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京衚衕,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其實你們要先區分「大雜院」和「四合院」。說一個院子里住著十家以上的,那叫大雜院。

真正說住四合院,哪怕是合住,您至少得占著一個「進出」才叫「住四合院」。否則三進三出,甚至更大的四合院您也是按照大雜院住。

老西城區人,皇城根底下長大,夏天后海邊撈蝦米抓蜻蜓玩大的,高中在十三中念的,現在的十三中本校,恭王府後花園,俺家的院子離著十三中也就走路三分鐘。

住衚衕,住四合院,這種生活不是幾句話說的完的;另外,趕巧了,因為生活、工作、事業的原因,這麼些年來,我有幸見到了北京四條街,或者說四條衚衕的演變:煙袋斜街(泛指後海);鑼鼓巷(泛指鼓樓,各位,如果想看北京土生土長丫頭,想看最好年齡段北京土生土長丫頭,想體驗北京土生土長丫頭為什麼招人待見的,沒第二個選擇:去鼓樓);錢糧衚衕;五道營,它們從「住人」的衚衕變成酒吧街的過程。只說幾個我懷念的,在這種演變發生之前我所生活的,現已消失的場景:

大學住校,某次突然回後海邊,嚯,熱鬧啊。

但是後海最漂亮的時候,是她一家酒吧都沒有的時候,可惜可惜,以前沒見過的,以後也再見不到了,那時候後海邊提籠架鳥的,打太極拳的,練圓號的,練黑管的,票友吊嗓子的,沿街叫賣的,不是天通苑占著過街天橋的那種,是推著自行車串衚衕的那種沿街。。。,那時的種種聲音,你閉著眼睛也能瞬間知道:你在北京。總之,不是現在聽到的:「樓上有座,有沙發。」可惜可惜,以前沒聽到過的,以後也再聽不到了。

夏天的晚上,夜裡,家家戶戶為了能感覺的涼快些,一般都敞著門,掛一個帘子,當年北京的這種帘子也沒地兒買了,進門一撥,嘩啦啦響,特好聽;吃過晚飯一般都不開燈,沒空調,關燈能感覺涼快點,在屋裡呢,就借著電視屏幕的光線。耐不住熱,出去衚衕,那就有趣的多了,一般大爺大媽搬著小馬扎,板凳,往門口的槐樹下面一坐,聊天,年輕的叔叔們,坐在路燈下面,借著路燈的光線打撲克,小孩能玩的就更多了。

個人覺得,現在在二環里買個院子,是不是規矩四合院不說,有沒有建二層挖地下室不說,夏天您要是不在衚衕里坐會乘乘涼,不和街坊鄰居打個招呼,您也不叫住四合院。這個層面上說,老北京的衚衕生活至少有70%已經蕩然無存了。

夏天你能聽到知了的聲音,走衚衕你喜歡從一處樹蔭走到下一處樹蔭,樹蔭和樹蔭之間的陽光會讓你加快腳步。

夏天蜻蜓差不多在你頭頂上一點點飛,大群大群的蜻蜓,要下雨前,蜻蜓會飛的更低。

鐘鼓樓的房檐下是一對對的雨燕,築巢孵卵。

那時候北海公園晚上9,10點鐘才靜園,晚上坐在水邊,吹著涼風,天上烏壓壓的一片蝙蝠飛過。

晚上和小夥伴上德勝門城樓子,坐在鐵炮上,涼快。。。

冬天,在我記憶里,最有北京味道的印象,是在冬天,還好還好,那條街雖然已經變了很多,但它還存在著:德內大街,上小學的時候,要早上六點起來,趕公交,從德內大街那條小馬路上往平安大街走,十一月十二月的清晨非常冷,兩側行道樹上光禿禿的杈子,被冬天的霧氣影影綽綽的籠罩著。

怪了,在北京這麼多年,你問我北京什麼樣,我最喜歡北京什麼,雖說我能拉著你坐下,給你講個幾天幾夜,但我第一反應,永遠是冬天德內大街早上六點的行道樹...的樹杈子。

----------------------------------

感謝各位支持,作為一個老北京人,我平時很注意重視所謂的「政治正確」,我也很謹慎的提及下面這個話題。

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很強的消化吸收的基因,在北美,有人對華人不滿,在歐洲,有人對華人不滿,在澳洲,有人對華人不滿,港人,海峽對面的人,也對陸客有強烈不滿。

是的,我們喜歡北美,喜歡歐洲,喜歡香港,喜歡台北高雄。我們想住在哪裡。

我想謹慎的提一個建議,如果我們喜歡那裡,喜歡它,喜歡那裡的文化,如果又確實有錢,當然也可以買下來,作為自己的財產,但,請不要改變它,不要買下來之後按照自己的文化去改造它,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它。

請不要消化它,讓它保持原樣,保有它原來的文化,融入那裡的文化,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它。

借用句老歌歌詞:我就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謝謝

更新一下:

四合院的設計是有衛生間的,前提還是:你得按四合院住,不是按大雜院住。不可能古人住了幾千年想不起來往院子里放個廁所吧?您說呢?

我小時候聽到後海的聲音大約類似老崔這首歌里的背景聲音。

北京故事-崔健, 北京故事MP3下載,歌詞下載

逛後海的時候耳機里循環一下試試?


作爲住在衚衕裏的非北京人,我來說幾句吧。

補充@胡串,首先說說住在衚衕裏可能感受到的不好的:

公共廁所。原始的衚衕的平房是沒有廁所的,大家都是出門右轉公共廁所。但是現在公共廁所很多,相對乾淨,每天每個廁所都有清潔工人不停地打掃。老舊的公共廁所(沒有隔斷大家彼此假裝沒有看見對方的)也有不少正在被改成有門板和隔斷以及殘疾人用的公共廁所。現在很多人家裏都想方設法做了衛生間了。

公共澡堂。是的,俺們平房也是沒有「浴室」這種高級屋子的。洗澡要去附近的澡堂子,非常不方便。或者,在家靠門的位置弄個下水道和地漏,裝個熱水器拉個帘子,洗洗完事。洗完記得給家裏通風哦。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做了浴室或者衛生間的,我家有。

冬天很冷。是的,俺們沒有鍋爐所以沒有暖氣管道。但是現在有一種流行在民間的東西叫「煤改電」。這裡是《致煤改電居民的一封信》:http://hbj.bjdch.gov.cn/n5687274/n5723579/n5745786/7691423.html ,我家也是這個。但是若把衣服啥的搭在上面,容易起火,隔壁鄰居就幹了這活兒,把院裏的人都嚇得夠嗆。

通風。衚衕的房子窗戶高高的,小小的,屋子裏悶的慌纔是大實話。可以把牆打了把窗戶弄大,但是就犧牲了隱私了。

噪音。這個在衚衕幾乎不可避免。一個院兒裏的人從同一個大門進出,一個衚衕的人從同一條衚衕出入,誰嚷嚷一嗓子都能聽見。若你家窗戶層數多,這個問題可以避免。

鄰居。是的,經常有糾紛,因爲現在衚衕裏的地方寸土寸金,大家都想佔用點地方修個廚房或者衛生間啥的。我住的院兒裏有個人要搭建二樓(我用「搭建」是因爲真的是鋼筋啥的在屋脊上搭出來的不是水泥磚牆的),橫跨在院裏的走道上方,擋住了一層的人採光。所以鄰居都和他吵架,公安局就在附近,經常請警察過來調解。最後告上了法庭,把二層的屋子拆了一半了事。

我有朋友住在大四合院,裡面有幾十戶人家吧,那裏的情況很理想:

兩扇大紅門,地基比路面高出一截。

自家有廁所和浴室,也有廚房。

門口有小塊空地,放了遮陽傘和他從學校拖回來的老凳子桌子,還擺了些植物,種了些瓜果。

他還有鋼琴,吉他,和死沈死沈的老舊大皮箱。

院裏有鍋爐,冬天有暖氣。

有好多大樹,樹下有小花壇。

院子裏很安靜,是石板路。

也有朋友住在小四合院,不超過十家人,那裏的情況也很好:

兩扇小紅門,帶門禁。

院子中間有一大塊空地,種了草和樹。

各家有自個兒的小廚房和小衛生間,很夠用。

所以擺個椅子桌子在院子裏會客喝茶聊天是他的一大休閒活動。

也有人改造了自家的屋子,那裏的情況也不錯:

平房屋頂高,所以做了個閣樓,人睡在上面。

一層改造成了客廳和廚房,上網打牌接待客人。

落地窗玻璃門。

晚上坐自家門口扇扇子和鄰居聊天。

我住在房東在自家屋子上加建的二層,這裡情況也不賴:

屋子在一棵大樹下面。

沒有廁所但有浴室,去院子門口的公廁是聽街坊聊天的好機會。

南北各有窗戶,打開窗戶能看到在屋頂上散步的貓和其他的屋頂,天氣好的時候月光下睡覺。

可以從窗戶爬到別人的屋頂上,裝貓。

下班吃飯回家洗個澡,出門左拐遛個彎,走在樹地下,和街坊鄰居聊天。

渴了累了來瓶北冰洋,餓了來個烤串兒。

要是還不夠,咕嚕咕嚕的炒肝(如果你好這個),燙嘴的肉餅,爽滑的涼皮兒,熱騰騰的刀削麵。

又有若干隱蔽的餐廳小商店讓人歇個腳。

偶有朋友在附近的酒吧演出,捧個場,再認識些新朋友也不錯。

再或者,時間充足的時候,和黃包車車夫聊天,和小朋友們踢毽子玩遊戲,聽大媽們拉家常。

或者,去中戲那邊看看美女帥哥養養眼。

居然有好多次在衚衕亂轉碰見朋友,連公廁都碰見過,當下熱烈擁抱,大叫一聲「孽緣啊」。

出門上班坐公交,有大媽當志願者不停吆喝哪哪路車來了,放心看書等。

偶爾從 couch surfing 上面接待個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在衚衕裏一邊散步一邊說說英語也好玩。

半夜騎車去空曠的長安街飆車也爽歪歪。

現在的衚衕當然和原來不一樣了,但是它仍然是衚衕,仍然迷人。

p.s.

有一次接待的一個美籍華人 cser,他居然和 Quora 的創始人 Charlie Cheever 是哈佛大學的同學兼好友。

這世界真小。


撇開浪漫的「過去的好時光」想像,回到生活的現實,冬天巨冷,廚房公用,燃料用煤,露天自來水,公共廁所,洗澡要去澡堂,隱私缺乏,鄰居常糾結於瑣事。。。

當然,如果是高幹高知世家,住著改造過的帶鍋爐有暖氣配室內馬桶院里有樹缸里有魚的獨有四合院,夏天坐在樹蔭下的藤椅里看個文件研究個古書啥的,日子當然舒坦。。


春節的時候,閑來無事,去北京的衚衕兒里走了走。在喧鬧的城市中,這裡有著別樣的安靜。也有人來人往,也有偶爾穿行的車輛,但在大多數兒的衚衕兒里,能看到的更多是走著的人,騎車的人。

房子都是那種低矮的,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覺得擁擠。間或出現的公共廁所,投映著些許不便,讓人不免去想像方便的時候,乃至聯想到如何洗澡,如何做飯。

時不時聽到路人相互招呼,彷彿回到了小時候住在棉花衚衕兒的光陰,大爺大媽,叔叔阿姨,都親的像一家人,那時候兒家的感覺跟現在真的不同。

遇上門口兒站著的老人兒,張口兒問個道兒,准能聽到那動聽的京味兒,跟你不嫌其煩地講該怎麼走。碰上倆人的時候,還會各自給你拍胸脯兒打包票,告訴你自個兒才是對的。那種骨子裡的熱情和自信,相互之間沒有踩乎的表態,足足兒的讓你從心裡感到暖洋洋的。

無意間抬頭兒,能看到牆頭兒上上的一蓬衰草,冬日的風中,枯黃著隨風搖曳。那種古樸感,把歷史沉甸甸地擺在那裡。到了夕陽西斜的時段兒,半牆金色半牆灰的衚衕兒里,不免多了三分韻味,七分蒼桑。

下午六點左右,家家戶戶開始做飯,老北京做菜的醬油味兒,炸魚味兒,燉肉味兒,混合著飄在天里,讓你有一種隨便找個人家兒進去吃一頓的衝動,也把對媽媽的手藝的記憶調整到嗅覺之中。只是少了門口兒叫喊著孩子回家吃飯的母親,多少成為現代的一種殘缺。

衚衕兒中太多的小店兒,賣零食的,賣雜貨的,補衣服的,還有那些坐在小館子里喝著二鍋頭噴著國家大事兒的北京大爺,把一整條巷子弄得生氣勃勃;而夜幕下閃爍於窗欞間的燈火,又藏進了多少家庭的溫暖。

如果您來北京,去了長城,去了故宮,去了北海頤和園,去了後海三里屯兒,別忘了抽個時間,去一趟地道的北京衚衕兒,大柵欄兒、珠市口兒是一片兒,東四是一片兒,德內是一片兒。在那兒,就一倆人,花上幾個鐘頭隨便兒走走,隨便兒聊聊,您還能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北京。那是我心裡最美的北京。


不知道自己回答這個問題是否合適,小時候住的是機關板樓,一層公用廁所廚房那種,是老北大女生宿舍,黃城根就在我家旁邊,小學什剎海附近,雖然沒真實在衚衕平房住,但老北京的感覺,我明白

首先是家的感覺,那時候家裡大人不在的時候,隨便找個老奶奶家吃午飯,睡覺,或者玩兒,整個衚衕都是親人,要是做錯事情,還沒等大人打你呢,聲音一大,鄰居就來了

泥土的感覺,那時候院子里都是土地,夏天有知了幼蟲挖來吃,有各種蜻蜓,螞蚱,蛐蛐。。。韭菜薄荷石榴桑椹,玩兒的東西更多了,翻牆爬樹打棗衚衕踢球,下河游泳。。。現在孩子不比我們了,遊戲機遠不如沙堆有想像力

慵懶的陽光,那時候窗戶稜子都是木頭的,比如今金屬的帶感覺,中午在老人懷裡一卧,聽評書,陽光一照,千金不換

聲音,那時候好多鳥叫,還有鴿哨的聲音,靈動悠揚,現在。。。沒了

。。。。。。

老北京衚衕的感覺,沒法複製,沒法言說,如今高樓大廈起來了,北京人都被趕走了,首都建設了,北京沒了,如今京腔京韻的感覺,千萬人難逢,陳凱歌的<百花深處>算是寫出了幾代北京人的感傷和不舍,可沒辦法,文化這玩意兒不僅靠言傳,還得靠真有人珍惜

要是有空找找民國北京的老照片,帶城牆的那種,那比現在看著更好,跟西安有一拼

不說了,再說該罵人了


不住衚衕快十年了,現在做夢夢見的家還是以前在大雜院里的那間破房子,真的。

現在的房子感覺只能叫房子,不是家。

看著大夥感慨又想多說幾句,家的後牆就是學校,一顆大槐樹把我家整個院子都罩住了,夏天躺在屋子裡午睡,看見陽光透過樹葉灑在院子里,風一吹過就能聽見沙沙的樹葉聲,這是我唯一記得童年的一個美麗的下午。

一戶人家把昨天的剩飯要倒進衚衕里的垃圾桶,一個拾荒的大媽叫住了他:同志,別倒啊,多浪費,給我吧。那人一看不好意思倒了,也不忍把這快壞了的吃食給她,回家另盛了一大碗米飯,就著一小碗扁豆炒肉,雞蛋炒黃瓜給了拿個大媽。

每條衚衕里都有居委會刷的小黑板,旁邊貼著各種標語,你總能看見主任戴著紅箍又在哪更新小黑板了。

也不是誰家翻新老房,一推磚頭,一片沙土堆在了路邊,孩子們這就能樂上幾天了,挖陷阱,挖膠泥。渾身弄的土猴一樣讓媽揪著耳朵回家吃飯。

天熱的時候拿個涼席在衚衕里一鋪,躺在上面看著滿天的星星,還能看見人造衛星在快速的移動。


出國之前一直住在雍和宮後面的衚衕里 後來偶爾去樓房住幾個月。

估計寫出來會有點亂亂的 題主看的開心就好~

1. 每年初一到初五,家門口的衚衕都會被人群佔滿 是真的擠的滿滿當當的那種,老爸想把車開出去都要跟著人群慢慢蹭 人不走 車就沒法動。每年老媽都會問我 這些人真的都信嗎?我說 圖個吉利唄。

2. 我家不是傳統的大雜院或者是四合院 是大家共用一個大門 進去之後是有拐彎的小道 兩邊是人家。衚衕里的每家都熟的很。平房隔音不是很好 有時候犯錯被爸爸罵 第二天早上上學 就有隔壁奶奶說:小丫頭昨天又不乖了吧?

3. 蹭飯!爸媽工作忙 小時候總去鄰居家蹭飯。和我家住隔壁的是一對雙胞胎姐姐 我管她們的媽媽叫「親媽媽」。據說是小時候蹭飯蹭多了 我就說比我媽還親 哈哈。

4. 冬天堆成山一樣的大白菜和大白蔥。還有自家搭的煤棚。有幸一氧化碳中毒過一次。

5. 其實我小時候是沒有北冰洋的 我有記憶的時候北冰洋已經木有了。但是有很愛的瓷瓶蜂蜜酸奶 有無花果有牛羊配有麥咪有大紅果和綠豆沙。家門口就有一家小賣部都可以買到!

6. 一直到初中畢業,每天早上七點,家的後窗根兒下總會有一個河南阿姨走過說:「豆漿啊 七毛一袋兒了啊」。後來就突然聽不到了。

7. 小時候也經常聽著外面有走街串巷賣報紙的,被老媽一聲吆喝衝出去攥著五毛錢去買報紙。運氣好可以攥著一塊錢出去,帶著報紙和一袋零食回來。清晰的記得每周二老媽還要買參考消息(小時候還默默嫌棄過這個名字來著 圖樣圖森破)

8. 爸爸工作還沒那麼忙的時候會在家門口打羽毛球 一般以球掛到樹上下不來了作為結尾

9. 衚衕里有很多很多很多流浪貓 不過它們應該都不覺得自己是流浪貓,一個個高傲的很。還有定期例會 五六隻大貓坐在房頂,特別嚴肅。。

10. 啊還有。北京衚衕的好處在於 回家的時候不管從哪個衚衕走進去都能到家。自行想像衚衕像很多個田字格拼在一起 怎麼回去都可以

11. 上公廁的時候會遇到熟悉的阿姨大媽 每次爸爸在外面等我的時候 聽我在裡面和人家聊天,等我出去都會說:丫頭,知道什麼叫臭聊么?

12. 時不時有收舊傢具的舊電器的。

13. 還有彈棉花的。

14. 有了男朋友以後一般不讓他送我到家門口 因為熟人太多 第二天兩條衚衕都知道我有男朋友了。。。。

15. 樹和樹中間會用繩子綁成晾衣服的繩兒 天氣好的時候都是一片一片的大花被子

16. 小學的時候會去家後面的公共澡堂洗澡 現在改成了叫炮局工廠 一個國際青旅

17. 啊。我家衚衕里有一個炮樓舊址

18. 冬天洗澡永遠都是很痛苦的 凍得要死

19. 因為家裡有兩平米的小院子,養了兔子,雞,鴨子,貓,還幫忙養過幾天鵝

20. 夏天用太陽能洗澡 不是太陽能熱水器 是那種黑色的一個大大的水袋。靠顏色吸熱的,水流到屋裡的時候超級小。後來冬天太冷 就去爸爸單位洗澡了。。

21. 小學放學,媽媽接我回家,一路上最愛做的事情是數數拐了幾個彎。

所以我的小時候,簋街還不是這樣的。東直門內小街還不是四條車道的大馬路。俄羅斯大使館是很高大上的事情,南鑼鼓巷只是回家路上走過的一條好吃的衚衕,北鑼鼓巷也是要走的。五道營是沒怎麼聽說過的。

所以 當歌華大廈建起來的時候 我跟爸爸說 北京長大的速度比我快多了。

所以 小時候喝豆汁吃炒肝 修車胎的店一個接著一個的倒閉了。

所以 小時候雍和宮邊上一家清真館子倒閉了。我在那裡遇到了22年來唯一一個親眼見過的大名人 她叫容嬤嬤。當時容嬤嬤問我為什麼你吃的這種炒飯菜單上沒有 開店的阿姨說:因為我和她爸熟 這是專門給她炒的,後來越來越忙 也沒時間去阿姨家再吃炒飯了。

其實住在北京衚衕 對於我來說最特別的地方是因為 那是童年。是不管你再走過多少地方都刻在骨子裡的記憶。

對於更多人來說 那是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憶。對於回憶我們總是很在乎很在乎的。

我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北京衚衕」吧~


更新:

因為不可抗力,我被趕出來了。

:)

再住衚衕我隨我貓姓:)

—————————————————————帶著剛剛被鄰居敲門的尷尬來答題。

我現在住在,北京著名的義烏小商品一條街

不遠處的一個衚衕里:)

房子是一個帶兩層的平房,沒錯請叫它

小!別!墅!

我住的房子,樓梯在裡面!!厲害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們溫馨地提示您:不要輕易嘗試平房:):):)

原本我和室友是在「不可描述的」租房 app 上和其他人合租的一個五居室。

這個 app 不讓養寵物,真巧,我養了只,一開門,就撒丫子往廚房垃圾桶直奔的狗,哦不,貓。

所以我每天都沉浸在被舉報的恐懼之中,嗯雖然我的確被自如拉黑了,但這是另一回事,好的繼續。

然後,有天室友在某「不可描述」的綠色社交平台的北京租房小組裡看到了現在的房子,我們就來看房子了。

眾所周知,前有真情妻子王靖雯痴情為夫竇唯倒痰盂這樣驚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愛情傳說,

我們是帶著以後就要去公共澡堂搓澡了的心情來看房的。

所以,當我們知道這房子里有廁所,還能上大號,而且還能洗澡的那一刻,就毫不猶豫地把它租下來了。由於整個過程太爽快,轉租的姑娘在我們交定金的時候非常遲疑,「你們不會是騙子吧,太爽快了,這房子其實挺多問題的……」

爽快啊,你的名字,叫二愣子。

住進這個房子以後,我才得以稍微深刻地理解那姑娘眼裡的遲疑,好的我以後肯定把每個姑娘的眼神都當閱讀理解做:)

這房子還真,有幾個,小,問題。沒錯,就是小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

第一,我們二樓是個全玻璃的陽光房,搬進來的時候是冬天,在搬進來幾天後一個愜意醒來的早上,我打開一樓的房門,「啪嗒——」

咦?為何我的臉頰如此濕潤,我閉眼,抬頭,深呼吸,睜眼,「握草——」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並不知道室內外溫差會讓玻璃凝水,反正抬頭的一瞬間,我看到了水簾洞:)

第二,嗯,平房沒有暖氣,看房的時候穿著大雕,再加上我心澎湃,所以我當時只覺得火熱:)

後來回想起,看房那天,之前那姑娘,在家裡,是穿著襖子的!!!:)

第三,嗯這個問題稍微有一丟丟小大。因為上世紀某段時期「不可描述的」原因,這個房子的主人,沒有房產證,所以這房子是個公房。嗯,理論上這房子是不能租的,嗯,簡單來說,外地人我,住這房子里,算半個黑戶……:)

第四,來,讓我們回到最初,來自鄰居夜晚的扣門聲,會伴隨什麼樣的語句:)

「大晚上唱歌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我感到愧疚……「不好意思啊——這就睡覺——打擾到您休息啦——」

「行吧——以後注意點——」

「好嘞——」

上面這段對話,我是在房間里,隔著房門和大門進行的:)

隔音效果賽高:)

開著全民K歌,剛唱到「說什麼王權富貴——」我又失去了一個得到 SSS 的機會:)

行吧,不如跳舞:)

以上為冬季篇:)

夏季篇的主題,應該是「在屋裡塗防晒戴墨鏡穿防護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陽光房真有趣:)


大約兩周前 看著衚衕 看著衚衕里的人 突然想寫這麼一篇文章 放在這裡 算是自己對現在的衚衕的感受 以下是原文:

就讓這斑駁的衚衕換了吧,讓它隨著這老去的一代北京人,這最後一代純種北京人,離開吧。

對老人一直是一種依託的狀態,他們一直都在那裡,出門就能遇見,笑著打招呼,笑著聊天。他們談論著哪家又換了新主人,哪家的孩子又被打了,哪家的夫妻又吵架了,哪家的老人,又走了。

就像他們不是老人一樣。

他們熟悉這院子里的一切,對什麼都了如指掌。哪塊磚一直有個裂縫,哪家的房子老漏雨,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又咋樣了,哪怕在互聯網不發達的年代,信息依然傳播的很快。

因為他們住在一個院子內,因為他們是鄰居,因為他們熟啊。

在我的印象里,老人就像是這衚衕的筋骨,和衚衕是一體的。沒有他們,衚衕就不是衚衕了。要是讓我去一個衚衕,哪怕房子再舊,沒有老人,我都會覺得假。衚衕是屬於老人的。

小時侯就持著這樣的認知,過了童年,快快樂樂的。而他們,也和這衚衕一樣,每天都在那裡,依然談笑風生。

不知道是否是命運的安排,我在童年的時候,沒有遇到身邊的老人離我遠去的事情,而到了我這個人三觀半生不熟的半成年期,這都來了。

有一天,我突然知道了,哪家的老夫妻只剩下了老頭子,才想起來,一直是他推著在輪椅上的她,出去遛彎聊天啊。這好像都很長時間了吧。扇著扇子,笑眯眯的老奶奶,一直是這樣啊。

老人好像什麼時候都在談笑風生啊,跟我想的不一樣吧。

可事實依然在那裡,我要開始接受,這一代人的離開了。

我還沒有完全接受這個現實。而一周前還騎車去買菜的老爺爺,一周後已經長辭人世了,聽說,才僅僅三天時間。

從小,這個幽默的爺爺每次在院子里和我遇見,都會逗我一次,故意攔住我,不然我走,問我一些刁鑽的問題。我還是小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應對。而我回家的路被牢牢地堵住了。他似乎特別享受我不耐煩的樣子。看我馬上就要生氣了,才會收手,而當他剛放我走後,我看到了家人笑眯眯的臉。現在想想,當時也沒感受到任何惡意,就應該是鄰居的神奇加成吧。

現在再看看,老人們逗逗衚衕里的小孩,似乎是個共性。

我又想起來了他的刀口,那個手術後依然光膀子笑眯眯的老爺爺的肚子上一道被縫起來的長長的刀口。

現在明白了,他好像是病了,確實是老了,只是不想讓我們看出來他的心也老了吧。

奶奶說,這個院子里的人,一個一個都走了,都要沒了,老人就沒幾個了。

我看得出臉上的無奈與悲傷。奶奶是個樂觀的人,生活習慣也很好。但是說出這麼一句話,讓我很意外。

她在這個院子生活了二三十年,知道這個院子的所有,對所有人都清楚,當然了,是老人。

她看到了這個院子,這個衚衕,這個城市的每一處變化。這變化都被看在老人的眼裡,被記在老人的心裡,無論她接不接受,有沒有反應過來。這現代的都市,應該不是老人年輕時構想的老年的環境吧。還是讓他們在衚衕里,不要融入的好。對這個世界,他們也只是望而興嘆吧。你說他們固執,不願意接受新東西,他們可能只是想保留自己僅存的一片故土,一種安靜的生活,和心中的美好吧。

現在想想,這種話,可能也就是如此的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才最有資格說出吧,他們不想看到這樣的北京,儘管他們控制不了。

而這句話在我聽來也很應景。

衚衕里最近搞改造,臨衚衕的牆都要砌上一層復古的新磚,窗戶都要重新裝,而院子裡面,沒有變化。我回到奶奶家時,再進院子之前,彷彿是在攝影棚里走似的。只有進了院子之後,才是我童年的家。

彷彿在我的印象里,衚衕的牆就應該是會劃傷手的,院子里的地,每處凹凸不平,都是印在腦子裡的,隔壁的小孩的哭聲,全院都聽得到,炒菜的香味是大家一起共享的,人們互相,是記在心裡的。

這樣裝修完了,外面就不是衚衕了吧。

也正好,人也不會是原來的人了。

沒事,換就換吧,人和景,一起離去吧。

我記得你們,我記得它們。

可能,老人們真的要走了,可能,都要走了。那就讓這斑駁的衚衕,隨這代老人一起離去吧。

文筆不好 各位湊合看看吧 是我最真實的情感


1,上公共廁所的問題。這個問題又可以拆分成冬,夏兩個子問題

2,隱私問題。成也都認識你,敗也都認識你。我很小就知道衚衕東頭那家的老太太解放前是妓女。

3,土鱉問題。土鱉是一種蟲,算不算昆蟲記不清了。像是肥胖版蟑螂。這玩意夜裡在牆裡爬的時候是有聲音的,咯吱咯吱。

4,老鼠問題。在房樑上爬也是有聲音的,有時候還會房樑上打架。

5,當年有洗澡問題

6,我猜現在有停車難的問題

7,鄰裡間不一定都是和睦的

8,當年取暖靠燒蜂窩煤,燒煤會讓屋子裡有一氧化碳。無論怎麼排煙,也只是程度輕重的區別。人一直處於半缺氧狀態,很難受。

9,燒爐子也有一個好處:隨時自製烤白薯

10,但燒爐子的取暖效果還是很差的,冬天巨冷

總的來說,我只是小時候在衚衕里生活過一段時間。當年對衚衕無感,只是隱約覺得能玩的地方比樓房多。列出的條條不便,也抵不住回憶加成。30年,轉眼就過去了。


在帽兒衚衕住過三年,出沒在那樣的環境,有接地氣的感覺。覺得生活就該是這樣。


來北京2年,女,90後,有衚衕情節,現住在東四某條衚衕里

住衚衕有什麼感受,我覺著吧

1,可能你上一秒走在車來車往,喧囂的東四北大街,下一秒拐進衚衕,就會覺得安靜了許多,僅僅隔著一個衚衕口,卻像是兩個世界

2,不上班的日子,你很有可能是被鳥叫聲吵醒的,要麼就是被吆喝聲叫醒的,雖然大多數時候是"收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熱水器,好壞都要",但偶爾也能聽到悠長的"磨剪子咯~~~欻~欻~欻(磨刀的聲音)",而我曾以為,這聲音已經消失,只能在民國劇或電影里聽到

3,冬天,衚衕里的樹光禿禿的枝椏間,一群鴿子一圈圈地在盤桓著,天氣好的時候,鴿子在陽光下白得能晃你的眼睛。可惜從來沒有聽到過嗡嗡嗡的鴿哨,鴿哨真的只能從影視劇里聽到了

4,每天都能聽到京片子,"吃了么您?","遛彎兒切啊?"還有各種家長里短……於是住久了,我的說話方式受了影響,習慣了稱呼長輩和陌生人為"您"等等,家長朋友調侃我說話都帶了京味……

5,早晨上班,總是能看到有人穿著睡衣提著尿桶(?那東西叫啥來著一下想不起來了)去公廁倒掉。然後慶幸一下自己住的是有單獨衛生間的老樓房

6,衚衕周圍的小餐館多,吃飯方便,物價比較便宜,尤其衚衕里擺在門口賣的一箱箱的水果蔬菜,還有5毛錢一個的小燒餅什麼的。我的房東老太太跟我說過,衚衕里都是住了幾十年的老百性,他們不敢賣太貴

7,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溜達溜達都能到南鑼鼓巷什剎海。地鐵站也不屬於人多的站,不用排隊

住衚衕里,沒有快節奏,只有再平常不過的普通生活。

先到這兒吧,想到再來補充


現在哪還有四合院啊!


住過大方家衚衕,坐標朝陽門內,左手是史家、內務部等衚衕,右手是銀河soho,所以是傳統與現代的分界線上。住在衚衕的歲月是在北京最美好的回憶。

幾點感受:

第一,大家關注的廁所問題,因為住的是居民樓,沒有這方面的感受,但是衚衕一大特色的確是公廁文化。

第二,歷史文化資源太豐富了。幾乎每一個小院都有一段傳奇歷史故事,每一條衚衕都跟改變中國命運的大人物或大的歷史事件有關。現僅羅列方圓500米衚衕的歷史資源:

1.我社區內的桂公府,就是慈禧太后娘家,這裡出過兩個太后,又被稱為鳳凰窩,現在是一家粵菜館。

2.二百米左右是新鮮衚衕小學,李敖就是這裡畢業的。小學旁邊是清代末代內務府大臣紹英住宅,他的《紹英日記》是研究近代史重要資料,現在是某位重要級別國家領導人鄧LIQUN的住宅。

3.史家衚衕,這就不用說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史家小學和51號章含之住宅外,還有賽金花舊居、俞啟威(現任政協主席的父親)舊居。

4.內務部衚衕。民國內務部所在地,39號是梁實秋舊居,44號是李敖舊居,還有傅作義舊居也在這個衚衕。

5.東羅圈衚衕。金岳霖舊居。

6.燈草衚衕,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就發生在這裡。

7.北竹竿衚衕,俞平伯當年住在這裡。

8.外務部衚衕,宋慶齡搬到後海之前居住在這裡。

9.後柺棒衚衕,111歲的周有光現在還住在這裡。

另外,衚衕內部有很多寺廟隱藏其中,如大慈延福宮、智化寺,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精緻。

第三,生活很便利。方圓一公里就有王府井和悠唐兩個商圈,吃傳統京味,還是吃東西洋料理都應有盡有。衚衕口到處也是小店。一般去一個地方打車不超過20元能解決所有問題。游商小販也經常到衚衕叫賣,在衚衕口就可以買到新鮮蔬菜水果。

第四,衚衕充滿生活氣息。衚衕里兩類居民,一類是老北京市民,都是街坊鄰居,彼此熟悉熱絡,另一類是小商販或周邊打工的。衚衕這種環境,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並且不用朝九晚五上班,所以大家都比較熟悉,更有人情味。相比外城的居民樓,這種建築設計就把人們隔離開來,居民又都是上班族,更沒有時間交流了。

第五,每天可以享受幽靜和放鬆,小衚衕還是很幽靜的,尤其是那些機動車不能進入的衚衕,你可以隨心所欲漫步。並且衚衕裡面充滿了建築美感,讓人感覺到賞心悅目。而城市高大的鋼筋水泥建築其實給人潛意識的壓力。


住進衚衕3年了。3年前覺得北京就是一大都市,一點都不可愛;這3年覺得北京就是一塊寶地,處處可心。為此我們還做了一個項目叫「在衚衕」。 Instagram:@inhutong

先說說衚衕的一些好的地方:

方便

  1. 交通方便:衚衕基本都位於北京市中心,去哪兒都方便。出遠門別怕半夜回不來,半夜拉活兒的計程車不少都願意往市區走

  2. 買東西方便: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日雜五金、服裝飾品……各種生活用品出門走幾步就到。還便宜
  3. 支付方面:每次開車走高速最慶幸的就是預備好零錢了。在衚衕里已經養成不帶錢包的臭毛病了。有時候手機也沒帶,那就回頭再給唄
  4. 時間方便:24小時便利店一公里內能至少有個4-5個品牌,7-8家店;24小時總有飯館開門,別管你是凌晨3/4點想吃包子還是半夜12點想吃麻小
  5. 出門方便:開門就是院兒,出院門就是衚衕,400米就到地鐵、上大街。根本不存在上樓下樓等電梯的問題。有時候去小賣部買東西,懶得鎖門

安靜

衚衕路宅又深,少有行人,鮮走汽車。遊客也不樂意來。外面大街上川流熙攘,人潮熱海,衚衕里古樹森森,安安靜靜。走在衚衕里特別的舒坦。

熱鬧

衚衕里白天還是很熱鬧的,小商販們來往穿梭,衚衕里大爺大媽愛扎堆兒聊天兒。尤其是小孩上學放學的時候

好玩兒

  1. 衚衕里景點兒多。隨便走走就能碰見什麼名人故居、將軍府邸、王爺公館啥的

  2. 衚衕里文藝范兒。酒吧、Live House、滑板店、紋身、文玩……玩兒什麼的都有
  3. 衚衕里永遠有神秘的地方。就算你很熟悉的衚衕,有時候也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4. 衚衕里很多鳥、貓、狗等各色動物。每天都能看到空中翱翔的鴿子群

溫馨

  1. 住時間長了,一條衚衕總能有幾個碰著就得打招呼的人

  2. 院兒里大爺大媽干點兒什麼活兒,看見了總得過去搭把手

  3. 我們院兒里有一大媽本來特別怕狗,沒想到被我們家狗給治好了,吃個烤鴨也得給它留個鴨架子

  4. 你家沒人?幫你收個快遞、給你送個水電費條子,這都不叫事兒

----------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咱講講不好的地方:

不方便

  1. 廁所。這個是衚衕最方便的地方。衚衕平房居多,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很難進行下水道改造,因此很多平房沒有廁所。甚至很多平房只有一個10平米的卧室開間,連洗漱的地方都沒有。有時候真是不想走那10幾米去公廁……很多南方的朋友(這裡指長城以南)受不了冬天在外面上廁所
  2. 取暖。平房沒有集體供暖。原來是燒煤爐,現在都改成電暖器。有些私蓋的小間可能連電暖器都沒有。冬天會比較冷,很多南方的朋友(這裡指長城以南)可能很難接受。電暖器特別費電,所以我平時很少開,好在北京的冬天一般不太冷,作為一名來自北方的朋友(這裡指長城以北)表示晚上開暖氣睡覺容易出汗,十分不爽。室內外溫差不大其實有個好處:不容易感冒
  3. 潮。冬天可能覺不太出來,夏天就很明顯了。我經常在洗澡間放個電風扇吹一天。除濕的用具更是夏天必備。作為一名來自北方的朋友(這裡指長城以北)表示,冷尤能忍受,潮實在難耐!
  4. 小蟲。這個仁者見仁吧。衚衕里花草樹木很多,小動物也不少。蝸牛可算是最常見的,夏天一颳風下雨外牆窗戶上都是,夜晚在外面還能看到壁虎,老鼠也是有的。我們家貓經常往家弄小小耗子。洗澡間也偶爾看到各種品種的蜘蛛。此外蒼蠅蚊子也不少。不過我住的地方倒是沒見過蟑螂,可能跟衚衕經常開展滅蟑螂行動有關


年初看到這個問題,心血來潮想回歸樸素自然,找尋真我,接接地氣。於是五一節的時候搬進了三月份早已預定好的佘家衚衕。

雖然生活照比住樓房略有不便,也儘管衚衕隨著時代發展歷史變遷已不完全是最初的模樣。但那份好奇、喜悅、尋寶一樣的心情難以名狀。

先說說衣食起居怎麼解決:

廁所去外面公廁,公廁幾步就一個,很方便也很乾凈,用不著等位。

吃飯,做飯用液化氣罐,不過我還沒做過,因為不遠就有護國寺小吃,各種老北京特色吃食,目前早飯都在那解決。打算周末做個飯感受下。

睡覺很舒服,可能五月份正是北京最舒服的季節吧,不熱不冷,在屋裡看個書寫個字都很清爽。夜深了門一關,除了老舊冰箱的雜音什麼聲都沒有,不由的讓人說話音量也低下來。沒有暴脾氣和聒噪不安。忘掉了一天的煩惱。

出行方便,走路五分鐘上地鐵二號線,不擁擠。

洗澡是個問題,我租的房子沒有熱水器,昨晚出去找浴池也沒找到。很多人家已經可以在家裡解決洗澡問題,所以浴池也少了很多。等周末再找找看,平時可以在公司附近洗。

為了洗頭方便昨晚把及肩長發剪到齊耳短髮。彷彿回到小時候。純凈又簡單。

衚衕外和衚衕里彷彿兩個世界,一個喧囂浮躁、一個平和寧靜。充滿歷史底蘊的衚衕真心吸引我,從這頭走到那頭,看著斑駁的牆、虛掩的門、狹長卻不擁擠的路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穿越感。冷不丁的,孩童的追逐嬉鬧聲打破沉靜,不禁感嘆這載滿歷史的衚衕里原來還充滿生機!

(會不斷更新在衚衕里遇到的新鮮事)


從小學起就住在東四十二條的衚衕里長大,因為爺爺奶奶的緣故,家裡是個比較大的獨門獨院(四合院),在衚衕里生活了十幾年讓自己感受頗深,雖然夏天熱冬天冷,但是我喜歡夏天穿著褲衩在衚衕里穿梭 冬天和家人一起燒煤取暖的日子。記憶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都會在被陽光透過的房子里,搶著喝奶奶的熱花茶,然後聽奶奶講那個年代的往事。


世間萬物,各有其氣場。

大到一棵樹,小到一粒砂,無不向這個宇宙散發著屬於自己的訊息。

建築亦然。

有些建築,望之儼然,需要你仰視,比如莊嚴肅穆的基督教堂,陽光穿過那些彩繪的玻璃,色彩明亮而斑斕,讓人感覺到身體與靈魂在無限地接近神;而有些建築,即之可親,無須昂首翹頤,只要瞬目揚眉,就可與它平等的對話。

衚衕就屬於後一種。

北京的衚衕像極了無錫惠山的大阿福,那種家常氣蠢萌可愛。又像一對把玩到了火候的文玩核桃,木頭的芯兒,可是有了人精氣的滋養,透出玉一般的瑩光。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前門,後海,一條條,一片片。不知道有多少無名的小老百姓在這裡度過自己的一生。瓦楞上隨風飄搖著狗尾巴草,扯的繩子上曬著滴水的衣服。這裡也沒有什麼名貴的花木,老槐樹篩下細碎的光影,月季花牽牛花沒心沒肺地開著。天上的鴿群來回盤旋,光線隨著鴿翅的翻飛變得忽明忽暗。如果你在抬頭的瞬間它們已經倏忽而去,沒事,待會它們還會飛回來。電線把天空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觸手可及的樣子。衚衕的天空怎麼能那麼藍呢…

我們XY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二環內的一條小衚衕里。

能看見隔壁院子的棗樹,能聞到鄰居家炒菜的爆鍋香;同時也能聽到古箏版《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可以觸摸到積古的老傢具上鏤刻的花紋。

XY,是開在人間煙火里的一朵百合花,是用筷子頭點在寶寶眉心的一點胭脂紅。

———————————————————————————————————————————這是今天上午剛寫的一篇文章,發在了公司的微信公眾賬號上了。。。是寫給摯愛的小衚衕的,也是送給公司的。

轉載要付錢的哦~寫這個也不容易的呢~千字400,人民幣。

好了,去小衚衕上個廁所,順便招貓逗狗去了。。。


行吧,既然大家都說了很多住在衚衕遇到的實際問題,我就特別想說說人的問題。

因為暑期實踐組隊,其中一個隊友看了學校的一支隊伍做的「運河人家」(杭州京杭大運河旁邊的老住戶們)的一個視頻,於是決定仿照他們做一個類似於「衚衕人家」的視頻。

我們都不是北京人,都不了解,但覺得既然沒有課題,就做一個這個吧。我們覺得北京人不會比杭州人難想處吧,然後就想當然的去了,然後進了朋友在愛彼迎上找的一家衚衕民宿,我們就驚呆了

北京人太可怕了,尤其是那些大媽們

因為那些五六十歲的老人們住在巷子里小半輩子了,衚衕里的老住戶都知道,一看我們就知道我們不是本地人,然後就用一種奇怪的眼光打量我們,我們也沒辦法,但是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後來去衚衕里的公廁上廁所,兩個大約四十多歲的大媽就開始聊天,一個蹲坑,一個站著。我朋友在洗手。蹲坑的那個也不關門,就這樣三個人在炎熱的夏天,狹小的區域里共處一廁。但你這樣聊天也就算了,你們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熟悉,勉強可以理解在外人在的時候不關門吧。也可能是天太熱了你受不了要通通風,這樣聊天更清晰,但請你不要聊這樣的內容好嗎?

具體內容忘記了,反正大概就是現在外地人越來越多,原來那些好習慣都沒有了,帶來的凈是一些壞習慣。

exm?從上面的回答里我知道了這樣聊天是你們的一種「衚衕文化」,就算外地人真的給你們帶來了壞習慣,但不要當著我們的面去說這句話好嗎?

之後我們拍個牆,站在牆邊的大爺一副不屑的樣子說,你這有什麼好拍的,都是假的。

我們在衚衕裡面遇到了一個賣切糕的,因為拍攝原因我們買了他的切糕,也就幾個粽子大小吧,50塊錢。這些我們認了,因為拍攝有時候就得這個樣子。有意思的是在旁邊看我們買切糕的工人,湊熱鬧的看著我們,聽到那個人問的價格之後對我們說:「50塊錢,真的很便宜啊。」我現在想到這句話我都覺得很氣,您還不如別說話,你如果心裡覺得貴,也不想幫我們,覺得我們外地人,傻,你就別說話。說反話嘲笑我們就有點過分了吧。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住在衚衕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這只是我住在那裡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衚衕正在消失,如果他們有別的選擇他們也不會選擇住在只能每天早上去公廁的衚衕里。因為她們不是那些頭髮已經花白的老人,想要守著這塊自小生長的土地直到生命結束。他們生活在現代,他們沒有辦法離開這裡,外地人侵入了他們的地盤,政策的變化也讓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因為恐懼,所以憤怒,對外來人有敵意。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也僅僅是我看到的一部分,不喜勿噴


說說現在的感受吧,城裡去哪裡都方便,當然住城裡你只需要一輛電動自行車就好了,停車位十分緊張,老鄰居依然那麼熱情,街道衛生越來越乾淨了,安保也是一等一的好,經常有帥氣的wj巡邏,真心覺得煤改電以後城裡乾淨的好多,而且人真的不是很多,早上起來上班城裡的公交車站都不是很擠,道路也很順暢,通州或者是天通苑回龍觀地區進城大軍,那真的是沒可比性。不足就是沒有衛生間,建議如果是想住城裡千萬不要選擇住在景區附近,比如南鑼五道營後海什剎海,西城可以選擇西四德內,真心覺得東城的選擇比西城的多,我不是房屋中介哈,只是經驗談。


推薦閱讀:

北京很多停在衚衕里汽車的車輪上都靠著一塊方形的板子,是幹什麼用的?
我就是好奇這個小兔幾是什麼人畫的哈哈 帝都範圍內 在798 五道營 還有寶鈔衚衕 都看到過 無法不注意到啊?
為什麼北京衚衕的廁所那麼沒有尊嚴?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 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