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復旦大學教授周文的言論「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水」?
http://transcoder.baidu.com/from=1012852q/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320_1004%2Cta%40iphone_2_6.0_11_8.2/baiduid=9EFAD31F7E8F34CD0272FCFCBA54E5F3/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2541315163630327315order=1fm=alop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nt=wnortitle=%E5%91%A8%E6%96%87%3A%E8%AF%BA%E8%B4%9D%E5%B0%94%E7%BB%8F%E6%B5%8E%E5%AD%A6%E5%A5%96%E8%B6%8A%E6%9D%A5%E8%B6%8A%E6%B0%B4_%E8%AF%84%E8%AE%BA_%E7%8E%AF%E7%90%83%E7%BD%91dict=20w_qd=IlPT2AEptyoA_ykx9xopzx7x0z2UeYso5zkYa3fVtw57SuQ6VjZn6nvgkeOsec=15629di=6af11c7e9e4d4b06bdenc=1tch=124.154.206.214.1.169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GQKMKyVL0HS7iEytafnqXdNpX8KhVnSGGkf5u7y6dcBDbCCu0VAo7RF3w_toxmdN8HbgdfnuggfWWMdFeqid=ae0bb3b1d067d8001000000157f09b42wd=clk_info=%7B%22srcid%22%3A%221511%22%2C%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t%22%3A1475386186313%2C%22xpath%22%3A%22div-div-div2-a-p%22%7D原文鏈接,發表於《環球時報》
是,我承認經濟學獎在諾獎裡面是個外包貼牌的,受爭議很多。
是,我也承認現在經濟學中有大量的數學模型,應用了許多數學和統計學的成果。是,我也承認現在中國經濟值得關注,有很多經濟現象值得拿出來好好解釋一下。但是……
其實經濟學獎中受爭議最多的就是作者認同的「早期諾獎得主」之一哈耶克……
而作者認同的另一位得主弗里施就是最早提出經濟學應該像物理學那樣定量分析的經濟學家……以及中國經濟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難道不是缺少中國的數據嗎?所以一句話總結讀完周文大教授這篇文章的感受:
屁股決定嘴,也要有個限度,別把屁股就當成嘴了。我都不想吐槽作者的發言和論斷有多麼的「民經」(民間經濟學家)了,我就問作者自己寫完文章發表之前有沒有動腦子讀一遍:
而經濟學模型和數理化大多建立在對過去人類活動的解釋和證實上,它只能解釋世界,不能改變世界。正因如此,經濟學已經成了黑板經濟學,經濟學諾獎也就成了圈子內的遊戲。
所以這裡的意思是經濟學理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改變世界咯?
理論的重要性取決於解釋現象的重要性,經濟學領域的諾貝爾獎更應偏重於理論所解釋現象的重要性。中國改革開放37年來的經濟變革和發展,其成就應該說是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對其做理論性的提煉不僅很有必要,而且也有獨創性。
怎麼又變成「解釋現象的重要性」了呢?此外,作者難道覺得中國改革開放不算是「過去人類活動」?
不吹不黑,大部分我認識的學馬克思的教授,邏輯學基本上也就這水平了。
至於「從近年來的獲獎情況看,多數獲獎者思想上並無多大原創,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小」……
口氣真大。我們往前翻:2014年的Tirole(產業組織理論),2013年的Fama(三因子模型、有效市場假說),2012年的Roth和Shapley(匹配理論,Shapley還有合作博弈),2010年的Diamond(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我都不好意思再往前找,Krugman,Maskin,Kahneman,Spence,Akerlof,Stiglitz,這可都是2000年後獲獎的)你跟我說他們的思想並無多大原創,對社會的影響也很小?這麼大的口氣,你是擔任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還是你改變了中國啊?至於「模型複雜,技巧精美」,「證實一些似是而非的論斷和邏輯」……
這話你去跟理論物理學家說啊,哪個經濟學家的理論敢跟標準模型比複雜,跟算費曼圖比技巧,跟量子理論比「玄學」的?(當然量子理論並不是玄學,故加引號)中國經濟的改革與實踐正如中國中醫一樣是一個「大寶藏」
對哦,也不知道屠呦呦是用了哪種中醫藥手法提煉出的青蒿素。
有人知道乙醚用文言文怎麼說嗎?update:
貌似很多評論的看到「中醫」兩個字就跳腳,你們真的有仔細讀一下我最後那段話嗎?我從來沒有說不要發展中醫藥。(嘛,我確實在評論里質疑中醫是個大寶藏這個說法,不過這和發展中醫藥有關係么?不是大寶藏也可以發展嘛)我說的是,屠呦呦用的是化學方法,而不是中藥自己的方法,提煉出的青蒿素。甚至可以說,屠呦呦用中藥自己的方法,絕對沒法提煉出青蒿素,這話你們承認么?那好,反過來看周這篇文章,他說的是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37年來的經濟變革和發展,其成就應該說是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事件,對其做理論性的提煉不僅很有必要,而且也有獨創性。
你對比一下他在這段話中的用詞說法和他上文對於其它(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態度,你告訴我他想說什麼?
還不懂的話,看這篇文章:周文:中國經濟學須掙脫西方概念囚籠所以我在評論里答覆 @超弦粒子 時寫道:我想要論證的一點就是,從來沒有人說因為這是中醫藥,所以只能用中醫藥的方法去研究,只能用中醫藥的方法去提煉,西方的化學技藝流傳到中國,用這一套去研究,才能夠把中藥的有效成分提煉出來,而不是以前啥都不懂拿過來就煎了吃(實際上煎煮恐怕才是流傳更廣的使用青蒿的藥方,否則的話用得著屠呦呦去古籍裡面找,而且還只找到這一個出處?)同樣的道理,沒道理非得用什麼「中國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中國經濟,周文有篇文章鼓吹什麼要反對對西方經濟學的「奴性」,認為用西方經濟學分析中國經濟是錯誤的,這和非得用煎煮的方法來對付青蒿有什麼區別?
不贊同。文章提出經濟學諾獎越來越水的理由大概有幾點:對人類的貢獻越來越小(違背諾貝爾的初衷)、經濟學越來越數理化、思想創新越來越少,思想水平低、沒有對中國改革開放這樣的重大事件進行分析。
1.對人類的貢獻。教授提出經濟學如今對人類的貢獻越來越小。這一點我是不贊同的。經濟學作為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其誕生最初就是要探尋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從而服務於社會發展。然而現在經濟學已經發展成一門比較成熟的社會科學了。一門社會科學對人類的貢獻可以具體衡量嗎?如果可以,那為什麼沒人去討論文學對人類的貢獻呢?2.作者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教授。政治經濟學和主流經濟學存在巨大差異。並且平時感覺政治經濟學的老師對如今經濟學數理化的趨勢非常不滿。然而經濟學數理化的趨勢並沒有什麼不好。邏輯更加嚴密,推理更加嚴謹。或許是因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主流經濟學研究方法差別越來越大了吧。政治經濟學的教授或多或少會有被排斥的感覺。
3.新的顛覆性思想越來越少是正常現象。經濟學就像許多自然科學一樣,以前的經濟學就好像滿是貝殼的沙灘,經濟學家一彎腰就能撿到美麗的貝殼(產生重大的思想)之後貝殼越來越少,大的貝殼被基本撿光了。人們就只能去花費很多時間去找尋新的小貝殼或者去研究已經被發現的貝殼了。這是一門學科成熟的表現。
4.中國改革開放沒有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點。這一點我覺得教授不太對得起自己的稱謂。中國改革開放是很重要的事件,但這一個事件的發生原因、過程、結果都十分清楚地呈現在大家面前了。這裡面蘊含的經濟學原理也比較簡單。我理解教授作為政治經濟學家的用意。但是這還是讓人比較無語的一個理由。「它只能解釋世界,不能改變世界」
看到這句我就不想看了。
解釋世界就能改變世界。科學理論(包括社科)本來就是通過解釋世界(尤其是提供因果關係causality和原理mechanism),提供可證偽(falsifiable)的預測,通過對理論的應用來改變世界的。解釋世界解釋得越好(越高內洽、越少的假設),就越能改變世界。在社科中運用複雜的數學、統計技巧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確認因果和原理,建立理論的可信度。
你可以攻擊西方經濟學是建立在這樣那樣的假設上,這些假設在中國不適應,無法解釋東方世界,超出了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這沒問題。(比如2009諾獎得主Williamson的Transaction Cost Theory在猶太人的商圈中不太適用,因為猶太人是用社會、人際關係取代合同來約束投機行為)。但只要能很好地解釋世界,就能改變世界。
這個教授哪裡讀的博士,怎麼過的Philosophy of science?打回去重念一遍。這樣的專業素養在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教導本科、碩士、博士學生,真是誤人子弟。
PS. 復旦經院並沒有這麼一號教授,所以政治經濟研究中心是什麼鬼…望復旦友校朋友解疑…已閱。這篇文章迷惑性蠻強的,忽悠沒學過經濟學的老百姓基本沒問題。作者觀點沒有營養但也不必吐槽,純粹的屁股決定腦袋罷了。
「中國經濟的改革與實踐正如中國中醫一樣是一個「大寶藏」」看到這句話諸君應該知道這文章的受眾是什麼群體了。
的確不是同行。周老師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專家,姿勢水平豈是我等整天mathturbating的reg monkey能比的?不知道高到哪兒去啦
說正經的,覺得現代經濟學一定要提供什麼思想,上升到哲學高度的,除了奧派就是馬經吧。哦對,還有貼金經濟學。第一感覺就是「這文章是不是環球時報的」,第二感覺就是「這貨是不是教馬政經的」,結果都猜中了。。。
發表於環球時報,是不是蘊含了絕大部分答案
如果說經濟學都叫「水」,那麼研究其他社會「科學」比如政治學(eg:xxx主義政治經濟學)歷史學給各種主義分類那就是硬生生扯蛋睜眼說瞎話胡說八道→_→(逃
復旦從我讀本科那會就聽說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和他們的陸教授一起聊經濟學還是受益頗多,感覺果然和我們這種山旮旯學校的好多老師在格局上就是不一樣吼~起碼人家願意聽我這個大三的叨叨完我對弗里德曼那篇實證經濟學方法論的見解和質疑。想不到這才幾年啊...這種東西就能堂而皇之地發表,他們學校就沒幾個人能拉得住這種垃圾文章了么...這些年得獎的東西沒啥創新?這不是鬧么?
笑看青銅噴王者
沒有諾貝爾數學獎,於是瑞典人搞了一個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or 應用數學獎,手動滑稽)
其實也要考慮,為何經濟學的量化趨勢,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概念體系思維空間和量化體系思維空間,不是人類的兩個重要的伴生的思維方式么?
重量化,也無非研究的客觀世界要素維度越來越多,體量越來越大,概念體系暫時在抽象概括能力上力拙了吧?-------------------------說實話,沒覺得中國改開這點事超越了西方經濟學的範疇。某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學整個學科都很水,因為跟物理學、數學比起來,物理學的定律往哪裡一擺,都是幾千個精心設計好的實驗去驗證然後通常都是完全符合;數學甚至不需要實驗驗證,自己就能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經濟學,通常只能在設計好的條件下證明是正確的,然後再被現實無情打臉——因為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太複雜了,它研究的對象是人和人類社會。也的確沒有哪個學科像經濟學這樣,不同派系的觀點和模型完全互相矛盾,然後還都有成功應用的例子的。對經濟學來說可能唯一準確的規律就是沒有永遠正確的模型吧。微觀經濟學其實都還好,宏觀經濟學真是一塌糊塗,看來看去,我反而覺得還是馬克思靠譜一點。
最高票@Richard Xu 更像是在辯論,而不是在分析。一個靠抓對方小辮子的辯手,而不是一個所謂的「經濟學博士」。
文章開頭,周的確說過經濟學只研究現象而不能改變世界,文章末尾周也的確說過「理論的重要性取決於解釋現象的重要性。高票答主洋洋得意地說,自己見過的馬克思學者邏輯都這水平。這位答主自以為找到了周教授的自相矛盾之處,實則要麼是自己語文不及格,要麼是故意曲解周教授的文章。
周的這兩層意思明明是很正常的因果關係:因為經濟學只能解釋現象,不能改變世界,所以經濟學理性的重要性取決於解釋現象的重要性。很多人還是沒聽明白是吧?關鍵就在後一句話怎麼理解。正確的理解是:「經濟學理性的重要性,取決於他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結合周的下文,進一步解釋就是:經濟學只有用來解釋中國這樣的經濟現象才能顯現出其重要性,而不是像那些獲獎者那樣只是在某個精細領域畫個精緻的模型。
因此,至少周的文章在邏輯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某些優秀回答者為了騙贊也是夠拼的。通讀高票答主的答案,通篇邏輯硬傷,我不知他哪兒來的勇氣嘲笑別人的邏輯。比如他在文末為了論證經濟學的影響力,乾巴巴地扔幾篇看起來比格滿滿的論文就算是論證了。真是無力吐槽。你好歹說一下那些論文影響了哪些領域哪些人吧。比如,我們說屠呦呦的成果影響力大,是說它影響了數百萬瘧疾患者。
中國經濟的改革與實踐正如中國中醫一樣是一個「大寶藏」。這話說的。。。
道行不深,水平有限。簡單寫兩句,您各位愛看就看,不愛看您也別評論我,我不一定是對的,但我能保證我說的話不出現錯誤。題外話比較多,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我想對大多數人理解這個問題會有所幫助。
1. 經濟科學是一門嚴謹而專業的正式學科,接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才能對其研究目標、發展過程、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然而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是極少數;不懂經濟學為何的人是大多數。而如果對經濟學感興趣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總體代表性,那麼這群人之中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依然是少數,不懂經濟學為何的人仍然是多數。
2. 正因為經濟學研究有一定門檻,所以想要本質地討論經濟學的研究和這門學科本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看了看這裡的非經濟學專業的回答和一些評論,各位非經濟學專業人士不管是支持還是質疑經濟學,所用來支持論點的經濟學理論和經濟學假設基本也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成果。經濟學研究的人類活動和社會規律確實極為複雜,但經濟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有其實證意義。因此經濟學理論前沿實質上是一直在革新的。教科書上的那些經濟理論是正確的理論,但的確是過時的理論,我個人認為這些過時了的理論只是寫在教科書里給初學經濟的學生一個基本的框架和思想指導,不能代表當代經濟學研究的成果,因此並不適合在這道問題里作為證據進行參考。這一點是很多討論者忽略了的事實。至於這個問題本身,周文教授的言論有什麼問題高票的幾個答案從很多方面都說的比較清楚了。我個人認為他最大的問題在於將「西方經濟學」和「西方」的經濟學等同起來了。他批評諾貝爾獎的獲獎成果沒有實際意義時毫無根據的。
而事實上從文章的論述可以看出,文章作者作者周文教授的確有一定的經濟學功底,因為他說了不少自相矛盾的話,像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再講一些個人的觀點吧。
我認為周文教授的所謂「當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或許是這個意思。70年代的諾獎經濟學得主,到現在一看都是整個學科的締造者。
1969: Ragnar Frisch Jan Tinbergen 動態經濟模型
1970: Paul Samuelson 經濟分析理論1972: John Hicks Kenneth Arrow 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1973: Wassily Leontif 投入產出分析1974: Gunnar Myrdal Friedrich Hayek 貨幣理論1975: Tjalling Koopmans 經濟計量學1976: Milton Friedman 永久收入假說1977: Bertil Ohlin 國際貿易理論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這樣2000年之前獲獎的人都是鼎鼎有名的,包括Ronald Coase、Robert Solow、Richard Stone、John Nash、Gary Becker等等等等這些名字基本上經濟學本科階段都會碰到一半以上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這些人搭建起了經濟學的整體框架。而我們看到近幾年獲獎的研究成果大多出現在一些細分領域(Tirole的產業經濟學,Shiller的行為金融學,Maskin的機制設計…)而為什麼這幾年的諾貝爾獎再也不會出現像70年代那種「全明星」一樣閃耀的獲獎研究成果,我個人認為,恰恰正是因為這大約一百年的時間裡,經濟學理論構建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因為諾獎經濟學設立比較晚,所以研究成果和獲獎之間一般要隔很長時間,69年諾獎得主 Frisch和Tinbergen的主要研究成果應該是在1920-1930期間)。事實上如果去翻物理學和化學的獲獎成果,應該也能得出類似結論。物理學獎的20年代到50年代那一批包括了愛因斯坦、薛定諤、海森堡、狄拉克、費米、泡利、楊振寧在內的一眾獲獎者,不管是科學家自身的名氣還是他們的研究結果相比今天的物理學獎獲獎成果來說,要輝煌的多。而我認為,這是整個學科發展軌跡決定的。周小平的爹?
我天朝漲價去庫存居然沒有獲獎,果然越來越水
從小被「紅太陽最親」洗腦的玩意兒
誰家的醋罈子翻了…?咋這麼酸呢?
推薦閱讀:
※倫敦大學學院UCL能不能完虐吊打中國清北復交?
※如何看待復旦教務處June、July不分?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的選課系統?
※在復旦讀法碩是什麼一種體驗?
※在復旦大學讀法碩(非法學)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