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提供了什麼國內大學無法提供的教育環境和氛圍?


看到這個問題我簡直剋制不住要來回答的衝動了。

上學期上的一門本科的哲學課(是一門入門課,intro to philosophy)是我這輩子上過的最好的課!沒有之一!這樣的好的課在國內我覺得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好在哪兒呢?我不想說老師本人的知識淵博和學術底蘊(學校美國綜排前十,但是哲學這方面不知道排名怎麼樣,而且這門課的教授很年輕),因為單就這一點而言我堅信國內有還是有很多很優秀的老師水平會高於我這門課的教授。

但我想說的是這門課真正讓我這個沒有正而八經讀過經過西方哲學經典的人在感到了在 哲學家對話

對,這是我對這門課最高的評價。它能真正對局外人打開一扇通往哲學世界的門。而開門的方式,不是老師手把手教你推開,而是引導你自己去尋找鑰匙。

每節課都讓我感到不!可 !思!議!

說夠了廢話。。。這門課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就是典型的文科套路一點不複雜,下課讀書,上課討論(seminar)。但是具體實踐很精彩 ^ ^/

第一次上課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特別奇怪的課上小作業,給出 袋鼠 的定義。我們莫名奇妙地完成,不知道用意是什麼。然後老師隨即發給別人,讓別人來評價 你的定義是不是最完善的,大家齊力給出定義(一種會跳的哺乳動物?一種是食草的會跳的哺乳動物。。。etc)然後就引入了 什麼樣算作定義。整個過程老師不斷提問題,不斷讓學生回答,學生也不斷提出質疑,結果在討論後期出現了一個問題重壓下的神同學,她給了出總結性發言說 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善的定義,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無限循環。比如香蕉是一種黃色的水果,黃色是什麼,水果是什麼?黃色是一種明亮的顏色,明亮怎麼定義,顏色是什麼?這樣無限循環下去存在又回到袋鼠定義的可能性。

最後老師揭曉了這個活動的目的:你們這次課的作業是滾回家去看柏拉圖的Euthyphro,注(警)意(惕)對piety的定義呦?(euthyphro的核心議題)

然後從開始讀原著起,上課就是在老師給學生提問,學生反問老師中進行的,常常問題趕問題,我們都會驚訝於自己可以思考的如此之深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就是沿著哲學家思考問題的路徑重新走了一邊,而且因為是自己獨立在行走(思考),每一個哲學家可能經過的節點我們也要停下來做著和他們一樣的思考動作來考慮下面的路該導向哪個方向。(因為已經看過原著,並且有老師的引導,才可以做到沿著哲學家思考的足跡再自己走一遍)。最典型是學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錄的時候證明什麼東西是存在的,一步一步的推倒,甚至在推倒過程中會對笛卡爾的證明本身存在疑惑(喂你為什麼這麼論證,明明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嘛為什麼不排除),然後就和老師討論,經常出現老師說,討厭?我不知道TAT 或者被其他同學搶去回答(可以這樣解釋啊你這個白痴)

整個學期都是在讀與討論,沒有滔滔不絕的分析與灌輸,全都是引導你思考,你一次一次的走過柏拉圖,笛卡爾,休謨的思考軌道,就好像數學課上那些定理不是擺在你面前讓你背,而是讓你自己一步一步推導出來,然後你和書上的推導過程一對,發現媽的竟然是一樣的!這不僅潛移默化中讓你熟記了解,甚至能給你帶來莫大的成就感,看,我也能像一個哲學家一樣思考(雖然明明是因為你看過原著而且老師也在幫引導你,明顯是作弊==),而且偶爾會被自己的深入想法驚呆(我靠我竟然能想到這!),同時,每節課二十個同學在提問與回答中分享每一個人讓自己驚呆的想法,這對於你的收穫有多大。

這個班裡得很多美國學生甚至連你我對希臘神話的了解都不如(柏拉圖five dialogues裡面有提到一些),但是這不影響在正確的引導下他們獨立思考可以達到的令人咋舌的深度和想法。

真正自由的深入的思考和分享,我覺得國內本科生課上還是還很難做到的。。。

另外,我根本就不是哲學系的學生好嘛,就是因為喜歡才跑去聽,還厚著臉皮參加課上小測(老師都會很認真的看還給出評價,一視同仁)。

其實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好的學校能帶給你最大的自由和最豐富的資源


抄襲會被懲罰

===========================補充===========================

一句話的回答,看上去看帥很爽,但也沒能完全解釋我的意思。

這是從回復我的朋友中看出來的。對此我很抱歉。

作為目前回答得票最多的答案,我覺得有責任多說一點。

1. 當我們還在把這裡的「抄襲」理解為考試作弊的時候,就說明差距了。

英國考試作弊被抓,就開除,然後一輩子的信譽就大概也就這樣了。

我在國外考試的時候從來就沒想過作弊,不是因為怕被發現,確實是周圍的環境氛圍讓我和「考試作弊」隔離完全開了。

2. 我說的「抄襲」是指論文抄襲。英國大學拿到學生作業之後先放入一個軟體里掃一下,看看這個論文(包括平時作業)和資料庫里的其他文章相似程度。接下來的一段可以跳過,直接看第3點。

掃出來的東西像這個樣子:

這一段是我寫的,但是灰色陰影部分被軟體發現和某文章1「類似」(還未判定為抄襲)。最後還有個報告,指出我的文章和49篇文章有類似,其中和文章1的相似指數為15%,排名第二的文章,我的論文和它相似指數為4%,第三名和往後的相似指數都不超過1%。如下圖:

我不知道具體的相似指數的閾值是多少,反正軟體發現我和49篇文章相似。加權相似指數為35%。其中和網上的文章相似指數19%,出版物11%,和別的學生的作業相似指數29%。

也不要問我這個軟體演算法是什麼樣的,我不知道,我拿到手的就是一份包含我作業的一份報告。

相似指數達到一定程度後,我就被通知,你這文章相似指數太高了。我們學院的某老師某老師某老師被類似於學術道德委員會的組織委派,來調查我的文章,請你於什麼時候去什麼地方跟這幾個老師開個會。

然後我就去了。

這時候我插一段註明:到目前為止我用的詞是「相似」,不是「抄襲」。跟別人相似,有可能是我引用了別人的話,比如第一張圖灰色部分的最後標明了我引用的是這個Bradski和Kaebler在2008年發的文章。

如果是引用的文字,並且引用方式符合規範,會給學生最後的成績加分。說明這個學生有一定的學術素養,至少知道如何引用別人文章觀點,至少還讀過別人的文章。這一類的「相似」越多越好,說明這個學生在作業之前閱讀了大量相關的文獻。

回到之前,我就跟三個老師開始解釋,我每一處被軟體標出來的地方,為什麼跟資料庫里的文章相似。然後真相大白,原來我是個愛引用的好孩子。

3. 檢驗抄襲的軟體,牛逼地方不僅在於演算法,更是在於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包括世界主要的文獻,書籍,學術期刊,學術會議記錄,全英所有高校的學生(包括本科生)的文章(包括平時作業和畢業論文),其他部分國家的學生作業。我們國家也有類似的軟體,估計演算法類似,其資料庫,包括主流學術期刊,主流學術會議記錄,部分簡體字版的書(同學們可以抄襲台灣的書哦,不會被發現哦~),所有博士論文,部分研究生論文。

目前我們用的資料庫不包括本科生的論文,不包括部分研究生的論文,不包括高校學生平時作業,不包括繁體字出版物。

4. 好了,最後一點才是我真正要回答的那句話的意思,也才是世界名校真正和別的學校的區別。那就是,老師能夠發現你觀點抄襲。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在自己領域都是Top N 的人物:知道這個領域的大部分知識和所有的觀點,認識這個領域所有其他牛逼的人物,看過自己學生看過的所有文獻。

之前我提到的軟體,我不知道具體演算法是怎麼樣的。但是如果抄襲別人觀點,並且用自己語言重新寫(特別是我們寫出來的東西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差別很大),那麼被軟體發現抄襲的可能性會降低。這是事實。

所以比牛逼軟體還牛逼的是你老師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我們學校教育環境和氛圍挺不錯嘛~

抄襲會被發現,抄襲會被懲罰。

===========================再補充===========================

感謝評論中名字叫「麥子」但是我實在不知道如何@的那位,因為同名的太多了。

我還想補充一點:名校的環境和氛圍其實不僅是大牛老師的功勞,也有真心愿意學術的學生的貢獻。

無奈再補充:有些評論說「國內也是啊」「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吧」「淘寶幾塊錢就能測」。我統一回復一下:你們別只看我讓你們跳過不用看的那一段。


  1. 學習不是唯一。
  2. 學術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3. 人和人看世界的方法都不同。
  4. 每個人接人待物的態度也不同。
  5. 評價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並不在錢和名聲上。

以上五點是在國外優秀大學能學到,但很少發現中國大學生明白的道理。


大家都講得很深層次,我講點淺層次的吧。

圖書館的資源特別特別特別豐富,主要體現在英文的書籍這個層次上,其次體現在期刊論文資料庫的豐富這個層次上。

國內偶爾還是有搜不到全文的雜誌,說明一下有的時候真不是論文水平不行,為什麼我也不明白,反正我的研究領域就有一本非常有名的雜誌本校沒有全文。

國內英文書籍的線上資源非常有限,館藏圖書也比較有限。有的時候需要依靠某些書來了解某個研究的來龍去脈,又或者是某篇文章的重要參考文獻是一本書,而這些書沒有中文譯本也沒有被國內圖書館買下來,有時候能從google books預覽里看到一星半點,大部分時候我就放棄了全面了解的機會。

然後圖書館和實驗室的硬體設施比較好。

再然後,就我個人經歷來說,國外在整個「做研究」的方法的指導上,比國內好太多。比如研究生進校的orientation,告訴你這幾年每一年的工作/面臨的檢查等等;比如我在國外期間聽過的幾個講座,如何寫文獻綜述/如何寫摘要/如何度過博士期間最後十二個月,這些我在國內根本沒有機會聽到。我不了解校方有沒有組織類似的講座,因為不太關心,SCI做推廣的時候講過如何使用SCI檢索,另外有幾次學院組織的請院士來講的講座也是跟科學研究方法不沾邊。自己研究所內部,是我回國了主動給師弟師妹講這些,老師也只能說是潛移默化地教這個……

最後講一點叫不知道為什麼,在國內心態很浮躁,在國外比較沉靜。現在整理當時寫的文檔,發現很多最後並沒有變成論文,而只是為每周例會準備的想法/綜述/草稿等,都寫得很認真,很「有料」,現在自己打開word準備寫東西,第一個念頭都是先想已經寫好的文檔里有什麼可以複製粘貼過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提供了你要是不玩命學就可以洗洗滾蛋了的環境,其他的都是技術上的了


本人國內211,國外北美前100,算不上什麼名校,但可以反映一些典型差別

1.學術要求

國外學校在作業、小考,group project等頻率上明顯要高一些,都是計入最後成績的。也就是說臨時抱佛腳考好期末是不足以拿到好GPA的,得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

但就本科課程知識量和深度而言,有些課程國內反而學得更深,特別理工科

另外考試分數可以argue,只要你能說服教授。主觀題較多,只要有理就有分。

名校估計要求會更高一些…

2. 學術道德

no cheating……這個排第一的哥們兒已經說了。一票否的事兒,不論名校與否應該沒什麼差別。國內的情況大家都懂的。

3. 課堂環境

多以啟發、討論為主,商科尤甚,舉手回答問題的數量有時還會佔分。

4.成長環境

這可能是差別最大的一部分。國外大學認為you are adults,也就是所有的學習生活安排皆由你自己安排,沒有班級,沒有點名,沒有輔導員,沒有早自習晚自習,沒有非要住宿舍(大部分都自租房),課自己選,上一段時間覺得跟不上或者professor不合口味可以drop等等。但是你有任何問題都有相關的部門可以諮詢。一切你對自己負責。其實這對培養獨立自由精神特別有意義。

==這是想到再補充的分割線==

宿舍~最多兩人一間吧~好一點的是幾個人共一個house,每個人自己一間房。有個人空間不會被打擾。

全校範圍覆蓋Wi-Fi,體育館有健身房,游泳池,籃球場等等、每學期交一點錢無限次使用。


可怕的思考深度。只有參加過美帝文學課程的人才知道他們的文學課程簡直是可怕。。。全是哲學家!!!!!!!!!

我周二參加的討論課是這樣的,原文是一個聖經小故事:聖經中一個英雄Samson,受到上帝的保佑,他喜歡上了某族女子A,就想要求娶,但是遭到岳父家的欺騙,於是憤而殺了某族很多人。後來他又喜歡上了某族女子B,女子B哄騙Samson說出自己的弱點,然後samson就被某族人截殺了。死的時候拉著大批敵人同歸於盡了。某族是當時統治著以色列人的種族,Sansom殺了很多某族人,所以samson被視為英雄。

那麼問題就來了:你認為這個Samson真的是英雄嗎?

這個問題蠻容易的,我們討論得出了以下結果:

他是英雄:因為有英雄般的行為,比如領導自己民族對抗敵族,是個勇士,自殺式襲擊等等

他不是英雄:他是為了向自己岳父家復仇才殺人的,才不是為了什麼愛國之類的高尚理由,是個自私的人而已。

於是順理成章的進行一項辯論:人作出英雄式的行為,是否等同於這個人是英雄?換言之,英雄是否需要高尚的內在動機?

按我在國內受的教育,課上到這裡已經挺有深度了,大家就可以差不多洗洗睡覺下課了。

結果又讓我們分析成為英雄的條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要勇敢地stand out出來的人嘛

老師說停——stand out 這個條件就充分了嗎?需不需要故意為之呢?

什麼叫故意為之呢,就是有個搶劫犯剛搶完銀行跑出來,跑到你面前摔了一跤你把他捉住了,你不是英雄;如果是你主動上前把他捉住了才叫英雄,所以stand out一定要主觀意願強的。

繼續。我們又討論說你stand out不行,還要take risk。

老師繼續停——take risk這也太寬泛了。從個人來說,take risk可以是失去財富、失去地位、失去親人、失去自己的生命,甚至可以犧牲很多人的生命、犧牲民族的一些東西……這些犧牲裡面哪些屬於英雄式的,哪些不是呢?

然後這個risk就又討論了十五分鐘。。。

所以諸如此類,我們以為的數學思想「一個條件是否為充分且必要,還是充分,還是必要條件」竟然被運用到了批判性思維里。

或者說這才是批判性思維的本質?

就這樣一節課,教授和TA和我們三足鼎立互相闡述觀點。

我每次上完課都感覺自己是個哲學家。


最大的差距在於學校里教授們的個人水平的整體實力的差距。

已經有許多很好的回答。之所以要來湊個熱鬧,是因為最實在且明顯的這一點被忽視了。為了嚴謹起見,這裡我們假設比較的對象是國內外最頂尖的大學。對於一般學校也許其他答案更加適用或重要性更加顯著。

只要一個人肯真正努力好學,在任何教育方式下應該都能學好。在這個前提下,瓶頸就是教授的水平。也許我的答案和沒講一樣,或許下面我可以舉幾個控制變數了的實例。

先介紹一下我的經歷:我在北大、哈佛、麻省理工、劍橋、斯坦福都曾正式地註冊學習,並在後三家學校拿了或即將拿到數學、物理、電子、管理等從本科到博士共六個學位。我不是學霸,因為深知對真正聰明的人望塵莫及,列舉我的學術背景也許更能幫助說明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理論力學,大一在北大選了這門課、大四在麻省理工做助教、研二的時候在斯坦福為了混學分又選了一次。對於理論力學這種幾百年前就定好框架的知識(主要是拉格朗日、哈密頓、雅可比),教授們的科研水平和講授這門課的水平之間關係不大,更多的是教授自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的深度和授課的用心程度。我覺得在北大上的這門課講得最好,僅就這門課而言北大的教育氛圍也是最好的。也許是這個問題的反例。但是我想說明的是教授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而某一方面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和教授的個人水平非常相關。另外,我感覺這門課完全可以講得更有啟發性,比如說,哈密頓雅克比方程和量子力學乃至動態規劃都有深刻的聯繫;而這些點能不能講得深入淺出就要看教授的水平了。

第二個例子是量子計算,大三在劍橋選了幾門、大四在麻省理工旁聽了幾周。這是一門相對新興的學科,至今都還有許多新的進展,儘管最重要的工作都在上個世紀完成了。總的來說麻省理工這門課講得較好,該教授就是在量子計算的研究大潮中崛起的,對該領域的認識比劍橋的那幾位講師們更深更廣。也正是他的個人水平,提供了在這門學科來說一個大多數高校無法提供的學習環境,具體說來,對於學生們所提的前沿問題,儘管有些時候他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他能指出一個最有智慧的方向。

第三個例子是能源政策,在斯坦福學過兩門這方面的課。很遺憾沒有在其他學校正式修這門課,缺少對照。說起師資水平,也許對照沒有必要。因為一門課請來了參議院能源委員會前資深主席,其實權和影響力大致相當於我國分管能源的國務委員。這也許是短時間內國內大學無法提供的一種環境和氛圍吧。

最後一個例子放寬到整個學科的討論,這裡以經濟學為例。對經濟學我沒有什麼發言權,只是本科時上了幾門最基礎的課。我看過一些國內經濟學入門的課程的課件和考試內容,教授們貌似都在講一些概念;而我上過的入門課更強調數學模型和其背後的思想。似乎這也反映了國內外經濟學研究的差距(國外名校大牛的數學基礎很好,能夠把優美的經濟學思想嚴密地表達出來)。這裡我們迴避關於什麼是好的經濟學乃至社會科學的討論;就教育環境來說,國外名校教授的較高水平及其帶來的言傳身教顯然是對有志於經濟學的學生更加有益的。

當然,以上的前提是學生自覺求知且勤奮思考。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怎樣給被動學習的學生提供一個環境和氛圍使得他們學得更好,我的答案就偏題了。

看來大家看這個問題的角度都不大一樣,以上只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狹義解讀的看法。


中國的理工大學缺少什麼? 這個答案是補充。

-------------------------------------------------------------------------------------------

忍耐不住想吐槽一下了

借「世界名校」來抨擊國內高校的時候,也請拿國內頂級高校和「世界名校」來比好嘛...

而且中國崛起的中流砥柱真的是國內每年畢業的大量大學生好么。這麼多人對中國的崛起沒有信心么?國內高校培養的精英真的不少,商界的馬化騰、馬雲、任正非哪個不是人中龍鳳。把國內高校黑成這樣,真的過頭了吧。

1.在美帝高校稍微不認真就畢不了業?

既然邀請我就一定知道我必是要來黑美國的,嗯我爭取不讓你們失望。

我認識一個德國教授,曾經在美國頂尖的理工大學之一任教(美國頂尖的理工大學就那麼兩所,你們懂的)。剛教了一個學期,到期末時就收到很多學生投訴,理由是此教授給分太低,過於嚴苛,令眾學生不滿。

其實所謂的「嚴苛」,不過是此教授給了很多學生B或者C,得A的學生很少。

校方領導遂找到此教授溝通,建議調整評分標準,能給高分的盡量給高分。

教授表示:「他們的水平最多就只能拿B!再說,D就及格,B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

校領導於是語重心長苦口婆心道:「這裡是美國,我們給學生判分不那麼嚴格的。再說,來M大的學生早都習慣了得A,您給他們那麼多B、C的成績,著實讓學生難以接受。」(好吧你們一定知道我說的頂尖理工大學是哪所了)

此教授一怒之下辭職回了德國。

什麼,美國前100的大學是全世界最嚴格的?M大都不敢說自己是最嚴格的好嗎……

引用自 @劉碩在美國前 100 名的大學是否被過譽了?里的答案。

美國的大學真心算不上嚴進寬出。只要不是玩得太放肆的人都能畢業才是普遍現象吧。

2.國外考試嚴,國內考試水?國外作業多,國內作業少?國外平時學的紮實,國內期末抱佛腳?

這是今年國內某頂級理工類名校的期末考試的第四題。會有人覺得水么?

該老師還布置過一個project:設計一個核武器裝置,並計算出該裝置所有參數。

這門課叫做計算物理。

還看過有人感嘆某美帝名校的cs專業一學期的作業要寫幾千行代碼之多!

某國內理工校cs專業的表示一個學期不寫個2W行代碼怎麼可能完的成作業!一次一個月的大作業可能要花3周時間看完另一門新課程的教材,然後最後一周才能搞明白該怎麼寫這個程序。

補充:

3.只有國外大學轉系方便?

還是在那一所理工名校,大一結束後,全校本科生自由選擇專業。所有本科生都可以讀任何自己想讀的專業。能達到這點的世界名校也不多吧。

----------------------------------------------------------------------------------------------------

回答正題吧,世界名校真的提供不了什麼國內一點也沒有的東西。國內的科研水準提升的非常快,也出過頂級成果。諾貝爾獎也是遲早的事,不會等太久。

國內高校與世界名校的差距不在有無之上,而是在多寡之上。

總體來看,世界名校依舊有更多的科研經費,更高端的實驗室設備,更多優秀的教授,吸引了全世界更多優秀的學生。

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看,最核心的差距:

1.對外交流機會稀缺。

海外名校對外交流的項目非常多。曾經在一個交流項目里認識一個牛津來的英國人。他每年的暑假都能得到學校的交流機會,在芬蘭、日本、美國的高校都待過。科研經歷積累的非常快,視野也能變得非常開闊。

反觀國內的情況,去海外名校交流的機會非常少,名額稀缺。比如本校每年大約有10個牛津的名額,幾個斯坦福、芝加哥的名額,但是申請者卻是上百人。篩選方法簡單粗暴:按GPA排名篩掉大約90%再說。最後有機會去的總是GPA3.8+的學霸們。大多數學生都沒機會接觸到高質量的交流機會。

2.研究生質量低,導致討論課、習題課質量低。

不得不說,國內很多名校的研究生質量實在是太差了(也沒辦法,太多優秀的本科生去國外讀研,研究生只能由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補充)。很多擔任助教的研究生水平極低,本科班上隨便找幾個學習優秀的同學都比助教強的多。助教除了收作業批閱作業以外幾乎沒有能力和學生討論什麼學術問題。相比起世界名校可以得到全球最優秀的PhD,國內高校真的是望塵莫及。這一點導致了數理課程質量很進一步提高。學術討論、習題課在基礎課的學習里太重要了。

3.高端科研機會少。

國內外名校在基礎課上的差距已經很小了,國內一些名校甚至能提供非常強大的理工基礎課教育。得益於中國激烈的競爭,有很多優秀、用功的學生有著非常堅實的數理基礎。但是,海外名校還有不少諾獎教授,各種頂級的group/lab。國內名校一般只有很少的幾個組都世界級水平。比如我待的學院里僅有4個院士研究組的科研做到世界領先的水平。本科生要進一般的教授的實驗室很容易,但想在這些名教授手下幹活實在是太難了。GPA沒有3.8+的人都沒機會(願意保研的人倒是去什麼組都不難)。再一次,稀缺的資源導致了赤裸裸的GPA競賽。

頂級科研機會的稀缺讓很多學生沒法得到好的科研訓練。

4.價值觀多元化不足。

國內名校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根本不是什麼考前突擊的問題。而是價值觀多樣化的不足。唯GPA論,唯金錢論,唯社會地位論等價值觀讓很多學生處於十分功利化的環境。

學生們很難靜下心來完成一些不一定有直接回報的project。就算在名校金字塔的塔尖,也很難見到願意跳出固有軌跡的人。敢於冒險、敢於探索、敢於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的人還是太少了。


數不清的白富美敦促你提高個人魅力


學術性校長有一些吧


我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從業者、創業者。具體而言是深度學習的範疇,我們公司有Harvard、Dartmouth、Maryland的等,也有很多國內高校。

由於我們做的領域發展節奏非常快,通過互聯網上各種平台交流也如同無國界,非常優秀並且友好的paper層出不窮、並且很多附帶code。

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家的工作能力都很強,能力不差美國同行。

最後也同意Clover的觀點,國內整體環境下,我們從小到大試錯的機會比較少。被安排的滿滿的學業,讓大家沒有太多機會去嘗試、探索、冒險。這就使得創新創造力、想像力、冒險精神變得缺乏,而循規蹈矩變得冗餘了。

引用喬布斯在Stanford的演講里一段話: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不太會見到什麼區區大二大三,只在實驗室洗了個瓶子划了盤細菌,或者壓根沒出現在實驗室里的人,他的名字突然就出現在國際期刊的作者欄里,說不定還是二作。


我沒有接觸過國外的學習氛圍。但是,身為一個在全國排名還不錯的高校的大學生,我面臨的學習環境是:大家都在忙著學習之外的各種事情,考試都是臨時抱佛腳,好不容易學習一會兒還有許多亂七八糟的課程。本來應該憑興趣和喜好來選的選修課,大家都在搶水課——那些考試很水得分很高從來不點名的課——而真正有內涵的課卻因為學習要相對費事而很少人去上。


那麼,那些二三流大學的場景,會好一些,還是會更糟?我不知道。


我們何曾真正走在治學裡面?


提供給我無盡的劣等感吧。20多年的差距是補不回來了。心有不甘,勉為其難。----先後經曆日本舊帝大與美帝名校的大陸女留學生。

但是出來了永遠是好的。

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although never is often better than "right" now.(Python)


雖然可以組隊刷作業,但作業可以把每個人都虐死


小班化教育算嗎。。加上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宿舍。

首先小班化教育,作業老師(也有可能是學生)會認真一份一份的看,而且每次作業的量都不多,所以會看的更加仔細,抄襲的話是肯定不行的。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宿舍和班級,大家平常除了關係好的朋友上課之外都是分開來,哪給你這麼多機會抄作業,而且作業形式更加開放,真的是要求自己去查閱資料寫一些東西。


什麼是 HONOR


我沒有出國讀書的經歷,但也不少出國的朋友回來吐槽國外有些課程爛,所以,課程這些更多是因人而異,留學生也不可能把國外的課程和國內的課程都參加,對比樣本太少。

但根據我長年使用代理下文獻的經歷,對比使用過美帝至少十多家著名高校的資料庫,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資料庫專業性非常強,強勢到幾乎所有期刊都購買。捨得花錢。(2)版權意識高。



推薦閱讀:

妹妹今年上初二,早戀了我們家人該怎麼辦?
該怎麼向被我欺凌過的同桌道歉?
如何評價廣東恩平獎勵考生,考上清華北大 獎100萬加一套洋房?
為什麼某些城裡的孩子有那麼好條件不好好讀書?
有沒有已經違約了的免費師範生?

TAG:教育 | 大學 | 教育環境 | 大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