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網文與名著是否有差距?如果有,差距有多大?

讀過一些評價較高的網文,如神墓、佛本是道、誅仙、九界、鳳歌、滄月、陽神、龍族、簪中錄、蓮花樓、悟空傳。

偶然看到討論網文在歐美流行的話題,想請教人氣高但較通俗的網文(如無限恐怖、擇天記)和人氣沒那麼高但文學性較強的網文(如賊道三痴、鳳歌、雪中悍刀行)分別和較通俗的名著(如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有多大差距?

或者說網文是否有成為名著的可能?如果沒有,差距在哪裡?

(比如說讀鳳歌的崑崙,覺得描寫、人物刻畫都不錯,而且還有家國情懷,可是讀傲慢與偏見卻覺得不是很吸引人。)


把任何兩件事物拿出來「比較」,都意味著它們必須被放入同一個參照系內。

就問題中的這些作品來說,我不建議把它們放到一起比較。舉例而言,《伊利亞特》與《悲慘世界》,前者是公元前的口頭文學轉成的書面文學,後者是19世紀印刷文學;前者是真假難辨的神話史詩,後者是現實背景的小說;前者是古希臘文原作,後者是法文原作。這兩個作品放在一起,怎麼可能比較其「差距」?

時代、媒介、語言都不同的文藝作品,要放到同一參照系內,比個高下,這不是關公戰秦瓊的問題,是關公戰阿Q的問題。

就連題主舉的伍爾夫(我不知道題主看的是伍爾夫的哪部作品?)和《罪與罰》,即便同為「西方經典」,也不能放在一起比「差距」。

什麼樣的情況能比「差距」?同一時代,創作類型與風格大致相同的的作家,例如莫言和閻連科,能拿出比一比「差距」,並且這種比較其實也很難搞。

樓上 @笑天軒主人 的回答,我基本不贊同,或者說強烈不贊同。這屬於把網文強拉到「純文學」的參照系內,然後站在傳統的高地上來批判網文。這個回答預設了一個「重視作者表達、自覺探索寫作技法、重視作品質量」的「純文學」,很遺憾,這套東西只在20世紀這一百年里存在過,甚至只在20世紀中後葉存在過。我甚至覺得「純文學」這個概念,只是80年代以後中國文壇的一小撮人發明出來的,跟此前此後的文學史都連接不上,跟他們嚮往的「西方殿堂」更連接不上。題主說的《罪與罰》《歐也妮葛朗台》《人間喜劇》,沒一個能被納入到「純文學」里的。

莫言從來說自己是個「講故事的」,余華作品的市場化成分一眼就能看明白,別拿這兩個人舉例了——真要舉例,不妨說說馬原、格非、閻連科,還有他們那個只能自己寫、自己看、滿足自己的小圈子。

「純文學作品能夠較為自由地寫出自己的思考,背景也比較現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人性對社會的描摹上」,老實說,這段話讓我有些想笑。國內的「純文學」,在「自由思考」、「背景現實」、「描摹人性」上,沒一個寫出成績的。我不作過多延伸,但韓寒當年那個「花圈、祭壇」的說法,在我看來就是中國當代「純文學」圈子的真實寫照。

當然,如果真要從動機、技法和質量上來說,也可以這麼比一下。在動機上,最初那一批作者為什麼要在網路上寫作?因為除了網路以外,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讓他們自己地進行表達,純文學刊物的大門緊閉著,市場上類型文學刊物少得可憐,只有網路提供了這個自由的空間。講自己想講的故事,這個動機不夠「純」么?

「商業化的賣點」是原罪么?換一句話:文學面向大眾消費者是原罪么?寫大眾想要看的故事,說出大眾想要說的觀點,這是原罪么?「商業化」三個字看似容易簡單,好像只需要簡單粗暴就行了,但真正商業化成功、成為話題的作品,無一不是在戳時代痛點,戳讀者內心的痛點。

第二個,在寫作技法上,網文只是沒有形成非常系統的創作理論——「純文學」也沒有,這個主義那個思想都是評論家追封的,照著框框寫的「純文學」作家全都撲街了。但網文激烈的競爭體制,推動了對技法的鑽研,網文圈內部會稱之為「套路」、「點子」。如何掌握敘事節奏,如何轉換視角,伏筆如何埋,網文圈內部早就形成了相當成熟的方法論。

第三個,在篇幅與媒介方面,這正是網文的優勢。把「傳統小說」視為封閉、自足的文本,這種觀點勉強能成立。但把「封閉、自足」視為「質量高」,實際上是在做循環論證。網文是一種「正在進行」的文本,正因為其在網上連載,其寫作進程與時代相關。據《修真四萬年》為例,連載開始於2015年初,當時作者在文中討論精英與大眾之間的關係,而到了2016年,歐洲難民問題、美國選舉愈演愈烈的時候,作者開始在這一探討中加入了文明衝突與宗教衝突問題。這就是網文在探討現實問題上的優越之處,思想的推進是實時的,時代的每一絲波動都會被納入其中。比起蓋棺定論式的回望,網文作為大眾文藝,實際上記錄、反映了時代浪潮中的時間剖面。

並且,網文本身也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超文本。讀者的意見反映,在網文中不應當被視為雜音,反而是網文的重要優勢:它不僅僅是個人性的,更是群體性的;不單單是某一個體的表達,更是群體的表達。當然,有很多作者處理不好這一點,使得作品出現了失控,但有相當多的「大神」是會自覺地利用這一點來優化作品的。

相比之下,「純文學」能承載的信息、表達的內容,才是極為有限的。一個作者花一兩年寫一本作品,再花一兩年籌備出版,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早就來不及了。

我不想站在某種立場上嘲諷「純文學」。我只是想說,從媒介、生產機制、寫作技法,再到這個圈子本身的風氣,「純文學」早就不屬於這個時代了。這幾年的諾貝爾獎,頒給非虛構作家,頒給歌手,還不夠說明問題么?

那又何必非要拿這個時代的網文,去跟所謂的「經典作品」比高下呢?「經典化」本來就是一個交織著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過程,從來就不「純」,何必要去追「不死的純文學」的尾氣呢?


大多數網文三觀不正啊……

大多數修真的異界的文……妥妥的三觀詭異啊看看就是爽一爽罷了(我看的時候爽都爽不起來)男主基本殺殺殺搶搶搶漂亮妹子看到男主就倒貼前一秒還各種輕視然後男主亮亮肌肉就芳心暗許反派要不是來搶寶貝的要不就是看上主角那幾個妹子了智商低的一筆男性配角要不就被男主人格魅力折服當小弟要不就嫉妒男主最後反水女性角色就是倒貼倒貼倒貼男主一路殺人奪寶無惡不作還自詡正義殺反派全家斬反派於壽宴之上只是談笑之間基本就一個犯罪分子啊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槽並不想吐啊

看三個火槍手之類的爽不起來很正常啊因為這玩意根本不是白話啊不過就算看故事我也喜歡看這種的啊


謝邀。我水平有限,閱讀面也有些窄,本回答僅作為拋磚引玉。

純文學大概是和網路小說相對的最好的概念了,比名著要好。《三個火槍手》《西遊記》當時恐怕算不上「純文學」,不過現代的讀者們也給了它們名著的地位,大體上,能反映時代精神的的優秀作品,最後都有成為名著的潛質,因此我是堅信未來終歸有網路小說取得名著的地位。

網路小說和純文學的第一大區別,是寫作動機的不同。純文學作者當然也想自己的作品大賣,但是這個目的必須讓位於自己的表達願望,必須說明,很多優秀的網路小說也有自己表達上的追求,但總體而言,網路小說,即使是頂尖的網路小說,還是以商業化成績為第一目的。因此,我們注意到,純文學作品能夠較為自由地寫出自己的思考,背景也比較現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人性對社會的描摹上,而網路小說則做不到這一點,即使希望表達一些東西,也必須兼顧到商業化要求的「賣點」,這些賣點也是所謂的「爽點」,如果想要表達一個嚴肅的主體,這些爽點顯然對作品是一個傷害。文學性更高的網路小說,會儘可能把事件的邏輯安排好,通過文學技巧把故事講圓,但是如果我們從更高的角度來審視,那些枝枝蔓蔓的支線,刻意安排的爽點,對最終的主題的表達總歸是不利的。

第二個區別是,寫作技法的實踐不同。借用形容書法的術語,網路小說的表達,還處在「自發」階段,遠沒有到「自覺」階段。莫言會模仿馬爾克斯使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余華也宣稱自己是「返回現實主義」,這是「自覺」的體現。但網路小說里,也許是讀得太少,這類嘗試我還沒見過。我對這方面理解很淺,就此點到為止。

第三個區別是篇幅和發表媒介的不同。這個看似顯然,但是對小說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篇幅越長,作者越難駕馭,難免前後多有矛盾,情節發展也難免雷同,而網路小說多是百萬字的大長篇,甚至數百萬字的超長篇,和一般意義上的純文學,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每天發表新章節這樣的要求,更是進一步惡化了這個問題。每日發表限制了作者思考和寫作的時間自由度,有時候為了趕時間,不得不把不成熟的文字和思想放上去,又缺少真正意義上編輯的把關,作品質量的天花板天生低於純文學,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以金庸的才華,連載版和三聯版一比,就能發現連載本身對質量的傷害。

網路小說小說可以出現名著級別的經典作品,但是真正出現恐怕需要有一個富有責任心的作者願意認真雕琢自己的小說,如果只顧著迎合讀者,那麼網路小說的天花板就有點低了。


放在同一個時代里的作品,無意識寫作出的文學比有意識的創作往往有更高的價值。圓形人物的小說比扁形人物的小說更有價值。

什麼是無意識寫作,就是作者動筆寫這篇作品的過程中,主觀創作意識極少參與或者沒有,簡單的來說就是有了靈感想寫一個故事,並沒有想過我這個故事要做到怎樣的效果和價值。但是實際上寫出了金句良篇。

圓形人物這個應該看名字就懂。

拋去文筆和情節,網路文學達到以上兩點的屈指可數,我看過的只有《悟空傳》和《涿鹿》


大概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和四大名著的差距


第一個問題

人氣高但較通俗的網文(如無限恐怖、擇天記)和人氣沒那麼高但文學性較強的網文(如賊道三痴、鳳歌、雪中悍刀行)分別和較通俗的名著(如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有多大差距?

我和高票答案保持一致,沒有可比性,文無第一。

~~~~~~~~~~~~~要錢沒有要分割線一條嘻嘻~~~~~~~~~~~~~~~~~~~~~~~~~~~

網文是否有成為名著的可能?」

這句話本身就包含著一種價值判斷,它背後是人們對傳統文學(也就是名著所在的陣列)和網文普遍持有的一種二元對立的話語體系,有這種對立,才會有對「是否可能」的質疑。

網路文學是傳統文學的變種嗎?它的存在是不是會威脅到傳統文學的地位?它會不會替代傳統文學讓傳統文學無路可走?其實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傳統文學界面對網路文學這一來勢"洶洶"的新事物普遍持有的一種焦慮感

請看下面兩組辭彙群:

  1. 本質、深刻、辯證、複雜、深度、精神、創造·…
  2. 淺薄、輕鬆、單調、無深度、遊戲、沒有藝術追求、模仿……

想必不用我說你就知道哪一組辭彙會被用來描述網文。許多人認為:網路文學的商業化、大眾化、產業化有害於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

網路文學與文學的表觀區別在於其生產、呈現、傳播的載體也就是媒介。所以首先讓我們從媒介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網路具有「去中心與自由、平面化與遊戲、複製性與互文、消費性與狂歡」等四個後現代性特徵,那麼網路具有這些特徵,網路文學就也一定具有這些特徵嗎?其實,這些特徵在網路文學中體現得並不明顯。

X 1:網路去中心與自由 ,網文卻並不能說「作者已死」、不受規則拘束

首先,網文的作者仍然佔據寫作的主導權和決定權,一些「大神」擁有自己的粉絲群和忠實的作品追隨者。相比傳統文學作者,網路寫手確實需要回應更多來自讀者的期待,但這並不是網路文學獨有的。武俠小說一直都有著連載的傳統,以前傳統武俠小說作者也會通過信件、報紙等方式回應讀者的期待,所以說同時、交互的寫作特徵並非網文獨有。

其次,起點等UGC創作平台上面的作品都要遵守相應的遊戲規則(平台語法),作品價值的衡量有著一套嚴格的衡量機制(點擊率、月票、排行榜等等)。

X 2:網路呈現碎片化的特徵,網文讀者卻仍然表現出對太監文的厭惡,仍然追求網文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X 3: 網路複製性與互文性強, 網文也確實呈現「格式化(套路化)的特點。但是如果將這些套路看成網路文學的一個內在結構,千萬套路的認為精心排列不正是一種創造嗎?形式與自由不是矛盾的,同一個形式會產生無數的變奏。另一方面,套路不是永恆的,套路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和更新。

X4 : 網路消費性與狂歡 ≠網文缺乏思想深度,無法為人提供精神食糧

什麼作品是「深刻」的?「深刻」本身就是一個無法定義、量化的詞。

自法蘭克福學派開始,對大眾文化的批判經久不衰,但是近些年來也有學者從另一些角度肯定大眾文學的價值。

韓國學者park sungbong認為:高級文化與大眾文化所引起的快感是不同的,但兩者之間並不存在

優劣關係,而大眾文化的健康的、坦率的快感本身擁有充分的美學價值

真正的文學僅僅指那些具有「與資本對抗」的能力的文化活動嗎?娛樂性和逃避現實難道是網路文學的原罪?文學的基本功能之一難道不是娛樂和逃避現實嗎?難道你閱讀經典名著的時候是為了扎入現實獲取痛苦?這種價值判斷是否過於先入為主?

余華曾說:

「網路文學興起,已經有很長很長時間了,我和蘇童是有體會的。我和蘇童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那時候中國的『文革』剛剛過去,文學雜誌復刊的復刊、創刊的創刊,非常多;當時很多作者寫的作品還不能把版面填滿,很多編輯在很認真地讀自由來稿,我們是這樣出來的。再晚兩年,估計就出不來了。

我記得1986年、1987年去編輯部,自由來稿基本扔在了廢紙簍里。這對年輕的、有才華的作家是不公平的。一直到網路出現,新的發表機會出現,所以湧現出一大批年輕作家。

到目前為止,對網路文學我覺得還是有偏見的,比如指責網路文學的質量,網路文學也是當代文學的一部分,我也和一位記者說過:如果你在網上讀到的大部分作品都讓你失望的話,那你在讀出版社紙質的作品,大部分也讓你失望。

我做過一個計算,如果10年作為一個時代,這10年可以留下30部讓人記住的長篇小說,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10年。如果人家說網上的大多數作品讓人失望,傳統出版作品也一樣,這是任何一個時代的當代文學的共同特點。」

這足以證明:低劣文本的存在並不是網路文學的固有特徵,而是所有文化現象當中都存在的普遍現象

網路文學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它最終將長成什麼樣還未可知。站在門外,網路文學是一片的沙漠,無邊無際,散無章法,難以窺其全貌。我們恐懼未知,我們焦慮失控,於是我們用先驗式的偏見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希望將其閹割,維持我們岌岌可危的自尊。但其實,這種閹割不過是網路文學發展的一個必經的過程,不過是新事物達到成熟必須衝破的阻力。

而我相信,大眾並不是被動愚蠢的接受者,而是具有主動力量的實踐者。既有大浪淘沙,金子終將閃現。


以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名著、網文,到底也都是種文學創作,從本質說來並無不同。

名著,大抵是從諸多文學作品中甄選出的,其價值受到大眾認可的,得以傳世的部分作品。

其甄選的標準是價值,商業性質也可,娛樂性質亦可,創作目的並不在甄選的考慮之列……

那麼,網文的出身,並不能否決其成為名著的可能性……

名著的價值,個人認為,大抵有以下些方面:對時代特徵的記錄描繪,對人性的發掘,對社會矛盾的諷刺批判,對浪漫與美的憧憬追求,諸多……這些,都是掩蓋在文字之下的,決定一部作品是否傳世的根本要素。

現在的網文,有些,故事講的確實是不錯,在套用些名著老梗的基礎上翻新些娛樂性段子,確然,使得故事更受大眾青睞,這是真切的。

不過,名著有的,不僅是故事……

網文,雖說是有著成為名著的可能性,但其更新模式與過低的門檻,決定了它的價值不會太高,哪怕是其中的名作……

胸有竹,方能描其意,苦讀萬卷書,有其積累方能習作文。能作出名著的人,無不是那個時代的最上上之屬,我想,這樣的人,在現今正統途徑頗多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去網路平台發表作品,讓自己的心血作同其他垃圾文字同台競技的,這大抵可算是一種驕傲罷。

嗯,這可以看作是我對網路文學的一種輕視。

網文,其體制若是不改,註定是登不得廟堂的。就算是網文里公認的名作,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時,就會發現,主人公的思維模式幼稚而矛盾,語言蒼白且無力,至於次要角色,其語言行為更是毫無邏輯可言,所起作用,不過是承接劇情的一個捧哏罷了。

崑崙,滄海,悟空傳……在垃圾堆裡頭,也許能讓人耳目一新,要想作為名著傳世,未免貽笑大方……

並非是把幾個略微深奧的句子往文章裡帶帶,就能作出名著的……

以上


我理解的網文是在網路這個平台上發表的文學。如果說可能會出現可以與名著比肩的網文的話是有,將來會有,但是現在沒有。我看過幾本提到的網文,的確好看,也有可讀性。但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不僅僅因為他故事講的好,時代性,中心思想也有很大的關係。現在的網文有精華,但完全不夠,我也很期待以後可以出現好作品。


請反駁。很多提到「網路文學」之所以不如很多當今作家的「純文學」,是因為純文學用了時間和自由的心在構思而「網路文學」卻因為每日更新而缺乏思考的時間,因為靠它生計而缺少自由思考的心。

我覺不然。

(請注意,我們是在探討當今所謂「作家」,不限國界。而且這些「作家」範圍不涉及古往名著作者,例如;雨果。不涉及在內。)

為何不涉及這些歷史上大作家。因為我需要這些諸位都認定的「作家」舉例。或許諸位認為有所不妥。

看到這裡,也許大家就有所領會了罷……*^_^*,如托爾斯泰,他的寫作向來產量極大,幾乎一年一部中篇。這並不是因為他草率,而是文學之思靈感之泉最好趁熱打鐵,一氣呵成。每日一思,思維才能連貫。在寫作一篇文章的前期是需要勤奮的訓練,而在用心血鑄造一篇文章之時,更需要的是靈光乍現的思如湧泉。並不可只憑堆時間就能成的。

另外是商業問題,先不提多少作家成為「作家」後,不是以此為生計的這碼事。如今的「網路文學」很大一部分作者並不是以此為生,因此絕對的商業也不大存在。他們皆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的是醫生,有的是老師,有的更是軍人。這似乎比那些名聲在外的專職「作家」更加不用擔心筆能帶來的利益。因此,也並不缺自由思考的心。

再另外,為了物慾提筆一定有違寫作之道嗎?物慾,何不也是一種對作者的激勵呢?歷史上有多少「作家」不是為了生計?

綜上所述,我覺得,當今抬高「純文學」與降低「網路文學」實在是沒有道理的,最起碼,以目前提出來的這幾點論點來講,還是需要有力反駁的。

而且,對於網文能不能寫成名著這個問題,我覺得,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西遊記不也是說書人得底本嗎,也是為了討好讀者得啊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他能夠帶來那個時代所不具有的思想性,例如《平凡的世界》在現在看來也許稀鬆平常,但在當時就是年輕人們的指路明燈,私以為網文並不具有這樣的意義,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可比性。


我們講道理,基督山伯爵不就是套路文么?

豬腳光環不濃烈么?

ps: 神墓什麼時候算寫的好的網路小說了?實在是不敢恭維啊~


描寫。

多數的網文只有情節,沒有描寫,又或者是千篇一律的描寫。

中國的文學很少得到國際大獎也多是這個原因,當代作家的描寫能力似乎都有所欠缺。


網文會成為名著的,同以往的名著沒有差距,它們需要的只是被傳唱的時間而已。

斗破蒼穹有傳世的可能,雖然它一點也不高端甚至還挺low。過個幾十年,要是這書還有人記得的話,沒準就會成為名著。

我覺得成為名著的東西未必代表高水平,不少只是因為符合當時大多數人的審美的暢銷書籍,如西遊記,或是被有份量的人炒起來的書,如某某某語錄。

《九雲夢》算是名著吧,其實放到現在的話也就是中上的爽文網文水平,實在沒什麼內涵,只是在當時佔了個新奇而已。

現在的網文經過發展,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體系,更趨向於簡單化,大眾化,大長篇的方向發展,同以往的名著相比,網文的最大區別是它的字數,文體而非它的水平。

誠然,網文比起名著來說,水平確實是似乎低了不止一截,但是名著是從各個國家各個時代里取出的結晶,其水平可能不是當時最高的,但是它們作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水平就算不是最高,也是有一定保障的。

而網文則在近年來才發展起來,其平均水平自然無法和傳世多年的名著相比。但隨著網文的發展,不少平庸之作會被時代淘汰,而能夠留下的網文的水平則會顯得高了許多。若干年後,我們還能記住的網文就會成為名著,它們會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名著處於同樣的地位。


經典就是當時的流行。

看書,作者讓我們看的遠不止是表面上的故事,而是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時代的縮影或是作者的一時的思維、情操、對生活及社會的思考。

網文、名著都是文學,只要是好的,其實是沒有差距的。

當一部書寫完,其實和作者就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推薦閱讀:

《無限恐怖》這樣借用電影背景展開劇情到底算抄襲嘛?
為什麼有的網路小說以神魔和整個宇宙為背景,但還是會被批評格局太小或是缺乏想像力?
國產 IP 的影視改編跟好萊塢的 IP 運營相比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中國的IP改編母體大多是網路文學?
網文IP為什麼會這麼火,未來趨勢呢?

TAG:小說 | 網路文學 | 文化 | 網路小說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