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楊培東教授?
想了解下他的為人,成就,大致是什麼樣的概念。
相關資料: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5%9F%B9%E4%B8%9CBerkeley化學學院網站對楊培東的介紹 Peidong Yang楊培東教授課題組網站 http://nanowires.berkeley.edu/
Peidong Yang豈是我這個知乎小水貨能評論的?
我不敢妄言評論。對於其為人更沒有接觸過。不過Peidong Yang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如果樓主是拿到了他的offer,還是做化學和納米材料相關的,別想了,去吧……感覺不可能有比Yang組高出一個檔次的組了。
關於其成就,只敢弄幾個圖,姑且當拋磚吧。
個人觀點就是楊教授在一維納米結構和太陽能電池相關領域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工作。
然後下面是羅列數據時間:
Web of Science上的統計(搜索使用詞 Author:Yang PD):
總引用數 7W+,h因子 120,篇均應用量接近200.引用量前十的文章引用數都超過了1000 [1].個人履歷[2,3]:
22歲中科大化學本科畢業,26歲哈佛大學Lieber組博士畢業。
26~28歲在UCSB G.D.Stucky組的Post-Doctoral Fellow。28歲拿到Berkeley教職,5年後拿到Tenure。其中2001年就發表了職業生涯的代表作之一:Room-Temperature Ultraviolet Nanowire Nanolasers[4]還擔任了一大堆學術期刊的編輯和編委,其中包括化學類旗杆期刊J. Am. Chem. Soc的Associate Editor一職[5]。
同時在Thomson Reuters給出的根據篇均引用量排名的2000~2010的Top 100 Chemists和Top 100 material scientists中分別排名第10和第1[6,7].Reference:1. Web of science
2. Peidong Yang3. Peidong Yang4. https://www.sciencemag.org/content/292/5523/18975. http://pubs.acs.org/page/jacsat/editors.html6. 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7. Top 100 Materials Scientists能不列履歷,而直接列科學建樹嗎?楊的工作自稱是storage energy in chemical bond ,他的確做了很多的納米線,做了很多引領性的光電相關材料的研究,但是,楊沒有提出什麼有價值的科學理論,他的工作之所以對國內的相關領域科研人員那麼有吸引力主要是因為他響亮的喊出了storage energy in chemical bond 的口號,為其他不想有多大建樹,只想混好眼前這碗飯的所謂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個現在政府層面可以立得住腳的方向。國內的考核體系還是文章至上的,而一個好的idea 必然要基於一個人人都覺得好的出發點,楊很善於提出這樣的出發點,storage energy in chemical bond 就是這樣一個出發點,而這樣的文章在當今學術論文大爆炸的時代是一定會高引的。所以,prof楊確實是現今時代絕頂聰明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對世界,對科學的貢獻,還難和老一輩科學家比肩。。甚至,這樣的對學術界的引領也很難說是正面的。種種浮躁的學術氛圍已經彌散了好久好久,或許只有真正的呼喚出人類理性才能漸漸恢復科學的精神。
有幸見過三次其本人。都是學術報告會上,另外曾經被他之前的同事面試過,聊起過他。學術上的成就不用多說,自己谷歌一下就清楚了,單純從人家是JACS主編上這一點來說,就不是我們這些科研水貨可以妄加評論的。單純說他的前同事對他的看法:楊的努力程度簡直是變態級別的。這個楊的前同事現在在荷蘭的FOM,他說這輩子沒見過楊那麼努力的,天天都是凌晨兩三點才離開實驗室,最晚中午前肯定就又去了。據這個前同事自己的說法是「簡直太可怕,我等凡人不能理解」。
然後現在楊也是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的學生的。所以,總而言之,樓主要是真的收到offer了,到那肯定是要玩命的了,不過真的能出東西啊!最差你也可以拿JACS灌水不是~
動不動就如何評價,好歹先讀讀楊老師的文章再來問好不好呀。如果是業內人士,從事相似的領域,很容易就能發現其厲害之處,比如在我從事的微納米器件領域,楊老師一篇08的NM中搭建的硅納米線器件哪怕放到現在也屬於頂尖的水平。如果不是業內人士,看不懂他的文章,甚至找不到他的文章還評價個屁呀。對於現在的科學家來說,他的幾乎所有對於科學界的貢獻都已經明明白白的體現在其發表的文章裡面了。答主還是多看Paper少問這種傻問題了
既然有人提到楊男神很拼,那我就來說一件事。我老闆和楊大大曾經都是stucky組的。老闆和我說, UCSB外圍就是海灘,離化院樓不遠,但是楊大大剛開始的兩個月內一次都沒有去過那片海灘。也就是說,男神所有的focus都在實驗室,常人的路過看風景,對他來說都是浪費時間。。
據我了解他組裡的本科生學姐都是straight A+的神級人物。第一名的答案說得很好,老楊是nanowire和photovoltaic兩方面的翹楚,在nanowire的應用方面也有不少專利。plus他現在應該是本校化學系工資最高的了吧,一年到手三十萬刀,可查。
切以為貴乎還沒有可以評價楊教授的。
多的不說,在美的幾位納米科學家若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可以說就是真正認可了。另外一句話,不要為了論文而論文。NS上的文章並不意味著重大突破,不要迷信。
瀉藥。
在學校見到過幾次,精明強幹,學識豐富。看起來,也挺平易近人的。
雖然平時都在伯克利,但學校這邊的重大活動他還是會回上海參加,比我們院的院長好多了。
上次上開講啦,隔壁院的妹子們都瘋了,我也看了點,哎呀,真萌啊。
具體科研發麵,不是同一個專業的,不好評價。但是去年,他們物質學院發了幾大篇nature和science也是棒棒的。
噢,對了,第一個和學校開展3+1的,就是伯克利。大概也和他們這些伯克利背景的教授們有關嗎。
以上。說實話,早期Yang的工作還是具有較高新穎性的。不過這幾年,真的是灌水居多。高質量,具有指導意義的工作太少。其引用次數及H因子也都是建立在他的JACS副主編的職位之上的。
納米屬於物理範疇,為什麼他是化學的?
這個Yang和哈佛的CL風格有點像:就是都很花哨,適合做論文,適合引領風潮。但感覺基礎性不強。
當然,有可能科學已經發展到了花哨的時代。期盼能夠向質樸的理性回歸,以體現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歷史發展特點。
自己是低維納米材料領域的,看過好多篇楊教授的文章,基本都是跪著看。這輩子就向他看齊了,不指望趕上他,但能趕一趕也無愧於心,自己努力過,結果怎樣都行。至於評價,還是算了吧,坐等高人來。
我有個朋友的師兄...lieber組大神有點多啊
楊今天剛來我們所做了報告。 講他的人工光合作用
昨天才看了樓主的問題,今天就聽說下個月Yang要來做報告。
一事不明,楊教授教育履歷上寫著88-93都在科大讀書,科大應用化學要讀5年嗎?
推薦閱讀:
※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是怎樣隔熱的?
※這種吸管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
※为什么硬度单位不能统一?
※铁矿石除了高炉炼铁之外还有什么技术?有不用煤炭的冶炼方式吗?
※「鉻」「氯」這種經常被老輩人錯讀成 luò、lù 的字,怎麼發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