們的收入和買車之間的比例,發達國家人人應該開賓士寶馬,不過他們絕大部分人開二手車我還有事,等我補充吧......
!來悉尼半年。一開始堅定不要移民,上個周末開始萌生移民的想法。
因為澳洲移民相較於美國會稍微簡單一些,有更多的朋友選擇留下。觀察下來,留下來的原因其實很多都是:來的太久,已經習慣了這裡舒適的生活環境,普遍對回國之後的環境和壓力不習慣;朋友什麼的也基本都在這邊,和國內的疏遠太久,於是選擇留下。
這樣說好像顯得這幫選擇移民的孩子都很不努力一樣,但其實來這裡久了就會感覺到,其實這裡安撫了每一個在國內為房子為職稱焦頭爛額的青年,你當然可以說這是逃避了國內的壓力,但是也可以說,選擇移民也是選擇一種更為簡單的生活方式(雖然真正要移民辦起手續來也必須得等很多年)。
題目問是否出國給人帶來「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這個只能說因人而異。不說什麼尊重是自己給的要奮鬥才能有品質幸福之類的廢話,只說一個現象:不少在國內無比廢柴被父母「遣送」出國的孩子,在這邊漸漸都學會了尊重別人,自己打工,給自己的人生規劃路線。
非要談到體制的話,我想這邊給予我最大的不是所謂的尊重、自由,而是整個大環境都在告訴我,你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不會因為你所處的環境而讓你怎麼都看不到實現的那一天。
國內的環境讓順勢的時代寵兒滑到了浪尖,而讓一點一點種夢想的青年舉步維艱。
在國外么,all the same.直接了當地說,確實能過上更受尊重,更有尊嚴的日子,而更有品質的生活,要靠自己雙手。
曾經在日本交換留學一年,最讓我懷念的,就是受到尊重。很微小,但很感動。
比如進超市沒人要你寄包。比如車讓自行車,自行車讓行人。比如窄小的通道側身讓人,會得到一個鞠躬。比如我工作的大商場開業,因為向車站那一側未做無障礙通道,董事長在門口向每個人鞠躬道歉。比如有任何困難,找營業員/警察/服務員都能得到熱情的幫助。回國第一天:「請問muXXX航班的行李在哪裡拿?」「你不會自己看啊。」
回國第二天:早上排隊排了半個小時都沒買到小籠包,因為我前面總有人插隊。大部分是移民澳洲啊。。。
先PO資格。。09年登陸澳大利亞至今,回國時間不足一年。。移民中介行業相關。。答的有點晚。。題目搬下來,方便看。。中國人出國移民了是否就會過上比在國內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是不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出國移民的想法?
尊重與尊嚴/品質與幸福。。這是兩個話題。。咱們分開看。。
1.是否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
部分同意一樓 @李米的觀點。。從大面上講,的確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但從深處講,還是 @DenY 講的,要看人。。
所謂從大面上講,就是西人社會普遍的基本禮節很到位,沒有「老子花錢就是大爺」的思想。。不管你是沖咖啡的,刷盤子的,做清潔的。。你的勞動和服務都會得到尊重,顧客雖然是上帝,但服務者也有人權。。不像國內,顧客是上帝,服務者可以被罵成狗。。(近兩年一線城市有好轉)
而從深處講,上面那些畢竟只是表面的禮節,真正一個人是不是從心底里尊重你,還是要看個人努力的。。這也就觸及了所有一代移民必須面對的東西——天花板。。有才華如 我的偶像@朱炫大師兄,在澳洲都深刻的體會到了天花板的存在。。可見天花板之可怕。。
由於文化的鴻溝(語言是可以克服,文化對於一代移民來說卻是不可克服的),一代移民想要進入澳大利亞主流行業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對於一般一代移民來說只能做華人基礎三大行業,餐飲/清潔/按摩。以及進階版華人三大行業,會計/房產/移民。說到底,還是中國人賺中國人的錢。。而做這些行業,西人對你會尊重,但不是從心底的尊重。因為這6個行業都是天花板以下。。如我國內同學所做的高端法務,風投,融資,上市等等,在澳洲基本與華人絕緣。。
所以我說,基本的尊重高於國內,真正的尊重還要看個人能力。
2,生活是否更有品質和幸福。
幸福與否見仁見智,每個人的幸福點不一樣。。有些人跟三五好友經常喝酒吃肉是幸福,有些人跟七大姑八大姨家庭聚會是幸福,有些人只要二人世界甜甜美美就是幸福。
所以在澳洲是否會感到幸福,這個我不好說,我屬於上面的第三種。。我和我老婆每周能去個海邊,爬爬山。我就覺得挺幸福的了。。
但品質,應該肯定是更高的。拋開是否實現個人價值,僅從物質和生活層面講,同為中產階級,在澳大利亞做中產的壓力與難易程度跟國內不可同日而語。
自然環境好,食品安全,貨幣購買力強,少潛規則,無需加班。。
這五樣中的任何一樣,在國內都是絕無可能得到的。。這些並不會讓你成功,並不會讓你個人價值得到實現。。。但從生活上講,確是實打實的福利。可以否認這些是幸福,但不可否認這些是品質。。
3.是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出國的想法。
首先,中國的人口基數擺在那。平庸者的必然是大多數,且人數絕對值很大。而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是一個推崇精英的政治環境。這也就意味著很多平庸者無法在國內獲得足夠的尊重和足夠有品質的生活。那麼結合前兩個問題的解答,想出國並不奇怪。
其次,許多出國的年輕人,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意願。
比如之前我答過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中產階級不希望留學的子女回國?。。中產階級對安全感和穩定性要求極高,而這時目前國內的政治氛圍無法給予的。比如之前 @青嵐,就曾經說過,在國內辛苦經營的實體也許會在一瞬間崩塌。。與其如此,不如出國圖個輕鬆。而如果自己不方便出去,不如先把子女送出去。。最後,才是頂樓 @李米所說的,留學生生活習慣及朋友圈的原因。但這部分並不是年輕人想出國,而是已經出國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回來。。笑
以上在國外可以安心作個普通人
我覺得你首先需要清除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國外真的那麼好么?樓上有個答案引用了高曉松的話,我也來引一段。「華人的第一代移民都是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二代移民就是完全的美國人了,能夠融入美國社會,美國法律規定二代也能夠競選美國總統。最容易成功的是一代半移民,就是高中到美國上學,既有華人的刻苦好學,又能夠接受美國式的思維。一旦成了二代就和一般白人一樣,該吃吃,該玩玩。」
上面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代移民想要融入主流社會就是難上加難。想要職業生涯能夠進入核心管理層,被國外的主流文化認可,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所有想要移民的人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
那麼為什麼出去呢?
出去移民的可以分為三個階層。
一是富人。富人移民大多數是不願意在國外生活的。因為國外沒有資源,沒人知道他是誰,沒人拍馬屁,是很孤獨的。在國內什麼都有了。所以這類人移民的機會成本是很大的。所以中介機構在向富人推薦移民這件事情的時候,主要宣傳的點就是不用坐移民監。富人移民主要第一為了財產安全。比如國內股票形式不好,樓市不好,資金沒法投資,那麼就去抄底美國和歐洲,順便撈一個身份。同時,如果出了問題的話,有外國護照也容易出境。國外的法治民主健全,財產放在國外不會被沒收。第二,為了子女的教育。第三,為了乾淨的環境和安全食品。第四,為了醫療資源。二是中產。中產的話是最糾結的。因為他們好不容易創造出來財富,如果出國的話又可惜了,但是出國好像又可以在幾年後把生活恢復起來。所以這類人都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
三是無產者。無產者比如像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是從事低端技術勞動的工人。他們是沒有負擔的,一切從零開始。移民雖然未來的發展不一定有國內寬闊,但是起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會比國內高很多的。即便以後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相比較國內也相當不錯了。何況國內的發展僅僅是一個夢想而已,能不能實現還不一定。再退一步,就算卡在國外了,擁有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回國找高層機會還是可以的。
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首先是滿足生存需要。前兩天熱點新聞,一個濟南農民焊工,技術移民澳大利亞,然後買了150平的大別墅。後來記者採訪他問有什麼不滿意的。他說還要還房貸,以及不會說英語,融不進圈子。當然作為高級焊工他在國內也許也能月入2萬,但那時用汗水和青春換來的,是無盡的加班,危險的工作環境換來的,萬一受傷,沒有醫保,就一夜回到解放前。現在他已經在考慮圈子和房貸的問題了,難道不是進步嗎?
所以,國外不是什麼都好,當然會有種族歧視,當然會有職場天花板,但是對於一無所有的你來講,還是有巨大誘惑的。
總之,天堂不在那裡,而是在你的心中。總之,對哪裡有愛,哪裡就是天堂。在米國讀書兩年 工作一年 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尊重與尊嚴 你永遠不可能受到和美國人一樣的尊重 至少作為第一代移民我感到大家生活工作地非常艱難委屈 你永遠不能拿外國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現實中這是絕對的兩種要求標準體系 付出和收穫很難成正比 你拼死拼活地工作換不來他們按時上下班一樣的尊嚴 你對公司貢獻再多封頂也就一個高級技術人員 很難進入管理階層 你不付出更多就滾蛋 象你一樣的人很多 而且你還指望公司解決你的身份簽證問題 如何和人家有身份的外國人比受尊重 當然拿到綠卡和公民後工作上會輕鬆很多
另一方面 在生活中 就算你最終成為了美國人 你永遠屬於少數群體 當然現在歧視不能嚴重到影響你的生活 但很多美國人打心裡里認為你也是個外國人 很多人還是有根深蒂固的陳見 語言的劣勢 互相地不理解 其實 你永遠無法融入主流社會 只能相安無事地各自生活其次是生活品質和幸福 國外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國內就是好臟好亂好開心 看你如何定義幸福 在國外 工作以後就能認識公司幾個人 還不會和你成為生活上的朋友 生活中 你很難結交更多的人沒有一種intimacy的歸屬感 不會有國內熱熱鬧鬧的集體感 也不會有人出了個事兩肋插刀幫你的仗義 人基本上以家庭為單位生活 自私而獨立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國人不信教最終也都走到了教會交友 但國外空氣好 食品安全 人際關係簡單 人可以活的很獨立自我 小家庭可以平淡簡單平安的生活 到底幸不幸福 品質高不高 完全看你自己要什麼現在出國移民越來越容易 是有更多人希望移民 其實移民只是個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 可以在年輕時受一些苦換更多未來的自由 但你要在哪裡生活 必須問你自己的內心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快樂 不要盲目隨大流??簡單來說,發達國家的「低保線」比中國要高,這不僅僅表現在經濟方面,也包括你想要了解的尊嚴和品質。
如果你相信「經濟基礎能夠決定上層建築」的話,那麼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白低保線的差別——我 2008 年畢業的時候,騰訊招工程師到深圳總部工作,本科生一般是 ¥6,000 一個月。在深圳河對岸,香港發放救濟金,也是 6,000 HK$ 一個月。如果你在深圳月收入 ¥10,000,香港可能對你來說就沒有吸引力了,因為生活成本還高一些。但如果你月收入只有 ¥4,000,你就會覺得還不如在河對岸做個無業游民。
你覺得你在中國所能獲得的尊嚴和品質達到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低保線了嗎?考慮到這兩者在中國特別和權力及金錢掛鉤,相信很多不是特別有權力或者金錢的人都覺得自己低於低保線吧,那移民到發達國家或地區當然是更好咯。如果你已經在中國享受各種特權了,那移民就只是留條後路而已,根本不滿足任何尊嚴和品質方面的需求。是這樣的,聽說德國的人很孤獨,我在國內很孤獨,不是沒有朋友的孤獨,而是靈魂蕭索的孤獨。
如此,假如我去德國,我會覺得我和其他人一樣,這無形中也是一種不孤獨了:D至於移民,我被高考坑得挺慘,我才不要我的小孩也被高考坑了:D
至於洗盆子,我喜歡弄吃的,也喜歡把廚房搞乾淨,家裡的盆子本來就是我洗的,其他人洗盆子我還不太放心來著,所以我不排斥洗盆子。不過我廚藝天賦這麼高,我覺得我出國不寫代碼,改開餐廳,應該也可以的:D我不覺得做蛋糕做廚子做園丁洗盆子丟臉,自力更生有什麼丟臉,雖然我在國內找到的工作好像還一般過得去,但總是會忍不住和別人比,比如別人年薪廿多萬,我才他零頭;比如我干工作心裡挺踏實的,結果一堆三姑六婆說做得好不如嫁的好;比如……太多了我有心魔,我會壓抑,我其實是在逃亡,只是想找個別人不認識的地方,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過自己的生活。所以,現在現實中的人都覺得我妥協了要在那個小城市呆一輩子了,但事實上,我就是死性不改,我前半生活得不自在無自由是因為我太弱,我後半生如果還這樣我覺得遲早都會kill myself 然後開始靈魂探索的。
我的壓抑起源,就是這十幾億人都沒法緩解我心魔的孤獨感。
你說我掩耳盜鈴又何妨,無人在乎我,我只能自私點。
至於其他人怎樣想我看我,至於國家的人才怎樣流失,關我屁事。說起來,移民西方國家也算是圍城的一種。城外的人都想進來看看,城裡的人卻不見得都像城外人看起來那樣,從此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過著悠然自得的神仙日子。
比方說紐西蘭,儘管人們樂於把這裡比作天堂。但一個黑暗的現實是,紐西蘭人的自殺率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並不算低。
官方公布2015年紐西蘭的自殺人數是570人,比同期死於交通事故的還要多。而這僅是官方數據,據本地媒體NZHERALD報道,真實的自殺人數可能是官方數據的三倍,因為許多看起來像是交通事故或死因不明的情況並不會被定性成自殺。
似乎,所謂世間絕美的風景、絕佳的環境和適宜的氣候;所謂人性化、完善的福利制度;所謂更輕鬆的教育,更貼心的醫療體系,在根本上,並不能直接解決幸福感的問題。
朋友高中的時候就來了本地留學。他說:「知道么?剛畢業那會,我每天最恐懼的,就是下午4:30快要下班的時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離晚上休息還有如此漫長的時間,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才能填補那種無處不在的空洞感。」
嗯,空洞感。夏日的奧克蘭安靜得連知了的叫聲都沒有,窗外是變幻莫測的雲層,街巷一如美劇《絕望主婦》中綠草成茵、靜謐美麗的紫藤街。剛來奧克蘭的時候,我最恐懼的,大約是每日午睡醒來的時刻,一個人在陽台傻瞪著外面一成不變的無尾靜街,試圖去詮釋這莫名其妙的空洞感:
對了,就像一個不會賭博遊戲的遊客去到賭場,你看到每張桌子上,那些賭客們或眉頭緊鎖,或神采飛揚,無論輸贏,他們投入在那些你完全看不懂的遊戲里。你逛了一圈,感受完大家的興奮之情,最後一注沒敢下,算是到此一游,打道回府。
沒人帶你玩兒。
就像操場角落裡那個不合群的孩子,不會打籃球、不會橡皮筋、不會做遊戲……漸漸的,他變得孤芳自守、開始懷疑自己,還能有比這更糟糕的事么。
按照自我啟發之父,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說法,共通體感覺,是人類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標。什麼是共通體感覺?簡單來說,就是把他人看作夥伴,並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
而移民去到一個完全陌生文化的地方,本身就是一個失去位置、失去角色的過程。
在這一場殘忍的洗禮中,你可能獲得了更多物質上的安全感,比如更好的生存環境和更人性化的社會體系,但是,若不能找回共通體感覺,那麼物質壓根不能提升幸福感。
事實或許從來如此,只是,新移民們更容易看到這個真相。大多數移民都是帶著某些物質上的憧憬出國的,不要霧霾、安全的食品、輕鬆的教育、優質的醫療、友善的社會環境……這些全都滿足你,然後呢?然後你就看到人性的真相了。因為這些美好的物質,竟然也無法帶給你心靈深處的幸福和滿足感。
終於,我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獲得幸福感,或者說,怎樣才能找回共通體感覺?
阿德勒說,共通體感覺從來不是你在那裡,就能獲得的。就像你存在於學校、家庭、職場等等各種大大小小的社會裡,但你未必都能有歸屬感。
在共通體中作出貢獻,是獲得共通體感覺的唯一方法。
嗯,幸福感,即貢獻感。
為孩子做出貢獻,成就你母親的角色和歸屬感;為丈夫做出貢獻,成就你妻子的角色和歸屬感;為朋友做出貢獻,成就你夥伴的角色和歸屬感;為工作做出貢獻,成就你共事的角色和歸屬感;為你所在的社會做出貢獻,成就你社會成員的角色和歸屬感。周末的午後,我和母親帶著自己家和朋友家的幾個孩子,還有因腿傷坐在輪椅上的父親,在社區兒童樂園玩耍。上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狂風暴雨。一群孩子開始一起往家裡的方向狂奔,我把15個月的妹妹藏推車裡,把自己的外套往推車上各種遮,也擋不住傾瀉而下的暴雨。
就在我手足無措的時候,一輛陌生的車子突然停下來,車上陌生的白人男子,從母親手中接過父親的輪椅,一路迎著暴雨狂奔了十來分鐘,終於把我們一群人安全護送到家中。
他走的時候渾身濕透,沒有留下名字,甚至沒有進門喝杯熱茶,只是莞爾一笑。
嗯,幸福感,即貢獻感,是我在這個社會裡,真實領會到的幸福方式。
在這場用「貢獻」替代「索取」的重定義過程中,我終於弄清楚了工作的意義,和子女教育的目標。
1 、工作的本質是對他人的貢獻工作並不只是賺取金錢的手段,我們通過工作來實現他者貢獻、參與共通體、體會「我對他人有用」,進而獲得自己的存在價值。在這個層面上,好的工作不但不是被生計所迫,反而是獲得幸福的手段。錦衣玉食卻沒有一技之長來施展工作角色的人,恐怕是不幸福的。
而獲得報酬是工作能夠可持續進行的基礎。按作家風靈的說法,商業便是最大的公益,正是基於表面利己的商業,我們才能根據市場信號,可持續性地將最適合的商品和服務送到真實需要他們的人手中。
2 、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是為了讓他們將來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即貢獻的能力。打個比方,老年的華人在海外可能是比如容易抑鬱的群體,儘管他們大都衣食無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願意去學習,不想學英文。他們認為學習是年輕人的事,一把年級了,該是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了,為什麼要去學習?
而我認為,不學習,就是抑鬱的來源。
若不學習,我們就無法提高自己做出貢獻的能力和範圍。而無處貢獻自己的生命,進而獲得價值感和存在感,恐怕就是抑鬱的根本原因。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相同的道理。他們需要學習來使自己擁有更強的貢獻能力,這才是他們好好學習的真正目標,而壓根不是什麼考名牌大學之類的。
一味堆積知識和技能,而不學以致用,是沒有意義的,它們很快會被遺忘。唯有讓小朋友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知識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貢獻能力,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才會被激發。
作為結尾,寫個小插曲吧。 7月上旬的時候,紐西蘭這邊無人不知的話題,就是4000萬紐幣(約合2億人民幣)的彩票要開獎,必須在7月第2個周末的晚上送出。舉國上下簡直沸騰了,連華人的朋友圈都被這事兒刷屏。 老公說,我們也去買彩票吧。 我說,若中了4000萬,你打算怎麼用? 老公說,先藏著,我得好好想想。 我說,若中了4000萬,我們現在的生意是不是全都不幹了? 老公說,那當然,有了那麼多錢,還幹啥干,沒意義了,員工一人給10萬獎金遣散。 我說,那還是別買彩票了,我敢說,若你真中了4000萬,不會比現在幸福。因為,那時候: 其一,你現在所有在做的工作恐怕都變得沒意義了,因為你不再需要賺這些錢 其二,你現在所有知心朋友恐怕都不能再是你的知心朋友了,因為階級拉開了 最後,若你想要在4000萬那個階級,重新找到有價值的工作,重新找到能夠有共同語言的朋友,恐怕比重新移一次民,更難找回「共通體感覺」。轉載自http://applemammy.com和尊嚴自由啥的沒關係,被傷透了心的人追求一點改變而已。
有些移民,即便腰纏萬貫,他們依然選擇長時間的工作,半夜三更依然耕耘在崗位的第一線。因為開闢新的戰場,拓展新的人生,他們選擇來到了異國他鄉,懂得努力,懂得刻苦,也懂得奢侈的生活。
然而很多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人,他們懶惰到只會抱怨政府福利,然後將快樂生活當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從而給自己找理由,然後就開始將癥結歸屬到英國無聊落後,這些人,真是不列顛之恥。
右派萬歲,白左去死。思考了好幾天,在想,自己是不是過上了一種「比在國內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周圍認識的同胞們,是不是都過上了這麼一種生活。
是否受人尊重、有尊嚴,大概還是因人而異。大凡遵紀守法的人,去了哪兒總能活得有尊嚴,也容易受人尊重;不遵紀守法的,出了國還是一樣灰頭土臉,還給遵紀守法的同胞製造障礙。
至於什麼樣的生活算有品質、更幸福,大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只要是個知足的人,怎麼樣都會覺得幸福,至少我這麼看。
對於後一個問題,我想年輕人想出國移民,總有種對「外面的世界」的好奇,也有對更清潔的環境和更人性化的生存條件的嚮往,為人父母的,還會有對子女的擔憂。出了國情況可能會好點兒,但我不少以前的同事,移民拿到身份之後都紛紛回國創業。國外的身份是一種保障,但他們可能覺得「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還是在國內存在。
所以,真不好說。沒有任何人僅僅通過移民「就」可以獲得尊重等等等……通過移民到「某些」國家獲得xxx的幾率會比國內高些。
沒有長期在國外的生活經驗,舉幾個栗子:
馬爾地夫,我們在海邊玩的時把身邊其他國人遺留的垃圾整理帶走的……而幾個國人把水中的珊瑚搬到岸上拍照……
沖繩,我們即使語言不通也會向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微笑致謝……同行的個別國人各種喧嘩……
中國,kfc為迎面進門的女士開門禮讓,與女士同行的外籍帥蜀黍大指一挑「nice man」……這個就不用舉栗子對比了吧……
我相信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我所收穫的尊重都會比某些人多,無意炫耀自己如何清高,我所做的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做的。
為了不招人罵,還是匿了……以現在的感覺,遠遠比外地人移民到發達城市所遭受的各方面的歧視要好的多。
出國9年了,未來也不打算回國發展。但是精神層面上我仍然很熱愛祖國,每次看到本地新聞網站有不利中國的新聞和評論,我都要回帖駁斥,畢竟關係到自己的形象 (個人經驗,作為海外華人,你祖國在人家眼裡再怎麼強大,對你個人形象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有限,但是反過來如果你祖國在人家眼裡太矬,對你個人形象的貶低效果卻相當明顯)。
那麼出了國之後是否會過上比在國內更受人尊重,更有尊嚴,更有品質和幸福的生活?
先說生活品質,至少對於國內大城市中產家庭出身的人,比如有閑心混知乎的諸位來說,你可能很難在國外感受到純物質生活上的進步,可能還會覺得生活水平有所倒退,很多服務遠遠不如國內方便和便宜,政府和企業的辦事效率也不高,國內24小時能解決的問題,出來以後可能要一周甚至更久。商品選擇和服務項目也不如國內豐富。
然後,是否更受尊重,更有尊嚴?如果你在國內和國外都處在相同的社會階層,這個區別也不大,一些場合你會比國內受到更有禮貌的對待,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人們素質相對較高,待人接物比較規範,也不會有排隊加塞,在公共場合吸煙之類的侵略性的無禮行為,所以大部分時間你的心情會比在國內好很多,一些場合相反,比如服務業人員,一般就不如國內那麼熱情,不管對你還是對當地人自己。
種族歧視行為不會經常發生,我出國9年,挑釁性的種族歧視行為只遇到過3次,都是來自街頭小混混,但是不訴諸行動的種族歧視思想還是相當普遍的,就像在國內,很多人歧視河南人,歧視東北人,但是並不會當面指著這些地方人破口大罵,而是在私下談話里,在網路論壇上,在工作生活中對待河南人和東北人的態度上表露出來,所以在關於中國的新聞下面,偶爾總會有些令你觸目驚心的網友評論,比如中國人都是瘟疫,繁殖像兔子/老鼠/蟑螂,不尊重動物、兒童和婦女,都是斜眼睛的醜八怪,必須用原子彈抹掉,免得地球被污染成黃色之類,可能還會有人點贊,這就需要你慢慢消化了,想像那些日本人美國人在中國看新聞評論的心情。
但是,你的生活會比在國內更加幸福,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你可以更為安心和自在的生活,這不是制度或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純粹的人文環境問題。
為什麼說更為安心?因為國外的社會環境大都較為成熟,而中國是個變革中的社會,具體的這裡不好細說,但是誰都看得出來,人們一天比一天更加浮躁,更加易怒,更加虛榮,更加易走極端,更加欲求不滿且彼此仇視,如同一個個火藥桶,這不是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未來也充滿了變數。會不會出現動蕩?如果出現動蕩你和你的家人如何自處?你在中國奮鬥得來的財富會不會如同沙灘上的樓閣?不論結果如何,一個社會的變革都需要數十年和一兩代人的犧牲,而你可以通過出國移民避開它的。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追求更加安心的生活和奮鬥環境,這才是今天人們出國移民的最主要原因,什麼為了提高生活品質之類的那是90年代的事了。
而更為自在,是因為你可以按照更加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在國內由於來自社會和周圍人群的壓力,這方面的選擇是較少的,他們會以社會的主流模式來規範你的生活,也就是說你大部分時間,是按照別人為你規劃的生活模式來生活的,從小到大。你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通常可以從你父母和朋友身上看到,不會有太大差別,一個平庸之輩比如你我,是很難做到特立獨行的。當你七老八十,回首往事,發現自己這輩子都在按部就班的為上學,工作,生養孩子而奔波,處處在模仿別人的生活,沒有一天是真正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生活的,會不會感到很失落?出了國雖然可能還是免不了為這些而奔波,但你安排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上比國內要大,而且身為外鄉人,即便你的生活方式在當地人看來也很出格,只要不是違反公序良俗令人不滿的,人家也會視為理所當然,不會大驚小怪。知外君看見這個話題,不請自來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知外君之前有寫過文章:為什麼留學一定要把移民納入計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因為最近,有小夥伴問知外君,移民澳洲之後,真的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說實話,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也不確定用移民的方式是否可以讓你圓夢。
但是,知外君可以把真實的海外生活帶給你,讓你從他人的人生之中,尋找和自己共鳴的蹤跡。
這次,知外君找到了一位已經到澳洲5年的小夥伴,和大家分享最真實最接地氣的澳洲生活。
或許從這樣的真實獨白中,大家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國外生活而不願意回國了!
海外生活就跟談戀愛似的,懼怕的人總有著各種理由去推脫、去逃避,比如年齡,比如家庭,還有其他等等。而勇敢的人一心只想往前飛,哪怕是來場私奔也在所不辭。
--Hannah
Hannah
一個喜歡把麻煩當成樂子的人。2011年底,她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告別了國內穩定的工作,隻身一人來到澳洲,從零開始。留澳期間,她念過碩士、做過銷售、當過主持、演過話劇。5年過去了,她從未後悔過當初的決定。今天,她將為大家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Hannah
攝於澳大利亞凱恩斯大堡礁
密集文字預警提示 跳到文章末尾 可收聽 Hannah音頻
澳洲生活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首先,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我的經歷吧。我是5年前來到澳洲,在5年之前那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國內的媒體從事記者和主持的工作。
可是,大家都知道國內的工作壓力很大,尤其是電視台這樣的地方,負能量很多,所以我就想開啟一段新的生活方式。於是,我就選擇了留學的方式來到澳洲,來開啟新的生活。
當然了,我也如願以償地在5年前踏入了澳洲的土地,開啟了我自己的不同人生。在這5年當中,我經歷了非常多的事情,也經歷了很多心情上面的跌宕起伏,到現在,我覺得我已經非常適應,也能夠非常從容地在澳洲歡樂地生活下去。
當然,我也是把我的這一份歡樂和從容分享給大家,讓大家能夠更多、更好地了解澳洲,並且能夠適應澳洲的生活。
說到澳洲生活,其實有很多朋友都會問我,Hannah,我常聽說國外的生活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如果你問我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可能我的答案會讓你覺得有些失望,因為這個答案是「沒錯,這是真的。」
但是,還是有個小小的驚喜在後面,那就是如果我的答案是「真的」這個情況下,那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的,這個特定的條件就是你沒有找到澳洲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事實上,來到澳洲,首先你的確會經歷一段惶恐,然後就開始經歷到驚奇,然後就開始變到適應,再變到無聊,然後再變到從容,這整個過程當中。
在剛踏入澳洲的時候,肯定有很多未知在等待你,你不知道要去做什麼,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你總是有很興奮的感覺,或者有的時候有些小小的無助。
但是,你又會覺得,我在開啟新的生活,所以我不怕,我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在那個階段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說還好,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看到街景又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天都非常興奮。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這條道路我已經知道怎麼走了,這裡的生活方式我大概了解了,很多景點我都去過了,甚至再遠一些的地方我也都知道了,我好像已經開始了解澳洲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好像生活變得有一點點無聊。
因為澳洲的生活相對於國內來講,的確沒有那麼的活色生香,這個我也是有深刻的體會,因為想當年我在國內的時候,也真的是每天可以過著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
來到澳洲之後,你會有點驚訝,因為你會發現我沒有辦法想什麼時候購物就什麼時候購物,澳洲商場的營業時間都是你下班,它也下班,只有周四的晚上會開到晚一些,你就覺得很不方便。
吃東西也是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店會開到非常晚,而且都是你在國內不太願意吃的,比如說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一些西餐店,華人的店開得非常少,除非你是住在city。
然後你會覺得有些失望,開始非常非常地想念國內的生活,就會開始質疑自己,天啊!我為什麼要來到澳洲?我為什麼要受這個苦?
可是,當你適應了這個過程,然後發現其實我也可以早點睡覺,我不要去吃宵夜,我不用去過那些天天紙醉金迷的生活,你會開始淡定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在澳洲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所謂的興趣所在,就是你一定要找到除了自己學習或者工作之外的一個興趣愛好。
因為我在國內從事媒體工作,所以在這裡,我保持了原來的興趣,我是那麼的愛好藝術和生活、旅遊,所以在這兒我就盡情地去發掘這方面的信息。
我也很lucky,到達澳洲很快的一段時間,我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些社團。比如說,我在澳洲就找到了我可以當演員的地方,我也找到了我自己可以當主持的地方,這些都會讓自己的生活非常的精彩。
出國就像談戀愛 心態一定要放開
前幾天,一個剛來悉尼不久的朋友給我發微信。他說,Hannah,你知道嗎?我已經在打退堂鼓了,我真不知道為什麼要放棄國內的一切來到這兒,我想回國了。
聽他說這些的時候,我有些詫異,畢竟他來澳洲才三周左右的時間,國外的生活還沒真正開始,怎麼就想去結束了呢?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我也表示理解,畢竟國內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算是小康以上水平了,而現在作為留學生,不算是適齡,還要為工作發愁,所有的不適應就如同洪水猛獸般將他淹沒,讓他無所適從。
我和他聊了很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欣慰的是在對話結束的時候,他說會穩住情緒,從長計議。看來,我為他盛上的那碗雞湯,他算是喝下了。
其實,曾經有一位朋友也對我說過,「我年紀不小了,即將去澳洲,對未來還是很忐忑的,你好勇敢,能去重新開始,希望能講講你的經歷給我們參考參考。」
我覺得,今天或許是個合適的日子吧,和你們聊聊我的經歷,也算是對我過去5年的心路歷程作一個總結吧。
剛來澳洲的時候,我也算是留學生里的大齡女青年了,但相對於那個想打退堂鼓的朋友而言,沒有老公、沒有孩子或許算是我的一些優勢吧。也許有人會說,家庭本身就是選擇開啟新生活最大的羈絆,因此想退卻是很正常的。
可我想說的是,雖然彼時的我沒有老公和孩子,但我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放棄優渥的工作,隻身一人來到澳洲,這似乎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畢竟在那個時候,幾乎沒人覺得我是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然而,現在5年過去了,我常常聽到的卻是「Hannah,我好羨慕你,你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又或是「我覺得你當時出國是對的」。那麼,誰又知道這5年我是怎麼過來的呢?
事實上,每個剛踏出國門的異鄉人都有過不適應的那個階段,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抬頭仰望星空時才發現國外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於是,在視頻電話里對家人強顏歡笑,掛了電話就躲在被子里失聲痛哭,甚至懷疑人生,這一切我都經歷過。
我也曾撕心裂肺地哭過,但再怎麼哭,都沒有動搖我留下來的決心,畢竟這個國是自己要出的,既然是自己的決定,那就是打碎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
那個時候,我沒事就喜歡往外跑,哪怕是漫無目的地走在陌生的街道,也不願意待在無法交流的寄宿家庭。幸運的是,澳洲是個充滿陽光的地方,在日光的沐浴下,我濕淋淋的心情也逐漸明朗了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念書就是各種尋找存在感和歸屬感,當然也急著找到一份能夠貼補生活的工作,畢竟當你已經習慣了自足自給的生活,但卻因為選擇了留學這條路,又要開始伸手向家人要錢的時候,那個滋味真的不好受。
慶幸的是,我很快就找到了那份歸屬感,也因此找到了工作。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悉尼一家非營利的華語劇社--華軒劇社,利用周末的時間當起了演員,演起了戲,可以說這5年來劇社撐起了我精神生活的半邊天。
而在劇社夥伴的引薦下,我也獲得了抵達澳洲後的第一份工作,在悉尼的一家華語電台做起了主播。你會發現,當自己開始忙碌起來,那種無所適從的不適感也慢慢消失了。
當然,生活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即便是曾經發誓絕對不去餐廳端盤子的我,也因為要洗乾淨滿水槽的鍋碗瓢盆而累到直不起腰來。經濟最拮据的時候,我全身上下加起來的錢甚至連張公交卡都充不起,你問我絕不絕望?當然絕望。
出國前,我雖然做好了各種心理建設,但是說真的,我是無論如何都沒想到自己會慘到那個地步。然而這一切都過去了,不是嗎?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被骨感的現實所打敗,也很驕傲沒有因為生活的窘迫而去做那些違背良心的事情,自始至終,支撐自己的就是信念。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必須堅強,必須挺過來,事實證明我做到了。
說實在的,現在的我甚至有些感謝那些歲月,如果沒有它們,我或許永遠無法學會什麼是處變不驚,也不會理解什麼是雲淡風輕,但我因此就特別了嗎?
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每個在海外活得如魚得水的人都有過自己的無奈和絕望,每個版本的故事或許有所不同,但我的這些心路歷程相信他們一定也有過。
有時候覺得選擇去海外生活就跟談戀愛似的,懼怕的人總有著各種理由去推脫、去逃避,比如年齡,比如家庭,還有其他等等。而勇敢的人一心只想往前飛,哪怕是來場私奔也在所不辭。
當然,我不是在慫恿你出國,也並不想你們活出我的樣子。這個道理就和婚姻一樣,用我媽常嘮叨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婚姻就像腳下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出國也一樣,適不適合都是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評判。
你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才不會選錯那雙鞋,也不會因為短暫的磨腳就立刻丟棄它,誰還沒個磨合期呢?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發現這鞋不合腳了,那麼和它痛快地來場分手又何妨?不如對它說聲謝謝,然後頭髮甩甩,大步地走開。
說白了,無論如何,你都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把所有外在的阻力都當成是生活對你的磨礪,多聽聽心裡的聲音,不要忘記自己決定出國時的那個動力和初心,要相信眼前的黑不是黑,跨越了這些層層的障礙,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最後,送給你們話劇《戀愛的犀牛》中我最喜愛的那句台詞,也是我的座右銘--上帝會眷顧那些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希望有一天你們也可以驕傲地說起自己的曾經,就像今天的我一樣娓娓道來。
Hannah
這就是一個朋友對澳洲生活的總結。每個人有每個人想要的生活,看你是選擇什麼樣的。不過裡面應該有很多大家可以借鑒分享的東西。
知外君專欄內還有幾個朋友的國外生活分享。也有很多關於移民知識的文章,有興趣朋友可以閱讀一下。
知外君友情提醒:出國要理性。
想聽更多客觀出國經驗和知識,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千里知外
1. 無論在國內或者是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好與不好。2. 天賦人權,每個人都有權利去用腳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地方,無論是出來還是回去。3. 只不過對於多數人來說,如果不踏出這一步,你怎麼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片天空?
有錢在哪兒都爽沒錢在哪兒都酸
移民的想法源於我的害怕,在國內,我很怕想上的網站莫名其妙就上不去了,怕隨便說幾句話就被監視了,怕知道的越多風險越大,怕賺的錢永遠趕不上物價的上漲,怕工作的勞累似乎永遠看不到頭,怕自己沒錢照顧年紀大了無養老金的父母,反而變成他們的負擔,怕自己的工作不能讓父母滿意,怕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只會讀書別無它長,怕自己的戶籍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怕自己在大城市永遠是被歧視的外地人,太怕不尊重秩序和規則,等等.....我是一個悲觀的人,無法給這個社會增加急需的正能量,於是禍害帝國主義去了。
推薦閱讀:
※紐約稅後收入9萬刀,國內家庭稅後年收入30萬,要不要去美國?
※華人在歐洲(德國)留學生活無聊是因為經濟問題嗎?
※在美國月或年收入多少才能過上有房有車小康生活?
※移民斐濟怎麼樣?有朋友么,探討探討
※如何看待中國境內的三非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