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些國內觀眾要把「動畫」叫作「番劇」?

「番劇」一詞源引自日語中的「番組」。
番組,意為「節目」,也常作為「テレビ番組」的簡稱,指電視節目,包括了電視劇、動畫、綜藝秀等各種類別。
國內的日本電視節目愛好者將每一季度日本電視台新開播的電視節目統稱為「新番」,並將其中電視劇的部分稱為「新番電視劇」,簡稱「番劇」。

但是近期以來,越來越國內觀眾開始用「番劇」特指動畫,這種現象是否和用「動漫」來特指「日本動畫」一樣屬於辭彙濫用?這種風氣的形成是否和國內 A B 站的索引分類有關?


.

就是一個生造詞被廣泛傳播和應用。我直覺認為推手應該是視頻網站,但並沒有數據支持。

這種事情在商業領域很常見。

比如「萌」「宅」這些詞語,早就被動畫、漫畫、遊戲愛好者們賦予了與原字義不相關的意義,而在推廣之後,在大眾的理解中,它們的意義又再次發生了變化。而「囧」這個字現在打出來,早就沒有了「光明」這個意思,就是張臉。

其實日本人自己說的「アニメ」( anime )就是一個這樣一個詞。アニメ最初是「アニメーション」( animation )縮略,當時電視上播的日產動畫片還叫做「テレビまんが」(電視漫畫),之後アニメ就慢慢取代了「テレビまんが」,用於指代日本動畫影片,一般用法是「テレビアニメ」(電視動畫),而在電影領域則是アニメ和アニメーション混用的情況。

目前國內一般把「アニメ」翻譯為「日本動畫」,國外愛好者一般是用「アニメ」的羅馬拼音「 anime 」指日本動畫,Japanese cartoon 也有用,但遠少於 anime 。

另一個我們比較熟悉的例子就是「ライトノベル」,Light Novel,輕小說。

關於「番」的來源,這三個答案都有說明:

稱動畫為「番」的用法是怎麼來的? - 動畫 - 知乎

為什麼動畫的單位是番? - 動漫 - 知乎

「新番」的「番」來源於是什麼? - 學術 - 知乎

「番組」直譯就是「節目」,「新番組」就是「新節目」,「アニメ新番組」就是「新動畫節目」。根據我們習慣的翻譯方法,可以叫做「動畫新作」、「新動畫」等等。

「番組」,是電視台、電台之類的內容組織形式。你到日本的電視台、電台網站看,它們都有個欄目叫「番組表」,即節目表。

通常分以下幾大類:

  • 「報道番組」,報道類節目,典型如「ニュース番組」,新聞節目;

  • 「教育番組」,教育類節目,比如那種科普類的、教小朋友做手工的;

  • 「娯楽番組」,娛樂類節目,比如各種綜藝節目;

  • 「アニメ番組」,動畫節目,通常就是動畫劇集,也包括動畫資訊節目、有真人演出環節的動畫劇集;

  • 「時代劇番組」,古裝劇節目,專門播古裝劇的;

  • 「ドラマ番組」,劇集節目,就是常說的電視劇。

「新番組」就是指新開播的節目,沒有特指。通常是「アニメ新番組」「ドラマ新番組」這樣用的。

因此「番劇」這個詞在詞語的構成上是說不通的,為什麼要這樣造個詞,我臆測其中的思路是這樣的。

動畫圈子中,「新番」被長期用於指代「日本動畫」,說「番」就能被識別出是「日本動畫」。但是,要考慮到不了解這個圈子的新用戶,大家要讓這些用戶知道「番」指的是「劇集」,而不是 MV、MAD 短片、宣傳視頻等等,於是就生造了「番劇」這個詞。

其誕生和推廣的背景和「動漫」「二次元」之類的詞語是一致的,推廣者需要有一個辨識度高、容易傳播的詞語來指代一類產品、一個細分市場。


是一些新人的誤解造成的吧,我們把新季度的作品稱為「新番」,對於一些不明真相的新宅們可能認為新指新季度,番指動畫。久而久之番就變成了動畫的代名詞,也被大部分人接受∠(?」∠)_現在我們說看番看番並沒有啥不對的感覺


說到這個不禁讓人想到「女優」這個詞,明明本來沒有什麼指代性的詞,現在網上用著用著越往A*女優的意思上靠了。。。曾經有個朋友還問我有沒有看過「千年女優」這部劇,是不是說這個女的拍了一千年的A*。。。


國內二次元宅多,話語權大。

要是我這樣的綜藝宅多的話,番組指的就是綜藝節目,新番指的就是當季新開的綜藝節目了嘛。

不過也是奇怪,三次元圈子裡,番組這詞大多是指綜藝節目,電視劇的話直接叫多拉馬或者連多(連續劇)。

作為三次元宅,最初看到二次元宅用新番這詞指代新動畫的時候還蠻驚訝的。

三次元宅們雖然平時也指代不清,不過畢竟天天研究番組視聽率表,所以番組這詞本身就是節目的意思大家還是都知道的。

番劇這詞倒是還好,因為是生造的,所以指代明確,不會有歧義。


典型的以訛傳訛+自我理解,就和「萌」,「宅」,「傲嬌」等等被曲解一樣。

順帶一說,比「番劇」一詞更加急需拯救的是「番號」一詞。。。


這個名詞的傳播和誤用,AB站都要負責的。


看少女編號時,有彈幕說,千歲啥時候去當女優啊,求千歲番號

mdzz,千歲早都是女優了,雖然和素人沒啥兩樣,順便發個千歲出演的番號NCA-0444

-------

你說這幾個詞我還能怎麼解釋?


本來只是想拋個問題科普一下「番劇」的來源,倡導下規範用詞的,結果發現突然就莫名被說成是黑B站的,貌似還附送個「 知乎原教旨主義 」的帽子。

但是不好意思,正如眾所周知,B站在創立之初基本是照搬A站,其中就包括了「番劇」這個分類索引。A站原本的分類標籤是「專輯」,之後改成了「番劇」,該標籤下同時包含了動畫和電視劇。B站不過如法炮製,後又把「番劇」拆分成了「二次元番劇」和『三次元番劇』兩類。中間兩站都還夾雜著些朝三暮四的改版我記不清了。但這口鍋,恐怕還輪不到B站搶。

另外這至少還說明了一件事——在07年到15年這段時間裡,AB站的運營者是清楚「番劇」一詞的實際含義的。我在問題描述里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番劇」這個詞的來歷很簡單,就是「新番劇集」的簡稱,在最初主要是國內日劇愛好者使用的,後來演變成了日本電視劇、動畫、特攝片等故事性節目的統稱。將「番劇」改成專指「動畫」的標籤,在我印象里就是16年里發生的事,並且隨著用戶群的低齡化擴張極速擴散。

我對「番劇」、「動漫」等詞本身沒有什麼偏見,因為它們原本就是定義明確的辭彙並且在一些語境下有必要性,如果一個愛看動畫和漫畫的人和我說他喜歡動漫,一個又看日劇又看動畫的人和我說他喜歡番劇,我完全認同。但現實是如今許多人在刻意混淆這些辭彙的含義並濫用,要說這種現象有什麼弊端的話,那我舉個例子:「你爸媽在你小時候就去世了,你父母把你拉扯大不容易……」

至於說為什麼要做這種咬文嚼字的事。我覺得一個人如果真的喜歡一種文化,是會想去把與其相關的內容梳理清晰,而不是仍由其隨隨便便一片混亂的。如果想要讓一個小眾文化為大眾所接受,該做的恰恰是把它剖析清楚,讓不了解的人也能看懂看明白,才會減少歧視,而不是拿些故作高深的黑話來圈地自萌,進一步加深隔閡和誤解。

不過最好笑的還是明明是要靠這種錯誤的生造辭彙來尋求優越感和認同感的人,卻反過來要說好心糾正他們的人是出於優越感,不要臉也該有個限度啊喂……

老一代的動畫迷並非不了解普羅大眾對於「成年人看動畫」這件事所存在的誤解,事實上當時的環境只比現今惡劣的多,但他們選擇的不是把「動畫」叫成「動漫」來自欺欺人裝鴕鳥,而是辦雜誌、辦網站、辦展覽,積極地向大眾傳遞和普及更現代的動畫觀念。是靠著這群人我們才有了如今坐在家裡上個網就能看到最新最全動畫的優渥環境。如果沒有這些前輩的努力,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對於動畫的概念也同樣是停留在兒童動畫而已。

我想傳承的就是前輩們的這種精神而已。我從來不覺得說自己「喜歡看動畫」是一件可恥的事,而且我想讓每一個喜歡看動畫的人都能堂堂正正地說出這句話,所以我和同伴們才會不厭其煩地去糾正把「動畫」叫作「動漫」的的行為,因為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但我們怎麼也想不到的是,這群人會為了繼續逃避現實而再造一個新詞……這種事情實在是太讓人絕望了。


「番號」在日語裡面就是號碼的意思,但是你在百度上面搜索「番號」兩個字試試?

好吧嚴肅點,語言是靈活多變的,中日語文字有互通之處,互相借鑒造詞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上面也有回答,日語「番組」就是節目,番劇日語裡面應該沒有原詞,應該是中文使用者根據日語造的新詞,其實在日常使用中多專指日本每季播出的新深夜動畫節目(如果有爭議的話,首先專指日本我覺得沒毛病,國漫不會被叫做國番,即使廣義定義,也一定是「日本非劇場版動畫」),由於有點長我覺得造個新詞說起來短一點也沒啥問題,大家都能理解不就行了,如果不喜歡,大可不用,就像方言一樣,說的人和聽的人能夠相互理解,足夠。


話題經驗代表立場,然後么……

我一個大學同學來我寢室玩的時候看到我在看動畫,會說:「在看動畫呢?哦不對,在看什麼動漫啊?」

我個人倒是很無所謂,後面整天被人動漫凍鰻也有點煩。

再後來二次元這詞泛濫了,也覺得有點煩……我高中那會兒還是從二次元狂熱明白二次元這詞啥由來的,現在看到地鐵上貼的廣告什麼「一個造型就是一個次元」看著就覺得煩。

差不多這會兒又有萌二的說法了,見識少還裝比的就被人叫萌二。和主題沒啥關係。

感覺也是差不多這會兒,又開始有「看的什麼番」的說法。只能說是能懂你的意思,不覺得說得很對。

每次OP之後感謝贊助商時不是也要說個本節目由以下贊助商贊助播出么,番劇這其實就是啥啥啥節目的意思啊,硬是改了個詞裝比,覺得沒啥意思。

我平時的話,不管動畫電視劇電影還是小黃片只有一個稱呼——

「我在看片子。」


一點不奇怪,語言和文化本來就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的,一向如此,今後也會一直如此。

辭彙和用法,只要能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共識認知,實際上就不會存在什麼濫用。而在這之後,這種認知是就此消亡,還是擴大認同範圍延續下去,這就不是我們能預測的了。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雖沒什麼道理,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語言是我們用於認知的文化符號,我們每天都在變,世界也每天都在變,那麼語言本身,顯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

至於AB站索引,這其實不是關鍵因素。他們之所以如此用詞也是因為這種用法早已成為圈中共識,如果此時更改反而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引發受眾不滿。

當然我並非不明白題主的心情,每次聽到把彈幕讀成檀木的萌新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想要給他們腦袋上個有德版修正buff......

但自己的心情歸心情,這種事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自身本沒有好壞之分,並且是一定會發生,不會因為我們的意志改變的現實,這一點最有在心裡能保有充分的認知為好。


最開始叫「動畫片」,有人嫌幼稚。

後來叫「卡通」,還是嫌幼稚。

再後來改叫「動漫」,終於沒人說幼稚了,結果沒叫幾年就有人撥亂反正,說這叫法是錯的,裝逼用的。

沒辦法大家又改稱「番」,但是一個字念起來總不對勁所以加個字變成了「番劇」,甚至有些人為了避嫌還是只敢說「番」。現在又要討論「番劇」的正確性。

求留條生路,就當國內一部分ACG愛好者們生造了個詞吧。

不成以後就只能叫「阿尼妹」了。


跟風裝逼


因為b站先有的動畫區,裡面是二次創作。彈幕網站一開始並不是說給大家專門看正版動畫的,當然裡面也逐漸有搬運搬動畫。

等到動畫正片成了氣候之後,問題來了,動畫里要分成兩塊,一塊是最早的動畫二創,一塊是動畫正片。

總之基於先來後到,取名要取兩個字(b站分區字數要統一)等原因,就造了番劇這個詞。說實話我們做產品也很糾結,但歷史包袱在這,也就這樣繼續了。

以上是大致過程,憑記憶說的。

題外話,糾結詞語往往是為了區分圈子。從動漫到動畫到番劇,詞語本身其實是站隊問題。

支持番劇的這次恐怕是要被歸為b粉而被鄙視吧,反正嚇得我都不敢說話。

我的態度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我爹媽問我做啥,我就大大方方說動漫產業。媽媽說,一大把年紀還看動漫啊,我絕不會和她爭執,我會說誰叫動漫好看呢。

和b站粉絲聊天,他說最喜歡看動畫區,我肯定認為他喜歡看mad啥的,我會說我也喜歡這幾天崩壞三的mad你看了么?

和知乎原教旨主義聊天,那肯定要一萬個小心了呀。總之雷區全避開就行了。

畢竟術語永遠是圈子造就的壁壘。我這樣遊歷在各個圈子的普通愛好者,就只能圓滑再圓滑了。


民間俚語而已。

同志變成同性戀代稱,小姐變成妓女代稱,卧槽變成罵人話,一個番劇代稱動畫也沒什麼不行吧?

你在說自己菊花有點疼的時候,一個人一本正經跟你說這個器官叫肛門。你是不是覺得他很有病?


大佬們能留個稱呼給我這種二次元邊上的人叫嗎?我說動漫要被罵萌二,我說動畫片周圍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對,我說番劇你們又來告訴我這個詞更nc。

xx,你在看什麼呢

我在看anime,Japan的anime


動畫叫動畫,新番叫新番

要說為啥,因為新一季的動畫叫新動,新畫或者新漫難以理解或者有歧義

新番只是適時出現的一個表意的雙音詞

至於提問標籤中的a站,b站,只能說是趕上了歷史的進程,單純靠當年的ab站,是不可能影響一個辭彙的發展的

順帶一提,動漫這個詞的推廣(注意是推廣)也和討論過程中需要這麼一個詞是相關的。


這是很正常的

正是為了防止名稱的混淆和特定化而自發的產生出這樣的現象

就好像動漫這個詞特指日系動畫被認為是濫用以後,就需要有一個在漢語中特指日本動畫的名稱。

番劇就是類似這樣產生的外來語。

至少不用再說是中國動漫,日本動漫了,你要是把喜洋洋強行歸類為動漫,那我們就叫番組。

這恰恰是為了杜絕一些別有用心或者稀里糊塗的人把這些含義混在一起


在我看來,可能是追番+追劇=追番劇

這是所謂二次元宅和三次元宅的融合產生的新詞

當看動畫的追番黨也去看美劇,看日劇

當看日劇,看美劇的也來追新番動畫了

那麼自然而然的,追著每周看更新的這個行為,既不是追番,也不是追劇

而是追番劇


二次元人士為了儘力將其接觸的東西與現實和日常生活,即所謂的三次元區分開,甚至與二次元的某些部分區分開,肆意生硬引入和自造大量辭彙,導致了這個亂象。


推薦閱讀:

如何讓ACG文化得到國內大眾的承認?
在中國,職業 coser 的生存現狀是怎樣的?
作為男孩子如何科學的賣蠢?
如何反駁阿虛的名言 「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
為什麼總會在知乎遇到把動漫人物當真人的回答?

TAG:動畫 | 日本動畫 | AcFun | 嗶哩嗶哩 | AC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