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證券公司如何實現投資銀行部和直投部門的相互配合?
當然是在合規的前提之下,目前了解到的有中金智德和中泰投資推薦部的模式,請教諸位大神有沒有其他可行方案
謝邀。
券商投行業務(IBD)和直投部(PE)的合作主要就兩種模式:PE的advisory業務給IBD、IBD介紹投資機會給PE。
PE=&>IB:投行券商都是先有投行業務、再有直投業務。也就是說都是靠equity/debt/MA這些業務起家,然後有了江湖地位和資源後再去募集資金做直投(也有先做PE再做IB的特例,如Blackstone)。直投業務里,有投資就有退出,股權投資的退出無非就是上市、併購;有退出就有中介需求(當然項目太小太簡單也可以沒有),與其找一個競爭投行券商來做不如用自己家裡的,於是就會用到公司內部的IBD。可以想像,這一切都非常的natural,沒有什麼需要動腦子運營的地方,也不太需要單獨成立一個部門來做。
IB=&>PE:題主說的「投資推薦部」,應該就是反向的由IBD往PE推薦項目的機制。這種機制所有做PE的投行券商都會有,主要就看投行部source來的deal是不是好deal。說實在話,大部分時候如果直投部門自己的江湖地位夠高、資金夠雄厚,很多項目是會主動來敲門的。由IBD找到hidden gem是小概率事件,畢竟IBD能覆蓋的客戶也都是行業里的大型公司,信息比較透明。
歸根結底,IB和PE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業務,運營相對獨立,所以唯一能夠共享的也就是對一些公司的coverage。在開設直投業務早期,直投部可能會以來IBD去source一些投資機會,但一旦形成規模和口碑,直投部很少會仰仗IBD的推薦,除非是IBD拿到了一些特別難到手的IPO或者戰投機會。
作者公眾號:zyndavid在行邀約:朱英楠David
PE=&>IB:投行券商都是先有投行業務、再有直投業務。也就是說都是靠equity/debt/MA這些業務起家,然後有了江湖地位和資源後再去募集資金做直投
不見得啊。
建議了解一下九鼎和九州證券。
就這關係,直投項目的退出也不是全讓九州玩。
比如分擔任務的西部證券。
投行、直投這兩撥人,誰比誰傻啊。
就業內公司的操行
還不是客戶在誰手裡,就聽誰的
我倒真想看看華興和華菁證券準備怎麼玩。
不同部門之間的配合,哪有什麼固定套路。
能把收入怎麼分配談好就行了。
你以為投行和直投就不玩飛單了?
呵呵
大多數券商都是以投資子公司的模式存在,一直以來,券商的直投子公司飽受詬病和爭議,因為證券公司的直投子公司和投行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方關係,幾年前IPO的項目都是證券公司先投資擬上市的公司,然後投行部進行保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直投+保薦"的模式,一旦企業上市,直投公司會獲得巨額的回報,所以投行有動機來粉飾公司業績。甚至拿項目的時候,就是二者一起出馬,形成利益捆綁,直投入股,投行保薦,2011年證監會頒布《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對「保薦+直投」模式亮起紅牌。但在實際操作上,仍存在一定的規避可能。監管層原來採取的是「簽訂投資協議與首次中介協調會孰先」的原則來認定「保薦+直投」。有些券商會採取投行先摸底盡調,再引入券商直投簽訂投資協議,之後再正式由投行召開中介協調會的方式進行規避。2016年12月3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管理規範》和《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範》,再度加強對券商直投業務的監管,但執行力度還有待繼續觀察。
附上:券商系直投子公司的部分名單,歡迎關注職徒公眾號:校園職徒 ztcampus
投行推Pre-IPO項目給直投,直投跟著IPO撈錢。
聽說某TOP2 券商直投部不招應屆生,都是IB跳過來。
可能是IB太辛苦了,畢竟買方Hours好一些。:)
直投也算是給投行Dog們提供了不必外跳的養老場所了。
核心兩點:業務能力、激勵機制。
業務能力,pe和ib部門的能力不一定有強相關,投行幹得好的直投不一定強,直投很牛逼的都不一定有投行部門。
激勵機制:隨便舉個例子,給直投部門推項目,成了有carry分么?
無視具體情境和利益訴求,去談所謂的「協同效應」,呵呵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