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健身類應用解決了用戶 哪些痛點?
國內現在健身相關的產品越來越多,熱健、Keep、火辣健身等等,提供的服務基本集中在線上課程、基礎教學以及一些社交功能。
另,很多時候這些功能對應的痛點在 App 之外都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比如線下健身房,歐美成熟的健身書籍、教學視頻等。那麼健身應用的優勢在哪兒,憑藉什麼來抓住用戶痛點,讓用戶持續得使用?希望能從健身本身和產品角度結合來說明分析下。
解決了「我想讓人知道我有健身」的痛點
假設未健身是0,開始健身是1,養成健身習慣是10,已經把健身融入日常生活是100。
從0到1,痛點在『不會練』『不敢練』
從1到10,痛點在『不開心』『沒效果』『身體難受』
從10到100,痛點在『沒環境』如果說線下健身場館能解決這些問題,往線下導流會是個不錯的方向。但實際上能部分解決這些問題的場館都屈指可數。0到1的階段,健身房會教你怎麼健身么?會幫你掃除錯誤的健身認識么?1到10的階段,健身房有考慮過你練得開不開心么?健身房有關注過你的效果么?受傷了健身房有解決方案么?10到100,健身房會幫會員建立有愛訓練氛圍嗎?
如果都不能,那把用戶哄去健身房 也只是聽天由命罷了。
書籍、視頻都只是內容的載體,它們是沒有交互行為的,而且可以是App內容的子集。而內容,只是解決這些痛點的其中一個 方法而已。Keep現在雖然還不能完美解決這些痛點,但這是有解的,正在逐漸實現。恩……第一次被邀請回答,有點緊張。。。講得不好請見諒,僅為個人想法。。。
我把問題首先分解了一下:為:1、健身app的優勢在哪兒?2、憑什麼來抓住用戶痛點?3、如何讓用戶持續使用?1、健身app的優勢在哪兒?
看健身app之前,先看看健身房的盈利模式:人頭費,多一個人頭就有錢,但一個人頭的成本其實不高的。想起一個朋友去跟健身房砍價的過程,將2000一張的年卡,砍到了1600一張,朋友當時直接了當跟他們說清楚「1、對比別人家比你們便宜;2、目標預算1500左右,1600最多;3、爽快一些,不要跟老子廢話,可以的話直接1600我一下辦兩張卡;4、請私教,我不差錢,要是在你們這邊健身效果不錯我直接請兩個私教」以此,我們便可以大概看出健身app的優勢(直接跟健身房對比的優勢)
首先是錢。健身app相較於健身房省去了多少額外的費用?這個可以自己去附近的健身房看一下,一般的健身房年卡的話大概是2000左右,分攤下來,一個月的基礎費用就是167左右,但是每個月健身的次數細算下來,有些人一星期去一次,每次大概要42(四捨五入),成本相較於跑步或者其他戶外運動來說較高,且一周一次對你想達到預期的塑性效果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再看看需求。
「六月不減肥,七月張惠妹」。健身,減肥是胖紙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的話題。無論在男生還是女生的手機中,健身減肥類的APP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類應用。根據友盟數據平台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健康類APP(涵蓋健身類)用戶覆蓋率排在前十名。並且用戶增長率排名第二位。為何會有這麼強烈的需求?因為對健康的看重。美國人有60%的民眾會長期進行馬拉松、慢跑、健身等其他的有氧運動,但是這個數據在十年前的中國不到10%,10年的時間,中國民眾的物質經濟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總體水平的持續上升,光是看看恩格爾係數就知道,經濟發展國民素質提高,必然會導致大家不滿足於溫飽,而是提倡健康生活。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地鐵或者公交上的車載電視播放的視頻廣告,看看運動功能類廣告的播放頻次,廣告商不會真的傻傻的砸錢去給沒有需求的人放廣告的。來自調查公司IHS Electronics and Media2013的一份報告,目前已經相當火熱的運動及健身應用程序市場有望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迎來高達63%的增長。這已經證明健康,健身類APP的市場處於一個增長趨勢,並受到用戶的廣泛關注。
回到它的優勢。
app最好的地方在於什麼?不管是支付寶還是美妝購物旅遊app,所有的功能都是為了達成一個,便捷,簡單。
健身APP也是這樣。讓你的健身訴求變得簡單,不用去健身房,在家裡看看視頻即可塑性,不用請私教,多跳跳鄭多燕即可,不用去專業機構,手機數據會告訴你你身體之中所含有的脂肪比例……2、憑什麼來抓住用戶痛點?
對於健身APP的用戶,他們的痛點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第一個,是省去不必要的錢。不是說不願意花錢,願意去健身的人群,必定是在生活質量處於中等或偏上的人群,並不是沒有錢的,而是不願意,將不必要的錢,花在健身房。補交這個費用那個費用,也許一年不去幾次,結果時間截止,錢也沒有了,也沒有機會去塑性。第二個,是省去不必要的時間。
健身房首先是一個場所,這個場所若是在你家附近,那還好說,有時間就可以去,但若是要刻意地鐵公交駕車前往,時間成本是相較來說挺大的。與其浪費在路上的時間,還不如在自己家去鍛煉。第三個,是堅持與慣性。
健身app最好的一個地方是,它讓你打卡。每天記錄你自己的成果以及是否達成,當然,這也是看個人的,只是說有了一個可以較為直觀記錄的方式,以一組運動為記錄維度,而不是去健身房的次數作為參考。3、如何讓用戶持續使用?
健身類的APP主要以記步,健身視頻指導,提供健身減肥計劃等方式來指導用戶進行健身減肥。一款健身類的APP應該考慮到現實當中用戶健身的整個過程,從用戶參與健身之前,健身的過程當中,健身完成後的三個場景進行分析。好的移動端產品絕不僅僅是運營的成功,還應該考慮到移動端產品的特性。比如移動端屏幕更小、場景更複雜,健身的過程中是否有趣,健身結束後是否有一個專業的數據分析,這些都是決定了用戶是否能持續保持對於產品的熱情。其次進而對於UI設計、交互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用戶開始健身對用戶進行鼓勵:健身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只有在健身開始之前有明確的目標,並且對用戶進行一定的激勵,才能使得用戶有信心完成健身計劃。可以讓用戶自行設置目標,並且細化目標的分類,比如減肥,增肌等。其次,要樹立榜樣,比如可以在APP的首頁放置一些名人或者減肥達人的照片,並簡短的介紹一下他們的健身,減肥的故事,這樣可以鼓勵用戶,讓用戶可以持續堅持使用APP,完成健身計劃。
② 有趣並專業的健身視頻:健身視頻是指導用戶完成計劃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健身視頻過於死板,用戶很難跟隨視頻完成整個健身計劃。目前,比較熱門的健身APP的視頻都偏於教學模式,較為生硬,並且很久沒有進行更新,部分視頻沒有聲音的指導,用戶體驗做的並不好。考慮到移動端的特點(屏幕較小),視頻最好配用教練的聲音。另一個方面,視頻的內容需要做得更加有趣,並定期更新。教練的語言風格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在健身的過程當中說一些有趣的新聞或者健身建議)。同時可以讓用戶自行上傳視頻,通過APP工作人員的篩選,選出好的視頻,作為新的教學視頻。
③專業化的健身數據分析:用戶在完成健身計劃之後,期望可以看到一個專業的數據分析。比如做完組運動可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哪些部位得到了相應的鍛煉和拉伸,一個可視化的數據顯示,可以使得用戶看到自己的成果(類似360在PC上的加速球一樣)。另外,如果可以將這個數據的分析圖片上傳到社交空間上,這樣又可以滿足用戶的分享心理,同樣可以增加用戶的黏性。
④論壇分享:用戶在健身過程當中(初級用戶),必定會產生很多問題,設置一個論壇,做成一個關於健身減肥的垂直論壇,這樣可以解決用戶在健身減肥當中遇到的問題。一方面解決了用戶的疑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戶對APP的黏性。論壇也可以和目前熱門的論壇合作,轉載一些有代表性的帖子。最新更新:核心的一點,越是高程度的用戶,線下的參與度越是高,反而線上的內容關注的越是少。這個悖論怎麼解決,是運動app要解決的核心矛盾。這個邏輯理順了,才談得上發展首先感謝@黃先鴻的答案,他的0-100理論非常具有啟發性。原回答比較沒條理,進行了修改,順便把回答的範圍擴充了一下,著重點在理想的中的健身app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同時做一個廣告,歡迎理念相近的健身創業團隊,有想法或者投資需要,可以發私信給我,這個市場很大,但是想要走的更遠,資本的幫助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能夠提供給你!---------------------------------------以下是整理之後的新回答-------------------------------------------先說結論:app本質上是一個渠道,核心業務是導流,內容只是補充。核心價值是讓用戶順利的進入到,產生具體的運動需求這一階段。(健身場館,或者專門的一項運動)。盡量減少運動過程中半途而廢的情況,縮小過渡的成本。--------------------------------------健身市場的1、10和100----------------------------------------------
培養需求0-1
市場價值:階段本身沒有市場價值,將參與者引入下一階段,更多介入運動,從而開發用戶的運動需求,實現商業價值。
人群特點:沒有或者較少運動經驗,對於運動知識匱乏,對於訓練的設備要求低,缺乏主動性
確認需求1-10
市場價值:為會員提供場地,指導,實現身體內在、外在的改善。
人群特點:具備一定的運動經驗,有了初步的運動只是,結合自身的經驗,希望獲得更加進一步的,能夠外顯的變化。對於運動的態度變得自主,積極。
挖掘深層需求10-100
市場價值:對於有明確運動目標的人群,提供專項的指導
人群特點:具備相當的運動經驗,
app本質上是一個渠道的角色,核心業務是導流,內容只是補充。你核心業務並不是內容的生產。這是由於體育運動這件事本身性質決定的。不論什麼樣的內容,使用環節和app一定是割裂開的,這個在越是高經驗的運動者身上越是明顯。試問,一套計劃,第一次使用你記不住,app放在旁邊,等第10次用,你還會用app嘛?所以從內容角度談論用戶粘性方向就是錯的。
app的作用,能夠讓0基礎人群,在邁開步的那一刻,有一個指引,不讓你邁進坑裡,弄傷自己。運動人群一旦開始之後,它的運動需求,在不斷能夠獲得階段性成果的正向反饋情況下,是不會停止的。(這個我們指狹義的健身這個最大眾化的類)那麼在不同的運動階段,你需要什麼要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方法,什麼樣的場地設備提供者,也是不同的。而這個問題,相信高經驗的運動者,或者說打個狹義的比方,健身房裡面那些大牛,經常會被身邊那些小白問類似的問題。比如我家附近有個健身房啊,我該不該去啊。這些問題的本質其實是,那個地方,能不能滿足我現階段的運動需要?
你的變現收入,只有在引流上做文章。對具體對象有效果的優質(且合適)的訓練方法,實用安全有保障的場地,高素質的服務人員。這是app的價值,也是app的核心競爭力。
(收入來自於用戶的需求,他們的需求隨著運動年齡的增長是逐步被喚醒的,隨著運動時間和運動經驗的增加,自然增長)
--------------------------------------------定位分析-----------------------------------------------------
健身市場的主要參與方,目前來看有2類,一類是連鎖健身房,一類是小型工作室。以上海為例,基本連鎖健身房,一線的,1年的費用都在3000左右,有些更高。多在市中心,地租、人員成本的上漲,使得健身的參與成本也水漲船高。以一兆韋德為例,大範圍的翻新(傳言有上市打算,雖然對健身市場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更多是資本角度的,這個暫時不在討論範圍之內),會員價和私教費用的上升。以其為代表的連鎖健身房的市場之下,自然產生了以較合理的成本,參與健身運動的需求的人群。而我認為,這是小型工作室的市場機會。連鎖健身房
優勢:客戶多,銷售能力強,位置偏市中心,交通方便,器材水平普遍較高。
劣勢:銷售導向,普通會員無任何增值服務(粘性低),私教會員不停續課,從業人員素質難以保證。
參與成本:高
工作室
優勢:成果導向。粘性強
劣勢:
客戶少,銷售能力弱,地理位置遠離市中心,交通不便,器材水平低
參與成本:低
可以看到,兩者的優劣勢其實是相對的,這個非常有意思。換個角度說,這其實意味著兩者對應的目標群體區別是非常大的。新手,經驗不足的人的運動需求,其實工作室就能夠基本滿足。而具備相當運動經驗之後,自動的會產生出「升級」的需求,開始進入健身房。這其中,app如果只是安於在線上產出些內容,弄些社交的功能,其實是隔靴搔癢。接下來能夠趕上十二五體育市場大爆發的公司或者人,一定是在線下同樣發力,肯做苦活累活的一群人,希望能找到這樣的團隊。真沒想到這個坑留了這麼久。
我要毫不留情地厚著臉皮甩鍋給更新迭代太快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時至今日,不少移動互聯網健身app已經基本停止更新維護了吧?
最近因為一件事終於寫了一篇關於Keep的文章,歡迎大家討論:
原文地址在這裡:知乎專欄
網紅的Keep, 還是全民健身的Keep嗎?
你有多久沒打開Keep了?
昨天,Keep發布了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
2017年,Keep將面向廣大健身愛好者,公開招募健身課程模特。
為什麼呢?
Keep說:健身不只是為了好身材,更多的是對健康生活方式的熱情追求。
我們希望有更多對健身充滿熱情的人來給大家示範,分享這種熱情,定義健身的意義。
這很熱血,三觀滿分。我暗暗地在心裡給Keep點贊。
接下來,Keep說,什麼樣的人才符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走在前面的人」、「定義健身的意義」要求呢?
女生身高168 cm以上,男生身高180cm以上,年齡20~35歲之間:
(keep發布的招募廣告)
1. Keep是個好App
Keep是個好App。
作為一個重度健身愛好者、輕度健身app使用者,keep是我試用過的、最好的國內移動健身App。
流暢的UI、簡潔美觀的界面、高效的運營,都讓Keep狠狠地將健身圈兒大部分前浪拍在沙灘上。
國內健身類應用解決了用戶 哪些痛點?這個問題,我給自己挖了個坑,一直沒填上。
當時,承諾寫寫Keep。
這個坑,一下子就給自己留了快兩年。
無他,我寫的太慢,而Keep更新的實在太快...
每每當我開始總結近兩周Keep使用體驗時,Keep就出了個新版本,我想吐槽的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
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面對這麼一個有強悍執行力、三觀正,又Nice的團隊,怪不得好多2年前還在對比的健身類App,現在不是銷聲匿跡,就是停止更新維護了。
而Keep屢屢融資,已經是業界領先。
Keep團隊是個優秀團隊。
像經常在知乎出沒的@大師姐陳鄒琦 大師姐,@黃先鴻,還有運營的非常好的@Keep 機構賬戶,真是優秀到有錢就想投他們、沒錢想和他們一起工作的團隊。
Keep也是個好App。
身邊打算開始健身的朋友不知道從哪兒開始,我常常建議他們下個Keep,先動起來再說。
(16年Keep的第一支廣告:自律給我自由,是去年著名廣告案例之一。)
2. Keep里,那些沒時間拍照的用戶,去哪兒了?
有一句話,Keepers都喜歡說:讓6500萬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Keep對外公開發布的用戶數為6500萬人。)
在keep上,我關注了不少人。有健身教練,也有暴走的蘿莉這樣的網紅。
看好身材的照片,總是賞心悅目。
我也關注了一些生活中的朋友。
女生身高不到168、男生不到180。沒有完美的五官、模特的三圍,
他們真心熱愛健身,也真心熱愛生活。
他們有並不輕鬆的工作,也有家事煩心。
工作之餘,每天只能抽個10分鐘、20分鐘改善下身體狀態。
他們沒有團隊、沒有影棚、沒有攝影師。
他們沒有時間搭建拍攝背景、準備自拍器材、結束訓練還為一個動作拍很久。
他們去健身房的時候,也不好意思讓教練幫忙拍照。
畢竟一個小時私教課,好快就過去了。
他們抓緊加班的間隙、帶孩子的間隙忙裡抽閑鍛煉20分鐘,即使拍了照,也大多是張粗糙的自拍。
他們沒有時間構思、拍攝一張完美的照片,再把他們發布到各大社交媒體上。
對,就是那種可以上「Keep精選」的照片:
(Keep精選頁面,你知道,健身的同時堅持長期拍出這些照片,需要多努力么?!)
這些生活中朋友的動態,常常很蒼白,只有一條表示我今天訓練了的文字。
這些文字,孤零零地淹沒在精美的健身照片信息流中,只獲得寥寥可數的幾個「加油」,極少有人評論。
所以,我的朋友們常常會在幾周之內,頻繁發動態,我知道,他們這幾天又抓緊時間鍛煉了。
但是很可惜,這些動態在發布出來的同時,就已經失去了上「精選」的資格,無人喝彩。
過了幾周,他們的動態開始變少,逐漸消失。
我知道,他們又經歷了一個「充滿熱情地上Keep」—「充滿熱情地發動態」—「無人喝彩」—「孤獨地堅持」—「冷漠」—「放棄」的過程。
但是,忙碌的普通人,也能抓緊時間鍛煉,讓生活更健康,難道不是全民健身的意義嗎?
如果,Keep里的所有課程,都是360度無死角、能拍出完美照片、遠遠超出中國人平均身高的模特們來拍攝:
真的能更好的鼓勵大家,無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來積极參加健身嗎?
有一位教練,她身高不到168,年紀絕對超過35。她是不折不扣的好教練,教學經驗豐富,動作標準,而且,真的能做到,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講解、設計動作。
可惜,按照Keep這次的招募標準,她並不是一個好的示範人選,她沒有資格定義健身的意義。
因為,她不符合一個一刀切的、完完全全由後天無法努力的外部因素決定的標準。
下面這2張照片,是多芬公司16年拍的,為了告訴大家:無論老少高矮,你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氣質和魅力:
可惜,我們還在追求千篇一律。
3. 健身不是一群人的狂歡
體育無國界。
健身,不是身材好、基因好、一言不合就曬照的模特專利。
不根據別人的外表、年齡、身高、地域來徹底判斷一個人,盡最大可能地鼓勵所有對健身感興趣的人,來參加健身,接受到合適的指導,才是全民健身。
我們這一代,為什麼體育基礎這麼差?
很多時候是因為從小就遭遇了體育老師的「分類」:
體育嘛,是給特長生、體育生、給天生四肢修長身體靈活那部分小盆友的專利。
我們呢,只能戴著眼鏡在教室里溫書。
體育老師的要求太高了,我們做不到。
那我們這些天賦沒那麼好的人,怎麼鍛煉?
從來沒人教過。沒有人屑於教。
因為我們太高、太矮、年齡太小、年齡太大、太僵硬、太柔軟、太...
不能出成績、不能出業績。沒有宣傳價值。
就這樣懵懵懂懂到了20多,到了身體狀態已經不允許我們不重視健身,才跌跌撞撞地從自學開始。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這些後天自學的人仍然義無反顧地愛上了健身,是因為體育精神的本質,並不在於把人分為三六九等:
雖然你我都沒有運動員的天分,但我們可以一樣努力。
眾生平等,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外在因素,比如身高,比如年齡,不會阻擋我們追求健康生活、享受體育運動的腳步。
600萬人都在看,耐克最新里約奧運會廣告出爐! - 騰訊視頻https://v.qq.com/x/page/m0316rp7slw.html
這部耐克的里約奧運廣告,差點把我看哭:你不能決定出生,但你能決定無限未來
Keep創始人王寧曾經說:Keep想建立一個運動品牌。
是的,我們穿了太久耐克、太久阿迪達斯了。
我們太期待一個優秀的中國運動品牌了。
這樣一個品牌,應該不是身高達標的網紅和模特的狂歡,不是馬甲線和翹臀的浮躁。
不會用一條線,畫好了「健身愛好者」和「普通人」的區別。
這樣一個品牌應該承載更多,更多中國群眾對體育的熱情,
和健身行業對普通大眾的,愛,
即使這些大眾,身高到不了168,年齡也超過了35。
寫至此,我的結論是:Keep是個好App。真心實意的說,我非常佩服Keep,更佩服keep團隊。
其實,做點調研就知道,線上健身教學工具類App並不那麼好做,地位也比較尷尬。
但目前,目前!Keep可以做的更好的可能是:
1. Keep的品牌形象,包括去年動靜不小的廣告片目前,很大程度上給人一種「健身是小圈子裡的自High」感想。用我朋友的話說,就是,這廣告片很酷,但是,和我有什麼關係?這些人一看就是平時不怎麼需要上班的...
2. 在一些項目上,Keep的教學視頻給人感覺不如知名教練自己編排、示範、拍攝的視頻效果好,模特和動作提示有脫節之感。對新手不是很友好,對資深訓練者來說沒必要。
至於線上教學視頻的局限性,倒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時間、有條件去合適的線下健身房接受教學。
服務性,技術與售後
===@。@做教練這麼多年,感覺健身行業第一就是給自己的定位:服務。就好比你在電商買個產品,首先體驗感要強,教練要給客戶享受訓練的感覺,包括硬體與軟體,這點可以向酒店類學習。(專業態度)第二點是技術,說到服務就得有效,該瘦瘦,該壯壯,訓練飲食都要抓。我每個客戶我都會分析他們的飲食記錄,周期性分析每個人的訓練數據。這一方面是對客戶負責,一方面是個性化服務,解決了題主問的持續性。說的有點亂,還在高速上,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探討,或者沉下去吧哈哈首先,我們要清楚使用健身類應用的用戶大多是想改變自己,想變的健康健美,但沒有時間,或沒有條件去健身房。這個在幾年前的原型是打開視頻網站找到鄭多燕一起跳。後來,微信上有大量的」7天瘦小腿「,「10天減掉小肚子」等類似的文章在瘋轉,因為人們總是希望有一種「少付出快速見效果「改善自己身體的訓練方法,儘管那是不科學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想一下,那些文章中,一些基本動作的文字描述,輔以一些gif動畫,自然是不能準確的把握動作,掌握要領。也沒有明確的訓練計劃,不能跟據每個人的情況定製課程。而健身App,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解決的正是這些問題:1?跟據用戶的身體情況定製合理的健身方案。2?高清的視頻及動作要領講解,做到訓練有效,避免運動受傷。3?利用App的互動性對用戶進行持續激勵,讓用戶堅持訓練。4?幫助深入成長起來的健身愛好者提供更專業的線下服務。很高興看到移動互聯網在這個垂直領域的繁榮,希望目前幾家App能夠一起做大整體市場,個人身份原因,簡單的說一下火辣健身以教學工具的本質性出發,讓用戶看到最清晰,多角度的視頻課程,才能更好的把握動作要領,有更好的訓練效果。對於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好,痛點也好,我們除了日趨完善,還會創造和引領更多的新模式。
說個反常識的話: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健身的需求的。
用戶的需求是——減脂、增肌、美型;或是大學考試,比賽之類。健身是解決用戶需求的方式之一,它對用戶來說是成本,是為了達到目的而付出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減肥藥美容針蛋白粉賣的好的原因,因為相比單純鍛煉付出的成本(花時間花力氣),這些『保健品』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相比一些用戶,買這些保健品所花的成本——錢,是遠遠小於單純鍛煉的。這個觀點確立了之後,你才能分析為什麼市面上絕大多數App都是然並卵。
(跑個題,其實絕大多數人對記賬app也有同樣的誤區——人的需求不是記賬而是對自己經濟狀況的掌握,記賬行為本身是用戶付出的成本。)既然健身這個行為對絕大多數用戶本身是成本,那麼怎麼增加這個付出階段的愉悅度,來讓這個成本和過程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呢?
1、付出即有收穫2、增加額外回報3、給用戶可感知的回報付出即有收穫
其實健身這塊的產品理念是要借鑒遊戲領域的。遊戲平時的砍怪升級很無聊,但是收穫獎勵(升級新技能,獲取新裝備)的時候是很愉悅的。好的遊戲機制能夠讓人在一定遊戲時間內必定獲得獎勵,從而形成『付出即有收穫』的條件反射,讓用戶在付出階段能夠預知(想像)收穫的快樂,從而降低付出階段的負面情緒。健身App也可以給用戶相同的反饋。比如小米運動的提示:每天走了多少步相當於減去『XXX克脂肪』。
一般正常的有氧減脂,50分鐘後都能在體重秤上有很明顯的反饋。這些都是可以強化用戶付出階段愉悅感的事情。增加額外回報
上面有人提到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滿足人們炫耀的心理,這確實是個很棒的點。微信運動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為了提高自己的步數排名而比平時更加註重自己的運動。換做遊戲領域講,可能算是PK和成就榮譽系統設計。(PS:我想起web網遊的刷屏彈幕了......)但是人的七情六慾都是可以利用的,炫耀只是其中的微小一部分。
給用戶可感知的回報所有的反饋,一定要及時反饋給用戶,讓用戶感知。這塊其實大家做的都不好。這點做的最好的就是360系。
每次清理系統,清除手機垃圾之類的,各種誇張的清潔效果,都要反饋給用戶.......
當然,這也跟健身App本身的特性有關。健身和記賬一樣,是個長時間付出才有收穫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通過第二點挖掘出一些在付出階段對用戶有價值的體驗,那麼如何讓用戶有很強烈的感知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先說這麼多。
利益相關:
胖子,健身入門級,正式健身1個月(一周五次以上),國慶回家被催肥後開始健身,三餐正常截止目前瘦了10斤。各種app都試過,包括目前最火的keep。Keep的定位其實偏中高端,有很多運動不適合普通年輕用戶。裡面教程有很多跳動動作,我經常練到這裡就不敢繼續了,怕樓下阿姨上來抽我。加上很多教程有大範圍移動動作,需要很大的房屋空間。而一般20~30歲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都是租房,本身條件很有限。後面慢慢就棄了。目前個人主要運動方式是家庭腹肌8分鐘和家庭胸肌8分鐘系列,加上橢圓機。
橢圓機目前50分鐘*2(剛開始的時候*1),家庭系列視身體累不累而定。PS-------------------------------
另外給想要健身的朋友推薦兩個公眾號,裡面都有很好關於健身的科學知識:@太醫來了 微信號:taiyilaile@健身先健腦 微信號:workout_lab我覺得好的健身App同樣需要給用戶灌輸科學的健身知識。其實運動這個事情找一個教練還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的運動計劃,合適的運動強度,運動日誌等等。這些東西都能實實在在的幫助你提升運動效率。很簡單的道理,你從0基礎開始做一件事情,總是需要有些[什麼]來教你。請個真人私人教練太麻煩,那就找個更輕的選擇方案吧。你可以看書《囚徒健身》、《愛上跑步的13周》等,也可以上知乎,上優酷——那為什麼不用一個APP把這些事情都搞定呢?在任何問題面前,人類總是傾向去尋找在足夠有效的前提下,請便的選擇,諸如筆記本幹掉台式機,智能手機幹掉筆記本,虛擬的私人教練必將成為更多人的選擇。問題是,現在的純應用類虛擬私人教練,夠有效么?謝謝邀請 @阿爾吉儂
解決的最大痛點就是費用問題啊,app學習免費嘞健身應用上的知識講解很細緻,結合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自身實踐,業餘健身達到美體健康的效果足夠呢推薦我最喜歡的:【去動】(之前關於健身app也推薦過,嘻嘻,好東西多推薦幾次~)謝邀(臉不紅),我覺得健身APP有很大前景。
理念:扣緊人性的這幾個弱點:色慾,虛榮,貪婪,懶惰。模塊:健身類信息(官方+UGC)+圈子社交+LBS商家+遊戲化體驗。1.關於健身方面的功能,可分為公眾類和個性化。官方推送文章,視頻,官方針對用戶現狀做出健身指導(可參考果殼的那個00xx的APP),把用戶在這方面的關注點都集中在APP上,引導流量,做最優質的內容,用戶也懶的去看各種雜亂的論壇了;其次,用戶產生內容:培養APP大v,紅人,用戶分級,利用虛榮心增加用戶黏性。
2.圈子社交永遠是增加用戶黏性的法寶(秀肌肉,秀騎行,秀跑步成果),必須讓用戶秀,讓女用戶感覺到萬人關注,嘩嘩嘩的私聊,讓自己飄起來~讓男用戶曬了之後有潛在約P的機會。嬲嬲的肉體圖片好不熱鬧(咦)。
3.加入LBS,融入線下團購健身券,可以讓線下商家定期舉行交流會,優惠活動,附近的線下小組活動,附近的人,這些基本都是QQ陌陌之類的標配。
4.遊戲化體驗,是最近比較火的概念,不過目前結合APP,貌似就是計步+計里程。
其實想想,就算披著一個健身的殼子做出一個社(yue)交(pao)的APP都是成功的。做健身類APP國內比較好的幾家的人看都在上面了,我們不是做APP的但是跟健身有密切關聯,也符合題主說的 「優勢在哪兒,憑藉什麼來抓住用戶痛點,讓用戶持續得使用?希望能從健身本身和產品角度結合來說明分析下。」, 所以斗膽發言,外加推廣(an1 li4)一下自己家的產品。
優勢在哪兒?
大膽點說目前北京的市場上,真的全面接觸到健身這個市場上的上下游,並且在某個垂直領域解決具體需求,的團隊,我看也就是我們在這麼做。我們的品牌叫 純悅生活,做的東西是健身餐。其實沒有第一句說的那麼高大上。說白了就是解決一個健身人群的吃飯問題。
健身的人,無倫是什麼程度的,想要有效果必須要正確規劃和制定自己的飲食。為了避免爭吵這裡面不展開講,可能100個人會告訴你100種不一樣的方法。然而這100種方法在根本上又是相通的 - 控制總熱量,平衡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吃微觀營養素豐富的食品。循序漸進。我們的切入點是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幫助想要健身的人們解決自己的飲食問題。簡單說就是我們都安排好了,照這個吃不會錯。哪怕你是一個不泡健身房的人,你也需要「食物」而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當然美食大家都喜歡,貪吃也沒錯。但你要說健身,吃的不對怎麼練都沒戲。
憑藉什麼來抓住用戶痛點,讓用戶持續得使用?希望能從健身本身和產品角度結合來說明分析下
為什麼我們自己覺得做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呢?因為我們想要的是共同把健身這個剛剛有點苗頭的市場撐起來。所以我們跟任何一家健身類的APP,健身場館。都不存在利益衝突,您看您教會學員怎麼練,我們教學員怎麼吃,boom,雙贏!。。。當然無論做啥都會有競爭啦,有的APP和場館無論是資歷,能力方面都會比我們強,也推出一樣的產品給用戶。。。我們總體還是高興的!因為有越多人做,就說明人們有需要。我們也經常有用戶提出一共就A,B兩個套餐,每天不一樣也就是10種,每天4頓飯也就40個花樣。吃來吃去吃膩了。如果我們自己一家做,可能做了1年多之後也就能變出100種花樣。但是大家都做的話。。。。相信很快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對健身感興趣的用戶群體。就算沒有,飯不還是得接著吃嗎。
我們相信健身的第一課應該是營養學101,說白了就還是,吃什麼,怎麼吃。和大多數其他事情一樣:錢,時間,品質。您選其二。我們的產品價格是透明的,品質您吃一次大概就能知道個大概。時間上吃這個就不用考慮世界上第N大難題,中午吃什麼了,那應該也是省了。
以上全部都是廣告,但同時也是真心話。
總之還有很多不足,希望我們的一小步是所有健身領域中的朋友們的一大步。
下面是廣告鏈接,您即將訪問 純悅生活減脂餐訂購頁:http://dwz.cn/2cVEnt本來只想給最高票答案點贊的,仔細想想好像不太對
解決了「我想讓人知道我有健身」的痛點
這個痛點朋友圈已經解決了,根本不需要KEEP來解決。
那麼KEEP用來做什麼?在我看來KEEP的本意是做以下幾件事情:1.跟著KEEP視頻做器材練習2.跟著KEEP視頻做自體重練習3.使用KEEP做有氧(跑步)4.KEEP給出訓練計劃5.為用戶提供運動周邊產品,包括但不僅限於瑜伽墊,啞鈴,蛋白粉6.社交?那麼就挨個來簡單的說一下
1.器材練習,這個普通人在家恐怕比較難,且不說買史密斯機吧,一般家裡都很少備足十個不同重量啞鈴吧,這點貌似KEEP完敗健身房2.自體重練習,如果說器材練習對應的是健身房,那麼現在有一些健身工作室,教練小班授課,通過小工具和自體重來達到健身目的,看起來KEEP視頻裡面的教練跟工作室教練起一樣的作用,可實際練過就發現相距甚遠,第一,自己做無法確保動作標準,非標準動作無法練到對應的部位,而且還有可能受傷第二,KEEP只能提供標準課程,教練可以根據學員狀況加量或加難度第三,自己做容易偷懶,教練監督就徹底沒戲,這點我深有體會,在家自己練就是出出汗,每次被教練虐,腹部疼三天3.跑步比不了佳明,松拓的硬體,也比不了NIKE+,悅跑圈,雞肋4.訓練計劃同2,KEEP推的計劃不如自己認真做計劃,自己做不如教練做,就醬5.為什麼不選擇大淘寶?6.社交?有朋友圈,有INS,為啥跟一群人PK誰出的汗更多?~~~~~~無利益相關,本人即是keep,悅跑圈用戶也會去健身工作室,相比之下KEEP只是個APP,只能適合某個階段身材和顏值太差,不敢去健身房。
線上健身,有一個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跟著APP練的用戶,無法正確評估自己的體態,無法檢測鍛煉過程中的姿勢是否正確,發力部分是否正確。 現在伏案工作久的人,大部分都有高低肩,脊柱側彎等問題,如果沒有有意識的糾正體態,就貿然鍛煉,反而會導致體態問題更加嚴重。 我個人認為,線上APP最大的好處在於,創造了一個虛擬互動的社區,但是虛擬互動終究取代不了真實互動。 線上調情,難以長久……
坐太久腰痛的點吧...
關於健身的目的,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讓自己身材更好更有自信、鍛煉自己的身體及意志力、吸引異性的關注(方便泡妹子漢子)等等,但健身本身是痛苦的,如何讓這個過程變得苦中作樂是堅持下去的關鍵。自身意志力和外界因素的結合可以有效的讓我們更好的享受這個過程。外界因素也就是樓主所問的運動健身app。本人認為一個好的app應具有分享和指導功能。分享功能是提供平台,讓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健身照片或者心得,可以互相交流。指導功能是提供健身的具體動作上面的指導,甚至是營養飲食上的建議。
1、大大降低了健身門檻,給所有人一個超低的免費的進入機會,可以大膽自由嘗試,少犯錯誤。不用花錢去健身房,不用專門去學習專業知識,不用自己安排訓練計劃,不用各處搜索飲食建議,不用找私教,不用擔心被別人嘲笑......從金錢、時間、精力、心理等方面,參與成本都大大降低。從0到1,更多人願意去邁出這一步,市場開始慢慢培育起來。
2、APP的內容與社交價值,對於健身小白來說是一個優質的資源聚合平台。但對於進階用戶來說,單純APP就顯得單薄無力,最多只能起到一個指導作用,和滿足他晒圖秀肌肉的心理。 如何定位到線下,提供LBS,包括附近優質的場館、教練、高質量的服務和有效的安全的訓練方式,真人實體互動。活在「我已經努力改變了」的夢裡
解決了投資人的痛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的 Android 應用都會要求一堆不相干的許可權?
※希望大神解釋一下移動應用廣告中的DSP DMP ADX SSP之間的關係?
※Kik 對信息流動和關係鏈沉澱的理解,其深入和獨到之處何在?
※國內移動廣告平台(有米、多盟、萬普、架勢等)有何異同?
※如果移動瀏覽器足夠強大,還需要原生應用嗎?