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這件事上北方和南方到底有多大區別?為什麼會這樣?

最近很火啊,作為南方人聽說北方小夥伴都是一扇一扇買排骨的時候實在太震驚了。不過更好奇的還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子的區別?我猜想有可能能南方氣候有關係?


我才意識到我和家屬在買菜這件事兒上的互相嫌棄並不是我們倆的問題哈哈

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方姑娘,我跟父母去逛菜場的時候,通常是空購物車去,超重著回來,東西合適,就五花、排骨來上百十塊錢,桃子拎上十斤,蔥來一大捆……家屬買菜的量跟我比起來,就像是領回家一堆「試用裝」。所以每次碰到他買菜的時候拿一兩頓分量的肉,或者買四五顆小油菜這種行為,就忍不住想說:「你這個油菜的份量,炒出來都不配用盤子來裝」。

認真的問了一下他這個問題,他表示很好回答,因為他們都是每天買菜,甚至每頓買,也喜歡吃新鮮的,所以沒有囤貨的必要。

這給了我一個線索,琢磨了兩天,感覺得跟這幾個因素應該有關係。

  • 食材豐富:

相比於大部分北方地區,南方的食材豐富,一個季節南方出產的各種蔬菜和應季食材,加起來可能就有北方半年的數。這就意味著他們在每天吃什麼菜上有非常多的選擇餘地,一周七天也許可以達成 3x7 頓菜式不重樣的成就,這樣說來,買上五六斤土豆吃上倆星期就顯得不合算了。

  • 飲食習慣:

南方的菜品種多,葉子類的菜就更多了,不少品種也不適合長時間的存儲,可能冰箱放個一天半天的也有損耗,所以隨吃隨買最新鮮。

按家屬的話說,他們對於肉、魚這類食材的解凍版,相當「嗤之以鼻」,只有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吃凍魚凍肉,所以在買肉買魚這種事情上,他們可能從來都沒有產生過需要儲存的念頭。但北方買個黃魚、帶魚、平魚的凍起來,還是挺常見的。

在魚肉這類食材上,兩邊不同的烹飪方式應該也是跟食材互相影響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北方人常用的紅燒啊、侉燉啊,調味重,對肉本身的鮮度要求就下降不少,南方人蒸魚、做湯、或是廈門的醬油水那種,整體上清淡不少,魚鮮不鮮,對味道的影響就太大了。

(嚴重臆想環節)南方人每頓的菜式,感覺比北方人會多,平均一人一頓兩三個菜,甚至還可以加上一湯。或者是同樣做兩個菜,可能北方用個三四種材料,南方要用個六七種——這就會導致在需要買的菜上,很明顯的種類多而用量少。

  • 季節氣候問題:

這個大家說過很多了,北方一年四季都相對乾燥,秋冬季的天氣還冷,優點就是利於食材的存儲保鮮。天氣涼的季節,有時候家裡囤的東西多,可以直接放在陽台或者窗戶外面就能保存。

(嚴重臆想環節2)北方冬天屋裡暖和外面冷,不知道會不會是大家囤貨以減少出門次數的原因;南方冬天屋裡和外面一樣冷,可能就……無所謂在不在家了。

→最新更正:南方同學說了外面比較暖和


東北的冬天長達五六個月(哈爾濱),買菜都是用麻袋的,買一次存一冬,每種菜一麻袋或者兩麻袋。大概十月的時候就開始賣了。

菜的量很大,所以需要一家人專門出動一天,要不然就得一天買一點了,又累又麻煩。

冬天,各家的陽台是最好的儲藏間,做一下陽台保溫,再用窗戶控制一下溫度的話,陽台就可以當冷庫用。溫度是不是合適靠窗戶上的冰花來掌握。冰花薄薄一層時最合適,沒冰花就是溫度高了,冰花太厚,就是溫度低了。(冰花,在室外嚴重低溫時因為室內外溫差而在窗戶上凝結的水汽形成的冰層。形似各種花草,所以叫冰花。)

然後整個冬天就不用出門買菜了~~~

當然,現在有了超市,新鮮菜不像過去那麼難買了,但是價格上就要比集中買貴很多。大致有十倍的樣子。

集中買冬菜的缺點也是有的,過了三個月之後...吃不了的菜要麼幹了,要麼長芽,總之沒有一樣好吃。所以要盡量在前半個冬天吃光這些冬菜才行。不然面對著一大堆長芽的土豆和乾癟的白菜,你還得把它們扔出去...

我還在中原呆過四年,南方呆過五年,出去了才知道,南方不用買冬菜...南方的冬天買菜......貌似和夏天沒啥區別。也就是菜的品種上有些差別而已。感覺真是好幸福~

南方的你們是不會知道一天內運八十斤土豆,五十斤白菜,五十斤地瓜,三十斤大蔥上樓的感覺的,絕對的鍛煉身體。

而且,還要幫它們準備過冬的棉被......

啊啊啊!如果它們能自己上樓就好了......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下課回宿舍,路過一個香蕉攤,突然想吃香蕉。

摸遍全身,只有個鋼鏰。

我:「老闆,內個,有五毛的香蕉嗎?」

老闆環視了整車香蕉,想了想,指著一串香蕉最邊上的一根拇指大的香蕉,問:「這個可以嗎?」

我:「可以。」

3秒鐘之後,老闆兜里多了個5毛錢鋼鏰,我手裡拿著根拇指大的香蕉,雙方愉快而友好地完成了這次交易。

在北方,估計已經被攤主打死了吧。

*****

哦,看評論,原來不是被攤主打死,是要當成要飯的打發走,更慘了,還不如被打死呢_(:зゝ∠)_


我一直覺得……南方人在吃的問題上,度量單位很有問題……

拿我們家吃飯的傢伙來說……

直到到南方親自走一圈,才發現……他們好像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我跟南方人表示……我能吃一盆面的時候,他們表示「歐呦?你還挺能吃的哦!」

當他們真的看到我吃的時候,他們表示「卧槽……你管這個tm叫盆?你們北方餐館路子都這麼野的么?你tm是牲口么……」

像某些答主說的那麼買菜……都不夠我一頓吃的……

就算我只買一頓吃的,你們也會覺得我是買了好幾天的東西……

像題主說的買排骨的事兒……我一個人一天就能吃半扇兒排骨,還要吃主食……一家人想放開吃肯定要一扇一扇的買的……

說句題外話……上面這些餐具比我歲數大……


剛才出去買了點菜……

一棵大白菜,一捆青蒜,一斤多小白菜,十個皮蛋,一塊豆腐,四斤麵條,兩摞餃子皮,五個大土豆……

↑四斤牛肉,兩斤雞翅……加起來大概是(一家三口人)兩天的量吧……(兩百多軟妹幣)


誒!各位!我是北京人!為啥都覺得我是東北人?!


還有好多人問我胖不胖……我178cm-75kg……姑且還沒到胖的地步吧……(但也沒八塊腹肌……)


我是個特別喜歡自己做飯的南方人,

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北方工作的時候,公司樓下就是菜市場,以前我總去超市買菜,那天不知道吃什麼於是決定去菜市場找靈感,

ok,芹菜小炒肉,就是你了。

「老闆,我買大概。。。」我想著在超市買盒裝的五花肉,大概是4塊錢。「我要4塊錢肉。」

老闆鄙夷的看了我一眼,隨手切了一塊肉往秤上一扔。

「八塊錢。」

「我要不了那麼多的老闆,能再給我切一半嗎。」

「你這點喂狗都不夠。」

嘿唷我這小爆脾氣,「你亻…」

看著老闆手上明晃晃的砍肉刀,我默默的掏出了八塊錢。

然後去買芹菜,我選了一根芹菜,對老闆說:「我要這個。」

老闆對我點點頭表示好的。然後給我從下面抱了一大把上來,

「夠嗎?」

「老闆……我就要這一根……」

「給你了,這點我都懶的秤。」

南方人比較注重新鮮度,而且南方菜市場收攤的比較晚。所以買每頓飯需要的材料就夠了,比如一個雞蛋,一個西紅柿。

而且北方上一輩人影響有屯菜的習慣,在那個觀念里,買的越多,越能證明家境優渥,人丁興旺。

———————————

我說的芹菜是這樣的。

圖自百度。

而不是這樣的


說個買早點的事吧

上海人在青島,從酒店樓上看到樓下有賣油條的,饞了

抓了兩個硬幣就下樓買:「給我一根油條。」

攤主:「不賣。最少半斤。」

我:

從小按根買的油條,沒聽說過油條還論斤賣的啊!

我央求:「就一個人,賣給我一根吧。」

攤主發了善心:「行吧,1塊錢你拿2根走(這個油條比較小的,都是單根單根的)。」

我:給了一塊錢硬幣。

攤主:「等等,這啥玩意,我要紙鈔,不要金幣。」

我:

我沒有紙鈔,只有硬幣呀!

攤主:「拿走吃吧,算我送你了!」

我:

老闆寧可送我一根油條,也不要硬幣,真有原則!

——————————————————————————————————

——————————————————————————————————

以上是原稿

以下是補充

1.關於時間:去得太頻繁,我確實不記得是哪一年了,應該不是近兩年,近兩年青島早餐攤都能微信/支付寶支付了,超方便的。

2.關於油條論斤稱:當年確實如此,現在不知道是不是按根買,幾乎每次都是在酒店早餐……

3.關於金幣:不是寫錯,當時攤主就是這麼稱呼的。

4.關於油條本體:不好吃,不是傳統油條的2根纏繞肥胖鬆脆型的,是1根瘦小堅實硬挺型的,所以其實就吃過那一次。


別再跟我說什麼馬鞍山南京不算南方了!!

山東和江蘇安徽確實不遠!

但是在我心裡!沒有暖氣的城市都算南方!!

崩潰ing。。。。

作為一個標準山東人。

同時在南京和馬鞍山呆了三年的人。

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差異確實有。

不過也和個人習慣有關。

也許有地域習慣。

北方菜多粗獷。燉。鹵。醬。

分量大。北方人請客講究排場。而且總會擔心客人不夠吃。基本分量都會放大很多。思維方式是。一個菜夠x人的量再乘以10以上雙數。

南方菜精緻。請客更注重口味。葷素搭配。思維方式是。各種菜總量保持人數夠食。品種多一些。

北方人多燉菜。吃不完再加熱。影響不太大。

南方多小炒。再加熱影響各種指數。

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北方平時買菜的量通常比較大。有時一頓吃不完。第二頓再吃。南方人更傾向於。每頓剛好吃完。下一頓再吃新的。

久而久之。南北方買菜自然也就有了買多買少的習慣了。

南方確實會習慣送蔥。北方有時候真的找不開。。偶爾也送香菜。23333

不過還沒遇到過北方鄙視只買一點的情況。

剛到南方的時候也被朋友吐槽過囤食行為像個倉鼠。不過自從她半夜餓了。我隨時找吃的做飯。她再也沒笑過我。

在南京的時候。和賣菜的大姐關係很好。她有時也會告訴我。這個不經放。別買太多。

後來也習慣了只買一點。。回北方也沒改過來。

不過也沒啥爭的。

中國那麼大。南北方有時都能比別人一個國家大,

有差異。挺正常的。233333333


這個有什麼好驚奇的嘛,天天在主頁出現二百回。

地理環境生活條件亂七八糟導致吃飯的模式本來就不一樣啊。

南方天氣暖和,作物生長周期快,肉不是主角往往是拿來配菜或者煲湯的,所以就少買點兒,吃個新鮮。那麼北方天氣冷,青菜不好長,吃根莖類植物和肉類相比較而言更多,而且天氣冷了之後出門麻煩,所以就多買點兒存著唄。

你炒肉絲買三斤裡脊肉不合適,你醬大骨頭就買兩根也一樣不合適。

再一個,上一輩北方人都是大家大戶,一家子六七口人湊一起吃飯,天天買菜每天做各種小菜非常不實際。現在北方人除了買肉買蔥,過日子的人也會小份量買菜,我爸媽現在做飯都是去樓下小商店買兩個西紅柿三個土豆這種操作。

我男朋友他娘在上海買菜是每天都去買一點兒,在美國的時候每次買菜少說要開車十分鐘才能買到,所以老兩口回國之前買的金沙排骨,倆月過去了,到今天我們倆也沒吃完。

環境造就人,根本不是豪放還是精細的鍋。大蔥放著不會壞所以才一捆一捆的買,買了番茄每次都要壞一半的話,慢慢你也就知道買少點兒了。

你要非說我們北方人就這麼豪放,寧可吃不完也要屯著,不好意思作為北方人不背這個鍋。換過來,你要非說我們南方人就是講究,所以每次買一點兒,問問你家老人幾十年前自己腌鹹肉的時候是買一個小方塊還是一整條五花肉。


看到這個提問。我突然想起我小時候我同桌跟我說的一件事情可能是誤會。

我小學同桌家裡是他們村菜市場賣菜的。那時候打工潮很多外地人來浙江打工。當地治安就沒以前那麼好了。經常有人晚上偷東西什麼的。還有人組成小團伙敲詐也有。

我同學那個村被偷的最慘。一夜之間,停院子里的摩托車全被清光。半山腰養的雞鴨直接被絞斷鐵鏈。鐵門開那邊。雞鴨全跑光。那時候連攝像頭都沒有,被偷了只能自認倒霉。然後他們整個村就徹底癲狂了。組建了巡邏隊,晚上夜深之後。見到外地人就打。結果還誤傷了很多在工廠下了夜班的外地人。最後搞得沒人敢在他們村租房。

而且他們菜市場的案板下面都是有砍刀的。那時候的砍刀都是拿厚鋼板砂輪機砂出來的。嚇唬人狠好用,而且不開刃的。就算真砍起來。也砍不死人。但是刃那邊拋光的很亮。看上去跟開刃了一樣。

我同學跟我說,那天來了四個有紋身的要外地人說來鬧事說要兩筐菜。

他爸一聽心想。

馬勒戈壁,你們是來老子的地盤上故意找茬呀!

裝作沒聽到,理都沒理他們。

然後兩邊脾氣都比較沖就吵起來啦。

結果他們不知道這一個菜市場都是一個村的。大家齊刷刷抽刀出來,他們一看這架勢,立馬拔腿就跑。

當時我聽同學講完,覺得肯定也是搗亂的。感嘆什麼人都有。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我覺得很有可能這很有可能是個誤會呀。

他們可能真的想買兩筐菜。

他們可能真的想買兩筐菜。

他們可能真的想買兩筐菜。

奈何長的太拽。或者說話語氣有點沖。最後鬧了烏龍。

想像一下買個菜遇到十幾個人拿著砍刀對著你。

不賣就不賣,至於嘛!


只記得小時候,家裡買肉就是買了半隻豬回來,切成兩斤一塊,扔到院子里,用雪埋上,一到燒飯的時候媽媽就喊著讓我們幾個孩子到雪地里徒手刨肉,當然雪地里也不單只扒出豬肉,還有雞、鵝、凍梨、凍豆腐……一次妹妹被雪埋的一個豬頭嚇哭了


我去,睡了一覺起來馬上破千贊了....

補充一下吧,成都買肉買菜,處理好的價格一般要稍微貴一點

但是貴的不多,省心啊,如果讓我買肉回去再處理切絲,土豆再去皮切絲,我可能就不想做了

但是能買處理好的,肉都腌好了,直接下鍋炒,土豆絲有的地方了辣椒都幫你準備好

我是真的覺得做飯很省心很方便

成都買土豆可以讓老闆給你弄成土豆絲

玉米可以全部剝下來玉米粒

買排骨可以按照大小要求給切好

買五花肉可以給切好

這是我覺得最爽的

在成都偶爾想做飯了

菜市場買切好的肉絲買5塊錢的,拌好的肉餡買5塊錢的,土豆絲買個3塊錢,青椒兩顆,小青菜買一點

OK,回家,青椒切一下,加肉絲,青椒肉絲

土豆絲加點辣椒,爆炒土豆絲

小青菜炒一下,清炒時蔬

肉餡生汆丸子湯來一個,前面的小青菜加幾顆

OK,搞定,基本上30分鐘我可以搞定,而且不會手忙腳亂的

不需要多買很多菜堆在那裡方壞

單論買菜方便度這方面, 幸福度確實是高啊


謝邀,我來說說我認為的原因吧。

我是南方人,而且是很南的廣東省裡面很南的沿海城市(茂名,話說茂名真的存在感那麼低嗎_(:з」∠)_),題主說的那種排骨論根買,我們這邊很常見,買半根的也不少。

我想第一個原因是南方濕熱的氣候,在夏天全國普遍高溫的情況下,南方也熱,但是夏天下雨也多,空氣濕度較北方大,肉類放個兩三天就快不行了,只能塞冰箱里,塞個一根兩根還好,塞個半扇就有點過分了,放久了也不新鮮啊。

第二個原因是飲食,排骨我們這邊買來大多是燉湯喝,一鍋湯一根排骨就行了,買半扇湯鍋都放不下,家常菜也沒啥需要很多排骨的「大菜」,我們這邊都是和雞過不去的。?(ˉ?ˉ?)

第三個原因是出門買菜的次數,北方冬天冷,出門買多點囤在家以後就可以少點出門,在家烤暖氣不挺好,而且天氣冷也用不著冰箱,肉和菜放陽台也不怕壞,放心買多點唄。

南方人當然也會在冬天囤點菜,但是不會囤太多,兩三天的量就夠了不能再多了。

為什麼?

因為我們沒暖氣啊,在外面冷,回家一樣冷。

少點出門有什麼區別?

——————————————

尊重南北差異,

有事沒事殺雞,

希望裝個暖氣,

我是南方地區路比。

耶。

哎呀我這freestyle不錯啊。_(:з」∠)_


有評論說沒辦法想像一家人圍著吃藥一盆排骨的樣子,我上個我燉排骨的圖,提前說,這是兩個人吃飯,那一頓只有這一個菜,比以前我在家吃的量已經小很多了……這是個簡單粗暴的不鏽鋼盆……如果用盤子裝大概三盤吧。

隊長的答案讓我想起來個事,以前在北方老家,雞都是買整隻,有時候還再買幾個雞腿一起,大塊燉,有時候雞腿(琵琶腿)就整個下去,到了南方,都是買半隻,如果不叮囑剁大點,人家就給砍成拇指那麼大的小塊,就算一直說著大點大點,最後還是小……滷雞鴨也是,都要砍成一厘米左右寬,每次都要說大點,要不然每一口都是碎骨頭……在家燒雞都是直接手撕,一大塊一大塊,雞腿就一整個,一般給小孩子吃……

有一次買豬蹄,本來打算整隻燉,結果還沒等我說,三下兩下就給我剁成塊了,只能提回來燒著吃了。

………………………………………………………………………………………

一個來到南方的北方人表示,買菜真的不一樣的。

老家坐標不是東北,但是離得不遠,從小買排骨真的是半扇一扇得買,然後就燉一盆,基本上一家幾口人都是圍著這一盆排骨吃,也沒有別的菜。

到了南方,買排骨人家都問要幾坨,一坨一根,我就買一坨,一開始還會覺得不太好意思,後來就習慣了,因為大家都是這麼買的。

其他菜也是一樣,以前在老家的時候買個菜都買很多,屯在冰箱里,現在就只買一頓的,辣椒都可以只買一根。還記得以前在家買小蔥,一次都是一捆,人家賣菜的進貨就是一捆一捆的,人家不願意拆開賣。到了南方你說要多少都可以,三毛五毛都可以。

水果可以每次買兩根香蕉,一個蘋果,一個橘子,西瓜只買你平時拿著吃的那麼大一小塊人家也會給你切。在北方的時候除非他一開始就是切成一塊一塊打算那麼賣的,否則不會太願意開一個西瓜只為了買給你半斤那麼大一小塊。


從上海過年回山東老家

去菜場買了兩個胸柿兩個青椒四個雞蛋五塊錢的肉絲,全程圍觀驚訝的說不出話的我媽一路幫我和攤主解釋「剛從南方回來」,一邊把這個笑話講了五年。

很可笑嗎???


那當然!我們北方排骨不僅是整扇買的,買完以後還得卸成大塊,大柴鍋燉上,完事拿臉盆裝了上桌,大家圍著臉盆啃排骨,就整張的烙餅。還有帶魚,我們都是論坨買。一個大冰坨大概一米長,半米寬,一巴掌厚,上面凍得都是帶魚,一買就是一整坨,回家拿鎚子敲開了,紅燒特別過癮。

蔬菜水果雞蛋這些得論斤買,就沒聽說過還能論個買的。去趟早市提(di)拉回來10斤菜,3斤雞蛋一點不誇張。小時候買冬儲大白菜,那個單位都是百斤。一般三口之家就得買個幾百斤,要是單位食堂什麼的,就得論萬斤買,買完了拿板車拉回來,找個旮旯堆得整整齊齊。在白菜垛,蜂窩煤堆裡面捉迷藏是那時候難忘的回憶。

小時候我爸在糧店上班,我算是在糧店長大的。我們北方買主糧一般不論斤,論袋。「麻煩給我來一袋積米」;或者是,「勞駕我要一袋標準粉」。一袋大米一百斤,一袋麵粉五十斤。那年頭准姑爺上門討好丈母娘,都得幫著扛米扛面,換煤氣罐,拉蜂窩煤什麼的。

現在想想,為啥北方買東西都喜歡一堆一堆的買?因為缺乏啊。排骨論扇,帶魚論坨,一年就只有過年那一次能這麼買,平時一個月買一次就算不錯。大白菜一買幾百斤,那是要吃一冬天的,那時候北京的冬天除了大白菜就是大蘿蔔,能有點洋蔥炒肉絲都算是新鮮菜。買米買面成袋也是因為便宜量大,要是買好米或者富強粉,大家也知道把小口袋拿出來,幾斤幾斤的買。

現在雖然物資豐富多了,但是老的習慣多少還是保留下來一些,北方買東西量大,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北方糙妹子來上海工作,每次買菜都拿人家好幾倍多。

「老闆來點肉。」

「要多少。」

「一斤裡脊一斤肥瘦絞成餡。」

哐!冰箱里的肉三分之一就被我買走了。。。這可是小區里的蔬菜超市啊,你就不多儲備一點嘛。。。

買大蔥,別人都一根根的買,我恨不得上捆。

每次結賬別人都七八塊錢,我這都得五十多。。。

上海在買完菜後習慣性送小蔥。

在北方的集市裡,有的菜農缺斤少兩,會在過稱後送點別的東西。我就一直以為人家不夠稱。

結果人上海的風俗就是買菜送蔥。。。

這兩根蔥啥用啊,回去我就著醬就給吃了。

。。。但是我做飯很好吃噠

我發現評論區一直猜這是什麼菜好有趣,我拍圖燈都不打一個的,完全是隨手拍來給媽媽看,讓媽媽放心我吃的很好用的,所以難為大家了。那麼接下來繼續放幾張圖供大家娛樂吧 ( ? )

咦,好像有什麼奇怪的東西亂入了


身為南方人,北方的菜市場沒有真正深入過,但內蒙動輒扛上一頭羊回來的陣勢確實震撼了我。但地處南方的汕頭菜市場則以另一種方式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汕頭的任何一個傳統市場,菜肉魚禽,蔬果熟食,當季的鮮物,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但,這並不是重點。關鍵是,作為顧客,你可以為所欲為,享受無上的服務。攤主們似乎都有超好的記性,買過一次,從此記得,凡路過必笑口問候:阿婆(阿伯,阿姨之屬,總之,絕對不會是冷冰冰的喂,哎之類),今天螃蟹很好(或芥藍很鮮,諸如此類),要不要挑幾個?他們總是巧妙地避開「買」字,令你不覺得是交易,倒像是聊家常。不買也沒事,照樣呵呵地。顧客們不管不顧盡情挑選,還不時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行,攤主們一味和顏悅色。挑好了,主動請示顧客要如何料理。賣魚的,殺魚剖肚刮鱗那是必須的,客戶要剎塊、切片,只管吩咐。賣肉的,去皮剔油不用說的,還備有絞肉機與肉扒錘,只等一聲令下,一定執行到位。再看那賣肉丸的,標配大漢一名,在巨大的案板前只管下死力剁肉,旁邊即是燒開的鍋,肉丸製作全程公開,若想帶到外地,也有真空包裝機現場伺候。還有賣菜的,自覺送出搭配的蔥,顧客還嫌棄:怎麼又送蔥?攤主又是一笑,麻利地又獻上芹菜。至於買海子送金不換,買滷味送蒜泥醋,那根本就是自然而然。攤主們且把攤子和自己都拾掇得乾淨利索,看著舒心。任天大的事,到菜市場走一遭,在人聲鼎沸中體會人間百態,最終只會得剩下一個挑選的煩惱。


謝謝邀請。我一個朋友哈爾濱的,以前跟我說:你們南方人還真奇怪,請人吃個飯,菜小碟小碟的上。吃完還把盤子撤走。吃到最後幾個人對著那幾個盤那一點菜,很膈應。我很驚訝,問他,那你們在北方請人吃飯怎麼點菜?他說:我們都是點到桌子放不下了,再盤子摞盤子。吃完盤子也不撤。

另一件事,我去北京辦事,人請吃飯。高檔酒樓,北方菜。菜一上來我驚呆了,酒池肉林啊!分量極大,全是硬菜,一盤肉夠炒半桌菜的。

我覺得吧從這兩個事情能看出北方人比較豪放,所以在買菜這回事也能反應出來,估計也喜歡下重手。我還發現,南方人在家做菜普遍喜歡做菜式多,量少。北方人在家做菜喜歡量大,不一定要求菜的個數。

我能想像,我如果在市場買一頭大蒜,一個番茄,3塊錢肉。我哈爾濱朋友肯定會這樣說:你咋這樣,乾脆別給我買了,跟個娘們似的,找削nia ?

但是,買菜的人豪放當然是可以,賣菜的人豪放我就不能理解了,如果真的有這種現象存在,我覺得是該與時俱進了。以前公益廣告劉德華都天天說「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度怎麼行呀」

~~~~~

謝謝熱情評論,看了大家回復我也想說一下:不是故意買那麼少,是確實夠用了。因未平時很少做飯偶爾做一下,就算男友在三塊錢肉也夠,因為是拿來炒素菜,素菜吃完,肉基本扔了,老闆從來沒表示過驚訝。可能真的不太能吃,魚就和水果會多吃些。如果朋友來家聚會,八到九人餐,我說下我買菜的量:湯一大煲(材料忽略先),排骨一條或者一條半,清蒸。蝦一斤白灼,海魚一條約一斤多點清蒸,綠葉青菜一斤,瓜類蔬菜一斤,螃蟹或其它海鮮大約2斤,燒鵝四分之一只或者白切雞半隻,爆炒一個辣菜,最多再切點三文魚或者一盒冷盤,絕對吃到撐。配菜姜一塊,蒜一頭,小蔥三四條,辣椒幾隻足夠了。


南方人。十幾年前,我爺爺生病在醫院,奶奶和媽媽都去陪床了。家裡只有我爸爸和幼兒園大班的我。

爸爸每天去菜場,買兩顆小青菜,一塊錢瘦肉丁(讓賣菜的幫忙切好),一條養殖的小鯽魚,兩根蔥,加起來只要10塊錢。

回家蒸一鍋飯。

中午:熱的鯽魚湯+一顆青菜炒肉丁+熱的飯。

晚上:冷的鯽魚湯+一顆青菜炒肉丁+冷的飯

一直吃到兩個星期以後我奶奶回來為止。

十幾年後的今年暑假。

我們家原來的房客的孩子考上了一本大學,因為平時關係比較好,所以請我們全家去吃酒席。酒席上總要和同桌的人聊聊天嘛!

一個女的知道我們是xx村的人以後,說「我們家原來也租那邊的房子,我是在那邊開了個小菜場的。」

爸爸說「我知道,我不是經常來你們家買菜嘛」

那個女的愣了一會兒,拍著大腿說「你就是那個,那個買一塊錢豬肉還要切丁的!」


在我們東北,我小的時候,每家每戶要囤積冬菜,一百多斤大白菜,一百多斤地瓜,一百多斤土豆,一家人買這麼多,那個場面才叫壯觀。從這個角度想,我們有漫長寒冷的冬天,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單一又量大的事物,還有持續的嚴寒來儲存這些食物,這也是北方人買菜量大的原因之一吧。

在買菜這個事情上,我雖然去南方次數不算少,雖然在我這種人看黃河以南都能算上南方,就比如很多人看安徽,湖北是中部省份,我們就覺得是妥妥的南方。我沒有在南方的菜市場買菜過,但是這個有所耳聞。

我前任的媽媽這樣不吃羊的南方萌阿姨是怎麼也想像不到我媽開齋節的集市上看到羊走不動,想弄回家一整隻的感覺,不是小羊羔,正經兒大羊了。我媽說要不要買,我說你感覺這玩意買完了是不是要我扛回家?我扛回家沒問題,但是,這隻羊頭年咱們都吃不完的。好說歹說,才沒有要我大夏天扛羊。

所以有的時候他媽媽會問我,你們羊肉怎麼吃的啊,我能說出一系列做法,阿姨也總是覺得很驚奇我們的一些飲食習慣;有的時候我媽也問,他們是不是和咱們有吃的不一樣,南方人精細,日子過的細緻,我說是,人家那菜是怎麼怎麼做。

過年我媽燉醬牛肉,一大盆,二十斤,那時候我拍下來給南方的朋友看,他們回復給我的表情包是「嚇得我坐到了地上」

我還是有點費解,你說南方要是一大家子人,買菜是不是就和我們北方一樣多,但是,自己生活的時候感覺,我真的要一小把菜,一根胡蘿蔔,一塊牛腱肉,這樣的數量名稱就可以了。另外一方面,我又看買的太少,沒有安全感。雖然十年來家裡的老人也不會囤冬菜了,但是好像我們囤積食物是一種生活里的儀式感,不是說是一種儀式,而是潛意識。是我們的祖先在高寒的地方留給我們類似「廣積糧」的那種專屬於寒冷的一個習慣。而這個習慣,「北境永不忘」。

另外我想偷偷說,我們這樣的買菜方式才哪到哪啊! 你們沒見識過冬天囤冬菜那個場面才叫震撼,菜場上有人直接活雞宰殺曉得么,港式奶茶是甜的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們喝的奶茶是鹹味的,你說這個差別大么天下這麼大,各有各的過法,但我始終覺得南方人民的日子過的真的萌萌的。有時候我和我同樣來東北的室友總是買了一堆東西冰箱都塞不下的時候,就能證明北方人買菜的方式了。


推薦閱讀:

燕麥怎麼做,才能好吃又健康?
杭州有哪些比較小眾的去處?
身為一個烹飪高手是怎樣的感受?
土豆中的澱粉能被吸收嗎?
澳大利亞海鮮怎麼樣 有沒有什麼好吃的是國內見不到的?

TAG:美食 | 南北差異 | 菜市場 | 買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