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茶底看茶?

大家能通過茶底看出一款茶的品質嗎?


能排除掉一些品質差到在葉底都掛相的。

不過判斷茶葉品質,最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在茶湯這一環節么?

喝下肚都分不出個好賴,卻指望著在葉底上瞧出個子丑寅卯?

茶是喝的,不是瞧的。

另,具有靈異體質人士除外,茶渣/咖啡渣占卜愛好者除外o(╯□╰)o


看茶的茶底的確能分辨出一小部分茶的好壞,但是對於多數茶而言,光看茶底是很難分辨優劣的。能在茶底上顯示出來的只有采青的嫩度、制茶工藝特徵、簡單好認的單一品種特徵,茶最主要是喝的,所以味覺體驗的打分認同程度最大。

基本上,一款茶的打分度,我覺味覺佔比70%,嗅覺佔比18%,視覺佔比7%,其他5%。


謝邀。

1、看嫩度。

一般情況下,芽的含量多且芽肥長的好,但也要看品種和茶類,比如說碧螺春的芽就是短而且細,那也不是不好。

再者,病芽和蛀芽看葉底也能看出來,當然東方美人的蛀斑除外。

那如果同等嫩度的情況下去比較,同是一芽一二葉,用手指摁一摁,感受葉底的軟硬,軟軟的放手以後不會松的嫩度好,感覺硬有彈性,放手之後鬆起來的表示粗老。當然據我多年摁葉底的經驗,有些茶加工的時候火功太高比如一些重焙火的烏龍,葉底也會很硬。

此外還可以看葉脈和葉緣鋸齒,葉脈隆起鋸齒明顯的一般嫩度較差。

2、看色澤。

先是色,我們會說高級的龍井是糙米色,細心去看春天發出的第一波芽,都是有綠里透著黃的感覺,我們叫它「嫩綠」,或者「黃綠」,但後採的葉子,綠色就比較深了。

如果綠茶殺青的時候有缺陷,比如「沒殺透」,意思就是酶還沒有死光光,莖就很容易紅變;如果溫度太高給殺焦了,即便後期通過揉捻去掉了焦的部分,也還是能夠看到焦斑或者葉緣不完整的,這就屬於重大失誤在我們看來進不了名優茶的檻了。

再是澤,也就是亮的比暗的好。

3、看勻度。

也就是看齊整不齊整了,芽葉完整性好且一致的為好。部分茶葉標準會對碎末茶有限量要求,總之碎末是越少越高級。

最後的最後,茶是用來喝的。


謝邀

葉底是評價一泡茶葉品質的因子之一,佔一定的比例,但是不能只靠葉底來評價。

好的茶葉,葉底一定是肥厚軟亮,活力十足的。


茶葉審評主要還是看滋味和香氣,葉底僅僅是茶葉審評時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權重一般佔10%),無法通過葉底看出一款茶到底好與差。

不同類的茶,對葉底的審評標準是不同的,通常看葉底是看茶葉底的嫩度、色澤、明暗度和勻整度。

《GB/T 23776-2009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中的標準:

名優綠茶的葉底:細嫩多芽、嫩綠明亮、勻齊(甲類)

嫩勻、綠明亮、尚勻齊(乙類)

尚嫩、黃綠、欠勻齊(丙類)

烏龍茶的葉底:做青好,葉底肥厚軟亮(甲類)

做青較好、葉質較軟亮(乙類)

稍硬,青暗、做青一般(丙類)


葉底是茶葉審評六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也只不過佔15%左右的分數而已。何況葉底和另一個審評參數——干茶外形還是具有相關關係的。

通過葉底可以排除掉一些明顯不會特別好的茶。或者說,對於劣質茶的鑒別來講,是一個充分非必要條件。

尤其是對一些輕發酵茶或者要求採摘等級很高的茶,葉底的優美性還是很重要的,葉底是色香味三因子中「色(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舉例如白毫銀針、明前龍井、上好的安吉白茶和天目湖白茶、金駿眉等等。

但是對於一些本身採摘等級就不夠高的茶,如正山小種(赤甘級別)、古樹普洱生茶,和一些本身焙火就很重的茶類如武夷岩茶,葉底的參考權重就相應低一些。但是否完整和均勻,也是比較重要的。

但總體說來,在一款普通以上水準的茶葉當中,葉底的權重不是特別的大,更重要的還是香氣和口感。


茶葉評審分干評喝濕評,看葉底就是濕評的一步!通過葉底可以看出茶葉是否完整,肥不肥,嫩不嫩等等!不過茶葉只要好喝就行,葉底只是影響茶葉品質的一小部分!


一款好的茶離不開茶形、茶湯、茶香。茶湯需要細品,影響因素除了茶自身品級高低外,從水質、水溫到沖泡方法、沖泡時間,再到所用茶器,都有可能影響茶湯口感;而茶香需要細聞,制茶工藝、沖泡方法也對其有影響。單看一個茶底,只能從直觀上初步評斷茶葉用料高低、制茶技術是否恰當,這就像對一個人的認識評價,不能簡單依靠外貌來下斷論。


評判一款茶的優劣,最有效的手段是喝。如果喝都喝不出來,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通過茶底並不能判斷茶的品質如何,為什麼喝完之後要去研究茶底?

1、喝比看重要,茶首先是好喝,所以喝完才看茶底。

2、拉完屎沖馬桶前都要回頭看一眼,喝完茶是不是也要看看茶底?

3、茶底也能體現很多信息,比如有沒有馬蹄,嫩芽多不多,是不是大葉種,是不是雨水料,有沒有紅梗,製作工藝如何,配合剛剛的品嘗感受,你會得到一些答案,茶不好是原料問題,製作問題,還是存儲問題?這時候茶底成了輔助證據。


根據茶類看茶底,看茶底的目的一個是看茶葉的葉片完整度判斷其揉捻程度,發酵茶類看茶底顏色判斷其發酵程度,茶葉好壞要跟據干茶、香氣、湯色、滋味、葉底全面去判斷其優劣


不懂品茶,說個經驗。

當年萬元一斤的龍井喝著香茶湯色清,茶底都是一槍一芽完完整整顏色均一的葉子。

放過二年之後,同樣的茶喝著一股隔夜陳茶味兒,茶湯也混了,茶底卻沒啥變化。

所以僅看茶底大概看不出新茶陳茶。至於普洱紅茶之類我就不懂了。


茶小壺 張百川 李立秋講的都比較正解,也有列出參考出處和審評項目。葉底的項目確實不多,很多風味可以歸結到湯色,滋味,因此學術上權重也不大。事實上,就我從事的茶類上來說,是權重不大但非常重要的,但是對前面的所有項目有非常大的參考作用。就舉一個簡單例子,紅茶懷疑加色素,如何確認?看葉底綜合判斷是否會具有這種顏色。那麼綜合判斷來源是什麼?考的就是經驗,比如你會制茶。

懂得看葉底的,一定懂的喝了。懂看葉底,作為茶商,採購時心裡才會更有底。葉底會說很多東西。


望,聞,問,品 缺一不可


像一把剃刀,大多數時候能剃掉錯誤答案。當然偶爾也會剃到肉,。,


但看葉底,只能看出茶葉鮮葉原料等級,加工過程中有無問題,不能看出茶葉的口感的,所謂好壞,主要還在口感,而口感,那必須喝過才能感啊。比如,煙焦味,喝得出,去看不出!


推薦閱讀:

十年左右的普洱茶多少錢能買到?
如何評價鄒炳良?茶友們對鄒老很尊敬,但網上卻有人在黑他,咋回事?
茶葉含有咖啡鹼,喝茶提神醒腦毋庸置疑,可茶葉安神助眠也經常被提到,這個好像矛盾了?
請問,普洱紫芽茶是僅僅是芽,還是一芽二葉?我發覺有的紫芽茶條索粗大,是不是葉片較多?
關於野生茶?

TAG: | 茶葉 | 普洱茶 | 茶葉選購 | 知乎茶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