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是否更加排外?

我朋友是瑞士法語區人,常聽她和其他在英國的瑞士朋友說瑞士人很排外,而且種族歧視比較嚴重。也聽過不少瑞士人排外和歧視的小故事。。。想問問在瑞士的朋友們瑞士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總體上來說是否更加排外?大家有過什麼體會么?多謝


瀉藥,拖了很久有空答題了。以下答案不涉及遊客,專門講【有定居意願的】外國人。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題。 因為很多外國人覺得瑞士就是個paradox:國內政策很排外,身邊的瑞士人一個個都很友善。國際上那是講人權講民主講人道救助的慈善先鋒冤大頭,國內對本國的難民接受政策那個態度嘛,呵呵噠,不提也罷。

特別在議會競選期間,各個媒體上難民政策外來人口政策這種冷飯又是被炒的沸沸揚揚。瑞士人民的首要假想公敵和好鄰居德國不一樣,右派政客用來刷知名度的好工具是瑞士那三萬【厄利垂亞】難民。有一天秘書處的妹子捧著報紙對著我嘆氣兒:

【我們作為一個紅十字會的成立國家,我們每天都在講著我們的人道援助的傳統,但每到選舉期間,大家的重點永遠是哪個黨派將如何對待外國人。】

這個為什麼,讓答主慢慢和你們掰。答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瑞士的基本科普,第二部分會給你們上關於【排外】的宏觀數據,第三部分答主才是題主所問的personal experience。

————————————————————————————————————

在每個答案的開頭!答主都要無奈的強調一遍:瑞士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它的地區差異很大!! 雖然大家都是瑞士人!但就像上海人和東北人一樣!一個瓦萊山區人和一個巴塞爾城市人的觀念差距可以是超級巨大的! 年輕人和老人的差距也是超級巨大的!!!

—— 答主朋友圈裡可是有拒絕去孫輩家做客的瑞士老人,因為這位傳統的老人堅定的說,他絕不踏進一個姘居的房子。囧囧囧

答主簡單說幾個內部常識性知識:

  1. 中國最愛的那種【風景如畫】的瑞士小山村,那裡是絕對的保守派和右派的天下。右派SVP和偏右FDP拉選票,靠他們!建立於宗教信仰上的CVP,也是靠著鄉村州才能保住自己主流黨派的位置。城市州多數支持自由黨派。所以說,瑞士排外這個鍋,是可以甩給鄉村州來背的。
  2. 法語區愛左派。德語區的唯一一個左傾州就是巴塞爾這個迷人的小叛徒。(心)

3. 義大利語區在外交方面和德語區比較契合,大多數情況下則是法語區堅定的好隊友。

4.瑞士從來不是走在時代解放先鋒的國家。縱向與OECD各國相比,瑞士人民觀念上本身就保守偏右,但是瑞士的政治體制額外賦予了經濟人口弱勢但是數量優勢的鄉村州同等權利,這也特別加強了瑞士保守偏右的位置。 *

*這方面答主想不如舉個最直接的例子感受一下:瑞士是歐洲所有民主國家中最晚普及女性公民政治權利的 。在1971年2月的全民公投中才賦予了女性公民的政治權利。而政策在全國正式貫徹則是在1990年,由國家最高法庭的判決確認AI州憲法違反聯邦憲法。內阿彭策爾州女性公民才爭取到了地方上的政治權利 (看到這裡,瑞士黑們你們不要急著跳出來,畢竟瑞士是唯一一個由男性公民全民公投贊成賦予女性公民政治權利的國家,比起其他國家來,瑞士女性的政治權利掙來的時候也是最有底氣的)

瑞士是一個中產階級十分強勢的國家,中產階級的主流觀念很好的體現在了絕大部分政策中。可能很多人都對所謂的中產階級觀念十分模糊,答主可以簡單概括一下瑞士個人 主流價值觀:

  • 認真履行公民義務

  • 高度看重工作的重要性 (這也是瑞士社會福利和幾個近鄰相比是最差的原因)
  • 在政策上多少認可社會分層存在的合理性 (當然在口頭詢問上是會絕對否認的)

  • 注重家庭生活(家庭並不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家族,是指你自己的直系親屬)
  • 新一輩更加關注環境的持續發展。
  • 老一輩同時注重宗教(新教/天主)所宣揚的價值觀。
  • 在國家程度則是:團結一致各州互相扶持,支持資本主義,重視民主制度,支持本國經濟、文化等產品..
  • 所有瑞士公民都十分看重國際中立的位置。

  • 並不怎麼相信國際組織,神奇的盲目信任自家人。覺得自家銀行哪怕現在虧了日後都能賺回來...

簡單來說,瑞士是一個很耿直的保守派。另外,瑞士的政治體制決定了瑞士工會和其他國家相比十分沒有存在感,同時農業利益集團則有很大的話語權。(題外話:在沒有調研的情況下,一般國內的全民公投就根據以上條件預判一下,大概能 估摸出公投能否通過。)

瑞士本身的矛盾就在於瑞士經濟是高度依靠外來勞動力來推動發展的,但同時縱觀瑞士這些年的外來人口政策,它根本就沒開放過。一直是從【保守】→【勉強算是開放】這個程度緩慢推進。所以瑞士國內人要是說自己國家排外,基本上都是指對外來人口限制上的保守政策。瑞士沒有歐洲其他國家那樣放得開,或者說,它根本上就不想放開。

哪怕瑞士對歐盟真是給出了很高的誠意,但國內並不存在一個完全公平競爭的平台。瑞士人是不會說【瑞士歡迎你的】,它的誠意體現在【你來找工作我們不給你下那麼多絆子】這方面。所謂的不下絆子,就是取消Inl?ndervorrang。 在2002年之前,在僱傭歪果仁時候僱主需要證明沒有找到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的瑞士公民(當然這是一條擺著很好看的政策,實際上嘛... )2002之後雖然對歐盟公民撤掉了限制,但一般在同樣條件下,瑞士公民還是會被優先錄取的。

在歐洲經濟略顯不景氣的年代,瑞士雖然比鄰里德法意奧這四位過的強,但是本國的失意者卻越來越多。這是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極端排外】公投被接受的原因。就是說,瑞士經濟這塊蛋糕看起來不太夠分了,瑞士人要開始護食了,但同時很多瑞士人選擇性忽略了做大這塊蛋糕,單靠瑞士人是不行的。

說到這裡,答主想上一部分宏觀數據,是國家統計局關於【歧視】的長期調研。也就是說超越心理上的排斥,而是付之於行動的【歧視】。上的是2010年,2012以及2014年這三波數據,從約5000名參與者中,有接近一半是非瑞士公民(2238)

調研給出關於【歧視】的定義是,和於所處同樣情況下的第三者相比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Diskriminierung bedeutet, dass eine Person eine weniger günstige Behandlung erf?hrt als eine andere Person in einer vergleichbaren Situation. )此處請注意,沒有【遭受來自瑞士公民】這個細節,而是很籠統的【不公正對待】。 收集了至少遭到【一次】不公正對待者的數據。

在10/12/14這三波調研中,有10,2%的居民(十四歲以上)由於國籍、宗教、文化背景、膚色或者其他外觀因素受到了【歧視】。而在非瑞士公民中,有約20%人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相對瑞士公民則是6,9% (接近三倍) 歧視多出現於社會經濟場合(例如求租,工作場合,65%)鮮少出現在社會政府機構。唯一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私人社交場合*中瑞士公民比外國公民更常受到不公正對待(比例是神奇的62,6%,畢竟瑞士人民內部是蠻喜歡互相黑對方地域的 )

*私人社交場合舉例為:家庭、交談、在公共場合(例如公交)申請進入餐廳、Clubs、組織、運動俱樂部等等...

同時男人比女人,年輕的外國人比老年人更容易遭受不公正對待 。主要被歧視群體是前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人(28,6%) 以及非洲(37,2%) 【上述人群多為社會中下層人士】

答主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是——

瑞士排外主要體現在經濟上,還是由國際化負面成果引發的護飯碗舉動。中產階級努力擠出去的是語言相通可以和他們直接競爭高層位置的德法意奧人... 所以談歧視還真沒亞裔什麼事兒。而最常遭遇歧視的多半是以【拒絕融入】而著名的幾個社會問題小群體。其實瑞士人民是很容易順毛的,Point de Suisse在2014年的調研里,提出了一個很意思的問題:

是否能被稱作一個『好瑞士公民』,如果...

  • 只掌握四種中的一種官方語言

  • 入籍(此處指出生時非瑞士籍)

  • 不知道瑞士的國歌

  • 沒服過兵役

  • 早上九點才起床 (一般上班族工作時間大約在八點三十)

  • 因為犯罪蹲過監獄

  • 靠社會救濟過日子

  • 從來不去投票

在1964年的Gulliver Skandal之前,隨便一條做不到都不算你是【瑞士好公民】。現在呢?80%的人不在乎你是不是入籍的,甚至不在乎你會不會瑞士的國歌。有一半的人覺得哪怕你有犯罪記錄靠社會救助過日子也可以做個好瑞士公民,但是瑞士公民最不喜歡的是...

你不尊重公民的政治權利你不去投票啊!

所以,你們真的不覺得瑞士人民真的挺好順毛挺寬容的嗎?四種語言只要會一種,重視公民權利積极參与各種民投,那你離好公民也差不遠了。

————————————————————————————

扯完了基本,題主問的是個人經驗,那答主可以大言不慚的隨便說點個人經驗。

瑞士本來就是一個不會主動迎合對方的國家。

有朋友講起在服務行業的經驗,他們這些在政府機構窗口工作的人員有一條不成文的禮貌規定就是第一句問候用德語,然後根據顧客回答的語言或者口音,再進行語言轉換。

哪怕你一看就不是瑞士人,但也是堅持著用德語和你打招呼。歪果仁覺得特別固執,事實上答主倒是覺得挺可愛的。有一次和答主和哥哥出去吃飯,一位自認很貼心的侍者用英語和我們打了招呼,雖然我們之前全程都在用瑞士德語交談,但是他好像沒發現。後來我們為了不讓侍者難堪,一個晚上都在說攙著德語的中文。 _(:з」∠)_

同時,瑞士社會是極度看重【文化融合】的,但這不一定代表【排斥異己】。答主體驗過最多的種族惡意多半都是在孩童時期,多數來自於社會邊緣的東歐/土耳其人。普通瑞士人頂多算得上是【狹隘】,也就是【你和我過的不一樣,我不認同,你怎麼能這麼過啊】

——答主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特別喜歡拉著我念叨:【你們到底是怎麼能早上中午晚上都吃米飯的啊】後來有一天我忍無可忍了,把他和幾個朋友打包留在我家,讓麻麻給他早上熬了粥,中午做了蓋飯,晚上留下感受了我家的四菜一湯(加米飯)!

他最後只得出了一個結論:我還是喜歡你家炸的春卷。

這位同學至今都沒法認可我一天到晚吃米飯的生活方式!!

所以比起外觀,其實瑞士更加註重的是【文化認同】,有著瑞士人的習慣,過瑞士人的日子其實就是瑞士人。對於朋友鄰里來說,我是有著【春卷做的特別好吃】這種天賦的瑞士人而已。因為我個人從習慣到價值觀以及國家認同上本身和他們沒什麼區別。就算在工作場合接觸到的歪果仁,對答主在國籍上的回答都從來沒有質疑過,哪怕我看起來跟海迪沾不上一點兒關係。

—— 雖然我被男朋友吐槽我這個部門是不錄取非公民的。

我唯一一次遭受過質疑,就是在大學本科選修的日語課上,老師要求介紹自己祖國。在連聽了七八遍「スイス人です...」之後,這位日本女士點起了一看就是異端的答主我。

答主淡定的表示,老師,我也是瑞士人。

女士不太淡定的說,不可能,紀桑你一看就不是瑞士人。

全班嘩然。

有同學起立表示,這位老師你太過分了。

感謝這位同學,答主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似乎被歧視了,或者說,被冒犯了。 答主只能再次強調一次國籍之後,順帶補上一句でも、両親は中國からきました,然後施施然的坐下了。

全班個個義憤填胸,氣氛是十分十分的緊張。

噢,後續是這位可憐又可愛的女士被學生向系裡投訴了。因為她焦急之下點了一位父親是來自摩洛哥的姑娘,又重複了一遍之前的錯誤。第二節課上老師對我們兩位公開道歉。

善哉善哉。

我一直覺得這位女士還是蠻可愛的... 用我家太后的話說,就是憨直。

至於瑞士人的愚蠢,另舉個例子吧——

答主和自家孽緣相識是我五六歲搬家的時候,父母買了房子從巴塞爾城裡搬到了郊區,我只記得那天真是人翻馬亂。

大人指揮搬家公司,我哥哥年紀大一點被分配幫忙拆箱子整理。至於我,家裡給我的指示就是看好你的貓別添亂...所以答主就傻呵呵的一個人站在外面。孽緣是我家隔壁的隔壁,她和她弟弟遛狗回來, 剛好就看見一個人拎著貓籠的我。

於是她天真可愛的跑來跟我搭話:【哈嘍呀,你新搬來的嗎?你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啊?你這貓是要吃的嗎?】

不堪其擾的小公舉我直接刺兒了回去:【我不吃貓,但你不怕我把你家狗給煮了啊?】

然後小蘿莉恍然大悟:【你是中國人呀。我奶奶說,Appenzell州以前也吃狗的,他們還吃荷蘭豬的。我還吃過鴕鳥呢,你看兔子嗎?隔壁的F養了兔子】

這就是一段孽緣的開始,答主我用了十幾年給她做亞洲文化習俗的科普,她照樣能跟我比劃:

【我上次和我男朋友去北京玩了!我把餐廳的湯蓋子掀開就看見一截扭曲的雞爪子,這樣兒的!嚇死我了!哎,還是春捲兒好吃】

啊,真是個無可救藥的MFS。

至於我父母遇見最多的,都是【快點跪舔我大民主瑞士的自由吧!獨裁國家的人民!】

我和我哥則是【中國人什麼都吃吃貓吃狗,你也吃貓吃狗嗎?】以及【中國人不是特別恨日本人嗎你們父母見到你們朋友真的大丈夫嗎?】

——這種問題蠢的都不想回答。

至於比較種族歧視的稱呼,比如Chingchangchung,眯眯眼 ( Schlitzaugen) 倒是沒有瑞士人對我這麼說過,多半是小學期間社會邊緣群體的挑釁,不順心的話,黑回去就好了。隨便在網上搜一搜Jugowitz...不友好度可是以立方急速增長的。就算這種情況,在初中的第一步學校分流之後,就再也沒遇見過了。

英美和瑞士人合不來,答主沒有科學解釋,除了語言問題之外,只能表示這是天性。聳肩。有很多美國朋友對答主抱怨,瑞士人真冷漠,瑞士人真高傲。當然最讓對方不舒服的,應該是瑞士人沒有美帝那麼高的【政治正確】這種敏感度。其實瑞士人社交習慣普遍內斂,說是謹慎或需要個人空間也行。反正和美帝人民就不是一個波浪線上。美帝普通人民見面就是BFF的假熱情,對不習慣的瑞士普通人民來說還是真很可怕的。而且美帝人民特別愛抱怨瑞士鄰居的多管閑事兒...

—— 在抱怨別人前,也請好好遵守所住社區制度,稍微稍微的靠譜一點好嗎親愛的阿米們

至於德國人不太招瑞士人待見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國人太...耿直了,耿直到連耿直的瑞士人都偶爾受不了。德國人表達方式真的是十分直來直去。就是明晃晃的對你捅一刀都不帶掩飾的。有德國老闆的都能體會,挑起錯來就和機關槍一樣把人掃的體無完膚。瑞士人好歹也相對迂迴虛偽一點,起碼捅你的刀還包上了一層棉布...

總是和和氣氣的好脾氣奧地利人在德語區倒是鮮少招黑的。

—— 但是德國老闆的好處就是,他挑完錯你改了就沒問題。瑞士老闆嘛... ...

好了,現在來嚴肅的說德國人這個問題。德國人除了性格不討喜,最主要不受瑞士人待見的原因還是【競爭】。瑞士的苛刻的教育制度直接決定了各別領域的高等人才嚴重缺乏。(教育制度科普瑞士高中在國際上的聲望怎麼樣? - 紀昭的回答 )畢竟在瑞士,養出一個大學生燒的不僅是父母的錢,更多還是國家的錢。上大學(University) 並不是所有瑞士人的首選,普通家庭來說,孩子如果高中畢業去專科(Fachhochschule) 是個更好的選擇。反正大家畢業時候拿的都是一樣的學位。在瑞士就算工作了之後也會不斷進修,人到中年再去讀學位也並不少見。

目前民間眾所周知的人才匱乏領域的一個是招生出了名嚴格的醫學,另外則是工程師、建築師這些高負荷高薪職業。但同時瑞士是一個很堅持維持著社會分層的國家,它不打算輕易的放開高等學府的門檻。雖然醫學系的門檻現在真是一降再降,和答主哥哥當年考的時候沒法比,但人才市場還真是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瑞士工作市場應對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直接從德/法引進高質量人才,畢竟瑞士薪水和工作條件都是十分誘人的,而且語言障礙也幾乎不存在。 在外國知識分子很容易的就佔據了高層位置之後,相對也引來了瑞士人的不滿,畢竟佔了這位置 就是擋了自己人的道。苦苦熬出來的精英覺得這是鳩占雀巢。

老實說,答主從小到大,真的沒親身感受過【瑞士怎麼排外】。語言不通自然無法融入到這個社會當中,我個人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我覺得掌握對方的語言,是表達自己想融入對方社會中最基本的誠意。事實上,瑞士作為一個從建立開始就充滿矛盾的聯邦國家居然還未四分五裂,沒有互相尊重和包容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需要補習相關歷史背景的請看瑞士使用的各種語言是否有一個統稱?又,有人說瑞士語為瑞士德語,這是正確的嗎? - 紀昭的回答

如果說,不去馬上跪舔熱烈歡迎英美歐盟人士那叫排外,那麼,瑞士就排外吧。

你喜歡

或不喜歡

MFS就在這裡,不悲不喜。

MFS的腦迴路一直是很簡單的:我作為一個土財主,總是會找到配合我一起玩的朋友的。

補上所引用的資料來源:

聯邦政府的統計局- 歧視調查 Statistik Schweiz

Point de Suisse survey 2014: Point de Suisse / Volksbefragung / Consultation populaire / Consultazione popolare

——————————————————————————————————

p.S: 【純種血統】的答主,我只想雙手合十高呼阿米豆腐,在普通城鎮生活中,遇見【純血】瑞士人的機會,那是...嗯... 啊...嗯...

—— 幾率好低好低啊不如去鄉村或者大山裡尋找吧!!基本上山裡的一個村居民都是帶著親的!!!絕對純血!純的不能再純!!一個村的DNA差不了多少!真的!

事實上,國家統計局的Nationalsurvey顯示,有一半參與調研者的祖父母至少有一方是非瑞士人,23%雙方都是外國人... 混的真的是很厲害了啊瑞士... 在山區都很開放的現代,那裡去找什麼純血吶好想見一見....


不邀自來,因為回答過你的猜樂器那個問題,還被你評論啦。吼吼!

我在瑞士德語區上學,有瑞士男友一枚。在這裡華人沒有給我講過被歧視的遭遇,反而是男友的一個德國朋友我們講他遇到的歧視,17年前他剛來瑞士的時候,一早起來發現他掛著德國拍照的車,被瑞士鄰居把玻璃砸了,還寫上「滾回德國『的字樣。在這裡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瑞士人不是很歡迎德國人(叫他們德國佬),覺得他們搶了瑞士人的工作機會。聽男友講,現在的瑞士醫院裡,幾乎全都是德國醫生,各個大學也有很多德國籍老師。在我們這個城市,也有很多德國過來的流浪漢,也許就是這些原因讓瑞士人不喜歡德國人吧。

剛開學的時候,有那麼一兩個同學在路上見到了即使打招呼也不回應,當時的確是覺得受到了歧視的。對他們漸漸有了了解,發現那些冷漠的人不但不跟外國人不打招呼,就連本國人也不理睬,也就沒有那麼往心裡去了。現在我經常和瑞士籍同學做小組作業,和他們的互動中能感覺到他們是這樣的人:他們的疏離感是骨子裡的,對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如此,跟種族沒太大關係。和瑞士同學相處,適應了他們的冷淡又友好的性格後,就覺得沒所謂。反而是華裔的同學,這些人不說中國話,只說德語,只跟瑞士同學交流或者交朋友,班上一個女同學是出生在瑞士的半中國半越南人,看到瑞士同學眉開眼笑,看到中國同學立馬就是一張冷臉,眼神里也是深深的不屑。這恐怕是我來瑞士前從來沒想到的歧視,可悲的是這種歧視竟然來自華裔。

其他的有想到的,再回答啦。

2015.10.31補充一點點

上次說的是個人體驗,這次談談我周圍人如何對待其他種族的觀察。

1.先說學校:目前本人就讀的課程是某公立大學的international program,班上除了一半瑞士人,哪個國籍的學生都有,非洲的,亞洲的,歐洲的,就是沒有大洋洲的。只要非瑞士的學生語言好,有禮儀,在第一個周的破冰時間裡就已經被記住了,以後也不會受到歧視或者忽視。儘管大家平時都是各忙各的,但真有了什麼問題請他們幫忙,沒有一個人是拒絕的。讓我沒想到的是,幾乎每一個瑞士同學都記住了我的中文名,反而是我記不清楚他們的名字,有時需要重新確認,他們也不生氣,記得一個法語區的女孩說:「你可以隨時問我的名字,沒關係的。」這周二有一個交流課考試,要求每個人當堂做三分半的演講,我的題目是CHINESE BUSINESS WOMEN,本以為他們不會感興趣。等我做完後,很多同學悄悄地跟我伸大拇指,甚至一個女同學(又是法語區的)特地跑過來跟我說:「你的演講太好了!」

班裡的非洲同學是有些被忽略的,倒不是因為他們的種族和膚色,而是他們普遍語言能力不好,上課又愛打斷老師,而且也不守時,所以大家和他們的交流僅限於打招呼和做小組作業。有一個來自奈及利亞的男生天天在群里問作業、要教材的電子版,照樣是瑞士同學回答他,給他提供資料。

也許我待的是國際班,大家又是學企業管理的,之前都是有過工作經驗甚至是國際工作經驗的人,很多瑞士學生也到亞洲旅行過,視野不是那麼狹隘,所以排外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

2.再說我在生活中認識的瑞士人,我認為從事和藝術相關行業的,或者有國際工作經歷,且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人,對其他種族持平等態度。

男友的朋友出生在一個畫家家庭,他的前女友是以難民身份過來的黑人,這倆還製造了倆娃,一男一女,他的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也沒有表示反對,甚至是鄙視。現在這個人娶了一個中國女孩,家裡依然表示祝福。我和男友和他們夫婦聚餐的時候,我能很強烈地感受到,那個瑞士男人對他的中國老婆很是自得,甚至還把我和他老婆拿來對照一番(我很不喜歡這種對比!)

男友是搞音樂的,出身醫生家庭(父親的精神科醫生,母親做過護士),我專門問過他,當他看見其他種族的人走在瑞士街頭是一種什麼感受。他回答在他心裡是一樣的,而且他覺得黑人的小孩特別sweet。當他向他的家庭宣布找了 一個中國女友後,所有的人都表示接納和祝福。他媽媽(家庭主婦,最遠只去過瑞典)甚至為了能和我交流,天天自學英語。一見到我就是:」 Schatz(德語:寶貝), I love you!「他姐姐也是醫生,第一次見我就用中文跟我打招呼,跑到我跟前給我好大的一個擁抱。男友的姐夫是開藥方的,聽說我在醫藥公司工作過,還專門請我去他的藥方參觀。

男友的一個女性朋友是我們這所城市歌劇院的歌手,從祖上就是瑞士人。第一次見她,她就誇我的頭髮漂亮。另一個女性朋友在大學教音樂,也跟我關係很好,我們經常一起吃飯,她說中國學生最有意思了!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中,我見過一個例外,就是在另一個答案的評論里談過的女牙醫。這個女人一看就是骨子裡優越感特彆強,特別傲慢的人,儘管對我很友好了,可還是能讓人感受到她的difficult。聊開了才發現,原來這人沒去過歐洲以外的其他國家,叫德國人"德國佬「|的也有她的一份。所以,沒離開過瑞士或者歐洲的人,大概覺得全世界只有瑞士最好,其他的民族都是過來蹭福利、蹭護照、霸佔工作崗位的人。這種人哪裡都有,還是那個宗旨:各過各的就好。


在瑞士遇過特別排外的,也遇到特別友好的。

其實這個問題每個國家都會有吧,關鍵是看那個瑞士人的生活經歷吧。

以前遇過的比較排外的瑞士人,共同經歷都是沒出過歐盟以外的國家,有的甚至英語都講不好。(這麼小地方都沒離開過,不保守才怪) 例如都50歲人了唯一一次出國只去過奧地利……或者19歲人但一直當農民的,還有就是讀書時二外一直不願意學英語的人。

試過因為和瑞士朋友聊天講英語,被路邊一個老古董爺爺用德語說教一番。我沒聽懂,後來朋友一副「你開心就好」的表情還擊了一番,我問朋友是怎麼一回事,他就說是些極端排外派。

說到友好的不排外的瑞士人,其實超級多的~ 多數是些混血(和英國、加拿大、澳洲、或者德意法混血)。 國土才2.5個北京大……想想在中國東北嫁到海南都有,那邊跨國婚姻也很多。

如果是不排外的瑞士本土人,一般都有國際經歷,例如我以前四個瑞士室友,一個去巴西交換過,一個交往過黑人男朋友,一個專門做國際關係研究,一個去過加拿大遊學。 這一點其實換哪個國家都會,平時沒機會接觸外國人的話當然更加不善於和外國人打交道啊。

不過可能是瑞士國土小,他們都有一種「純種情節」。 我們班有一個純種瑞士人,世世代代都沒被其他血統參過,他自己不會炫耀這個,但班裡同學一討論起瑞士人五官長啥樣的問題,都特別喜歡提他。

總體來說感覺瑞士人有點高冷(不過沒有北歐的高冷),但不排外。

因為本身不會主動和外國人社交又加上原本性格高冷,讓人覺得特別排外。

其實我覺得,他們會排的是些沒素質又自大的人(所以他們很討厭美國人) 對中國人比較友好。


瑞士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國家,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絕對獨樹一幟。 我覺得@紀昭的答案概括的非常全面,她作爲一個出生在瑞士的華裔對此理解非常透徹。我根據我在瑞士的工作一年多經驗再補充一些。

從移民、定居、入籍的角度來看,瑞士是一個非常排外的國家。瑞士的移民門檻非常高,無論是永久居留權還是加入國際,都比歐盟、美國甚至日本、香港、新加坡要難很多,無論原國籍是什麼,12年合法居住是必要條件。相比之下在德國三五年、北歐兩三年就可以永居、入籍了,就連美國綠卡都沒有這麼就的等待期(對印度人除外)。

但是,瑞士人口中外國人的比例高達20%!這還是全瑞士,而外國人一般定居在城市,所以城市外國人比例就跟高了。瑞士有大量外國人社區,瑞士人對外國人也見怪不怪。由於我居住在外國人比例很高的幾個大城市之一,而且公司90%以上的同事都不是瑞士人,所以我和瑞士人交流的機會非常少。如果從瑞士人對外國人的態度來看,我想大部分(城市)人也就是你過你的生活,我過我的生活,只要別有利益衝突,就沒人在乎了。至於融入瑞士人的生活,這還是要看個人意願如何了,我實在沒有興趣。

事實上在我居住的地方,有幾個很大的猶太人社區。這些猶太人非常容易辨識,因爲他們無論老少時時刻刻都在穿著他們傳統特色的服裝。這些猶太人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教會、自己的社區,他們並不願意融入一般的瑞士人中,瑞士人對他們包容性還是很強的。


瑞士基本上分為德語區、法語區、義大利語區和日內瓦人。

之所以把日內瓦人單獨列出來,是因為這個地方都是新移民和新移民的後代,基本不怎麼存在歧視,各方也都勢均力敵。但是由於聯合國系統的原因,每個國家的移民還是會很明顯的抱團,畢竟在聯合國的升遷體系內國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不過由於這個地區的移民背景複雜,大家相處起來是十分客氣,有時可以說十分小心地尊重他人,因此明面上的歧視是不存在的。另外由於日內瓦多是在聯合國體系下工作,流動性也比較大,接受新人速度快,很快就可以融入進來,但是想要深交或者維持友誼卻不容易。

至於瑞士的其他地區,雖然居民個性各有不同,但比其他歐洲國家更保守。他們雖無惡意,但接受新人、新鮮事物的速度非常慢,因此會讓人感到排外。但其實那裡的人素質高而且為人真誠,是一個踏實靠譜的民族,很值得結交,時間長了也是比較容易成為朋友的。


這個東西么,我覺得從心底深處是的。娶了中國老婆的瑞士人,我們去他們家有事,除了進門打了招呼出門告別沒有一句話也沒有笑容,當然這人是個化學家可能性格就那樣。瑞士人普遍禮貌而剋制,即使有這個想法也頂多是不把你當朋友(五六年才覺得熟悉了可以做朋友了)不會表現的很無理故意讓你感覺得到那種歧視。這邊反而越年輕的素質越不高,也可能他們覺得年輕就是要張揚就是要喜怒形於色吧…

在瑞士生活,排外什麼的個人覺得不是問題,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在中國圈子,美國人還是在美國圈子,雙面的,我看大家也並沒有要融進瑞士的想法,本來就是個下班回家周末宅家有假期去旅遊的國家,對我們有家室的人來說,沒什麼hang out的娛樂啊~

總結:生活里除了同事不會接觸什麼能發展成朋友的人,除非特別契合投緣的也不會有發展成朋友的想法,大家都是各過各的,歲月靜好…我在說什麼


親身經歷,瑞士人的生活愜意精緻,節奏很慢,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嘛,貧富差距小嘛,社會福利好嘛,所以他們完全不需要為了生存擔心

同時他們有大片的天堂般的風景,加上他們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所以,才會衍生出美麗精緻另無數人嚮往的田園風光,包括奶牛,大片綠草,小房屋和花卉,遠處的雪山,近處的小溪,清澈到可以看到天鵝划水的腳掌的河流。

因此,瑞士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態度傲慢,排外是正常的,並且真實存在的。

我個人觀點來看,他們生活太愜意太無聊,所以有大把時間去精心裝飾自己的環境,把原本就美出翔的瑞士自然景觀維護的更加精緻。同時瑞士人也很樂忠於室內設計,講究高品質的生活質量。

本人在瑞士待的那一段時間,看到很多年輕人白天去城市上班,晚上回小天堂的別墅

正是這樣的生活習慣,培養出傲慢排外的瑞士人

畢竟,外來人會破壞他們原有的安逸精緻的生活


在蘇黎世上學。只說德語區,我覺得他們即使排外,也就是排德國人。


哈哈哈,瑞士人很龜毛的,火車上別人動靜大了會報警,晚上樓上洗澡有水聲會報警。跟教授討論問題,結果對方看一眼手錶,說我的時間到了,沒空了,結果他點了個煙斗開始外出散步了。臨時發個消息約朋友出去喝杯酒,被告知沒有提前預約就不出來了。

但是龜毛歸龜毛,這就是瑞士,文化就是這樣。瑞士人最引以為豪的地方,我覺得就是極大地尊重個體獨立,自己的時間不允許他人侵犯,自己的生活不允許他人打擾,自己的國家不允許他國隨便拉入某個集團。很多外國人覺得瑞士人排外,各方面都高冷,我覺得實際上是因為界限感的差異,你覺得對方排外,對方還覺得你怎麼管那麼寬呢。爸媽把你的東西隨便送給親戚家的孩子,你覺得爸媽侵犯了自己的私人財產,可爸媽還覺得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這是兩代人之間界限感的差異,瑞士人和很多外國人之間的差異我覺得也是如此。

我在瑞士生活的這段日子對我來說是相當舒心的,因為沒有人來干涉我,我個性也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一旦接受這個社會的設定,感覺一切都很棒。我只要按著時間去辦事就幾乎一定能辦成,別人要找我幹什麼的時候我也可以不用礙於情面勉強答應,事情就變得很簡單。人家說瑞士人排外,那我也排瑞士人,卻奇妙地達成了平衡,瑞士人還表揚我:你變得很瑞士啊(儘管這話還是透著傲氣)。

其實瑞士人也是人,真的也是會排斥自己看不慣的事物的,也是會對於弱於自己的人和事物表示出優越感,並且也會有認知上的偏差。

曾在洛桑有人跟我說:洛桑真好啊,有兩條軌道交通呢,你們中國有嗎?(驕傲臉)

我告訴他,上海都快二十條軌道交通了,各大城市都要普及軌道交通了。(認真臉)

他說:中國原來這麼發達啊!

從此他對我再沒有過驕傲的樣子。

他們不了解中國,一方面是他們太個體獨立,自己覺得沒必要了解外界,也沒人告訴他們有必要去了解他國,有的人甚至覺得也沒必要去了解自己的國家(近幾年瑞士投票的參與人數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這個國家官方語言都不是英語,中國能講德法意的總體還是不多,去那兒謀生的中國人也少,他們對於我們的了解恐怕主要也是通過電影吧。

沒錯,我是中國人,我會功夫,雙截棍我也能耍。

至於說瑞士人說自己不是歐洲,他們說得也沒錯。他們不用歐元,是個正兒八經的國家,作為中立國不參與歐洲國家組織的事務,只是地理位置在歐洲就一定要被歸類為歐洲國家嗎?這個說法本身就很瑞士精神,很高冷對吧。

其實我個人感覺最高冷的還是瑞士東部的德語區,南部義大利語區和西部法語區都還相對比較喜歡扎堆,如果能融入他們的圈子,其實你會發現他們一樣會沒界限感,黃段子滿天飛,還跟你摟抱親吻。只不過下次約吃飯和喝酒還得提前跟他們說一下而已。

所以排外嗎?我覺得很多人也排瑞士人啊。可瑞士人們覺得這樣排著還挺好的樣子,就外國人在那兒感到彆扭。


關係不錯的一個姑娘,其男友是瑞士人。對方母親據說非常有優越感,甚至跟他兒子說覺得姑娘是為了留在歐洲才跟他兒子戀愛。這話也是姑娘男友轉述給姑娘的。

這位姑娘的條件軟體與硬體都不差,再說亞洲女性如果想通過婚姻留在西方,真的不會難。雖然我男友是中國人,可是我身邊的單身亞洲女性從來不乏追求者,亞洲女性在這邊普遍比較受歡迎。總之我聽到這話的時候,深為這姑娘不值。

姑娘在瑞士見男友父母時候,對方母親就一直問一些比較不太友好的問題。這個世界上啊從來不缺少自我感覺良好和自我優越感爆棚的民族。不過真是不明白哪裡來的那種底氣。起碼從那位姑娘的轉述中,傲慢與偏見,瑞士人佔全了。就算在歐洲範圍內,瑞士人也是出了名的排外。

不過我倒沒有覺得瑞士有什麼吸引我的,去玩的時候也沒有特別覺得有比其他歐洲國家特別優越的地方。誰知道呢。各有所好吧。


回答的大部分都是介紹德語區情況的,來法語區的來看看大部分人口都是外國人的日內瓦吧,這裡大街上見到的幾乎都是外國人,想感受一下瑞士本地人的排外都很難。


瑞士君這次不講阿爾卑斯雪山,來叨叨瑞士是否排外、是否比其他國家更排外這個問題。

瑞士君在瑞士採訪過一位瑞士老太太說,她說:「我絕對不是種族歧視,每當我看到街上的黑人,我就特同情他們,以至於我一和他們說話就想哭,所以我從不和黑人說話。」(鏈接:《瑞士到底有沒有種族歧視?》)

瑞士到底有沒有種族歧視?對很多老派瑞士人來說,瑞士絕對不存在種族歧視,那是周邊國家比如法國和德國的事。瑞士「黑人」不多,瑞士一貫人道、中立,所以哪裡談得上種族歧視?

  • 1994年,有歧視,才有反歧視!

瑞士公民以54.7%的票數通過了種族歧視制裁條款,這條法規的目的在於避免重蹈種族滅絕種族清洗的歷史復轍。法律規定,帶有種族歧視意識的行徑將受到罰款和拘禁的懲罰。

如果沒有歧視,為什麼會出台條款制裁歧視呢?歧視哪裡都存在,這是肯定的。

  • 1995年,成立機構預防歧視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EKR)成立(鏈接: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

EKR負責瑞士聯邦中對抗種族歧視、排外和極右思想的工作。其任務是阻止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與種族歧視有關的思想和行為的出現,工作重點在於防禦

促進具有不同膚色、來源和宗教信仰的民眾和睦相處,也是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宗旨。

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在於預防,其實說明政府還是蠻重視的,不想讓歧視發生,預防在先。

  • 1998-1999年,年輕人的看法

接下來,在1998-1999年,瑞士聯邦在2萬青年人中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

(鏈接:瑞士年輕一代的排外思想)

  • 44%的20歲左右的年輕人擁護James Schwarzenbach的排外思想。

這種情況是在以往的幾代人中尚未曾出現過的。共和人士James Schwarzenbach所倡導的排斥外來勢力的建議曾在1970年得到54%瑞士公民的認可。

這項倡議以將瑞士境內的外國人(當時主要以義大利人及西班牙人為主)數量限制在10%以內為目的。通過此項倡議,當時為數一半的外國居住者,相當於50萬外國人必須離開瑞士。

這一代是對思想教育觀念及「保衛祖國」、「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沒有直接記憶的一代,而恰恰是他們具有濃厚的排外意識。

  • 54%希望瑞士保持孤「島狀」狀態。

出乎意料的是,當全球統一化問題在經濟化問題之後剛剛成為瑞士人的茶餘飯後的話題時,年輕一代卻開始渴望瑞士恢復以往的「特殊時期」。

  • 50%希望能留在居住地生活。

一半接受調查的年輕人認為他們生長的地方是未來最理想的生活地方,並希望可以留在此地。

這一代年輕人與他們的父母意見相反而與他們的祖父母意見統一。另外,年輕一代希望與鄰國(法國、德國、奧地利及義大利)結成聯盟並加強合作。

實際上,從1999年瑞士全國來看,瑞士的「特殊時期」已成為過去式。這個「特殊時期」是指當時瑞士全民投票決定是否加入聯合國時面對國際壓力,以及瑞士航空公司Swissair發生撞擊事件時,在瑞士國內形成的一個特殊階段。

除此之外,楚格州(Zug)發生的槍擊事件或聖哥達隧道Gotthard-Strassentunnel)的著火事件對瑞士人思想意識的轉變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初,74%的瑞士公民將瑞士的開放作為未來的目的,而10年以後的1999年,20多歲的年輕人不再以此為夢想。

*在1998-1998年的調查中,2萬名參加調查的年輕人中只有1400名女性,470位家長及192位祖父母也參加了這次調查活動

  • 21世紀,再次保守的轉折點

1999年-2001年是一個轉折點,在2001年經歷了911和瑞航停飛事件後,瑞士人把目光轉向國內,採取了防守型姿態,進步的步伐在變小。(鏈接:瑞士人是否變得更保守?)

而且在大選前對外國犯罪者和「排外」思想的宣傳也起源於2000年左右,這種思想後來逐漸被灌輸到民眾中。雖然這一發展趨勢無法用數據證明,但是瑞士社會對於個人安全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鏈接:《外國人被當成大選工具》)

  • 2004,對第2、3代移民簡化入籍手續

不過,瑞士政府在努力消除歧視和排外問題上一直都在努力,瑞士聯邦外事委員會(EKA)確定2004年的首要任務:在當年秋季,將對簡化外籍青少年入籍問題進行全民投票,主要是針對第2和第3代移民入籍手續的簡化。(鏈接:瑞士將簡化入籍手續,縮短入籍年限,和《瑞士將簡化外國人加入瑞士國藉的手續和條件》

  • 2004年12月,難民也是外來人

瑞士的外來人員除了移民,還有難民。

人權特派員Alvaro Gil-Robles赴瑞士就人權問題進行調查,5天的調查結束後,他將自己對瑞士人權問題的看法寫成了一篇長達52頁的報道,在這個報告中,Gil-Robles為聯邦、州和地方都提出了相應建議,他認為瑞士在避難政策上應該做出一些調整。

人權特派員Alvaro Gil-Robles在向歐洲議會部長委員會的報告中肯定,瑞士非常重視人權問題。

Robles點名批評了瑞士對那些駁回驅逐令而暫時停留的難民申請者的調查方法,以及過快地將被拒絕的難民申請者遣送回國

上面這篇是2005年的新聞,其標題為:《瑞士同樣存在人權問題》

  • 2006年初,最直接的批評

2年之後,聯合國特別報告員Doudou Diène的評價則更為直接:瑞士存在種族主義、排外和歧視外國人問題。(鏈接:瑞士也存在種族歧視)

在對瑞士進行了5天訪問,與政府機構談話之後,這位聯合國特殊報告員感到擔憂,因為瑞士越來越輕視種族主義問題,這一點同樣表現在政治問題上。Diène認為,瑞士需要一條針對種族主義的國家法律。

Diène在與瑞士資訊swissinfo的談話中說:「我在瑞士的某些機構,比如警察局,多次發現排外的現象。我得到了一些資料,記載了針對某一類群體,種族主義意識非常明顯的精神上和行動上的大量攻擊行為。」他不得不感到擔心,因為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增長,而且種族歧視現象正在向政治上發展

Diène得到的結論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和來自巴爾幹半島(Balkan)的人在瑞士最受歧視。

這位特殊報告員認為,最重要的是從人們的意識上解決問題。在找出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還要建立一個「文化策略」,將潛在的種族歧視挖到明面上來

  • 2006年7月,瑞士人矛盾的心理

瑞士欲知國民是否排外》,制定出一套針對國民排外及右翼激進主義傾向的檢測系統,使瑞士在這一範疇能夠與歐洲其他國家保持同步。

首次利用這套系統在國民中的測試便顯示,瑞士半數以上的公民對外國人存有成見但是77%的公民希望外國人能更好地融入瑞士社會。這體現了瑞士人的矛盾心理。另外,7%瑞士公民接受右翼激進派的想法,而90%的人反對

瑞士公民是否比鄰國公民更加缺乏人道並排外?針對這一問題,瑞士聯邦外國人委員會(EKA)時任秘書Simone Prodolliet回答說:「瑞士像以往一樣,在這一問題上處於中等水平。」

經過3000個問答測試,Sandro Cattacin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將參加測試的瑞士及外國公民中85%歸納為4類。

  • 37%的人屬於「有創意的階層」

他們比較寬容並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及不寬容行為。這些人中多為城市居民、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大多比較年輕,他們在政治上偏左。

  • 23%屬於「保守的民族主義者」

他們有明顯的排外傾向。政治上偏右,大多是虔誠的信徒,受教育程度偏低,對未來感到恐懼。

  • 16%屬於「自由的企業家」

他們對外國人存有戒心,但是接受他們的文化差異,不推崇人道主義。他們支持右翼黨派並提倡秩序,對自由競爭市場堅信不疑。

  • 9%的人屬於「盲目的傳統主義者」

他們對人道主義不屑一顧,並非常排外,他們不屬於任何政黨,恐懼未來,願意參與暴力。

這項調查代號為《40+》在國家基金會的倡導下進行,題目為《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及有組織的犯罪》。

這一測試針對個人教育程度社會層次右翼傾向之間的關聯展開調查。

因為右翼激進行為的增加,瑞士聯邦發起一項名為《右翼激進主義——其原因及犯法措施》的計劃,並為這項為期3年的計劃撥款400萬瑞郎。

  • 2006年,瑞士的種族歧視現象最嚴重

瑞士官方自從啟用反對種族歧視條例之後從未像2006年這樣受理如此之多的種族歧視案例,在2006年的49起種族歧視案中,21起未經刑事訴訟而了結。28起受到法院判決,其中4起被判無罪釋放。

受起訴者大多來自右翼極端組織(12名),個人(11名),另外11名未被公布身份。

三分之一的受害者是外國人,比以往外國人的比重多出很多。在所有61名受害者中猶太人、黑人各有12名,其他人未給出身份資料。

目前在種族歧視的法律條規中還有一些漏洞,以至於5%-20%與種族歧視有關的案例並沒有由州上報到聯邦警察局。

  • 在1995-2006年期間,猶太人是種族歧視最大的受害者

在此期間,共有100名猶太人受到種族歧視,在所有393名受害者中佔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受害者官方未給出來源國數據。

  • 2007年中旬,外國人的失業率

根據瑞士工會的數據資料,2007年中旬,瑞士有約100萬外國員工,這相當於所有員工的1/4。移民的失業率目前為6.6%,比全國平均數字3.6%高很多。外國人的就業狀況非常依賴於瑞士經濟的發展情況,外國人經常被當作經濟不景氣的「緩衝器」,當危機來臨時,他們往往是第一個被裁員的。(鏈接:外國人在瑞士職場不應被歧視)

  • 2007年8月,語言融入是關鍵

語言是融入的金鑰匙在經過2006年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之後,瑞士政府2007年8月提出要從語言、教育和職業等範疇強化外國人的融入問題。

聯邦每年為外籍人的融入問題投資1400萬瑞郎,2007年決定從2009年開始再增加260萬。聯邦計劃由各州負責難民和暫時被收留者的融入問題,至於具體需要多少資金尚未確定。預計至少每人需要6000瑞郎,每年一共3500-4000萬瑞郎。

外國人口在瑞士人口中佔多於20%的比重。外國移民的融入問題一向是瑞士的一大社會問題。而這一問題不僅存在於第一代移民之間,甚至在瑞士生長的第二代移民也存在不能很好融入社會問題。

瑞士最大的外國人群體依然是義大利人,其次是塞爾維亞(Serben)人和葡萄牙人。在這些外國移民中,問題最大的是塞爾維亞人,他們的第一代移民大多在瑞士承擔一些簡單的工作,語言上只限於可以溝通。而他們的下一代的融入問題,而今是瑞士社會的一大問題。因為一些父母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外加家庭教育比較放任,因此這些儘管生在瑞士,或者很小就被接來瑞士的移民子弟,在學校中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語言問題,使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和職業生涯上受到嚴重影響。

2007年,近14.4萬名外國人來瑞士居住,比2005年提高45%。

2007年,擁有常駐外國人總數最多的3個州分別是蘇黎世州(Zurich,299842人)、沃州(Vaud,195071人)和日內瓦州(Geneva,163951人)。外國居民占人口比例最高的3個州分別是巴塞爾城市半州(Basel City,56106人)、沙夫豪森州(Schaffhausen,16323人)和巴塞爾鄉村半州(Basel Country,48719人),所佔比例分別為33.3%、31.6%和29.9%。

  • 2007年12月,外國人被當成大選工具

在2007年年底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四年一度的瑞士聯邦委員大選,之前提到過,在2000年,對於外國犯罪者和「排外」思想的宣傳開始興起,這種思想後來逐漸被灌輸到民眾中,在2007年大選前也出現了不和諧的排外聲音。聯邦反對種族歧視委員會調查得出的結果顯示:大選中使用了許多不利於外國人形象的宣傳畫。大選宣傳中被攻擊的主要對象是穆斯林和外國青年

在這些新聞報道中,四分之三出自瑞士人民黨派之手。「排外」是這一黨派採用的主要競選手段。委員會主席指責說,在這次競選中一些人將言論自由濫用成誹謗自由」。(鏈接:《外國人被當成大選工具》)

不過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最終結果顯示:一向排外的瑞士司法部長落選。(鏈接:《2007年瑞士聯邦委員大選》)

  • 2008年,新移民,新變化

瑞士的新移民出現了新變,從前來的是工人,現在是工程師。Avenir Suisse在2008年出版的書籍《新移民:瑞士在人才流動與異化的恐懼之間》中寫道:瑞士58%的新移民擁有大學文憑,瑞士上市公司60%的領導崗位由外國人擔任。

瑞士資訊swissinfo曾在2008年對Avenir Suisse的負責人提問:「對外國人的不友好情緒只瀰漫在瑞士的下層階級,今後會不會蔓延到中產階級?

得到的回答是的:「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但中產階級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可以較容易地適應另一種文化,像盎格魯撒克遜人一樣,像德國人一樣。我認為這甚至會扭轉仇外的情緒。」(鏈接:瑞士新移民 - SWI swissinfo.ch)

  • 2009年,瑞士與德國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之前提到的《40+》調查在2009年2月份公布了新的調查結果,令人擔憂的是在開放的自由黨派人士和右翼市民階層之間的巨大差異,自由黨派人士認為對外開放理所當然,而市民階層則維護「民族的特徵」,排斥外來移民。《鏈接:瑞士人對外國人的恐懼與憎恨》

儘管右翼極端主義不被瑞士的大部分公民所接受,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有很強的種族主義意識。

其中一項調查得出這樣的結果,瑞士超過50%的公民懼怕外國人。其中30%的人對於穆斯林心懷恐懼,20%排斥猶太人,40%有性別歧視傾向。根據調查者的意思,瑞士的這一調查結果與德國的同類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右翼極端主義起源於右翼平民主義。研究表明,瑞士的右翼平民主義在20世紀60年代就在國際對比中「遙遙領先」。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所謂的「反對過分異化運動」曾開展得轟轟烈烈。

而個別右翼平民主義的運動組織,其中包括民族運動和瑞士共和主義運動組織,在1961-1979年之間卻從未在瑞士的黨派大選中贏得超過8%的選票。

1991年之後,瑞士右翼黨派-瑞士人民黨(SVP)逐漸發展壯大起來,該黨將外國人帶來的問題作為持久話題帶上政治舞台。

種族主義是一種認識,它可以發生在生活的任何領域。2009年的報告指出,最易發生種族歧視的地方是工作場所、行政機構、學校、警察局,以及餐飲和娛樂行業。被確認的歧視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不公平和言語歧視

就衝突方式來說,種族歧視案例在私人領域比在國家公共領域發生得多無意識的比由種族歧視思想引起的發生得多。

大多數到諮詢中心舉報的是有移民背景的瑞士人,或移民到瑞士的外國人。不僅是有色人種和巴爾幹地區的人有過被歧視的經歷,甚至來自中歐國家,如德國、丹麥、義大利等的移民,也曾遭遇過種族主義。(瑞士到底有沒有種族歧視?)

  • 2009年9月,改善的行動

歐洲委員會反對種族主義和排外辦公室(ECRI)剛剛公布了第四個關於瑞士的種族歧視和排外現象報告,在報告中該機構對於瑞士2008年開始生效的瑞士外國人法提出批評。(鏈接:瑞士人尚存排外意識)

不過,瑞士對外國人在找工作、找房及健康系統上所做的工作,受到歐洲委員會的好評。特別提到的是瑞士推行的一個名為《Smart Selection》的項目,所有找工作的人最初不必透露真實姓名,這樣避免了外國人不必在第一輪時就因自己的外國名字而遭淘汰。

另外,在這份調查被公布之後,瑞士警察局對於警員帶有種族歧視動機的行為進行了治理。這一點也受到歐洲委員會的表揚。最新規定,正在培訓的警員必須通過倫理學人權學的考試。

歐洲委員會反對種族主義和排外辦公室(ECRI)

歐洲委員會反對種族主義和排外辦公室(ECRI)由歐洲議會創立,是一個針對人權、種族主義和排外現象的獨立檢測機構。

其所有成員為獨立和無黨派的個體。該機構因其在道德範疇的威望及其在反對種族主義問題上的豐富經驗而受到認可。

該機構對於歐洲議會成員國的種族主義狀態進行檢測,並提出問題所在和解決建議。

該機構對於所有成員國一視同仁。以5年為階段,每次對9-10個國家進行檢測。

  • 2009年11月,投票前開始正面評價外國人

幾個月之後,2009年11月26日,瑞士就「是否允許修建伊斯蘭尖塔」投票的日期逐步臨近,瑞士德語大報《新蘇黎世報》刊登了社論《瑞士需要外國人》,另一大報《每日導報》也刊登了介紹穆斯林融入瑞士社會的文章。(鏈接:瑞士需要外國人)

在投票表決前一周,瑞士媒體一改往日為排外情緒推波助瀾的角色,開始正面評價外國人在瑞士的作用和為融合所做的努力

  • 2010年,從義大利人到德國人

瑞士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但為了滿足勞工市場的需求,向周邊國家打開大門,招募勞工。最早來瑞士打工的人是義大利人,後來湧入大批巴爾幹國家的勞工,現在各行各業的德國人也來到瑞士。

最開始瑞士人排斥義大利人,然後是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現在是德國人。為什麼來到瑞士的移民會引起瑞士人的反感?

2010年針對這個問題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了社會科學工作者Marc Helbling。

  • 「德國人恐慌症」

  • 擔心會逐漸被「德國化」

採訪中提到的這些問題,請查看原文:瑞士人最不喜歡德國人

瑞士君初稿先寫到這裡,明天再來補充,下面是明天要寫的提示 :)

犯有嚴重罪行的外國人必須離開瑞士,這是2010年6月4日的新聞。

經濟危機加劇了瑞士的這種保守心態。2010 年瑞士人會變得更加保守,知足儉樸的態度佔據顯著上風。


不邀自來。一家三口在瑞士德語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在完全不懂德語的情況下交了兩個特別好的朋友,在朋友的介紹下,每周固定去一個教會和媽媽們聚會,還會去那種公益的早教中心。在教會的媽媽基本都說英語,所以和我感情很好,每周哪天都是有說有笑。在早教中心的媽媽因為那是窮人(此窮人定義為:上不起一天150瑞士法郎的托班人士,比如我 )去的公益性早教中心,所以不是很多媽媽都會英語,在那我感覺很孤獨,這種孤獨來自我自身不會說德語,我看那些非裔以及中東穆斯林裔的媽媽們和本地媽媽都聊的很好。

帶著兒子出門溜達,基本碰見人都會和我們打招呼(小區人少??orz,冬天一早上碰到5個都算好的),真的特別友好,對門土耳其超市和本地超市員工看見我兒子不光逗樂還時不時賽根香蕉。

所以瑞士其實我在的德語區是個非常友好的國度,人都很善良。但是確實人和人之間太獨立了,哪怕孩子們之間的玩耍,獨立性都特彆強,明確分工自己玩自己的。感覺老人們每天都在悠閑卻忙碌的散步種花料理草坪,成人男人是工作種花跑步、騎個自行車後面帶倆孩子滿世界溜達;成人女人則是騎個自行車帶著孩子滿世界溜達或者推車溜達。這種氛圍下,你會覺得和中國這樣出門抓著一大把閑聊的人特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特充實,所以有時候會感覺融入不了他們的生活而感到一絲排外。

真的要說種族間的,前面說的德國人的我沒覺得,我身邊太多德國人,可能我這邊離德國比較近吧。但是穆斯林是有點害怕的??尤其那種蒙著大頭巾的。我從義大利回瑞士途徑邊境城市,從沒被查過護照,那種中東裔的以及非裔的我看警察從監控看到一路小跑就去戴著查護照。這算不算一種種族排外??


瑞士人對中國人態度還是挺好的,應該是在瑞士的中國人或者說胡建人還不夠多。要說到排也首先排的倒是周圍的法國、德國、義大利人。當然如果說工作的話這些還是不存在的,土著瑞士人讀個大學就不錯了,沒多少人讀到到碩士博士,很多公司里只有10%的瑞士人。


我和瑞士人同屋。她對我明明很好。然後我們認識了一個星期後,我在路上碰到她,跟她熱情的打招呼她不理我,我莫名其妙的。然後過了幾個月熟悉了以後,她說她一開始不能分辨我。因為我們樓還有幾個亞洲人??


聽說是,連其他歐洲人都抱怨。緊隨其後的大概就是德國了。


瑞士不同語區的人還互相排斥呢 更何況其他國家 我個人體會越是小地方越是赤裸裸的排外


比法國人好很多,很有素質,車會讓行人,都胖的流油在超市會幫拿一大堆水果的我


是的。感覺比周圍國家明顯很多。

1. 他們說他們是歡迎外國移民的,比如德國高技術的那些...

2. 他們會嘲笑法國人和德國人的標準口音。自己不愛說標準語言。

3. 我跟他們討論過,是不是這裡會比較排外。他們說完全不是啊,我們的外國人比例很高的。然後我說,那是因為你們入籍的條款非常嚴格好不。這些外國人放在歐盟其他國家早就入籍了已經,不能算做「外國人」了。

4. 精英主義感和優越感非常明顯。

5. 跟一大群瑞士人一起去德國出差一周。每天聽著他們換著花樣嘲笑德國人,從麵包店的大媽到火車上的小孩等等,從行為舉止,口音嘲笑到穿著品味。

他們其實大多數很熱情,外國人能很快融入,這可能和國家本身就是多語言多文化有關,加上的確外國在地務工人員很多。但是對待「瑞士人」這個標籤,他們很高冷。


沒有吧,相反我覺得瑞士人更好客一些。


一個瑞士人自己對我自嘲的,在瑞士人眼裡,世界分為瑞士和其他地方.....


推薦閱讀:

喜歡上了一個動漫人物和H文,不知道怎麼處理?
歐美國家民眾會怎麼看待類「優衣庫事件」?
法國給人以「浪漫」的感覺是怎樣形成的?
法國礦泉水和中國礦泉水有什麼差別?

TAG:法國 | 德國 | 歐洲 | 瑞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