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雞肉和鹿肉好吃不好吃?
有人說口感不好,不如吃柴雞和牛肉
東北打過獵的路過,負責任告訴你,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野的全都沒有家的好吃,你要是覺得野的好吃,用同樣方法烹飪家的,更好吃。
首先就是打來的野物通常是無法放血的,活捉放血太困難,不放血是什麼味道我想你們想得出來。
野生動物都是沒劁過的,各種各樣的怪騷怪臭味就更不用說。
再者,土腥味,我想你們都嘗過死水裡養出的魚的土腥味。地上跑的一個道理,養殖的吃飼料,是沒有土腥味的,野的土腥味太重。
肉質,野的更瘦,肌間脂肪少,纖維粗壯,又硬又密,需要長時間的預處理才容易入口,大部分溜炒一類短時間烹飪的技法都是建立在養殖動物細嫩的肉質上的,完全無法處理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只能用燉蒸烤之類的長時間烹飪技法,且需要大量香料。
味道也不統一,由於食物構成不同,換個地方的同一類動物,可能完全是兩個味道,南方的野豬和北方的野豬味道就完全不一樣,差別之大已經不是品種不同能解釋的了,養殖動物的品種差異比野生的還大,但味道都是差不多的,因為飼料都一樣。
就我觀察,即使那些一口肥肉不吃的人,在吃瘦肉時也會偏向那些脂肪量高的肉,人對脂肪的熱愛是統一的,很多人所謂入口即化,就是脂肪多而已。
我對肉類的味道口感特別敏感,一口就能吃出是什麼肉,多大年齡,甚至大致品種和飼料構成,當然也與我比較了解養殖有關,有對比經驗。
總之,野的,難吃。
最後,水裡游的,還是野的好。
鹿肉沒吃過,野雞吃過。
小時候山裡野物多,我家山裡果園兔子野雞泛濫成災,每年爸爸叔叔他們會帶著狗子上山我們叫趕山,俗稱打獵。主要抓兔子和野雞。
後來我叔還撿了幾窩小野雞回家養。
野雞吃過蠻多次,講真心話:好吃個屁!!!
我這種吃貨加好胃口不挑食的吃了兩次後都不願吃了。
也許是野雞運動量太大的關係,骨頭和肉很緊緻!燉幾小時還硬。雞腿里很多筋一樣的細小的類似漁網那種線。一根根,咬半天。
雞腿咬起來都很費勁,何況其他部位。唯一就雞湯燉起來還是很香的。萬萬不能與家養雞的肥嫩鮮美相提並論。
還有野豬肉,小時候也吃過很多次,那個味,絕了。瘦巴巴,膻味重。干鍋,爆炒,做腊味,各種風格都試過,通通下不了口。
因野豬肉和野雞肉留下的陰影,對一切山上跑的野物都沒興趣。除非河裡游的,那就是野生會鮮美很多。
所以,放它們一條生路讓它們在山上逍遙自在吧,真心的不好吃。想吃野味都是因為獵奇心理。千百年來,好吃的肉都被人類養殖起來,又經過無數代育種改善其口味,自然要比野味好吃很多。喜歡吃野味是中國人出於獵奇心理和炫耀心理的惡習,野生動物不僅不好吃,而且沒有經過檢驗檢疫,有傳播疾病的風險(非典後大規模撲殺果子狸還記得么,諷刺的是最後還發現殺錯了。果子狸:mmp),更不用提消費野味對生態造成的破壞。珍愛生命,拒絕野味
野雞好久沒吃了,鹿肉常吃到,有圖有真相。
鹿脖子肉燉湯
五分熟鹿排答主在紐西蘭,鹿肉超市隨意買到,是養殖的。鹿肉和牛肉的區別沒有特別大,吃起來不錯,但需要宰殺新鮮,放血徹底。圖二算是優質部位,即使內部全生也沒問題;圖一的脖子肉算是差一點的部位,骨頭出的雜質暴露了味道的全部缺陷,所以吃哪也很重要。
此外還吃過一次七分熟的鹿排配南瓜泥,捶軟的鹿肉餅煎炸後做漢堡,感覺都不錯。在國內的話,一般做法中紅燜就挺好,放點黃酒。
野雞都是以前在國內別人送的或農家樂吃的,基本都是大鐵鍋燉,放點青椒什麼的,味道不錯,最深印象就是塊塊帶著骨頭。。。其實肉雞吃多了,偶爾買只走地雞來吃都覺得香得不行。
此外答主還吃過生拌馬肉,在日本一般的烤肉店,非常新鮮毫無腥味,帶有一種鮮甜。不請自來。
野雞沒吃過,吃過孔雀算不算?
鹿肉也沒吃過,浣熊肉能抵嗎?
爸媽的一個老朋友嫁給了德州狂野派的鄉村大叔,聖誕節去他們森林中的家玩,吃了臉盆大的甲魚、白色大孔雀和擅長偷雞但被我們用計捉住的浣熊。
於是就甲魚+孔雀燉了「霸王別姬",浣熊剝光了燒烤,再加一點超市買的一條大肋排。
除了大肋排之外的其他三個,超!難!吃!
孔雀吃起來和火雞差不多,比火雞肉更柴,估計生存環境太好了都不怎麼要運動的,腿肉都不好吃。
甲魚, emmmmm本身基因估計是好的,就是估計活太多年了。神鱉雖壽卻咬不動,本應該是膠質肥美的裙邊口感如橡皮,鍛煉咀嚼肌,哦也。
浣熊就別提了。
剝皮清乾淨之後基本沒肉,沒肉,沒肉!烤過之後僅剩的肉縮水了!水了!了!乾脆面你怎麼了!本體其實是毛嗎!
微笑。啃骨頭真的很累。
超市買的肋排很好吃!!!
完。
覺得野雞肉好吃的一定是被什麼古代影視作品騙了,什麼大俠露宿荒山野嶺,晚上打野雞和兔子充饑,鏡頭一轉,篝火上烤著一隻油汪汪看起來非常肥美又色香味俱全的鳥類動物,大俠還撕下雞腿滿口油的在那裡大吃特吃。
實際上都是假的!野雞和家雞比起來都是很瘦的,而且因為運動量大吧。野雞瘦肉很多,簡單來說就是沒幾口肉,而且又非常硬,很多時候都去燉湯了,味道老實說因為油水少,也不咋好吃。
野兔也是不好吃,而且肉也硬。
鹿肉吃過幾次,大部分是在東北吃的,種類是梅花鹿,養殖的梅花鹿。在台灣的綠島也吃過鹿肉,估計也是梅花鹿或者水鹿,當年島上養殖的,後來跑出來已經算野生了。總之鹿肉吧,瘦肉比非常高,很紅的顏色,口感上沒有特別的感覺,好像更有韌性一點。
小時候總覺得野味多麼好吃,其實真相是很多不如養殖的,野豬肉硬的很,駝峰肉有點粉。現在想吃的話,就直接淘寶唄。
對了安利一下狍子肉,好吃,很酥嫩,味道比較特別。
野雞和鹿肉都吃過。野雞吃過野生的,鹿肉可能是養殖的。如果粗獷的烹飪,例如洗乾淨,放到火上烤撒把鹽,又或者像老外那樣煎一煎,放酒燉,焗之類的肯定不如直接處理家雞和牛肉好吃。但是處理得當,味道還是非常好的。處理細節我就不清楚了,野雞是燜好用大鐵鍋上的,醬汁基本收干,放在炭爐熱著吃。邊炒邊吃,途中水分過幹了加點野雞湯爆香,口感濃郁,越吃越香,比家雞肉高一個檔次。野雞肉經過恰當的香辛料燜燉,非常鮮美,依然緊實柔韌,加上醬汁獨特,好吃停不下來。還有更奢侈點的吃法,就是把野雞,飛龍啊,斑鳩啊,野雁啊,水雞,野鴨之類的等等各種各樣大小野禽,全部斬了用獨特醬汁燜一鍋,名曰「百鳥朝鳳」,此鍋肉質各異,相互襯托,美味到極致,連鍋都想吃掉。不過價格昂貴,極不環保,現在是有價也不容易吃到,估計有飼養的替代品吧。鹿肉只吃過凈肉,吃過的做法都是為了保留鮮甜而做的。切薄片和淮山片蒸,涮火鍋,和快炒的。多了點韌性,也是鮮甜的,但沒吃出比牛肉強。
野雞肉非常鮮,但口感較粗硬,不適合炒來吃,可以小火燉煮一鍋湯然後扔掉肉,也可直接將鮮肉剔下包野雞肉餃子,鮮香味美,絲毫不柴。鹿肉口感類牛肉,但有鹿的「野膻氣」,建議冷水多浸泡放血,烹飪手法照牛肉來。
在我看來,所有的野味都不好吃。
用事實說話,野雞肉做好了很鮮美,真的很鮮美,肉質不好,野雞肉質和飼養雞肉質沒法比,但味道野雞的鮮美也是飼養雞比不了的。做法也不一樣,野雞肉要用清水狠狠泡,多換水,最後小火慢燉很久,同樣的做法做飼養雞,雞肉都化湯了沒法吃。
鹿肉很好吃,沒吃過野生的,在東北吃過養殖的鹿,刷油烤,鮮美的不得了!燉著味道一般,燉的話不如牛肉。
北方的淡水魚,野生的就是比魚塘的好吃,自己在河溝里釣的鯽魚,鯉魚,色澤金黃,味道甘鮮,水庫里的味道次之,買來的塘魚最次。這個我做過實驗的,拿自己釣的和買來的鯽魚做湯給生了娃的表妹,送了十多天,她說你做的湯為啥好一天孬一天,質量太不穩定呀,大魚沒有小魚好吃?哈哈,當然了,當時正是初秋野魚最肥的時候,小點的野魚,比大個的飼料魚味道強太多了。野雞,大雁,野鴨,鴕鳥等的肉,都可以吃,但是味道嘛,就那麼回事~~多年前京郊有「百鳥宴」,菜譜上有這些肉。現在野雞也有養殖了,比家雞肉硬也更腥氣,不算好吃。
以前有親戚在田裡撿到了幾隻受傷的大雁(好多年前的事,那時候估計鄉下還沒有動物保護的概念,有人用網甚至下藥毒殺候鳥,這是不對的),送了「嘗嘗」,結果高壓鍋開燉,最後評價還是「不好吃」。
鹿肉,一直被認為好吃,我猜大概古人牛羊等食材太少,尤其很多時候牛不許殺了吃肉,鹿肉就成了候補方案了:好久之前的剛記海鮮有過;現在不少館子,尤其是所謂的莊園之類的度假村還有,味道,貌似和狗肉有點像,但是比狗肉又有點腥膻,也更勁道,烤鹿肉則和烤氂牛肉的硬度差不多。
傻狍子肉更嫩一些,但是,腥膻程度和鹿肉接近(其實輕一些,我覺得)。上次忘記哪家飯館還有狍子肉,估計都人工養殖了吧~~
比較豬肉和狗肉,其實狗肉好吃(徐州籍的同學請客,土特產,我自己應該不會專門找狗肉吃);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羊肉味道更好。
最沒法吃的大概是海鷗,好幾年前海邊玩,和當地人聊天知道的。所以寧願出遠海碰運氣也不會射殺海鷗,因為實在沒法吃。以前的漁民打到海鮮比如海蟹之類的,都是可以掰開生吃。
有一次在無錫,有個飯館裡豢養了一種我沒見過的叫不上名字的野味,貌似是一種鼬。是有人打到賣給飯館的。估計會有人出高價吃掉~但是,事實其實是:大部分的野味,尤其是哺乳動物,真的不好吃。
我很小的時候,槍支管制還不那麼嚴格,尤其是氣槍,所以~還有親戚家的半大小子拿氣槍去「打野味」,我和我奶奶走得近,所以就有機會「見識」野兔,鵪鶉之類的,只能說,其實就那麼回事。野兔的那種土腥味,得用很多香料去改~真不如自家養的小公雞更和口味~
另外,熊掌不好吃!而且也不好做,70年代陝西秦嶺的獵戶山民還是能打到熊的,一般的鍋越燉越硬,最後和塑料差不多,必須頂級廚師專業加工,即使如此,熊掌也是一種迷信,傳說熊冬天冬眠只舔自己的腳就能活下來,人就覺得熊掌營養高,其實吃個心理上的稀罕而已。
魚翅,以前長城飯店裡有,魚翅撈飯其實吃的是高湯,魚翅本身也是心理上的「稀罕」而已,味道就那麼回事。
刺蝟不好吃!貂不好吃!狐狸肉也不好吃,就算是冒充,也不敢清燉,混入火鍋店才行。另外,氂牛鞭做起來好費勁,燉湯,會上火……算不上好吃……
老祖先用了幾千年的味蕾和習慣不停的篩選食物,凡是好吃的,真的都在餐桌上了;想想老祖先當年,野味那麼多,想吃那是手到擒來的,所以,老祖先沒記錄在案的,除了被吃絕種了,其餘的基本都是不好吃的。因此沒必要有這種好奇心。
至於我自己,阿彌陀佛,吃了太多亂七八糟的,但是我真不迷戀這些,都是些機緣巧合而已。很多就吃一次而已,比如鹿肉、大雁肉等等我覺得我不至於去吃第二次…東北人來說一下啊。
先說野雞,這玩意在我們老家的通常做法是————做鹹菜……
沒錯,就是做鹹菜,把鹹菜疙瘩切成幾毫米見方的小粒,然後和切碎的野雞肉一起炒,炒好後放進冰箱(一年四季)或者放在陽台(冬天),到時候當鹹菜就粥吃,味道還好,野雞肉質比較柴,但是鮮味還是有點,用來炒鹹菜疙瘩就是為了取其鮮味。
至於鹿肉,則主要靠腌制,如果能夠腌好,烤起來味道還是可以的,自然比不上羊肉和好牛肉那般細嫩,但也不至於粗硬到鯨魚肉或者袋鼠肉的水平。
小時候,我姨夫去打獵帶回來兩隻野雞和一隻野兔,我吃了一次,然後接近兩個月沒吃肉,那股子腥味,我現在想到都噁心。
野雞肉沒吃過,但鹿肉……在東北隨便找一家五十左右的自助烤肉,很多都會提供……
可勁吃,反正沒人跟你搶,因為太難吃了……在五十塊級別的自助烤肉提供的肉品中,都是最乏人問津的。順帶說,這玩意不貴,並不會比普通的牛肉貴。
發一個淘寶搜索鹿肉的鏈接,不給具體店家了,我又不是賣肉的,想要知道,買一塊吃吃唄。
https://s.taobao.com/search?q=%E9%B9%BF%E8%82%89imgfile=commend=allssid=s5-esearch_type=itemsourceId=tb.indexspm=a21bo.2017.201856-taobao-item.1ie=utf8initiative_id=tbindexz_20170306
冰箱里有一盤野雞肉,臘的,因為是蒸熟的,鹹得打死鹽販子,一周了都不想碰。新鮮的野雞肉比臘的還不好吃,臘野雞好歹還香一點,新鮮的又干又柴。麂子肉吃過,重口燒來還行,鹿肉不如麂子,偏粗。野豬肉也只能重口做法,不然騷臭還老,野兔的草臭味兒反正我是吃不下。
看到這個問題飄在我的首頁上,忍不住答一下。目前看到的回答里,幾乎所有人都說野雞肉不好吃,看了下烹飪方法,無外乎燉湯,紅燒啥的。野雞沒什麼脂肪,還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普通的烹飪方法自然是不好吃的,又柴又硬。但是!!我要說但是,有一種方法,真的是將野雞肉的美味發揮到極致,目前為止吃到的野雞肉,只有這種方法做的最好吃。 我的家鄉在西北某縣城,一直有過年吃野雞的傳統。每年過年集市上有周邊鄉鎮村裡的老鄉們從山上打的野雞,拉在小三輪車上賣。我們那邊山裡別的野味沒有,唯獨野雞特別多。一般都是拿土槍打的,買回家的野雞拔完毛一定要在傷口附近仔細清洗,土槍里裝的都是小鋼珠,有時候會藏在骨頭或肉里。這個習俗一直持續到前幾年還在繼續,但是這兩年管的嚴了,也很少見到人賣,所以慢慢也開始吃不到了。接下來我跟大家說一下烹飪方法。 首先,將野雞洗剝乾淨,用刀將肉小心剔下,切成細絲,一定要切很細,野雞肉柴,太粗會影響口感。大骨頭棄之不用,小骨頭剁成很小塊和肉絲分盤裝好待用。 然後,將腌過的青筍切成同樣的細絲。我們家鄉的青筍腌制方法可能和別處也有不同。是將韭菜花用鹽腌制,再用腌過的韭菜花腌青筍。所以這個青筍不僅清脆爽口,吃起來還有一股韭菜花的特殊香味。 最後,將青筍絲和野雞肉絲混合,放鹽和薑絲還有一點點花椒面拌勻。因為青筍已經是腌過的,所以鹽不能放多。腌制4-6小時後,放蔥絲,熱鍋燒油,少量多次反覆用油潑。直到熱油將野雞肉燙熟為止。潑到最後,油非常多,完全淹沒了肉和青筍。靜置一天就可以吃啦,這個是當下酒菜吃的。家裡來人,用小碟子裝一點出來,大人們一邊喝酒一邊吃點野雞肉,相當美味。碎骨頭的處理方法也是同樣,家裡一般都是一小壇野雞肉,一小壇雞骨頭。最喜歡一點小骨頭放嘴裡嘬,青筍爽口,野雞肉鮮嫩,真正是目前為止每次過年最讓我惦記的美味! 至於鹿肉,多年前只吃過一次別人送給我爺爺的。鹵好的鹿肉,吃起來沒什麼香味,比較柴,沒吃到過好吃的鹿肉,所以覺得鹿肉不好吃。就這麼多了。
正好二樣我都吃過。
大約很多年前,家道沒中落,我還沒落魄。有幸吃過點野味。
野雞燒湯,肉就很硬。烤的話,根本沒法下口。野雞湯是綠油油,發暗,味道不如老母雞。肉質硬,可以撕成雞絲,拌麵條,煮皮蛋雞絲粥。
鹿,應該是養殖的。別人喜歡現殺,喝血!
我只喜歡吃點肉。肉用錫紙包著烤,很好吃。如今過慣了鹹菜,蘿蔔,燉白菜。最懷念的是,烤火雞片兒。那麼多說不好吃的,為啥我感覺賊JB好吃。
首先要有個前提:人都不是傻子,不論今人還是古人。好了,現在開始答題了:一個新的問題:什麼肉好吃?回答是豬牛羊(排名不分先後)。這是從統計學上的意義,不排除個例就是喜歡其它的肉。因為所有的家畜的祖先都是野生的,只有它們的肉好吃,我們的祖先才會付出成本來飼養馴化,最終豬牛羊成為了家畜。其它物種因為口味不符合大眾的要求,慢慢就退出了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其實就是全人類總舌頭選擇了最符合人類口味的肉食品種。那麼沒有被大規模馴化的品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不好吃的了。
尼羅河野生,那大鱸魚絕對是太好吃了,但陸上動物就不行。
推薦閱讀:
※烘焙的初衷是什麼?
※烤箱烤蔬菜技巧問題?
※熱衷於牛肉牛排,國內外牛肉本質上的差異到底體現在那裡?
※什麼東西在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吃/用,但在現在是很常見的?
※每個省做肉的方法都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