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剛在王小山的微博里看到的:「說有牛根生參與的機構不靠譜,居然有人說我該放下個人恩怨,我有什麼個人恩怨?真夠賤的,他是毒牛奶的始作俑者啊,都忘了?人家拿毒你們孩子的錢轉身做慈善給你們看,你們居然盡釋前嫌笑臉相迎,還想說服我『忘了吧,忘了吧』。這麼多賤人所在的地方,會有什麼美好未來?反思中。」

三聚氰胺最初不是三鹿么?蒙牛是後來捲入的啊。


當初蒙牛快要死掉的時候,牛根生出來哭著讓他商學院同學出錢支持,還說不支持蒙牛就會讓民族企業落入外國人之手。我就知道他是一個騙子。


在中國,識別騙子很容易,只要它對外宣傳時說「自主知識產權」、「民族企業」、「比外國領先多少年」、「外國人豎起大拇指」等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騙子。


蒙牛是毒奶的大規模生產商,至今不賠錢,還活得很滋潤。而牛根生,作為蒙牛創始人加毒奶第一責任人,近年除了不再在媒體前裝逼說領導力,也活得很好。是不是始作俑者,在他看來,應該不重要。做壞事不用負責,他應該偷著樂。呵呵。


我在這裡也爆個料,曾經在上海搞過工程,搞的是污水處理廠,旁邊 有個垃圾處理廠,規模很大,幾乎上海的垃圾都在那裡,而旁邊有個奶牛場,據說光明曾經想收購,一看周邊環境,嚇走了,而蒙牛收購了,蒙牛連這種奶牛場都敢收購,何況別的行為,至於蒙牛的操作模式,我不太懂,但這個信息至少是我知道的。大家也可以想像蒙牛是什麼企業。


曾是乳業的一名從業人員,知道一些內幕。

這幾年不知道怎麼樣,但大概05——08這個階段,牛奶是不能喝的

不知道你們見過奶牛嗎,奶農們只有一個目的,讓牛多產奶,那麼產奶多,各種手段,有時候牛的乳頭都會爛掉,擠的。這時候各種藥物就上去了,抗生素基本天天輸。

牛奶特別容易變質,而奶農們為了保證牛奶不變質以賣給奶廠,就只能往裡放工業防腐劑,因為便宜,食用級的很貴,放不起。

關於蒙牛,我就說一句,丫根本就不管奶源好壞,是奶就收,當然要是奶質不好,還是要壓價的。伊利還是要檢測一下的,相比起來還是有點節操。

伊利鄭和蒙牛牛的個人恩怨,不多說,總之呢起初各有靠山,後來,牛做大了,二代們有股份,靠山更大,鄭就被干爬下了,進了監獄,連親人都不能倖免。

蒙牛一開始的發展一是風投,二呢是集資,集資這一塊比重很大,直到現在也有。而給蒙牛集資的,一是煤老闆,一是達官貴人。


友情提示:本答案的精彩之處不在答案本身,而在大量水軍的評論,歡迎各位知友參觀。

從2014-2-18到2014-2-26這個時間段大量水軍殺到,回復ID清一色的:回答0,文章0,關注者0或1 。凡是李同磊關注的人,除了知乎大號都是水軍,估計是某公關公司的主ID。

某公司連灌水都這麼沒誠意,它生產的牛奶我是真的不敢喝啊。

-------------------------

牛根生是中國食品工業和畜牧業的千古罪人。

沒了牛根生會不會有李根生我不知道——反正有些人總可以把責任推給上層、社會環境乃至全球氣候變暖。我只知道,如果乳業及格的分數是60分,牛之前的中國乳業大概是50分,而牛帶頭把中國乳業給砸成了0分。蘋果發明IPHONE的時候我們說喬布斯多麼NB,開啟了移動智能時代的序幕,某廠開啟了毒奶粉時代的序幕,有些人居然說某廠的負責人沒有責任,責任全在ZF和社會,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牛原本是伊利的人,被逼走後單幹,100萬註冊資本,連機器都是賒的,奶源更是沒影的事,教科書級別的三無公司——你可以說叫白手起家,也可以叫空手套白狼。風投介入後,必須靠超常規發展贏得對賭協議才能保住股權,所以牛就只管拓展市場,其他的什麼都不管。牛有一句精闢的結論:「飲料的銷量只與廣告投入量成正比」。開創前三年,平均每天超越一個同類企業,5年間銷售額增長200倍,消息登出來的時候業內人士都不相信,以為弄錯了。


中國食品業一直低水平發展,監管也不給力,這都沒錯,但是,在沒有自己奶源的情況下生產「牛奶」,在牛之前中國沒一家企業敢這麼干。

最囂張的時候,收購員拿著錢等在光明廠門外,直接攔人家的運奶車。當然,就算這樣也遠遠趕不上擴張的速度,於是人造牛奶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牛確實沒有親自往奶里加東西,他只是製造了一個是奶就收,真假不問,產多少收多少的市場規則。

好了,現在有一家公司,可以不需要奶牛就能搞到「牛奶」,你作為競爭對手,選擇就只有兩個:1 關門 2 跟它拼

拼也得有本錢,當時乳業需求超過產能,你說奶站收上來的能是什麼?能收到奶就阿彌陀佛了,哪有精力管它真的假的。老牌國企頂多對下面控制嚴點,完全不沾邊是不可能的。

牛最精明也是最陰險的一點在於,中國乳業信譽的崩潰反而成為了他商業戰略必不可少的一步棋。

2008年乳業大蕭條,牛給自己找的靠山是中糧集團,實際上後來蒙牛能夠醜聞頻出卻屹立不倒,就是因為有中糧的國資背景背書。


而牛在併入中糧之前,拉出嫡系成立了現代牧業,專門在各地收購和建立牧場。等到2010年各大乳企想起要重新建立可靠的奶源,才發現牛早先行他們一步,搞奶源去了。最讓中糧哭笑不得的是,現代牧業是蒙牛的協議供應商,號稱「世界上最好的牛奶」。中糧集團高層在會上曾經苦笑著對現代牧業董事長鄧九強說:以前牛總老說您才是蒙牛的主人,我們一直不明白意思,現在我們總算明白了。當年甚至有預測,現代牧業可能最終整合身敗名裂的蒙牛,讓中糧集團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你要覺得現代牧業改新革面那就太天真了,出事之後,鄧九強說了句大實話:公眾對企業要求太高。

鄭俊懷用下三濫手段趕走牛是一切悲劇的起點,但如果當初牛真的主掌伊利,以他「超常規發展」的思路,伊利恐怕也會走上蒙牛的道路。現在牛不僅報復了伊利,也報復了他所有的同行,上億中國人的健康成了這場戰爭的犧牲品,事情就這麼簡單。

蒙牛的料在知乎很多,一大堆精華,大家可以搜搜看。牛根生的奇葩程度和他的企業的奇葩程度恰成正比。

牛有句名言: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言之有理,但是姓牛的你配說這話么?你不是說「供港奶品絕對沒問題,因為我們採用的是不同的標準」么?

不過牛最名垂青史的名言還不是這句,而是那句廣告: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

經哀生提醒,我提到的那些報道應該是在這期雜誌上,彭博商業周刊2012年第12期


我不提牛根生,我單談蒙牛。

新浪微博-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

這是我2013年12月9日的微博。

飲用蒙牛的酸牛奶,結果發現酸牛奶已經變質,長出了綠毛。

之後聯繫蒙牛公司,蒙牛公司一直許諾說會檢查供應商,同時可以給予我一定的賠償(八杯酸奶)同時提出來讓我刪除微博。

我關心的,同批次有沒有此類事情發生,同工廠有沒有此類事情發生,到底是那個供應商供給此批牛奶,蒙牛是否已經知會對方要求對方運輸過程中留意此類事情再次發生等等自檢行為。統統沒有。

對方是一個息事寧人的態度,而沒有整改自己流程或者以此為戒提高品質的舉動。

我是從事電子行業的,也許是行業差別,電子行業有了客訴,是要拿到樣品找原因分析問題以便預防的。蒙牛的處理辦法讓我感到不滿意。因為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他們僅僅從最後環節的用戶手中結束這個問題,而不是檢查從用戶上溯到整個生產過程,整個他們可控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

所以我選擇了今後絕對不購買蒙牛的任何產品,絕對不引用蒙牛的產品。

貼兩張當時的圖片


我不喜歡孟德爾的答案,當然不代表他說的完全沒有道理。只是欠缺實據,同時經不住考證。

關於牛奶行業,因為之前曾經差點投過一家奶製品企業,同時還做過兩個與奶企有關的調研,大致有一定了解。關於題目所要論證的那句話:「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因為說這話的王小山與蒙牛有宿怨,同時這句話某種程度上經過了藝術加工(誇張和借代),因此不能當成一個十足的論點。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兩點:

1. 中國為什麼會產生毒奶粉;

2. 牛根生與中國毒奶粉的關係。

1. 中國為什麼會產生毒奶粉。

這真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企業就足以起決定性作用的。如諸位所知,首先被發現毒奶粉的是三鹿,爾後,國內有數家奶企產品先後被發現有質量問題。在做某個企業的盡調的時候,我們當時找到了一些外國的奶粉專家,以及曾參與國家奶粉質量標準制定的專家,特意詢問了相關情況。

中國曾經出現大範圍的奶粉質量問題,究其原因還是乳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及其具體的檢測方法的導致的。諸位從網路上並不難搜集到老國標的具體內容以及與其他各國家地區安全標準或是質量標準的比較。在2011年新國標出台之前,中國的奶粉國家安全標準確實是低於國際平均標準的。

在與一些奶粉企業所有者的對話中聽說,老國標在一個特定時期的博弈結果和妥協產物。乳品產業也好,國標也好,牽涉的利益集團都很龐大;在當年制定國標時,學界是試圖想要參照國際標準的。但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如果依照國際標準,中國一大半的乳品企業的產品質量都不合格。同時,要達到國際標準對於生產設備、檢測設備和奶站建設的要求,會大量增加各企業的成本,在當時似乎是不現實的。

於是,一個尷尬的國標出台了,他既試圖在數據上靠近國際標準,但在一些軟性指標(如添加劑的比例、蛋白質的具體分類及各分類的比例等)上的標準又相當鬆弛。其實只要有國標,並且完全依照執行並做好監測和檢驗,再低的標準也至多產生質量不夠好的奶粉,而不會有毒奶粉啊。最關鍵的還是在檢測手段上,例如對蛋白質的檢測,只是對最後的成品進行化驗,而且只是比較簡單的元素定量化驗;但按照國際慣例,應該在原料和半成品階段都有相應的檢驗,而且除了定量之外,還應該有相對嚴謹的定性分析。這也是為何當初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還不是因為這樣就能讓最後的成品的蛋白質指標符合標準。

另一方面,是中國人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的民族性格問題。諸位都知道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是我國奶牛養殖的主要地域。兩年前,我去過東北的很多鄉鎮,具體調研他們的奶站分布、設施水準以及農民奶牛養殖的具體情況。印象特別深的是在五常的某鄉鎮,與當地畜牧站的一位負責人的聊天。他提到,在2005或者2006年左右,黑龍江當地的奶牛養殖戶數量激增,主要由於當時原奶價格的上漲,當地大多數農戶都開始嘗試養殖奶牛。但問題在於,大部分的農戶都是在自己的家庭里散養。曾經有人嘗試將各位農戶的奶牛聚集在一起建設大型養殖場,方便統一管理。即便如此,當時也至多能見500頭左右的小型養殖場,與國外動輒萬頭的奶牛場相比不值一提。而且只要一有小風小雨,農戶們就又會把自己的奶牛牽回家中。在這種狀況下,對農戶們的原奶質量控制和檢測的難度是十分大的,出問題的風險也無法控制。之後幾年,隨著問題的連續爆發,不得已推出了新國標,奶源的檢測也越發嚴格。但如今,卻由於牛奶產能過剩,原奶收購價經年不漲,多地的奶牛養殖戶數量大減,許多地域的奶牛養殖不復當年氣象。另一方面的利好是,很多大型企業開始建設自有的規模型牛奶養殖場,今後乳品行業的發展應該會有更好的基礎。

所以,產生毒奶粉的直接原因:一是乳品國標相對較低以及檢測標準過於鬆弛,二是奶源難控制。

2. 牛根生與中國毒奶粉的關係。

這方面在互聯網上有很多故事傳言,我也不是內情者,說不了太準確。孟德爾所述部分內容有一定道理。牛根生對於中國乳品行業的影響:

一是他確實掀起了乳品行業資本為先的擴張狂潮,也正因此導致了大量私營奶站的新建和新養殖戶的出現。並且由於擴張的過於猛烈,導致很多企業都相應的放鬆了對於奶源的檢測和監控,使得出問題的幾率日益增多。

二是在國標的制定和執行方面,牛根生以及當時的其他乳品企業大佬們,都曾經不斷的對國標和具體檢測標準進行施壓,直接導致了在檢測和監控標準方面存在極大的漏洞,給毒奶粉出現以機會。

基於以上我個人的了解和分析,若是要說牛根生對中國出現毒奶粉負有一定責任甚至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按照王小山的說法,直指牛根生就是始作俑者,罪魁禍首;似乎又太過誇張了。

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造就那麼全國範圍內的行業危機。中國的毒奶粉,如果再繼續深究,還有很多在牛根生之上的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們的責任。也有很多牛根生以下的乳品企業的管理者和僱員的責任。當然會有牛根生和其他乳品企業背後的資本家的責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普通的奶牛養殖戶,奶站檢驗員,畜牧局公務員的責任。如果要煽情起來,可以說,是這一代人在市場經濟大潮下,在全社會對於金錢至上的崇拜和追求下導致的一種集體性犯罪。牛根生是其中最出名的,也可能是責任最大的人物之一。但不論你在互聯網上如何評價他,也改變不了曾經發生的那些慘痛事例。而且你也沒有證據到法院上指控他犯下了某某罪行。

國人們(包括我在內),在發生問題的時候,都喜歡找一個或者一些的特定人士,視其為替罪羊。然後將指責、謾罵、怨氣全都發泄在他身上。同時,互聯網上任何類似的言論都極容易獲得大範圍的支持和擁護。這個過程中,擁護者們也不屑於進行考據和調研。當然,替罪羊嘛。

但,我們更應該做的,不是應該去發現導致問題的具體原因,找辦法、想對策去應對和解決那些問題。其實這幾年來,不論是新國標的出台,新的檢測標準和技術的執行,亦或是企業對於奶源的監控,奶站設施的完善等等,整個中國乳品行業都是在進步中的。我們也不能完全無視這些,不是么?

基於很多具體的依據和事例都僅限於回憶,而我本人亦非乳品行業從業人員,其中定有錯漏,還請專家們糾正海涵。

以上,感謝閱讀。


在 @孟德爾 答案基礎上補兩句:

奶質差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牛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就是散戶養牛,在此之前當然也是有「散戶」養牛的,而牛為了應對公司的迅速增長,除了瘋搶奶源之外,還四處勾搭政府,由政府組織群眾整村整村的貸款養牛,每家貸款購買兩三頭奶牛,一個村加起來也是不小的一批奶源,(這之前大概一戶七八頭十頭才是比較常見的「散戶」,而且缺乏政府組織)

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模式還是雙贏的,村民貸款買牛後兩年內就能還清貸款進入盈利期,而蒙牛也能迅速的擴大奶源生產,以應對市場的膨脹( @孟德爾的答案讀起來會讓人感覺到是因為產的多所以賣的多,這的確不符合一般的商業邏輯,不過對於當時迅猛發展的中國奶業市場,應該是事實,市場就在那裡,誰搶到歸誰),但是隨著時間發展這個模式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

  • 國產奶牛的品質不如外國奶牛高,幾年後就會面臨奶產量和奶質下降的問題,但是奶農們不會願意更換奶牛;
  • 蒙牛的大規模擴張市場,和這種散戶模式的推廣,使得奶牛的供應陷入緊張,那幾年的奶牛價格也開始飛漲,(印象中有據可查的信息是01~05年呼和浩特奶牛數量翻了20倍;
  • 飼料價格也進入飛漲,而如果不用飼料飼養奶產量會顯著下降;
  • 收奶價格基本平穩,因為蒙牛作為大公司,議價能力遠強於散戶們(在飼料和奶牛上恰好還是奶農們的議價能力最差);
  • 這種政府組織形式的養牛法,政府的作用,就是管殺不管埋,蒙牛可以說動政府要求農民購入奶牛成為奶農(那個年頭打著「脫貧致富」旗號的這種破事兒全國到處都有),但是無法要求政府監督奶農們保證質量。.

正是因為養奶牛越來越難賺到錢,加上奶質逐漸變差,於是「聰明」的奶農越來越多,紛紛想方設法讓差奶能通過檢測標準,終於就釀成了三聚氰胺的事件。

這些奶農就跟世界上大多數的正常人一樣,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基於生活所迫,而走上了這條路。(我一直認為這非常適用那句:你在評論他人的時候,要記住並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

而牛,才是那個導致市場失衡,走上此路的罪魁禍首。


這件事情確實不能是說一個人或是一個企業就是始作俑者萬惡之源,制度的不完善,技術的進步與標準的不對接,監管不力等等等等都是問題所在。

---------------------------------------------------割--------------------------------------------------------------------------------------

看到國人如此缺乏對於乳品產業的真實認知是件挺難過的事情,更令人可憎的是一些企業對與國人的榨取與蒙蔽。

所以我想盡我所能把我所知曉的一切告訴大家。

但我這知識啊,都學雜了,大部分來自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教授的講授,還有一些來自親身的所見所感,如果有不妥的地方煩請指出,我們共同進步。

以下幾段是背景,明白以後理解起來整件事情會更加容易。如果懶得看可以直接拉到最後結論部分。

一、 【我們先來談談三聚氰胺】

1.背景——關於乳牛的生理性矛盾

奶牛,是我們的祖先長期地,以黃牛為原始樣本,以產奶量(或乳品品質)為標準進行選種選育而人為創造出的一個高產奶量的品種(並非物種),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是中國荷斯坦牛(舊稱中國黑白花奶牛)、荷蘭荷斯坦牛(所謂純種,所謂進口)、娟姍牛、西門塔爾牛(乳肉兼用)等等。

關於中國荷斯牛,首先要明白,這並不是一個品種,更不是一個物種(關於物種和品種對於生物分類學的概念請自行百度)。中國荷斯坦牛,是通過引進原產於荷蘭的荷斯坦奶牛(也並非是一個特定品種)與中國本土黃牛進行雜交改良的產物。由於引種荷斯坦奶牛的不同(北美、荷蘭、德系等)與本地母本的不同(南陽牛、三河牛等等),中國荷斯坦只是一個較為隆統的概念。所以,一些企業標榜所謂純種高產荷斯坦牛的口號,需要辯證看待。

以上科普向並不重要,大家要明白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奶牛是有公畜的。不然母牛是怎麼生出來的?

牛作為一種反芻動物,與單胃動物最多的區別關非胃的數量多少,也不是會時不時把食糜逆嘔至口腔重新咀嚼(看起來真的和聽起來一樣噁心),而是其食物進行消化的方式。

反芻動物在人類馴養前以草為食,而草中的纖維素含量極高且無法消化水解,所以,青草在動物進食後,進入牛的第一個胃——瘤胃。瘤胃中有瘤胃液,其中共生著大量微生物,稱為瘤胃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不可或缺地參與著營養物質的分解,除了分解普通的糖類和蛋白外,這些小東西可以分解纖維素,使其成為遊離的單糖,在之後的一系列過程中,供給反芻動物利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單胃動物只吃草是不能生存的而反芻動物可以。

大家都知道牛吃青草,可是如今的大規模集約化生產中,吃草是完全不能滿足高產乳牛的生長和生產需要的。所以現在的奶牛飼餵的都是相當成熟的飼料產品,除去添加劑預混料,濃縮料不談,在青粗飼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青草、乾草、青貯料等等之外,標準的全價飼料或者TMR(全混合日糧)會以玉米、小麥等高產高能的糧食作物作為能量飼料來滿足奶牛的生產與生活所需(精料補充料),所以說,電視廣告上奶牛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吃著青青的牧草愉快地滾來滾去撒歡亂跑的畫面基本上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

【這裡補充一點,有一些企業對於其高端產品,宣傳其給牛聽音樂,喝啤酒,有專人按摩的事情,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欺騙消費者。我曾去過這樣一家企業,這家企業一盒255ML的利樂枕可以賣到50元。聽音樂是真的,畢竟買個大喇叭一天24小時放音樂才能花幾個錢;喝啤酒則有偷換概念之嫌,飼料原料中有一種原料叫做啤酒糟,屬於糟渣類飼料(關於中國與國際飼料分類體系請參見國際飼料分類體系及中國飼料分類法)是釀酒後餘下的副產品,有一定的營養與飼餵價值,該企業只是在飼料中加入了此類原料而已,而且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跑題太多了。。。。我們繼續說矛盾。

我們已經知道了反芻動物獲得能量與營養的方式主要來源於瘤胃微生物的發酵,瘤胃微生物中的發酵途徑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乙酸發酵

丙酸發酵

丁酸發酵。

粗料,也就是青粗飼料,大家可以理解為青草,提供大量纖維素的同時,可以增加乙酸發酵的比例,而乙酸發酵的增加可以大大增加牛奶中的乳脂率。然而粗料的增加,將會顯著降低飼料中的能量水平,就好比一個坐月子的孕婦天天吃白菜,必然會造成營養不足。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生理矛盾。所以,牛奶的品質與產量只有可能做到找到一個二者兼顧的平衡點,但卻是不可能的。

2.標準與制度的悲哀——三聚氰胺事件始末

標準與制度保證我們我們的食品質量與安全的同時,我們應當明白,制度的制訂者並非都是專家學者與一線工作者。

首先明確一個問題。最初,三聚氰胺並非是直接向牛奶中添加的。

現今的生產中,較大的、較成熟的飼料生產者與乳牛養殖者運用理想蛋白質模式與蛋白過瘤胃保護等等技術手段,完全可以降低飼料中的蛋白水平而不降低產品質量。可是標準說,我要我要18%(具體數值記不得了,舉個例子),低於18的都是不合格產品。

於是飼料企業很難辦,只能找了1,3,5-三嗪-2,4,6-三胺這麼一種東西,通過傳統的凱氏定氮法可以增加測定蛋白含量,這個東西的成本大概是7000多到8000一噸,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願意加這東西,這東西也是有成本的啊。

於是這就是最最開始的三聚氰胺事件。

再之後一些無良商家直接向兌水牛奶中添加的,簡直就是喪心病狂了,非人類行為。不在我們的討論範疇內。

二、【再說乳產品品質問題】

拋開風味這種相對主觀的問題不談,只說說硬指標。

牛奶兌水這個事情不要再糾結了,100%存在的,新鮮的生牛乳要稠一些味道濃一些,其實我個人覺得不稀釋的牛奶還真有點喝不慣。。。。所以這個事情我們暫且默許了吧。只不過有的小廠家。。。1:2的稀釋比率真的是喪病。。。。

然後是很受關注的抗生素問題。抗生素也是100%使用的,不用懷疑,不然乳腺炎早就讓企業都干不下去了。抗生素分為生長促進劑類與獸葯類。應用的種類受到嚴格的限制,在按照標準使用下幾乎不會對產品和消費者造成較大影響,在極其顯著的對於動物的抗病抗應激促生產方面體現出的優勢面前是可以有條件地忽略的。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問題是:使用限定外的抗生素和(最主要的)違反停葯期的使用。

激素問題,在同期發情配種和斷奶時會使用,但在泌乳期個人認為沒有使用的必要,但是確實聽到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可靠的傳聞說使用激素維持高效泌乳的。作為一個動物生理學卷面70多分的人,表示無力為大家解釋了。OTL

黃曲霉毒素。前段時間M企業被曝光就是因為這件事情。

黃曲霉素具有不同的類型,毒力也不同。它來自飼料。飼料的保存不當造成霉變,產生黃曲霉素。

具體事件和背景、有沒有什麼黑幕交易我不知道,沒有發言權。我只知道,某些企業道個歉就皆大歡喜,國泰民安了,我大三鹿就他媽鍾秧督辦了。

強烈建議大家花時間去仔細看一部片子

叫做食品公司(Food.Inc)

能向大家說明很多很多問題

附觀看鏈接食品公司 Food,Inc_視頻在線觀看


特地添加回答,駁xiao ronnie


排第二的答案顯然不科學,這種詭辯理論上是沒問題,但是通常而言,大家不是這樣思考和表述的。


蒙牛如日中天的時候,大家會把焦點放在牛根生,把變化和崛起歸於他個人。雖然內心大家都知道這麼大一個企業,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離不開領導的關懷,離不開銀行的放手,離不開中下層管理者一線工作者的每一天辛勤勞動,但是慶功的時候大家從來不說這些,因為這些都是常規因素,每個成功的企業都必須具備,否則生存尚可壯大則不可能。這麼多分散的社會資源,牛根生整合了它們,人性中這麼多小惡,牛根生激發聚攏放大了他們,中國傳統文化很追求四兩撥千斤,很追求奇蹟,很追求在條件明明不具備的情況下逆天完成任務,這樣的文化里挑選孕育了毛澤東,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大躍進這樣的逆天事件,這些都不是偶然。如果全社會大部分認知傾向於,蘋果的輝煌歸於喬布斯,蒙牛的成功歸於牛根生,海爾的成功歸於張瑞敏,聯想的壯大歸於柳傳志,那為什麼毒奶粉不能歸於牛根生?不需要死摳字眼,想想希特勒就想通了,德國人民都有錯,但一般大家只說希特勒。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潘多拉的盒子,擁有不是罪,打開它是罪。自己的盒子裝進了24k黃金密碼箱,但嘩啦一下誘導那麼多群眾打開那麼多盒子的真是惡貫滿盈。

補充說明,曾經參與國標修訂,我國行業標準基本上是龍頭企業按需定製,標準的問題既是國家的問題,企業也脫不了干係。


牛根生人品怎麼樣我不清楚,但他肯定不是毒牛奶(題主正文中引用王小山的原話,與問題有出入)的始作俑者。國產牛奶的質量問題可謂源遠流長,絕不僅是近些年才出現的。

隨手舉個手邊的例子:

「……許多人寧願委屈大人,不捨得虧著孩子,訂了牛奶。但鮮奶的質量之差令人驚訝。根據八六年四月對哈爾濱第一、第三乳品廠鮮奶的抽樣檢查,發現六十一份抽樣中,摻假牛奶五十九份,有的『奶』里不光摻了鹽、蔗糖,還摻了——你別激動——尿素、石灰水、洗衣粉、鹼、硫酸鋁、米湯!

」不光哈爾濱,還有上海、廣州、西安、合肥、石家莊、張家口、重慶共八個城市,神不知鬼不覺地被人從鮮奶發放點抽了樣品,檢驗結果,沒有一個城市的衛生指標全部合格,有五個城市的大腸桿菌群都嚴重超標,合格率為零,有的廠產品每毫升含雜菌50000000,超過標準1360多倍!

這段文字來源於社會問題報告文學集《旋轉的中國》,原載於《當代》雜誌1986年第6期。由此可見,國產牛奶質量不合格,各種神奇的物質都能往裡摻的問題,早在至少三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牛,真正的「小勝靠別人弱智,大勝靠自己缺德」


偏個題,一個同學家裡是養牛的,他們村的奶都是供給伊利

他說最底層的養牛戶最沒有保障了,牛隻要用點葯奶就不合格、奶站對奶的檢測巨嚴格。。然後他們村的奶站的人自己再往奶里添水。。

然後他們村的人喝奶都是比較信任伊利


看有知友在說不能怪牛 怪制度 這種話很無理。

公司規定辦公區域不能吸煙,於是小明天天在廁所吸煙,並且見同事來了就發一根煙,整個廁所烏煙瘴氣,不會抽煙的同事被嗆的難受,難道被嗆到的同事會怪公司沒有明文規定廁所內也不許吸煙么?

不自律,就該抽,抽耳刮子的抽


關於蒙牛奶源,偏個題。

幾年前香港讀書的時候,住在沙田,樓下有一個頗大的百佳,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算是土豪級別的大小。所以超市裡面的很多角落都有品牌的促銷員在殷勤推銷,路過的師奶都會湊上去看看。忘記了什麼時候開始,蒙牛的促銷員吖姐來了,「財大氣粗」的企業感覺還真是不一樣,包下了一個貨架的一半作產品展示,不過主要有的就是蒙牛普通紙盒裝的牛奶。 然後,我饒有興緻地聽到了如下對話:

促銷吖姐:靚姐,今天牛奶打折哦,大牌子來的,買一pack送多一支?

師奶A: 切(鄙視的語音語調),這不是大陸的那些毒牛奶咩?

促銷吖姐:蒙牛大牌子吖,而且香港產品奶源是專供香港,大陸人喝不到這麼好的。。。

之後上了班,有時候跟同事聊天,說起奶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對祖國人民表示同情,千言萬語彙成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蒙牛也能喝?


直接建立黑名單,當年和三聚氰胺有份兒的所謂企業家所謂這個那個,此後無論他們做什麼事情,都!不!相!信!

不再給他們機會。他們下殺手的時候,可是絲毫沒考慮給不給受害者機會的。

即使法律不管他們,受過害的人自己千萬不要忘了他們的罪惡。讓他們自己熱熱鬧鬧地走完這一生吧,讓他們互相當觀眾喝彩好了。普通人,沒必要再搭理他們。


05年曾經在一家上海的生產XX壯奶粉的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和老闆娘討論過關於毒奶粉和大頭娃娃的事件,老闆娘說過一次,很多現在國內知名的大中小型私企都是靠毒奶粉和三聚氰胺起家的。包括這家XX壯奶粉,第一桶金來自三聚氰胺和添加其他的,我覺得公司的起源太不光彩所以離開了。

工程師同事說過,過去的很多的原料和添加劑在奶業內都是公開化的,比較知名的產品中最不能購買蒙牛的產品。工廠環境蒙牛根本沒辦法和伊利和光明相提並論。

事情爆發後後期很多的奶業品公司洗白,從奶源、檢測、生產環境都做了整改,但是在今日這些發展的很不錯的公司都是靠黑心錢發家的。

也許他們受了蒙牛的影響,整個奶業當時就是黑暗的一段時間。

從那時候起,我戒了牛奶,自己打豆漿。


三聚氰胺事件出來的時候,我們的藥劑學老師就說這件事情是牛根生開始的,他說牛離開伊利以後自己建立了蒙牛。讓奶農自己送奶到奶站,而奶站只是直接測氮含量,奶農就偷偷稀釋牛奶,再添加尿素,其它企業競爭不過,就學蒙牛建立奶站,這就讓更多的無良奶農有機可乘。自那後,我就再也不喝蒙牛了,無良企業,告訴我們,金錢,利益背後的各種喪心病狂


我覺得得票第一和得票第二高的答案都有不足之處,尤其是第一高的答案,完全搞錯了方向。

首先,我們要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奶粉中為什麼要添加三聚氰胺,按說加那東西還有成本呢?

因為國家擬定了一個高高的蛋白質標準。然後我們這個窮國很多老百姓養的奶牛根本達不到這個標準(就這標準,我們很多聰明人還說太低了呢)。那怎麼辦呢,於是就有不少人動了歪腦筋,加上三聚氰胺就能騙過檢測了。

但是國家為什麼又要搞出這麼高的蛋白質標準呢。因為03年發生過一次大頭娃娃事件,當時一些奸商售賣蛋白質含量極低的奶粉,結果在阜陽等地造成了很多畸形的大頭娃娃。這次事件引起了很大的民憤。於是我們的監管部門一刀切的提高了奶粉的蛋白質含量要求。然後就搞出了威力可以說是更大的毒奶粉。

由此可見,本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市場失靈的問題。其實市場中任何時候都會有那種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公司和行為。對此我們的監管部門當然要嚴厲出手。可是奇怪的是,他們所做的不是這種工作,而是一刀切的提高所謂的質量標準。於是帶來更大的惡果。把本來的很多恭順良民也給逼上了偷奸耍滑的道路上去了。

說起來,牛根生對毒奶粉不光沒有特別大的責任(要不是那麼苛刻的蛋白質標準,犯的著加三聚氰胺嗎)。其實還對阻止它的產生和擴大起了不小的作用。就像前面有人提到的一樣,本來我們的學者們還想把標準提的更高呢。雖然我是不知道在我國這樣一個窮國提的那麼高有什麼意義,對那麼多的奶農有什麼好處。要是早按照那個標準行事的話,我國人民受到的三聚氰胺毒害還要厲害很多。

順便說一下三聚氰胺大曝光之後的奶業情況吧。這回監管真是動了真格的了。那麼誰受益了呢。其實最受益的不是別人,正是蒙牛這樣的大型奶業集團。他們有足夠的資本應付監管。而小奶農,小奶業公司是不夠應付嚴厲的質量標準的,他們有很多破產和轉業的。所以有人問為什麼蒙牛出了這麼多事情都不倒呢。那是在許多討厭蒙牛人士熱愛的監管政策下,它的日子更好過了,有更多的錢來對付這些事情了。

另外我不知道為什麼孟德爾如此討厭蒙牛的收購奶農家的奶的政策,確實這個政策讓蒙牛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提出了質量監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麼做也有足夠大的好處,就是調動了更多的資源進入奶業。不這麼做當然也是可以的,可是奶製品漲價怕是也受很多人不歡迎吧。而且所謂的最嚴重的毒奶粉事件並不是因為光光收奶農奶造成的。

有兩個結論我覺得是應該是可以說是不錯的。

一,在市場有問題的地方,政府的胡亂行動很可能製造更大的問題

二,監管都是有代價的,產量降低,就業下降,很多人收入下降。決策者應該謹記這一點。

總之,我覺得與其說牛根生是中國食品工業和畜牧業的千古罪人。不如說監管機關的頭頭腦腦是我國食品工業和畜牧業的千古罪人比較好。當然很多歇斯底里,罔顧現實的要求所謂高質量標準的人士是幫凶。


看了前面的一些回答,才知道誰是牛根生。不太清楚蒙牛公司裡面是如何運作的,我只說說我們當地的一些情況。

我家從1997年開始養奶牛,當時一頭奶牛的價格在西北大概在一萬元左右,價格的差異主要是看奶牛的產奶量。

五六頭奶牛一天的產奶量大概在三四百斤(當時的高產牛),牛奶開始自己零售,一斤一塊二角。因為每天喂牛、擠奶等很忙,還要出去賣牛奶,家裡勞動力不足,於是後來賣給本地的一家牛奶廠。這家牛奶廠是做乳製品的,這個品牌只在我們當地銷售,叫什麼我忘了。牛奶長收購牛奶要檢測什麼蛋白質,油脂含量,粘稠度等,檢測相對來說還是挺嚴格的。收購價格根據檢測結果,價格在八角到一元之間。

牛奶的蛋白質等的含量和牛每天吃的東西有關,不單要喂草,當地一般是喂麥草,還要喂一定量的飼料,飼料裡面有玉米,榨油剩下的油渣等。對於養殖戶來說,要想提高收購價格,必然要給牛喂更多的飼料,但是這樣又會增加養殖成本。於是,最後的做法是在牛奶里加麵糊糊以增加粘稠度,將收購價格提高一角。就這樣大家相安無事地過了好幾年。

後來當地牛奶廠下屬的養牛廠發生口蹄疫,甚至一些散戶的奶牛也被感染了,當時疫情很嚴重,於是突然有一天晚上,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奶牛場的幾千頭奶牛全吃了槍子,一個大坑全給埋了。

奶牛廠倒閉了。沒有人收牛奶了,但是幾年時間裡,散戶遍地開花,受疫情影響,鮮牛奶零售根本沒有人買,當時有一段時間裡牛奶全部拿來餵豬,喂狗,自己家裡每天當水喝。就是因為這個,所以現在聞到鮮牛奶的氣味就想吐。

時間過了幾個月,零售依舊不好,但是突然有一個公司跑來收購牛奶。就不說名字了。他們來收購也要檢測,但是不嚴格,而且收購價很低。由於物價的增長,當時牛奶的零售價格已經到了兩元,而且兩元錢也幾乎不賺錢。口蹄疫的時候有些散戶死了幾頭牛,損失了幾萬,在這座城市,當時五萬元都可以買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房子了。收購價格不高,散戶又急於賺錢彌補之前的損失,之前向牛奶里加麵糊糊的做法已經不足以讓散戶滿足了,所以當時真是只要是乳白色的東西都往裡面加啊!當時我家因為養奶牛的地方不在疫情區內,奶牛沒有死,而且奶牛場附近的居民都是我爸單位的職工及家屬,有固定的客源,所以送去收購的牛奶並不多,也只加過麵糊糊。其他散戶在前期我知道有加刷牆用的大白粉的,後來由於家裡不養奶牛了,所以不太清楚。不過按照當時的發展趨勢,只增加粘稠度的做法必定不會讓他們滿足。


老牛給我的題字

容我回憶一下

慢慢說……

多年之前開會,那時候老牛正是風光之時,三鹿還沒出事兒,形勢一片大好

會議結束我走到後台,去堵老牛,

他看見一大胖小子出現,還挺奇怪

問明來意之後,就給我簽了個字。

回頭身邊的人就把我一頓批,

我也更了解了一些當年乳業的亂局

就像別的回答說的一樣,那部電視劇《天道》

頗能說明一些東西。但現實往往比影視劇更殘酷,也更「精彩」。

問的是他是不是始作俑者,其實不是

那些年的乳業事件往前推,

你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在哪…………

多年之後我再去蒙牛的牧場,蒙牛的加工廠,伊利的牧場和加工廠,和當年的文化管理氛圍明顯的都不同了。

反倒是當年蒙牛的一些人出來創業,現在他們的牧場和加工廠的風格更像當年的蒙牛。

話說現在最安全監管最嚴的就是牛奶了

放心喝國產的純牛奶純酸奶吧。

中國的月亮一樣會讓人變成狼人,

外國的也一樣…………


推薦閱讀:

TAG:食品安全 | 牛奶 | 牛根生 | 三聚氰胺 | 奶粉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