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前期是如何積累用戶的?

最近在看小米手機的一些報道,發現小米最初是以官方機構的名義在專業刷機論壇邀請用戶測試MIUI系統,不知道這是否屬實?如果屬實的話,官方機構的名稱是什麼呢?官方機構是否對MIUI邀請用戶測試產生影響?第二,MIUI在前期找了100個超級用戶協助進行系統開發,這100個超級用戶為什麼會願意呢?他們當時是否算小米的員工?是否有金錢上的好處?第三,現在小米論壇的版主或者管理員是小米員工嗎?如果是的話,是全職還是兼職?第四,MIUI是在找到100個超級用戶後才開始測試系統還是在這之前已經在論壇邀請用戶測試系統?第五,小米在進軍「手機硬體」之前,積累了多少用戶數?


如果說最早的100個用戶的話,確實是一個一個從當時比較知名的安卓論壇挖來的。

我的第一款安卓手機是HTC G1,這也是正式上市的第一款安卓手機。鑒於當時的硬體配置,基本上處於不刷機就不能用的狀態。從1.0到2.3,當時不停地從安卓網、機鋒網、N多網等找各種ROM,也曾因為變磚刷回原廠模式,見識了更加原始的安卓界面(似乎是0.9,記不清了,只記得連電話模塊都沒有,就是一個PAD)。記得當時刷的比較多的就是CM,還有啊興、蛋總、奧巴馬等幾個獨立製作者的ROM。

以上這些ROM各有特點,同時也各有缺點,比如攝像頭無法啟動、不能用藍牙、睡死、耗電量大、電話黑屏等等。沒有使用過早期安G1G2G3等安卓手機的人,可能無法體會一個穩定的、耗電量相對較低的、界面不太難看的ROM是多麼稀缺,至少在我來說,一周刷一次ROM是常態。

後來就在論壇里見到了MIUI,當時並不知道是小米做的,以為是跟其他人一樣是獨立製作者的作品。從總體評價來看,這是一款完成度相對比較高、BUG相對較少、界面還算美觀,有些小功能做得非常貼心的ROM。

我自己也刷了過,總體感覺在當時來說還是不錯的,只是礙於G1的硬體配置,卡頓比較明顯,最後還是刷回了啊興的精簡ROM。但是在一些配置較高的機器上,MIUI與其他ROM相比還是非常不錯的,基於MIUI的一些改版ROM也層出不窮,使用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形成了MIUI的早期用戶,也可以說是小米的早期用戶。

這些早期用戶是非常寶貴的,刷機本身就是一道門檻,即使安卓手機刷機已經傻瓜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絕大多數的人仍然從未刷過機(想當年大學的時候刷西門子手機,經歷過的人你懂得)。並且,對MIUI感興趣的人中還包括很多ROM製作者和資深玩家,不僅拉高了用戶的水平,能夠對ROM提出改進意見甚至直接參与BUG修復,而且作為意見領袖能夠影響更多如我之類的純刷機玩家,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至於題主的問題:

1、確實是口碑傳播;

2、發燒友的特質就是不折騰不舒服斯基,痛點在於當年真的沒有好用的ROM!!!

3、穩定度高、BUG少、界面美觀、細節貼心的ROM已經足夠吸引用戶了,加上良好的建議反饋機制和BUG快速修復,以及每周五準時升級,想不被吸引也難!

以上是我自己當年的一點經歷,不知道有沒有幫助題主。


因為安卓早期的用戶體驗真的非常差,不僅發燒友不能忍,普通用戶也忍不了。當時也沒什麼第三方ROM,唯一比較大的CM的重心是驅動而不是用戶體驗。當時的MIUI不僅在國內鶴立雞群,在世界範圍內也備受追捧,所以依靠口碑傳播,在信息傳播如此之快的互聯網上,用一年時間積累幾十萬用戶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總之,不是因為MIUI有多好,而是因為當時的安卓太差……


看到玉蕭沙的回答,不由得心疼一下老大

小米積累前期用戶,主要靠的是理念超前和強大執行力。

。,。當年的三架馬車,MIUI,米聊,小米手機。

那一個都是競爭力可怕的產品。

MIUI跟當年安卓相比,甚至你放在一年前,兩年前,除了flyme之外(心疼老大),都是秒殺各種渣渣,並且快速的更迭,注重反饋和互動,而且廣泛的適配機型。

米聊當時可是中國KIK的先驅者啊,比微信早出兩個月,這眼光,這執行力。

小米手機當時1999的配置簡直亮瞎狗眼。

上面要做到這三點,背後是超強的執行力

小米還是自稱創業公司哦,可以瞧見還在艱苦奮鬥,可以想像一下工作量,而且管理一層經驗深厚哦,效率可是不低,最近傳出小米為了供應鏈談判了多少,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

理念的超前

已經熟悉了規則,並且想順勢改變一些玩法,可以看一下創始人的資歷哦, 這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小米最開始的確是自力更生,但是到小米手機之後,小米團隊的各方面軟實力幫忙可不少哦。

互聯網的傳播速度的確可以讓你傳播速度翻倍,但是小米哪怕擁有超強的競爭力,這種翻倍到可怕的地步可不是靠自力更生哦。

有多少合作有多少幫忙可以看看新聞或者有關小米的活動

什麼發燒友痛點是什麼,特質什麼,這個你要問用戶,小米不就是靠反饋更迭嘛 不細說的原因是就算分析了也沒用

前期積累用戶無非就是兩點,理念超前(就是市場藍海嘛),或者已經了競爭對手,就靠超強的能力來進行突圍嘛。

而且我認為小米不值得分析的,要分析去分析那些小團隊成功。

小米啥的 以前寫的很多 可以翻我以前的答案吧,越往後的越完整。

其實我說的都是廢話。因為成功公司的都是可以這麼高度概括的。但是這種高度概括的東西要做到是需要多少沉澱。

不過知乎木有長篇大論或者抖機靈,一句兩句太平庸的話,可能得不鳥贊。


MIUI 早期用戶

當時最早發布的是 Nexus One 和 HTC Desire。

當年的 Android 有多難用我就不繼續說了,上面的人說了很多了。

我只記得,當時第一版我刷完以後很多BUG,然後又刷了別的,後來隔了幾個月又刷,又卸,反覆很多次。後面MIUI就越來越成熟了,但為了折騰,我還是在MIUI和CM之間來回刷,也不是說MIUI不好用,就是折騰。

我當時也覺的這不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當年MIUI完全沒有公布自己的背景。

而且當時小米還做了幾個App,和當年同類App比起來,質量非常高。

不公布自己的背景可能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做得好就繼續,做不好就換了品牌。

大約一年後,小米公開了自己的幕後團隊,還有自己的小米手機計劃。一看到那團隊,我終於理解MIUI為什麼比別的ROM好那麼多了。那團隊,嚇尿了。

作為非常早期的用戶,我拿到了Mi1的F碼,開賣後立刻買了一台!給別人了…

他的手機一直用到現在,沒出過問題,最近換了紅米。


在安卓2.x的暗黑年代,MIUI利用CM的內里加上IOS的外皮,對苦難中的安卓用戶來說絕對是眼前一亮的東西。起碼這東西能用了,用著算順手了。相比較HTC的sense或者其他廠家的深定製,雖然MIUI沒什麼個人特色,但起碼人家長得像IOS了,而且跑起來比別人溜...


開始的時候只是用cm的代碼加了個皮膚,不過在那個黑暗恐怖的2.x時代,miui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慢慢的也就有了用戶基礎,一個好rom想吸引人不難。前期的用戶還真就是基本靠口碑,當然米1發布的時候那逆天的性價比肯定招來了可怕的關注量,也就招來了數量可觀的潛在用戶,這些其實都還可以算是初期的用戶,米1發布以後其實一直到米2小米才算正式進入人們視野,我爹我大爺都知道小米的存在了……能有這麼好的效應,其實靠的主要是不符合時代的性價比,當然飢餓營銷這個褒貶不一的營銷方式也算是有很大的作用。

關於發燒友的特質和痛點,其實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發燒友不是腦殘粉,最明顯的共性無非就是喜歡小米,喜歡小米給中國甚至世界科技圈兒帶來的變革,痛點……估計是小米本身了,2k的價格註定小米只能做好用的東西,做不出蘋果那樣的精品,每次碰到有人朝這方面開噴,理智的發燒友也只能拿價格來說事兒,不過這也是事實,又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逗呢……另外個人而言,隨著miui用戶群的擴大,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群體素質的下降,這……

發燒友米粉和廣大用戶的分類是挺好的,這裡僅談談自己的認識,簡單點的講,發燒友可以看作是對小米企業文化高度贊同的群體,小米的每個產品他們都會報以期望,恨不得每個都買一個玩玩;米粉相對就廣泛了,有的手裡有小米的設備,覺得好用,這算是米粉,或者是其他手機的miui用戶覺得這ui不錯,也可以算是米粉,甚至本身不喜歡小米的產品,但是只喜歡小米的企業文化或者miui的,也算的上米粉;至於廣大用戶,更簡單了,既然說是用戶了,就包括小米手機用戶和miui用戶,一般而言在別的手機上刷機堅持使用miui的也算是米粉了,所以基本上這個群體是一些使用小米手機,但是對手機圈科技圈不甚了解,但是因為或者便宜或者別人推薦等原因使用小米手機的用戶,年齡跨度比較大,不過個人覺得可能中年用戶所佔比例應該會相比較高。

至於放棄米粉,發燒友的身份什麼的,這個倒也不能說失去什麼,大不了不買小米是了,現在各大小廠商都看準了中端價位的市場,好機器也有的是,只是個人覺得出了魅族,別的手機在這個價位上的系統整體性和人機交換做的都跟小米有差距,總的來說,放棄了小米就是放棄了一個相對廉價的使用方便的手機品牌,不是什麼太大的事兒。


小米移動的三駕馬車 - TingTalk - 汀說 - 知乎專欄


這是我去年思考的文字,料想應該可以幫助下題主。我把它標題取為《MIUI 背後的宜家效應》。請不要嫌棄。

MIUI 的成功有時代的契機,在 Android 在人們的世界裡混跡了兩年多之後,會刷機的高級小白開始增多起來,各種 Android 論壇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這部分用戶絕對就是雷總眼中的發燒友了。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研究發現,投入越多的勞動(情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價值。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宜家效應」。當人們購買了宜家傢具後,回到家需要花很多力氣把它組裝起來。看到親手組裝的傢具,喜愛程度就會超過同等品質的其他傢具。這種個人的付出會讓人們認識物品本身價值產生偏差。宜家效應,宜家就像是成年人的巨大玩具城堡。喜歡買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宜家傢具,因為人們自己製作產品時,會產生對這一產品的依戀感和自豪感,這就是宜家效應(ikea effect)。」

這些早期的用戶,在刷 MIUI 的過程中相信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一會兒是卡開機一會兒是開機無限循環或者是串號丟失之類的因人品因技術所導致的問題,焦急到滿頭大汗的刷機者們開始上網問度娘,當度娘滿足不了他們又開始在相關論壇上發諸如「跪求大神,刷 XXX 卡開機在線等」之類的跪求貼,也許會遇到個別有經驗的人回帖並且他也很好的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情況複雜的也許還需要在帖子里反覆討論才能找到原因找到方法解決。在這個過程中,這群用戶焦急——尋求幫助——看到希望——實際操作——解決問題,這一系列過程複雜點也許需要花上十多個小時都有可能,別忘了這期間手機都是磚頭哦!他們所投入的心血和精力是很多的,在成功解決之後產生的成就感更是在宜家效應之後深化了對 MIUI 的熱愛,但他們並沒有覺察到其中的微妙變化!從早期嘗試者到忠實米粉的變化過程。

有人要問了,別的人也刷機也愛折騰,怎麼不是 xxx ROM 的粉呢?

請參照 CM 粉、AOKP 粉。

MIUI 就像一個正規軍,有固定的發布時間,有固定的開發人員並且不斷的根據用戶所反饋的 bug 進行修改,也聽取用戶的意見建議增減功能。試想一下,你聯繫開發人員建議添加某個功能,並且得到了肯定的回復,終於將來的某一天在新版本中看到了建議的功能,此刻是否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而歡欣鼓舞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這樣的 MIUI 給了用戶參與感和認同感,讓他們也參與到 MIUI 的開發中來,讓他們付出,讓他們熱愛。

這就是我認識的 MIUI 中的宜家效應。


發燒友就是小米出什麼都買。眼裡沒有別的廠商,只有小米。

會給別人推薦小米,幫別人搶小米。

主動參加小米的線下品鑒會。

據目測一個大城市這樣的自發的發燒友不超過10人。

粉絲的形成永遠是5%甚至更低的比率的發燒友核心玩家去拉20%,再去拉80%。

5%的形成過程至關重要。東西再好沒人知道也不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般要使用很多的營銷手段,包括僱傭水軍,註冊馬甲,給錢發軟文。至於小米用了還是沒用這個真不好隨便講。


貌似以前用錢買回來的裝機量,很多水貨手機都會裝上。加上不錯的體驗


推薦閱讀:

怎樣監控移動互聯網廣告的效果?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要做的產品和老闆的想法不一樣,你會怎麼做?
新浪微博上最值得你關注的幾個人是誰?為什麼?
怎麼看待國內網路電話的發展?國內有有信,微微等產品,請結合具體分析。
產品經理在面試時,總被說「你就是個做具體功能的執行的角色,聽不出有規劃產品的能力」而拒絕,怎麼辦?

TAG:移動互聯網 | 米柚MIUI | Android | 小米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