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代打造一個「永不陷落」的城堡?

開個腦洞,怎麼建造一個科技限制下的永不陷落的城堡或者防禦體系。永不陷落是指可以接受一直保持十倍兵力的壓力的條件下堅守60年(主要是根據釣魚城設定)限制條件:所有科技處於宋元時期(包括冶煉、工程學等等),原則上可以任意在大陸上選址,可以是半島,但必須是地球上的實際位置。雙方科技對等,並且科技樹均為攻守均衡。守方總人口不超過5萬。攻方可投入最大兵力為20萬,前後總兵力不超過50萬。

從限制條件來說,這樣的防守比釣魚城要難,但是考慮到不用考慮守方的精神壓力,應該說釣魚城的堅持更加可貴。


如前面很多人所回答的,要想堅守住城池,最好的狀況是防禦方的地形讓進攻方的攻擊難以展開,進攻方的補給不便,同時防守方的補給要容易得多。

一般來說,達成這種狀況需要大面積的水域 or 山區。考慮到複雜山區里建設的城池少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因此在開闊水域附近更有可能出現這樣的難以進攻,又值得讓大軍持續圍攻的城池。

而要想做到這點,築城位置最佳的選擇無非兩種:

  • 僅有地峽和大陸連接的半島
  • 貧瘠,孤懸於海上交通要衝,但距離防守方的後方更近或者至少對於雙方等距的小島

並且,兩個地方都應該有港口和外界聯繫。

前者的例子有錫拉庫扎(Siracusa),後者的例子則是馬爾他島(Malta)

*錫拉庫扎老城

錫拉庫扎老城建在一個半島上。半島和西西里島之間唯一的通道是一個只有幾十米寬的地峽。由於錫拉庫扎老城的海岸線完全被高大的城牆所環繞,對於中世紀的技術來說從海上進攻完全是自殺行為。因此實際上可以用來進攻的地方只有地峽上的那幾十米的狹小正面--然而從這麼狹小的寬度上進攻仍然和自殺差不多,同時這個地峽又把進攻方的後方和前線隔離開,使得火炮出現之前的任何重型攻城機械根本沒法施展用武之地--不會有比這個更能讓防守方開心的進攻環境了。更糟的是,錫拉庫扎老城裡還有良港。如果還有外援的話,進攻方就只能餓著肚子踩著堆積如山的己方士兵屍體徒勞的衝鋒,最後莫名其妙的被錫拉庫扎城門上剛從酒宴上歸來喝得爛醉如泥的士兵胡亂放的箭射死。

錫拉庫扎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被多次進攻。但只要防守的一方願意抵抗,每次都會陷入艱苦的圍城戰。比如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敘拉古(錫拉庫扎的另一種譯法)圍城戰。羅馬軍徹底包圍並斷絕了錫拉庫扎的外援,仍然讓城裡在天天飲酒作樂的情況下圍攻了2年時間,才利用對方慶祝節日忘記防禦的機會混進外城。而內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然抵抗了大半年。

更極端的例子則是阿拉伯征服西西里時期的敘拉古圍城戰。827年時阿拉伯人征服了幾乎整個西西里島。然而錫拉庫扎老城始終無法被攻破。雖然阿拉伯入侵西西里島的部分起因是錫拉庫扎當地人反抗拜占庭帝國官員導致的,但是錫拉庫扎被圍攻之後,拜占庭帝國倒是一直利用他的海軍源源不斷的將補給和援軍運來。

由於阿拉伯海軍的實力無法對抗拜占庭,故此無法真正封鎖錫拉庫扎。但阿拉伯的支援距離較近(阿拉伯的後方支援在突尼西亞,而拜占庭的支援遠在希臘和安納托利亞),故此阿拉伯人的攻城策略改為讓各個部隊在錫拉庫扎城下輪戰的方式,一刻不停的向防守方施加壓力。於是在漫長的時間裡,圍城戰又變成了錫拉庫扎城裡飲酒作樂,城外屍橫遍野的僵局。

直到877年,由於拜占庭帝國的財政困難以及拜占庭海軍忙於為修復索菲亞教堂運送石材,錫拉庫扎的支援連續幾年都非常稀少,導致城中兵力和補給只能抵抗常規的圍城攻擊。當時西西里上新任的埃米爾抓住時間,在這一年夏天集中全島的兵力全力攻擊錫拉庫扎,最終在苦戰到878年春天的時候將錫拉庫扎攻破。而此時,錫拉庫扎已經抵抗了51年的圍城戰。如果拜占庭的支援一直穩定,他還能繼續堅持下去。

(PS:其實西西里島上還有一個小城市堅守到了902年。但他堅持那麼久是因為太小了也沒有什麼價值所以阿拉伯人忘了管他-_,-)

*馬爾他大圍攻的古戰場以及在此修建的馬爾他首都瓦萊塔

馬爾他則是另一個例子。如上面的照片所見,這個島直到今日仍然非常貧瘠,因此中世紀時島上只能支持很少的人口(數千到1萬。今日馬爾他人口也只有45萬),因此駐軍只能更少。島上沒有什麼戰略要地,重點只有首都和附近的幾個小城堡。但除了一個城堡以外,剩下的幾個和首都都可以通過海路相互支援,靈活性很大。而且所有城堡都極為堅固。

*馬爾他的聖安格洛堡

1565年,奧斯曼帝國決定進攻馬爾他,以解除佔據該島的馬爾他騎士團之海軍對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馬爾他島算是基督教的腹地,守方容易得到補給。但當地駐軍只有可憐的6000多人。奧斯曼帝國派出的攻城部隊則將近五萬。更重要的是,16世紀時已經進入火器時代,奧斯曼帝國有足夠多的野戰火炮可以輕鬆攻城,海軍也可以用火炮炮轟城堡。奧斯曼帝國海軍雖不能封鎖馬爾他,但也可以攜帶極高的給養來支持長時間的進攻。所以奧斯曼軍完全可以以強大的火力和蜂擁而上的士兵把馬爾他磨下來。

而然馬爾他島終究是一個對外來人(也包括本地人)很不友好的環境。對於進攻方而言,馬爾他的土地太貧瘠,無法從本地得到補給。而且惡劣環境下士氣下降得非常快。同時馬爾他的地形崎嶇,奧斯曼軍的野戰火炮難以部署到前線。更糟的是,這裡的城堡和錫拉庫扎類似,也是建設在一個半島盡頭的高地上的,因此留給奧斯曼軍的進攻寬度很窄。奧斯曼軍還是仰攻。

*馬爾他騎士團最後防守區域的地圖。可見這個地形對於進攻方實在太惡劣了

馬爾他騎士團在奧斯曼軍登陸之前就把所有的牲畜糧食和居民都清理到了城堡里之後,奧斯曼軍僅僅得到了一大片什麼用都沒有荒地。在攻破了外圍的那個城堡和若干小據點之後,奧斯曼軍開始進攻馬爾他的核心地區。由於剩餘的騎士團進行了殊死抵抗,奧斯曼軍拿不下最後的城堡,死傷也非常慘重。圍城戰持續了3個月。奧斯曼軍的給養和士氣都出現了問題。連蘇丹親兵都只能吃馬肉維生。加上由於疏於防備,奧斯曼軍的野戰醫院還經常被半夜混出來的騎士團騎兵殺個乾淨。士兵每天的事情就是被督戰的蘇丹親兵驅趕到騎士團的炮口下被炸成碎片或者燒成灰燼。運氣好點能衝上城的基本都被殺死,腦袋則會被砍下來用投石機拋回奧斯曼軍那裡。這時候雙方的情況非常像一戰的塹壕戰:沒有進展,看不到希望,環境惡劣到極點。但對於奧斯曼人來說,他們正在遠離祖國的敵方島嶼上作戰,心理壓力比防守方更高。

最終,當一隻西班牙來的零星雜牌援軍趕到以後,奧斯曼軍的士氣就徹底崩潰了。剩下的士兵幾乎是逃回去的。此時奧斯曼軍已經死亡超過30000人,而他們的對手只有6000守軍。

所以總結起來,要想在中世紀時期讓一個城堡堅守的時間儘可能久,最好的辦法就是:

  • 城市建在水域邊上,自己可以靠水路補給,最不濟被封鎖了敵人也沒法從海上進攻
  • 陸地上能給敵人進攻的區域被地形限制得非常小
  • 如果上一條做不到,最好敵人那一側的環境非常惡劣,也沒有什麼補給的來源

除了錫拉庫扎和馬爾他以外,類似環境的貝爾格萊德、襄陽、釣魚城都曾經在圍攻里堅持了很久。所以有這麼樣得一個環境算是守方之幸了。當然在中世紀和更早的時期,被圍困一定是個不好受的生活狀態。因此能解圍才是城中之人最好的處境了。而到了近代,火力的提升導致無論馬爾他還是錫拉庫扎都曾經被輕易攻破過。當然馬爾他兩次被攻破好歹還曾經做出過抵抗。二戰時錫拉庫扎一槍未放就投降了。畢竟意呆利在戰場上要做的事情只有找地方吃pasta和投降嘛~

//update 2017.3.9

有人提到君士坦丁堡,其實這座城市是不太符合如上那些要塞特徵的。

君士坦丁堡的缺點在於它和陸地的連接正面太寬廣,使得進攻方至少在一個方向上較容易展開強大的兵力攻城。且雖然君堡名義上三面環海,但金角灣太窄小,地面過來的敵人較容易控制。這樣算來的話其實君堡的環境並不算絕對無懈可擊的,至少不是具有絕對的優勢。

*君士坦丁堡地圖。source from The Guide to the Byzantine Empire for General Readers

另外君堡的海運也是受限的。除非本國海軍能夠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否則進攻方想封死君堡的海運補給也很容易。拜占庭帝國之前能夠頂住保加利亞和阿拉伯的多次進攻,前提均是本國海軍對敵方海軍有碾壓性優勢且可以大範圍部署。但只要敵方海軍的質量上來,拜占庭就完蛋了。


看看歷史上被認為幾乎不可能被攻陷的堅城,包括題主說的釣魚城、襄陽城、小田原城、君士坦丁堡,有以下共同特徵:

1.有豐富的水運能力,保證各種物資補充。而且進攻方無法通過水路進攻(無論是地勢或者水軍能力)

2.城內心齊

3.第三才是建築修築


(董卓)乃結壘於長安城東以自居。又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積穀為三十年儲。自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公孫瓚)為圍塹十重,於塹里築京,皆高五六丈,為樓其上;中塹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積穀三百萬斛。瓚曰:「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題主這個腦洞,很多歷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都試過。別說宋元時期已經有大殺器回回炮了,就是沒什麼超級大殺器(霹靂車只是針對箭樓有破壞力,對堅城殺傷力不大)的三國時代,搞這樣的「永不陷落」的城堡依舊是沒有卵用。

哪怕你是董卓和公孫瓚。


第一次編輯,仍然是爪機。修正一些語言錯誤

第二次編輯。。修正數學錯誤。。。時間是從度娘搬運的。。沒注意計算。。。?(???????)?。另:關於什麼時候開始計算釣魚城守城時間貌似沒有什麼明確的答案。1239年算是釣魚城形成戰鬥力的一年吧。以下是度娘百科原文: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築釣魚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議,於1243年復築釣魚城

參考釣魚城,獨立抗擊蒙古軍隊數十年而屹立不倒。直到蒙古軍攻破襄陽佔領宋朝大部分疆土才由守將王立率軍民開城投降。

說下釣魚城的介紹吧,來源百度的一些資料

三面環水,周圍高差比較明顯。又是山地還能種糧。來的。環水多山,蒙古騎兵沒有機動優勢。三面臨江,背靠山地。因為地形險要。四周環水,且守城方佔據高地位置,不管換誰來攻都沒法集中兵力,也沒法展開大型攻城器械。進攻時要麼得鬧著高地上的擂木炮石渡江仰攻,要麼只能繞後爬山仰攻。還得時刻提防側翼受襲。

周圍堅壁清野。無糧無人可征。蒙古軍勞師遠征,後勤補給線太長。無法持久作戰。打一針子就得退兵回去再準備好了再來。守城方又利用這些時間重新布置工事補充給養。為毛叫釣魚城?因為這確實有不少魚哇。山地可以種糧。水裡有魚可吃。守軍曾經送給進攻的蒙古騎兵數百斤饅頭和魚。意思是老子這裡要吃有吃要肉有肉。乃們再打10年都沒用。。。老實講能守這麼久,也有重慶並未失陷的功勞。遙相呼應呈犄角之勢,雖然宋軍援兵從沒到達過釣魚城。但是因為有重慶在,還有水路可通。守軍始終是能跟外界互通有無的。甚至無意中的一炮擼死了大汗蒙哥,蒙哥的死導致在外征伐的蒙哥將領和領導人跑回去爭奪汗位。又給了守軍喘息之機。

實話講對於最後投降的王立大家都是很寬容的。在釣魚城裡也不過是因為投降靈位不立在堂中罷了。能守36年已然是個奇蹟了。就算城再堅。糧再多。打了36年了,從1243年到1279年。從王堅到馬遷,馬遷到張珏,張珏到王立四代人!36年!36年是什麼概念呢?從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到接近不惑之年。。一直在打仗。一直在為這個政權打仗硬抗。大家都累了。。再堅持下去又能怎麼樣呢?大宋已經亡了。為之奮鬥的目標都已經不存在了。再打還有什麼意義呢?


先上結論,在上Mount Roraima建城,可以做到永不陷落

===

首先,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理論上,只要建造一個對敵軍毫無意義的城堡,就可以永不陷落。對如說,宋朝派人到美洲新大陸,做一座新城堡,科技上可能,但顯然不是題主想問的。另外建議題主加上攻方知道該城堡的實際地點;不然宋朝派個幾百個軍人到台灣或者雲南的深山老林,建個小山塞,保持低調的話,搞不好元朝根本不知道這個城堡的存在,可能幾百年後,中國多了個少數民族XD

再來分析一下問題要求:

永不陷落是指

1.可以接受一直保持十倍兵力的壓力的條件下

這點不難

2.堅守60年

這點問題大了。守城超過十年以上,就不能靠存糧,需要

A. 需要良好的補給系統,可以由母國送食物來支援,城內也必須有水源

B. 該城池或防禦系統內,有足夠的土地/水源支撐農業

3. 科技處於宋元時期(包括冶煉、工程學等等)。雙方科技對等,並且科技樹均為攻守均衡

很好,至少沒有火炮,對守方有利

4. 在大陸上選址,可以是半島,但必須是地球上的實際位置

合理,

5. 守方總人口不超過5萬。攻方可投入最大兵力為20萬,前後總兵力不超過50萬。

這點不難

====

結論:利用天險,在鳥不生蛋的地方,將正常人類無法到的地方,透過環境改變造出一塊可以支持數萬人口的土地,再用城牆團起來。地理將是最可靠的城牆.

結論是這種天險:

南美平頂山(Tepui),數量不少,其中最出名的是Mount Roraima,動畫天外奇蹟的取境地

Tepui 上,有足夠的環境發展農業,具體可見那精美的森林!

==

Tepui 中,最出名的是 Mount Roraima,那就假設以在 Mount Roraima上建城吧

以宋朝的科技,可以將人送到Mount Roraima上嗎? 我認為是可能的。

在維基,可以得知以下三點事實:

1. 所有Teoui上並沒有任何的原居民

2. 最早的登頂記錄是:

Mount Roraima

Mount Roraima

Although the steep sides of the plateau make it difficult to access, it was the first recorded major tepui to be climbed: Sir Everard im Thurn walked up a forested ramp in December 1884 to scale the plateau. This is the same route hikers take today. (重點: 1884年,此人是順著斜坡,走(walk)上山頂的)

3. The only non-technical route to the top is the Paraitepui route; any other approach will involve climbing gear.唯一非技術性的登頂路線是 Paraitepui route,其他賞試需要攀山裝備

====

1. 1884, 雖然和宋朝差了600年,但登山科技和裝備,和宋朝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2. 此人是順著斜坡,走(walk)上山頂的!重點在走,可以走上山頂!而不一定需要攀爬裝備

走是這種概念:

攀是這種概念:

考慮到漢尼拔率軍翻越庇里牛斯山 , 可以論證,以古代科技和人力,可以組織大規模的戰略行山

攀山,似乎沒有大規模的例子,有也是少數軍事戰術攀山;並沒有戰略性攀山

換言之,宋朝有能力將人戰略性送上Mount Roraima

===

結論:某皇帝決定,建立一「永不陷落」的城堡

選址Mount Roraima ,在山頂建屌爆城

Mount Roraima 高約 2810米。只有一條路線可以步行登山,其他地方都是要璧,無法攀登

皇帝調動大量民伕,順著 Paraitepui route 登頂改造地形,建立農場和住宅等等基建設施,確保可在山頂上屌爆城永續發展。同時運上大量鐵作戰略資源. 在山頂邊緣建立監視站,考慮到上頂而需要多天,足以應付任何一支蠢到打算攀頂的軍隊

想像一下,在上面有人攻擊你

在 Paraitepui route,皇帝,由各地運來石材,建設數十層防線,號稱「絕對領域防線」

雖然屌爆城歷史上被圍攻多次,但這是一個自帶補給的城,有地種田,有木頭資源,那怕敵軍攻破幾層絕對領域防線

,屌爆城也有資源和人口繼續做城牆!每一次,敵軍吃著難口的口糧,期盼著斷斷續續的補級,守城方卻有一整片思田地和森林提供食物,自給自足!XXXX年士兵向敵軍投大量烤草泥馬肉,敵軍士氣一落之仗,結束60年的圍城

歡迎各位提出攻城計劃!

以上


謝邀。

沒那種性可能。


喜歡辯論的,麻煩審題,我只是提供了一個地理位置,還沒說怎麼打造這個堡壘呢。。

而且根據題目,宋元的科技水平,這個堡壘並沒有陷落過。

………………以下是正文………………

可以參考遵義海龍屯,兩個我都參觀過,這個比釣魚城更難打,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楊氏還是西南很多軍閥土司里的大哥。

海龍屯周圍全是兩三百米直上直下的山壁。

坡度基本80到90度甚至大於90度的。

而且上面足夠大,山頂有2平方公里,除此之外分了好幾層,土壤能儲水,只要不持續大旱基本不缺水,事實上黔北這個氣候大旱的概率也很小。就算山頂被團團圍住也能供給兩千人種糧。

古代整個要塞18道關卡,現在還剩七八道,從山頂數下來第四道開始就一條石頭鑿的小道,每個據點面對的火力很難超過5人,也基本架不起任何攻城武器,冷兵器時代基本無敵,只要有武器和工匠,想守多久都行。老楊家從宋朝一直守到萬曆年。最後一戰是被趕了太多人上去外加出了叛徒才被攻破。

有的朋友想當然的說人少不能守住,其中有道關卡是這樣的,給你10萬人,我就3000人蹲上面,你告訴我怎麼打。

注意兩邊都是峭壁,這個石走道只能站兩個人,這一個橫切面頂多只能站6個人,傾斜角在30度左右,站穩就挺費勁了,上去真的是連滾帶爬。這種情況下能30:1的換都覺得賺。

最後說一下釣魚城,雖然沒海龍屯險,但體量更大一些,我沒查資料,印象中至少有五六平方公里,容錯率更高,但最後守60年的好像也就是四五千人。有些朋友說此城水運方便,其實你實地看一下就知道,敵軍在江上游拉兩條鐵鏈你水運就沒戲了,再說前5年依靠水運我信,後面大宋朝都完了,誰還從水上給你送補給?實際上釣魚城是不需要外部補給自行運轉的。

要是以後喪屍圍城了,我就上海龍屯去建基地,歡迎投奔。


無必救之軍則無必守之城。


星型要塞,幾乎沒有射擊死角。


銀月城一萬年都沒有陷落,還是被天災軍團屠了。。。

按照題主的意思,有沒有對城堡建造人數進行限制?

建造城堡的是5萬守軍,還是可以達到百萬人修長城的規模?

建造時間有無限制?

1,地形選擇:

上圖是安赫爾瀑布,世界上落差最高的瀑布,達到979米。

五張圖都是蓋亞那高原景貌,被稱為失落的世界。

地形選擇就選這種的,越大越好,因為山頂平底上要住五萬守軍。

2,開始施工:

首先,開鑿棧道,這個簡單,絕壁上鑿個洞,插圓木,圓木上面鋪木板,斜著「之」字形一直爬上山頂。

像這樣。

棧道修好後,開始往山頂上運東西,什麼木頭石頭,豬牛羊馬,土壤,糧食種子,地面上有的全給他弄上去。在上面開田種地,修路,蓋房子,圈豬圈。

因為有瀑布,就有水,有平地,有陽光,有土壤,有種子,這就是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小島啊。

3,攻城工事:

山下的樹,全砍了,運山頂上來,一是用作資源儲備,二是使山下變成平原,光禿禿的敵人無從偽裝遁形。利於山頂上的人及時發現目標。砍不完的,一把火,趁颳風時候,方圓百里的樹全燒了。

沿著山頂邊緣修個長城,五步一哨,十步一崗,燈火狼煙,一應俱全,

修圍牆一是可以免得山頂上馬車什麼的一不小心衝下絕壁發生交通事故是吧,

二是崗哨可以站在高處,遠遠看見各方敵人動向,也便於防守是吧。

4,守城工作:

遇見20萬攻城士兵,這麼多人,你站這麼高,山下又全是平地,你早幾天前就看見他們行軍而至了吧。先一把火,上下齊點,把木頭棧道燒了。敵人除非飛上來。

有敵軍攀岩,我們高空拋物即可。敵人要克服地球引力,我們只需讓手邊的石頭做自由落體運動,就可形成強大快速的殺傷力。

敵軍想圍城餓死我們,我們山頂上年年豐收,殺豬宰羊,他上不來,我們也不下去,相安無事。

別說60年,除非他600年後發明飛機,才有機會上來。


一切力量來源於人民

為人民服務

在人民中汲取力量

人民將成為他不可陷落的城堡

凡是將自己與人民對立起來

任何高牆武器都無法保護他的安全


二戰時期的馬奇諾防線,從法意邊境到法比邊境,全長700公里。主體工事距地面30米,牆面3米厚,布置有1533個碉堡和344門火炮,地下有鐵路和飛機庫。花了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被譽為永不敗落的防禦工事。

然後被德國人繞過去了。

說正經的,在古代體系下,不考慮士氣問題,我能想到的一個例子,是山海關。左右有堡壘互為犄角。山海關本身有地利,一面為山,使攻城器械無法直接攻擊城牆,而守軍居高臨下,下方放箭無法造成有利殺傷。地基牢固,難以通過地道進入。內有瓮城和衛城,上有步道運兵快速支援,實在不小心打進了瓮城,還可以關門放狗。


聖凱瑟琳修道院,可以去自行百度,不過百度上介紹的太少,可以自己去看看紀錄片。

這個修道院在埃及,在異教領地上挺立了一千四百多年,保存下來大量絕品珍寶。堪稱傳奇。


沒有毫無破綻的城堡,猶如沒有毫無漏洞的電腦。

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需要的是無懈可擊的城防,眾志成城的士氣,和源源不絕的補給。

==========================================================================

君士坦丁堡,眾城中的皇后

君士坦丁堡從443年阿提拉圍攻到1453年東羅馬滅亡,只被攻破過兩次,分別是1204年和1453年,第一次死於十字軍「為兄弟兩肋插刀,為錢捅兄弟兩刀」,第二次死於沒有關門,沒有關門。。。

從圖上可以看到,君士坦丁堡三面環海,北臨金角灣,南靠馬爾馬拉海,東面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面陸路是著名的狄奧多西城牆。

狄奧多西牆由護城河、外牆、內牆由低到高修築而成,包括192個塔樓,堅固的城牆也體現了羅馬人最高的建築水平。南面馬爾馬拉海水勢常年的不平穩使得這裡不適合作為進攻點,東面博斯普魯斯海峽因為過於狹窄也不適宜打登錄戰。

中世紀傳統的攻城器面對西面的城牆毫無辦法,三面環海的優勢使得只要君士坦丁堡保證水路暢通,補給就能源源不斷地進入城堡,乍看起來,眾城皇后是沒有死角了。。。

除了。。。金角灣。。。

圖中金角灣的鐵鏈連接的是君士坦丁堡和金角灣的北岸加拉太地區,君士坦丁堡兩次被攻破,都源於金角灣,以及加拉太城。

==========================================================================

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開始。1203年,在威尼斯人的教唆下,先是攻破了匈牙利人控制的薩拉城,然後,聖戰目標從耶路撒冷變成了君士坦丁堡。本應是被保護目標的君士坦丁堡,變成了戰役目標。

原告變被告,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1203年7月11日,十字軍攻破金角灣北岸的加拉太城,12日,掃除海上鐵鏈和暗樁後,威尼斯艦隊駛入金角灣,18日,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謝三世捲款潛逃,19日,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人的惡名,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應該說,如果阿列克謝三世沒有逃跑的話,君士坦丁堡應該還能再堅守下去一段時間。

==========================================================================

1453年4月6日,奧斯曼土耳其10萬大軍320艘戰艦將君士坦丁堡再次圍的水泄不通,拜占庭駐軍9000人,和20艘戰船,和往常一樣,常規手段拿這座表面上無懈可擊的都城毫無辦法,基督教海軍甚至能突破土耳其海軍的封鎖將補給送入城內。直至穆罕默德二世買通熱那亞人,借道加拉太城,於4月22日再次把戰艦送上了金角灣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夾攻,拜占庭人被迫將西面的部分守軍調往北面,這對西面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更加薄弱,最終在漏防的科克波塔門,被土耳其人突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滅亡。

熱那亞人的惡名,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所以很大程度上,君士坦丁堡兩次陷落,都是因為沒有眾志成城的士氣,有堅決抵抗的人,但也有關鍵時刻出賣你的人。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畜生一樣的隊友。


在凱撒系列裡是這樣的:

1.造一個大城牆把居民區圈起來

2.地圖邊堆滿消防局

一個消防隊員,可以幹掉一支騎兵部隊,一拳打死一匹馬,追敵三千里,戰力堪比現代城管。就算凱撒親自派大象部隊來屠城也不怕了!

缺點是城內市民會有極大的不安全感然後大批出逃……就這麼不信任我大城管部隊么?!


怒答一記,也不枉我玩了這麼久的《蒼狼與白鹿》。先說一下背景;

《蒼狼與白鹿》這款遊戲描述的大概模擬的就是宋元時期的水平(雖然很模擬的很粗糙(-__-)b)。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答主正在玩遊戲,便小小的模擬了一下。如圖:就以基輔為例:剛開始的情況是這樣的,畫了黃色圈的都是敵人的軍隊,每隻3000人,可以看的出來敵軍還在集結,藍色的地域代表城市所轄境地。城市規模越大,轄境越大,剛開始時城市的規模還是最大的。

下圖是剛開始的城市規模。規模達到了最大,也就是8,不算傷兵的話,士兵也差不多是50000人。

緊接著,敵人開始圍城,並開始攻城。一波攻勢之後,城市管轄範圍縮小了,這說明城市規模下降,一旦防禦度降到0,或者守城戰將領全軍覆沒,城市便會失陷。

這是當時的城市參數。可以看出城市規模降到了5,防禦度只有448,士兵也不足40000了。

緊接著幾波攻勢後。。。。。。。

城市規模更加小了,看來岌岌可危了,掛出城市的各項參數:

而且已經被四周包圍後,沒有了城市收入。。。。

這是最新一波攻城後的結果:

此時在遊戲中大概只過了一年半,看這樣子金錢和糧食能支撐。。。。但是防禦度已經不行了,士兵也少了一半。加入攻城隊伍源源不絕,而又外無援軍的話,城市是遲早會被攻破的。。。。

雖然是遊戲粗糙的模擬出來的,但是也大概與事實相差不會很遠,所以說打造一個永不陷落的城堡在古代是不現實的。


自行百度文明五「永不陷落的底比斯」


這是英國的一個迷你城堡,建於1842年。

只要買個質量好的防盜門,相信不會陷落。

如果真有人非要撬門…

!圖片來自微博英國那些事兒


你是打算防行屍嗎?


提前爆兵,冰川期通過白令海峽大陸橋,在美洲大陸開分礦,坐等敵人來攻。然而隨著白令陸橋的解凍,敵人似乎把我給忘了。


推薦閱讀:

如何以「X 正在趕來的路上」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如果把網路流行語變成文言文,會是什麼效果?
如果你的學校可以整體穿越到天啟元年任意一個地點,你們將怎樣改變歷史?
如何評價名偵探柯南抄襲邋遢大王奇遇記的設定?
如何以「你敢不敢再說一遍」為開頭寫個故事?

TAG:歷史 | 軍事 | 架空 | 腦洞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