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中是否可能誕生經典文學?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創意者經濟 ?,更多「知識產權」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能啊!

為什麼不能?

中國人這麼多,寫網文的人這麼多,遲早會出現天才的嘛。

當然,這個「天才」會不會被這個資本瘋狂逐利大神瓜分天下的市場餓成煞筆,會不會被這個認為寫不出多數讀者愛看的作品都是撲街蠢貨的圈子罵成二筆,會不會被這個吹捧土豆這號人物叫天賦異稟祖師爺賞飯吃的行業價值觀批成唇筆

誰知道呢?

或許等到逼乎用戶真的全都985畢業,30W年薪,等到天朝真的有幾億中產,有足夠的人和足夠的錢讓寫書的去可勁作,還能吃飽飯

經典或許就來了吧。

或是等到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後,某個權威文人無聊考古,在舊資料里翻出幾篇壓根沒幾個人看過的撲街作,經行一番吹捧,那樣也能成經典吧。

抱著「今天的流行就是明日的經典」這種想法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有多少「昨日的流行」到了今天連你爹你媽都不記得了,何況你自己


想起一道高考歷史真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答案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闡述:必然性-原因因素條件云云,偶然性-╮(╯▽╰)╭巧了,這哥們原本是要找大天朝大亞洲的找錯路了.....

那麼網文是否可能誕生經典文學呢?

儘管,生命沒有一種絕對,但還是要說一句極大可能會的..

試著用歷史套路一下..

比如這個經濟條件, 經濟是文學藝術最重要的生態要素,一次經濟的跨越出不出經典不知道,出一批優秀是妥妥的,雖然有爭議,但大家也看到了之前十年湧現出的一批「著作」,當然像@JoJo王頎 說的這個賣方市場資本驅動產生的問題,的確是無奈的存在,這個論斷,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跟資本主義的醜惡造成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泯滅一樣

政治條件不多說.....

技術條件...就是新載體嘛,文學的本質又沒有變,概念...

其他條件...此處省略XXX

說道這個偶然性

得提提蛤蟆大大@流浪的蛤蟆 的說法就是英雄史觀嘛,說白了就是人才條件嘛,那麼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創造歷史呢?雖然唯心個人主是要批判的,但寫網文的人民群眾數十萬計,的確需要等待一個天才,等待所謂真正的王者降臨,有點中二,立刻腦補一個騷年,陰差陽錯寫網文出經典的故事2333

以上,我能說99.9%會嗎,剩下百分之0.00...1,如果還沒出現,就也叫他偶然性吧

END


文學的經典與否不應該也不會受載體的影響。在口耳相傳中流傳下來的《詩經》,寫於簡牘之上的《孫子兵法》,令得「洛陽紙貴」的《三都賦》,再到近現代刊載於紙張的無數大師作品……在這個快速革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經典正在網路的載體上誕生。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思想連接著文字,造就了現今文學的百花齊放。經典文學的判斷不會局限於某種題材,某本書,某句話,更不會受限於載體和時間。時至今日,我們在網路上、在電子書里都能閱讀到這些經典作品,載體的變化並不會影響經典作品的傳播。

你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輕鬆讀到任一時代的作品,甚至還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喜歡《魯迅雜文》里的哪句話。許多的經典語句,被無數的讀者留下批註與書籤。讀這些書的人當然不會是革命時期的文學家,但無一例外都熱愛著那個階段的作品。所謂經典,與作品的載體無關,與我們是否身處電子閱讀時代也無關,與這部作品是不是網路文學無關,與它在哪個空間出現都無關。

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作品對人的理解力。它是否能傳達出人性的複雜性,它對人的認識是否能跨越時間和塵埃,抵達另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讀者的內心。比如《琅琊榜》,書里的「麒麟才子、病弱之軀、智博奸佞」字字句句心心念念,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大家都認為這本書被翻拍成了影視作品,才得以大放異彩,其實就書的本身而言無疑也是一部經典之作。對比今天的社會職場文化,靖王不夠圓滑,還害得梅長蘇拖著病重的身體去規勸,不溜須拍馬就算了,連明哲保身也不會,現代職場里欣賞靖王的人可能不多。但,正是靖王的不願為了權勢折腰,才最終為七萬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書之所以好看,無非是因為我們艷羨但卻難以做到。

我們從中書中看到的世界越不一樣,我們對人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這也是歷經幾百年,我們依然熱衷閱讀的原因所在。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於它能使我們跨越時間,找到每一代人的淚點。網路文學中是否會誕生經典文學?我會肯定的回答「會」,就讓漫長的時間去考證吧。


來自大學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像素渣,字勉強能看清。這段話很中肯,既沒有高估,也沒有低估。

目前來說國內的網路文學發展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初級階段,但是它正在與傳統文學、精英文學融合。

等這個融合水平發展到更高的時候,就是產出佳作的時候。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出現在騎士小說的末期,而《紅樓夢》也是我國封建時代古典小說的末期出現的。

現實就是目前的網路文學還很naive,爽文橫行,還處於消費決定生產的階段。這可以理解,畢竟我國掃盲才過去多少年呢?


可以,但是很難。

正如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一樣,有些題材本來是「經典文學」不願去碰的。

在這些題材中,總會產生那麼一部或幾部了不起的作品,成為這類題材躋身經典文學的先行者。

而在網路文學中,可以說大多數題材都是「經典文學」不願碰的,比如仙俠、玄幻這兩個類型,經典文學很少去碰,但是在網文發展了這麼久,很多作品都已經寫出了獨特的風格與故事的深度。更不用說《鬼吹燈》這樣的作品,我覺得其實已經算是經典文學了,所以網路文學中誕生經典的潛力是非常高的。

但是,現在網路文學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網文已經不再是發展初期那種什麼都敢寫,怎樣都能寫的黃金時代了。

現在大多數作者都完全被運營集團所掌控。而財團為了穩定、快速地逐利,就不會等作者慢慢去雕琢精品,而是要求作者多更、快更,甚至按照套路去更,熱門題材按著套路一本一本地上了推薦爆著更,冷門題材再創新,能不能簽約得推薦都得打個問號,這極大地降低了了網文創造精品的可能性。

在每天更新六千字,九千字甚至更多的情況下,質量是很難得到保證的,而網文作者又大多都是半路出家,閱讀量和文學積累並沒有達到足夠的量級,能在同樣的題材下想出不同套路都難,如果說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產生「經典」,那真的少說得是一個力壓金庸的天才級人物。

所以最後歸結為一個答案,那就是,網路文學當然能產生經典文學,但是很難。

要麼就是等待,等一個寫作速度是專業小說家的五倍,還能不降水準的天才出現。

要麼就是有這麼一個不在乎賺不賺錢的網文大神,跳出網文目前的寫作方法,去真正地構造一部精品,我看這個靠譜。現在很多大神放慢自己的更新速度,我想除了賺錢之後偷懶的,也有很多人是想要慢工出細活,提升自己作品的高度。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其他領域的作家拉進來,在網上發表的作品通通算網文,那網文的經典可以說就很多了,但這就像高考的時候有些學校從重點學校撬尖子生一樣,雖然成績在那兒,但具體成績是誰的大家心知肚明。


我認為網文中可以誕生經典文學,但目前或者短期內還不會出現。

在討論之前首先要釐清經典文學的概念。經典文學的概念在學術界也有多有討論,莫衷一是。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經典文學作品要具備讀者的廣泛性、文字的通俗性、內容的啟發性、意義的時代性等特徵,這其中還包括文學作品的創作和作品經典化兩個過程。這也就是說,要想成為經典文學,要「練內功,借外力」,所謂外力是網路文學作品之外的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們主要「練內功」方面探討一下網路文學成為經典的可能性。

作品質量來看,要想成為經典文學,必要條件是文學精品。而目前網路文學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量的網文內容淺薄、套路模板化嚴重,更不要提藝術水準的高低了,鮮有文學精品出現。但是,對於網路文學而言,在迎合大眾口味、獲得商業利益的同時,也是有可能有文學精品的出現。
從創意者經濟的視角下去看,網路文學產生過程中,作者與讀者之間是有非常高的互動程度的,尤其是作者與其周邊集聚的社群之間的有效互動是頻繁的。因此,若要文學精品出現,不僅需要作者本身對作品的內容和質量高度把控,同時也要求讀者具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兩者的良性互動才能幫助網路文學精品的產生。

受眾範圍來看,網路文學植根於網路,在傳播上具有天然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到,文學作品的傳播正從從傳統單極(信息來源單極)、單一(傳播主體單一)、單向(傳播方向單向)的傳播方式向多元化、社群化、互動化的傳播轉變。有別於傳統的文學作品的傳播方式,網路文學作品在誕生伊始就集聚了大量的讀者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成為經典的「基本素質」。但必須看到,該類讀者群體具有明顯的社群化的特點,而在不同社群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文化隔閡和文化異化。我們從創意者經濟的角度對社群產生的這種現象也做了一定的闡述,此處暫且不談。需要說的是,網路文學在經典化的過程中,正是需要打破社群的這種局限性:對於作者而言,其作品受眾不能囿於社群的限制;對於讀者而言,要提高對於其他群體的包容和接受程度。筆者(男,直男)曾出於好奇嘗試讀了讀耽美小說,結果引起周邊男女朋友們側目,這個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但是要說明的是,要想成為文學經典,作者和讀者都要儘可能的拓展網路文學作品的受眾範圍。

產業生態來看,所謂「互聯網+」時代的天才之火需要來點特別的利益之油,版權保護制度是完善網路文學產業生態的應有之義。目前對於絕大多數的網路文學作者來說,其盈利主要仍是依託閱讀收費的模式,作者需不斷迎合讀者的口味以保持對自身作品的持續關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的思考和寫作。傳統的版權流轉機制費時長,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的傳播和創新需求,而更有效的版權保護可以延長優秀文學作品的生命周期,保障作者的長遠收益,從而促進優秀作品的產生。對於互聯網+文創下版權保護制度創新舉措,在我們創意者經濟的研究中也有詳細闡述,也希望大家後期能夠多多關注我們的研究成果。


網路文學中是否可能誕生經典文學?

有可能

未來還未發生,一切皆有可能

作為一個從業者,我對此充滿信心。

為什麼?

因為行業關係,接觸過一些大神、小神,仔細接觸你會發現,他們的文學造詣真的不俗,能夠成神的作者,絕大部分本身的素養是有保證的,不敢說比一般作家好,但是絕不比一般作家差。

網路文學中的一些經典作品,可讀性也是非常高的,很多讀者,在書荒的時候,都是2刷,3刷,我個人看一本歷史類的穿越小說,現在數數應該已經不下10遍,如果我穿越回去要掙錢的話,除了去貸款買房,應該就是把他這本作品默寫出來……(汗……不是倡導抄襲哈,這是穿越的標準套路)

現在的網文已經不僅僅是在國內傳播了,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風靡了東亞文化圈,台灣、越南、韓國、東南亞,等等,最近也有向歐美文化圈蔓延的趨勢,武俠world這個網站,不管是不是炒作,有的作品真的開始有了狂熱的白人粉絲。

雖然影響力看上去不大,但是一部作品能否成經典,他的傳播量也是很重要的,有句話叫「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如果把這個當做一個小小的前提的話,網文的傳播量算是達到產生經典的最低標準。

作者素質、作品本身、傳播量,這些保證的基礎上,再加上時間的發酵,一本經典的誕生,應該是有希望的。

暗自祈禱,希望我喜歡的那幾本作品可以成為經典呀!


有可能。就目前來說,概率不大。

為何?

1、縱觀前述諸多答案,幾乎都在說同一個問題:某作品因為受眾多、流行,所以將會成為經典。

2、持此論點的人起碼並不太懂「經典文學」的形成並不只是依賴市場和受眾。

雖然持此觀點的人一再強調「網路文學也有文筆很好、思想性很好的作品」——表面上比「讀者主導說」前進了一步,但依然不知道文學生產的「場域」問題,或者說「話語」問題。

3、「場域」是布迪厄的一個著名概念,這裡不闡釋這個概念,而是以通俗的說法借用這個概念來說明一下「經典文學」的形成,以及網路文學到底缺了哪些要素:

A、我們目前看到的大多「經典文學」的產生並不是基於「受眾」,而是基於「批評者」,也就是專業學者的認同而產生的【不管你承認與否,事實都是如此】。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受眾十分廣泛,從受眾的層面來說誰也不能否認其」經典性」。但自該作品誕生到現在,無論是文學史(主流文學史如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還是文學理論界都和少談及它,也就是說,雖然大部分讀者認同《平凡的世界》,但它很少在批評界贏得正視。於是,很多關於「經典性」的作品評選里,你看不到路遙。

B、而現在的網路文學沒有一本可以達到《平凡的世界》的高度(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文筆還是受眾)【這一點我沒有量化,但大家可關注每年各大高校的借閱排行榜,《平凡的世界》都高居前列,而出版了的網路文學作品,似乎很少超越這本書】

C、其實僅憑受眾而言,民國時期的鴛蝴派也很受歡迎,然而後來成為經典的,鳳毛麟角。

D、從作者來看,目前網路文學能出一個比肩張恨水的,很難;好歹武俠小說有金庸古龍。

E、也就是說,在通往經典的路上,目前網路文學缺少:主流文學界的承認;就算在通俗文學一欄里,網路文學也沒有打出自己的天地。

4、一句話,網路文學及其受眾太浮躁:路還沒走出來,就想一步登天。關鍵是,不僅路沒走出來,還以為自己坐上了高鐵。

5、最後,不少人喜歡拿《金瓶梅》之類來類比網路文學,這個對比是十分荒謬的:你現在以為的通俗文學,在以前根本不通俗,《金瓶梅》、《紅樓夢》等都是文人文學,供案頭欣賞的;古時的讀書人並不只是讀四書五經。

你要真類比古代的通俗文學,那去比民間歌謠,好歹還可以追溯一下《詩經》。千萬別去比《三國演義》、《紅樓夢》之類——這些是純粹的文人結晶【當然你硬要摳著說就算是文人結晶也是從民間來的,那就沒意思了,因為這個邏輯推到最後你會發現:所有的文學都是從古猿人的吼叫發展而來的】


「經典」必定是幾十年後再回顧這段歷史時,還能被人津津樂道的東西。網路文學也是文學,既然四大名著能夠成為今天的經典文學,那麼網路文學種必然會誕生未來的經典文學。

至於說哪些網路文學可能成為未來的經典文學,就不是我們這些受到時代狹隘性影響的「當代人」應該去操心的問題了。如果非要去操這份閑心,可以回顧一下十年前的網路文學作品,哪些能夠被譽為「經典網路文學」,哪些現在一拿起來就讀不下去。

當然,要成為「經典」,也有一些基本條件需要滿足,至少那些錯字連篇行文散亂東拼西湊的東西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經典的,那些嚴重注水以保證月更八千一萬的東西也不太可能,至於那些目前處於風口浪尖在「抄襲」和「借鑒」之間搖擺不定的東西,我相信歷史也會給出公正的評價。


有一些現象級別的書可能會成為一代人的經典,但是在下感覺不會有幾本變成傳世經典。有的也不會是如今大紅大紫的書本。我不是說流行一時的書不會成為經典,但是就目前最受追捧的一類來看,批量生產,毫無獨到的,無法超越的特質,讀了也就忘了。至於說富有開創性的一類作品,受歡迎是不大可能了,但是只要能留下來,研究價值還是有的,但是也不太可能是依憑內容成為經典了。不管怎樣,最後即使這成千上萬本網路作品不能成為經典,也會變成一個時代的記號。


不可能。

因為文學創作的生產力,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就算是明清小說最繁華的年代,小說的數量也不過萬部。這也就是所謂的生產能力低下導致供不應求,形成了賣方市場

何謂賣方市場?賣的人少,買的人多。賣方處於主動地位,自然不會考慮市場需求的問題。蛋糕大的無邊無際,每個人要做的就是盡量張大了嘴吃蛋糕就是了。

於是所有的賣方,把市場玩出花來了:有的賣方特別媚俗,別人喜歡什麼刺激的就寫什麼。比如《封神演義》,各種陣法各種神仙打架,這邊噼里啪啦四柄劍排開一路誅仙劍陣,那邊嘩啦啦一個番天印下來,簡直炫技炫的吊炸天。有的賣方就比較有節操,走奢侈品精英路線,比如集大成的《紅樓夢》——我這本小說,逼格不高、沒文化的讀者,想讀也沒法讀咧!

但是到了現在的網路文學,就神特么尷尬了。

供過於求,成了買方市場了。起點小說網,玄幻分類下55W本小說、仙俠分類下20W本小說、都市分類下30W本小說、女生頻道小說直奔60W本。

羅貫中施耐庵一眾人等哭暈在廁所。吃蛋糕的人太多,一下子蛋糕不夠分,這下得不惜一切手段去搶蛋糕了。

而且文學作品這個商品尷尬的地方就在於:他是給人讀的,不是給人實際用的。換言之,一個姑娘買一件衣服,她就可以穿著這件衣服,干她自己想乾的其他事情。倘若這個姑娘讀了一個小時書,她就不可能拿一個小時、去做其他事情了。你是沒辦法把蛋糕做大的。

(有人質疑蛋糕做大了就能扭轉市場平衡,答主再在這裡特意重申一遍:蛋糕做不大!你可以給姑娘錢,讓她七天里一天換一套衣服,增加七倍的購買力。但你要怎麼讓一個姑娘一天讀完一本她七天才能讀完的書?讀兩頁就扔了?

——讀書是要佔用時間的!你擴大一個消費者對於書的消費能力,就會進一步削弱他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這和其他商品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你可以呼籲全民都去買東西,但你絕對不可能呼籲全民都去讀小說!讀了小說就看不了電影,看得了電影就打不了遊戲,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

按這個思路來看,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商家可要最大限度慣著顧客老爺了。讀者姥爺喜歡怎麼搞,你就必須要這麼搞;你不搞,就是死路一條,蛋糕瞬間被別人搶走。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了?宋江梁山泊團撲了?天仙下凡的林妹妹就這麼跪了?費盡心力寫個百二十回就完結了?說好的後續情節唐三藏飛升異界、破碎虛空呢?

——重寫!寫的什麼玩意兒!

讀者便是這樣,也不會思考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倘若小說讀起來就是一味的迎合市場,那麼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但沒辦法,他就是不思考。網路統計更加劇了這種現狀,倘若有三個人喜歡,兩個人中立,五個人不喜歡,那最好的策略便是:把整本書反過來寫,爭取到大多數的人給你頂上去,那就夠了。

這樣就很顯然的看出來了:當一個作家寫的東西的走向,已經完全不歸他控制的時候,他還可能寫出一部經典文學出來嗎?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數量足夠大的話,一定會出現幾個質量特別高的精品啊!

這完全就是想多了。假設這作者真的天賦異稟,剛才哭暈在廁所的羅貫中施耐庵靈魂附體,真真寫出來一本特別特別好的經典文學——

——完本之時,瞬間就被呼啦啦一片新人作家碾過去了。

明清的所有小說,加在一起還不到起點一個網站一年的新增量,你讓正常寫文章的作者怎麼玩?在這種遊戲規則下,只有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取悅買方,才是最優策略。文字本身是次要的,只要能保證更新,保證和讀者的互動,就比什麼都重要了。

啊我並沒有點名那個什麼少,還有那個什麼土豆。恐怖如斯、鬥來鬥去的也是夠了。

而且隨著這種市場的畸形發展,還會不斷的劣幣驅逐良幣,最終變成寡頭市場的模型:只有幾個賣家有著相當的話語權,其他賣家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那個靈魂附體的作家,自己嘔心瀝血寫了大半天,只有寥寥數個贊。再回首一看,某起點大神剛宣布開了個新坑,屁字都沒寫一個,結果呼呼啦啦來了幾十萬的關注。

我想這個天賦異稟的作家,能堅持寫完前三章就不錯了;最終的結果,估計也會陪著羅貫中施耐庵一起哭暈在廁所。

補充幾句題外話,有一部當年答主念書的時候就很流行的小說,就是現在很火的《三體》。看那個時間間隔,也有十年以上了。

但有一個很有趣的點不可忽略,那就是:《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而在中國的科幻小說這個領域,顯然是供不應求,仍然是賣方市場的。綜上,賣方市場是經典文學產生的必要(非充分)條件,而目前的網路文學,顯然不具備這個資格。而且依照目前的發展態勢、網路文學會進一步向著壟斷市場發展、進而演化成寡頭市場,極大的阻礙經典文學的出現。

當然,為了避免被人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此把解決方案一併給出:

其一、削減賣家數量(也就是所謂的供給側改革),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網路小說寫手。

其二、擴大買家的購買力,即抵制低劣文章、提倡素質閱讀。

其三、調整消費者話語權重,重新構建網路小說一套新的點擊、盈利投票演算法。

將市場重新調回均衡的模型,這樣就可以了。

P.S.寫完此文,沒多久就掉到下面來了。仔細想想,真的挺有趣的。


我覺得當年報紙連載剛發展起來時一定有很多人質疑「這種一天一更的創作形式能否誕生經典?」


就憑現在的人的文學功底,在高手面前不過是渣渣.更不要說在古代的高手面前.

人啊,一步登天是妄想啊.


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揮而就,是不是經典?當然是,太守女婿冥思苦想幾個月的比起來就是不行。

白居易問道大娘,寫出來的是不是經典?還是!

網文能否出經典,在乎網文能不能出一個絕世天才,而不是讓庸庸碌碌的人去幾十年修批,去冥思苦想,總有人覺得普通人努力就什麼都能做到,但其實不是。

經典 要等待天才。

武俠小說沒有金庸古龍 也並不會比網文強多少,騎士小說風靡歐洲,也不過成就裡塞萬提斯,駢體文華麗無雙,還不是給唐詩壓的沒脾氣?八股牛逼能取士,可有經典?


我覺得可以。

1、一部經典作品之所以會成為經典,很大程度上和它反映的精神內核有關,所謂精神內核我認為包括思想三觀以及時代精神。如果一部作品可以反映出良好的精神世界,濃縮出時代性的內容,是應當被算作經典的。很多時候有人喜歡說這個時代已經缺少了大師缺少了經典,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因為大師也好經典也好,其影響力都是要交給時間去評定的。

2、所謂的網路文學,我覺得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因為這些文學作品的載體是網路,又因為它們具有普遍的特徵,才被歸類為一種文學。但是並不一定是所有的主要發表、流傳於網路上的這類作品都流於膚淺娛樂化。可能很多人都容易覺得網路文學有多少多少的不足之處,雖然這是現今網路文學的主要問題,但也不能否認網路文學中沒有經典作品。另外網路文學市場的繁榮給各種作品提供了更寬廣的天地,既是給了好作品傳播機會,一定程度上也會有競爭衝擊,有些優秀作品可能我們暫時沒有看到。

總之就是,網路文學中肯定可以產生經典作品。


當然可以。

優秀的作品可以因為傳播媒介的不發達而不被發現,但不會因為其發達而不被發現。

柳永的詞,白居易的詩,手抄的紅樓夢,如今的鬼吹燈,說起來都是網路文學,市井文學。

但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

不止是網路文學,不止是小說。單單說是一些好的歌詞,林夕的,羅大佑的,李宗盛的,鮑勃迪倫的,都是經典的文學作品。

另外,經典的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常常被有的人奉成神,有的罵成屎。所以文學首先是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刻板了便無生氣,有了生氣,便要模糊些標準。


有可能,但目前為止還沒有。

三體誅仙,略輸文采,孫曉貓膩,稍遜風騷,一代天驕,飄渺之旅,只識彎弓射大雕。

所謂的經典文學,三國演義,水滸傳,甚至紅樓夢,在那個年代也就相當於是網路小說,地攤文學,三教九流,是不入流的,不上檯面的。


謝邀,答案是肯定的。

在詳細地敘述我的觀點前,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來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國的文學史: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叫《詩經》以前它叫《詩》。《詩》中有些我們如今讀起來十分文雅的詩歌,有些只是周朝某些農民在幹活時唱的歌,而有些只是描述了約會時的一種感受。放在現代,類似的感覺大概就是《縴夫的愛》給我們的感覺?

通過文白對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讀起來美不勝收的經典詩歌它其實是種什麼感覺吧: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程俊英先生白話翻譯版:

《靜女》

善良姑娘真美麗,等我城門角樓里。

故意藏著不露面,來回著急抓頭皮。

善良姑娘真漂亮,送我紅管情意長。

細看紅管光閃閃,我愛紅管為姑娘。

郊外送茅表愛她,嫩茅確實美得怪。

不是嫩芽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來。

大家看完白話版什麼感受?其實程俊英先生的翻譯已經很美麗了呢。但是讀了以後,我堅決反對把《詩》中的詩歌翻成白話的了。有種把夢中男神變成隔壁小王的感覺……

到了漢代,《詩》正式更名為《詩經》,這個「經」是「經典」的意思。就這樣,許多在早先看起來並不是很高雅的民間歌謠,成為了經典。

大家也許不知道,詞和曲在一開始發展起來的時候,是不被正統文人所認可的。那時候,大家覺得,寫詩才是正道,寫詞和曲是有失文人身份的。但是有一部分文人沒有被這樣的思想所局限,他們投身於創作詞曲的偉大事業中,不斷擴大詞曲的格局,推動詞曲的發展,使其被主流接受,最終宋詞和元曲的藝術成就遠高於宋詩和元詩。

明代章回小說《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詞話》均為白話文著作,分別「開創了歷史演義、英俠傳奇、神魔小說、人情小說四大小說流派」(引自陳文新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開始,白話小說的發展是由說書藝人、書坊主、下層文人推動的。文言為雅,白話為俗,創作白話小說,高高在上的正統文人是不屑的。但是,殊不知,我們以為高雅的文言,在一開始也不過是和口語同步的書面語罷了。

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文學經典《紅樓夢》、《金瓶梅》,在一開始是被定位為淫邪低俗的禁書的。當初,看《紅樓夢》和《金瓶梅》可比看網路文學掉價的多。

如今,越來越多的現代文學研究學者從「重寫文學史」的角度,對作為通俗小說代表作的金庸小說重新進行了價值評估。如,錢理群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將民國的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編入了文學史。而這些小說在當時曾遭到許多正統文人的批評,認為其大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感。

我想,我說了那麼多,大家也該懂了。我們的網路文學現在還處於發展初期,就像詩歌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就像詞曲還不完善的時候,就像白話小說還不被認可的時候。且不論現在的網路文學是什麼水平,將來,它一定會誕生經典。

我從初中開始看網路文學,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看過多少了。就我看過的小來說,雖然沒有所謂的「文學經典」出現,但是也有那麼幾本小說,已經離傳統文學的平均水平很近了。

我身邊也有朋友至今對網路文學懷有偏見,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網路文學的門檻實在太低,從事網路文學創作的寫手們水平良莠不齊而且大多水平較低,外加讀者的水平……恩等等因素,造就了網路文學今天的局面。

但是總的來說,網路文學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隨著偏見的消除,傳統文學作家會加入到網路文學的創作中來,網路文學也終將會誕生「作家」而不是寫手。到時候,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區別,我想也許會純粹到只是平台的區別而已。


有可能,而且有可能已經誕生了。

題干里的「經典文學」是個不明確的定義。如果你要從類型上問網路文學能不能誕生經典純文學作品,可能現在還沒有;經典嚴肅文學作品,按照97-02年時候的「網路文學」定義(那時候網路文學的三駕馬車是李尋歡、寧財神和邢育森,「網路文學第一人」還是今何在),和網路文學濫觴期時表達方式的推陳出新、主題的嚴肅性以及作者的創作自覺,還是頗能有幾個候選的。至於問經典文學作品,候選範圍反而比上面兩個定義要多出不少來,哪怕當下的網路文學作品,甚至都有不少能入選,因為「經典文學」不算嚴格的類型定義。

經典作品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時代流行性,然後還要能流傳後世,所以對於復讀性也是有要求的,但這方面的要求其實很低,能活下去很可能不是靠質量好,而是碰巧。譬如我們看到的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作品」《呼家將演義》,無論從創作立意還是手法上,未必就高過當下一些網路文學作品中的精品。


明清五百餘年間堪稱經典的小說(長篇)兩隻手差不多就能數過來了。

現在所稱的「網文」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年而已,甚至使用現代漢語寫作小說也只有百年,現在談經典還為時過早。


推薦閱讀:

有哪些詩詞你讀完後一看作者感覺很是驚訝或者意料不到?
如何評價郝景芳的長篇小說《流浪蒼穹》?
現代有哪些國內的著名詩人,你喜歡他們的哪些作品?
那句話讓你覺得中文很美?
你眼中的台灣作家九把刀及其作品是怎樣的?

TAG:小說 | 網路文學 | 知識產權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