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生物專業?
學生物的除了轉專業有別的出路嗎
一句話生物研究門檻低,分支多,難度大,消費高,效益低,只能靠政府撥款和慈善捐助過日子。
「生物」「生物專業」「生命科學」的涵蓋面非常廣,這裡只說細胞/分子生物研究。
至於製藥,我覺得製藥已經是另一個領域了,涉及生物,但更多是化學。1 - 門檻低,是說要做研究,不需要太多的實驗技巧和知識儲備,當然要做的好另說。現在分子生物學占壟斷地位,各種商用儀器和kit把實驗難度壓得很低,只要肌肉協調能力沒有先天缺陷,養細胞擴增質粒跑PCR等等都是一學就會不需要多少技術含量的,難度提升一點的解剖需要點手藝,但是經過幾次訓練很快就可以做到。
2 - 分支廣,是說生物學涵蓋的面積非常廣闊,學科內部的分支五花八門。成百上千的蛋白質互相作用影響織成了一張巨大的網路,或者說一個複雜的拼圖,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進入一個方向,能繼續走下去就已經很困難了,更別提從裡面出來,一個實驗室只能針對很少的幾塊拼圖做研究。
這裡只是隨便找來的一張圖,還只是細胞內部信號傳導之一角入門難度低+分支廣,決定了這個專業對人的需求量是很大的。3 - 難度高。
這個難度高是說要出成績難度高。需要運氣,想像力,判斷力,知識,時間,耐心,歸納能力,推理能力,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結合才可以做出好的研究。4 - 消費高,效益低每一次實驗都是在燒錢,但是產出的東西並不能夠直接轉化成商用,產生利潤,於是就需要外界一直給科研輸血維持。生物科研的進步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物理和化學是分不開的,這兩者決定了實驗的方法。每一次技術革新,都可以促使一次科研大躍進,然而現在科技進步正處於一個瓶頸期,並沒有多少能對研究產生巨大推動力的技術進步,於是生物研究的突破也就相對緩慢了。
這些可以說是「缺陷」,也可以說是挑戰。
從賺錢的角度來說,越靠近金錢的行業,自然受益越高。但從做「人」的角度,生物研究太尼瑪有意思了好嗎!人經常理所應當的活著,卻沒遇想過活著本事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情,由受精卵小小一個細胞不斷發育,基因的表達,酶的調控,信號的傳到,細胞間的溝通,神經網路的形成,每一個簡單短語的背後是不能言語的複雜過程。 這個過程每時每刻都在每一個活著的人身體里發生著。如果說可以從細胞里看到宇宙,也非言過其實。所以結論是,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生物這一專業,不竟是人云亦云,確實是生物學有先天的缺陷。心靈雞湯不能當飯吃,如果不是真的感興趣,只是想學個熱門科學,好找工作,過體面的生活,這是一條要繞的要多遠有多遠的道路。
ps.爆漫風格的圖片是我很久之前收藏在電腦里的,我試著谷歌圖片搜索但沒有找到原作者。
==========================原答案的分割線思密達==========================
20140915更新先送一個視頻給已經入行的受害者和想入行的觀望者們,投胎需謹慎,入行請三思,換行要果斷。Bad project!視頻第一次答題這麼多贊真是受寵若驚,不想跑題所以上面沒有夾雜私貨。題主問看不看好,那從主流大眾的價值觀來看,只能說不看好,因為主流價值觀里前途幾乎等同於錢途。我的私貨就是...雖然我是生物一生黑,但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對他感興趣,能從事這個行業。
關於價值觀的問題...是沒辦法討論的。只說我自己,在國外,搞研究也不富裕,但是至少可以養活自己。我不是富二代,上學期間也沒少打工。我曾有機會轉行,但是最終還是毅然覺得應該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為什麼吶,因為我很自私,我覺得這個世界太無聊了,如果讓我去從事某些行業,那麼我的人生便被限定死了,所有的挑戰便是怎麼賺到更多錢,然後又怎樣。同樣的錢,有人去買LV,有人去投資,有人去旅遊,有人地震捐了,有人買了輛日系車被砸了。同樣去旅遊,有人坐飛機快捷,有人自駕游愜意,有人喜歡坐火車看風景,有人騎行川藏線上坡如吃翔下坡如拉稀。人本應該是多彩的,體會都是自己的,意義都是自己說了算的,前途怎樣,看不看好,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我不是聖人,我沒有奉獻精神,我學生物想搞研究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是擁有高尚的情操,我走這條路只是因為我想去走它,如此而已。
有時候也會問自己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有意義嗎。再附上一段視頻,迷茫的時候會翻出來看一眼。night of too many stars 2012 囧司徒聽的老淚縱橫視頻從沒幻想過能拿諾貝爾獎還是什麼,但是,如果自己從能力上和心態上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最終可以對別人有所幫助,善莫大矣。
最後,附上一首歌,送給已經入坑,坑的無悔的同學們,如果把歌名改為生物狗,歌詞是不是依然很貼切呢 ; )縱貫線《亡命之徒》視頻吃飯睡覺黑生物,我來組成圖片:
生物的主要問題是項目周期太長,需要太多機械重複勞動,數學訓練太少。於是教授們普遍僱傭一車廉價PhD,師生比過低。這些人畢業了以後找不到教職,又沒有轉行需要的技能,就悲劇了。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話可能沒錯,但是生物的世紀不等於生物PhD的世紀。
過去十年是房地產的十年,但是北京的建築工人買的起北京的房子嗎。。。來源:Where Will a Biology PhD Take You?其實並不是生物這個學科不好,而是絕大多數人都不適合做科研。
生物是一門古老的科學,我認為很有可能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遠比物理學還要古老,人類對各種生物產生興趣應該要比球怎麼動早多了。但是生物又是一門年輕、新興、不成熟的科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應用於生物學促進了生物學的快速發展。
我是生物外行,但據我所知,生物這個學科快速發展的驅動力並不來自生物本身。
相比比較成熟的自然科學在實際工程中已經有足夠多的應用,也就是說這些專業的學生即使不從事科研也有很多做工程應用的機會。而生物雖然學術前沿總是湧現出新的成果,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還是偏落後的。
一塊新大陸對探險家來說是天堂,但是多數人離不開有自來水、煤氣、電、網路的生活。
謝邀。
我默認題主所說的「不看好」是指「不看好生物就業」。歷史上最早開始做生物學研究的不是貴族就是宗教人士,為什麼?閑的。不愁吃穿而且有大把時間。這個現象的本質原因至今仍能解釋很多問題。
生物學是一門很古老的學科,最早來源於博物學,後來經歷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而進入系統生物學。除了博物學以外,後來幾個時期的生物學都很大程度需要依託數理化進行研究,所以隨著數理化,特別是現代化學的不斷擴充,生物學也在源源不斷地革新,在前者趨於完善的情況下,最終現代生物學才開始嶄露頭角。所以就科研而言,生物比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前景,這從近十幾年來學術論文中生物學所佔的比重就可見一斑。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但21世紀才剛剛開始。雖然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生物學已有較為成熟的研究體系和應用體系,但生物學依然是個投入與回報非常不成比例的領域。這主要表現在:
1) 科研經費高昂。 除了依賴政府撥款,全球像輝瑞(Pfizer)、惠氏(Wyeth)、安進(Amgen)這類財力雄厚的生物技術公司外,很少有企業能夠支付得起動輒幾千萬幾億的研發費用。
2)研究周期長,成本回收慢。 以疫苗為例,一支疫苗面世需要歷經研發、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申請與批准、臨床研究、藥品註冊申請與審批以及上市後持續研究等過程,少則十年,多則數十年,這期間依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倘若在臨床試驗上出現了偏差或在跟蹤研究時發現有嚴重副反應,那麼一切又要重新來過。
因此,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和某些科研投入占財政支出比例過低的國家(沒錯,我說的就是天朝)而言,不計成本地向生物行業輸血是有困難的。雖然這幾年國內對生物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但投入依然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更別說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了。
以上是大環境的分析。
以下是個體角度。從事生物學研究或生物行業的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淡泊、抵得住無聊。
雖說生物是個閃閃發光站在巨人頭上的領域,但是如樓上有 @jcb jcb 說了,更多的是體力活。十幾年如一日坐在實驗室里重複大量枯燥的實驗操作,只為守得雲開見月明,這種心性不是人人都有的,更別說薪水還不高。 另外,國內生物領域的優秀的師資力量相對稀缺,難以培養出突出的生物學人才,甚至許多PhD都淪為導師的廉價勞動力 ,做出成果被導師全部拿走也是常有的事,這一點摧毀了不少學生的熱忱啊……人數院的學數學,物機的學數學和物理,化院的學數學物理和化學,我大生科的要學數學物理化學還有生物啊!!專業課還是英文的啊!!考試還要考《science》啊!!院長說英文沒達到母語水平就別學了啊!!(╯‵□′)╯︵┻━┻
總的來說想要投身生物領域,以下條件至少符合2條:
1、對生物學本身有巨大的熱忱和興趣 2、有科研精神、淡泊名利。 3、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4、英語很好(特別是英文寫作能力) 5、有耐心,能接受枯燥的實驗室生活以上。學生物打斷腿
生物學現在基本被分子生物學壟斷了,以前的博物學家看不起哪些叫不出生物名字的只會泡在實驗室里的分子生物學家,而分子生物學家也認為博物學家應該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題主說的是哪類生物學?
作為一個學生物的過來人,還是得看自己的發展道路,是搞科研還是就業,對於大多數只讀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來說,的確不應該是個被看好的專業,但博士則會好很多,可多少人有毅力念完博士呢?目前我的本科同學和研究生師兄姐們,就業後仍在生物行業的比例不過20%,事實擺在這。這的確說多都是淚,有句話說要相愛請深愛,如果不是真心熱愛,還是別選。目前生物並沒有迎來行業發展的g點,不是哪裡都要生物人才,就業真的困難。
針對生物專業,先一句話總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前途是光明的從政府的支持來看,國家近幾年投入的資金力度是越來越大的,在千人計劃方面也引進了很多這樣的人才創業,都有創業支持和專項資金。從市場來看,重大疾病、環境、能源、藥物等,生物技術都凸顯出優勢,有不少已經呈現一定市場規模,像華大、迪安診斷等,就做的不錯。從學術水平來看,隨著施一公、饒毅等為代表的科學家回國,學術成果屢見頂級期刊,國內的科研水平在進步。從現實來看,生物研究和就業是兩回事,問題不在專業本身,而在設置。以後大學可以分開培養,一些是培養技術型人才;一些是研究型人才。二、道路是曲折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生物就業還是很困難的。
其次,大家也都知道未來一些重大問題解決都離不開生物技術。願意堅守或者有興趣的,我覺得還是挺好的。附饒毅教授的一段話:而且,有可能中國科學的高峰就在近二三十年,以後因為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對科學缺乏興趣,暴露出我們對自然缺乏好奇、對真理缺乏追求,青少年都更熱衷在金融等現代忽悠大眾的名詞下玩錢,不加盟自然科學,從而我國科學後繼乏人。
那時,我這一代的老師,如挑戰班的王曉東、昌增益、程和平、鄧宏魁等,都將愛莫能助,李毓龍、肖俊宇等還有點餘力,而責任在你們,希望你們中間有人帶動那時的學生:堅守自然科學。
最後,知識不是改變命運,現在很多人都能明白,知識就是知識,他可以產生經濟效益,但和命運不正相關。有才能的,脫離本專業也還能遊刃有餘。學了其他專業的也未必就就業順利,就業是國家層面的問題,相對而言,生物就業會更明顯一點,但也不是沒有機會,我也是學生物的,我畢業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就業機會的,當然名校畢業,選擇會多一點。我們也在尋找生物相關人員,附上相關招聘信息:丁香通運營專員 (丁香園網站招聘)體制問題,拿PHD學生當普工操作員。
本人本科生物工程專業(普通211),畢業兩年,大概說說本校專業和本科同學的發展情況,可以作為參考。
先來段總結,本科找工作不難,高收入需要奇蹟(其實概率也沒那麼低)。相對好一點的方向:微生物,包括製藥,水處理,發酵(味精,釀酒,等),就業崗位真挺多的,需要的專業知識本科好好學也就夠了。植物快速繁殖,專業知識本科也就夠了,5毛錢成本的樹苗賣到50塊,暴利,不過得賣得出去,呵呵…… 物質提純,大概30萬的實驗室條件就可以,工藝好純度高的,按美元/克賣,而且人手需要的比較少,有的1人搞定(這個是我本科老師說的,我信了)。
研究類分子生物學比較火熱,研究生物進化方向的也不錯,基因方向和納米結合論文也挺好發的。下面具體說說:
1. 我們學校已經取消生物工程專業,orz。大四時,已經是隔年招生,當時一個專業才17個學生,畢業後一年半,停招。當時深明大義的說終於不坑人了,現在想想也挺傷感的,畢竟再回去就沒有我們專業了……2. 畢業時,6人在國內讀研,其中1人直博,2人留學,其餘全部就業。先說說就業那批人的情況……
當時所有找工作的人都順利找到工作,包括那批考研失利後找工作的,所以說只是找到工作還真不難。當然,這也不得不提醫藥製品銷售人員流動之快。當年,我們班一共有9人去了江蘇一家製藥廠,說實話當時的情況就是只要你投了簡歷,基本就可以去。不過,半年後,還繼續干銷售的人只有1個,現在他也還在這行,當然已經換了公司,收入不錯,上一個季度獎金10萬(不包括工資、福利和灰色收入)。據他本人來說,銷售還是以誠信取勝,他本人基本不送禮或者滿足其它不合理條件(當然回扣還是有的,已經基本時行規了),飯局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基本不喝酒。總的來說,醫藥銷售收入高,時間自由,但是行業淘汰率太高了……
其他人,在本行的主要是實驗室熟練工(去工廠一線的,檢測公司,或者直接去實驗室的),收入比較低,在上海的起薪3k,其它的更低,而且每天重複勞動,特別無聊,所以一半以上已經轉業了。當然還有很多直接轉了文秘類的,或者去肯德基當儲備店長啊之類的,或者就是公務員,或家裡安排。
3. 國內讀研的,現在還沒有畢業,但是純生物的比較坑爹,基本就是去中學當老師,或者考博和直博,純生物類研究生真心是不知道該去哪。研究生轉了化工或者環境的稍微好一些,畢竟實用性強很多
4. 國外的兩個孩子,一個從澳洲回去去了一個大國企,非常不錯(澳洲研究生工作難找)。還有一個在德國,好吧,就是我自己。來德國讀書時就因為專業學科設置問題,只能學純化(本科學校生工更靠近化工),然後準備讀博吧……我周圍的老師對生物學的前景十分看好。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這句話一點不假。
因為生物學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總結出一個基本規律。
ps:什麼進化論,這個東東只能算是現象的總結,根本不能夠進行預言並檢驗之。
關於這一點,我比較贊同,但是,重點不在這裡,不要揪住這點不放。。
基本規律,意思是說,像牛頓三定律那樣的普適性規律,可以對現象進行歸納、總結、並且定量(至少是半定量)地提供可供檢驗的預測。
只能說,生命系統過於複雜,不能像物理體系那樣抽象至只有一個物體(質點)那樣,任何單獨的生命體都是和種群、群落、生態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一直以來人們的研究長期地處於對現象進行分類、歸納、總結的階段。直到現代生物學的來臨,從分子動力學角度闡釋生命體內部的生命活動,生物學迎來了一次重大突破。
我周圍的老師,都是物理系出身的,有不少轉向了生物學做研究,出了很多paper。他們有著比較一致的觀點,生物學正在醞釀著另一次重大突破,並且指日可待(21世紀內),但其驅動力不來自於生物學自身,而是物理與生物的中間學科。(估計很多做化學的老師就認為是化學將引領生物學前進吧)不過至少,大家都普遍樂觀的認為生命科學前景良好。
至於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現在各個領域均有一個概念,湧現,從底層的複雜相互作用而湧現出宏觀層面的簡潔規律,將是理解生命科學的重要方式。我覺得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學基本定律,一定是在一定的宏觀層面上進行描述的,可能會是描述一個種群在群落和生態環境影響下的演化規律。
目前造成生物學困頓的原因我認為是生物學界缺少一個牛頓級別的把現有的規律數學化的大牛。不過也快了。未來是學生物的,這個倒是不會怎麼錯。
生物學、歷史、文學、哲學、經濟、整治和法律,應該是富人學的專業,因為本科畢業不用急著養家糊口,還可以體驗幾年社會,再繼續深造。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應該學計算機、計算機、計算機、計算機、醫學、工程、金融。
你們讓學哲學的情何以堪〒_〒
20世紀是電子技術大爆發的世紀,但在1920年之前,有蛋個工作給IC工程師做呢。。。我覺得同樣的,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沒錯,但那是21世紀末,我恐怕是活不到那一天了。。
學生物前景無限美好,道路非常曲折。其實對於任何一個新興學科都是這樣。最初的物理學也不過是對物理現象的觀測,隨著一些偉人的誕生,像牛頓的F=ma,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物理學進入新的階段,隨後快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同樣的,現在的生物學就是處在經驗階段,我們還是在觀察生命現象,生物學的發展真的很需要像牛頓、愛因斯坦類的偉人的推動,而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覺得對於生物的發展,大家還是需要有些耐心的。對於那些不熱愛科研卻誤入此行的學生,我覺得你們可以往生物的下游產業發展,像食品啊,生物製藥啊啥的;對於那些對探索生命有著極大樂趣、想為生物學奉獻一生的人,我覺得未來真的不可限量,好好乾吧。還有,學生物真的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淪落為只會使用各種儀器的學術民工,變成在實驗室干苦力的。
我死黨的表哥,生物專業出身,現在在我中學對面賣飲料,挺貴的而且很多人買,目測有錢賺
本科在讀,和生物有關的理學專業,從別的專業看,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感受
我高中讀文科,當時化學學得不錯,後來生物也不錯,就是物理不行選了文科,高考還選做了化學和物理熱力學的選修,物理我就熱力學會一點大學讀了個交叉學科,教育X心理X生物X計算機,文理兼收我想一個讀純文科的人,都可以教育——心理——生物這樣轉向,不會有什麼問題。其實是生物門檻低,是理科中的文科了。心理學則是目前文科還是理科仍有爭論,算是中間地帶,生物就是理科中最像文科的了。就說考研專業課,生化、分子生物這些都是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這些我們專業課學的生物的課也都是考前背背,考試卷子寫滿,而分析化學還好歹出點計算題另外,我本科跟的導師,物理學學士,化學碩士,生物學博士,工作後又學了心理學,現在的方向有神經化學、生物心理學、分析化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我想他應該是越來越駕輕就熟的,越讀越簡單傳統的生物面太廣,人才太多,開設的學校也很多,一個學心理的,甚至學人類學的,都可以轉到生物心理或者人類生物學,但是卻很少有讀心理的去讀物理或者工科。
可以說學科鏈就是這樣的,生物學的發展要藉助於物理、數學、計算機和化學的成果,它可以說是下遊學科,上遊學科的人容易轉到下游,下游轉上游倒很難有個段子就是說,調查了讀剛大學選了數理化生四個專業的學生,數學和物理都轉行了,化學和生物想轉轉不了
傳統生物在就業上沒什麼競爭力,轉方向的話我覺得最好是轉相近的 醫學、心理學、教育學這些應用性更強的,或者是走技術路線生物信息、生物電子、生物醫學工程——向工科轉型工業界位置不夠,所以生物學大類暫時比較苦逼。
生物學不是不被人看好,只是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差,尤其是本科
我覺得生物學在未來的發展肯定會很好的,擁有巨大的潛力,相信沒多少人會質疑生物學的發展,不看好的是生物專業的就業利益相關:生物工程大四狗,馬上面臨失業推薦閱讀:
※各位化學大神們,能解釋一下這個圖是什麼意思嗎?
※基督徒如何看待科學家觀測到來自雙中子星的引力波?
※平行宇宙是否可以穿越?
※人類的智慧是不是自然界的 Bug 呢?
※「弱者」是否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