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上游供應鏈深度整合, 國內有哪些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所謂上游供應鏈, 我指的是批發銷售(供銷存)之前的各個環節,從開發打 樣到面輔料的採購供應到生產加工等。
本人相信如下邏輯:1. 服裝業的未來,特別是中國服裝業的未來, 大訂單只能轉往其他國家,國內只能走小數量精品化及各種定製,設計師品牌會大量湧現。2. 小數量精品化,高級定製,設計師創業的成功瓶頸取決於強大而靈活的供應鏈。因此,可以簡單的下結論,柔性供應鏈就是中國服裝業的未來。3. 柔性供應鏈的關鍵,取決於全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武裝到牙齒的信息化水平。我在網上找過ZARA的相關資料,但是介紹的都很淺,只是籠統地介紹了他們的地下物流系統,具體從設計師到開發到物料採購到生產等環節的信息系統是如何運作的鮮有描述。
國內的紅領西服旗下的酷特在信息化生產和供應鏈方面做得不錯。讀過不少文章介紹,但具體到深層還不是很了解。另外他們是西服定製,和ZARA這樣i的快時尚企業對供應鏈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國內的韓都衣舍的模式接近ZARA,CEO趙迎光說2015年他們開發了3萬個款,比Zara還要多。開發這麼多款,如果沒有強大的系統和靈活的供應鏈,這是很難辦到的。有哪位知友能介紹一下他們的供應鏈系統目前強大到什麼程度嗎?另外我個人了解到的服裝供應鏈方面的一些APP如,搜芽,鏈尚網,這些都只是找面料的APP,更像是一些集市,而非供應鏈的深入整合。我理想中的柔性供應鏈,應該是品牌/貿易企業與面輔料工廠與加工工廠,在業務系統上的深入融合。我相信ZARA的供應鏈一定是在系統上深入融合的,儘管我沒有相關的資料。本人外貿服裝業從業4年,曾經根據自己的業務獨立開發出適合外貿公司業務的ERP系統。目前正在努力結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服裝業供應鏈的深入整合做點事。獨木不能林,希望廣結同行好友。
很多人都不清楚國內市場有多麼巨大,以前很多服裝工廠為那些外貿訂單搶的頭破血流,如今有很多也在轉型做國內市場。我從事紡織行業十多年,以前對國內市場也認知不深,直到最近幾年,一些面料大佬的生產銷售模式完全顛覆了我的感受。 面料行業裡面,國內市場俗稱做市場的,品牌或者外貿這塊俗稱做訂單的。從前一直覺得做了某幾個國外知名品牌而興奮不已,那種成就感如今已經被國內的現貨銷售模式完全給消磨掉。 一些面料商每個月的染費就得兩三千萬,相當於每個月要染出來一兩千萬米的面料,這這面料一般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種,卻有上百,數百個顏色。他們做現貨,專門供給二批,二批就是在廣州,柯橋,杭州,武漢,山東,佛山,常熟等等各大服裝面料的集合地進行批發銷售。服裝生產商,電商去這類批發市場尋找面料,看到喜歡的顏色,馬上買幾米回去打樣衣,第二天就可以拍照上傳新的款式,不同的款式有不同的點擊率,如果點擊流量好,馬上就上線生產。說的不好聽一點,那些ZARA之類所謂的快速反應完全都沒有可比性。以杭州九堡為例,周邊遍布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很多都是十幾個人的小流水線,配合四季青那裡的面料市場,他們就是電商的強大後盾。如果按照訂單生產模式,面輔料交期,成衣交期,估計今年生產出來的只能明年賣了。尤其是雙十一,完全都是在拿現金搶現貨面料。 這種面料現貨銷售模式一樣催生了面料的爆款,紡織廠家每年開發一些新品種,這些面料大佬通過自己的廣泛的銷售渠道----二批,直接從源頭上就可以把握住今年要流行什麼面料。一般好的品種流行兩三個月,然後再推別的,這段時間是利潤最好的時候,後面會有一大波跟風的廠家吃點殘粥。這幾年下來,經常可以拿到國外客人寄過來尋找的樣品,市場上一找,都是一兩年前做的,老外還覺得是新東西。有幾個紡織群,人家都是這麼調坯布的:某某老闆,明天把你倉庫的所有什麼什麼品種裝到我那裡......他們不管數量,不管質量,只關心一下價格,反正都要。 在染廠里,他們不管顏色,只要染出來就可以,也許計劃五十個顏色,做到後來可能變成兩百個顏色也是正常的,因為顏色慢慢偏了,就重新分個色號。染廠看到這種客戶最開心了,開足馬力給他們生產。不像那些做外貿訂單的或者做品牌客戶的,先染個頭缸,給客戶去批,做好成衣寄給老外確認,一個來回一個星期算少了。要放在國內市場,衣服都已經上市在賣了。
國內的現貨市場供應鏈已經完全成型,只是很多辦公室里的人足不出戶不知曉而已,他們才是做生意的人,我們不過是談生意。
我就是專門做這塊的,百麗也算是跟我們有一些合作,不過主要還是他們自己做的。服裝,鞋類公司的項目,我都有做過。
其實原理很簡單,就幾點:
1.原料提前採購,快速生產不可能等這些長周期的東西2.把生產批量減少到最小,不追求生產成本最低3.加強信息化分析能力,加強成品流動效率4.成品不過早生產但是,做到以上幾點,非常難,而且,不同業態下,有一些點,也非常難做直奔主題,回答題主問題。
ZARA的模式:
1、ZARA有自己的工廠,裁剪與倉儲自動化程度很高;縫製則外包給周圍數百家小工廠(家庭作坊,但不是我們想的那樣落後的,只是家族管理)。這給予了它們加工數量上的巨大彈性。
2、ZARA在生產方面沒有補貨制,訂單一次性生產完畢。 只有店鋪向總倉補貨。
韓都衣舍的模式:
1、韓都衣舍是沒有自己工廠的。他們大概有數十家供應商工廠。主要分布在南方。
2、韓都衣舍確實可以每年上款3萬多款。主要依靠與他們的產品小組模式。由設計師、推廣、生產3人組成。大概300多個小組。所以上款翻新很快。
3、生產方面,他們承包工廠的生產流水線。他們每筆訂單量都不大,但是翻單很多。在面料備貨的情況下,可以在3-5天內完成翻單。
4、個人認為韓都衣舍能夠成功的根本,不是商業模式,而是其CEO趙迎光很懂人性的緣故(雖然聽上去很抽象)。所謂的人性,就是願意利益共享。
首先,因為總部在濟南,其實設計人才並不好找。但是他們大膽地放手讓應屆畢業生去試錯。 所以雖然趙本人不是90後,卻很懂90後的消費心理。
其次,責權利非常明確。 沒有幾家公司可以給90後如此好及授權的平台。管理團隊非常年輕。
最後,對待供應商也是這樣。他們願意與供應商分享利潤,而不是壓榨供應商。所以供應商也願意為他們做單。
冷芸,博士,其研究領域主要為中西時裝體系對比。 服裝商業顧問及時尚評論人。其撰稿媒體包括《周末畫報》,搜狐時尚,及《BoF時裝商業評論》。其培訓合作企業則包括唯品會,康泰納仕時尚培訓中心等。2013-14年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訪問學者;美國政府富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Scholarship)獲得者;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時裝營銷管理碩士。冷芸在知乎上設有知乎LIVE,歡迎收聽。
謝邀。
先說說ZARA。ZARA作為快時尚的鼻祖,最強的其實並不是設計和銷售,而是強大的供應鏈。ZARA的前身是一個歐洲的服裝代工廠,後來轉型做自己的品牌。雖然時至今日它每年有龐大的銷售量 ,但是我們發現它在全球的代工廠其實並不多,比如在中國就很少有服裝加工廠跟它合作,這跟它的體量嚴重不符,原因是它60%以上的訂單是在西班牙本土生產。把一件衣服分解出上百種流行元素(比如顏色,款式,面料,輔料,細節等),然後通過前期的銷售數據建立一個大資料庫,從這個資料庫中抓取分析短期內最流行的元素,然後快速反應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設計出新的款式。ZARA其實並沒有什麼嚴格意義上的大牌設計師,基本上就是用些歐洲服裝學校的實習生,如果其它品牌服裝的設計周期是一個月的話,ZARA最多是一個禮拜。新款設計出來以後,會從各地(比如中國)採購大量面料發往西班牙本地的幾百家小型工廠,快速生產出來以後發往世界各地,所以它在西班牙有很強大的物流鏈。
紅領的供應鏈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它的信息化生產流程非常成熟。紅領的定製就是從幾個尺寸要素與它資料庫里的版型去匹配 ,找到最接近的一個版型出來自動裁剪,上線生產。不過它的私人定製的概念雖然不錯,但還是有一些漏洞的。漏洞就在於這個信息的來源是否精準——一個培訓兩個月就上崗的小姑娘和一個幾十年的老師傅,給人量尺寸的數據能保證一致?兩個同樣胸圍腰圍身長的人,體型就一定是一樣的?西服畢竟不是休閑服。
適合外貿服裝行業的ERP系統,我們公司也自己開發了。當然絕對不僅僅是清理資金鏈這麼簡單,這裡就不多說了。
題主對柔性供應鏈的理解非常到位。我也在致力於服裝行業垂直產業鏈的深度整合,所以感受很深,不知道題主是哪裡人,希望有機會可以多交流一下。謝邀,佔個坑晚點回答-----------------------------------------關於柔性供應鏈,我在兩年前就有接觸過,當時阿里巴巴某個項目組有嘗試做過這個事情(只是聽說,如有知情者能深入介紹一下就好了),可是一直沒有什麼起色,有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成績。我個人是從事時裝公司的面輔料採購,就我的了解來說,時裝類服裝公司的供應鏈目前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柔性,因為是非標的。部分風格較固定的品牌,由於面料SKU數較少,倒是可以嘗試一下,不過要做到真正的柔性還是很難。------------三更----------------
首先說結論:快時尚類品牌實現柔性供應鏈是不可能的
柔性供應鏈的特徵:小批量、多批次、快速先說快速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一款面料從紗線到成品的過程(以下內容來自最全的成品面料生產流程,作者未知,侵刪,謝謝)覺得頭暈的同學可以直接跳到引用內容裡面:
白坯布生產
經緯紗準備
經紗準備:
絡筒(紗廠買來的小管紗/股線翻絡成大卷裝的筒子紗/股線),織布廠可直接買入大卷裝的筒子紗/股線)
整經(將數百個筒子紗裝在整經機紗價上,通過分紗,導紗裝置將紗線卷繞到經軸上,通常在萬米以上)
漿紗(將經軸放到漿紗機後面,通常將5-8個經軸合併、上乾燥後捲成一個紗軸,形成漿紗軸)
穿經(將漿紗軸裝入穿經機,按織物組織和工藝要求,將經紗穿過停經片、綜絲、鋼筘)
緯紗準備:
絡筒(有梭織機直接用小管子紗,無梭機需絡成大筒紗)
定捻(完成定形和定捻工作)
織造
上機(將完成穿經的織軸放到織機的軸架上,緯紗準備好後就可開始織造,將織好的布卷繞在卷布軸上,達到一定長度即將卷布軸落下,並將織好的布送入檢驗整理階段)
整理階段
驗布(織好的布逐匹檢驗,並將檢驗的疵點在布邊上做標誌(結辮),做好驗布記錄。
刷布(將驗好的布用刷布機刷布,去除棉結雜質,如布面比較好就不用了)
折布(驗好刷好的布,聯折好成折裝布)
修補(對布面上可以修復的疵點進性修復)
包裝(根據客戶的要求將布包裝交復)
染色/印花
坯布準備
a檢驗坯布 物理指標(長度、幅度、重量、密度、強力等,一般可通過小批量試驗後再投產)
外觀疵點檢驗項目
漂白布 1油污、油經、油緯、油飛花 2鐵鏽 3織入雜物/金屬物 4色紗(沒有約定色紗)
處理辦法:少量油飛花用手工挑去,油污、油經、油緯可以洗滌或者壓縮空氣槍噴射,去不
掉改用做深色布,鐵鏽可以用溫熱草酸液或氟化氫氨洗去,再用清水洗掉。織入雜物/金屬
物手工去掉,色紗先手漂白下,如不行就做染色或印花布
染色布 1棉結、雜質 2 稀路、密路、筘路3拖紗4摺痕5油污、油紗、色紗6織入雜
物/金屬物
處理辦法:棉結、雜質加強燒毛前的刷、刮、煮練,並小批量試驗,如不行則做漂白或印
花 。稀路、密路、筘路一般的做淺色布,嚴重的改做漂白或印花,嚴重稀路須剪開重縫。
拖紗手工修剪。摺痕一般染淺色布,嚴重做漂白印花布。油污、油紗、色紗先處理實在不行
深色。織入雜物/金屬物手工去掉
印花布 1稀路2拖紗3織入雜物/金屬物
處理辦法:拖紗手工修剪。稀路嚴重開剪重縫。織入雜物/金屬物手工剔除。
b翻布(把同規格同工藝原坯布劃為一類分批分缸,每批數量按照染缸容量分批(缸),同
時進行翻布,人工把布匹翻擺在堆布板上,正反一致)
c列印(分批/缸後的布匹列印標記,便於管理。織物品名、加工類別、批號、缸號、長度等)
縫接(因每匹長度為30-120M,為了適應連續加工要求,把布匹首尾縫接好,要求平直對齊)
d燒毛 刷毛—燒毛—滅火(去除絨毛,使布面光潔,防止後面加工時絨毛脫落形成疵點。
織物平幅迅速通過火焰或擦過熾熱的金屬表面,絨毛燒掉,布身緊密升溫慢,不受影響)
e退漿(去除漿料與部分天然雜質,利於煮練和漂白。根據含雜與退漿時的要求,採用不同
的方法。酶、鹼、酸、癢化劑退漿等)
f煮練 繩狀或平幅間隙煮布缸和連續汽蒸(去除棉纖維中的天然雜質——臘狀果膠含氮物
質、部分油漬和少兩漿料等殘留物。增強織物一定的吸水性便於燃料的吸附擴散)
g漂白 半漂(破壞色素,獲得必要的穩定的白度,同時保證纖維不受傷,以利於染色印花
的色澤鮮艷度)水洗—浸軋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脫氧-水洗)
h開幅、軋水、烘乾 機器可為分開型和一體型(繩狀擴展成平幅,再由軋棍擠出部分水分。
然後烘乾)
i絲光 布鋏絲光機(在一定張力作用下經濃燒鹼處理,並保持一定尺寸,使織物獲得一般的
光澤,並有利於燃料吸附,纖維反應性能提高。無張力作用下,則為鹼縮處理。)
干布/濕布–軋水–浸軋鹼液–綳布透風–浸軋鹼液–擴幅沖洗–蒸洗–水洗–(中和)–水洗
j熱定型 (防止濕熱條件下織物易產生皺痕,並消除已存在的皺痕,提高織物高溫條件下不
收縮性,同時可改善織物強力手感,起毛起球布面平整等)
工藝條件—溫度、時間、張力、溶脹劑(水) 用水與否分為濕熱定型(錦綸及混紡物) 干
熱定型(滌綸等混紡物)
織物前處理工藝簡表
原布準備—燒毛—退漿—煮練—漂白—開軋烘
漂布
原布準備—燒毛—退漿—煮練—漂白–開軋烘—絲光—漂白—開軋烘
一般色布及印花布 原布準備—燒毛—退漿—煮練—漂白–開軋烘—絲光—烘乾
註:原布無漿的可以不退漿
淺色布有些不絲光。深色布煮練後只要酸洗不需要漂白
卷染色布絲光後不需要烘乾
燒毛、絲光、烘乾平幅處理,其他過程,輕薄織物繩狀加工為多,厚重織物特別是深色
品種以平幅加工為好。
2.染色/印花階段
染色
浸染 松式染(紡織物以鬆弛狀態浸入染浴中,或者染液不斷循環或者織物不斷運轉,經過
一定時間固色)適用於小批量多品種鬆弛織物、成衣等染色。繩狀染
卷染(平幅浸染,從這個軸卷到那個軸,浴比小)適用於小批量多品種
軋染 長車染(織物在染液中浸漬後用軋棍軋壓,將染液擠入紡織品空隙,同時擠掉多餘的
染液,使染液均勻的分布在織物上,經過汽蒸烘培等後處理使染料上色)適用於大批量織物
的染色
後整理
印花
圖案設計—製版
仿色打樣—調製色漿 —-印花—烘乾—蒸化—水洗—整理—成品成品檢驗
紡織品半成品準備
工藝:
直接印花(印花色漿直接印在織物上,確保色漿不與色染料反應
防染印花(先印防止地色染料反應的印花色漿後染色,僅還有防染劑的印花色漿印的白色花
紋為防白印花,在印花色漿中加入不受防染劑影響的染料印的彩色花紋為色防印花)
拔染印花(利用拔染劑通過加熱把地色的燃料破壞掉獲得白色或其他色花紋)
方法:
平網印花 (台板、花板、刮刀,刮刀在花板上均勻刮漿,色漿通過花板網眼在織物上印出
花紋)適合小批量多品種
圓網印花(直接印花,多套色印花,對半成品要求較高,鬆弛絨毛等雜誌要除去,以免堵塞
網眼)
轉移印花(熱升華轉移印花流程 將客戶所要求的各種風格,色彩,圖案花式,通過電腦設
計—電腦分色—電雕製版—輪式凹版印刷出熱轉移紙—熱轉移加工至滌綸化纖面料,TC布,
長絨毛織物,人造革等不同材質上,該工藝印花較傳統的絲印和染印,在圖案花式的豐富程
度上,層次的清晰度上,色彩的鮮艷,逼真程度上以及環保,耐洗,耐曬和手感方面都有大
幅度的提高)
3.後整理
拉幅(給濕-拉幅-烘乾,使織物整齊均一且形態穩定的門幅)
軋光、電光(增加織物光澤)軋紋(凹凸花紋)機械法處理,耐久性差,與化學整理結合則
可獲得耐洗整理)
手感整理
硬挺整理(高分子物質製成漿液浸軋織物,給予織物平滑、硬挺厚實、豐滿的手感,提高強
力與耐磨性,漿液含漿料、防腐劑、著色劑或增白劑,單麵漿加入適宜的填充劑)
柔軟整理(加入柔軟劑,降低纖維之間的摩擦係數)
預縮整理 預縮機(使用物理方法提高織物的鬆弛度,消除織物的弛放放收縮作用,同時也
可改善手感和光澤)
防縐整理(樹脂整理,測試效果是織物的折皺回復角度))
功能整理 (防水拒水 阻燃整理 防污整理等)
成品檢驗標準:根據客戶要求進行檢驗
看完暈了沒,一個面料從紗線到成品,鏈條是多麼長!傳統的大型品牌公司,開發新款的周期基本都是提前半年或一年,面料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織胚→染色→後整理,那麼長的鏈條,那麼多工序,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面料生產周期的延長,出問題的情況能不能避免呢?答案是很難,因為許多環節都是人工操作的,難免會出問題。
而ZARA這種快時尚品牌,得益於傳統公司開發完之後大量的現貨成品面料or成品胚布,只要有成品面料,工廠就可以快速生產然後上市銷售,大大縮短了產品的周期。他們的「快」就是這麼來的。為什麼目前的供應鏈方面的一些APP如,搜芽,鏈尚網,搜布等,都只是找面料的APP,因為在這種模式下,沒有辦法做更深度的整合,只能把這些工廠、集市裡的現貨資源進行整合,讓ZARA這類公司能夠更快的匹配現貨面料。這類公司沒有時間開發並生產面料。然後是小批量和多批次:我理解的小批量就是一個款式的一次生產的量在50件以內,這種小批量是必須在有現貨面料的情況下才可能達成的。假如面料沒有現貨,在只有50件衣服的情況下,按照1.5米/件的用量,總共需要75米面料,算上10%的損耗,需要82米,這麼一點數量,面料工廠不可能生產的,因為成本承擔不起!如果強行要生產,那麼,從紗線開始,買紗線也是有起訂量的,不可能只買82米面料的紗線,如果只生產82米,那麼剩下的紗線就浪費了,這個成本就需要企業來承擔;織胚布的時候,因為數量太少,無法支撐機器的電費、材料耗損以及工人人工,那麼會額外收取開機費;每次織布的時候,開始的十幾米或者幾十米的布頭可能都是廢品,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根據面料不斷調整,調整好之後出來的才是良品,這幾十米的布頭也是企業承擔的;織好了之後,染色的時候因為數量太少,不夠一個染缸的數量,那麼染廠會再收800~1000的染缸費,這個也是需要企業來承擔的。這些額外的費用,原本是攤薄在好幾百~幾千米的面料上的,現在全部要加在這82米面料上,這個成本沒幾個企業能受的了,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麼點數量面料工廠也是不掙錢的.............所以小批量在沒有面料現貨的情況下無法達成,只能通過找現貨面料來解決。小批量都解決不了多批次就更無從談起了。再之後就是生產的問題,個人覺得這個是比較好解決的,在單價稍高的情況下,50件/款的單子還是有不少小工廠or小作坊願意做的,品控能跟上的話,不是問題,這類資源可以整合。所以呢,目前在柔性供應鏈上能有所「成果」的案例,至少以下某個或某幾個特徵:1、基本都是市場or工廠現貨面料。如ZARA,韓都衣舍。2、品類比較專一,比如紅領,面料是固定的,客戶只需要在固定的面料中作好選擇,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工廠或者板房了。3、面料是標準品,普適性強。比如優衣庫是可以做到柔性供應鏈的,都是基礎款,用的都是非常基礎的(工廠做開的,比較少特殊工藝)面料,且一款面料開發多個款式,讓每一款即便是小數量也能達到面料工廠起訂量。4、有熟悉的、配合開的加工廠,或者自設工廠,能解決小批量生產的問題。以上是個人拙見,隨時虛心接受業內大神指正。我贊同題主所說的設計師品牌會大量湧現,但不同意以後會是少量精品路線的天下,我認為這是一種拍腦袋想出的想法。
西裝行業並不需要非常短的出貨周期(當然不是時間短不好),並且有高級西裝加工能力的工廠並不多,面料輔料幾乎都由固定的龍頭企業壟斷。換而言之,題主的目標客戶群不是那些大規模的品牌,不是傳統的uniform品牌,針對應該是小規模的時尚導向的品牌。就把設計師品牌定義為小規模品牌吧像zara這種品牌如何做到快速出貨。首先,zara的原料供應商基本都是龍頭企業,有著極高的信譽度和驚人的庫存量,zara出於成本控制定製面料的需求並不大,發貨可以非常快速。就拿最近和我合作的科德寶寶翊公司舉例,他們可以做到款到當天發貨。大供應商的產能也極高,直接生產也不困難。到了加工廠,就需要出色的跟單團隊運作。平台有一個問題是信譽度的問題,下單數量少決定了大型加工廠並不會參與。小工廠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不是每個工廠的品控都能穩定。而如果是企業工廠點對點地合作跟蹤,對產品的把控過程會更便捷。再說兩句定製行業我絕不認為高級定製會成為一種大規模的流行趨勢。定製行業永遠不是設計師和工廠做出來的產物,薩維爾街為代表的高級定製從來都是獨立裁縫和顧客經過多次量定修改的作品。現在的國內定製主要目的應該是服務特殊身材的顧客,而不是推廣成為趨勢。題主的一些觀點過於拍腦袋。服裝行業未來尚不清晰,參考歐美的發展歷程,查看市場現狀並不能輕易得出服裝行業未來在於精品化定製化。況且精品化定製化有其不可忽視難以解決的硬傷。設計師品牌被供應鏈限制....因為我是涉及的是傳統西裝行業,並沒有過多發言權。但我覺得設計師作為技術工種,創立企業在營銷,管理,公關才是大多數設計師品牌的最大限制。他們只懂畫衣服,搞企業是技術活。很高興又來回答問題。
剛剛從創業公司轉到互聯網+平台,公司理念就是做服裝上游供應鏈整合,旨在建立紡服柔性供應鏈系統。先簡單介紹一下柔性供應鏈的定義和運用背景及特點。
柔性供應鏈:當市場或者消費需求發生變化時,將配套供應鏈對這種變化的敏捷反應以及後續適應性叫做「柔性」。而具備了這種能力的供應鏈就叫做柔性供應鏈。
運用背景:在快時尚品牌和網紅、電商品牌對市場的猛烈衝擊下應運而生,迫切需要傳統供應鏈進行改革來適應這種快速生產,返單迅速的節奏。
特點:對流行因素反應靈敏,開發能力強,供應商資源充足,生產周期短,返單較為普遍。
適用模式: 品牌服裝公司 服裝工廠 面輔料工廠
供應鏈整合可在平台上實現,首先平台將網站上的流量進行統計,分析大數據。大數據分析的是當下流行元素,消費者消費習慣。這些數據反饋到服裝公司,服裝公司將其運用到時下設計中;同時服裝公司可以參考平台上開發的新款爆款來確定款式。當款確定好之後交由平台進行生產分割。基於平台強大的供應商開發能力和新品支撐能力,平台會將一個款快速找到優質面輔料工廠和專業的服裝廠。在這樣一個循環供應鏈中,平台藉助互聯網從而變得高效、高質。
當然,這一切得以高效高質地進行下去的必要因素,還是在平台對優質供應商的開發、大數據的精確分析、以及資金鏈的高效清理。
主要談談兩個算是成功的案例:
1. 辛巴達服裝柔性供應鏈平台
辛巴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1月17日,創始人兼CEO李勇(大風),總部設立於北京,並在廣州、杭州、青島分別設立分支機構,是國內第一家及唯一一家專註於服裝行業的柔性供應鏈平台。 整合了大量優質工廠資源的辛巴達致力於服裝供應鏈的改造及創新,利用互聯網和職能技術連接面料商/工人/服裝品牌/設備商/倉儲物流等服務行業相關角色,並助其升級,建立數據透明、自由交易、高效協同的智能化柔性生產大網。2013年被列為「社科院、發改委重點支持項目」。
目前,辛巴達可提供樣衣打版服務和柔性訂單、快速生產服務。樣衣打版服務包括專業為客戶打版、提供樣衣、紙樣、嘜架、面輔料採購信息表、成本分拆明細表。柔性訂單、快速生產服務包括100-10000件柔性訂單、7~10天快速生產、3~5天快速翻單。
「柔性供應鏈的最大意義在於幫助商家抓住流行時尚的能力,這個能力可量化為快速生產、快速補單,以及低起訂單量。」 摘自-------辛巴達CEO
2. 鏈尚網
鏈尚網旨在將面輔料作為切入點,幫助設計師或服裝品牌,整合服裝加工廠和面輔料供應商資源,打造一個柔性供應鏈體系 。於2015年8月正式上線,發展至今,入駐平台的國內外面輔料供應商達 2 萬餘家,在線 SKU 數達百萬量級 。A輪融資5000萬,B輪融資1500萬美金。特彆強調資金主要用於市場推廣、產品開發和團隊組建等方面。 這也就說明:截止目前,鏈尚還未開始發揮它柔性的一面。但是,我們不妨來看看他的運作:
首先,鏈尚網幫助設計師更高效的找到面輔料供應商。從獲取樣卡,購買米布到大規模下訂單,都可以在網上完成。不需要設計師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到交易市場去尋找合適的面輔料。
在面輔料供應商方面,鏈尚網有專門的團隊幫助面輔料供應商將產品信息提交到網站上,包括圖片,面料信息,產品庫存等。在圖片展示上,鏈尚網幫助供應商將面輔料拍照上傳。每款面料的頁面當中有5到6張照片展示面料的厚度,柔軟度,花紋等信息。
目前,鏈尚正在考慮將服裝加工廠也引入平台,徹底實現服裝生產交易閉環(還未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服裝加工廠在入駐平台之前,鏈尚網會對工廠進行評級。評級的內容包括工廠規模,產能,歷史合作品牌等。設計師和服裝企業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加工廠。 旨在通過平台徹底打破服裝公司、服裝加工廠、面輔料商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現在的快時尚品牌Zara的產品從設計到上架只要7天時間,在其背後支撐的就是面料供應商和服裝加工廠的快速響應能力。在鏈尚的幫助下,國內的服裝企業能將服裝產品的設計生產周期從六個月縮短到一個月。」 摘自------鏈尚CEO
-----------------------------------------------------------------------------------------------------------------------
綜上所述,服裝供應鏈上的資源整合,都旨在解決服裝業面臨的兩大難題:生產周期長、庫存壓力大。而其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資金鏈的高效清理,畢竟三方交易要藉助平台實現。這方面太專業,還不敢妄言。
題主在青島不就有百麗和紅紡挺好么?
渣然蹲著等各色勞倫Lavin的Catwalk,請堆服院畢業生,走出秀場就翻出圖,7天出貨15天上架。這樣的企業為什麼貴服裝圈還天天有人吹?就因為賺錢多?
不是有好設計給他抄,不是他每年賠得起幾千萬歐(就當買設計了哈哈,還不用在意基佬設計師的面料和車縫細節),不是有強大資本驅動,他的這點供應鏈套路玩個卵。我這裡不講什麼大公司牛逼點的分析,我拿網紅店鋪的具體案例來給大家分析。
標準網紅店鋪數據
退貨率 30%
原因:1網購本身的退換貨,有的消費者會買兩件選好尺寸退一件
2 網紅大部分選擇街拍,和傳統服裝的室內拍攝不一樣,因此消費者拿到實物會和照片不一樣
3 在等待發貨的過程中取消訂單
所以懂行的店鋪一開始只生產目標件數的70%以進一步降低庫存
潮流趨勢: 17年已經到了1個月變化一次
上新頻次: 1周1次,1次4款
起訂量: 50-100
追單起訂量:50(個別工廠甚至1兩件都做)
加價率:1.5-2 個別好的在3倍
性價比和潮流趨勢:參照anna和樂町女裝
上新季節:應季應潮流
選款過程,買手/設計師根據網紅調性做好設計或樣衣給到網紅選擇,網紅(剛開始磨合期網紅可能一件都選不中,穩定合作後買手款的選中率 40%)確定後下單,一般款式定好後七天要做好給到網紅,追單時間為三天(第三天就要開始發貨了)。
平均客單價,夏裝100-200,個別網紅可以做到300。冬裝 200-500,個別網紅可以做到500-1000不等
平均銷量 100-200 爆款 300-20000
一般一個月能出現一兩次爆款(不保證),好的網紅款款爆
款式來源,買手/設計師根據潮流設計或者抄最新的大牌,頭部網紅會有買手專門在韓國東大門和米蘭蹲守最新潮流。今年會有國產設計師崛起的趨勢,但主要還是韓款和歐美大牌為主。
買手買款包括但不限於十三行,四季青,線下大牌店鋪,東大門,米蘭,工廠,緊跟最好的網紅店鋪。
大趨勢:
網紅目前對供應鏈的要求優先排序是:反應周期-款式-價格-品質
但未來這些要求都同樣重要,因此供應鏈做到極致性價比之上能緊跟潮流。
這也是為什麼長遠看anna和如涵和樂町的女裝數據還在增長
爆款率的問題:未來不是說碎片化以後都是小單,也不是守著小單追爆款,供應鏈要做到能相應日常突然出現爆款,同時在低起訂量的情況下還能盈利。
所以趨勢是,爆款和小單都會變成日常。
小單快反的邏輯是,小單量上新測試消費者喜好,三天內就可以決定是否下架或者追單,極大的的降低了庫存的壓力,因此客單價也不高,而消費頻次提高了。
同時對供應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此前接觸的客戶情況來看,一些線下店率先使用和網紅一樣的上新策略,定價策略,供應鏈策略,銷售額也是逆勢增長的。
所以不論是網紅和線下店,所做的事情是更好的根據用戶喜好來做衣服,而不是選擇以前一次生產幾萬件最後層層壓貨,庫存的成本丟給了消費者。
目前來看,做的好的網紅店鋪已經實現了以銷定產。
從運營角度講兩個能力很關鍵:
1是網紅自帶粉絲
2是網紅的商品在淘寶生態的運營效率。
這兩個能力雪梨是最強,因此雪梨的店鋪數據一騎絕塵。
推薦兩個典型給大家研究:
網紅:anna(一次上新能做到2000萬-4000萬,已經在自建工廠了)
供應鏈:南通智造鏈(服裝工廠拚命拿地擴張,有需求可以私信我給你智造鏈的調研資料)
謝邀
實際上國內的大廠牌,百麗,特步等都有快速供應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難度不在於技術上,而在於利益上。所以往往能把供應鏈融合做好的,都在企業內部或者具有談判主導性的品牌商。
所以在我看來,題主要想幫企業用你的erp.重點是要理清資金鏈,這是最難得。看了各個答案,發現隔行真的是如隔山,你們尋求的解決方案在製造業早已經遇到過,比如設備製造和飛機製造,我以前也研究過ZARA的供應鏈,歸結兩點:1,強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庫存管理。2有1做保證,採用面向庫存的生產理念。其他展開說夠寫一本書的……懶
柔性供應鏈是建立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暢通的前提下的,物流感覺就沿海地帶還不錯,你要理順信息流,除大公司外你會觸碰大量的利益既得者,很多業內人就是靠信息資源不均等來牟利。資金流更是得看信息流暢通,公司財務透明,保障投資者與合作夥伴利益。否則聯繫越緊密,資金鏈斷裂就炸了
個人感覺沿海的工廠應該還會經歷一個內遷,畢竟還有這麼多的勞動力擺在這裡,當然我也接觸過很多去國外開廠的,基本都在東南亞,他們都是幫大品牌做加工出口的。我覺得東南亞開廠的多數是在稅方面有政策優惠,而且當地勞工便宜,以緬甸為例房租和場地價格都是不低的。其實國內內銷市場很大的,但是現在社會結構收入差距比較大。所以抓住精準人群做好品牌,也是很有市場的。
ZARA案例:它的核心是店鋪,只有店鋪才能了解顧客的真實需求。
店鋪提供銷售數據,再將其快遞給店面經理,店面經理整理完畢後將結果交給部門設計,設計部分按照顧客需求設計出款式,再將其快遞給商業部門去評估成本和價格,之後開始打板,製作樣衣,再移交給工廠生產,最後存放於ZARA超級大的物流倉庫。
倉庫門口有無數貨車每天兩次將產品運輸到歐洲其他地區或者機場。
在這個流程中,單設計而言,平均20分鐘設計出一件衣服,每年可以設計出25000件以上新款。因為顧客對時尚的需求是變化的,從店鋪收集的資料是具有時效性的,因此,快才是這一模式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勝法寶。我是廣州做實體批發的。實體不好做。我們現在就是走的小批量快時尚路線啊。現在很多工廠幾十件都可以做。我們有自己的買手和工廠。拿到版衣隔一天,大貨就可以銷售了。我希望做一個平台。有很多樣衣供網紅電商挑款。下單我們生產
可以搜一下「七工廠」一站式打通服裝基礎供應鏈。
我是做面料的,有按訂單生產也有一部分備現貨,備現貨的資金壓力很大,還有就是摸不準流行趨勢而積壓,如果能有成為樓主說的供應鏈上一環,不只對服裝來講,對供應商來說也是很好,不會盲目生產。不過這事一個人肯定做不成的,靠網路也不行,要實地考察的。建議樓主去紹興輕紡城,廣州中大,常熟這些大規模的備現貨市場,相信對供應這塊有更深的體會。來紹興私信我,我帶你去逛啊。
zara理論性的模式流程在知網上都有,有些論文說的很詳細。具體操作,只有去企業實習過,才知道。
我也是在山東做外貿的,不過我是開工廠。
推薦閱讀:
※類似ZARA的衣服品牌還有哪些?
※如何區分使用 ZARA 和 Zara?
※你是怎麼看待zara衣服的質量問題?
※怎麼去zara工作?在zara工作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only veromoda這兩年不像以前那麼火,h&m和zara異軍突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