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美元日元貶值會對中國國內通脹產生壓力?

請教具體的傳導分析。


確實,美元是世界貨幣,但是具體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的傳導路徑,個人不同意樓上的說法,特別是輸入型通貨膨脹這一說法。通脹這東西是較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也就是說只與貨幣量和商品總量有關。說「美元貶值使得能源金屬等原材料價格上升」這樣的因素導致我國通脹,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說法。

上知乎的人很多都學過微觀經濟學,知道價格這東西是由供給和需求決定的,成本上漲並不必然導致價格上漲。如果成本上漲,價格就一定上漲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全行業虧損」這回事了。(說到這裡光伏行業哭了,產量太高,賣不出去啊,大叔大嬸您買光伏嗎?)

但是為什麼到了宏觀經濟學,人們就忘了這一茬呢?什麼時候成本上漲,價格就一定漲了?原材料在最終產品的價格中佔得比例那麼高嗎?說到這裡房地產行業笑了,每平米成本2000,賣20000,成本漲10%,賣30000。說是成本上漲引起的,您信嗎?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當年爭論過「貨幣是水」/or「貨幣是蜜」這一話題。老弗認為貨幣像水一樣均勻流動,最終貨幣超發會像杯子里加水一樣,導致水位上升。這種說法可以解釋78年以來各種商品服務價格的普遍上升這種現象。哈耶克認為貨幣就像蜜,超發貨幣在不同商品和服務上的價格影響不一致,貨幣會首先追逐稀缺資源(特別是土地),股票、收藏品等高風險資產,隨後慢慢傳導至最終產品。

個人覺得,兩者都對,貨幣首先是蜜,最終是水。超發貨幣確實會優先傳導到某些商品、某些領域、某些國家,最終導致所有的商品漲價。

具體到全球貿易,美元是世界貨幣,日元在之前的時候一直是避險貨幣,兩者都經歷了長期間的0利率階段,必然是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能有效保值增值的資產,某個國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市場經濟制度,政局比較穩定,美元就蜂擁而至,於是有了亞洲四小龍、金磚四國這些概念,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資產價格都有大幅度的上漲,物價也有一定的上漲。

不知道我有沒有解釋清楚,個人就是反感一些官方經濟學家給出的概念而已

針對具體的傳導路徑,由於中國目前的「強制結售外匯制度」,出口所得外匯會通通賣給央行,央行發行人民幣,增加自身的負債來買到這些美元資產,把這筆人民幣記到外匯占款上。這些錢是基礎貨幣的一部分,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放貸,成為M2。由於借款者最終一定會將這些錢拿來投資土地、房產、辦實業、買股權、買商品,最終導致全社會的物價上漲。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zf並不是清白的,要保增長,於是投資不能少;要保留國企來分錢,於是國企每次都率先砸錢造「地王」;要就業,要穩定,於是現在開始關注中小企業了。。。大家都需要錢啊,那就四萬億救市,十萬億信貸吧。。。我國通脹,老美最多是推波助瀾,啥時候變成主力了?


簡單的來說,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元不值錢了就是全世界範圍內的通貨膨脹,中國難獨善其身。

微觀的來說,美元對中國的影響一定通過外貿渠道。美元貶值使得能源金屬等原材料價格上升,中國是這些原材料進口大國,所以有輸入型的成本驅動通貨膨脹壓力。

另外就是資本項目了,美元貶值就是相對人民幣升值,定量寬鬆導致美國利率下降,更多資本自然流向中國,加上中國的盯住美元匯率,超發更多的人民幣,這個帶來更大的通脹壓力。

如果讓匯率浮動,人民幣升值,很大程度可以抵消這些通脹的壓力,但是出口受到很大打擊,在當前保7都懸的情形下,肯定不會這樣做。穩物價還是保增長,是政府永遠面臨的難題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1. 美聯儲印美元
  2. 美聯儲把印好的美元借給美國政府
  3. 美國政府花錢
  4. 美國政府花掉的美元,一部分最終用來買中國的商品,或者在中國投資
  5. 進入中國的美元被中國的央行截留,然後央行發行相同數量的人民幣,交給中國的供貨商或者接受投資的公司
  6. 中國央行把截留的美元借給美國政府
  7. GOTO 3

由此可見,美聯儲印的美元可以在中美之間循環很多次,每循環一次,美國欠中國的欠款就會增加,並且中國人民銀行就會印出一把人民幣。結果就是,中國的總貨幣發行量是美國的好幾倍。

那麼,央行可不可以不要印這麼多人民幣呢?


在我過去的印象里什麼貨幣波動都只會給中國造成負面影響,中國人對貨幣持有的態度就是靜態才是所需的,不習慣浮動匯率


推薦閱讀:

金融的核心是數學嗎?
金融領域類說的槓桿到底是怎麼來的?怎樣操作?有什麼實際的作用?
大学里转专业有必要吗?老师都说以后都是专业不对口?
有什麼除了薪資以外的原因讓你開始對金融專業感興趣?
從現實角度出發,股票價格被假設為服從馬爾科夫過程(Markov Process)是否合理?

TAG:金融學 | 通貨膨脹 | 日元 | 美元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