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會帶來民主化嗎?

相關問題:民主能否促進經濟增長?


占樓,有時間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文獻綜述。2014.03.28

----------------------------------------------------------

放出粗略版,有時間再來整理細化。這不是我的原創成果,我只是把別人的論文里東西摘錄整理給大家看。個人認為,最後的Acemoglu的結論最靠譜。

題主提問的是經濟發展對民主的作用。這個主要是民主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民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2014.03.31

------------------------------------------------

一、簡介:

「不相容」學派

該學派認為,民主阻礙了經濟增長,民主與經濟增長是不可兼得的,尤其在不發達國家。(比如,亨廷頓:政治參與過早發展) 發展中國家來說,快速增長需要獨裁控制和壓縮自由,沒有一個強大的集權政府是不可能取得快速經濟增長的

「兼容」學派:

該學派認為,民主有利於經濟增長,兩者在發展過程中是兼容的。他們認為,民主的過程以及基本公民自由與政治權利的存在與運用,產生了最利於經濟增長的社會條件。

另外,政治經濟自由增強產權和市場競爭.從而也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

「懷疑」學派

該學派認為,民主與經濟發展之間根本沒有系統性的關係,僅僅擁有一個民主政府對經濟增長來說是無所謂的。

相反,考慮的焦點應當放到制度結構和政府發展戰略,這樣一些獨立於政治體系的民主特徵的方面。

該學派還提出,不同政治體系能夠採用相同的經濟政策,這表明政治體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實證分析:

圖:關於經濟發展與民主關係的13項實證研究總結:

研究評價:

在13項研究中,3項發現民主對經濟增長率具有負面影響,6項發現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其餘4項研究則得出兩者之間存在有條件的關係的結論。

不僅如此,它們在度量特徵、樣本覆蓋面、研究設計和分析方法等方面既有巨大差異義存在諸多缺陷。

所以,這樣的總結出的結果並非令人滿意。

二、PrzeworskiLimongi(1993)

20世紀90年代另一項重要的文獻回顧是由Przeworski和Limongi(1993)完成的。

該研究共回顧18項相關實證研究及其得出的21個結論,發現其中8個認為民主政體對經濟增長具有正面影響,8個以為威權政體對經濟增長具有正面影響,而另外5個則沒有發現不同政體之間的區別。

有意思的是,1988年之前刊登的文獻的11個結論中,有8個發現威權政體經濟增長更快,而1987年之後刊登的文獻的9個結論中沒有一個支持該發現。(提示: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歷史的終結」?)

18項實證研究總結

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

民主化過程為例。(亨廷頓的啟示)

民主化過程基本上可以分四個階段:

一是威權體制由於合法性危機或其他結構性因索、環境凶素聽趨向崩潰的階段。

二是狹義上的政治轉型階段.或民主制度初步建立的階段。

三是轉型之後民主制度的鞏同階段。

四是民主的成熟階段。

顯然.處於不同階段的民主政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如果一圜政權正處於危機叫伏的威權崩潰階段或者充滿動蕩和不穩定的民主鞏固階段,那麼,民主對經濟增長必將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當一項研究的困家樣本中既有成熟的民主國家,也有正處於不同民主化階段的國家,那麼,我們目前的研究設計顯然無法區分這些背景因素對經濟的影響。(與經濟學的「條件趨同」吻合)

三、Barro(1996):新的標杆

研究了民主和經濟增長相互間的影響,他的研究結論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基準。

Barro認為。「民主對經濟增長的總效應是負向的」,而且「這種影響是非線性的,民主程度比較低時,對經濟增長是促進的;一旦民主達到一定程度以上之後,就會阻礙經濟增長」。(想想為什麼?民主素質/討好選民/歐洲債務危機/ 一定是如此嗎?

後續許多研究都和Barro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結論,比如Plumper和Martin(2003)的研究也證實了民主對經濟增長的這種「倒U型」影響。

四、Acemoglu(2008):一錘定音

(MIT經濟系的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Acemoglu)是當今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之一,45歲的他,被公認為政治經濟學領域的「超級天才」。)

Main idea: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to analyze
economic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political regimes.

An 「oligarchic」 society, where political power is in the hands of
major producers, protects their property rights but also tends to erect
significant entry barriers against new entrepreneurs.

Democracy, where political power is more
widely diffused, imposes redistributive taxes on producers, but tends to avoid
entry barriers.

Reasons:

When taxes in democracy are high and the
distortions caused by entry barriers are low, an oligarchic society achieves
greater efficiency.

Becaus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ntrepreneurship shifts away from the incumbents, the inefficiency created by
entry barriers in oligarchy deteriorates over time. The typical pattern is one
of rise and decline of oligarchic societies: An oligarchic society may first
become richer, but later fall behind a similar democratic society.

Also discuss how democracies may be better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how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may keep inefficient oligarchic institutions in place. (lock-in )

Conclusion:

An oligarchic society first generates
greater efficiency, because agents who are selected into entrepreneurship
are often those with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at sector and because
oligarchy avoids the distortionary effects of redistributive taxation.

However, as time goes b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ntrepreneurship shifts away from the incumbents to new agent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oligarchy worsens. Contrasting with this,
democracy creates distortions via the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ation, but
these distortions do not worsen over time.

Therefore, a
possible path of development for an oligarchic society is to first rise and
then fall relative to a more democratic society


舉中東西亞國家的一些例子。

埃及的經濟是典型的緩慢發展,農業需要進口,二三產業都不是很發達,每年需要美國和沙特的大量援助,可以說是脆弱的經濟。但埃及從來不缺乏民主運動。五十年代起有納賽爾的民族解放運動,現在是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地,可以看出推動民主化的力量並不是經濟發展。我想可能是在殖民時期獲得了更先進的思想教育和地緣的強大影響力使然。

沙烏地阿拉伯可以說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但眾所周知沙烏地阿拉伯也是最保守的國家。超級龐大的王室囊括了一切權利,這種絕對的控制力就在阿拉伯之春最旺盛的時候也沒有受到致命的打擊。而且它還武力鎮壓鄰國巴林的民主運動(主要目的是與伊朗制衡影響力)。經濟也沒有推動民主化的進行。也許這與經濟結構有關(資源出口為絕對支柱),也許也與沙特的伊斯蘭世界的神聖地位有關,美國出於戰略需要同樣默許了民主改革的緩慢進行。

伊朗同樣是一個以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的國家。一直以來經濟結構都不是很好。在巴列維統治時期通過石油出口經濟的確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巴列維實施的白色革命也將伊朗逐漸西化。但這種快速發展的經濟急劇拉大了貧富差距,普通人民對西方民主也並不持接受態度。1979年霍梅尼領導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今天的伊朗雖然被國際輿論認為是窮兵竇武的邪惡國家,經濟也在制裁的壓力下每況愈下,但伊朗卻是一個有著伊斯蘭特色的民主國家。儘管宗教的勢力仍然很強大,但是伊朗成功創建了政教合一的民主。有著直選的總統,多元的黨派,自由的意見(不反宗教為前提)。可以看出,不良的經濟結構,長期的動蕩波折(二戰、伊斯蘭革命、兩伊戰爭、聯合國制裁)並沒有影響這個國家的民主進程。

我同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經濟發展和民主化進程僅僅是相關,並不是充要條件。群眾的素質、民族精神、文化底蘊、地緣影響、外部勢力的介入(利比亞內戰、敘利亞政權危機)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民主進程。


這其實是政治學界在持續爭論的問題,從Lipset到Przeworski,他們都通過自己的研究體系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論證。

Lipset認為兩者有高度相關性,民主化需要經濟化作為前提條件,經濟發展會催生一個相對寬容的中產階級、普遍寬容的政治文化;經濟發展為公民提供了多種渠道,讓公民不單單依賴國家,為政治多元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現代化理論的基礎。

在20世紀90年代,一部分學者對原有的現代化理論提出了質疑,給現代化理論提設置了了限定條件,他們認為當經濟發展在一定區間內時才會促進民主的發展(人均在2000$-5000$之間二者之間的關係最為強烈)。

普沃斯基是研究民主轉型和經濟關係的大牛。他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回歸分析,認為經濟發展和民主制度之間沒有必然的強相關性:經濟發展並不是民主制度的前提;經濟發展並不必然是民主制的結果。民主制的意義到底何在呢?如果兩國經濟水平相當,民主制的存活率要大大高於威權體制。正如前面廖波同學所提到的:

「經濟發展會保持民主,但不會導致民主。」

除此之外,亨廷頓還提出過:民主發展之前需要一定時期的集權統治來進行經濟準備從而更好地推動下一階段民主的發展。不過普沃斯基並不贊成這個觀點,他認為這樣一個漫長的準備階段並非是必須的,集權主義不應該被以發展經濟的借口來延緩民主的進程。


如果是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協商,民間的意見可以被考慮,執行的民主。確實和經濟有關,因為教育和經濟有關。缺乏教育,經濟落後的人更容易陷入反智,民粹,自私。這時候就需要點代議制手段把他們排除。一人一票結果就是「你爽,大家不爽,最後你更不爽」。

如果是隨便去街上鬧,造謠,黑命貴那種民主,那相反是經濟停滯後才容易出現的。因為黑命貴腦子裡都是肌肉,打架不要命,又碰上沒工作,除了搞這套以外根本無法拿到紅利。

如果是拿到權利就反過來進行迫害,舉著「民主」二字的招牌到處大施暴道。那隻需要夠亂。

諸位,英式民主,美式民主,泰式民主,伊朗式民主和其他各種民主的區別,你們搞得清楚嗎?

還是你們眼裡民主就是你的想法就是政策,你想要就一定有?

請問你管過幾個人?你知道治國是這世界上最複雜的工作嗎?什麼經驗都沒有,就看了幾篇公知文就自以為懂這個世界,想造天堂的人,誰不是把自己的國家鬧出一通災難?


簡單的回答是 不能。

經濟發展可能會帶來外界的思想、加強與西方民 主國家的聯繫等等,這些都可能促進本國思 想 解 放,並加速原本的專 制/獨 裁 政 權倒台。但只是可能。是一個影響因素,但並不起決定性作用。比如社交網路在阿拉伯之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我們不能說是「社交網路/技術發展帶來了阿拉伯之春」。

更可能的是,經濟發展之後政府有錢來使用進一步的壓 迫手段、擺脫了外界的經濟操控和依賴所以可以免於國際壓力影響下的改 革措施、民眾也滿足於現狀不求進一步政 治 改 革(不舉栗子了)等等。

並且要知道,並不是所有「政 局 動 盪」、「獨 裁/專 制 政 府倒下」之後迎來的都是民主化。在「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後的世界政治格局發展已經證明了之前學界把所有的「革 命、改 革」都看作民主化純粹是一廂情願。大波國家或是陷入各種形式的獨 裁(阿拉伯之春後、東南亞國家)、或是迎來另一個明顯不符合民主最低要求的專 制政府(中亞、南美一些國家);另一些國家乾脆在反抗到來之前就搶先掐滅一切可能鞏 固 專 制統治(看看白俄羅斯)。而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都在發展。


此問題與民主能否促進經濟增長相關,我把之前的回答再說下。。。

原文如下:

我覺得「民主是否促進經濟發展」不是一個好問題,至少是個懶問題。

因為我想稍微讀點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其中一門學科相關領域的科普書籍,就應該知道民主和經濟發展之間關係非常複雜。遠如李普塞特的《政治人》、亨廷頓的《變革中的政治秩序》(以及「第三波」)、摩爾的《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近如巴羅的《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鮑什的《民主與再分配》、阿西莫格魯的《專制與民主的經濟起源》,這些論文專著發表最遠有50多年,最近也有快10年了,其闡述的許多觀點散落在各種社科讀物中,只要是有點求知慾的人應該就會略知一二。

即便沒讀過上述論文專著,有基本的初中歷史、地理知識,也會知道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南非、中東石油國家,這些國家與地區的經濟起飛時期和民主的關係不大。因此也會明白影響經濟發展或民主的因素應該是多元的,經濟發展與民主之間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

抽象制度層面的事物很難理解,那麼即便觀察生活也能獲得不少啟示。父母無法通過簡單的責打或者放任自流,促使孩子取得好成績。要想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父母必須要考慮不同孩子的天資、個性、需求、不同學科的特性以及孩子年齡階段等等,只有關注這些細節都得到妥善的重視,才能有效激勵孩子學習:因此說激勵的細節是豐富而個性化的。父母不可能因為孩子不寫作業,就把孩子餓死,也不可能因為孩子不收拾玩具,就把孩子打死:因此說激勵存在置信性問題。

相比於教育一個孩子,制度是約束與激勵千千萬萬人的,然而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孩子以小見大,知道由於面臨的約束條件,相同制度實施由於激勵有效性與可置信性帶來的問題,其實施效果變會千差萬別。比如同樣是阿拉伯國家,突尼西亞以旅遊業為支柱,因此人力資本和國外遊客具有重要的約束作用,突尼西亞政府設置制度時不得不更多考慮居民與國外的意見。同樣,沙特則由於豐富的石油儲備,用能力影響世界原油價格,也有足夠的資源撫平反對派,資源密集型產業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資本,因此沙特政府就不需要過於考慮國民和國外的意見。

正因為此,民主制度作為制度的一種,自然服從制度實施的普遍規律:由於不同國家面臨著不同的約束條件,因此民主和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自然存在多變的關係。

如上所述,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收益,並以此判斷自己與他人、組織之間的關係,決定自己的行動。如同家庭教育中的父母,領導也自然不可能憑口號就能控制下屬。人是逐利的,因此政府也是逐利 ,因為政府是由人構成的。但有時候人為了自己的貪婪,人必須套住自己般饕餮的慾望,甚至給他人以激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鼓勵別人產出,就如同為了孩子有好的成績,家長有時候必須給孩子糖吃一樣。如此就像梅斯奎塔書里的迦納總統羅林斯所一樣:利用腐敗可以維護自己的權利,但是腐敗也要經濟租金的,當國家提供的租金有限時,為了激勵下屬,羅林斯就不得不進行必要的改革

我們可以用傳媒業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傳媒產業很早就超過煙草產業,成為前四利稅產業,佔GDP總額的1%以上。作為一個產業,傳媒產業自然要考慮讀者的需求,而不同讀者自然有對政府效率低下有著各種不滿,因此即便從政府的角度看,適度的新聞自由也是必須的,不然媒體沒有讀者。沒有了讀者,政府的稅收從哪來?就業從哪裡來?政府激勵公務員的金錢從哪來?如果大眾普遍沒有閱讀的慾望,那麼媒體產業自然不能養足夠的知識分子,這時候媒體的黨派化、國營化是自然而然的現象,因為公共知識分子無法通過市場獲得生活條件,他們此時不得不依附政府與黨派。所以說,實際上新聞需求的增長,也是新聞自由的一個重要前提。讀《腐敗與改革——美國歷史上的教訓》,就會知道即便是美國,其新聞的獨立性也是經過數十年的市場變化而來。

即便是早已民主的美國,在輿論市場缺乏足夠的規模時,媒體自由帶來的實質民主性也是缺乏的,所以說新聞與媒體管制當然限制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特別的條件下也促成了相關的管制。因此,管制、自由與發展的非常複雜關係,簡單的廢除管制,並一定就能取得自由與發展,我們需要分析的約束條件

同樣正因為制度的規律存在客觀性,對領導人來說,制度的變遷也只是在小的節點擁有選擇權,而在長期發展導致制度的收益比才是變革的最重要因素。在現代社會,即便是發展最緩慢的國家,其長期經濟增長速度也是傳統農業社會的數十倍,也就是說之前數百年王朝制度約束條件的改變,在如今發展最緩慢的國家也被壓縮到數十了,之前可能十代王朝才會遇到的改革危機,如今可能最多3代變遇到了執政大坎。因此說如今的改革大趨勢不是領導人個體可以決定的,除了極個別例子(朝鮮、沙特),他不改革,也許他的位置可以持續數十年,但他的晚年(穆巴拉克),他的孩子(巴沙爾),也許就面臨家破人亡的懲罰,而這之間的數十年在漫長歷史中不過是白馬過隙。

由於各國的約束條件如此複雜,民主制度的實施也存在客觀性,因此民主與發展存的關係也異常複雜,顯然如此專業性的內容不是多數人能夠明白的,如此掃興的結果也令許多人不快。因此大部分關於關於「民主與發展」的討論並不糾結於二者關係的客觀實然性,而是樂於評價民主制度的好與壞,此時:

我們可以說民主好!因為即便在中國,由於村民自治而獲得有限普選權利的農村地區,民主也增加了農村的公共品供給,減少了不平等,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姚洋等相關研究)

我們也可以說民主壞!在低收入國家實施民主制度,可能會減少了社會總體投資比率,增加了居民的總體消費,減緩了經濟增速,這可能對國家的長期發展有害(習明明等相關研究)

只是每個人的值取向不同,利益角度不同,因此關注的效率公平、長期短期自然也會不同,正如此,大部分關於「民主與經濟發展」的討論,陷入價值排序窠臼的的討論,而無法達成共識,是自然而然的事。


民主的經濟含義是一種利益分配製度,經濟發展上去了,可以分配的東西多了,會催生民主制度的萌芽,但並不一定會發展出成熟的民主制度。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比如資源型的國家,還要看經濟發展的質量問題,像中國的這種依靠廉價勞動力 低環境成本 低醫療 教育成本而形成的經濟發展,雖然也產生了大量可供分配的經濟成果,但付出的代價也極其高昂,如果將這些代價都算上的話,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大打折扣,而民眾的經濟收入實際上增長緩慢。高房價 高物價 高稅收 高通脹和 嚴重的腐敗 ,這些因素的累加使得普通的中國人想通過正常的勞動收入而過上小康生活的可能大大降低,也極大地限制了中國民主的進程。結論是經濟發展會促進民主,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會更容易促成優質的民主,而低質量的經濟發展只能出現民主意識的萌芽,不能形成成熟的民主制度。


應該會,但並不一定。只要是符合支撐民主制度的精神,就算頭頂皇帝又如何?但我這麼說也不是讚揚那些君主立憲國家。沒錯,君主立憲制剝奪了皇帝的權力不假,但這些被閹割的皇帝依舊無法擺脫另一個宿命。被資本擺弄的布娃娃,被民族主義者膜拜的神像。


有人說,專制對經濟發展最為有利,比如,亞洲四小龍等都是在專制時期實現經濟騰飛的。也有人說,民主才能最後保證經濟持續增長,比如美,日等。

  但我認為,民主和專制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看能否把真正有才幹,有能力,懂經濟的人選上領導者的地位,而要把這樣的人選上去,就必須有個大體公平的環境,不能是老皇帝的孩子即使是個白痴,也能坐上主席台,發號施令。

  就是說再專制,也不能領導人任意而為到隨心所欲的地步,想怎樣就怎樣,甚至把白痴都能附上龍椅。非洲有些國家的獨裁者已經快到了這個地步。比如這個,烏干達前總統阿明吃人肉 殺害妻子並分屍。

  亞洲四小龍的領袖無論怎樣也沒到這個地步,而且無論怎麼批評,也不能不承認李光耀,蔣經國等人是有本事的人。

  極度的專制是不可能發展經濟的,必定要有所制衡。

  那麼,民主呢?菲律賓雖然號稱是民主國家,用的是憲政民主制度,甚至還是基督教國家。但是當年,總統馬克斯光天化日下指使槍手殺害反對派阿基諾,卻無人過問。這樣的「民主」有何意義?幾大家族控制全國經濟命脈幾百年,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人。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

  這樣的民主的國家經濟也不可能發展起來。他沒有真正的制衡力量。

  所以,一定要對當政者有所制衡,創造一個大體公平的環境。使得真正有能力的人走上領導崗位,而不是看是是否外表是用民主還是專政制度。

  那麼真正的制衡力量是什麼呢??粗淺的認為,或者是宗教,或者是傳統文化。。。


會,經濟增長,是民主的一個先決條件。民主制度,並不能保證經濟發展。像中國,台灣、新加坡,智利等,實際上都證實了這點。

在最近的研究中有跡象顯示,收入是決定民主持續時間的最大因素。研究發現,如果一國的人均收入是大約1000美元一年,其民主政體將持續約八年半。如果―國人均收入在每年2000至4000美元,可能會有33年的民主。只有人均收入達到每年6000美元以上民主才會長期持續。

這告訴我們 先需要建立一個:能問責政府的中產階級。但也許這還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為,在世界各地將民主強加於人,感到不安,因為最終我們要承擔的風險就是狹隘的民主,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民主,可能比設法終結的獨裁政府還要糟糕!狹隘民主的證據,是十分讓人沮喪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 認為,雖然今天世界上50%的國家是民主國家,就人民沒有言論或行動自由而言,這些國家中的70%都是狹隘的。

在不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土壤上強行實施民主,只會造成混亂。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搞搞清楚什麼是民主!如果多數國民連晚飯吃點什麼都不能選擇,就沒有民主!

否則這個世界不但埃及有民主,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也有民主了,「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文革也是民主了!

民主只能是經濟發達社會才能玩得起的,光是一人一票四年選一次領導人就是民主?那是對民主的庸俗化!


權力跟著財富走,所謂的民主化其實是權力根據財富再分配的過程。當年西方民主化,其實是富人及中產階層興起,政府被迫以民主形式分享權力。這可解釋發展中國家行民主 , 多數沒有好下場,國內沒有足夠的中產階級支撐民主政制。

歷史上有太多例子,沒耐心逐一指出。


說說我的陋見。

不會。比如阿聯酋、新加坡這類經濟發展很好的國家也沒有實現民主(既然賺錢這麼容易,誰還會去思考現在的政治體制對不對,為什麼要改革,怎麼去改革)。反倒是,經濟發展不好更可能誘發民主化,比如某些顏色革命。

我覺得政治體制主要由該國文化(所有人的價值觀)決定。文化不僅可以從生產實踐中悟得,也可以通過理論研究發現,也可以通過交流學習獲得,還可以通過耳濡目染得到。只要整體文化達到一定水平,即當正確的價值觀被多數人接受時,人們就會自覺開啟有意義的民主化進程。另外,文化既可以被政治運動催化,也可以被政治運動扭曲(這種情況不能長久,因為早晚會有撞南牆的時候)。從現今民主國家的民主化進程歷史來看,一般是在經歷自下而上的民主運動之後實現民主的,而且其過程是曲折的,權利是爭取來的,沒有免費午餐啊。

目前,在天朝,開啟民主化進程的難度是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整體文化落後。現今,確實有不少人已經看到了前路的迷茫,但是,他們還沒弄清正確的方向。通過和身邊人的聊天,我發現大部分的青年知識分子在夢裡看花,如果青年人甚至青年知識分子都不能給把力的話,搞這個還能指望誰呢,畢竟未來是我們的啊,看看人家灣灣和香香的青年。但也不得不承認,醒悟對一般人來說太難了,因為天朝充滿了謊言,謬論被說成是真理,落後文化被包裝成先進文化。


同意樓上。經濟水平其實影響一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在我們小時候教科書上看到的難得的真理。


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倉稟實而知禮儀。


民主政治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物.專制是封建主義的產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客觀規律。

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資本主義相同,是建立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是建立在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所以必然要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這是大勢所趨。不要著急,民主政治會來到的。


經濟是好民主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同是民主國家,民主的效度也是有差別的。制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強國家和弱國家的區別。印度就是弱國家的民主,中國是強國家的威權。多了解亨廷頓就會明白了。


經濟發展必然會促進民主發展,無論美國歐洲日韓以及當下我國都是如此,個別國家由於政府有效的高壓或通過宗教控制延緩了民主進程,不能用來否認全世界正在朝著民主方向前進,拿一些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例做為佐證是流氓邏輯。尤其是有錢和經濟繁榮也不能完全對等


真心覺得就是因為大家沒有錢過得不幸福才會想追求民主改變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有吃有喝有的玩,還追求什麼民主……


如果你把民主理解為政治權力就錯了,民主本質上是指民眾參與分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各種民主運動,其最根本的目標是爭取經濟權力。所謂話語權,選舉權,脫離了經濟力量都是胡說八道。

而經濟財富的增加,本質上是由於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的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升,這也就導致財富分配上更多向個人傾斜。換句話說,必然導致民主。


推薦閱讀:

階級是不可能消失的嗎?
政治上的左派、右派是怎樣區分的?
有哪些好聽的主旋律歌曲?
美國的民主是虛假的民主嗎?為什麼干涉他國的民主?
國防建設在中國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TAG:政治 | 經濟 | 民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