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根本區別在於?
美國學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
- 兩種方法旨在回答不同的問題
- Beck, Nathaniel: 只有定量的共變數分析才適合測定因果影響 (causal effects) 大小。
- Paluck: 定量方法估計因果影響大小, 而定性方法解釋了影響產生的機制 (mechanism)。
- Goertz and Mahoney : 定量回答因果影響,定性解釋個案的結果
- 兩種方法使用不同類型的數據,解決同樣的問題
- King, Keohane, and Verba:定量主要用數字型 (numerical) 數據,但定量的因果邏輯架構同樣適用定性的非數字型 (non-numerical ) 數據。
- Barton and Lazarsfeld: 離散模型中,我們可以對定序 (ordinal)變數或名義(nominal) 變數等非數字型變數進行分析(這個主張正在融合定量和定性方法,時間早在1955年)
- Glynn and Ichino:
- 兩種方法運用不同的因果分析和邏輯推斷
- Collier, Brady, and Seawright :定量多比較樣本之間的差異,而定性多對一樣(或幾個)樣本追蹤因果過程。
以上的所有觀點都來自過去的文獻,實際上美國學界對於定量的認識也在改變。或者說,任何總結抽象的模型框架本身都無法完美地囊括定量和定性方法,況且融合兩者是一種大勢。討論兩者的區別多是為了融合兩者,更有效地使用研究資金為前提,所以不同的學者會把定性和定量方法放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下來審視。比如,1950年代的時候,美國學界認為數字的,接近連續的變數分析才叫定量分析,但越來越多的離散模型被提出,持有這個看法的人就變少了。在比如,當今很多人認為定量多分析樣本間差異和因果關係,定性多做案例分析 (case study), 但現在的隨機實驗設計里也會同時運用樣本間(between-subject) 和同樣本(within-subject )的設計方法(Gerber, Gimpel, Green, and Shaw 2011),類似這樣打破過去理論框架的做法越來越多,至於被總結進主流課本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答案,推薦一篇不錯的新文章吧:
Humphreys, Macartan, and Alan M. Jacobs. "Mixing Methods: A Bayesian Approach."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9.04 (2015): 653-673.
二月底去聽過作者們的演講,現場有做定量的,做博弈論的學者,質疑聲也非常大。但畢竟這篇文章還是代表了當下美國定量界的潮流。
PS. 目前我感受到的美國定量界兩大勢:
- 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貝葉斯模型(雖然仍然是少數,但聊天時老師說增長大約是從以前的5% 增長到10%並在更快的增長),而且貝葉斯模型相對新潮也容易發表,發表偏差(publication bias)
2.從強調統計轉向強調編程,數據挖掘(20世紀做個定量社會科學家,你需要是個統計學家,現在你更需要是個程序員)。當然我也沒說統計就不用學了,但是編程肯定比以前更加重要了。
定量和定型的區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定性分析:分析1:郭小明胃口很大分析2:郭曉明胃口很小◆定量分析:分析1:郭小明一頓可以吃3個Schweinshaxe分析2:郭小明在吃了3個Schweinshaxe之後還可以吃5個蛋撻
總之從一個商科學生的角度來說,定性分析基本上是讓你給研究對象加個形容詞或者一個方向上的判斷,結合上述分析就是小明『能吃』。
定量分析是研究出描述研究對象的數值以及這些數之間的以及他們怎麼變化的。比如郭小明吃三個德國烤豬蹄和吃兩個德國烤豬蹄會對他再吃2個蛋撻有什麼不同的影響,總之要把數字都扯進來玩兒。
作為一個曾經的商科學生,我們要用到定量分析的對象會有firm的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市場銷售什麼的。就是根據以往的數據來挖掘這些指標之間有什麼聯繫。
比如一個店鋪女裝12月營業額收入達到300萬,男裝312萬,如果要做一個定性的評價,可能賣場經理經過比較以後會說這個月賣的好! 要做一個定量評價的話他可能會考慮這個月比上個月營業額多了多少?下個月按照這個趨勢我們可能可以賣多少?考慮細分市場的話,各個市場的消費客戶以往平均消費額會對今後產生多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如果用銷售額或者營業額來衡量大概是多少?差不多就是這樣吧,這裡邊的水老深了,希望有大牛給你繼續科普o(︶︿︶)o定性和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首先必須面對的兩個研究取向問題,貼一個我看到認為較好的一個回答,原作用陳向明,載於中國社會科學。
定性研究方法於本世紀初發源於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學科,在其發展早期主要依賴於研究者個人的主觀經驗和理論思辨,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系統的操作方法,在以後實證主義佔主導的半個多世紀里,曾長期受到冷落。本世紀70年代以來,社會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定量方法的局限性,開始重新對定性的方法進行發掘和充實,並尋找兩者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結合點。社會科學研究的實踐表明,定量的方法可以在宏觀層面上進行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和政策預測,但不利於在自然情境下對微觀層面進行細緻、深入、動態的描述和分析。定量研究者從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入手,很難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狀態和意義建構(特別是當被研究者的看法和研究者不一致時),也很難對研究者自己不熟悉的現象進行調查。此外,定量的方法不僅將複雜流動的社會現象簡單地數量化、凝固化,而且忽略研究者以及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關係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近20年來,在對以實證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定量研究提出質疑的同時,定性研究自身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定性研究者們從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角度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並逐步發展出一套操作方法和檢測手段。與本世紀初相比,學術界關於定性研究的認識在概念、術語、理論和方法論上都有了質的飛躍。目前,這種新型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國外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成為對定量研究、哲學思辨等其他研究方式的一種有力的挑戰、補充和提高。
英文中「qualitative research」在中國大陸被譯為「定性研究」,在台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被譯為「質的研究」。如果望文生義的話,此類研究似乎是對社會現象「性」「質」的研究,而與此不同的另一種方法「定量研究」或「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好像是將重點放在事物的量化表現上。有的學者還將這兩種研究概括為「定性是定量的基礎,定量是定性的精確化」。實際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面,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事物的「質」進行研究。由於指導思想和操作手段不同,它們有可能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質」的不同側面上。定性研究是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互動關係中,通過深入、細緻、長期的體驗、調查和分析對事物獲得一個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而定量研究則依靠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計算,並對變數之間的相關關係進行分析以達到對事物的把握。因此,那種認為兩種研究方法截然對立的看法是值得推敲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定性研究方法呢?目前社會科學界對「定性研究」尚無明確、公認的定義。近十幾年來,國外有關定性研究的理論論述和方法指導方面的書籍與日俱增,但是幾乎沒有人對這個方法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中國社會科學界目前對「定性研究」的理解一般比較寬泛,通常將所有非定量的研究(包括個人的思考和對政策的解釋與闡發)均納入定性的範疇。為了便於討論,我在一些著名學者有關論述的基礎上歸納出如下一個初步的界定,即:「定性研究方法指的是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型和非參與型觀察、文獻分析、個案調查等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細緻和長期的研究;其分析方式以歸納法為主,研究者在當時當地收集第一手資料,從當事人的視角理解他們行為的意義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假設和理論,通過證偽法和相關檢驗等方法對研究結果進行檢驗;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個人背景及其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必須加以考慮;研究過程是研究結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須詳細加以記載和報道。一個用發散思維創造想法,一個用數字和邏輯驗證想法。我做了個90秒的短視頻解釋了下他們的差別。鏈接在這裡哈: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區別
定性判斷趨勢,定量決定細節。
比如:
1. 2x=4定性:x>0 定量:x=2
2. 英國脫歐
定性:英鎊將會貶值 定量:英鎊匯率從9.3下降到8.83. A攻打B
定性:從綜合實力來看A能贏 定量:A要打贏B需要xxx兵力,以及xx戰略方針具體問題的分析方法是,先定性分析趨勢(概率,可能性),再定量解決問題。
以上。國外讀研的時候跟教授聊天,她用了兩個詞總結:定量分析關注frequency-頻率;
定性分析關注meaning-意義。
剛剛出爐的畢業論文指南
定量分析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從而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而定性分析則是對對象性質特點的一種概括。
看很多人回答的,說的是面上的區別。實際上,定量和定性的區別根源於方法論的區別,而方法論的區別,根源於本體論與認識論的區別。其實定量和定性研究都屬於本質主義,只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源於對「原因」理解的差別,由此出現兩種路徑,兩種傳承。這種差別源於休謨的懷疑論和後來出現的反休謨主義之間的對立。具體而言,定量對原因的理解是一種增加被解釋變數出現的頻率,定性對原因的理解是對被解釋變數產生的difference。由此,定量研究往往採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的方式,定性研究採用的是集合論和邏輯學。進而,定量研究對因果的理解是對稱性的,而定性研究對因果的理解是非對稱性的。正是基於上述的根本分野,定量研究的目的為的是對世界簡約的解釋,即奧卡姆剃刀原則;定性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對世界可理解的複雜性的挖掘。談論定性和定量的差別,不從哲學層面是無法真正理解二者的對立點的。再重複一遍,對立點就是對於因果理解的不同。
定量研究:是具體的,回答某個具體的問題,例如某個變數減少多少;定性研究:是抽象的,以豐富且多元的形式詳細回答「什麼是」、「怎麼樣」,以及「為什麼」等問題,真是反映人類現實情況的複雜性。
居然有這種問題!
定性分析是回答和解決是不是,有沒有的問題。
定量就是多少的問題。
請摺疊我吧
一為抽象,一為具體。
定性:1男1女定量:2個人
定量與定性、理性與感性、客觀與主觀、形而上學與形而下學,balabalabal
推薦閱讀:
※svm(支持向量機)的訓練時用到了一些核函數(kernel function),怎麼樣正確理解它們的作用?
※如何通過已有數據對用戶畫像,標籤和分析?該產品核心問題在哪,如何落地?
※國內的數據挖掘,大數據的案例有哪些?
※國內外有哪些數據分析相關的競賽比賽網站?
※如何系統地學習Python 中 matplotlib, numpy, scipy, pandas?
TAG: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