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輸液會導致血管內有玻璃渣和塑料殘渣嗎?

核心提示:廣東省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陳運彬提醒,兒童不能打太多補液。他透露,「根據國外的一項檢查,經常輸液的孩子,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因為在生產時已經有顆粒在裡面。如果是塑料的袋子,可能也會存在塑料殘渣,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後可能導致膽固醇高,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所以能不用補液就不要用。」

http://gd.qq.com/a/20121203/000005.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此乃謠言。粉碎如下:


1、注射液(包含大輸液,下同)的質量要求中有一項是可見異物,生產過程要逐瓶、逐支在規定強度光度下檢查,有可見異物的一律剔除,並且有第二個人複檢以保證不會有漏網之魚。而且在產品放行時還會抽樣檢驗可見異物,上市銷售過程中還要接受各葯檢所的抽檢。因此,注射液從生產過程中引入玻璃渣、塑料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2、至於包裝材料,注射液所用的包裝材料:瓶子、塑料袋、膠塞等都是經過相容性試驗證明與藥液不發生任何反應才能使用的,並要報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因此,不存在因為使用塑料袋導致藥液被污染的問題。


3、由於臨床配製輸液時可能引入玻璃渣等可見異物或者有不溶物析出,在輸液器的管路上還有一個末端過濾器,作為最後一道關卡,濾除藥液中的可能出現的不溶物。


綜上,輸液不會將微粒包括玻璃渣、塑料屑帶入人體。


上圖,一次性輸液器,紅圈內所示為末端過濾器。圖片來自於百度百科


這說法有點不太負責,從陳運彬的內容和文章的表述上看,這段文字應該是被記者無良加工過的。輸液中不會有你想想中的鑽戒一樣大的玻璃在你體內流動,這個不必擔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什麼病都必須輸液才能好,正常情況下,請遵循最佳的治療和用藥方式而不是一味要求輸液。

先說生產時是否會產生玻璃渣的問題,這個在生產前期確實會,所以製劑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除了理瓶、洗瓶步驟,還在已經灌封完畢後設置一個燈檢步驟(視力符合藥典標準要求的操作工在暗室中用目視在一定光照強度下的燈檢儀下對注射劑內容物進行逐一檢查。),此步不可省略,否則違法。這個步驟不光為了找出玻璃渣,更多是為了找出白點等可見異物。並且發現後直接報廢。

當然,這不代表輸液時就沒有微粒。比如藥物微粒(粉劑溶解不嚴格、溶媒,理化性質改變等)、橡膠微粒(針穿刺膠塞時產生)、開袋穿刺過程中帶入的纖維、塵埃、橡膠微粒等。這些東西確實有可能導致阻塞毛細血管造成微循環障礙、形成血栓、產生炎症、引起熱源反應等等威脅,不過輸液微粒一般大小在1~15μm之間或者更大。

既然已經有問題,輸液的時候就會考慮,輸液的時候可以注意到,所有一次性輸液器上面都有個藥液過濾器(GB 8368-2005對一次性使用輸液器重力輸液式規定用直徑20μm±1μm膠乳粒子進行濾過率試驗,濾過率應不小於80%),必要情況下會採用精密過濾器(現在能夠看到的有5.0微米、3.0微米、2.0微米、1.2微米、0.2微米等型號)。只要選擇合適,足夠滿足需要。

當然,不是孩子生病了就應該輸液,此處可以參考這個

小孩子生病動不動就打點滴好不好?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08016/answer/15635176


@趙世奇 的答案非常全面,如果看懂了請贊同他的。


負責任的說,包材微粒脫落是有的,終端會過濾,但小於0.22微米的是無法過濾掉的,目檢更加檢不到。但對危害沒有必要誇大描述。明顯的微粒脫落輸液副反應已經很少觀察到了,尤其是質量過關,工藝先進的。塑料包材的更少,玻璃包材由於滅菌隧道過程中的熱冷交替,會多一些。

經常性大輸液不好。

只說這麼多,科學松鼠會也做過研究。

別總是一上來就說人家是謠言。不過是補充了些相關文獻,糾正一些數字錯誤,但結論其實沒什麼本質區別。然後說別人是謠言,合適么。這點我尤其對松鼠會有意見。


推薦閱讀:

醫生天天在醫院工作是怎麼預防傳染疾病的 比如說流感?
最近醫療圈怎麼那麼愛抱怨?
從醫以來第一次經歷死亡病人的感受?
怎麼判斷醫生有沒有亂開藥?
你在醫院見過哪些奇葩?

TAG:醫療 | 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