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作家在寫作方面都是自學者,為什麼?


受邀了。。。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寫東西門檻比較低……


寫作即是表述自己的想法。別人只能教你如何學習和寫作技巧。至於寫什麼,表達什麼都是你自己思考後的東西。你非要較真這個自學二字,其實蠻傻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正是在各處都能學到東西,所以只是看起來是自學而已。


【因為,寫作是窮人也可以參與的高雅藝術。】

小時候家裡很窮,窮到除了課本,我很少有課外書可以看。這樣的家境更遑論什麼課外愛好培養了。到初中,周圍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元旦晚會表演各種各樣的才藝,那種光彩奪目,令人艷羨。

那麼,我又有什麼愛好能出成果拿得出手的呢?沒有。如果使勁兒找,也就是我的作文經常會被語文老師念,而已吧。行,這是個可以發展的方向。

我仔細想來,寫作真的是完美的愛好:硬體投入只有紙筆,爸媽買不起很多書給我,難道還買不起紙筆給我?指導也很好找,語文老師是國家指定給我的寫作老師。語感的培養,可以去圖書館借書看書。

齊活兒了。

自此,寫的多,看的多。內心決定要發展這個,看書時發現往常沒見過的詞語、修辭、寫法,就會記在心上。這種對文本新亮點的記憶,是小學時候老師要求做讀書筆記大概形成的習慣。

然後,就是語感。看正常文本多了,就知道什麼是正常的。知道何為正常語句,再讀其他語句,就能品味出好壞來。把這個本事用到自己的文字中,比如隨著文字放肆寫了很多,再回頭看。發現讀著不舒服的語句,就改舒服了。改的差不多了,再放著,過點時間回頭再看,發現不舒服的,再改。

綜上所述,寫作是一種窮人也可以參與的高雅藝術。其遣詞造句的基本功,是義務教育足以覆蓋的技能。在文字世界中發現文字面目美醜,需要大量閱讀優秀文本培養語感,如此可在文字中知美醜。————大量優秀文本,我國基礎社會服務就可以覆蓋到。就此,一個愛好也好,一種藝術也好,最最花錢的基本水平部分,不用花什麼錢就可以畢業了。————不用專門的去聘請老師。

那基本水平以後呢?什麼影響著寫作者成為作家?成為有讀者的作家?成為有影響力的作家?成為肉身死亡但精神卻依然靠其文字變換形態繼續存活的作家?

因素有很多,我揀幾個重要的說。

一、個人天賦:看到一片枯黃的葉子落了下來,剛落地就有一輛汽車的輪胎碾過去了,枯葉碎了。在普通人眼裡,就算注意到這一幕,也沒多少感受。而具有作家天賦的人,看到這一幕,可以想到很多,產生五味雜陳的感受,他會呆立在那裡,想很多。想的多了,想到的點又是有聯繫的,有邏輯路徑可追尋的,說不定他轉身進咖啡館兒坐下打開筆記本就能寫個短篇。所以說,接下來我說的話極端重要:所以說,某些段子中提到的人,「漂亮姑娘碰我一下,我瞬間就想到了我們的孩子讀哪個小學」這種人,是很有成為作家的潛質的。為毛?因為這人有內心路演情感路徑的能力,情感上足夠敏感。二者交替,就是情感理性情感理性情感理性來回踢故事的皮球,踢來踢去踢來踢去,整場比賽就是小說,一方有兩位數進球另一方零蛋就是詩歌,聲情並茂沒差池的解說就是報告文學,等等等等。

二、個人生活體驗和經歷:你是否有過發現?有的作家完全是內心流的,你敬他愛他為之瘋狂,是因為他給你你不曾感受過的細膩內心。而有些作家是生活流的,你小時候讀他的作品什麼感覺都沒有,但是到了某個年齡段、某個人生階段、某大時代環境,你再讀他的作品時,就會覺得他說出了你的感受,他的文字讓你覺得他確實就經歷過你的生活。這種契合感又是一種對他尊敬熱愛的源泉。除此以外,他的體驗和人生經歷在塑造著他的性格特徵,這些性格特點最後會投射到文字作品上。他作為一個經歷過你剛剛開始道路的人,其性格,你能從他的文字上品出來,你的潛意識如果糾結把你打造成什麼樣的人,發現那個作家的性格很好的話,就很有可能讓你喜歡,並熱愛上他了。千萬個你熱愛著他,他有了讀者,有了影響力,就算他肉身死了,但是他的思想基因還留在你的精神中。

三、大時代的影響:每一次人類文明的突飛猛進,不僅僅意味著過往因生產力低下困擾人類的部分共同煩惱一去不復返,還意味著又有一大批讓人類共同煩惱的新的問題正在路上趕來。簡單的問題,人類可以個體解決,然而複雜的問題,需要人類分工解決。經濟學誕生幫人們解決發達生產力背景下的分配問題;法學和政治學解決巨量人口之間的秩序問題;等等。而一些極端深奧的問題,則分由哲學家、科學家解決。作家呢?他們則是讓人類總結問題答案,或清醒正視問題的人。比如,封建時代的掌權者不重視人權,就根本不把那當成一個問題,都不是個問題,那也根本不會去解決。其實,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有生產力大發展,文明進步。作家成功的另一種大途徑,就是讓新時代的人類發現並正視問題,供其他分工解決問題。或者把上個時代其他解決問題者的答案總結起來留存為人類永久記憶。

以上這三個因素,哪個是請專門老師就能教出來的?根本沒法兒教啊。

【總結】:

如果說,寫作基本水平的教學算作是本問題中「學」的話。世界上很少有非自學者的作家。如果不算,那世界上基本很少有自學者的作家。因為,非基本水平部分,無法教授。正因為該部分無法教授,才有各式各樣的靈魂在書寫著各自不同的文字,世界有多麼精彩,就有多少千變萬化的文字成果產生,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汪曾祺先生曾在《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一文中就關於寫作與創作是否能被教授一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如今貼出來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創作能不能教?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爭論問題。很多人認為創作不能教。我們當時的系主任羅常培先生就說過:大學是不培養作家的,作家是社會培養的。這話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沒有上過什麼大學。他教的學生後來成為作家的,也極少。但是也不是絕對不能教。沈先生的學生現在能算是作家的,也還有那麼幾個。問題是由什麼樣的人來教,用什麼方法教。現在的大學裡很少開創作課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教。偶爾有大學開這門課的,收效甚微,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教創作靠「講」不成。如果在課堂上講魯迅先生所譏笑的「小說作法」之類,講如何作人物肖像,如何描寫環境,如何結構,結構有幾種——攢珠式的、桔瓣式的……那是要誤人子弟的。教創作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寫」。沈先生把他的課叫做「習作」、「實習」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要講,那「講」要在「寫」之後。就學生的作業,講他的得失。教授先講一套,放學生照貓畫虎,那是行不通的。 」


低級作家,是在擺弄文字,高級作家,文字只是他們的載體。 所謂非自學者,就是學習過如何更好地使用這個載體,就像一個人學過如何使用相機,另一個人對美有獨特的看法,他們同時開始用相機,不一定前者會拍得更好。


技巧之於寫作不是關鍵,情感和體驗之於寫作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寫作本身就是可以學但沒法教的吧。


說明寫作這玩意兒不是單純通過學校教育造就的,它跟一個人的天賦(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對事物變化的敏感度等等)以及個人的生活閱歷也息息相關。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勤奮和不懈努力。


古人說「文無定法」、「詩無達詁」,寫作沒有一成不變的套路,它更多的是心學。作家需要面對和審視的是自己的內心,包括外在的事物投入心靈的景象。他需要看清的是內心的圖景和學習內心圖景的表達、呈現方式。而在通常情況下,作家在大量的閱讀中,已經完成了技術層面的學習。自學的過程自然也包括學他,只是這種學習可以獨立完成,所以看上去就不是那麼顯而易見而已。


同意獨眼的觀點。

一般人只要有一定文字功底,表達方式又是大家能接受的就可以開始寫作了。

但是沒有數據顯示有多少爬格子的人成為作家。許多人只是愛好,憑一腔熱忱在文學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這是一種藝術,不斷追求,不斷糾正,不斷完善,方成至境。


作家不是匠人,哪裡能培養?


推薦閱讀:

寫故事、編劇本的時候遇到什麼有趣的事?
如何提高駕馭文字的能力?
如何把第三人稱寫作變得更真實自然?
怎麼才能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呢?
網路小說是否需要文學性?

TAG:寫作 | 作家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