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把緬甸的若干民族的來歷,背景,和各種混亂關係說清楚啊?
緬甸自古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各種民族互相征伐輪替興衰的一個地區。緬人的政權曾在英國人來之前曾短暫「統一」過緬甸併入侵泰國寮國柬埔寨和印度東北及孟加拉,但卻是曇花一現式的爆發,而且這個「統一」也並非是對轄區的實際管理,而是對其他民族地區進行類似結盟效忠式的統治,往往只能維持幾年,許多地方名義上臣服緬甸,其實多數時間都是獨立王國。所以實際上緬甸長時間是屬於諸國林立的階段,是英國人走之後給他們留了一個看似統一,但危機四伏的「准地區大國」爛攤子,導致老緬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至今還在內戰。
有史載的最早的緬甸叫驃國,就是《舞樂傳奇》里那個國家。他們不是緬族人,是一個已經消亡的古代民族,在建立後不斷發展佔據了緬甸核心地區。
驃國之外,緬甸東南部有古代孟人建立的林陽國,孟人大抵和高棉人(今柬埔寨人)有親緣關係。他們應該是緬甸地區最早信奉佛教的,他們和高棉人大概也是最早定居東南亞的。東南亞的政治就是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定居越早,就越有可能被後來者殘酷征服。緬甸北部,有古代傣族人建立的撣國,是東漢的附屬國,曾有海路上來的大秦幻人(可能是來自羅馬的魔術師)被該國抓住後當貢品獻給東漢朝廷。諸葛亮南征時,該國曾一度受到波及。除這三個主要的國家外,還有不少小國部落紛雜其中,等著人征服消滅。
大約八到九世紀時,緬甸出大事了。
中國雲南的割據政權南詔興起,開始向緬甸地區用兵,數次征伐之後,將緬甸地區最強大的驃國完全消滅,搶劫其財帛,俘虜其婦女,毀其城郭后撤回雲南,從此驃國不復存在。接著。一股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騎馬蠻族,自稱緬人,他們不鞍而騎(宋朝趙汝適《諸蕃志》),喜歡食用奶製品,迥異於緬甸原有的所有農耕民族。這支緬人來了之後迅速填補了驃國滅亡後的空缺,開始四處征伐,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新歷史。關於緬人是從哪裡來的,有兩種說法:1、據緬甸自己的奇幻史書《琉璃宮史》記載,一個印度的落難王子帶著臣民來緬甸建立了太公古國,他們形成了緬人。這種說法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啊,因為東南亞到孟加拉地區除了越南之外所有的國家都說他們的來歷是這樣的,好像印度王子一旦落難就能雄飛海外似的。後來考古學家找到了「太公古國」的遺迹,經過研究後發現。這個國家的確是曾經存在過的,但並不久遠,大約是十一世紀的小國,而且人種民族也跟緬人無關,應該是個被緬人征服滅亡的可憐小部族……所以這個說法,是古代緬甸人跟風照抄鄰居的史學觀的結果,是放屁的。2、據現代歷史學家的推理,推測緬人是曾游牧於洮河流域的西羌一小支,稀里糊塗地南遷入緬甸地區,起初臣服於驃國獲得定居點,後來趁驃國被南詔人道毀滅後,喜滋滋就建國了。第二種說法現在已成主流,首先可信的就是古代緬人的確帶游牧民族特點,而且其語言也接近西羌,故有藏緬語族一說。其次就是驃國的確曾有個叫擔波的附屬國,據考證就是緬人建立的蒲甘王朝的前身。
3、然後還有第三種說法,僅見緬甸本國史學界,他們來了個和稀泥,認為緬人的祖先就是驃人,驃人來源於中國的古代藏族或者西羌。這對緬人合法佔據驃國的地盤就有了合理性,但到底無法解釋驃國是定居農耕文明,而早期緬人是游牧騎馬民族這個現象的。所以這種和稀泥的說法,也是放屁的。緬人定居驃國舊地後,就建立了蒲甘王朝,然後逐漸興起,緬甸境內的各國文化軍事程度都比較落後,哪是這些在中國西北部修羅場殺出來的騎馬野人的對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十一世紀時,蒲甘王朝的一代雄主阿奴律陀率軍入侵孟人的國家,迅速將其征服。然後揮師北上,傣族人紛紛臣服。接著又西征若開族的部落,將其征服劃入統治範圍。據不太靠譜的史料記載,阿奴律陀曾率大軍揮師大理城下,大理國王也就是金庸小說理那個會六脈神劍一陽指的傢伙嚇尿了,獻出國寶佛牙才讓阿奴律陀撤軍。雖然……佛牙到底有幾顆佛教界自然有論述,但緬甸似乎是沒這東西……可以當世緬甸興起的態勢,跟大理國發生戰爭可能是存在的,進攻至大理城後撤軍可能也會發生,畢竟不是多困難的事兒。蒲甘王朝由於是迥異於其他土著的緬人建立,而且又對其他民族進行了奴役,所以一直有孟族、傣族、若開等族的造反困擾。正當蒲甘王朝為這些造反焦頭爛額之時,蒙古大軍兵臨城下,蒙古人征服了這個國家。蒙古大軍征服蒲甘王朝後就因為不適應氣候而撤回雲南。蒲甘王朝被蒙古人糟蹋後元氣大傷,曾被緬人奴役的其他民族開始紛紛自立,最終蒲甘王朝完蛋,從此緬甸進入三國時代。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後,中國對緬甸地區的態度也轉變了,從以前的外國變成了西南夷,當土司對待了。所以後來的明緬戰爭,明朝也沒有當外國入侵,只當做一次規模較大的土司造反來處理的。
北方,是傣族的阿瓦國,勢力最強,並且臣服元朝和明朝,一直當著中國的宣慰使之類的官兒,後方沒有戰爭威脅。南方是孟族的勃固國(又稱白古王朝)。西方是若開族建立的阿拉干國。
當然除了這三個國家外,還有其他小國小部落,但這三個是最強的,緬人似乎被蒙古人糟蹋後完蛋了,眼看緬甸就要被這三個民族瓜分了。緬人此時定居東吁,屈服於跟他們一樣來自中國的傣族人,臣服於傣族的阿瓦國,跪舔傣族二百多年後,留著西羌老山羊血的緬人逐漸恢復了實力,
這時候緬人又出了一個猛男,就是大名鼎鼎的莽瑞體。莽瑞體時期,東吁王朝逐漸已經不受宗主阿瓦國的控制,他首先征服了孟族的勃固國,然後在大會戰中擊潰了宗主國阿瓦的大軍。然後通過傣族緬族結盟的方式將阿瓦國威服為東吁王朝的附屬國。莽瑞體死後,莽應龍即位。莽應龍是個載入了中國史冊的牛男。這傢伙即位後吞併了緬甸三國中最後一個阿拉干國,征服了暹羅(泰國),入侵了寮國和柬埔寨和孟加拉。甚至北上入侵中國,威逼中國在緬北和雲南的諸多土司臣服於他。莽應龍死後莽應里即位,繼續執行他爹莽應龍的擴張政策,向明朝用兵。由於明朝大軍路途遙遠,每次擊退緬軍後,土司又會被緬軍重新征服。而明朝似乎也沒有直搗緬甸徹底消除隱患的決心,只是保持著雲南的底線,所以雖然緬甸入侵數次失敗,但緬北一些本屬於明朝的土司已經臣服緬甸了。看起來緬甸情況大好,但這時候粗大事了……由於莽應里自恃東南亞到孟加拉無敵,傾國之兵入侵明朝,雖然根本沒打疼明朝。但本被征服成為傀儡的暹羅(泰國)開始反抗了,接著率領入侵明朝大軍的他弟弟良淵侯也覺得入侵明朝不實惠還不如造反,於是也趁機造反了。
接著緬甸又四分五裂,期間甚至被泰國佔據了大片國土。但良淵侯的兒子阿那畢隆最終又重新統一緬甸。但泰國是無力重新征服了。到了乾隆年間,東吁王朝已經開始衰落,國內反叛不斷,衰落到了什麼地步呢?連印度東北的小國曼尼普爾(沒錯就是那個網上很火的曼尼普爾)都開始入侵緬甸了。最終孟族的造反成功,推翻東吁王朝,緬甸重新恢復各國戰亂狀態了。結果……緬人又出牛人了。這個叫雍籍牙,此人是村莊頭人出身,就是個大村長,通過二十五年的征戰基本上擊敗了叛亂的孟族,建立貢榜王朝。此後雍籍牙又開始了擴張,進軍暹羅(泰國),結果在暹羅都城圍城戰時死亡。雍籍牙死後,孟駁即位,孟駁重新入侵暹羅,並在同時入侵了曼尼普爾,接著又開始重走東吁王朝的老路,開始入侵中國。還是那個劇本,還是那樣的劇情。貢榜王朝入侵中國後越大越吃力,然後泰國趁機又復國了,而且這個給泰國復國的新國王是個華裔,叫鄭信……
不過孟駁比莽應里聰明些,沒有像莽應里那樣一根筋,而是覺得打不過就和清朝議和了,然後給清朝個台階,承認清朝的宗主地位後就撤軍了。當然撤軍的路上得撒一口氣,於是孟駁又一次西征洗劫了曼尼普爾。另外一提的是,自稱小中華的越南,大約也是在貢榜王朝時期大爆發,基本統一越南寮國柬埔寨地區,越南準備用兵泰國,聽說緬甸很牛逼,決定結盟。此時緬甸非常積極,但幾次外交往來後……傲慢的越南人認為緬甸還是不開化的蠻族,兩國的結盟就此吹水了……貢榜王朝的後期,就是三次英緬戰爭,在奮力抵抗後淪為英國殖民地了。另外補一個:歷史上跟緬族結仇的若開族、孟族都在緬人興起的時代遭到大規模殺戮,所以現在人口不多,對緬甸威脅不大。而如今對緬甸有威脅的克欽族、克倫族、佤族、撣族(傣族)都由於各種原因(譬如歷史上曾經人口少威脅不到緬人或者長期向緬甸中國兩頭臣服時不時得到中國保護)躲過了緬人的種族屠殺,所以現在還有力氣造反。緬甸的民族眾多,要細分的話,可以分出約140個民族。
我們從大的系統去劃分,大致分為四個分系。 首先,是漢藏系統。 緬甸分為上、下緬甸。上緬甸是驃人的天下,驃人大概在中國的西漢時期,南下到緬甸北部,他們比緬族來得更早,率先建立了一個驃國。明朝的《西南夷風土記》記載說:「晉、魏間,傳聞永昌西南三千里有剽國,君臣父子長幼有序。」晉、魏其實是指魏、晉朝。 驃人的直系後代就是克倫族,屬於漢藏系統。克倫的近親是克耶族,克耶族是個著名的長頸民族。克倫族至今和緬族還是有交戰,只是暫時停戰了。他們約佔7%的人口。緬甸最初的意思是,「遙遠的郊外」,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對他的稱呼。
約在東漢末年,孟族在南緬甸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孟族屬於南亞系統,約佔2%人口。 約在隋朝時期,撣族也南下了。撣=暹,兩個字是同一個意思。撣族相當於中國的傣族,他們和泰國人也有淵源。撣族總體上屬於壯侗系統,約佔9%人口。 約在唐朝晚期,日後佔據緬甸70%人口的緬族來到了北緬甸,他們打敗了驃人,然後又打敗了孟族,佔據了主體的地位。今天的緬甸,大約形成於唐朝末年。緬族也屬於漢藏系統,從父系的染色體來說,緬族的O3-M117非常之高,說明和炎帝的後裔有關。(可參考戰虎的前文介紹) 克欽族和克欽雖然不是一個民族,但是也有淵源,都屬於漢藏系統的一支。克欽是比較晚才南下到緬甸的,比克倫晚得多,約在中國的宋朝時期到緬甸的。克欽相當於中國的景頗族。 克欽體質特徵與中國的傣族和彝族都接近,屬於東亞人種的特貌。所以他們可能和傣族、彝族有同源的關係。彝族的歷史比較複雜,和緬族區別很大。彝族比緬族更古老一些。而克欽的近親是德昂族。他們共占緬甸的約2%人口。 而果敢人是明朝漢族的後裔,和中國是血統最接近的了。 克欽和德昂族、果敢族聯盟了起來,是近期抗擊緬族進犯的主力。 直到近代的歷史,才有英國的印歐人進入緬甸,印歐人是最晚才到的。 以上,總共就是分為漢藏、南亞、壯侗、印歐四個大系。克倫、緬族、克欽,其實就是三批先後到達緬甸的漢藏人群,而另外的壯侗人群也是中國的一員。人口來說,緬族占第一位,其次是撣邦、再次是克倫。克欽和果敢都是比較少的少數派。緬甸漢藏人群的祖先,和炎帝是有關的,他們在上古時是尊奉火神炎帝的。漢藏人群後來放棄了對華夏的尊奉,在近代開始信奉西方基督教的一套。
我先來佔一個坑,回頭認真寫答案。簡單說,緬甸民族的關係和歷史要分成緬人,撣泰,孟高棉,景頗,其他南亞,這五支來說,剩下小支總結為其他就好。
推薦閱讀:
※為何不修中印鐵路?
※緬甸主體民族緬族只佔緬甸65%,對35%少數民族的控制是否在可見的將來是可以持續的?
※佛教在緬甸是否有衰落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