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複雜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智能,比如地球,這種理論有根據嗎?

曾經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指,任何事物無限複雜到某種程度就會產生智能,比如地球,根據這種理論就可能存在一種地球意識,因為它夠複雜。請問科學界確實有這種思維嗎?可以詳細展開嗎??

可能說的不是很清楚,我所指的智能是自體生命的誕生,而不是指能夠孕育生命的環境。比如拿地球舉例,是指地球本身是個有自身意識的智慧生命體,而不是說地球能夠誕生人類


這個問題不得不答了。

基本面 牛大力(at不上)同學都描述了。我只做一點補充。

除了眾所周知的突現論,二元論和還原論之外,還存在著至少兩種學說可以覆蓋題主的設想。

1,副現象論(epiphenomenalism)。

副現象論簡單來說,通常要滿足下面三個點:

a. 沒有心靈事件可以還原至物理事件。(非還原論)

b. 所有有原因的心靈事件都由一組物理事件作為其完備的原因。(物理決定論)

c. 沒有心靈事件是物理事件的部分或完備的原因。(副現象)

雖然表面上看,副現象論不太符合題主的設想(彷彿地球有一種目的性),但實際上沒有衝突。

2,泛心論 (Panpsychism)。

泛心論很容易與唯心論搞混淆或想成其它類型的二元論(實體二元論)。泛心論一直是我個人欣賞並支持的理論(雖然很不太容易辯護。)

泛心論一般滿足這幾個條件吧:

a. 非還原論。

b. 心靈性質是客觀事物的屬性,而不是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性質。(非唯心論)

c. 由於b,那麼心靈就不是一種突現的屬性。(非突現性)

我認為比起突現論,泛心論才是最貼切題主設想的理論!而且除了科學上的反駁,純粹哲學領域中,泛心論的理論價值可比突現論要好得多(個人觀點)。但遺憾的是當今科學如日中天,生不逢時呀。

另外,突現論也有本體論突現論和非本體論突現論,所以不一定突現論就都是從物質性質從突現非物質性質,還存在著本體論一致,但在因果理論覆蓋上不一致的突現論。


罕見的可以說一句「反對已有的所有回答」的問題。

複雜度只是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因素是系統(題主說的「事物」)的活躍度。

系統如果太活躍,整個系統會混亂無序。如果整個系統活動過少,這個系統也是死氣沉沉。兩種都不符合任何一個定義的「智能」。

如果系統的活躍程度恰好,那麼有可能產生一個「生命」系統,某種意義上可以解釋為智能(比較簡單的是自反饋系統,更複雜的才能被認知為智能)

@牛大力 希望有科學一點的結論,@夏笳 也是,所以我引一段米歇爾·沃爾德羅普《複雜》中的模型描述和實驗觀察:

  他想,與其去建立一個完整的馮·諾意曼式的宇宙,為什麼不能只對其"物理學"做一點兒研究呢?為何不能研究一下為什麼某些分子自動機規則表允許你建立很有意義的結構,而另外一些卻不能呢?這起碼是朝著自己的方向邁進了一步。這項研究也許既能滿足計算機科學的硬性規定,又能滿足工程學的要求。無論如何,它都可能產生與真正的物理學的某種有趣的關聯。確實,分子自動機與物理之間的關聯後來變成一個熱門學科。1984年,物理學界的天才史蒂芬·伍爾弗雷姆在加州理工學院時就指出,分子自動機不僅包含了豐富多採的數學結構,而且與非線性動力學有著深刻的相似性。

  朗頓發現特別吸引他的是,伍爾弗雷姆認為,所有分子自動機規則都可以被歸納為四種普遍性等級。伍爾弗雷姆的第一等級包括所謂世界末日規則:不管你以何種活細胞或死細胞的模型開始,所有一切都會在一或兩步之內死亡。計算機屏幕上的方格會變成單一的色彩。在動力系統術語中,這種規則具有單一的"吸引點"。那就是,這個系統從數學上來說就像一塊沿著盛著穀類食物的大碗底部滾動的大理石:無論這塊大理石從大碗的哪一側開始滾動,它總是很快就會滾入碗底的中心點,即死局之中。

  伍爾弗雷姆的第二等級稍微有了些生氣,但只是稍微有一些。在這些規則之下,最初任意分布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活細胞和死細胞的模型會很快結合成一組靜止不動的團塊,也許還有其它一些團塊在那裡發生周期性的震蕩。這種自動機仍然給人以凍結停滯和死局的印象。在動力系統術語中,這些規則似乎形成了一組周期性吸引者。那就是,在凹凸不平的碗底有一些洞,大理石會沿其四周滾動不已。

  伍爾弗雷姆的第三等級的規則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它們過於活躍了。這些規則產生了太多活動,整個屏幕好像都沸騰了起來。一切都不能穩定,一切都不可預測。結構一經形成就又打散了。在動力系統術語中,這些規則對應於"奇怪的"吸引子——這種狀態通常被稱為混沌。它們就像在大碗內飛快而猛烈地滾動,永遠無法安頓下來的大理

  最後還有伍爾弗雷姆的第四等級規則,包括那些罕見的、不可能停滯在某一種狀態的規則。這些規則既不會產生冰凍團塊,也不會導致完全的混沌。它們是連貫的結構,是能夠以一種奇妙的複雜方式繁衍、生長、分裂和重組的規則。它們基本上不能安頓下來。在這個意義上,第四等級規則中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生命遊戲"。在動力系統術語中,它們是……

  而這正是問題之所在。在常規動力系統理論中,沒有任何內容看上去符合第四等級的規則。伍爾弗雷姆推測,這些規則就像是分子自動機的一種獨特的行為表現。但事實是,任何人都不知道它們究竟像什麼,也沒人知道為什麼一條規則能夠產生第四等級的行為,而另一條規則如不能。發現一個特定的規則屬於哪個等級的唯一辦法就是對其進行測試,看看它會產生什麼行為。

  對朗頓來說,這種情況不僅使他好奇,而且復活了他曾經對人類學產生過的那種"因為它不在那兒"的感覺。這些規則似乎正是他想像中的馮·諾意曼宇宙的根本所在,正好抓住了生命的自發湧現和自我繁衍的許多重要特徵。所以他決定全力投入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伍爾弗雷姆的等級之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是什麼決定了某個特定規則屬於某個等級?

  他立刻就有了一個想法。當時他正好在閱讀動力系統和混沌理論方面的一些書籍。他知道,在許多真正的非線性系統中,運動的方程式中包含了許多參數,這些參數起著調節鈕的作用,決定這個系統的混沌究竟達到何種程度。比如,如果這個系統是個滴水的龍頭,其參數就是水流的流速。或者,如果這個系統是兔群,其參數就會是兔子的出生率和因繁殖過多而造成的死亡率之間的比值。一般來說,小參數值通常導致穩定的行為:均速水滴、不變的兔群規模,等等。這與伍爾弗雷姆的第一和第二等級的停滯行為非常相似。但當參數越變越大時,這個系統的行為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不同大小的水滴、波動的兔群規模,等等——一直到最後變得完全混亂。到這個時候,這個系統的行為就是伍爾弗雷姆的第三等級。

  朗頓不太清楚這個描述如何容納第四等級。但非線性系統與伍爾弗雷姆的等級之間的類似性之大,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如果他能找到某種把相似的參數與分子自動機規則相聯繫的方法,那麼伍爾弗雷姆的等級就會呈現其意義。當然,他不能把參數和分子自動機規則任意相聯繫。不管結果如何,其參數一定是從其規則本身得到的。也許他可以衡量一下每條規則的反應度。比如,它導致中央細胞改變其狀態的頻率有多大。但會有很多東西需要測試。


肯定有這樣的理論,我認為把它看做哲學理論更加合適一些。

這一理論的一般形式是這樣的:

集合體A有個體a1, a2, a3.......組成,假設a1具有性質q1, a2具有性質q2....當A的結構足夠複雜時,A可能具有性質Q,而Q這個性質不來自a1, a2, a3的任何一個個體。

一句話,當系統複雜時,該系統可能擁有一些性質,這些性質是其組成部分所沒有的。

把這一理論特殊化,就得到了題主關心的那一理論:

當一個物質系統足夠複雜時,能夠從中產生出非物質的智能

但是這一理論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認為沒有決定性的自然科學依據。嚴格的來講,它是一個形而上學命題。

鑒於這一理論非常含混,我們先要做出大致的分析:

首先我們要探討,你所說的智能是不是物理性質?(我的意思是,智能能否還原為一系列物理活動)如果是,那麼我們不過是在說:當一個物質系統夠複雜時,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理性質,叫做智能。這麼看來,這種理論沒有任何新奇之處,顯然不是我們所關心的那個命題。我們把它稱之為還原論

如果智能不是物理性質,即它不能還原為一系列物理活動,那麼就意味著,智能這種非物理性質是從一系列物理性質突現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突現論。比如,很多生物學家會認為,生命是從一堆非生命體中突現出來的。上世紀許多心理學家也會認為,意識是從一堆物理性質中突現出來的。意識不能被還原為物理性質,但是當物理結構足夠複雜時,就可以誕生出非物理的意識。這種觀點有一個好處,即它捍衛了生物學、心理學這些學科的合法性。因為,如果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可以還原為物理性質,那麼心理學有什麼理由存在於物理學之外呢?

但,我們還有第三種選擇,即智能既不是物理性質,也不是從物理性質中突現出來的。相反,從天地伊始,就有兩種性質,一種是物理性質,一種是智能。我們把它稱之為二元論

以上三種思路都可以解釋這樣一個經驗事實,即,地球上存在著智能(即便它不是一個經驗事實,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共識)。因此,光靠自然科學的理論是無法解決的,因為自然科學的理論恰恰是建立在這些假設的基礎之上。但是,無論是還原論,還是突現論,還是二元論(這是非常粗淺的分類,我們甚至應該先討論智能是不是一種性質,不過這一分類對於目前的討論來說足夠了),在哲學上都有它們自身的理論優勢,也有它們自身的理論劣勢。因此,對它們的探討常常是由經驗科學與哲學共同完成的。

我認為題主所偏向的是一種突現論,但正如上面所說,突現論不能由自然科學自身給出證明,因為它建立於一系列哲學假設之上。因此,儘管它是有依據的,但這些依據都不足以決定(determinate)這一理論的正確性。


  • 有的系統很龐大,又無限複雜,又不缺能量,比如太陽。但是它絕對不會產生智能。

  • 可能的答案是:只有在信息可以傳遞和積累的情況下,經過漫長的時間,一定會產生智能。
  • 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在有液態水的穩定環境下,信息在生命大分子間不斷傳遞、積累,經過不同層次的積累和跨越,才產生有高度智能的生物----人。

  • 也可以認為,智能的產生是每秒運算能力為億萬次的大規模並行量子計算機經過億萬年計算的解。


事物簡單到一定程度可以產生包括智能在內的一切。

比如說「自然數全集」,只有五個漢字,簡單吧。裡面必然包含某個自然數,編碼了整本《紅樓夢》。裡面也必然包含某個自然數,編碼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從誕生到腐爛的全過程,時間尺度精確到一億分之一納秒,空間尺度精確到一億分之一納米。這個自然數默默地坐在自然數全集的某個位置推導出了廣義相對論,與人類的誕生和滅絕無關。


如果你說的是「科學依據」,那麼到目前為止,相關假說(譬如你提到的「蓋亞理論」)依舊存在很多爭議和批評,所以依然只能說是一種猜想而已。這種猜想其實從柏拉圖的時代就已經有了。

為什麼會有這類猜想?我認為或許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從牛頓的機械力學世界到一個有生命有意志有情感的世界,依舊有大片區域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比如為什麼基因突變和優勝劣汰能產生生態系統,為什麼最基本的物理化學反應能夠產生生命活動。所以我們只能猜測,當系統「足夠複雜」的時候,就能產生某種神跡。

也許有一天科學能把這一切都解釋清楚。但目前,關於「智能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我們只能老實回答:不太清楚。

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Wikipedia中關於Gaia Hypothesis條目,尤其是Criticism這一段。

(Gaia hypothesis)


《信息簡史》裡面說, 「人類中心主義是人類智識的一大殘疾」。這話說的有點兒激進。但是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的不斷擴展,跳出人類中心主義,與哥白尼時代跳出地球中心主義具有同樣的意義。

好吧,如果這麼說顯得太嚴肅的話,想想褐蟻吧。。。。


這和「任何編程語言複雜到一定程度裡面都有一個 Lisp 」是一個意思(逃


很巧一個TED talk正好可以回答你的疑問,我覺得這篇演講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視頻地址:David Christian: 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

採用這篇演講中的觀點可以說地球的智能是建立在複雜性的累加上的。

下面是我的看法,不妥之處請不吝賜教。

宇宙從產生到今天可以看做包括以下幾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節點:

  1. 宇宙產生
  2. 恆星產生
  3. 行星產生
  4. DNA產生
  5. 多細胞生物產生
  6. 人類語言產生

而以上幾個節點都是建立在呈指數型增長的複雜性之上的。簡單的來說從大爆炸開始宇宙中的物質就不斷地相互作用與反應形成更加複雜的形式,隨著複雜性的疊加,生成的產物便趨向更加複雜化。好比1+1=2,2+2=4,4+4=8, 8+8=16,... (在這裡數字幾乎就可以代表複雜性)

而對於智能的出現我們不妨向前推。以人類智能為例:人類智能——語言——大腦——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化學元素。

通過回溯這個鏈條可以發現

  1. 複雜性的累加是必然的
  2. 從一個整體上看每一時間點複雜性的狀態是唯一的
  3. 複雜性累加的結果是必然的

單就智能來說,首先多細胞生物的演變越來越複雜,從而形成了大腦這個器官。在此基礎上人類相對於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我們以前生命體的死亡就代表著這個生命體對外界認知的終結,且知識無法累加,但是人類擁有語言這一大優勢使得我們的知識可以脫離生命體之外存在,且可以累加。我所理解的地球智能便包括人類智能。因為知識的累加(也是複雜性的累加的一個方面)造就了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工業革命解放了人類的腳,使得人口和資本的流動日漸頻繁,從地域上地球從割裂簡單的組成部分趨向一個複雜的整體。在此之上發生的信息革命更是使得智能高度共享,可以說人類知識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類似於維基百科這種感覺)。而下一步的方向也就是人工智慧。

想想看我們其實站在了一個宇宙歷史的節點上。

在我看來,隨著複雜性的累加,宇宙的發展經歷的幾個階段:無生命——生命——脫離生命體的「生命」。

脫離生命體的「生命」也就是擁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人工智慧」,姑且這麼說吧,求輕拍。比如說下象棋的機器人通過學習豐富了知識庫,從而擊敗了以往的經驗。想像一下學象棋的機器人+學造武器的機器人+學清掃的機器人+學做手術的機器人+學開飛船的機器人+... 當所有這些機器人可以獨立思考並完成獨立領域的任務,並已類似於人類信息革命的方式互相聯結達到知識共享的時候,我很難想像到時會發生什麼事。

當然這個演化也是建立在複雜性的一次又一次膨脹的基礎上的。可以說宇宙的發展趨勢就是複雜趨向更加複雜。每一次的複雜化都是一點點的量變,最後面目全非。比如說生命的出現就絕非偶然,而是宇宙環境複雜化的一個必然的可能性。

說句題外話。既然談到人工智慧,我並不是說機器人消滅人類,我不同意這種悲觀的想法,也不同意盲目樂觀的人類統治機器人,而是傾向於人類會向著機器化和非生命化進化。比如說我們今天的穿戴電子設備會逐步替換成植入式電子設備,又進一步變成電子器官(電子可能不太準確,天知道到時候會是什麼形式)。直到有一天我們的生命特徵可以完全被取代,但是知識卻永不消亡。如果真是如此,也許如果沒有天災來毀滅地球,人類的未來既不是簡單的滅亡也不是肉體的永生,而是以生命體的形式滅亡而以一種目前還無法想像的方式永生。

以下是演講的中文譯文:

首先,來段錄像。 對,這是個被攪拌的雞蛋。 但是,當你看它的時候, 我希望你能開始感受到 有一點點的怪異。 因為你可能注意到了正在發生的 是這個雞蛋攪拌的反序過程。 並且你可以看到蛋黃和蛋白分開了。現在它們將返回到蛋殼中。 並且我們內心深處都知道 這不是宇宙的運行方式。 一個被攪拌的雞蛋是糊狀的,好吃的糊狀,但是它是糊狀的。 雞蛋是一個美麗而複雜的東西 它能創造出更加複雜的東西, 比如說小雞。 並且我們內心深處知道 宇宙形成並不僅僅是 從混沌到複雜的跨度。 實際上,這宇宙形成感覺上 是受一種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的影響, 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定律。 它主要闡述了 宇宙的總體趨勢 是從有序的 有架構的 到無序的,無架構的-- 事實上,相對於混沌。 也是為什麼這段錄像 感覺有一點點奇怪。

然而 看看我們周遭。 我們周遭所見的 是那麼驚人的複雜。 艾瑞克·比因霍克估計光紐約一個城市 就有100億的不同貨物正在被交易。 這比 現存於地球上的物種數量要多成百倍。 而且,它們是由一種 近七十億個體以交易,遊歷和網路相互聯繫 到一個 極其龐大複雜的全球體系交易。

所以,這就是個大謎團: 在宇宙中 在被熱力學第二定律規範下, 怎麼樣才有可能 產生這種我剛才論述的那種複雜性-- 那種你,我 和這個演講廳所呈現的複雜性? 這答案似乎是, 宇宙本生能創造複雜性, 但是有極大的困難。 總的來說, 這種情況會發生,用我同事,弗雷德·施皮爾的 說法「黃金條件」-- 不太熱,不太冷;就那麼剛剛好能創造複雜性。 同時一些更加複雜的事情發生了。 就在那一點發生更加複雜的事, 你可能發現更加複雜的東西。 就這樣,複雜性就這樣形成了 一步一步的。 每個階段都是奇蹟 因為它創造出了完全新的東西 出現在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宇宙中。 這個瞬間我們將標記為宏觀歷史中 的起始瞬間。 在這些起始點,條件將更加苛刻。 複雜的東西變得更弱小, 更脆弱。 黃金條件變的更苛刻, 而且條件會變的更難 來創造複雜性。

現實中我們是極度複雜的個體 渴望了解這個 關於宇宙怎麼創造複雜性的故事, 不管那個第二法則, 以及為什麼複雜性 意味著脆弱 和弱小。 我們講的歷史這件事就是這個故事。 但是開始前,你必須做一些事 那些可能第一眼看起來完全不可能的事。 你必須縱觀整個宇宙的歷史。 那,讓我們開始吧。 (笑聲) 讓我們開始追溯到過去 137億年前 到時間開始的地方。

我們周圍都是虛無。 甚至沒有時間和空間。 盡你的可能想像那最黑暗,最空無的情況 然後這種情況放大無數無數倍 那就是現在我們處在的時間點。 然後突然, 轟!宇宙出現了,一整個的宇宙。 我們就這樣穿過了我們第一個起始點。 這時候的宇宙是微小的,比一個原子還小。 它極度的熾熱。 它包含了今天這個宇宙的所有, 但是你也知道,它是混沌的, 並且它以一種難以置信的速度膨脹。 一開始它只是一團混沌, 但是十分迅速而且各不相同的事發生在這片混沌。 就在那第一秒, 能量本生粉碎進入不同的力場當中 包括電磁場以及重力場。 而且能量也產生一些其它奇妙的現象, 它凝固從而形成物質-- 夸克,這種可以形成帶點的質子 和輕子。 所有的一切發生在第一秒。

現在讓我們跨越38萬年。 這是人類在這個星球存在時間的兩倍。 現在普通原子 氫,氦出現了。 現在我想暫停一會兒, 在宇宙起源之後的38萬年里, 因為我們實際上了解很多 關於這個階段的宇宙。 我們知道,首先它是一個極度簡單的宇宙。 它包含了大量的氫,氦原子 的大片雲, 而且它們沒有架構。 它們確實是某種宇宙混沌。 但是這不是完全正確的。 現有 根據衛星的研究,比如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衛星 表明,實際上,在那個背景下有一點點不同。 你現在看到的, 藍色的區域 相比於紅色的區域要冷上大約一千度。 這就是一點不同之處, 但是這足夠讓宇宙繼續演變 到下一個階段創造的複雜性。

這就是它怎麼運作的。 重力場的作用力更大 擁有比較多的物質。 所以這裡我們有個密度稍微大的區域, 重力場開始凝結成 氫氦原子的原子云。 我們能想像早起宇宙散布 在十億的原子云中。 每片雲都是緊湊的,重力場就隨著密度的增加而效果更加明顯, 在每片雲的中心溫度開始升高, 而且在每片雲的中心, 溫度超過了閾溫度 之上一千萬度, 質子開始融合, 這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接著,轟! 我們就有了第一顆恆星。大約距離大爆炸之後的2億年, 恆星開始在整個宇宙出現, 成千上萬的恆星。 宇宙現在開始相當的有趣 也更加複雜。

恆星開始創作黃金條件 來超越兩個新的起始點。 當巨大的星系泯滅的時候, 它們有著很高的溫度 以至於質子開始融合進入各種奇異混合物中, 來形成在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 就好像,你正帶著一個黃金的戒指, 它是天體爆炸而鑄就的。 所以現在的宇宙在化學程度上是更加複雜的。 對於一個化學程度上更加複雜的宇宙而言, 就有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然後要開始產生的 是新生的太陽, 新生的恆星, 所以的元素結合,它們在一起旋轉, 星球的能量攪拌它們, 它們形成微粒,形成雪花, 形成微小的灰塵微粒, 它們形成岩石,形成小行星, 最後它們形成行星和月亮。 這就是我們太陽系形成的過程, 在45億年前, 岩石型的行星比如地球 比起其他恆星就明顯更加複雜了 因為它們包含了更加多樣性的物質。 因此我們已經穿過了第四個複雜性的起始點。

現在,(變化的條件)就更加苛刻了。 下一個階段是初次形成的個體 個體是明顯更加弱小, 更加脆弱的,但是它們也更加有創造力 也更加有能力創造更多的複雜性。 當然,我說的 是生命個體。 生命個體是有化學物質組成的。 我們是大量化學物質的集合。 化學是被電子磁場力所控制。 這運用在比重力場更小範圍的地方,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你和我 要比那恆星和行星小。 現在,什麼才是化學物質的理想環境呢? 什麼才是黃金條件呢? 首先,你需要能量, 但是不需要太多。 在恆星的內部,有著巨大的能量, 以至於任何原子結合之後就會重新分開。 但是也不要太少。 在銀河系中,只有一點點的能量 以至於原子都無法結合。 你要的就是那剛剛好的量, 它也證明,行星的適量是剛剛適中的, 因為它們接近恆星了,但也不是太接近。

你也需要各種化學元素, 同時你也需要液體比如水。 為什麼? 因為在氣體的環境,相互間原子的運動如此的快 以至於它們不能結合。 在固體的環境下, 原子被固定在一起,它們不能運動。 在液體環境下, 它們能遊動和碰撞 也能結合形成分子。 那在哪裡你才能找到這些黃金條件呢? 那行星就是不錯的, 我們早期的地球 幾乎就是完美的。 它和其他恆星之間距離適中 來形成大量的液態水的海洋。 在這些海洋下方 地殼的斷層中, 你能從地球內部滲透出熱量, 而且你也能得到各種原子。 所以在這些深海的開口上, 奇妙的化學變化開始進行, 原子結合成奇異的混合物。

但是當然,生命不僅僅 是奇異的化學物質。 那是怎麼穩定 那些大量的 似乎有存活的分子的呢? 這就是生命呈現的 一個全新的竅訣。 不能穩定個體; 只能穩定模板, 那是攜帶信息的東西, 讓模板複製自己。 當然,DNA 是美麗的分子, 包含著信息。 你熟悉雙螺旋型的DNA。 每個鏈都包含信息。 所以DNA就包含 關於如何創造生命體的信息。 同時DNA也能自我拷貝。 所以它自我拷貝 同時把模板擴散到海洋中。 因此信息也傳遞開了。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已經成為我們故事中的一部分。 DNA真正的魅力在於 它的不完美。 當它自我拷貝的時候, 在每十億個鏈中有一個鏈, 可能產生錯誤。 也就是說 實際上,DNA在進化。 它在積累創造生命體的新方法 因為有些錯誤是可以運作的。 所以DNA是在進化 它在呈現豐富多樣性和大量的複雜性。 我們看到這進化持續發生了四十多億年。

對於地球上的生物大部分這段時間內, 生物已經進化的相對簡單-- 單細胞生物。 但是它們是十分多樣的,而且,內部結構,極其複雜。 然後6億年到8億年之前, 多細胞生物出現。 你會發現菌類,魚, 植物, 兩棲類,爬行類, 然後,當然,你會發現恐龍。 接著,偶然間,發生了災難。 6500萬年之前, 一顆隕石撞擊地球 在猶卡坦半島附近, 引發的情況相當於一場核戰爭, 恐龍就被徹底滅絕了。 對於恐龍來說是可怕的消息。 但是這是好消息對於 在恐龍遺留下的空曠之地 蓬勃發展的哺乳類祖先來說。 我們人類 就是這次 始於6500萬年前 隨著隕石撞擊後,生物進化狂潮的一部分。

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 我相信我們認定 作為這個宏觀的故事的一個起始點。 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 我們已經看到DNA某種意義上的進化, 它積累信息。 但是這十分緩慢。 DNA累積信息 伴隨著隨機的差錯, 有些差錯也可以運作。 但是DNA已經發展成一種更快的進化方式; 它產生了有大腦的生物, 那些生物能及時的進化。 它們積累信息,它們進化。 但是遺憾的是, 當它們死亡,信息也隨著它們死亡。 讓人類特別的是人類的語言。 我們有幸能有語言,一種交流方式。 如此的強大和準確 以至於我們可以準確的分享我們學到的事 它就積累成為集體記憶。 這就意味著 它能比學到信息的個體存在的更長久, 而且它也能一代一代的積累。 這就是為什麼,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如此的有創造力 如此強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歷史。 我們似乎是在40億年中唯一的 擁有這種天賦的生物。

我把這個叫做 集體學習的能力。 這使我們如此特殊。 我們可以看到 在人類歷史早期的階段這種能力的運作。 我們作為一種物種 在非洲的草原上演化, 但是然後你看到人類遷徙到一個新的環境-- 進入到沙漠,進入雨林, 進入西伯利亞凍土帶-- 艱苦,艱苦的環境中-- 進入美洲,澳洲。 每次遷徙都涉及到學習-- 學習新的方法來利用環境, 新的方法來適應環境。

然後一萬年前, 全球環境突然發生變化 在冰河世紀晚期, 人類學會耕種。 農業是一個能量密集型產業。同時利用這個能量, 人口增長。 人類社會變的更龐大,更密集, 更加相互交流。 然後大約500年之前 人類開始全球化的聯繫 通過輪船,通過鐵路, 通過電報,通過網路, 直到現在我們似乎已經形成 一個單獨的全球性大腦 它包含著近70億個個體。 這個大腦以一種超速學習著。 在過去200年,有一些事發生了: 我們偶然發現另外一個能量源 石油。 所以石油以及集體學習進化一起 解釋了 我們周圍的讓人吃驚的複雜性。

那麼,這兒我們現在 回到演講廳。 我們已經在一個旅行,一個追溯 137億年的旅行中。 我希望你認同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同時這也是有關人類 發揮驚人能力和創造性作用的故事。 但是這同時也有警告。 集體學習是一種十分,十分強大的力量, 而且還不能確定 它能否被我們人類控制。 當我從小在英格蘭長大,我對古巴導彈危機下的生活記憶猶新。 有幾天, 整個生物圈 好像在毀滅的邊緣。 同樣的武器還是在那裡,他們同樣還是武裝著。 如果我們避免那些陷阱, 其他的還在等著我們。 我們如此快速地燃燒著石油 以至於我們似乎暗中在破壞 讓人類文明 繁榮了一萬年之久的黃金條件。 因此宏觀的歷史能做的 是展示給我們,我們自身複雜性和脆弱性的一面 以及我們面對的危機, 但是它也展現給我們, 我們集體學習的力量。

現在,最後的, 是我怎麼想的。 我想我的孫子丹尼爾 和他的朋友,他這代, 遍布全球的一代, 知道這個宏觀的故事, 以及它如此偉大 能讓他們了解 不僅僅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同時也是我們面對的機遇。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一群人 正在建立一個免費在線的 宏觀的歷史教學綱要 為了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學生。 我們相信這宏觀的歷史 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智慧工具, 對於丹尼爾和他那一代 得面臨巨大挑戰 同時也是巨大機遇 在他們之前的這個起始點 在我們美麗星球的歷史長河中。

感謝大家。


事物複雜到一定程度都會看上去有智能


今天在飛機上思考了這個問題,我的猜想是: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有可能是一個超級智能。

具體論述如下:

假設: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以一種我們不理解的方式進行著數據交換,比如量子糾纏或者更高級的的方式。

那麼地球這個系統滿足以下條件:

1、自我進化:生物從單細胞,發展到多細胞,再到複雜的神經網路,今日的智人,數據處理能力不斷加強。

2、深度學習:生物本身具有持續獲得信息,並根據已有信息做出最優解的能力。系統里每個節點具有這個能力時,整個系統必然能夠進行深度學習。

3、能源驅動:一切能源都來自於核能,他的各種變種讓生物能夠演化的更豐富,從而加強整個系統的能力。

4、分散式計算存儲:整個系統分散在不計其數的獨立個體上,系統的抗風險能力極強。

5、隨時重啟:毀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是件太簡單的事,神話中滅世的故事不計其數。

結論:地球的生態系統,符合一些人工智慧的基礎特徵。

基於這個結論,再往下深挖一步:

誰創造的地球系統這個超級智能?

宇宙是否又是一個更高級的智能?

人類社會的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走向何處?

人類個體在這種邏輯下應該如何自處?

……

歡迎一起討論~


沒有


寒武紀的地球生命可能比今天更複雜


事物複雜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智能,比如地球,這種理論有根據嗎?

我是這麼看的,所謂的智能不也是構建在一堆基本簡單地假設上的么? 所謂的智能本質上看來也是十分簡單的。 譬如分形,譬如計算機系統。


推薦閱讀:

《一席》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演講?
如果某人回到唐朝,利用哪些科技與知識,才能在唐朝小批量造出類似毛瑟步槍的近代步槍和彈藥?
如果《星際爭霸》里的蟲族,星靈,人族按照各自文明的特點點科技樹,晚一千年再相遇,會發生什麼?
如何看待我國核燃料研究獲突破「鈾利用率從 1% 提高到 95%」這條新聞?
iOS 與 Android 在硬體配置相似的情況下相比哪個更流暢?為什麼?

TAG:人工智慧 | 生命 | 科技 | 科學 | 複雜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