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中成份血和全血有什麼區別?

問題有點多。

獻血的時候有成份血和全血,獻的時候好像全血快一些,成份血要很久,家裡的血液中心獻成份血需要預約,全血不需要,是說明成份血供給大還是需求少呢?抑或全血對身體有什麼危害所以經常獻血的人都選擇獻成分血?還想到一種可能是全血保存期長,成份血有「保質期」所以要限量。兩者本身有什麼區別呢?全血獻完以後能不能分離為成分血?

另一個問題,求專業人士關注獻血必須空腹嗎? - 醫學


現在獻血的時候,獻全血就是直接從血管中抽取400ml,也叫400cc,也叫2個單位。當然也有300或者200的,不過以400為最常見。

這個過程一般也就半個小時左右。

捐獻成分血通常是指捐獻血小板,這個需要將血液抽取出來,然後在管路里經過采血機的離心,將血小板分離出來,剩下的如紅細胞、白細胞、大部分血漿會重新回輸到獻血者體內。因為要抽一部分,離心,然後回輸這麼循環,所以會比全血慢很多。

對於捐獻血小板的這個回輸安全性問題,可以參考這個回答:單采血漿或者獻成分血有感染血液傳染病的風險嗎? - 死者代言人的回答

獻成分血前會檢測血小板含量,根據含量決定這一次可以捐獻多少單位的血小板。一個或者兩個治療量,一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採集時間大約在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之間,還是與體內的血小板含量有關。

因為捐獻全血相對捐獻血小板所需要的設備少很多,所佔空間也小很多,基本一個椅子的位置。

而捐獻血小板需要一個半躺的床。。。。然後床邊還有一台分離機。。。。

通常在一個大城市,只會有血液中心以及個別獻血點會設置有採集血小板的設備。

所以在設備少而捐獻時間又長的情況下,也就只好採取預約方式了。

目前關於兩次獻血之間的時間間隔問題,捐獻全血需要間隔半年以上,這是考慮到血液中各種成分的再生時間以及身體適應情況定的,而捐獻血小板的間隔時間是一個月,血小板的生成和補充速度很快,捐獻之後很短的時間就能恢復到捐獻前了。

所以,一年最多獻全血2次,而獻血小板能達到最多12次。

臨床上使用成分血,而不是全血有幾個好處:

1、提高治療效果。可按病情需要選擇用血,缺什麼輸什麼。

2、減少輸血不良反應,提高輸血安全性。輸入不需要的血液成分不僅是浪費,而且可增加輸血不良反應的幾率。

3、便於保存。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可長期保存的如新鮮冰凍血漿可以保存1年;短期的如血小板在22℃震蕩箱內可保存3~5天。

4、節省血源。將一袋血分成各種成分就可派出多種用途,治療多個患者。


來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問題,大家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幾年獻血幾十次甚至上百次,但是我們知道獻全血要三個月一次,那麼那些人是怎麼做到的呢,就是通過獻成份血的方式,深圳的規定是成份血每隔兩個星期就可以獻一次,一年不超過24次,所以就會看到新聞報道次數很多的情況。我專門諮詢了獻血站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

全血一般用於緊急情況需要輸大量血的人,只能給一個人的。

而成份血是治療一些疾病,例如白血病那些,可以提供給多個人的。

兩者之間並沒有優越之分,只有功能之差。

利益相關:獻了四次全血的大學生


這個得血站工作人員來回答了。

就自己的工作經驗而言的話,成分血更放心,可以根據缺少的成分來補血,全血成分複雜些,不到非常危險的時候是不用的。


獻血的喜歡獻全血,用血的喜歡用成份血。

獻全血快,成份血慢。全血隨處可獻,成份血要特殊設備。

希望有血液專家答疑,成份血捐獻後身體補償途徑和安全可靠性


我畫的成分獻血示意圖,僅供參考,不代表實際走向,尤其是鹽水和抗凝劑,其他的走嚮應該是沒錯的

從圖可以看出來,事實上血液是不接觸血細胞分離機也就是圖中的離心機的,血細胞分離機的作用主要是

1、血細胞分離機中的離心機提供離心力,將血小板、血漿從血液中離心出來,然後剩餘血液輸回

2、通過管路裡面的感測器,控制血液流向、速度、方向(採集還是輸回)、採集的量

單采血小板一次性耗材實拍圖,裡面的殘留血液是我的,秤上的血小板+血漿也是我獻的


剛好電腦里由一張圖,我就來回答下,至於區別上面的人說的很明白了,,就不羅嗦了 我獻的第一袋血小板

為什麼我總是感覺好邪惡。。。。。這是兩個單位的血小板,,,

其實還有扎針的圖片,針太粗了 就不嚇人了


我獻過三次血,都是成分血。雖然不太懂醫學上的準確差別,但我從獻血者的角度來說說。

我是在天津獻的,成分血只能到血液中心,而不能在獻血車上。成分血就是主要要血液中的成分,以血小板等為主。所以可能在臨床上應用更有針對性,而不像全血,輸了好幾百cc但實際上有用的只有幾毫升。所以,獻成分血要求更高一些。我有一次去獻的時候就看到有人體檢沒有合格,獻不了成分血,只能去獻全血。

另外,獻成分血的過程比較複雜,說通俗點就是把血抽出來,在一個機器里離心,把血液中的成分分離,再把剩下的輸回來。不過不用怕,這是一個源源不斷的過程,一邊抽,一邊離心,一邊送回來,反正我除了輸回來的血有點涼以外沒什麼不適的。

因為如此,所以成分血的單位不是cc,而是治療量,大概就是臨床上一次治療所需的血小板的量的意思。


推薦閱讀:

在國內獻血,有危險么?
為什麼親屬間獻血風險很高?這種說法是否屬實?具體原因是什麼?
如何有力地反駁「26周歲以前女性,大腦處於發育的活躍期,獻血的話可能會造成供血不足」這種觀點?
為什麼不能實行有償無償獻血雙軌制呢?
想去捐骨髓,可以嗎?

TAG:獻血 | 無償獻血 | 醫學 | 醫學常識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