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民樂如此落後?

在某評論區看到一個西樂派和民樂派的撕逼,民樂派振振有詞你懂么,你懂宮商角徵么……於是上來自答一記。原話題@為什麼中國民樂多為單旋律而古典音樂更立體。


一,民樂如此落後?不完全是

任何領域,良莠不齊都是一定的,而且良總是佔少數,如果平常接觸的民樂都是些水平不高,境界很低的演奏者和作品,自然會產生民樂很垃圾的錯覺~

咱們國家人口眾多,搞民樂的也不少,會民樂器的人口數量肯定要超過不少國家的總人口~所以,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家和作品就被垃圾給掩蓋了不少~

我個人比較反感一竿子全打死的觀點,那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見識太少造成的~民樂是落後,但主要是整體水平落後,金字塔尖的那些還是很厲害的~牛逼的人在哪都牛逼,就算放到世界上去橫向對比,我們最頂級的音樂人和作品完全不虛任何國家任何音樂風格~咱們民樂拿過格萊美和奧斯卡,這還不夠牛逼?(絲綢之路樂團:吳蠻、吳彤;譚盾的《卧虎藏龍》配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民樂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歐洲各國也是有自己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並不是只有交響樂和那些常見的管弦樂器~東歐多姆拉琴、英格蘭木笛、蘇格蘭風笛、義大利曼陀林、羅馬尼亞排簫……凱爾特音樂、巴洛克音樂、法國mussette、西班牙佛拉門戈、吉普賽音樂……這些一直到現在都有人玩,都有各自的大神~

而且中國民樂器特色很鮮明,大部分樂器,獨奏也很好聽,特別是民樂管樂器,獨奏起來韻味要好過西方的木管和銅管樂器(指完全無伴奏的單樂器獨奏)~西方交響樂中的常用樂器,從設計上就更強調協奏能力,很多樂器獨奏起來,有點尬吹尬拉,各種低音樂器,更是幾乎無法獨奏(也不是不能,但是非常不悅耳)~

民樂不好聽?如果你聽完林海、譚盾、劉星、賈鵬芳、吳蠻、劉德海、王中山、吳彤、馮滿天、陳軍、張維良、管平湖、崔君芝、賀西格、方錦龍……這些,你還覺得不好聽,那我大寫的一個服~

二,別看不起日本音樂,源於咱們的日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日本音樂放世界上不好使?別逗了,真的要完全無視日本文化和音樂對好萊塢、格萊美以及歐美遊戲界的影響?Reckful搓爐石背景音樂都放的松任谷由実《 春よ、來い 》~

日本的民族樂器基本都源自中國,三味線繼承了三弦,用的撥子是咱們唐朝人用的,日本箏源於古箏,尺八也是中國的,只不過咱們現代大多改用簫和南簫了,篳篥就是咱們的管子~

日本的音樂對咱們的民樂很有借鑒意義~咱們民樂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找準定位~

我們的民樂器,很多音域都非常窄,而且音色差異也非常大,並不適合像西方那樣搞大編製~

我們音域相對廣的古箏、古琴、三弦、揚琴等樂器,要麼乾脆不用,要麼百人大編製里也就那麼一兩個位置~

其實我們的音樂更適合小編製,日本的上妻宏光、東儀秀樹、藤原道山等等就是這麼做的~

而且,民樂完全可以和西洋樂多玩玩跨界,要知道,很多民樂器,千百年前也都是西洋樂器。胡琴、琵琶、嗩吶……哪個不是起源於國外?

像小林香織用薩克斯和三味線一起玩《 Azuchi-Momoyama 》,或者磯村由紀子用鋼琴和二胡一起玩《 風の住む街 》,這都是很好的典範。賈鵬芳也這麼玩,而且玩得很好,但他主要在日本玩,為什麼,還是國內大環境不夠理想,總有人喜歡守舊,古代人比咱們有創意多了~

民樂只是一種音樂風格,為什麼非要給樂器強分個國籍呢?任何樂器都可以用來演奏民樂,大提琴在民樂團中就很常見,我覺得這就很好,沒必要非整出個革胡~說不定一千年後,大提琴就也算一種民樂器了呢~去聽聽《魔獸世界》熊貓人版本的配樂,或者電影《功夫熊貓》的配樂,由西洋管弦樂團為主,二胡或竹笛等民樂器領奏,一耳朵就感覺到濃濃的中國風了吧?像Hans Zimmer這樣的大神都對民樂有如此深入的研究,我們為什麼還要妄自菲薄呢?吹長號的應該都知道大神Christian Lindberg吧?他甚至出過民樂專輯!長號玩民樂,誰說不可以!

話說回來,我們的民樂真的非常適合打造史詩音樂,歐美的一些現代史詩音樂中時常能感到這種中國風,畢竟幾千年的歷史沉澱,古代天朝對世界的影響力是很深遠的。

我們的民樂器也可以勝任西洋樂的演奏,別有一番感覺。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民樂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西化,即使演奏流行樂,西洋樂,也要保留自己獨有的味道。

三、樂器的改良

樂器,對音樂流派的產生影響非常之大,比如管樂器催生了Jazz和Blues,電吉他催生了搖滾等等。同時,樂器也是需要不斷改良發展的,不能一成不變,那不叫尊重歷史遵循傳統,那叫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民樂器大多音域較窄,這肯定會制約其音樂表現力,也會讓作曲放不開手腳~當然,改良也是要在保留本門樂器特色的基礎上進行的。

西方樂器這一兩百年來,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鍵盤樂從大鍵琴發展到了鋼琴,而且加到了88鍵(97鍵的貝森朵夫就不提了),大多數管樂器都開始加鍵,音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小提琴這種最忠於歷史的,現在大師們還在用17XX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的,琴頸也全都加長了,根本不是純原裝的~

反觀咱們,一些樂器的變化也挺大,古箏從13弦加到21,技法上變化也很大,算民樂里非常成功的範例,流行度也非常高,二胡、三弦之類的,建國後也經歷了一些改革,但變化不太大,管樂器一些孔多了,但跟西方的加鍵比,差距很大,雖然現在咱們也有新式的加鍵管樂器,但流行度還非常低,我們的管樂多為竹管,改造上有非常大的困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能過於冒進,把樂器改得面目全非。阮是照著日本正倉院的照片復刻的,結果沒整明白,把兩個裝飾圈挖成了倆音孔,香港阮仕春做的阮音色更接近古代阮,國內的中阮有點過於像吉他了~

也有個別樂器,幾乎沒進步,還給自己的種種缺點找借口,說你呢,古琴~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古琴的,但是受不了奧運加上非遺熱導致的古琴熱,引出來了一批牛鬼蛇神~

古琴聲音小,就說是彈給自己聽的,那你接麥克風搞毛線啊?自己回家關門彈唄,知道吉他為了增大音量這一百年多做了哪些工作么?~還有,做一把古琴至少要一年半,拜託你又不是一年半隻做一張古琴,尼瑪等漆乾的時候你就在那乾瞪眼傻等?Ervin Somogyi做的一把吉他才多少錢啊,你何德何能就王百萬了?用料貴,貴得過巴西玫瑰木么?工藝複雜?有鋼琴複雜么?價格倒是追上斯坦威大三角了~而且搞出上百種形狀,這裡面必然有很多是聲學效果不好的,應該淘汰的,古代人缺乏科學支持,現代人怎麼還能這麼繼續蠢下去呢?看看人家Buffet、Selmar、yamaha、martin、steinway……各個國外樂器大廠,哪個不是用科技武裝自己,就算各種私人制琴師,各路Luthiers,也不是在那玩玄學啊,人家在研究聲學~

最後,我很愛民樂,我從來不覺得民樂低於其他任何一種音樂形式~

我希望更多有見識,有實力的人去改進咱們的民樂,讓我們可以聽到更多美好的旋律~

受限於個人水平,文中難免錯漏,請自行領會我想表達的主要意圖,謝絕抬杠~

【笙vs卡洪箱】吳彤中國笙與印度鼓王sandeep的即興solo_演奏_音樂_bilibili_嗶哩嗶哩

【劉英】 百鳥朝鳳 嗩吶 2013竹塹國樂節

不太喜歡大編製,但這嗩吶比Chris Botti的小號還騷氣有木有?

樂迪作品 - 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古樂究竟有什麼不同 [Soomal?數碼多]

孫元昌作品 - 勿用西方音樂價值觀貶損民樂 [Soomal?數碼多]

廖陽 梁嚴藝作品 - 吳蠻:中國民樂西洋化,是敗筆 [Soomal?數碼多]


五線譜比減字譜優秀是毫無疑問的 ,最大的體現是五線譜能夠標註的內容多太多了。減字譜是一種沒有完全發育完全的,極其簡陋的記譜方法。它既沒有標準的音高,對某個音居然要用整句話來繁瑣描述,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居然沒有節奏的概念,只有斷連緩急而沒有板眼,可以說從頭都到都是散板,一種記譜方式竟然能夠憑彈奏者心情來決定大部分的基礎要素,那麼這種譜有和沒有又有什麼區別?很多彈古琴的人跟我狡辯這是意境,我覺得這簡直是笑話,意境就是你沒有節奏,沒有音準,隨心漫彈就叫做意境了?中國文人自古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規矩,只有情懷。而減字譜恰恰體現了這種「情懷」。你跟我說減字譜只能給古琴用,還恰以為是古琴的優勢?我說五線譜能夠給所有樂器用,能給所有的樂隊不管大小用,能給全世界的音樂人建立起通用的標準來使用?比你那點小家小戶的優勢又如何?

其實說到先進工尺譜都比減字譜來得合理,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們國家一個關於天花的故事,其實中國發明接種天花這種方法比西方早上幾百年,最早是由道教的人發現的,然後你知道他們幹了什麼嗎?把這種方法寫進《秘錄》中除掌門不能學習,然後到處施展「神跡」來為自已欺騙世人這是某種神功。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髮明與優秀傳統。這樣的發明有什麼值得自豪的,有什麼值得覺得偉大的,西方音樂與西方文化的最大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先進,而在於它的普世與包容。

減字譜發展到現在幾乎成為一種神秘的文化了,我不得不說與中國民樂人的狹隘無法分開,我向某某古琴名家求教減字譜時,其以神神秘秘的姿態,教的又慢又拖,還東藏西藏不說清楚,故意還設立各種規矩想延長收費時間,後來我找了說明書對照著讀一遍就會了。他就一直說你學的不對不是這樣的。

還有一些人跟我說你懂宮商角徵羽嗎?懂民樂也有樂理。我簡直是笑了,西方已經超越了傳統調性體系和泛調性體系在開始探索無調性體系和聲音在空間的數學模型,開始大面積地開發出各種關於混響和聲音的演算法和軟體的時候。民樂界還在跟我談神秘,談你懂我們民族的神秘五聲調嗎?

我一再重申,中國民樂界落後的既是技術,也是心態


音樂這些藝術還有落後不落後的啊,美是永恆的:)

另外立體不立體也是判斷優劣的標準嗎?那漢字和英文字母誰好看?我家可是二維碼呢你家卻只是條形碼(?_?)。但是文字都是美的啊,所以說這本來就沒有落後先進之分的吧。

民樂不立體難道就不美了嘛?不是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不然的話是不是在你心裡,笛子還比鋼琴落後了?畢竟笛子的音不多嘛。


民樂隊整個大提琴,不落後,還大提琴落後?


從技術上來說是應用並推廣了適合大規模作曲的標準,十二平均律制(朱載堉首先算出來的),五線譜的應用,樂器的製造。

從社會層面來看,文藝復興後,音樂從教會走向世俗社會,表達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標準雖然不同,但不好聽是客觀事實。

不是西方古典音樂先進,而是民樂太落後時代了。

建議聽一耳朵來自非洲的音樂;來自南美的音樂。

你們的這些都真的是渣渣,亞洲最先進的日區音樂到了其他大洲,還真的只是路邊攤水準而已


樓主,不同音樂是風格,不是落後不落後的問題。單人民謠清唱一首旋律95~100分的音樂作品,那就是優秀的。搞再多樂器做85分的曲子一堆,那就是普通音樂而已。

全世界的音樂標準幾乎都相同,就是是否可以傳播地更多更好更完整。

學習樂理當然是可以幫助作曲的。但是做不出《在那遙遠的地方》(做個比喻),那就大為失色了。


推薦閱讀:

陳奕迅最值得推薦的專輯和歌曲有哪些?
如何評價鄧麗君的專輯《淡淡幽情》?
如何評價音樂人程壁?
歐美古典甚至日本民樂是如何在消費市場把中華民樂比下去的?中華民樂差在哪裡?
腦袋裡自己回放音樂的時候「音質」處於怎麼樣的水平?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