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NGO從業者的待遇和收入如何?是否因為這一因素影響到了NGO人才的招募和發展?


國外這個範圍太大,說說美國的情況吧。在美國,NPO從業人員的平均薪酬要比企業和公共部門低15%-25%左右,但這是平均情況。具體薪酬,視職位、領域、地域、機構規模有所不同。就職位而言,平均薪酬排前3位的是Executive Director(相當於國內的秘書長),專司募款和信息的官員;就領域而言,健康領域的平均薪酬遠高於其他領域;就地域而言,華盛頓特區和中南地區(包括德州、路易斯安娜、堪薩斯、密蘇里、阿肯色、俄克拉荷馬等)平均薪酬高於其它地區。機構規模就不用說了,規模越大,薪酬越高。

美國非營利部門的從業人員佔整體就業人員的10%左右,其創收對GDP的貢獻約5%左右。簡單地說,在美國,在NPO工作,基本上可以說得上是一份事業,別指望掙大錢,可是過個體面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談到就業,薪酬未必是唯一的考量。還是先說美國,凡是談及在NPO就業,總歸是有利有弊。弊就是工資比較低、職業提升路徑不明確、工作環境壓力較大、工作績效評估不明確、因為募款壓力有財務風險,但利也很明顯:可以從事自己真正充滿激情的工作、可以直接實現社會價值、同事之間價值觀比較一致、工作彈性相對比較大。無論利弊,其前提是,NPO就業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

反過來看國內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NGO在1995年之前都沒有的,即使後來成立,也一直在民政的陰影下,在政府的壓力下。 很多機構薪酬不足以維持正常生活,也很難說心理滿足和社會認同,很大程度上成了對理想的追逐。這好像蠟燭兩頭燒,伴隨著諸多無奈。

回到提問,如果簡單回答,那麼答案必定是,沒錯,NGO的薪酬限制了人才的招募和發展;可是若進一步挖掘,限制人才招募和發展的原因,遠不止於薪酬。

樓上麥燒所提及的機構,TNC在美國也算是是非常不錯的機構,所以他認為「高於平均」也算不得錯,可是要看到,TNC不代表美國NPO的平均水準,而TNC中國分支和國內機構相比,也是有天壤之別的。

再補充一句,雖然我翻譯了Dan Pallotta的那篇文章,可是不得不說,他的觀點,在美國也激起千層浪,並不代表,也暫時沒法改變,主流觀點。

最後要說一句,國內NGO今日之窘迫,不會長期持續下去,終將雲開見日出。


國內的普遍低於或者平行於所在城市工資水平(更具體的等國內NGO同行來補充吧),國外的是高於平均水平但不會高過律師醫生等行業,國外NGO組織在中國的工資也是高於國內NGO的。

拿我在的組織來說,有最基本的五險一金、十三薪以及獎金。除此之外,因為出國的情況比較多,還有兩份海外保險,一個是平安的境外險,還有一個是美國總部給上的保險。在總部的內網上,海外出差有專門的一個欄目說保險的事情,第一句話就是Your personal health and safety when traveling and working outside the U.S. is important to The Nature Conservancy.

考慮到海外出差有時候會去一些局勢不太穩定的國家,所以我們還有一個「保險」,來自ISOS組織的,如果在境外遭遇武裝政變、護照丟失等非常緊急的情況,只要撥打ISOS組織的電話報出自己的機構和員工號就可以等待救援了。

黃色的部分是代碼,我就不展示了,這個福利很酷。

補充一下,入職一段時間(貌似是一年)之後還有一份基金是自願參與,在工資中扣除一部分,總部會出一部分(8%的工資),每個月交一次,入職滿三年後可以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或者離職時提取出來,包括總部給交的那一部分。

薪酬是否會影響NGO的發展,這是一個常識吧。沒有好的薪酬,不會有好的員工為你工作。當然,還要好的管理。

說到NGO的薪酬,還要推薦一個來自TED的視頻,主要是談NGO的薪酬的。很多人都覺得NGO的員工薪酬應該很低,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員工不可能把自己應得的福利貢獻出去,員工也要養家。

雖然不是一個盈利組織,但是NGO組織的生存和市場競爭是和企業相似的。早期一些非專業性的工作用低薪或者零報酬找志願者還可以,但是想要慢慢培育並取得專業化的核心競爭力,薪酬就必須合理。

如果你通過向孩子們提供暴力遊戲而賺取了5千萬美元,沒問題,你可以上《連線》雜誌封面;但是如果你在治療兒童的公益手術中收取50美元,你會被看成是吸血鬼。我們對於在提供公益活動的同時賺錢的行為有種本能的厭惡,卻對在賺錢的同時不提供任何幫助感到無所謂。Dan Pallotta: The way we think about charity is dead wrong


一樓麥燒說的Dan Pallotta的talk這裡有一個很詳細的解讀和生髮

善天下中文網 |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有關國內業界的情況,可以看到的有稍早些時候的材料——2011年7月刊《社會創業家》公益行業薪酬專題,點擊這裡閱讀。據我所知,到現在為止,初創期的草根的組織遇到的薪酬問題和它們的生存發展一樣嚴峻。而且,這種情況將會延續較長時間。


在國外,包括中國香港,公益組織的從業人員和一般的公共領域的從業人員薪資水平相差不大。尤其是中低級的員工,甚至在入職的時候,還有可能比同時間段的企業薪酬略高。差距比較大的是公益領域的中高管員工和企業中的中高管。但一般這些是由於這些從業人員的主動選擇,所以並不會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反而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打個比方,在香港,一個商業銀行的CEO和一個知名公益組織的負責人,薪水可能相差10倍,但是他們都可能是太平紳士,都有可能是立法會議員,都非常受人尊重。

而在國內,這樣的狀況還沒有達到。這和公益組織本身數量比較少,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有關,但是這樣的狀態正在逐漸改善中。

但是,國內還是有很多對於「公益零成本」的論調。那些認為公益從業人員就是學雷鋒做好事,就應該不拿薪水或者拿很低薪水的想法,是對公益專業讀的抹殺,既不利於這個行業的發展壯大,最終也會增大社會總成本。而對公益組織而言,由於大部分註冊的公益組織是沒有股東的,所以即使機構有一定的盈餘,也不能用於分配。也就是他們「賺」的錢會繼續用於機構發展壯大,有盈餘不也是一件好事么?


國內主要受到道德綁架比較嚴重,也就是做公益的,一定要窮,否則就不是做公益的,就是道德有問題。


居然沒有人說國內本土NGO?我來。

先說數據。《2014中國公益行業人才發展現狀調查》顯示,三成的公益組織沒有社保,能交齊五險一金的組織只有31.6%。2014年公益行業從業人員平均薪酬為3998元,考慮到這是個平均值,應屆生能拿到多少自己想去吧親。附表和各地薪酬平均值做對比,作為一個在坐標北京的公益從業者,我們這裡的小夥伴有多悲催我就不細說了,看錶吧。

而且,在這個年年歲歲人不同的行業里,一旦離開的小夥伴,基本一別就是永遠。他們不會在各個組織之間流動,他們都離開這個行業了T_T,詳情請見表。

這也就意味著,公益行業,缺少資深人員。5年以上,已經算資深從業者了。

到底是不是待遇影響了NGO人才招募和發展?請繼續看錶。

結論。當然是!必須是!更多信息請猛擊2014 中國公益行業人才發展現狀調查報告

作為一個有著10年公益齡的公益人,我同意這個報告的調查結果。見了太多同事的來來去去,小夥伴們從躊躇滿志到鎩羽而走,箇中滋味與辛酸,也不是一兩言可以蔽之的。

但是,我依然要說但是,我仍然相信,公益行業是朝陽產業。

小夥伴們雖然死在了沙灘上,但是他們沒有白死,中國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和公益行業的整體前進,「人人公益」的公益價值觀在逐漸普及。每一個行業建立之初,都有著那些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那些曾經,這個問題之下大家對於國外NGO現狀的描述,那也是中國NGO的未來。

在追求善良與公平的這條路上,我相信,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

最後代表公益人安利一下,猛擊右邊,有很多志願者、活動以及NGO招聘,共益巷 | 公益活動, 志願者招募, 公益招聘,公益組織,慈善組織、社會工作、學生社團 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我們,共同建造屬於我們的巴比倫之塔。


歐洲很多ngo會互相對比著發薪水,有一個salary grid,我在的組織算比較大型的,一般經理級別的日內瓦北歐3000歐法國比利時倫敦2500歐 樣子 都是稅前。各級別薪水差距小 大老闆和普通文員也最多有個1500歐的差別

我在的組織常年在亞非拉中東貧困戰亂地區活動,有大量的field workers,薪水與辦公室差不多,但單位會支付所有旅行和住宿的開支,有一份比較過得去的津貼per diem。以及每六周一次的休假rr


國內跟NGO相關的明文條例雖然不多,但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工作人員平均工資薪金水平不得超過上年度稅務登記所在地人均工資水平的兩倍,工作人員福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基金會的話,《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其中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而一般自我運作型的國際NGO基本行政支出在20% - 40%不等。比較而言國內NGO目前待遇不能說多好。不過日本這邊的NGO和NPO也是不同組織間差別很大,主要還是看籌款能力與具體項目。


國內外NGO從業者的待遇和收入如何?

關於國內外從業人員待遇水平的比較,我說兩個維度。

第一個是國內NGO與國外NGO的對比

對於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的非政府組織行業,與國外發達國家比較薪酬水平,肯定會差一大截。但和諸多發展中國家比較(例如東南亞的泰國越南這些),薪酬水平應該差不多。

大家不妨看看求職網站上NGO組織為求職者開出的offer(有興趣的看官也可以自行探索)還有美國做的NPO從業人員的薪酬統計,如果單從貨幣價值來說,中國要和發達國家比較,肯定是望塵莫及。但這個比較我認為沒有太多意義(國外的醫生教師的工資和國內的苦逼一比,也是很大一截),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在「國內工作」還是「國外工作」兩個選項中徘徊。所以第二維度的比較更有意義。

(圖一:美國NPO薪酬中位數統計,來源:網路)

圖二:國內NGO 崗位薪酬offer,來源:51job

第二個維度是NGO
這類第三部門,跟營利組織(for-profit)和政府部門相比。因為大部分人(除了自僱人士,家庭主婦/主男之外),都是在這三個領域中區選擇自己的職業,而這三個部門的薪酬水平比較無疑是這些人才的決策因素之一。在美國,NPO的貨幣薪酬會比政府部門稍微低一點(總體來說),有興趣可以到此鏈接了解,數據已經很詳細,不冗述Research
Data on the Nonprofit Sector

針對國內的情況,我繼續找了招聘網站上開出的offer(我覺得這個是非常直觀的市場信息,到手跟offer提到的金額不會差異太大)

1)基層/前線員工:從深圳的情況來看,NGO的offer基本能夠和企業,政府部門看齊了,對求職者的要求也是相仿的(不存在NGO對entry-level的求職者有額外更高的要求,有興趣可自行到51job搜索了解)。如果調侃深圳生活水平太高,可以換個坐標

圖三:企業行政助理崗位 來源:51job

圖四:NGO行政助理崗位 來源 51job

2)中層管理:一線城市的NGO高級管理人員月薪能拿下15k-20k(見圖二),二三線城市可能即使8-10k這個數目。這個水平跟廉潔的公務員幹部比較,應該不相上下了。至於是不是比企業要低,我覺得是見仁見智,有些效益不好的企業,中高管也不一定能拿到這個數。那如果和互聯網公司或者房企,金融機構比較,NGO的管理層薪水可能是有點受委屈了。但總的來說,我不認為這個水平沒有競爭力。

是否因為這一因素影響到了NGO人才的招募和發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果說薪酬水平沒有影響到人才的招募是不可能的,畢竟大部分人還是依靠工作來獲得支付生活成本的能力。而根據第一個問題的回答,目前NGO的薪酬處於一個中規中矩的水平,也不至於制約了人才的招募和發展。

但,在目前中國的NGO界里的確存在一個現實:優秀的人才對在NGO 部門工作的意願不夠強烈(在美國的NGO/NPO都是管理人才,優秀畢業生重點考慮的工作場所)。這個現象,我認為,極有可能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前面說到了,薪酬(不論在哪種性質的部門:政府/ngo/企業)都只是人才決定是否選擇留下的決策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職業滿意度,工作強度,職業發展機會,工作穩定性,培訓機會,非貨幣福利等等,都會是影響人才招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有答案引用了一份調查里提到了「資金資源不足無法吸引人才」「待遇水平低」,我認為是片面的,畢竟對於好一部分的NGO人來說,選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及NGO NPO 慈善組織等)而非「盈利性企業」,很多時都是一種公共精神或公民社會價值觀的驅動,或者是PSM(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意思是希望為公共服務貢獻的一種動機),根據我所接觸的國內NGO人士,他們當中的一部分的確不是奔著「待遇」和金錢去的,而是有種「改變社會 改變世界」的願景,為目標努力的滿足感也非金錢「待遇」可以衡量,這部分是沒有辦法貨幣化的。可惜的是,他們當中也有人堅持不下去離開了(不是為了錢),有的是因為公共服務的理想被組織扭曲了(組織願景與個人不一致了,說白了就是某些npo掛羊頭賣狗肉,根本不是在干公益那回事),有的是NGO的組織渙散,制度不夠健全,極大限制了個人發展,還有的就是組織文化不適應,專業得不到尊重等等。

錢能解決的問題,往往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最怕就是自欺欺人,把人都想成只會追求金錢,物質待遇的經濟人,擠兌了NGO er中可貴的公共精神和PSM。

(最近剛好在研究NPO的HR和組織發展問題,順手答一下,之後應該會補充一些NGOer工作動機的分析和合理薪酬水平的確定)


這是兩個問題。對別的國家不了解,對國內不了解,僅說美國。

首先國內外NGO從業者的待遇和收入如何?

首先美國沒有NGO,美國只有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不是一類公司,而是一類公司的特性。就好比國內的滙豐花旗待遇和工行雖然同屬金融機構-銀行,但是崗位不同、經驗不同,待遇肯定不可能一樣。蓋茨-梅林基金會是NPO,一個在底特律負責給Street girl提供免費性病檢測服務的也是NPO;著名的媒體研究皮尤(PEW)手下的研究機構是NPO,一家位於德州的油企研究機構也是NPO。

其次,NPO本身的基本架構是三段式:頂層有做決策權的Border of Director(BOD),中間層有Executive Director,底下有做事的staff。視各個機構不同,待遇不可能一樣。德州的石油化工研究的BOD 可能工資100K+甚至更高;服務底特律street girl的機構BOD很可能是社區volunteer。

NPO(這邊只說我熟悉的501(c)(3)型,至於其他的4567沒有交集不去了解)的資金來源各式各樣。有的有專門團隊負責grant writing收集資金,有的則依靠會員募捐每個月定期,有的則和政府部門有長期合作。在美國,因為小政府-大民間的思路,政府即便有錢,或者即便應該做事情,都要交給下層的NPO去做,因為NPO的就業員工更能了解在地的需求,同時減少了監守自盜、利益自肥的可能。

收入和待遇:收入和待遇具體數字沒有辦法報告因為我除了自己的工資別人的工資一概不知道(笑)。加上入職沒多久也沒參考性(3年其實很短)。但是相比碼農肯定是沒得比。待遇的話,基本的牙醫、還不錯的health plan,靈活時間制(沒有加班,但是你可以一天上10小時然後第五天放空)。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亞洲人,在工作的地方體驗到了在其他美國公司應該體驗到的美國社會(現實加強版),一個很溫暖又很自在的同事關係(可遇不可求),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還是在這邊coping daily stress的一個庇護所。

這裡糾正一個誤區:關於NPO能否盈利,凡事討論需要case by case。簡單來說,NPO不能通過提供自己主要標明的服務來盈利,比如如果A公司許諾可以為新移民提供英語教學、那麼英語教學本身不能收取費用;但是如果新移民需要接送,那麼這部分費用就要case by case討論。最差情況是這家NPO本身也沒有多餘的transportation,那麼那位新移民就要1)按照行業標準支付NPO交通費用來獲取transportation,2)自己尋求第三方幫助。

是否因為這一因素影響到了NGO人才的招募和發展?

人才招募和發展是另外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在我來看,NPO的發展和招募面臨著這幾個問題:

  1. 一線員工的壓力。NPO基本上需要一人身兼數職,文能提筆寫文案、武能拆機寫代碼;對上要能代表自己的受助群體給立法、司法機關壓力;對下要能對受助群體給出幫助。同時對於自己的同僚還要給出support。壞處是準備時時刻刻和社會不公硬杠,好處是人間處處有溫情……
  2. NPO的本性是基於一定的價值觀。時代、群體而產生的機構。這就是為什麼NPO經常被人扣上左的帽子——因為信仰、信念對於NPO來說是立命之本。而NPO大多數堅信——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為團結則團結亡這樣一個道理。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種價值觀和信仰在不同語境、不同時空、不同對象下是會有不同的詮釋的。這就是為什麼我發現我在知乎上和國內的人解釋起來美國的NPO,因為受眾群體不重合、利益關聯幾乎為零、媒體曝光效果幾乎為0、我寫了那麼多中文不如安安心心看點移民政策來得有用。特別最近美國大選臨近,看到知乎上出現了很多美國大選的聲音,讓人覺得解釋起來心有餘而力不足。
  3. 基於第二點,很多時候NPO的工作牽涉到很多個人精力、同時因為缺乏物質上的獎懲機制、導致倦怠和壓力頻發。
  4. 在我看來,NPO的經營和for profit的經營是有共同之處的。對內的人員管理、對外的宣傳、媒體的發力、以及具體牽涉到做case或者做業務時候的評測,都是任何企業都需要了解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有相當一部分MBA,MPA,MCM的人員進入到這個行業。對外的outreach更像是商業活動的cold sale;對內同僚的溝通和對client的溝通、雖然不直接牽涉到利益,但是牽涉到評估以及case flow,所以依舊有要求。但是NPO是一個有一定容錯率的地方,比較適合我這種智商一般的人 lol
  5. 私貨,對於在美國的人文社科類的留學生來說,NPO是為數不多的融合進去很自然、很有效的方法。因為NPO的入門門檻不高——只要你的價值觀符合,有passion,肯承諾,保持長期聯繫然後能就職是一個我這幾年體會並且觀察到的有效路徑。volunteer-intern-part time-full time對於普通的商業公司來說是一個不現實的過程,但是對於NPO來說則幾乎是一個標準模式。但是代價就是一定要長期準備,深入了解,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我為什麼要打那麼多字?因為前兩天我超時上班,今天下午同事出外勤的外勤、調休的調休,辦公室沒幾個人我權當就值個班,順便因為新入手了個機械鍵盤,不打點字不舒服,哈哈。順便練習一下長篇中文的寫作,最近英文沒什麼長進、中文反而越來越差了……


我在美國紐約、費城和DC的一些ngo都實習過,工資與私企或者政府機構相比還是相對低,當然也要依據職位不同來看。

美國的ngo制度發展得非常完善,我也是在讀研究生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並且喜歡上這個領域。雖然工資相對較低,可是個人覺得並沒有影響到人才的走向。

我遇到過年紀較長的,曾經在別的領域工作過轉向ngo的,都非常聰明而且和善。還有一些初出校園的畢業生,也都是心懷理想。曾經在一個女性組織實習的時候,一個女孩在裡面volunteer了一年,不拿錢工作也很認真(當然她們家有別人賺錢),口碑非常好。一年後她獲得了無國界醫生的一份正式工作,也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雖然個人感覺在ngo圈外的人都會覺得這群人比較異類,也很難想像他們如何能夠生存,但是你進到圈子以後發現其實大家也差不多,有說有笑,很好地生活(往往都是健康地樂活著)

所以,個人經驗來看,在國外的一些人選擇職業的過程中,薪資也許並不是第一條的考慮要素。中國可能並非如此。


米國

大NGO薪金等於或高於社會平均水平---比如環境類的WWF, TNC;教育類的FHI360等-這些機構年入都是幾億美元以上的。

小NGO因機構而異---有非常多的NGO連五個人都不到,年收入不到幾十萬美元的,真的發起工資都有點勉強。可能這類機構的Manager跟大機構的entry(本科文憑剛工作)差不多。

------

國內

不太了解。據說國際NGO待遇是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蓋茨基金會,再比如WWF, TNC,again---因為中國對NGO的態度不如美國那麼開放,在國內能混得起來的大部分是環境和醫療類NGO)。國內大的基金會的待遇貌似也還可以---說不上多體面,但起碼能生活的小康,比如騰訊基金會,壹基金,南都基金會等(這幾個之間也有差距)

小NGO的話有一些就很低了---完全是在用繩命工作啊。


我在香港一美國註冊的ngo工作過,收入水平跟同期大學生差不多,但每年加薪的速度比不上大MNC,最大的領導的工資也只到mnc senior manager的水平。


待遇?比較 low,和正經公司職員不能比。前女友(義大利人)是干這個的,base在布魯塞爾,時不時要去伊拉克、馬里這樣的戰區。某年休假為了和她回合,還飛了十幾小時去她正出差的斐濟群島....事實上我認為她這職業不靠譜也是分手主要原因之一。不過人各有志,不必多講。

NGO本身收入,僅就前線staff而言,不管國內外都是很不怎麼樣的。布魯塞爾干這行的能拿稅前兩千就很不錯。從個人earning power的角度來講,兩種前景比較看好:其一是你對口的領域有大金主持續合作,如聯合國機構、歐盟委員會這種 - 所以有朝一日有機會乙方跳甲方捧金飯碗;其二是在領域內混出點聲望後做freelancing顧問/項目交付。中國背景的同胞單靠搞NGO過上中產生活的還沒見到過嗯


在國內還好吧。只是國內的公益人總給人一副苦逼的感覺,觀念上公眾都認為做公益必須是不能多拿一分錢的。

但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作為今年正式投身公益行業的應屆生,我的薪酬待遇比很多同學都高(好吧我的童鞋們就是羨慕嫉妒恨我了)。當然與很多行業無法比,但是也還是能維持正常的較為滿足的生活的。

最後作為一個公益行業全職人員,是認為錢不在多,公益行業的工作能帶來很多精神層面的滿足,加之餓不死,所以是認為待遇並沒有影響NGO人才的招募的。


這題目在國內是肯定句模式。

我想要說,國內ngo人員的工資是攤在哪裡了?攤在項目里了。為什麼呢,因為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了辦公經費不得高於年收入的10%。

什麼概念呢,年募捐100萬,可以用的辦公經費是10萬。假如工資是4000,那10萬的經費只能養活兩個人!還不包括五險一金等雜費!

可是基金會規定全職工作人員不能少於7人!請問錢從哪裡來?

ngo人員也是要吃飯的,車先撇開不說,房還是要買的,我之前所在的基金會大部分人都是4000左右,3000的比比皆是,所以人員流動性大,專業度低!沒有任何競爭力啊!那些有能力的,都轉去企業了,薪酬八千一萬攢錢買房了。

情懷在這個房價高漲的年代,真的要往後排了。


澳洲的NGO看規模,因為這裡有許多細小的NGO,有一些政府的program或者直接的FUNDING在支持啊比如DOC,HACC,FAC之類的,員工保險都是和所有企業的保險一樣,員工工資最低20刀/H以上(這裡留學生餐館端盤子10刀/H),福利同其他工作。主管的工資我不清楚,不過一般一個coordinator,管一個很小的team的,一周稅後1000刀左右。有的員工有的機構一周只需要工作3天(因為客戶不多)。

只是這些人一般都有social work,sociology或者psychology的專業背景,很有專業素養,以前我給同事講中國紅會郭美美的事情,他們表示很驚訝,因為幾乎所有NGO賬目都很透明很清楚,雖然我也參與過花政府的錢而且感覺很不經花而且花的地方讓人很無語,但是賬目都是很清楚的。

有一點要說,大部分NGO都是依賴volunteer運作的,這些volunteer沒有工資,但是他們同樣享受保險,而且需要負責任需要police certification,部分需要培訓和其他證件,在需要開車的時候,車險也由NGO來買單。

中國的NGO我不清楚,首先專業素養,在大學專業都不豐富完善的情況下不太明了,其次,水很深不透明有郭美美和詐捐,再次,中國很像社工的是不是居委和街道啊?(聽上去十足像是一群大媽湊一起打麻將織毛衣,又囧又悲哀),最後說待遇,志願者有保險嗎?


推薦閱讀:

公益旅行的體驗是什麼樣的?
如果想專職做公益,需要學哪些專業?
怎麼才能改變當前一遇到嚴重破壞性地震,就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現狀?
我想知道鄭爽說的把寫書所得用來做公益的承諾兌現了嗎?
組織志願者去貧困學校進行捐助(僅一天時間),這樣的捐助如何能更有意義?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活動節目植入呢?

TAG:公益 | 非政府組織N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